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士信之擇

唐營的大火在夜空中熊熊燃燒,火勢越燒越猛,已吞沒了整個大營,大營內已經無法停留,幾乎所有的唐軍都逃出了大營。

曠野裡,唐軍丟盔卸甲,在月色下四散奔逃,但一隊隊隋軍騎兵卻攔住他們的逃路,唐軍士兵們走投無路,紛紛跪地投降。

‘俘獲齊王者,賞金千兩,封開國縣公!’

厚賞之下,隋軍將士發瘋地四處尋找齊王李元吉的下落,將抓獲的士兵拷問,但都一無所獲,李元吉很可能已經事先逃跑。

羅士信率領六千騎兵負責西南方向的圍剿,他又將軍隊分散,五名偏將各率一千騎兵去不同方向攔截逃兵。

他自己則親率一千人堵在西南方向的官道旁,但大部分唐軍敗兵都是隨意而逃,並不走官道,而在曠野中狂奔。

只片刻功夫,羅士信便率領手下攔截了上千逃兵,上千逃兵兵甲都已丟棄,身着薄衣,蹲在地上,擠成一片,一個個害怕得瑟瑟發抖,羅士信縱馬高喝:“爾等不必害怕,只要投降,就不會傷害你們。”

這時,一名隋軍騎兵飛奔而至,大聲稟報道:“將軍,發現李元吉行蹤!”

羅士信大喜,連忙追問:“人在哪裡?”

士兵向西一指,“剛逃過去不久,有四五百人護衛,聽一名俘虜說,他化妝成小兵。”

羅士信看了一眼戰俘,當即令道:“留三百人看管戰俘,其餘弟兄跟我來!”

他調轉馬頭向西奔去,可剛奔出十幾步,只聽身後有士兵大喊:“將軍,又有人逃出來了!”

羅士信一回頭,只見約百步外。又是一大羣唐軍騎兵奔來,約三四百人,中間簇擁一員大將,鐵甲銀盔,滿臉大鬍子。

羅士信眼睛眯了起來,眼中閃爍着駭人的殺機,他和瓦崗軍作戰時見過此人,正是圍殺他師父張須陀的大將常何。可謂冤家路窄。

“將軍。我們不去追擊李元吉嗎?”一名校尉在旁邊道。

這時,常何也看到了羅士信,他也同樣認識羅士信,他眼中頓時露出驚恐之色,這是張須陀的徒弟,上次在大海寺。自己就差點被他所殺。

他一調馬頭,立刻奔下官道,向南方逃去。一個巨大的難題擺在了羅士信面前,一個是唐朝的嫡親王,率軍向西逃去。一個是他的殺師仇人,率軍向南逃去。

李元吉的親衛有數百人之多,都是極爲精銳之軍,分兵追擊絕不現實,這兩人無論誰逃走。都很難再有機會抓住?

他是要顧大局,還是報師仇?羅士信的牙齒幾乎將嘴脣咬破,就在這短短的一瞬間,他經歷了一個巨大的痛苦抉擇,最後他一咬牙喊道:“我會去向總管請罪!”

他一催戰馬,繞另一小路向南方追去,七百隋軍騎兵緊緊跟隨着他。

常何是在大火燃燒沒有久便率領親衛逃出大營,沒想到剛上官道便遭遇到了隋軍騎兵攔截,他認出了羅士信,心中惶恐不已,也顧不上手下士兵,拼命打馬奔逃。

一口氣奔出三十餘里,他已進入弘農郡境內,這一帶丘陵起伏,森林茂密,此時天已經漸漸亮了,晨曦微明,一層薄霧籠罩着大地。

常何回頭看了一眼,他身後竟無一人,他胯下馬是張須陀的青驄馬,是隋帝楊廣賜給張須陀的寶馬,馬力強勁,竟將手下都遠遠甩掉了。

等了近一刻鐘,手下親兵才這才陸續趕到,又等了良久,再無人趕來,都各自逃生了,常何歸集敗兵,只剩下一百多人。

一名旅帥問道:“將軍,我們現在何往?”

