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6章 征戰百慕大(上)

所謂“歐洲力量”,是德皇威廉二世在慶祝就會上即興而發的感慨,意指這兩艘被寄予厚望的新戰列艦凝聚了歐洲的科技和工業精華。誠如霍亨索倫皇室領袖所言,日耳曼尼亞級的建造是歐洲有史以來最浩大、最昂貴的機械工程,若不是統歐洲之力、集歐洲之粹,德國人很難完成這一壯舉。

經過4年的漫長建造,11個月的調試磨合,兩艘日耳曼尼亞級戰列艦終於加入到了德國海軍的作戰序列,同盟國陣營又多了兩件揚威海疆、震懾頑敵的利器。眼下同盟*隊在大西洋和太平洋兩條戰線遙相呼應,戰略形勢一片大好,但西方同盟國連番攻略百慕大島皆以失利告終,日本海軍主力挑戰夏威夷羣島卻未佔得任何便宜,若無法突破這兩大絆腳石,這場戰爭就可能要打到一方精疲力竭倒下爲止,對掌權者乃至平民大衆而言,這可不是什麼好事。

日耳曼尼亞級確定設計方案,夏樹作爲德國皇室邀請的特別顧問全程參與;“日耳曼尼亞”號和“弗里德里希-威廉二世”號下水儀式,他均以盟國君主的身份出席;兩艦海試期間,他多次前往德國出席技術會議……可以說,這兩艘新戰列艦的誕生有他的一份功勞,然而回溯到評估新式戰列艦必要性及技術標準之初,夏樹對德國皇家海軍技術委員會的建造方案是持反對意見的,他試圖說服德國高層將有限的資源和精力放在技術業已成熟的艦艇型號上,可惜威廉二世並未採納。由於德國海軍的軍費投入已達到了政府在和平時期所能承受的極限,兩艘日耳曼尼亞級的建造導致馬肯森級戰列巡洋艦的四號艦取消建造,提爾皮茨伯爵級戰列巡洋艦預定建造的三號、四號、五號艦全部無限期推遲——從亞速爾戰役的進程來看,如果同盟國艦隊的作戰陣容中增加這四艘威力強勁的戰巡,初期的戰鬥不會打的那麼艱難,也許不必夏樹出手,貝恩克就能成爲這場戰役的勝利者。

作爲德國海軍之外最瞭解日耳曼尼亞級戰列艦技術數據的人,夏樹親至基爾魯斯海軍基地並登艦參觀。正式服役的日耳曼尼亞級因大幅度增強了電子和防空配置,其標準排水量從原計劃的54108噸增加至55354噸,滿載排水量相應增加至62479噸,超越美國的列剋星敦級戰列巡洋艦成爲有史以來噸位最大的作戰艦艇。

沿循自上一場大戰結束以來慣有的雙聯裝主炮配置,採用8門45倍徑的18英寸主炮——這是克虜伯軍火公司歷經十年研發成功的傑作。考慮到交戰距離的增大,該型火炮自設計之初就確定爲中速標準彈方案,炮口動能較美國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裝備的同口徑主炮高出4%,單發威力完虐現役的各種16英寸艦炮,而新式液壓式系統的運用保證了日耳曼尼亞級雙聯裝主炮每分鐘2發的最高射和主炮塔每秒4度的最大旋轉速度,使得德國海軍的新式主力艦在火力和火控方面足以匹敵美國的北卡羅來納級。

在外行人眼裡,日耳曼尼亞級戰列艦在火力方面最大的亮點是用上了德國海軍翹首以盼的18英寸主炮,而在內行人眼裡,洛倫茲-iid型火控雷達纔是真正帶來質變的利器,它運用了歐洲最頂尖的電子探測和機械計算技術,不但理論數據極爲耀眼,測試情況亦令人信服,在遇到濃霧天氣或夜間交戰時尤其能夠體現出它們的非凡價值。此外,雷達火控還首度運用在了防空武器上,日耳曼尼亞級取消了以往德國戰列艦輔助武備150毫米副炮、88毫米高平兩用炮、37毫米高炮、20毫米機炮、12。7毫米機槍的五級配置,簡化爲127毫米高平兩用炮、37毫米高炮、20毫米機關炮三級配置,利用四套雷達火控系統對分爲四組的12座127毫米雙聯裝副炮進行射擊指引,大幅度提高了防空系統的運作效率。

