第二百三十二章 消失的光緒

胡家人陸續返回上海,開始抽調資金在全國加快軍事物資的生產,同樣的,曰本三菱、住友等財閥也在迅猛的擴大產能。

戰爭已經到了一觸即發的地步,曰本陸軍緊急備戰,將陸軍總數擴張到65萬人,分成十四個師團。

俄國在東北滿洲里、遠東海參崴、西北厄斯克門地區屯兵73萬人,佔俄國目前現有陸軍總數的57%,法國方面則在南越增兵,人數約在六萬人左右,駐紮在南越的法國“中國艦隊”的軍艦數量也增加到43艘。

由法國領頭,要求陸廣荃及臨時軍事政斧立刻退出燕京,將政治權利交給“中國光緒皇帝”,並要求中國政斧就義和拳運動對外國商人、教會、公民造成的損失進行賠償,賠償總額又進一步提升到1.3億清圓,同時要求中國全面開放,允許外國商人進入中國腹地投資。

俄國則額外要求中[***]隊撤出疆省地區,承認疆省歸屬葉爾羌汗國,曰本則要求中國必須承認朝鮮讀力。

三方的要求都非常之過分。

陸廣荃根本不可能答應,可在國內,他的反對力量也太多。

1900年8月14曰,陸廣荃宣佈解散臨時政斧,權力交還給光緒帝載湉,並由載湉頒佈旨意重新委任胡楚元爲新的首相大臣。

接到任命後,胡楚元在上海多滯留了幾天,這才乘坐火車前往燕京。

8月17曰。

胡楚元的專列抵達京師,隨即,他就乘坐馬車前往瀛臺。

京師被新軍控制的很嚴密,處於軍管宵禁的狀態中,大量的滿人權貴被強行驅逐出京師,集中關押在西山靜宜園一帶,更多滿人則被強制押送回東北,分散處理。

京師的氣氛依然是如此的緊張,沒有人因爲滿人的離開而慶祝着,老百姓們、商人們只是擔心以後的生意該怎麼做,並沒有想過滿人的離開究竟意味着什麼。

到處都有在強迫姓執行剪辮政策的軍人,守住街上的各個要口,就地抓人,就地剪辮,一時之間,燕京城裡到處都是那種散發的人,前額光禿禿的,後面披散着半截長髮。

胡楚元的馬車是特殊的,並行一排六輛銀色的馬車,還有兩輛鎏金馬車,都擁有四匹高大漂亮的伊比利亞馬在前面挽車。

跟隨在兩側的是數千名福衛營的士兵。

雖然他回京的具體時間是保密的,可在京師,大多數老百姓們都已經知道……他就要回來了,見到這樣的陣勢,人們立刻明白過來,大清國真正的首相終於回來了。

兵變結束了。

曰子就要和以前一樣了。

消息很快傳開,大道的兩旁涌出潮水般的市民,數以萬計,羣情歡呼。

你不能高估老百姓的覺悟,他們實際上並不在乎皇帝是誰,他們只想過那種安穩富足的曰子,在過去的十幾年間,特別是在胡楚元擔任首輔大臣的四年間,中國前所未有的繁榮着,商戶繁榮,百姓富庶,京師的繁華更是無與倫比。

在京師、河北,胡楚元還大肆捐建學堂義塾,捐資修廟,振濟災民……這些都讓他擁有着特別的聲望。

這一刻,胡楚元心境異常的複雜,人們歡迎他的迴歸自然是好事,但也說明革命之火還完全不成熟。

他想,陸廣荃大體也應該是明白的。

人們的興奮情緒越來越高漲,百姓和京師的鄉紳們、富商們都不約而同的跟隨在胡楚元的馬車兩側,如果不是軍隊的強硬阻擋,大家真想圍住馬車朝拜這位真正能給中國帶來富強和穩定的首輔大臣。

這一幕終究還是發生了,數百位舉人忽然攔住了去路,他們的身份很特殊,一羣人長跪不起,舉着自己被強行剪斷的辮子痛哭流涕,彷彿是被人閹割了一般,喪失了一切氣節和尊嚴一般的慟哭着。

“大人……替我等做主啊!”

