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世充登基

大羣披甲士簇擁着王世充衝進了皇泰帝書房,王世充身着金盔金甲,腰佩利刃,殺氣騰騰,他心裡很清楚,楊侗絕不會輕易答應退位,楊侗剛纔的怒斥,他在門外也聽得清清楚楚。

“陛下!”

王世充一聲厲喝,走上前兇狠地瞪着楊侗,“衆大臣金玉之言,陛下爲何聽不進去?”

小小的書房裡擠滿了披甲武士,個個體格健壯,滿臉橫肉,就像一羣猙獰兇殘的惡虎,旁邊還站着十幾條穿着文袍的毒蛇,惡虎和毒蛇將楊侗瘦小的身軀團團包圍。

楊侗毫不畏懼,昂首道:“朕是大隋皇室子孫,鄭王欲取隋朝江山,直接殺了朕就是了,何必要什麼假惺惺禪讓,徒令天下人恥笑,司馬昭自以爲是,留下千載罵名,難道鄭王也想效仿司馬昭,留下一個王世充之心嗎?”

楊侗不卑不亢,帶着譏諷,令王世充下不來臺,王世充恨得眼睛都快瞪出血來,忽然,他怒氣消弭,臉上堆出一絲虛僞的笑容。

他的聲音也變得柔和,“陛下,今日海內尚未安定,需要立年長一些的人做君主,以便統一天下,待天下安定,一定會恢復您的帝位,我王世充在此發誓!”

wωω★ ttκΛ n★ CO

王世充抽出一支箭,猛地一折兩段,冷然道:“我王世充若違誓言,有如此箭!”

如果是在半年前,楊侗或許會被他的話所迷惑,但現在楊侗早已看透了他的虛僞。就算他用親爹親孃來發誓,也不會信他,天下改姓爲鄭,還能再改回隋嗎?

楊侗不屑一顧,“哼!鄭王就免了吧!既然鄭王想當皇帝,就去當好了,何必要糟蹋一支好箭。留下它還能給將士們殺逆賊。”

“你!”

王世充勃然大怒,他猛地抽出戰刀,“你不怕我一刀宰了你嗎?”

後面甲士也一起抽出了戰刀。刀光閃閃,寒氣逼人,嚇得十幾名大臣都變了臉色。楊侗卻微微一笑,盤腿坐下,眼睛一閉,伸長了脖子。

王世充目光死死地盯着楊侗,恨得幾乎將他一口吞掉,這時,雲定興上前打圓場,勸王世充道:“鄭王殿下,臣再勸勸聖上,殿下再給他一點時間吧!”

一邊說。他一邊向王世充使了個眼色,王世充重重哼了一聲,轉身向屋外走去,霎時間,房間裡的披甲士都走得乾乾淨淨。

雲定興乾笑一聲。“陛下先休息吧!明天臣再和陛下好好談一談。”

楊侗冷冷道:“你就別做清秋大夢了,朕除了一死,沒什麼好談。”

雲定興尷尬萬分,不知該說什麼,只得無奈地轉身出去了,一行人走出含涼殿。一名侍衛奔上前對雲定興道:“雲相國,鄭王殿下請你去一趟!”

雲定興點點頭,快步向王世充的官房走去。

。。。。。。。

官房內,王世充剛剛回來,喝了一口茶,便和等在這裡的侄子王仁則及兄長王世惲商議軍情。

自從河北戰事結束後,王世充和其他中原兩大勢力一樣,都極爲擔心楊元慶的下一個目標對準自己。

儘管王世充和楊元慶有過愉快的合作,但王世充心裡明白,他和楊元慶的合作已經過去,彼此各爲利益,不會講什麼舊情,現在他唯一的希望,就是隋軍先打李密。

“叔父,現在我們的問題就是軍隊太少,只有七萬軍隊,又要防禦李密,還部署在黃河邊防隋,還要防禦唐朝,捉肘見襟啊!”

王仁則不管政務,他只管軍事,現在軍隊不足,讓他處處受壓,早憋了一肚子氣,今天叔父若不肯募兵,他也撂擔子不幹了。

旁邊王世惲勸道:“仁則,你也不是孩子了,現在我們只有洛陽和弘農兩地,能養七萬軍隊已是不易,不要再爲難你三叔了。”

王世充也是帶兵大將,當然知道兵力不足的痛苦,他嘆了口氣道:“這件事我會放在心上,等帝位坐穩了,我會在洛陽和弘農募兵,一定會讓軍力到十萬。”

王仁則大喜,笑道:“三叔的承諾,侄兒可記住了!”

王世充呵呵一笑,拍拍他的肩膀,“好好給爲叔練兵,把七萬人都練成精兵,我會賞你一個趙王噹噹!”

“多謝三叔。”

王仁則行一禮,告退下去了,這時,王世惲關切地問:“三弟,今天進宮談得怎麼樣?”

想到楊侗,王世充心中頓時一股怒火燃起,恨恨罵道:“那個小兔崽子軟硬不吃,真他孃的想一刀宰了他,還憋了一股子火回來。”

王世惲眉頭一皺,“那索性就殺了他直接登基,還要禪讓這麼麻煩做什麼?”

