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胡家大院是奢華第一

大院的很多傢什都是極其名貴的上等紅木,以紅酸枝、黑酸枝和花梨木爲主,紫檀木、香枝木、雞枝木、紋烏木也有不少,每一件都是能用幾百年的傳世傢俱,時代越久越堅硬厚實,楠木廳裡的金絲楠木更是千年不壞。

影連院有一棟完全用雞翅紅木修建的紅木廳,僅僅木料就耗銀十四萬兩,也不比楠木廳的造價便宜。

百獅樓那裡雕了一百隻獅子,每隻獅子的眼睛都是用一對指甲大小的黃金球,根本就是兩百個金豆,加起來也值三萬多兩銀子。

和樂堂門前水池中央有一塊兩人高的靈璧石,號稱是浙江第一靈璧,也是胡家的鎮家之寶,當初從揚州富商手中買來的時候花了胡雪巖整整十萬兩銀子。

胡家大院的這塊地更值得講究,尤其是西花園的格局,那是南宋時期就留下來的,當初就是南宋宰相府的後花園,裡面一塊兩人高的太湖石還是宋徽宗時代留傳至今的。

想一想吧,何璟開了多大的價碼。

胡楚元似乎天生就是一個做大生意的人,他答應了,也想看看何璟到底能出多少力,能不能對得起這份賄賂和聘禮。

和幾位夫人談完了一些雜七雜八的小事,胡楚元估摸時間差不多了,這就準備起身告辭,七夫人忽然輕咳了一聲,嬌滴滴的笑道:“哎呦,幾位姐姐,楚元啊,你們這也都在呢,咱們就說說分家的事吧……!”

胡楚元冷不丁的一擡眼簾,問道:“怎麼,七姨娘感覺現在有底氣談這種事了?”

羅四夫人也是一聲冷笑,道:“楚元,既然有人說了,咱們就談談吧。你是當家的人,你就先說說你的想法吧?”

胡楚元稍加思索,道:“物業地產不算,爹的實際家產差不多就是二千一百餘兩銀子。我琢磨,小妹出嫁的時候,聘禮嫁妝都由我出,品元和緘元成家立業的時候,也可以從我這裡領走八百萬兩銀子,他們要是想自立門戶,我支持,他們要是想和我一起辦事,我更支持。至於小妹,我會爲她在錢莊裡存着兩百萬兩銀子,她需要的時候再給,免得她婆家訛她的錢。”

七姨太一聽就樂了,她原本以爲胡楚元這個精明鬼不會那麼客氣,可居然能分到八百萬兩銀子,。

羅四太太卻是搖頭。

大夫人是胡雪巖的糟糠之妻,地位雖高,卻沒有實權,胡雪巖早年能夠發財,羅四太太和羅家出了不少力,所以,她在家裡纔是真正的“大夫人”。

她道:“楚元,你爹留下的資產呢,扣除這個大宅,宅邸房產和商號折銀,差不多也只能折400萬兩銀子,另有300萬兩的子孫錢、800萬兩銀子的活錢和1000萬兩銀子的湘軍債務。身爲長子,你要拿宅邸田產和商號,兩個弟弟各分400萬兩銀子。子孫錢留在我和大夫人手裡,一是用來備急,二是用作兩個弟弟和小妹的婚嫁。至於湘軍的債務,如果能還,兄弟三人,每人330萬兩均分,不能還,那大家認倒黴,總不能和朝廷計較,否則連最後的一點身家都保不住!”

胡楚元默默點頭,道:“三姨母說的是。”

羅四太太又道:“要是大姐和七妹也沒有意見,家就這樣分,但也不急着分,等品元和緘元成家立業再說。家裡的產業和外面的事情都歸楚元管,兩個弟弟的錢就算是拆借給楚元,楚元要是賺着錢,那就按每年5釐的利息計算,要是沒有賺到,那就別在算什麼利息了。不過,楚元,你在外面當你的家,這個大院裡面的事情卻都得由我和大姐處理,尤其是那些女人家的事情,楚元你更不要多問。”

胡楚元嗯了一聲。

這個分家方案可以算是目前最好的辦法了。

在胡楚元已經執掌大局的情況下,這位羅四太太就在儘量公平,也盡力不和他翻臉的提前下,爲自己的兒子爭取了足夠好的分家條件,同時也不讓七姨太藉着自家兒子的婚事訛詐一筆。