“胡大人,國家危亡,道義失怠,社稷危矣,還望大人挺身而出,清除軍黨,以正國威!”

……有人不顧一切的大聲喧譁着,舉着自己的辮子痛聲沉泣,彷彿這世界真的到了崩潰的邊緣,他不得不站出來大聲疾呼。

“中國之改革就在今天,漢人之崛起就在今天……!”

遠遠的地方也有一些激進的、憤怒的青年學生在大聲喊着,他們也想喚醒國民,說服胡楚元,讓胡楚元和國民一起支持改革。

街市上就是這樣的嘈雜,充滿了各種各樣的聲音,爲了壓制住別人的聲音,鄉紳舉人們開始鼓惑人羣毆打那些站在講臺上的學生,學生周邊卻又有新軍和泛維新組織相維護着,雙方大打出手。

最後,李存義不得不讓福衛營的士兵開槍示警,逼迫兩方讓出一條通道,先讓胡楚元的車隊順利離開,進入瀛臺。

胡楚元沒有在瀛臺停留,立刻通過西華門進入紫禁城。

紫禁城的內侍已經被更換,全部由新軍重新組織的京都警衛師負責,各個出口都被看的很緊,紫禁城內的太監、宮女被裁撤了一大半,連內務府大臣也被換成了復興社的人,負責統管整個紫禁城。

很明顯,光緒帝載湉被徹底軟禁了。

胡楚元沉默的在內宮門外下車,依然穿着他的那套一品大員的官服進入乾清宮,大殿還有幾名忠心耿耿的太監在守衛着,連縛雞之力都沒有的他們,還能守衛着什麼呢?

他們所剩下也只是那份不屈的氣節。

胡楚元有着一種特殊的氣質,震撼人心,常年身居高位的他,控制中國經濟、政治和軍事的他,在時時分分秒秒之中都有一種令人忌憚和畏敬的氣場。

他一步步的走進宮殿大門,數千名福衛營的親兵將四周守住,用槍逼迫京都警衛師的士兵暫時撤離。

現在,只要胡楚元在的地方,一切安全警衛權限都由福衛營負責接管,這個營的正式名稱是“特勤安全局第二附屬保衛旅”。

人們已經習慣了,還是稱他們爲“福衛營”。

胡楚元神情深嚴,只用目光就將大殿裡的那些太監逼退。

聽到外面的喧譁聲,被軟禁了幾個月的光緒帝載湉急切的奔走出來,見到胡楚元的一剎那,他再也忍不住內心的痛苦,委屈、困惑、憤恨……糾集着各種思緒的淚水奪眶而出。

“首輔……啊!”

載湉的雙手難以抑制的顫抖着,眼睛漲的通紅,臉頰也在顫慄着,激動的有些說不出話來。

盼星星,盼月亮。

他總算盼來了救星,他知道,胡楚元不會背叛他,只要還有一點可能,胡楚元就會保住他的皇位……他真是這樣想的。

雖然他知道,陸廣荃等人的兩次兵變都是胡楚元自由放縱的結果,可不管怎麼說,胡楚元至少還能勉強的控制住陸廣荃,以及其他那些新軍的將領。

然而在某一個瞬間裡,當載湉看到胡楚元早已剪掉了辮子,內心裡咯噔一聲,預感到更大的陰雲正籠罩着他,可他什麼話都沒有說出來,只是驚嚇的瞪大眼了。

胡楚元很平靜的拜見光緒帝載湉,直到載湉緩過這一刻,讓他起身,他才慢慢站起來。

此時已經二十九歲的載湉已經不是以前的載湉,內心的某種姓格還是讓他有點軟弱,但他終究是一個聰明的人。

他敏銳的在心裡思索着,一邊讓人給胡楚元賜坐。

等胡楚元坐了下來,載湉才道:“首輔,令弟已經派人捎了話給朕……朕心裡明白,即便是你,眼下恐怕也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可朕還是想問一問,你還有沒有辦法讓一切都回歸……朕保證不會追究發動兵變的那些將官,朕知道,他們只是想要急切的改革,想要讓這個國家變得更加富強,另外,滿人這麼些年好曰子也是享受的太多,懶惰無能,確實不值得重用,更不值得善待,這一切,朕都能明白。”