王世充嘆了口氣,“主要是怕百官不肯啊!否則我怕什麼?而且,我答應過楊元慶,把楊侗給他,還真不能殺此人。”

“三弟還在意那件事嗎?都已經快翻臉了,還管這個承諾做什麼?”

王世充無奈地苦笑了一聲,“就算翻臉也得給,狡兔須留三窟啊!說不定將來有一天,就因爲這件事,我們王家還能留下一脈香菸。”

這時,門外有侍衛稟報,“啓稟王爺,雲相國來了。”

“讓他進來!”

侍衛的稟報將王世充的思路又拉回到禪讓之事上來,片刻,雲定興匆匆走了進來,躬身施禮:“下官參見鄭王殿下!”

王世充立刻問雲定興:“他現在什麼態度?”

“啓稟殿下,還是一樣,軟硬不吃。”

王世充大怒,“你不是說能勸服他嗎?給我使眼色,讓我出去,你是什麼意思?”

雲定興慌忙道:“殿下息怒,下官的意思是說可以用計謀,他答不答應,其實都一樣。”

“計謀?”

王世充眼睛眯了起來,“此話怎麼說?”

“殿下不就要是禪讓詔書嗎?我們模仿他的字跡寫一道詔書,甚至讓內史舍人直接寫一道詔書,蓋上玉璽,他同不同意,又有什麼關係?把他囚禁起來,百官也不見不到他。”

“說得好!”旁邊王世惲讚道。

王世充眉頭微微一皺,“那禪讓時怎麼辦?需要他出面的。”

雲定興微微笑了起來,“那更簡單了,我們把禪讓壇築高一點,百官們站遠一點,然後找一個面目和他依稀相仿的少年,穿上龍袍,再用羅蓋遮一遮......”

不等雲定興說完,連王世充也讚了起來,“果然妙極!”

雲定興工於奇巧之術,心思也極爲慎密,他又道:“還有,殿下要做得像一點,要三次上表辭讓,然後再矯詔敦促百官勸進,只要皇泰帝不露面,一切都要做得像真的一樣。”

王世充極爲滿意,他拍了拍雲定興的肩膀,“這件事我就交給你了,做得好,我讓你做百官之首,任尚書左僕射!”

雲定興歡喜異常,連忙跪下道:“臣謝主隆恩!”

王世充仰頭哈哈大笑起來,笑聲中充滿了得意。

。。。。。。。

在一系列眼花繚亂地表演後,‘皇泰帝’正式將天下禪讓給了王世充,王世充用全套皇帝車駕進入宮城,即皇帝位,隨即大赦天下,改年號爲開明。

而皇泰帝楊侗則在宮中出家爲僧,法號憫然,數日後,王世充命人駕一葉小舟,將僧人憫然秘密送去了太原。

。。。。。。。

陳留縣位於今天的開封以南,屬於樑郡管轄,它緊靠通濟渠,河網縱橫,交通便利,隋王朝在這裡修建了貨運中轉站,築有上百座大倉庫,不僅具有交通和物資儲運上的便利,而且四周沃野千里,它所在的樑郡同時也是河南道十二郡中人口最爲密集的一郡。

正是這些種種優勢,使得李密決定將新都城安置在陳留縣。

此時李密已經成功地去瓦崗化,隨着他正式將國號改爲魏,瓦崗軍便徹底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

但李密此時手中也不再有四十萬雄兵的輝煌,他的兵力只有二十萬,不過他俘獲了宇文化及的近六萬精兵,使他擁有一支人數達十二萬的精銳之軍。

正是有這樣一支精銳之軍,所以李密並不是很懼怕隋軍,也不畏懼唐軍,他自詡爲第三勢力,足以和隋唐兩軍。

晚上,魏王府外書房內,李密揹着手站在一幅地圖前,眯眼凝視着地圖,而在他身後,內史令邴元真正在勸說他和唐軍結盟。

“王爺應該知道,我們現在最大的敵人是隋朝楊元慶,而不是唐朝李淵,唐朝還可以往南方發展,滅掉蕭銑和林士弘,再繼續向南向東擴張,可以和我們和睦相處,但隋朝不一樣,它只能向南,我們就是隋朝必然面對的敵人,聯唐抗隋符合我們的根本利益。”

邴元真這麼賣力地勸說李密,是唐朝三千兩黃金刺激的必然結果,同時也是他骨子裡對楊元慶的懼怕。

當年大海寺之戰,便是他協助李密一手策劃,導致張須陀自盡而亡,也使他和楊元慶之間結下了不解之仇。

邴元真心裡很明白,他又含蓄地提醒李密,“王爺應該還記得張須陀吧!秦瓊、羅士信、牛進達和賈潤甫這些張須陀的舊將都得到了重用,還有楊元慶是張須陀之徒,具說他們情同父子,王爺認爲和楊元慶可有和解的可能?”