常何嘆了口氣,“先回長安吧!還不知道齊王怎麼把責任推給我呢!”

他話音剛落,便聽見一聲大喊:“常賊,哪裡逃!”

常何一扭頭,只見左邊一條小道上殺出了一支隋軍騎兵,約六七百人,爲首大將高大勇猛,手執一杆大鐵槍,威風凜凜,滿目仇恨地盯着他,正是他的冤家對頭羅士信。

常何嚇得魂飛魄散,戰馬連退幾步,他想逃跑,但他卻有心無力,只得硬着頭皮揮動長刀上前。

“羅士信,我與你無冤無仇,爲何這般窮追不捨?”

羅士信冷笑一聲,咬牙切齒道:“真的無冤無仇嗎?”

“我知道你是指張須陀,但他是自盡而亡,而且是戰死沙場,又有何仇怨?”

“放屁!”

羅士信大吼一聲,“常賊,拿命來!”

他催馬上前,分心便刺,鐵槍快如閃電,常何嚇得手忙腳亂,舉刀相隔,他使一把五十斤重的雁翎長刀,眼看長槍刺至,他奮力向外架去。

‘當!’一聲悶響,大鐵槍極爲沉重,他竟然沒有能架開,只聽‘噗!’一聲,大鐵槍刺穿了常何的前胸,槍尖從後背透出。

羅士信抽出槍,冷冷地望着常何,常何呆呆地看着羅士信,眼中露出絕望之色,最後眼中沒有了生機,翻身落馬而亡。

羅士信翻身下馬,從常何的戰馬上取下師父的七星冷月刀,抽出戰刀,手起刀落,剁下了常何的人頭,羅士信忍不住仰天大吼一聲。

常何的一百餘名手下見主將已死,皆調轉馬頭逃去,山道上只留下常何一具孤零零的屍體……

烈火燒了一夜,到天亮時,唐軍大營的火勢已漸漸熄滅,整座大營燒爲白地,對唐軍的圍剿也已停止,共俘獲唐軍兩萬三千餘人。

楊元慶在數十名將領陪同下,視察被燒燬的唐營,在唐營不遠處,繳獲的兵甲武器堆積如山,一隊隊唐軍戰俘在隋軍士兵的監視下垂頭喪氣走過。

“教訓深刻啊!”

楊元慶嘆息一聲對衆將道:“只要二十幾人,加上一場大火便毀掉了一支軍隊,不費一兵一卒,由此可見駐營和防禦的重要,大家要記住了。戰爭期間儘量不要採取野外駐營,要駐紮在城內,寧可夜間行軍,也不可駐營大意。”

衆人都默默點頭,雖然這次唐軍兵敗有些匪夷所思,可它實實在在地發生了,也不能說唐軍大意,確實是防不勝防。

根本原因還是駐營出了問題。不該駐營在平地。使騎兵成了大營的嚴重威脅,迫使唐軍不得不集結重兵應對,從而分散了唐軍的防禦。

這時,蕭延年率領二十名斥候上前單膝跪下,“卑職幸不辱命,特向總管交令!”

二十名斥候騎兵也一起跪下。楊元慶看了他們一眼,問道:“可有弟兄傷亡?”

“回稟總管,無一人傷亡。”

楊元慶點點頭。“這次你們立下首功,我楊元慶有功必封賞,你們每人升一級。蕭延年升爲都尉,另賞你們銀兩千兩,絹二千匹。”

衆人大喜,“謝總管封賞!”

這時,有士兵來報。“羅將軍回來了。”

楊元慶臉一沉,厲聲道:“帶他上來!”

片刻,羅士信被帶了上來,他單膝跪下道:“卑職追殺常何,特向總管交令。”

楊元慶哼了一聲,“是不是因爲常何好殺,而李元吉不好對付,你便撿軟的捏?”