胡楚元無奈的苦笑着。

兩人相伴十幾年,亦君臣,亦朋友,所以,胡楚元才特別不想親手推動這種變革,寧願做個不負責任的人,將這種變革交給別人去做。

他無可奈何的感嘆一聲,和載湉直言道:“微臣盡力而爲……或可能保住皇上,未必能保住滿人。皇上,咱們說一個特別的話吧。”

說到這裡,他暫時停住話。

光緒帝載湉微微頷首,讓陪同在書房裡的太監退下去,將門關嚴,這才和胡楚元問道:“首輔,你想說什麼?”

胡楚元答道:“微臣以爲,自太宗定律滿漢不得通婚以來,滿人固然是一直都保持着,可惜,這個法子能保滿人,不能保皇位。天下之大,三億八千七百萬餘衆,滿人不過兩百萬數。皇上,咱們換個位置想想,您如果是漢人,您會同意讓滿人騎在咱們漢人的頭上嗎,一輩子從生至死都用咱們漢人的血汗錢養着,遊手好閒,什麼都不會,另外還有一羣稍微有點能力的滿人,每天叫囂‘漢人一強,滿人必亡’的言論,千方百計的阻止漢人,歧視漢人,而且是所有滿人都在歧視着漢人。事實是什麼呢,大清國的經濟、政治、軍事國防……一概等等都靠漢人養着,支撐着,假如您是一個漢人,您會不會想問一句‘爲什麼’,您想不想問一句‘憑什麼’?就憑滿人當初打進了山海關,殺了我們幾百萬漢人?”

只聽着這一番話,光緒帝載湉的臉色頓時變得慘白,他知道……一切都結束了,胡楚元從一開始就在故意縱容這一切的發生。

他悄然握緊拳頭,想要爲了祖宗,爲了“大清國”將胡楚元活活打死。

可他終究是一個聰明人。

聰明人有兩種解釋,第一,聰明;第二,明白局勢。

他知道,一切都已經晚了。

這一刻,光緒帝載湉終於再也無法忍住的痛哭起來,抓着桌案上的硯臺,想要用硯臺砸向胡楚元,卻又不敢,內心裡也無比複雜的掙扎着。

其實,他早就知道,中國一旦富強了,漢人一旦強大了,滿人的皇權就會徹底結束,可他還是抱着一種期望……期望自己的仁德和努力能夠改變這一切。

他很想知道,世界爲何如此不公平,他纔是讓中國真正走向變革的人,可變革刀鋒卻轉向了他?

難道那些漢人,還有胡楚元都沒有眼睛,都看不到這一切嗎?

看着光緒帝載湉頹然跌坐在龍椅中嚎啕大哭,垂足頓胸,胡楚元什麼話都沒有說,也沒有勸說。

胡楚元不喜歡欺騙人,他可以不告訴你答案,不告訴你內心的計劃,但他不會欺騙你。

他一直都是個很特殊的人,其實他內心也一直都有讓載湉提前下臺的想法,只是沒有合適的機會,所以,當陸廣荃創造出這個機會的時候,他還是同意了。

在此之前,他卻幾乎沒有和任何人提起過這樣的想法。

他默默的等待着,直到載湉止住了淚水,才和載湉說道:“皇上,其實也不用太難過。微臣從來就不覺得皇位是一個多麼值得在乎的事情,恰如我連首輔大臣的位置都不妨在心裡一樣。人生如此短暫,爲了這點權力,我和您都丟失了太多做爲一個人、一個男人、一個丈夫、一個父親……應該去體會的生活。”

光緒帝載湉一時說不出話來,過了良久,他道:“首輔……你真的不留戀這一切?”

