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秋瑾女俠

(新書《紅旗》是一本寫人民公社的官場小說,也是我的一種希望和理想,希望大家週一凌晨多多捧場,週一衝新書榜)好!!

拿到霞嵐山戰役的戰報消息後,胡楚元高興不已。

他簡直是太興奮了。

段祺瑞這場打的真是太漂亮了,在段祺瑞回電國家軍事委員會請示作戰的時候,胡楚元其實是有點忐忑的,可他最終還是批准了整個作戰計劃。

結果,胡楚元得到了一個非常漂亮的結果。

至於段祺瑞新提出的申請,胡楚元也沒有二話,立刻就批准了。

做了新的批覆後,胡楚元重新走到朝鮮半島的地圖前,看着兵力部署圖,心裡不斷的盤算着。

他知道,段祺瑞這場仗打的非常及時,不僅振奮了士氣,更壓制了朝鮮軍內部的投降主義,段祺瑞的這一仗也可以說是新武器體系作戰方式的教科書,對其他兄弟部隊都會有一定啓發和借鑑。

當然,軍費開支的問題也是越來越嚴重了。

這一刻,胡楚元愈發明白,他必須要從法國、俄國和其他協約國獲取足夠的戰爭賠償。

這時候,孫綜源敲了敲門,走進來提交了一疊資料,道:“大人,這些是新進機要秘書處內參人員的資料表,您先過目!”

胡楚元微微點頭,讓孫綜源放在桌上,又和他吩咐道:“你牽頭讓戰委會重新覈算一下新的軍費總額可能要達到多少,儘快算出來,我們好做準備!”

孫綜源嗯了一聲,又道:“鈕玉庚先生也在外面等着呢,您什麼時候見他?”

“讓他進來吧!”

胡楚元在首相這個職務上並不如以前那麼忙碌,大多數的事情都有其他的內閣大臣處理,只要能夠安排進他的行程表裡,通常都能隨時見到他。

安排不進來,那就是你的級別還不夠資格。

等孫綜源出去辦事後,胡楚元就坐在他的辦公桌前,打開新進人員的資料表,仔細瀏覽每個人的信息。

這麼多年了,胡楚元一直秉承着左宗棠的教誨,保持着曾國藩那種孜孜不倦的教人、育人的遺風,他身邊的機要秘書處擔任秘書,基本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人才,經過他幾年的細心培養,曰後就能派出去擔任要職。

陳善元、顧家相、楊士鑲、王清穆、宋育仁、李錫齡、江希曾、葉大琛都是他的秘書出身。

現在,孫綜源也差不多了。

胡楚元已經都安排好了,等戰爭一結束,他就要將孫綜源派到國家經濟發展委員會出任副主任,情況不錯的話,在他引退之前,再將孫綜源派往上海出任第一任上海直轄市市長。

和孫綜源一起離開機要秘書處的人還有好幾個,深受胡楚元器重的則有俞明震、蕭大猷、李盛鐸、曾廣鈞四人。

此次補進來的人數量不少,一部分是在博學院中考覈成績非常優良的年輕人,一部分是和胡楚元有特別關係的海外留學生。

最重要的幾個則是從地方政斧抽調回來的,他們能被選回來,那就說明能力很受器重。

胡楚元的大公黨已經開始了正式的運轉,目前黨內比較關注的幾個新生代政客——陳三立、湯壽潛、樑士詒、駱成驤都在,除了這四個人,還有從美國耶魯大學法學系留學歸來的梁啓超,從德國柏林大學留學歸來的蔡元培,鈕玉庚推薦的章太炎。

考慮戰爭因素,此次的內參專員增設兩個軍事專業和一名機械工程類的人才,分別是陸軍參謀總部參謀中校黎元洪,海軍參謀總部參謀少校黃鐘瑛,中國船政總局總工程師曾宗瀛。

另外,梅謙的長女梅馨、魏瀚的女兒魏思璇、鈕玉庚的小女兒鈕舒嫺則是走後門進來的,原先只是安排了三個電報員的名額,通過鈕玉庚的關係,臨時又增加了一個叫秋瑾的斯坦福大學留學生。

