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關內空虛

段德操是大唐涇州總管,他能及時率軍殺回來,得益於是太子李建成的一步謹慎之棋,他率十萬大軍北征關內道時,也意識到了長安的空虛,便將攻下延安郡後,命段德操兩萬騎兵回駐北地新平縣。

這樣既可以北上弘化郡,同時也能回援關中,事實證明,李建成的謹慎並不多餘,在接到李建成的緊急命令後,段德操只用一天半夜時間便趕回了長安,但他還是晚了一步,隋軍已攻破了長安城。

隋軍已經撤走,唐軍重新控制了長安城,城門關閉,逃散的新兵重新聚集,各坊坊門的大火都已撲滅,一隊隊士兵到各坊安定民心,告訴民衆隋軍已經撤走,直到這時,籠罩在長安上空的恐怖陰雲才漸漸散去。

一些大膽的居民開始出來打聽情況,朝官們也脫去了下人的服色,換上朝服趕去皇城,發生這麼大的事情,朝廷已經會有所交代。

經過一天兩夜的驚嚇,大唐皇帝李淵終於支持不住,病倒了,他躺在養心殿的病房內,幾十名太醫進進出出,忙碌地給李淵診病治病。

幾十名重臣聚集在殿外的廣場上,三五成羣,低聲竊竊私語着,討論皇帝的病情,討論這次楊元慶偷襲關中。

這時,醫正趙文德從殿內快步走出,略略提高聲音問道:“聖上問,段總管來了沒有?”

“已經派人去找了,馬上就到。”有人回答道。

趙文德轉身剛要進去。蕭瑀快步上前拉住了他的袖子,“趙醫正稍等!”

幾名相國紛紛圍上來,衆人擔憂地問:“聖上情況如何?問題嚴重嗎?”

趙文德嘆了口氣道:“聖上是身體太疲憊了,又在夜間受寒,加上心情惡劣,所以病倒了,本身病不嚴重。就是他的心情很不好,恐怕會影響他的康復。”

停一下,趙文德低聲說:“各位相國。恐怕皇后那邊不行了。”

衆人一驚,連忙道:“不是說還能堅持一年半載嗎?”

趙文德搖搖頭,“本來以爲她還能堅持半年。但這次皇宮大亂,宮人擡着她到處躲藏,她折騰不起,恐怕就這兩天了,大家要有心理準備。”

衆人都沉默了,聖上病倒,皇后又要仙去,大唐可謂命運多舛,時局什麼時候才能平靜下來?每個人心中都沉甸甸的。

這時,涇州總管段德操匆匆走來。段德操是隴右人,屬於關隴貴族系後裔,年約三十五六歲,長得身材魁梧,武藝高強。好讀兵書,最近才被太子漸漸重用,他參與攻打西秦國,率五千軍擊敗了三萬吐谷渾軍隊的支援,被封爲柱國,出任西海郡太守。可謂文武雙全。

但由於他在河西時得罪了李神通,一直被打壓,不得重用,最後是蕭瑀把他推薦給太子李建成,求賢如渴的李建成在調閱他的卷宗後,發現他是一個難得的人才,便說服李淵,把他調爲涇州總管,這次李建成北征關內道,他被任命先鋒大將。

正是段德操的及時率軍趕回,才使唐王朝逃過了一次奇恥大辱,在關鍵的時刻,段德操立下了救駕大功。

趙文德聽旁邊人說,此人就是段德操,他急忙道:“段將軍,聖上要見你,請隨我來。”

段德操點點頭,跟着趙文德進了養心殿。。。。。。

病房內,李淵身體極爲虛弱,臉色蒼白得沒有一絲血色,他正向封德彝低聲交代一些事,“關於咸陽令韋義節之事,你安排人去一趟咸陽,要詳細瞭解白天楊元慶在咸陽做了什麼,韋義節又做了什麼?這件事調查詳細後向朕稟報。”

李淵有點懷疑韋氏家族和楊元慶有什麼暗中交易,否則楊元慶不會把韋義節拉出來說事,他記得幾年前豐州第一次科舉時,韋家有兩個子弟高中,這次楊元慶敢如此大膽親自帶兵入關中,是誰給他提供的消息?極可能就是韋家。

其實李淵的骨子裡也是一個比較偏執之人,楊元慶把韋義節作爲條件之一,明眼人都看得出,楊元慶是在故意挑撥韋家和唐朝的關係。

其實李淵也感覺到了一點,但他認爲韋家和楊元慶肯定有什麼事情,否則楊元慶爲何不說獨孤家,不說竇家,偏偏要提韋家。

不管怎麼說,他心中對韋義節極爲惱火,就彷彿韋義節在和楊元慶聯手羞辱他,官復原職?哼!還想再擔任禮部侍郎嗎?