胡楚元很誠懇的答道:“一點都不留戀。不過,上一次出任首輔是爲了一時的過渡,這一次就不同了,我既然同意復出,就已經做好了準備,必當竭盡自己的所能。”

載湉苦笑一聲,道:“首輔,你尚有自己的退路,朕和滿人又當退向何處?中國之大,苦無容身之處嗎?”

胡楚元則道:“假如多爾袞所許可的滿漢通婚之事被世祖順治皇帝所延續,至今數百年,或許世上就沒有了所謂的滿漢之爭,皇上又怎麼會有今曰的危機?滿人自己不願意融入漢室之中,又何必非要留念漢室的皇位呢?”

載湉不滿的爭辯道:“自我朝入主中原迄今兩百五十年,百姓安居樂業,國足富強,稅賦永不增加,自聖祖至今二十餘次大免全國糧稅,平定四方,開疆闢土,試問漢人爲皇者,豈有強勝愛新覺羅之例?”

胡楚元冷冷淡淡的答道:“或許沒有,或許有,這都不重要。微臣也是漢人,那微臣就來和皇上問這一句話,憑什麼要我等三萬萬漢人養着幾百萬滿人?何況這些滿人除了驕橫跋扈之外,別無所長,既不能耕田種地,也不知書達理。皇上,您就來回答這個問題,憑什麼?如果您說滿人天生尊貴,咱們漢人天生就是滿人的奴才,那微臣覺得,咱們君臣之間……或者說,從此以後都沒有必要再說什麼了。皇上要是覺得微臣不是個好臣子,不適合當擔首輔之職,微臣絕不留戀,現在就回上海繼續做我的億萬富翁,從此也絕對不過問中國的政治。”

“你……!!!”

載湉氣憤難平,若是擱在十年前,他立刻就能下令革除胡楚元一切職務功名。

可他也明白,他無法回答胡楚元的問題。

見他不說話,胡楚元才道:“所以說,從清世祖順治皇帝開始就錯了,滿漢不通婚的政策不變,那就決定愛新覺羅氏遲早會被漢人推翻。自古天道輪迴,三百年一變,蒙古人強佔天下歐亞大陸,卻也不能永遠坐鎮中原,何況滿人乎?”

載湉遲疑了良久,問道:“現在允許滿漢通婚……是否能挽回局勢,若是可行,朕願意廢除皇后,重新立漢人女子爲皇后,選她的子嗣續任!”

胡楚元道:“已經晚了。微臣說句難聽話,也是實在話,皇上……您和我終究是會死的,咱們百年之後……特別是微臣下野之後,滿人在全國就將徹底失去安身之地,要麼是一死,要麼是隱藏在漢人之中,自稱漢人。無他,民恨也。民恨就像是一罈子毒酒,一旦撕開上面那層蒙油紙,後果就不堪設想……佛語云,因果輪迴,不是不報,而是時候未到。滿人入關之後殺的人太多,得天下太易,殺戮太重,三百年坐吃山空,魚肉天下漢人,因果循環,如果這樣都沒有滅族,那真算是很僥倖了。”

載湉心中劇烈的一顫,臉色慘白,過了良久才問道:“首輔,你是不是早就預料到有這一天?”

胡楚元並不隱瞞的點着頭,道:“這些事並不在微臣的考慮之內,也不是微臣能夠控制的。皇上倒不用太擔心,微臣早已經在外國準備好了,實在不行,皇上可以和微臣一起撤出中國……其實,微臣一直覺得,真正強大的中國並不需要我們君臣二人,早點撤離,早點保命。”

載湉似乎又看到一絲希望,和胡楚元問道:“若是你我君臣聯手,合心一處,或否扳回局勢?”

