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范陽盧氏

拿下幽州,軍隊休整了三天,三天來,楊元慶異常忙碌,安撫軍心、會見官員、清點物資,他正式任命侯莫陳乂爲幽州總管,同時任命楊家臣爲副總管。

雖然楊元慶已經決定侯莫陳乂出任幽州總管,但並不是把幽州軍交給他就完事,這裡面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主要是保證軍隊的忠誠,按照兵將分離原則,幽州軍隊將被調到河東,而由河東軍隊來駐防幽州,而且總兵力也會削減爲兩萬人。

幽州城只是軍方的稱呼,它的行政名稱叫薊縣,是河北地區的第一大城池,和太原城相仿,周長三十餘里,城牆高大而寬厚,常住人口不到二十萬,但由於年年兵災,大量的涿郡民衆紛紛涌進幽州城,使城內的實際居民超過了四十萬,城內十分擁擠,加上耕地荒蕪,大量民衆都靠官府的賑粥爲生。

和太原城一樣,幽州城內也有一座內倉城,位於城池東北角,佔地數百畝,由五十座大倉庫組成,當年楊廣爲攻打高麗而在涿郡儲存了大量軍資糧草,最後一大半都落在羅藝手上,他將這些物資全部轉進了倉城內。

楊元慶在新任涿郡長史盧昭的陪同下,前往倉城視察,盧昭是盧楚的三弟,盧楚在洛陽被王世充殺死後,范陽盧氏便由盧楚的二弟盧豫擔任家主,盧豫也就是盧昭的胞兄,他還有一個兄弟盧策,現在太原出任隋朝太府寺少卿。

盧昭今年約四十餘歲,面容清瘦,目光炯炯有神,他是一個極爲精明能幹的官員,早在大業六年便出任涿郡司馬,大業九年升爲長史,幾個月前,因爲盧策率族人去太原參加科舉,而且盧策還在隋朝出仕爲官。這件事激怒了羅藝,將盧昭罷免,楊元慶佔領幽州城後,又重新任命盧昭爲涿郡長史。

當年楊元慶爲幽州總管時。常和盧昭打交道,他們之間非常熟悉,關係也很不錯,盧昭帶着楊元慶進了倉城大門,正面是一條中軸大街,兩邊分佈數十座大倉庫,這些大倉庫是羅藝所修。楊元慶沒有見過,但他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左邊的倉庫都是尖頂,而右面的倉庫卻是平頂,卻不知有什麼區別?

盧昭笑着給他介紹道:“殿下,這座倉城是我主持修建,左邊一半是糧草倉,而右面那一半是軍資庫。所以它們外形便可以分辨出來。”

楊元慶點點頭,這比晉陽宮倉城設計得好,晉陽宮倉城內的倉庫全是一個模樣。而且物資和糧食混雜,不過他發現倉城內沒有運河,這樣運輸可不方便。

“倉城內爲何不開鑿一條運河?”

盧昭嘆了口氣道:“本來是考慮有,修一條運河直通永濟渠,並不麻煩,但羅總管怎麼也不肯,他說運河會成爲幽州城的防禦漏洞。”

“還是修建一條吧!”

楊元慶道:“修建一條運河,這樣便於物資運輸,以後太原的物資最終可以通過水路運到幽州城。”

“既然殿下有吩咐,卑職會盡快安排人力。殿下請!”

他們走進了第一座糧倉內,倉庫空間巨大,倉內通風而乾燥,一袋袋糧食整齊地碼放着,憑直覺,楊元慶感覺這第一座倉庫內至少有三萬石糧食。他見一隻麻袋上用紅漆寫着大業六年幾個字,不由一愣,問道:“這些糧食都是大業六年的糧食嗎?”

“不!不!大業六年的糧食哪能存放這麼久,這些都是大業十年的糧食,是第三次高麗之戰時從洛口倉運來,袋子上寫着大業六年,實際上不是,不過這些糧食已存放了三年,不少都黴爛生蟲了,必須儘快處理。”

楊元慶在倉庫裡走了一圈,又問他:“我看過溫太守的報告,說幽州存糧還有三十餘萬石,確實有這麼多嗎?”

盧昭笑着點點頭,“準確說,還有三十四萬五千石,原本有六十萬餘石,這兩年消耗了近一半。”

“那還有多少絹布?”

“絹布還有不少,大概七十萬匹。”

楊元慶思索片刻說:“凡涿郡城內居民,可以給每戶發一匹布,五斗糧食,一斗鹽,作爲我給他們的見面之禮,另外春耕快到了,官府要抓緊時間安排春耕,均田推廣估計來不及,可以一邊春耕,一邊丈量田地,具體怎麼做,朝廷會派人過來協助你們,如果人手不足,儘管讓軍隊幫忙,總之一句話,不能耽誤了春耕。”

“卑職明白,今天就準備和溫太守商量此事。”

他們走出倉庫,盧昭又指着對面一座庫房道:“卑職帶殿下去看看兵甲庫吧!”