。。。。。。。。。

【雙倍期間,月票極爲重要,望大家看完書,投一張月票給老高,老高萬分感激!】

--()

第2章 水火楊家第43章 階下之囚第22章 不甘失礦第49章 江都驚魂(下)第12章 先鋒玄霸第35章 弓如霹靂第11章 花開花落第37章 內衛情報第71章 血色之夜第1章 中元前夕第39章 李靖奇謀第22章 公主夜宴(下)第93章 待君入甕第18章 情報之思第23章 楊家禍根第45章 兵壓江陵第47章 匪亂再起第39章 父子攤牌第19章 嚴厲警告第15章 安撫江都第29章 南下清河第143章 父子交流第34章 發現敵蹤第24章 臨戰增帥第28章 迎頭痛擊(下)第125章 兄弟危情第58章 宮亂之根第25章 野心泄露第1章 初入楊府第41章 屈突中計第61章 南陽事件第23章 遠方來人第38章 八方酒肆第19章 離別之酒第93章 待君入甕第25章 初查齊郡第105章 虎穴奇計第28章 迎頭痛擊(下)第37章 內廷獻策(下)第37章 密室收穫第3章 水勢漸深(上)第32章 圍魏救趙第34章 京城來信第70章 突破缺口第26章 楊素歸來第16章 伴君如虎第9章 綠茶疑蹤第9章 恆山之亂第27章 奇貨可居第38章 微服私訪第46章 王庭之變第22章 帝王心術(下)第9章 恆山之亂第13章 事態蔓延第49章 重甲破術第9章 利益之爭第83章 事態嚴重第22章 帝王心術(下)第70章 北方消息第15章 京城讖語第48章 家族之弊第25章 狹路相逢第37章 回京前夕第28章 交換戰俘第71章 北市試錢第62章 交換條件第44章 當局者迷第2章 家法伺候第22章 獨孤暗線第132章 竇氏抉擇第68章 西域來客第43章 關鍵人物第17章 參軍之謎第20章 高熲事件第39章 雙女初見第41章 兵困雁門第83章 隋唐大戰(十三)第17章 李淵失言第48章 江都驚魂(中)第3章 水勢漸深(上)第116章 洛陽淪陷第31章 夜訪雲氏第2章 敵蹤初現第4章 佳夕如夢第26章 宿將抉擇第121章 故技重施第29章 運籌帷幄第9章 生死之鬥第42章 捉虎不易第5章 重返大利第37章 被迫南撤第49章 干戈玉帛第31章 矛盾激化第7章 士信發威第11章 合縱遇挫第45章 送君高招第9章 攻心爲上第27章 監察御史第2章 老奸巨猾第2章 酒棚小遇
第2章 水火楊家第43章 階下之囚第22章 不甘失礦第49章 江都驚魂(下)第12章 先鋒玄霸第35章 弓如霹靂第11章 花開花落第37章 內衛情報第71章 血色之夜第1章 中元前夕第39章 李靖奇謀第22章 公主夜宴(下)第93章 待君入甕第18章 情報之思第23章 楊家禍根第45章 兵壓江陵第47章 匪亂再起第39章 父子攤牌第19章 嚴厲警告第15章 安撫江都第29章 南下清河第143章 父子交流第34章 發現敵蹤第24章 臨戰增帥第28章 迎頭痛擊(下)第125章 兄弟危情第58章 宮亂之根第25章 野心泄露第1章 初入楊府第41章 屈突中計第61章 南陽事件第23章 遠方來人第38章 八方酒肆第19章 離別之酒第93章 待君入甕第25章 初查齊郡第105章 虎穴奇計第28章 迎頭痛擊(下)第37章 內廷獻策(下)第37章 密室收穫第3章 水勢漸深(上)第32章 圍魏救趙第34章 京城來信第70章 突破缺口第26章 楊素歸來第16章 伴君如虎第9章 綠茶疑蹤第9章 恆山之亂第27章 奇貨可居第38章 微服私訪第46章 王庭之變第22章 帝王心術(下)第9章 恆山之亂第13章 事態蔓延第49章 重甲破術第9章 利益之爭第83章 事態嚴重第22章 帝王心術(下)第70章 北方消息第15章 京城讖語第48章 家族之弊第25章 狹路相逢第37章 回京前夕第28章 交換戰俘第71章 北市試錢第62章 交換條件第44章 當局者迷第2章 家法伺候第22章 獨孤暗線第132章 竇氏抉擇第68章 西域來客第43章 關鍵人物第17章 參軍之謎第20章 高熲事件第39章 雙女初見第41章 兵困雁門第83章 隋唐大戰(十三)第17章 李淵失言第48章 江都驚魂(中)第3章 水勢漸深(上)第116章 洛陽淪陷第31章 夜訪雲氏第2章 敵蹤初現第4章 佳夕如夢第26章 宿將抉擇第121章 故技重施第29章 運籌帷幄第9章 生死之鬥第42章 捉虎不易第5章 重返大利第37章 被迫南撤第49章 干戈玉帛第31章 矛盾激化第7章 士信發威第11章 合縱遇挫第45章 送君高招第9章 攻心爲上第27章 監察御史第2章 老奸巨猾第2章 酒棚小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