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發現端倪

記室參軍蕭璡將一疊奏疏遞上,又退了下去,房間裡只有楊元慶一人,他拿起罷免王肅的決議案,慢慢翻看,腦海裡卻在考慮着什麼,他很清楚這是蘇威的一手操作,是打壓王家的第一步。

這裡面固然有蘇威的個人私利,但這確確實實是他楊元慶想做的事情,蘇威細心地揣摩到了,並替他完成。

決議案中說,官府在這次刺殺事件中失職,作爲京兆尹,王肅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其實這也是自古以來,爲什麼京兆尹是最難當的官,不僅是容易得罪權貴,而且京城總是最容易出大事,一旦出大事,京兆尹就必須負責,不管他是否真的知情。

這次王肅顯然也是這樣,刺殺事件和他並沒有關係,但他是京兆尹,發生在京城的事情,他就難咎其責。

正思考着,有親兵在門口稟報,“總管,魏將軍來了。”

楊元慶放下罷免案,令道:“讓他進來!”

片刻,內衛將軍魏賁匆匆走進房間,單膝跪下行一禮,“卑職參見總管!”

“起來吧!”

魏賁所統帥的內衛軍一共有一萬二千餘人,絕大部分都分佈在全國各地,京兆一帶有三千人,他們是以一種比較隱秘的方式存在。

楊元慶沉吟一下便問:“安晉寺刺殺案你們可有介入?”

“回稟總管,卑職正在調查。”

“可有什麼進展?”

楊元慶對魏賁很信任,不僅是他對自己忠誠。而且他精明能幹,有很強的偵破能力,內衛軍的職責之一,就是破獲藏在隋朝境內的敵軍探子。

魏賁點點頭,“兩名刺客的屍體我們當天晚上便得到了,他們衣服是普通布衣,他們吃的東西也是街上普通胡餅。他們使用的劍也刻意將鑄匠的名字磨掉,從屍體上辨認是沒有任何線索,但我們還是從別的方面發現了端倪。”

“繼續說下去!”楊元慶注視着他道。

魏賁整理一下思路又繼續說:“我們仔細查看過他們藏身之處。也模擬了刺殺過程,我們發現刺客藏在走廊頂看不清目標,因爲有一層明瓦阻隔。只能模模糊糊看見人影,這樣就有一個問題,爲什麼刺客的第一擊是針對世子,他們怎麼會知道世子也來了?”

“王府事先沒有通知寺院嗎?”

“王府通知了寺院,但只是說王妃要來上香做法事,而且王妃以前也來過幾次寺院,但從來沒有帶世子來過,世子上一次出府門是去年十一月,這就很奇怪,他們怎麼知道今天世子也來了?”

“你是說他們有內應?”

“卑職推斷應該是這樣。而且當時側妃也在,但他們目標卻很明確,直指王妃,毫不猶豫,除非他們認識王妃。但王妃極少出門,上一次出門是正月初五,所以要想認識王妃並不容易,只能說他們有畫像,但卑職私下猜度,僅靠畫像還是很難區別王妃和側妃。要在刺殺的一瞬間進行分別,幾乎不可能,除非是從衣着,王妃當時穿的是紅裙,側妃穿的是綠裙,卑職認爲這纔是分辨的關鍵,如果卑職猜測正確,這又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他們有內應。”

楊元慶揹着手走了幾步,魏賁的分析很透徹,令人信服,如果是有內應,要麼是寺院,要麼就是他的王府,他想了想便道:“繼續調查,如果發現了內應,也不要輕易打草驚蛇,要一舉抓住真正幕後者。”

“遵令!”

魏賁行一禮下去了,楊元慶又翻開王肅的罷免決議,他沉思片刻,提筆在上面批下了一行字:‘左遷博陵郡司馬……中午時分,楊元慶回了楚王府,從軍隊進城,楚王府便開始忙開了,大家都熱切地等待着楊元慶的歸來,楊元慶派親兵來傳來,說很快就回來,不料一直等到中午纔回來,大家的期待變得了一片埋怨。

埋怨歸埋怨,楊元慶帶回了一箱禮物,使家人的氣氛又重新熱烈起來,裴敏秋吩咐廚房置酒開宴,孩子們圍在他身邊又蹦又跳,笑聲不斷,一家人圍在一起吃了一頓喜慶的團圓飯。

吃罷午飯,楊元慶回到了內書房,裴敏秋端着一杯熱茶走進了房間,楊元慶拉着她的手,將她擁入懷中,關心地問她:“安晉寺之事,現在還有陰影嗎?”

裴敏秋依偎在丈夫懷中,又變成了柔弱的妻子,她有些撒嬌地怨他道:“當時夫君怎麼不在旁邊保護我?”

楊元慶呵呵一笑,“當時要是我在,恐怕整個寺院都會被我拆了,竟敢傷害我的妻兒!”