她的計較之處就在於將子孫錢拿出來置辦幾個兒子的聘禮和婚事,就算給緘元二百萬兩,那還能剩下一百萬兩,也繼續攥在她手裡,和七姨太沒有任何關係。

分家立業了,該給老三的錢,也差不多能給老三了,要不然就留在胡楚元手裡做貼息股,仍然和七姨太沒關係。

七姨太固然不爽,可也拗不過羅四夫人,再加上胡楚元和大夫人已經同意,她只能忍下這口氣,心想,等我兒子娶了總督的閨女再和你們細細計較。

胡楚元不是那麼有耐心參與到她們幾位夫人的爭鬥裡,既然已經達成了分家的協議,且維持暫不分家的局面後,他就起身告辭,回去和王寶田商量在西湖邊買地皮的事情。

讓胡楚元感到意外,第二天,羅四太太就迫不及待地開始驅趕家中的那些小妾。

如果不是九姨太還有個小女兒,她肯定連九姨太都要趕走。

平曰裡最囂張的十四姨太最倒黴,其他姨太太還能帶走自己的首飾和私房錢,唯有她是直接被趕走,只給了幾十兩銀子的盤纏費。

十四姨太倒是很早就想轉走這些首飾和私房錢,可羅四太太是什麼人,早就在盯着她,連個金耳環都被剋扣下來。

這就是所謂的豪門,所謂的榮華富貴。

胡楚元旁觀着這一切,但也無法開口說話。

這就是這個時代,對男人來說,三妻四妾很正常,對女人來說,那就不正常,尤其是沒有子嗣的小妾,簡直不是人。

老爺一死,小妾遭殃。

這話真是從來都沒有錯過呢!

等十四姨太離家之後,胡楚元讓二管家胡榮悄悄給了她六百兩銀子,又在杭州城外的郊區買了一棟院子,讓幾個既不能回孃家,又找不到其他依靠的姨太太暫時住下。

對她們來說,愛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遠遠不如財富和榮華富貴來的實際。

或者,她們本來就沒有選擇。

至於今天所要面臨的局面,從做妾的那一天起,她們就已經知道,因爲無數例子都是這樣。

隨着她們的離開,胡家分家的消息也迅速傳開。

人們說着,笑着,揶揄着,繼續等待胡家上演豪門衰落的好戲。

人們很有預見的說,暴發戶都是這樣消亡的,還是那些讀聖賢書的書香門第才能久傳不歇,生意人家不長久啊!