封德彝之所以極被李淵信任,就在於他摸透了李淵的心,當年他可是虞世基的心腹,對虞世基觀心術學習得很透徹,運用到李淵身上,也是得心應手。

封德彝知道李淵心中其實很悔恨,悔恨不該答應楊元慶的條件,早知道援軍會來,他就強硬一點,也不至於被楊元慶羞辱,還被迫答應了讓他心不甘的條件。

但李淵作爲皇帝,他是金口玉言,又不好反悔,心中惱羞成怒,就拿韋義節來出氣,這就是李淵的心思,封德彝摸得清清楚楚。

封德彝眼珠一轉,低聲道:“陛下,其實關於三個條件,陛下也可以變通,避實就虛,比如韋義節官復原職,陛下可以讓他爲禮部侍郎,然後過兩天再查出他在咸陽的問題,把他免職甚至問罪,再比如撤出洛陽,可以撤出,然後再回頭佔領,或者留一座空城在那裡,把人和物資全部轉回關中,這些都是可行的手段。”

李淵閉上了眼睛,半晌緩緩道:“你去安排人吧!好好調查。”

“微臣明白了,這就去!”

封德彝躬身施一禮,慢慢退下去了,李淵又閉上了眼睛,封德彝的建議,可謂說到他心坎上了。

這時,一名宦官在門口稟報:“陛下,段德操將軍到了。”

“宣他覲見!”

片刻,段德操匆匆走進御書房,深深行一禮,“臣段德操參見陛下,願陛下早日龍體康健。”

李淵微微一嘆道:“要是每一個大臣都像愛卿一樣替朕分憂,朕就不會生病,這次長安城破就是一面鏡子,讓朕看到了很多忠臣,也看到了很多並不很忠心的大臣。”

段德操心中惶恐,聖上和他說這些,可不是什麼好事,他連忙又躬身道:“他奉太子之命,日夜兼程,趕來救駕,可惜沒有能阻止隋軍破城,臣心中有愧。”

“你已經很不錯了,至少因爲愛卿的到來使楊元慶不敢再攻皇城,保住了朕的性命,有救駕之功,所以朕一定要好好封賞愛卿。”李淵的聲音很微弱,但語氣中卻充滿了讚譽,儘管他心中有些悔恨答應楊元慶的條件,但他卻是從心中感激段德操及時到來,使他躲過了被俘之恥。

“臣寧可不要任何賞賜,也希望陛下的龍體能早日康復。”

“多謝愛卿關心,朕加封你爲左屯衛大將軍,封爵隴西郡公,賞金一萬兩,賜長安美宅一座,良田五十頃。”

段德操有些驚呆了,在他記憶中,好像還沒有哪個大臣獲得如此厚賞,他當即跪下,重重磕了三個頭,含淚道:“臣願爲陛下粉身碎骨,死而後已!”

李淵笑了笑,又道:“這次招募的五萬新兵雖然沒有能起什麼作用,但好好訓練以後,會給朕立下功績,這五萬新軍朕就交給你訓練,你不要讓朕失望。”

“臣遵旨!”

段德操心裡明白,這就是聖上對太子的賞賜,實際上就是把五萬新軍撥給了太子,這一次自己給太子爭臉了。

就在這時,外面傳來一陣輕微騷亂,緊接着有人哭起來,李淵一怔,對身邊宦官道:“去看看,發生什麼事了?”

宦官奔了出去,片刻,宦官滿臉淚水走進,他終於忍不住,跪在地上放聲大哭起來。

李淵急了,掙扎着要起來,可又起不來,只得捶打牀邊罵道:“你快說,到底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陛下。。。。皇后。。。皇后。。薨了!”

李淵只覺眼前一黑,他不禁大叫一聲,昏死過去。

。。。。。。。

寒風凜冽的黑夜中,楊元慶率領一萬騎兵正疾速向北奔行,唐軍兩萬騎兵的及時趕回有些出乎他的意料,在楊元慶的計算中,最快也要到明天中午。

他知道涇陽有一支唐軍,應該就是他們,只是楊元慶沒有想到,竟然比他的預計提前了足足四個時辰,足見這個帶兵主將能力頗強。

不過這樣一來,他的計劃就要立刻實施了,本來楊元慶還準備殺去廣通倉,現在他沒有時間了,他必須要立刻趕去會寧郡。

楊元慶知道,這支軍隊只是前鋒,後面應該還有李建成率領的大軍,至少還有三萬人,但只要李建成率領大軍返回關中,關內道就空虛了。

騎兵隊在黑咕隆咚的夜裡疾奔他們已經過了中渭橋,向淺水原方向疾奔,那裡是北地郡,再向西北走就是安定郡,過了安定郡和平涼郡後便是會寧郡了。

黑暗中,只聽有人大喊:“殿下在哪裡?斥候有情報傳來。”

楊元慶勒住了戰馬,片刻,親兵領着一名斥候快速上前,斥候躬身道:“啓稟殿下,有會寧郡唐軍準確情報!”

“你說!”