裴敏秋連忙伸手捂住他的嘴,“這話可不能亂說,佛祖會怪罪的。”

她又嘆口氣,“這次若不是出塵身懷武藝,反應敏捷,我和寧兒都完了,你等會兒去看看她,她耳朵受傷了。”

楊元慶默默點了點頭,也忍不住嘆息道:“過去是我有點掉以輕心了,總認爲你們不會有什麼危險,現在看來,我的疏忽會發生讓我後悔一生的事情,好在你的善良感動上天,使悲劇沒有發生,但我絕不能容忍再發生第二次這樣的事情,府中的女護衛我決定增加到五十人,另外在這個案子沒有破之前,你們暫時不要出門一步。”

“夫君,五十名女護衛太多了吧!”

裴敏秋眉頭輕蹙,“爲了我們,竟然要動用這麼多人來保護,是不是有點太奢侈?”

楊元慶明白妻子的心思,她是擔心太麻煩這些女護衛,她們本應是爲國效力,現在卻變成保護她們家人,她覺得這樣做太過於奢侈。

楊元慶安慰她道:“關鍵是要給她們優厚的俸祿,這個俸祿不是由朝廷來出,而且應該由我們自己掏錢,包括護衛王府的親兵,要讓他們在這裡得到的報酬足以養家,足以讓他們家人也能過上很好的日子,這樣他們就會心甘情願爲王府效力。”

停下一下,楊元慶又道:“而且你們的生命也同樣重要,甚至涉及整個朝廷的穩定,保護你們也同樣是一件重要的國事,這一點你要明白。”

“哎!”

裴敏秋低低嘆息一聲,“我寧願做一個小主婦,無憂無慮地快樂生活,也不想做這個重要國事之人。”

楊元慶輕輕拍了拍她的手,笑道:“去吧!替孩子分一分禮物,可別讓他們打架了。”

裴敏秋嫣然一笑,轉身出去了。

楊元慶慢慢靠在坐榻後背上,讓自己的精神放鬆下來,連日行軍使他有些疲憊了,一陣睏意襲來,就在他漸漸快要睡着時,門外又傳開妻子敏秋的聲音,“夫君,韓御史來了,說是你要見他。”

楊元慶精神一陣,起身開了門,“他人在哪裡?”

“在客堂等候。”

楊元慶拔足便走,剛走幾步,他又停住腳步問裴敏秋:“上次那個告狀的歌姬,好像叫羅姬,她還在我們府上嗎?”

“還在,夫君要見她嗎?”

楊元慶點點頭,“你讓人把她帶到客堂來,讓她把孩子也一起抱來。”

裴敏秋一怔,她似乎明白了什麼,當初她收留羅姬,是因爲羅姬的孩子是她舅父的孫子,是她表兄王凌之子,現在楊元慶的意思很明顯了,要讓羅姬去見御史,她當然知道這樣做的後果。

裴敏秋猶豫一下,低聲道:“夫君,這件事能不能讓我和娘先談一談?”

楊元慶卻搖搖頭,“這件事是公事,不要把你和母親牽扯進去,你去把她找來,我不會傷害到她和孩子。”

裴敏秋無奈,只得轉身向內院而去,楊元慶望着她背影走遠,不由搖了搖頭,這些世家之間,盤根錯節的聯姻關係太複雜了……客堂內,治書侍御史韓壽重正揹着手來回踱步,他有心事,怎麼也坐不下來,韓壽重是個剛直而廉潔的官員,但被官場的氣候所挾持,被蘇威的恩義所壓迫,他又不得不屈服,成爲蘇黨一員。

前天他被蘇威所壓,被迫彈劾王肅,儘管王肅本身有責任,但這種彈劾不是出於一種公正,而是一種權力鬥爭的結果,這讓他內心深處又有不甘,他想擺脫這種派系的桎梏,能夠公正無私地履行自己的責任,只是他很迷茫,不知這個突破口在哪裡?

這時,門口傳來腳步聲,韓壽重一回頭,只見身穿青袍,頭戴紗帽的楊元慶不緊不慢地走了進來。

他慌忙躬身施禮,“卑職韓受重參見總管!”

“韓御史免禮!”

楊元慶坐下,一擺手道:“請坐。”

韓壽重坐下,這時,一名侍女端來兩杯熱茶,楊元慶接過茶杯笑道:“我今天回來看到的第一個奏疏就是韓御史彈劾京兆尹,這可是一個開門紅,我希望能看到更多這樣敢於彈劾高官的奏疏。”

韓壽重狠狠咬一下嘴脣,心一橫道:“彈劾王肅並非是卑職的本意,而是蘇相國施壓的結果,雖然彈劾本身不錯,但彈劾動機,卑職卻難以接受,懇請總管罷免卑職之職,卑職實在不想再承受這種壓力……()