在加州鐵路大王利蘭-斯坦福逝世之前,容閎同他達成了將斯坦福大學和奧克蘭大學逐步合併的計劃,因爲利蘭-斯坦福將自己所有的四千多萬美金資產全部投入學校的基金會,胡楚元經過權衡後,最終將學校的名稱保留爲斯坦福大學。

兩所大學合併後,奧克蘭軍事學院則單獨分出來,成爲一家讀力的軍事學院。

所以,斯坦福大學就是奧克蘭大學,目前也仍然由全美華人協會旗下的基金會控制着,梅馨、魏思璇、鈕舒嫺、秋瑾都畢業於新的斯坦福大學。

秋瑾的年紀大一些,已經二十五歲了。

因爲很早就被官派到美國留學,目前還是單身。

這是突然增加的人選,胡楚元看得比較仔細,特別注意的看了看她的黑白照片,感覺上還真有一種女俠的韻味,英姿颯爽。

他正看的出神,鈕玉庚就已經進來了。

“首相大人!”

鈕玉庚悄然的提醒一聲,拱着手問禮。

“哦……先生來了啊!”

胡楚元回過神來,急忙邀請鈕玉庚坐在對面,自己親自起身給他倒茶,又問道:“先生,最近還算空閒吧?”

鈕玉庚笑道:“空閒,空閒,維新和維棠這幾個孩子都很聰明,也很好學,平曰裡,我居然也沒有什麼特別要叮囑的!”

胡楚元呵呵笑着,道:“我家這些孩子……這些年真是勞煩先生了呢。”

鈕玉庚笑道:“此乃我應盡之事啊,哦,大人,您這喊我過來是不是就想問問孩子們的功課啊?”

胡楚元搖了搖頭,笑道:“那些事,淑珍管的挺好,我一般就不過問。我在家裡其實都是扮演和事佬和救世主的角色,她管的嚴。”

“夫妻倆管孩子就該這樣,一個嚴,一個就得鬆,一張一弛嘛。”鈕玉庚呵呵笑着,又問道:“大人,那您是爲了別的事嗎?”

胡楚元嗯了一聲,道:“先生,我這次請你來是想和你商量籌辦一所新大學的事情,而且是要請先生親自擔任校長。”

鈕玉庚笑道:“辦大學總是好事啊,我是求之不得呢!”

胡楚元則挺嚴肅的說道:“這所大學有點不簡單,基本就是要替代博學院,正式的名稱就是中央政法大學,以法學、社會學、政治經濟學、經濟學、國際政治學、行政管理學、人類學、民俗學爲主要的研究科目,主開研究生和博士教育,有一定的本科教育,更多還是委培行政官員。”

“噢……!”

聽胡楚元這麼一說,鈕玉庚就明白了。

他和胡楚元相知相交這麼多年,非常清楚胡楚元最厲害的本事就是緊抓育人,精擅教人和用人,胡楚元這麼些年培養出來的官員,幾乎都能在中國政壇裡展現出獨當一面的能耐。

鈕玉庚根本不用多考慮,當即就點頭道:“行,這個事就交給我吧,確實也該是我辦的事。”

身爲國內公認的現代行政管理學專家,博學古今中外第一人的鈕玉庚,確實是中央政法大學校長的不二人選,這一點,他自己心知肚明。

當然,他能有今天,其實也是拜胡楚元所賜。

胡楚元同樣很清楚鈕玉庚在國內教育界、文化界的地位,他也不太艹心,就道:“那這個事就全權委託給您,具體要在什麼地方辦校,經費要多少,要抽調哪些人擔任教員,聘誰擔任教授,這些事,我就不過問咯?”

鈕玉庚哈哈一笑,很豪氣的答應道:“行,大人,您就放心吧,肯定會替您辦妥當的。哦,說到教育啊,我得給您推薦幾個人才,蔡元培和章太炎都是挺不錯的人,所以,我特別推薦到您這裡,您曰常可以多多注意一下。梁啓超也不錯的,文筆和思路都是第一流的奇才。”

胡楚元連聲答應,這幾個人,他也是非常看好的。

人盡其長。

蔡元培、章太炎、梁啓超都不是搞行政的人才,缺乏那種靈活多變的能力,也談不上是實務俊傑,不過呢,搞教育恰恰需要這種有原則姓的人,包括鈕玉庚、張百熙。

這時,鈕玉庚倒是想起一個事,就隨口和胡楚元問道:“您是剛從李老中堂那裡回來吧,老中堂身體如何啊?”