胡楚元很嚴肅的搖着頭,道:“皇上,您還不明白嗎?只有一個迂腐封建守舊的社會才能承認滿人的統治權,一個開放激進的中國,一個漢人佔據主導地位的中國是不會承認這一點的。明白的說,要麼是中國沉淪下去,爲外國列強所瓜分,要麼是中國銳意改革,滿人則敗於民族主義之爭。只有兩個選擇,您選擇哪一個?”

這時候,載湉終於再也說不出一句話來。

他真的全明白了。

這是一個根本沒得選的選擇,等中國被列強瓜分,滿人自當難免一死,等中國富強,滿人更難逃一死。

想到這裡,他就再也忍不住的繼續痛哭起來,愈發覺得委屈。

爲了中國的富強,他已經竭盡自己的所能,節省內務府的每一兩銀子的開支,儘量將錢用於民政,捐錢捐物,和胡楚元一起興辦教育,捐資學堂和水利。

在他真正掌政的這些年裡,他也是唯一一個沒有修建皇家園林的皇帝,甚至連自己的帝陵在規格上都被節儉了許多費用。

他也特別的憎恨胡楚元,他如此的信任胡楚元,可是,胡楚元明知這裡面的問題卻從來不和他說起。

他終於明白,自己不過是胡楚元的一枚棋子。

胡楚元冷漠的坐在席位上,寂靜無聲的等待着。

過了良久,聽到載湉的聲音都哭啞了,胡楚元才道:“這個皇帝的位置就有那麼值得在乎嗎?皇上,這世上哪有一家可以永坐皇位的?商周秦漢,唐宋元明都已經過眼雲煙,難道皇帝真以爲蒼天就會單獨對愛新覺羅氏和大清網開一面嗎?我等終究是凡人,天下局勢之變化,遠非我們所能控制的。世道輪迴,有始必有終,皇上,氣數若是盡了,到了該結束的時候,您也不要再生事端,否則只會惹來更慘淡的結局。您聽我的話,和微臣一起提早在外安置家業,或許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此時的載湉已經漸漸的重新冷靜下來,胡楚元就和他逐一分析國際社會的大趨勢,民族主義的崛起已經是大勢所趨,根本不是他和載湉能控制的。

他們再強,也不過是普通的兩個人類,並非神靈。

他們所能做的不過是順應局勢,利用局勢,利用國內複雜的民族問題,儘量推行多民族共存政策,不要和整個大局勢進行無謂的抗爭。

實在不行,載湉和醇親王一脈就撤出中國,另外尋找新的居住地。

只要有錢,到哪裡生活不一樣呢?

若是真要懷念故土,不願意離開故土,當初又何必要入主中原?

兩人一直談到了天亮,不管載湉內心是否真的同意見好就收,可他還是讓胡楚元暗中想辦法,給他留一條退路,在美國和朝鮮購置家業,暫時寄存在醇親王載灃的名下。

至於國內的事情,他也會盡力配合胡楚元,先想辦法穩定住局勢,然後再徐圖後事。

晨光微熹時分,胡楚元安然從紫禁城裡離開,乘坐着馬車返回瀛臺資政園。

對光緒下手……這一直都是胡楚元有點做不出的事情。

坐在馬車裡,胡楚元默默的閉着雙眼在心裡思索着,他希望載湉能真正的清醒過來,中國要富強,民族意識必當覺醒,民族意識一覺醒,滿人必當無路可去。

他現在將話說明白了,一切也都晚了。

光緒帝載湉就算想要扭轉局勢,那也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此時再想有所艹作,載湉和滿人的下場只會更加慘淡。

所以說,見好要收,皇親們想辦法撈一筆錢離開中國是最好的選擇。

至於那些普通的滿人……該付出的代價終究是要付出的,因果循環,有因必然有果。

以胡楚元的財力、地位和對人生的理解,他可以不在乎這些事,卻一定會有其他人非常在乎的,而且,胡楚元不打算和這些人過不去。

他不是神,他只是一個善於利用局勢的高手。

或者說,看似好人的他……根本就不是一個好人,也可以說,他太擅長利用局勢。

(未完待續)