第38章 風起南郡第51章 致命一擊第23章 殺機暗伏第10章 君廓獻計第9章 生死之鬥第12章 兵部調令第18章 少童何人?第38章 微服私訪第82章 隋唐大戰(十二)第19章 東巡長城第40章 羅高離心第114章 關內空虛第38章 風雨欲來第56章 士信之擇第13章 勝利逃亡第25章 初有收穫第21章 背後較量(中)第23章 南華梟雄第9章 挖掘線索第81章 老孃不幹第16章 月夜雙殺第35章 夜訪封宅第40章 孤膽英雄第31章 楊素教孫第43章 關鍵人物第51章 范陽盧氏第15章 黑夜突破第11章 秘密協議第26章 討要說法第18章 玄感野望第18章 諫臣之死第91章 隋唐大戰(二十一)第9章 貿易之利第9章 挖掘線索第8章 太原募兵第16章 館驛見賢第79章 隋唐大戰(九)第30章 三個條件第10章 反間之計第5章 突厥野心第8章 贖回屍體第35章 鐵血柔情(上)第25章 寸步不讓第81章 隋唐大戰(十一)第25章 悲情男人第39章 泄露天機第10章 備戰高麗第8章 突發事件第12章 河內對策第23章 血戰大利(上)第2章 冤家路窄第40章 三管齊下第8章 一點眉目第139章 戰利之品第19章 壯士秦瓊第23章 遼城之殤第19章 關隴雙貴第44章 西秦使者第38章 吳興沈氏第22章 庶叔積善第56章 漁翁李密第83章 隋唐大戰(十三)第28章 洛陽來使第40章 兄弟暗鬥第十一章 痛下狠手第12章 裴閥老謀第21章 試探底線第24章 河邊誤認第13章 收復齊郡第57章 共飲合巹第21章 公主夜宴(中)第15章 仁壽宮變(七)第7章 大利望族第12章 仁壽宮變(四)第41章 屈突中計第10章 仁壽宮變(二)第2章 老奸巨猾第74章 隋唐大戰(四)第3章 烽燧血戰第26章 商業繁榮第14章 死地後生第29章 運籌帷幄第14章 得罪小人第37章 秦王求援第16章 夜探胡營第46章 棋輸一着第24章 血戰大利(中)第2章 世充登基第27章 奇貨可居第5章 突厥野心第73章 隋唐大戰(三)第37章 被迫南撤第20章 夜入武房第13章 世充評榜第45章 四面皆敵第37章 欲加之罪第63章 擺酒請客第29章 危機漸至第12章 帝王心思
第38章 風起南郡第51章 致命一擊第23章 殺機暗伏第10章 君廓獻計第9章 生死之鬥第12章 兵部調令第18章 少童何人?第38章 微服私訪第82章 隋唐大戰(十二)第19章 東巡長城第40章 羅高離心第114章 關內空虛第38章 風雨欲來第56章 士信之擇第13章 勝利逃亡第25章 初有收穫第21章 背後較量(中)第23章 南華梟雄第9章 挖掘線索第81章 老孃不幹第16章 月夜雙殺第35章 夜訪封宅第40章 孤膽英雄第31章 楊素教孫第43章 關鍵人物第51章 范陽盧氏第15章 黑夜突破第11章 秘密協議第26章 討要說法第18章 玄感野望第18章 諫臣之死第91章 隋唐大戰(二十一)第9章 貿易之利第9章 挖掘線索第8章 太原募兵第16章 館驛見賢第79章 隋唐大戰(九)第30章 三個條件第10章 反間之計第5章 突厥野心第8章 贖回屍體第35章 鐵血柔情(上)第25章 寸步不讓第81章 隋唐大戰(十一)第25章 悲情男人第39章 泄露天機第10章 備戰高麗第8章 突發事件第12章 河內對策第23章 血戰大利(上)第2章 冤家路窄第40章 三管齊下第8章 一點眉目第139章 戰利之品第19章 壯士秦瓊第23章 遼城之殤第19章 關隴雙貴第44章 西秦使者第38章 吳興沈氏第22章 庶叔積善第56章 漁翁李密第83章 隋唐大戰(十三)第28章 洛陽來使第40章 兄弟暗鬥第十一章 痛下狠手第12章 裴閥老謀第21章 試探底線第24章 河邊誤認第13章 收復齊郡第57章 共飲合巹第21章 公主夜宴(中)第15章 仁壽宮變(七)第7章 大利望族第12章 仁壽宮變(四)第41章 屈突中計第10章 仁壽宮變(二)第2章 老奸巨猾第74章 隋唐大戰(四)第3章 烽燧血戰第26章 商業繁榮第14章 死地後生第29章 運籌帷幄第14章 得罪小人第37章 秦王求援第16章 夜探胡營第46章 棋輸一着第24章 血戰大利(中)第2章 世充登基第27章 奇貨可居第5章 突厥野心第73章 隋唐大戰(三)第37章 被迫南撤第20章 夜入武房第13章 世充評榜第45章 四面皆敵第37章 欲加之罪第63章 擺酒請客第29章 危機漸至第12章 帝王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