羅士信低下頭,半晌道:“卑職因和常何有私仇,所以最後選擇報私仇,而沒有追擊李元吉,卑職有罪!”

楊元慶注視他半晌,心中也很無可奈何,他知道羅士信追常何是要去替師父張須陀報仇,他只是希望羅士信能給自己一個理由,爲什麼不去追李元吉,而是去追常何。

比如不能肯定情報是否準確,比如李元吉已經遠去,追之不及等等,偏偏這個傢伙實話是說,爲報私仇而放過李元吉,這讓他很難辦。

沉默片刻,楊元慶又問:“那你可追上常何?”

羅士信從背上取下包裹,把包裹解開,雙手高高舉起,“請總管一觀!”

包裹裡的人頭正是常何,楊元慶點了點頭,對羅士信道:“你雖然斬殺常何有功,但你主次不分,以致李元吉逃跑,這是你的責任,我罰你功過相抵,此次戰役,罰你寸功皆無,你可服氣?”

羅士信心中感激,沉聲道:“卑職心服口服!”……

大帳裡,羅士信默默將一把刀放在楊元慶面前,楊元慶慢慢拾起這把七星冷月寶刀,這把刀他太熟悉了,握着這把刀,深藏在記憶深處的往事一一涌了出來。

記得五歲第一天學武時,師父就是用這把刀在冰面切出一個冰窟窿,將他像拎小雞一樣,扔進冰窟窿裡.....

還記得他七歲時,他不慎將這把刀掉入曲江池中,師父鐵青着臉和他在湖水中撈了一夜,最後還是他先撈到,師父臉上露出的笑容。

楊元慶輕輕撫摸着刀柄上的一行字,‘傳徒元慶’,這把刀是師父的祖傳寶刀,他膝下無子,竟傳給了自己,這一刻楊元慶有一種想哭的感覺,師父視他爲子,他何嘗不是把師父當做是自己的父親。

“師兄,還有師父的馬。”

羅士信小聲道:“就在帳外,師兄去看看吧!”

楊元慶搖了搖頭,“那是楊廣的青驄馬,以我的身份,用之不祥,如果你喜歡它,就留下吧!”

羅士信低下頭,慚愧道:“師兄,很抱歉,我放走了李元吉。”

楊元慶微微笑了起來,“李元吉在兩李之爭中會有大用,就算抓住了,我也會放掉他,其實我不過是想用他好好敲詐李唐一筆糧食,不過有這批關中戰俘,還有獨孤懷恩和史大奈,是否抓住李元吉,已經不重要了。”

“多謝師兄寬恕!”

楊元慶拍了拍羅士信的肩膀,“好好練習力量的運用,我很期待你和李玄霸之間的再一次大戰。”()