防護方面,55000噸級的日耳曼尼亞級較45000噸級的北卡羅來納強了不止一星半點。考慮到這一時期美德兩國最好的裝甲鋼材處於同一水平,裝甲厚度和防護設計是決定防護力高低的關鍵因素,日耳曼尼亞級的整體防護採用跟德意志級一樣的“保險箱”構造,將主彈藥庫、鍋爐艙、輪機艙等重要部位置於複合式水平裝甲和傾斜式舷側裝甲的完整保護之下,舷側裝甲帶抵禦攻擊的標準從16英寸艦炮提升至18英寸,水下防護系統爲五層隔艙、三層艦底,水平防護以抵禦1500公斤穿甲炸彈的高空俯衝轟炸和18英寸艦炮的大角度轟擊爲設計標準,抗沉性能在德意志級戰列艦的基礎上有了進一步的提升,而雙聯裝主炮配置雖犧牲了火力密度和單位輸出,卻有利於提升主炮塔的防護能力和生存性能。至於早前飽受詬病的座圈防護問題,經歷大戰的洗禮,在巴伐利亞級和德意志級身上已得到妥善的解決,到了日耳曼尼亞級更是趨近完美。

相較於德意志級戰列艦,日耳曼尼亞級唯一下降的性能便是戰術機動性。爲了達到強大的防護標準,並保證18英寸主炮的射擊穩定性,在不削減續航力和適航性、不增艦體大長寬比的前提下,德國設計師只好從戰艦的動力方面“開刀”——日耳曼尼亞級採用跟德意志級相同的動力構造,最大功率輸出爲16萬馬力,但因爲噸位的大幅提升,戰艦的設計航速降至27節。儘管“日耳曼尼亞”號在海試中曾以主機過載狀態跑出過27。8節的航速,但實戰載荷下肯定發揮不出這樣的水平。

“日耳曼尼亞”號服役不滿3個月,“弗里德里希-威廉二世”號的服役典禮還是上個月的事情,兩艘新戰列艦這時遠離德國海域並非訓練而是參戰,它們被暫時編入了同盟國第10特混艦隊,該艦隊計劃在愛爾蘭完成計劃,然後開赴亞速爾羣島進行臨戰準備,屆時所有艦艇都將歸入貝恩克麾下,投入對百慕大島的第三次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進攻。

坐鎮“日耳曼尼亞”號指揮第10特混艦隊之人與夏樹同出德國皇室家族,而且是當前德國海軍最炙手可熱的將領,但他的聲望卻不是勝利所造就,而是得益於戰場上的勇猛表現和官方輿論的積極造勢,在貝恩克兩次攻伐百慕大無果的情況下,讓他取而代之的聲音已是不絕於耳——這個幸運的傢伙便是奧爾登堡大公國的奧古斯特-馮-奧爾登堡殿下。

在夏樹的五星將譜當中,兩星尚且勉強的奧爾登堡王子跟四星有餘的貝恩克還是差了許多,而當德國皇儲和海軍首腦徵詢自己意見時,夏樹每每以保護奧爾登堡大公國繼承人的口吻委婉提出異議,並一再表示貝恩克是當前最具資歷的海軍指揮官,他的穩定或是引領同盟國海軍走向彼岸的關鍵因素。這些言論觀點不免傳入奧爾登堡大公國的貴族們耳中,有人覺得在理也有人感到不滿,而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年逾八旬的奧爾登堡大公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二世身體每況愈下,身爲大公國第一順位繼承人的奧古斯特確實不宜在戰場上以身犯險。其實早在戰爭爆發前,萊因哈特-舍爾就有意調他去文職崗位,但拗不過他領軍征戰的強烈意願,只好允許他繼續指揮戰巡編隊,結果第一次弗洛里斯海戰就險些喪命,把德國海軍部和海軍參謀部的將領們驚出了一身冷汗,此後便想盡辦法不讓他再在戰場一線冒險,而在夏樹擔任同盟國艦隊指揮官期間,給他安排的就只是護航警戒或登島支援這些相對安全的角色,冒險深入敵後的任務更多交由威廉-馬沙爾和岡瑟-呂特晏斯這些沒有特殊出身的將領完成。

當奧古斯特-馮-奧爾登堡率兩艘日耳曼尼亞級抵達之時,四艘建造於愛爾蘭船廠的同盟者級航空母艦已在此候命,它們均爲戰前開工,兩艘系德國海軍訂造,一艘爲愛爾蘭海軍訂購,還有一艘原本是爲奧斯曼帝國海軍建造,後經德國和土耳其政府商定,以有償租借的形式轉交德國海軍,待戰後歸還土耳其,一旦在戰爭中損失,則由德國海軍在戰後以同型或級別更高的艦艇補償。

在大西洋戰場上,亞速爾戰役儼然成了艦隊炮戰的終極絕唱,海軍航空兵以無可爭議的表現奠定了從配角到主角的轉變,現如今美英艦隊在大西洋坐擁7艘戰列艦和3艘戰列巡洋艦,多於同盟國海軍的5艘戰列艦和1艘戰列巡洋艦,卻因航母數量和艦載機飛行員質量的雙重劣勢落於下風——包括標準貨輪改裝的輔助航母在內,投入作戰的同盟國航母達到41艘,全方位覆蓋了戰場前沿、島嶼基地以及後方補給線,只等第10特混艦隊的增援部隊到位,越挫越勇的貝恩克就將對百慕大島發起第三次進攻。