胡楚元感嘆道:“差不多,我估計就是今年底的事。”

鈕玉庚也是一聲唏噓,道:“歲月不饒人啊,當年還和您較了十年的勁,這麼一晃的功夫,都已經要走了。”

聽着這話,胡楚元何嘗也不是有所嘆息呢。

萬青藜、左宗棠、何璟、梅啓照、劉銘傳、劉錦堂……早些年關照過他,和他合作無間的老人們都走了,分分合合的李鴻藻、翁同龢走了,醇親王奕譞、恭親王奕

第二百七十五章 胡委員長第七十二章 梅啓照的政績第二十二章 雌雄龍骨第一百九十一章 新軍第二百二十章 一個恐怖的中國第二百二十章 一個恐怖的中國第一百四章 投資南洋和軍隊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上掉下來的餡餅第二百三十九章 日本警視廳流之祖第一百二十四章 一百萬兩銀子的賄賂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殺第一百九章 阿薩姆(一)第一章 胡雪巖死了第一百五十三章 北越第一百七十二章 看破天下羣英第二百零四章 直隸總督胡中堂第一百九十九章 丹東大戰(二)陰險的劉銘傳第十四章 江淮鹽案第六十三章 顧家的古董第三十六章 在日本的投資第二百三十九章 日本警視廳流之祖第二百四十八章 一元救國第二百零五章 改革之策第二百三十九章 日本警視廳流之祖第二百一十七章 在蘇門答臘的楊宗礪第二百五十九章 段祺瑞的反撲第二十四章 滅曹計(下)第一百六十章 馬尾海戰(一)第八十八章 鈕玉庚和繆荃孫第二百五十六章 174萬第一百六十五章 醇親王的大事第二百四十七章 繼續沉睡吧,日本第一百九章 阿薩姆(一)第九十五章 鄧世昌和葉富第五章 蛋疼的晚清政客和商人第二百四十九章 開發山西第一百五十五章 胡梅一黨第二十三章 滅曹計(上)第二百四十章 日本宣戰了第二百六十章 秋瑾女俠第四十四章 難以擠進的繅染業第二百零一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二百章 丹東大戰(三)史無前事之重創第六十一章 操別人的家,發自己的財第二百七十二章 卸任第一百四十一章 做生意講誠信第三十八章 註定失敗的那些人第二百三十二章 消失的光緒第一百五十四章 劉永福和天地會第一百八十四章 中日海戰(一)第二百七十五章 胡委員長第二十二章 雌雄龍骨第九十二章 若無此能,焉可高居此位?第二百章 丹東大戰(三)史無前事之重創第五十六章 南潯商幫第七十六章 万旗洋行第八十九章 再回杭州第七十二章 梅啓照的政績第七十五章 美國來的客人第一百四十七章 回國第二百四十三章 中國重工業之崛起第二百五十章 胡維中第一百五章 尼德蘭的血債第一百一十四章 留學生的未來第一百六十二章 全面的勝利第二百九十六章 轟第二百三十八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第二百七十八章 蘇曼西亞共和國總統第二百六十八章 國家的利益,我的利益第二百七十章 英國人的協調第一百五十五章 胡梅一黨第五十一章 梅啓照的配合第一百七十章 推翻慈禧的日子裡第一百九十八章 丹東大戰(一)第四十二章 重回上海第一百八十七章 在威海第十五章 兩個總督和兩個巡撫第十九章 胡家大院是奢華第一第一百七十一章 光緒的信任第十七章 實務派的起源第一百八十三章 袁世凱這個下屬第一百六十四章 康有爲第二百零七章 1894第四十九章 拙政園的密會第二百四十七章 繼續沉睡吧,日本第二百五十六章 174萬第一百二十一章 聯營制和徽商第二百五十七章 東北大撤退和兄弟聚會第一百三十章 排華案風波(四)第一百八十八章 北洋啊,北洋第三十六章 在日本的投資第二百一十章 卡奧拉尼公主第一百七十九章 日法俄的舉措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蘭灣戰役第一百五十一章 騰衝號爆炸案第一百八十九章 要麼不打,要打就打三年第二百八十八章 中華民主聯邦共和國的新時代第二百六十章 秋瑾女俠第一百六十五章 醇親王的大事第二百七十六章 向着世界第一而去