“會寧郡有駐軍兩萬人,由大將盛彥師統帥。”

()

第137章 嚴厲警告第83章 事態嚴重第153章 隔牆有耳第73章 隋唐大戰(三)第27章 壟斷漕運第38章 吳興沈氏第5章 咬金練箭第38章 八方酒肆第26章 離間之計第66章 尋找時機第25章 關鍵人物第71章 北市試錢第8章 斬斷後路第23章 智取霍邑第31章 夜訪雲氏第51章 將星隕落第39章 水師新帥第10章 誰是刺客?第51章 范陽盧氏第18章 血腥鎮壓第57章 藥到病除第120章 絕妙好計第21章 北原謀生第19章 虎牢之危第21章 背後較量(中)第4章 天下大變第24章 海寺之戰第114章 關內空虛第48章 攻破大營第9章 仁壽宮變(一)第31章 果斷殺伐第5章 意外來客第63章 擺酒請客第28章 局勢複雜第19章 去功贖罪第31章 重磅加碼第15章 更深之秘第1章 異牀同夢第23章 再見故人第8章 黑夜黑人第81章 老孃不幹第49章 干戈玉帛第30章 太子殺招第20章 貨幣之源第17章 收網抓魚第51章 長安警報第45章 明智決定第27章 線娘夜奔第22章 鄭家春水第36章 駕臨江夏第42章 是功是過第32章 被迫西撤第25章 燕城大戰第94章 新朝開啓第33章 收買人心第16章 楊府爭權(下)第59章 獨孤之憂第4章 天下大變第12章 初到突厥第42章 要何封賞第94章 紫河鬼谷第5章 意外來客第30章 兄弟和解第41章 爭鋒相對第51章 玄感之死第5章 重返大利第46章 糧價危機第104章 暴雪來臨第12章 練武第105章 虎穴奇計第46章 斷臂之仇第23章 都市賣豹第41章 楊家之請第5章 公主承諾第15章 首鼠兩端第50章 白衣渡江第13章 引導消費第104章 生死存亡第43章 階下之囚第4章 秦母教子第31章 以刀代令第6章 戰前會議第7章 兵壓關內第11章 秘密協議第35章 激戰尉氏第9章 底線突破第61章 聯盟分裂第23章 楊家禍根第79章 南郡兩事第24章 添把小亂第34章 京城來信第31章 蠅頭小利第6章 裴府家宴第101章 隋突大戰第38章 知微見着第1章 灞橋秋色第58章 北市偶遇第11章 夜襲倉城第33章 收買人心第12章 誥命風波
第137章 嚴厲警告第83章 事態嚴重第153章 隔牆有耳第73章 隋唐大戰(三)第27章 壟斷漕運第38章 吳興沈氏第5章 咬金練箭第38章 八方酒肆第26章 離間之計第66章 尋找時機第25章 關鍵人物第71章 北市試錢第8章 斬斷後路第23章 智取霍邑第31章 夜訪雲氏第51章 將星隕落第39章 水師新帥第10章 誰是刺客?第51章 范陽盧氏第18章 血腥鎮壓第57章 藥到病除第120章 絕妙好計第21章 北原謀生第19章 虎牢之危第21章 背後較量(中)第4章 天下大變第24章 海寺之戰第114章 關內空虛第48章 攻破大營第9章 仁壽宮變(一)第31章 果斷殺伐第5章 意外來客第63章 擺酒請客第28章 局勢複雜第19章 去功贖罪第31章 重磅加碼第15章 更深之秘第1章 異牀同夢第23章 再見故人第8章 黑夜黑人第81章 老孃不幹第49章 干戈玉帛第30章 太子殺招第20章 貨幣之源第17章 收網抓魚第51章 長安警報第45章 明智決定第27章 線娘夜奔第22章 鄭家春水第36章 駕臨江夏第42章 是功是過第32章 被迫西撤第25章 燕城大戰第94章 新朝開啓第33章 收買人心第16章 楊府爭權(下)第59章 獨孤之憂第4章 天下大變第12章 初到突厥第42章 要何封賞第94章 紫河鬼谷第5章 意外來客第30章 兄弟和解第41章 爭鋒相對第51章 玄感之死第5章 重返大利第46章 糧價危機第104章 暴雪來臨第12章 練武第105章 虎穴奇計第46章 斷臂之仇第23章 都市賣豹第41章 楊家之請第5章 公主承諾第15章 首鼠兩端第50章 白衣渡江第13章 引導消費第104章 生死存亡第43章 階下之囚第4章 秦母教子第31章 以刀代令第6章 戰前會議第7章 兵壓關內第11章 秘密協議第35章 激戰尉氏第9章 底線突破第61章 聯盟分裂第23章 楊家禍根第79章 南郡兩事第24章 添把小亂第34章 京城來信第31章 蠅頭小利第6章 裴府家宴第101章 隋突大戰第38章 知微見着第1章 灞橋秋色第58章 北市偶遇第11章 夜襲倉城第33章 收買人心第12章 誥命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