楊元慶看了看天色,已經快中午了,便搖搖頭笑道:“今天計劃要去北平郡,再不走就晚了,等我回來再視察倉庫,還有你們盧氏家族,本來也打算這兩天去拜訪,事情實在太多,等我回來吧!我會和你們家主好好談一談。”

盧昭深施一禮,“盧家大門隨時爲殿下敞開!”

楊元慶翻身上馬,向大門走去,走到十幾步,他又停住戰馬,回頭嘆息道:“本來我和王世充達成的條件之一就是放盧楚來太原,沒想到.....其實我準備用盧楚爲第六相,真是令人遺憾啊!”

說完,他深深看了一眼盧昭,催馬向大門奔去。

盧昭怔怔地望着楊元慶遠去,心中卻在細細體會着楊元慶這句話的深意。

。。。。。。。。

在天下五姓七望中,范陽盧氏赫然在列,它是河北三大名門之一,與博陵崔氏和清河崔氏並駕齊驅,盧家聲望主要在於門生和子弟遍佈河北各郡,甚至連悍匪盧明月其實也是盧氏子弟,只是盧家不予承認。

在中央朝廷中,相國盧楚無疑是盧家最耀眼的人物,他同時也是盧氏家主,他在洛陽被殺,無疑給盧氏家族帶來沉重的打擊。

和聞喜裴氏一樣,范陽盧氏祖居也不在幽州城內,而是在幽州城東的盧家村,因避戰亂而遷入幽州城,三百餘名盧氏子弟連同妻女近六百人住在一座佔地八十畝的巨宅之內,各房之間關係親密,同時也等級森嚴,盧氏七房每房選一名長者,組成家族會,所有家族的大小事務,都由家族會決定。

但實際上,盧氏家族主要權力都掌握在長房四兄弟手中,家主盧楚、二弟盧豫、三弟盧昭、四弟盧策,這四兄弟中,盧楚在京爲相,家族具體事務由盧豫負責,盧昭是本地官僚,盧策主管家族財權,但自從新隋建立後,盧家的命運也漸漸改變了,首先是盧策被封爲太府寺少卿,而盧家的兩名子弟考中科舉,在河東爲官。

緊接是盧楚在洛陽被殺,隨即楊元慶發動了河北戰役,一連串的變化讓盧家一時難以適從,但畢竟是天下七望之一,盧家並沒有慌亂,而是用一種淡然處之的態度來面對眼前的鉅變。

中午時分,一輛馬車停在位於城南的盧府前,盧昭從馬車裡鑽出,急匆匆向內府走去。

目前盧氏家族的新家主是盧豫,也是盧楚之弟,雖然他不是家族中長者,輩分並不高,但他卻始終掌握着盧氏家族大權,長兄既死,他便順理成章成爲了盧家家主。

盧豫年紀不到五十歲,身材略爲矮胖,皮膚稍黑,總喜歡眯縫着眼睛,外形雖然不太好,卻不妨礙他在家族中的威望,他曾出任樑郡太守,大業九年因涉嫌支持楊玄感造反而被罷免,便一直沒有再出仕,竇建德曾想請他出仕爲相,也被他婉拒了。

楊元慶進駐幽州城三天了,前去拜訪的名門士紳絡繹不絕,惟獨盧豫卻按兵不動,他並不着急,他知道楊元慶遲早會來拜訪自己,這是他的一種自信,同時也是盧氏家族的清高。

盧豫正坐在房中看書,門外傳來急匆匆的腳步聲,“二哥,可以進來嗎?”是他兄弟盧昭的聲音。

“進來!”

盧豫放下書,他知道兄弟這兩天非常忙碌,每天要忙到很晚才能回來,今天居然中午回來,而且腳步聲那麼匆忙,聲音也有點激動,必然是發生了什麼事情,直覺告訴盧豫,應該和楊元慶有關。

門開了,盧昭快步走了進來,躬身施一禮,“二哥,我有事要說。”

“坐吧!”

盧豫讓兄弟坐下,拎起身邊茶壺,給他倒了一杯熱茶,眯眼笑道:“別急,慢慢說。”

盧昭端起茶杯說:“今天上午我陪楚王殿下前去倉庫視察,他給我說了一席話,我覺得是一種暗示。”

“他說了什麼?”盧豫慢慢悠悠問道。

“他說曾打算讓大哥入太原爲第六相,原本已經和王世充達成了交換協議,不料大哥還是沒有保住,他很遺憾。”

“嗯!你覺得這裡面有什麼暗示?”盧豫笑了笑,繼續不露聲色問道。

“二哥不覺得第六相之說很有深意嗎?他爲什麼要專門告訴我?如果僅僅是因爲大哥在洛陽爲相,他就不會再提此事,既然他在幽州提此事,就意味着是因爲盧氏家族的緣故,所以纔想讓大哥爲第六相,他並不是指大哥,而是指盧氏家族。”

盧豫沉默了,他當然明白,楊元慶的話中確實是一種暗示,從楊元慶的相國結構來說,他很在意家族勢力,裴、崔、杜、王,都是名門士族,難道楊元慶真打算讓盧家爲第六相嗎?