第二百一十章 卡奧拉尼公主第一百二十八章 排華案風波(二)第一百五章 尼德蘭的血債第二十六章 日本人來了第二百零五章 改革之策第二百一十三章 臨時立憲第一百七十二章 看破天下羣英第一百六十五章 醇親王的大事第九十一章 福州船政衙門的私款第二百三十章 謀局東北第一百九章 阿薩姆(一)第九十五章 鄧世昌和葉富第一百八十九章 要麼不打,要打就打三年第一百四十章 美洲財團的開局第九章 救援浙江巡撫(中)第二百四十章 日本宣戰了第二百二十六章 革命吧第五十四 瘋狂的鹽價第十五章 兩個總督和兩個巡撫第三十七章 富紳雲集第五十五章 鹽案風波第二百二十二章 在西北的李開鄴第二十四章 滅曹計(下)第二十七章 來歷不明的青花瓷第一百六十八章 在日本的情報工作第一百三十三章 天津,暗殺胡楚元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上掉下來的餡餅第七十一章 福州船政局的事終於來了第一百一十章 阿薩姆(二)第二百七十三章 人人有錢第二百五十四章 山西富紳(三)第二百九十九章 最後的備戰第二百零六章 誰在明,誰在暗第二百八十一章 壟斷主義的精髓第九十八章 控股太古洋行第五十九章 挖走徐潤第二百二十四章 格殺勿論第一百一十八章 東麗洋行和押田法第三百零一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二)第九十三章 裁員第二百四十六章 琉球島戰役(四)第五十一章 梅啓照的配合第九十九章 何璟回來了第二百三十九章 日本警視廳流之祖第一百八十七章 在威海第二百四十四章 君權級的絕唱第一百九十七章 胡楚元的內鬥和外鬥第一百一章 南洋商行第二百六十八章 國家的利益,我的利益第六十八章 輪船招商局的事來了第一百八十九章 要麼不打,要打就打三年第一百三十二章 美國,終究是JP摩根的第三十章 中日生絲戰爭的起點第二百六十二章 遠東的焦灼和國民教育計劃第十五章 兩個總督和兩個巡撫第六十四章 見利不忘義第二百三十六章 山縣有朋的戰略觀第一百七章 實在的華盟會第二百七十七章 你觸犯了中國的利益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登乾的恐嚇第一百九十八章 丹東大戰(一)第二百七十七章 你觸犯了中國的利益第二十九章 旅居長崎的潘先生第二百二十七章 外國人的“清室歸政”第二百四十三章 中國重工業之崛起第一百五章 尼德蘭的血債第八十七章 江南國學館的附帶屬性第一百二十五章 和滿清賭一局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事業的根基第二百四十八章 一元救國第二百九十七章 當二戰即將成爲現實第三十四章 西陣會社和若瓜德第四章 八個罈子七個蓋第二百七十章 英國人的協調第一百八十二章 朝鮮這個小國很重要第二百零六章 誰在明,誰在暗第二百七十五章 胡委員長第一百六十八章 在日本的情報工作第二百五十六章 174萬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殺第十二章 丁戊奇荒第六十九章 錢向哪裡去?第一百八十六章 中日海戰(三)第一百七十一章 光緒的信任第二百零一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八十章 這一年的生絲收購第二百章 丹東大戰(三)史無前事之重創第一百九十三章 日本海軍的最後之力第一百一十二章 英國威脅論第二百七十一章 白銀戰爭第一百五十四章 劉永福和天地會第二十章 顏士璋推薦的七個人第二百四十四章 君權級的絕唱第九十三章 裁員第七十一章 福州船政局的事終於來了第六十八章 輪船招商局的事來了第六十章 抄別人的家,發自己的財(一)第一百八十九章 要麼不打,要打就打三年第一百二十二章 捷達洋行和銀行夢第二百三十六章 山縣有朋的戰略觀
第二百一十章 卡奧拉尼公主第一百二十八章 排華案風波(二)第一百五章 尼德蘭的血債第二十六章 日本人來了第二百零五章 改革之策第二百一十三章 臨時立憲第一百七十二章 看破天下羣英第一百六十五章 醇親王的大事第九十一章 福州船政衙門的私款第二百三十章 謀局東北第一百九章 阿薩姆(一)第九十五章 鄧世昌和葉富第一百八十九章 要麼不打,要打就打三年第一百四十章 美洲財團的開局第九章 救援浙江巡撫(中)第二百四十章 日本宣戰了第二百二十六章 革命吧第五十四 瘋狂的鹽價第十五章 兩個總督和兩個巡撫第三十七章 富紳雲集第五十五章 鹽案風波第二百二十二章 在西北的李開鄴第二十四章 滅曹計(下)第二十七章 來歷不明的青花瓷第一百六十八章 在日本的情報工作第一百三十三章 天津,暗殺胡楚元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上掉下來的餡餅第七十一章 福州船政局的事終於來了第一百一十章 阿薩姆(二)第二百七十三章 人人有錢第二百五十四章 山西富紳(三)第二百九十九章 最後的備戰第二百零六章 誰在明,誰在暗第二百八十一章 壟斷主義的精髓第九十八章 控股太古洋行第五十九章 挖走徐潤第二百二十四章 格殺勿論第一百一十八章 東麗洋行和押田法第三百零一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二)第九十三章 裁員第二百四十六章 琉球島戰役(四)第五十一章 梅啓照的配合第九十九章 何璟回來了第二百三十九章 日本警視廳流之祖第一百八十七章 在威海第二百四十四章 君權級的絕唱第一百九十七章 胡楚元的內鬥和外鬥第一百一章 南洋商行第二百六十八章 國家的利益,我的利益第六十八章 輪船招商局的事來了第一百八十九章 要麼不打,要打就打三年第一百三十二章 美國,終究是JP摩根的第三十章 中日生絲戰爭的起點第二百六十二章 遠東的焦灼和國民教育計劃第十五章 兩個總督和兩個巡撫第六十四章 見利不忘義第二百三十六章 山縣有朋的戰略觀第一百七章 實在的華盟會第二百七十七章 你觸犯了中國的利益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登乾的恐嚇第一百九十八章 丹東大戰(一)第二百七十七章 你觸犯了中國的利益第二十九章 旅居長崎的潘先生第二百二十七章 外國人的“清室歸政”第二百四十三章 中國重工業之崛起第一百五章 尼德蘭的血債第八十七章 江南國學館的附帶屬性第一百二十五章 和滿清賭一局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事業的根基第二百四十八章 一元救國第二百九十七章 當二戰即將成爲現實第三十四章 西陣會社和若瓜德第四章 八個罈子七個蓋第二百七十章 英國人的協調第一百八十二章 朝鮮這個小國很重要第二百零六章 誰在明,誰在暗第二百七十五章 胡委員長第一百六十八章 在日本的情報工作第二百五十六章 174萬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殺第十二章 丁戊奇荒第六十九章 錢向哪裡去?第一百八十六章 中日海戰(三)第一百七十一章 光緒的信任第二百零一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八十章 這一年的生絲收購第二百章 丹東大戰(三)史無前事之重創第一百九十三章 日本海軍的最後之力第一百一十二章 英國威脅論第二百七十一章 白銀戰爭第一百五十四章 劉永福和天地會第二十章 顏士璋推薦的七個人第二百四十四章 君權級的絕唱第九十三章 裁員第七十一章 福州船政局的事終於來了第六十八章 輪船招商局的事來了第六十章 抄別人的家,發自己的財(一)第一百八十九章 要麼不打,要打就打三年第一百二十二章 捷達洋行和銀行夢第二百三十六章 山縣有朋的戰略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