第6章 北地天鵝第2章 水火楊家第7章 羽翼已成第9章 一名小兵第23章 切斷退路第50章 潼關內訌第19章 夜攻河內第5章 意外來客第27章 奇貨可居第56章 雙相辭呈第51章 八百壯士第50章 波詭雲譎第29章 運籌帷幄第33章 大軍壓境第9章 臨危下船第2章 欺人太甚第49章 平陽郡主第11章 雪後歸程第31章 船中飛箭第43章 郢州祭母第16章 以毒攻毒第82章 隋唐大戰(十二)第54章 把水攪渾第55章 談婚論嫁第33章 洛陽兵變第9章 恆山之亂第12章 仁基北歸第19章 勢力擴張第9章 仁壽宮變(一)第13章 御房嘉獎第34章 推波助瀾第33章 緣定三生第46章 棋輸一着第24章 會寧戰起第17章 尋找線索第17章 發現契苾第38章 兩個時辰第10章 神秘馬賊第26章 一條記錄第8章 違規賣酒第4章 啓用暗線第19章 誘敵之計第58章 蕭後心思第19章 嚴厲警告第7章 義成公主第17章 發現契苾第50章 縣衙對質第5章 元家造反第38章 東路使者第17章 接受密旨第39章 承天廣場第57章 兩個要求第26章 嚴厲警告第39章 水師新帥第149章 爭奪棋子第24章 略施小計第9章 生死之鬥第14章 三面受敵第20章 絕戶之計第50章 波詭雲譎第81章 隋唐大戰(十一)第57章 兩個要求第27章 李思楊慮第141章 聯姻條件第11章 瀚海奇兵第4章 水勢漸深(下)第29章 風過雁門第5章 路遇貴人第7章 不徇私情第11章 反間之計(下)第51章 八百壯士第23章 殺機暗伏第63章 一支冷箭第33章 北邙祭祖第87章 建成態度第8章 元慶抉擇第26章 商業繁榮第5章 突厥野心第135章 泄露天機第33章 攻城前夕第19章 家族利益第47章 匪亂再起第11章 家廟夜審第38章 風雨欲來第21章 公主夜宴(中)第15章 楊府爭權(上)第6章 梳理上谷第59章 暗度陳倉第124章 竇氏之憂第21章 北原謀生第22章 河東紳商第39章 李靖奇謀第116章 洛陽淪陷第21章 初次談判第45章 不爲我用第13章 河底練刀第61章 動之以情第24章 汾陽宮監第1章 灞橋秋色第40章 孤膽英雄
第6章 北地天鵝第2章 水火楊家第7章 羽翼已成第9章 一名小兵第23章 切斷退路第50章 潼關內訌第19章 夜攻河內第5章 意外來客第27章 奇貨可居第56章 雙相辭呈第51章 八百壯士第50章 波詭雲譎第29章 運籌帷幄第33章 大軍壓境第9章 臨危下船第2章 欺人太甚第49章 平陽郡主第11章 雪後歸程第31章 船中飛箭第43章 郢州祭母第16章 以毒攻毒第82章 隋唐大戰(十二)第54章 把水攪渾第55章 談婚論嫁第33章 洛陽兵變第9章 恆山之亂第12章 仁基北歸第19章 勢力擴張第9章 仁壽宮變(一)第13章 御房嘉獎第34章 推波助瀾第33章 緣定三生第46章 棋輸一着第24章 會寧戰起第17章 尋找線索第17章 發現契苾第38章 兩個時辰第10章 神秘馬賊第26章 一條記錄第8章 違規賣酒第4章 啓用暗線第19章 誘敵之計第58章 蕭後心思第19章 嚴厲警告第7章 義成公主第17章 發現契苾第50章 縣衙對質第5章 元家造反第38章 東路使者第17章 接受密旨第39章 承天廣場第57章 兩個要求第26章 嚴厲警告第39章 水師新帥第149章 爭奪棋子第24章 略施小計第9章 生死之鬥第14章 三面受敵第20章 絕戶之計第50章 波詭雲譎第81章 隋唐大戰(十一)第57章 兩個要求第27章 李思楊慮第141章 聯姻條件第11章 瀚海奇兵第4章 水勢漸深(下)第29章 風過雁門第5章 路遇貴人第7章 不徇私情第11章 反間之計(下)第51章 八百壯士第23章 殺機暗伏第63章 一支冷箭第33章 北邙祭祖第87章 建成態度第8章 元慶抉擇第26章 商業繁榮第5章 突厥野心第135章 泄露天機第33章 攻城前夕第19章 家族利益第47章 匪亂再起第11章 家廟夜審第38章 風雨欲來第21章 公主夜宴(中)第15章 楊府爭權(上)第6章 梳理上谷第59章 暗度陳倉第124章 竇氏之憂第21章 北原謀生第22章 河東紳商第39章 李靖奇謀第116章 洛陽淪陷第21章 初次談判第45章 不爲我用第13章 河底練刀第61章 動之以情第24章 汾陽宮監第1章 灞橋秋色第40章 孤膽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