。。。。。。。。。

【小衆作品,能闖進月票前十不容易,還望兄弟們能鼎力支持老高,請投我一票】

第65章 北市買珠第29章 風過雁門第25章 十猛之計第19章 首鼠兩端第8章 天下十猛第24章 等待機會第6章 王府夜話第5章 出海遠征第145章 沉重打擊第42章 捉虎不易第2章 酒棚小遇第29章 豐都事件第50章 夜營危機第5章 意外來客第19章 家族利益第45章 佈局西域第146章 連夜回鄉第2章 一戰成名第86章 最後通牒第37章 疑兵之計第34章 楊諒投降第42章 步步緊逼第20章 絕戶之計第19章 贖買條件第15章 強攻榆關第12章 東都內亂第17章 被迫決戰第32章 誰有骨氣第19章 去功贖罪第18章 人贓俱獲第17章 李淵失言第53章 窮途末路第5章 咬金練箭第26章 少女憫秋第32章 啓民提議第91章 隋唐大戰(二十一)第44章 再讓一城第9章 臨危下船第4章 客棧新友第72章 請功負罪第29章 出爾反爾第2章 宇文義子第10章 李密抉擇第134章 發現真相第1章 中元前夕第7章 羽翼已成第20章 公主夜宴(上)第7章 羽翼已成第40章 三管齊下第42章 踏平瓦崗第4章 突厥異變第9章 臨危下船第11章 瀚海奇兵第117章 關內急變第119章 引蛇入套第27章 監察御史第74章 意外發生第46章 棋輸一着第29章 出爾反爾第41章 屈突中計第14章 長孫求救第8章 贖回屍體第14章 死地後生第14章 長孫求救第13章 深巷小宅第21章 公主夜宴(中)第9章 底線突破第3章 小妹何名第2章 冤家路窄第8章 怒極生誓第58章 北市偶遇第15章 史蜀之毒第41章 爭鋒相對第35章 孤家寡人第19章 嚴厲警告第4章 水勢漸深(下)第14章 太守師道第25章 秦王心計第11章 瀚海奇兵第25章 燕城大戰第12章 大事化小?第35章 越境事件第24章 公主壽宴第20章 月夜之戰第71章 北市試錢第16章 重大隱憂第41章 爭鋒相對第109章 兵臨宮下第77章 隋唐大戰(七)第18章 兩肋插刀第22章 烽火狼煙第63章 一支冷箭第82章 收到假錢第32章 最壞結果第33章 官場暗鬥第40章 敏秋賑災第50章 鴻門酒宴第6章 玄感起事第128章 逼上絕路第20章 王妃請客
第65章 北市買珠第29章 風過雁門第25章 十猛之計第19章 首鼠兩端第8章 天下十猛第24章 等待機會第6章 王府夜話第5章 出海遠征第145章 沉重打擊第42章 捉虎不易第2章 酒棚小遇第29章 豐都事件第50章 夜營危機第5章 意外來客第19章 家族利益第45章 佈局西域第146章 連夜回鄉第2章 一戰成名第86章 最後通牒第37章 疑兵之計第34章 楊諒投降第42章 步步緊逼第20章 絕戶之計第19章 贖買條件第15章 強攻榆關第12章 東都內亂第17章 被迫決戰第32章 誰有骨氣第19章 去功贖罪第18章 人贓俱獲第17章 李淵失言第53章 窮途末路第5章 咬金練箭第26章 少女憫秋第32章 啓民提議第91章 隋唐大戰(二十一)第44章 再讓一城第9章 臨危下船第4章 客棧新友第72章 請功負罪第29章 出爾反爾第2章 宇文義子第10章 李密抉擇第134章 發現真相第1章 中元前夕第7章 羽翼已成第20章 公主夜宴(上)第7章 羽翼已成第40章 三管齊下第42章 踏平瓦崗第4章 突厥異變第9章 臨危下船第11章 瀚海奇兵第117章 關內急變第119章 引蛇入套第27章 監察御史第74章 意外發生第46章 棋輸一着第29章 出爾反爾第41章 屈突中計第14章 長孫求救第8章 贖回屍體第14章 死地後生第14章 長孫求救第13章 深巷小宅第21章 公主夜宴(中)第9章 底線突破第3章 小妹何名第2章 冤家路窄第8章 怒極生誓第58章 北市偶遇第15章 史蜀之毒第41章 爭鋒相對第35章 孤家寡人第19章 嚴厲警告第4章 水勢漸深(下)第14章 太守師道第25章 秦王心計第11章 瀚海奇兵第25章 燕城大戰第12章 大事化小?第35章 越境事件第24章 公主壽宴第20章 月夜之戰第71章 北市試錢第16章 重大隱憂第41章 爭鋒相對第109章 兵臨宮下第77章 隋唐大戰(七)第18章 兩肋插刀第22章 烽火狼煙第63章 一支冷箭第82章 收到假錢第32章 最壞結果第33章 官場暗鬥第40章 敏秋賑災第50章 鴻門酒宴第6章 玄感起事第128章 逼上絕路第20章 王妃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