第二百六十二章 遠東的焦灼和國民教育計劃第二百八十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一百九十六章 日本人的“全殲”第二百三十八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第二百二十七章 外國人的“清室歸政”第九十二章 若無此能,焉可高居此位?第一百七十六章 福州造船廠和海軍的新未來(上)第一百二十九章 排華案風波(三)第二百八十七章 中美海軍爭霸第四十六章 留美幼童的事第一百七十二章 看破天下羣英第一百五十八章 馬尾海戰的序曲第一百一十七章 克琳娜,達格爾的寧芙女神第二百七十一章 白銀戰爭第二百六十六章 從始至終都是屠殺(一更)第一百六十九章 刻意的遠離第六十二章 徐潤是個人精第一百三十一章 排華案大爆發第一百五十九章 江南船政事務全權督辦大臣第二百二十三章 西北之問第二百七十三章 人人有錢第八十三章 胡楚元的真相第二百零七章 1894第二百二十二章 在西北的李開鄴第二百六十四章 西北反擊戰(一)第一百八十六章 中日海戰(三)第十三章 江南商行第二百三十八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第二百八十三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第三十四章 西陣會社和若瓜德第六十八章 輪船招商局的事來了第二十一章 傳世之寶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北反擊戰(二)第七十二章 梅啓照的政績第二百二十八章 胡緘元的教訓第二百九十八章 最後的復出第二百一十八章 中英結盟的基礎第一百四十八章 新租界和兩億清圓的地產生意第一百三十一章 排華案大爆發第二百九十八章 最後的復出第九十二章 若無此能,焉可高居此位?第五十三章 鹽價風波第一百三十九章 總信房和總帳房第二百三十八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第三十二章 室町通第十五章 兩個總督和兩個巡撫第五十一章 梅啓照的配合第一百一十九章 商者詭道也第二百三十六章 山縣有朋的戰略觀第二百二十四章 格殺勿論第二百八十九章 新中國1922第二百三十四章 新內相瞿鴻機第二百八十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百六十章 秋瑾女俠第一百一十二章 英國威脅論第四十四章 難以擠進的繅染業第二百零三章 勝利凱旋和中日旅順條約第二百六十八章 國家的利益,我的利益第四十七章 上海灘不是他的世界第四十章 中村正直第一百三十七章 福州的變化和李鴻章的邀請第七十八章 一個條件第一百八十六章 中日海戰(三)第二百二十二章 在西北的李開鄴第十三章 江南商行第一百一十一章 七億兩白銀第二百零三章 勝利凱旋和中日旅順條約第一百五十八章 馬尾海戰的序曲第六十七章 張靈普也是個人才第七十九章 抄底上海地產的機會第二百一十八章 中英結盟的基礎第一百九十八章 丹東大戰(一)第二百四十二章 琉球島戰役(二)第四十九章 拙政園的密會第一百五章 尼德蘭的血債第五十六章 南潯商幫第十四章 江淮鹽案第四章 八個罈子七個蓋第二百二十八章 胡緘元的教訓第二百一十八章 中英結盟的基礎第二百三十四章 新內相瞿鴻機第一百四十四章 花旗銀行的作用第二百二十二章 在西北的李開鄴第二百九十二章 家國天下第三十二章 室町通第七十八章 一個條件第一百九十章 督戰天下第十九章 胡家大院是奢華第一第二百九十章 柯立芝繁榮第一百七十九章 日法俄的舉措第一百八十三章 袁世凱這個下屬第八十九章 再回杭州第三十二章 室町通第一百八十六章 中日海戰(三)第一百三十九章 總信房和總帳房第二百六十六章 從始至終都是屠殺(一更)第一百章 踏上前往歐洲採購戰艦的道路第一百三十六章 提親和日本人第二百六十三章 沙暴和颱風第一百章 踏上前往歐洲採購戰艦的道路