第二百七十五章 胡委員長第七十二章 梅啓照的政績第二十二章 雌雄龍骨第一百九十一章 新軍第二百二十章 一個恐怖的中國第二百二十章 一個恐怖的中國第一百四章 投資南洋和軍隊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上掉下來的餡餅第二百三十九章 日本警視廳流之祖第一百二十四章 一百萬兩銀子的賄賂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殺第一百九章 阿薩姆(一)第一章 胡雪巖死了第一百五十三章 北越第一百七十二章 看破天下羣英第二百零四章 直隸總督胡中堂第一百九十九章 丹東大戰(二)陰險的劉銘傳第十四章 江淮鹽案第六十三章 顧家的古董第三十六章 在日本的投資第二百三十九章 日本警視廳流之祖第二百四十八章 一元救國第二百零五章 改革之策第二百三十九章 日本警視廳流之祖第二百一十七章 在蘇門答臘的楊宗礪第二百五十九章 段祺瑞的反撲第二十四章 滅曹計(下)第一百六十章 馬尾海戰(一)第八十八章 鈕玉庚和繆荃孫第二百五十六章 174萬第一百六十五章 醇親王的大事第二百四十七章 繼續沉睡吧,日本第一百九章 阿薩姆(一)第九十五章 鄧世昌和葉富第五章 蛋疼的晚清政客和商人第二百四十九章 開發山西第一百五十五章 胡梅一黨第二十三章 滅曹計(上)第二百四十章 日本宣戰了第二百六十章 秋瑾女俠第四十四章 難以擠進的繅染業第二百零一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二百章 丹東大戰(三)史無前事之重創第六十一章 操別人的家,發自己的財第二百七十二章 卸任第一百四十一章 做生意講誠信第三十八章 註定失敗的那些人第二百三十二章 消失的光緒第一百五十四章 劉永福和天地會第一百八十四章 中日海戰(一)第二百七十五章 胡委員長第二十二章 雌雄龍骨第九十二章 若無此能,焉可高居此位?第二百章 丹東大戰(三)史無前事之重創第五十六章 南潯商幫第七十六章 万旗洋行第八十九章 再回杭州第七十二章 梅啓照的政績第七十五章 美國來的客人第一百四十七章 回國第二百四十三章 中國重工業之崛起第二百五十章 胡維中第一百五章 尼德蘭的血債第一百一十四章 留學生的未來第一百六十二章 全面的勝利第二百九十六章 轟第二百三十八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第二百七十八章 蘇曼西亞共和國總統第二百六十八章 國家的利益,我的利益第二百七十章 英國人的協調第一百五十五章 胡梅一黨第五十一章 梅啓照的配合第一百七十章 推翻慈禧的日子裡第一百九十八章 丹東大戰(一)第四十二章 重回上海第一百八十七章 在威海第十五章 兩個總督和兩個巡撫第十九章 胡家大院是奢華第一第一百七十一章 光緒的信任第十七章 實務派的起源第一百八十三章 袁世凱這個下屬第一百六十四章 康有爲第二百零七章 1894第四十九章 拙政園的密會第二百四十七章 繼續沉睡吧,日本第二百五十六章 174萬第一百二十一章 聯營制和徽商第二百五十七章 東北大撤退和兄弟聚會第一百三十章 排華案風波(四)第一百八十八章 北洋啊,北洋第三十六章 在日本的投資第二百一十章 卡奧拉尼公主第一百七十九章 日法俄的舉措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蘭灣戰役第一百五十一章 騰衝號爆炸案第一百八十九章 要麼不打,要打就打三年第二百八十八章 中華民主聯邦共和國的新時代第二百六十章 秋瑾女俠第一百六十五章 醇親王的大事第二百七十六章 向着世界第一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