第二百六十二章 遠東的焦灼和國民教育計劃第二百八十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一百九十六章 日本人的“全殲”第二百三十八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第二百二十七章 外國人的“清室歸政”第九十二章 若無此能,焉可高居此位?第一百七十六章 福州造船廠和海軍的新未來(上)第一百二十九章 排華案風波(三)第二百八十七章 中美海軍爭霸第四十六章 留美幼童的事第一百七十二章 看破天下羣英第一百五十八章 馬尾海戰的序曲第一百一十七章 克琳娜,達格爾的寧芙女神第二百七十一章 白銀戰爭第二百六十六章 從始至終都是屠殺(一更)第一百六十九章 刻意的遠離第六十二章 徐潤是個人精第一百三十一章 排華案大爆發第一百五十九章 江南船政事務全權督辦大臣第二百二十三章 西北之問第二百七十三章 人人有錢第八十三章 胡楚元的真相第二百零七章 1894第二百二十二章 在西北的李開鄴第二百六十四章 西北反擊戰(一)第一百八十六章 中日海戰(三)第十三章 江南商行第二百三十八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第二百八十三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第三十四章 西陣會社和若瓜德第六十八章 輪船招商局的事來了第二十一章 傳世之寶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北反擊戰(二)第七十二章 梅啓照的政績第二百二十八章 胡緘元的教訓第二百九十八章 最後的復出第二百一十八章 中英結盟的基礎第一百四十八章 新租界和兩億清圓的地產生意第一百三十一章 排華案大爆發第二百九十八章 最後的復出第九十二章 若無此能,焉可高居此位?第五十三章 鹽價風波第一百三十九章 總信房和總帳房第二百三十八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第三十二章 室町通第十五章 兩個總督和兩個巡撫第五十一章 梅啓照的配合第一百一十九章 商者詭道也第二百三十六章 山縣有朋的戰略觀第二百二十四章 格殺勿論第二百八十九章 新中國1922第二百三十四章 新內相瞿鴻機第二百八十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百六十章 秋瑾女俠第一百一十二章 英國威脅論第四十四章 難以擠進的繅染業第二百零三章 勝利凱旋和中日旅順條約第二百六十八章 國家的利益,我的利益第四十七章 上海灘不是他的世界第四十章 中村正直第一百三十七章 福州的變化和李鴻章的邀請第七十八章 一個條件第一百八十六章 中日海戰(三)第二百二十二章 在西北的李開鄴第十三章 江南商行第一百一十一章 七億兩白銀第二百零三章 勝利凱旋和中日旅順條約第一百五十八章 馬尾海戰的序曲第六十七章 張靈普也是個人才第七十九章 抄底上海地產的機會第二百一十八章 中英結盟的基礎第一百九十八章 丹東大戰(一)第二百四十二章 琉球島戰役(二)第四十九章 拙政園的密會第一百五章 尼德蘭的血債第五十六章 南潯商幫第十四章 江淮鹽案第四章 八個罈子七個蓋第二百二十八章 胡緘元的教訓第二百一十八章 中英結盟的基礎第二百三十四章 新內相瞿鴻機第一百四十四章 花旗銀行的作用第二百二十二章 在西北的李開鄴第二百九十二章 家國天下第三十二章 室町通第七十八章 一個條件第一百九十章 督戰天下第十九章 胡家大院是奢華第一第二百九十章 柯立芝繁榮第一百七十九章 日法俄的舉措第一百八十三章 袁世凱這個下屬第八十九章 再回杭州第三十二章 室町通第一百八十六章 中日海戰(三)第一百三十九章 總信房和總帳房第二百六十六章 從始至終都是屠殺(一更)第一百章 踏上前往歐洲採購戰艦的道路第一百三十六章 提親和日本人第二百六十三章 沙暴和颱風第一百章 踏上前往歐洲採購戰艦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