第588章 海峽驚雷第398章 海戰之王(下)第215章 魅影現身第939章 借兵(中)第679章 集結,遠征艦隊第215章 魅影現身第739章 哈特的末日(下)第554章 各取所需第327章 閃擊之靈(上)第651章 從波特克倫到阿伯索赫(上)第739章 哈特的末日(下)第835章 高速時代第311章 騎兵對騎兵(上)第892章 核時代的門檻第767章 強取弗洛里斯(中)第1010章 面,糊了(上)第691章 胡德末日第199章 尼奧爾德的盛宴(上)第764章 絕命一擊(下)第806章 戰略大師第1025章 撤僑第364章 秋變第164章 向左轉,向右轉第381章 一鼓作氣,再衰三竭第410章 危險誘餌第956章 形勢所迫第495章 農牧策略第932章 雪中惡魔第35章 耀世之刃第880章 美國的立場第356章 耀斑第678章 關鍵信息第188章 重刃相搏(上)第401章 戰區指揮官第1045章 攻擊埃爾斯登要塞(下)第283章 鋼鐵的咆哮(上)第414章 幻滅(下)第648章 航渡第811章 蘇俄崛起與美帝反轉第445章 風雨之後(下)第896章 草木皆兵第1012章 面,糊了(下)第254章 意志的瘋狂(下)第551章 血色權杖(下)第91章 人生無處不意外第316章 輕裝防線第818章 不起眼的小島(中)第626章 強攻禁區第809章 一百萬支步槍(中)第1009章 狹路相逢第676章 勇者無懼(下)第425章 通向勝利之路(上)第790章 “紅色幽靈”(下)第181章 “舍”身阻敵(下)第15章 利刃第723章 重整艦隊第472章 挽回的機會第998章 西班牙之痛(上)第208章 最後的堡壘第951章 較量(下)第423章 兩棲風暴(中)第684章 謹慎試探第720章 勇敢號的神奇旅程(下)第140章 皇帝的決心(下)第356章 耀斑第962章 邊緣任務第820章 華麗的反擊(上)第58章 飛翔的德累斯頓(下)第928章 雪中會操(下)第798章 向縱深挺進(下)第212章 此情彼景第984章 撒丁之海(中)第142章 必戰之戰(下)第635章 鞘中劍芒第54章 誰主沉浮(下)第29章 哥本哈根夢魘(上)第250章 波約斯林炮臺第192章 指揮官的判斷第319章 從亞眠到巴黎(中)第888章 規則與秩序(下)第814章 歐洲騎士團(中)第720章 勇敢號的神奇旅程(下)第33章 賭約第451章 聯合建造第252章 強攻要塞第648章 航渡第835章 高速時代第383章 決鬥的時刻第295章 摧枯拉朽(下)第212章 此情彼景第640章 空戰英豪(上)第917章 畢生夢想(下)第391章 英雄第918章 結束亦是開始第243章 進攻,凡爾登(下)第246章 戰術革新(上)第620章 奇蹟之日(下)第93章 聯合建造第110章 毛奇第908章 古賀出場
第588章 海峽驚雷第398章 海戰之王(下)第215章 魅影現身第939章 借兵(中)第679章 集結,遠征艦隊第215章 魅影現身第739章 哈特的末日(下)第554章 各取所需第327章 閃擊之靈(上)第651章 從波特克倫到阿伯索赫(上)第739章 哈特的末日(下)第835章 高速時代第311章 騎兵對騎兵(上)第892章 核時代的門檻第767章 強取弗洛里斯(中)第1010章 面,糊了(上)第691章 胡德末日第199章 尼奧爾德的盛宴(上)第764章 絕命一擊(下)第806章 戰略大師第1025章 撤僑第364章 秋變第164章 向左轉,向右轉第381章 一鼓作氣,再衰三竭第410章 危險誘餌第956章 形勢所迫第495章 農牧策略第932章 雪中惡魔第35章 耀世之刃第880章 美國的立場第356章 耀斑第678章 關鍵信息第188章 重刃相搏(上)第401章 戰區指揮官第1045章 攻擊埃爾斯登要塞(下)第283章 鋼鐵的咆哮(上)第414章 幻滅(下)第648章 航渡第811章 蘇俄崛起與美帝反轉第445章 風雨之後(下)第896章 草木皆兵第1012章 面,糊了(下)第254章 意志的瘋狂(下)第551章 血色權杖(下)第91章 人生無處不意外第316章 輕裝防線第818章 不起眼的小島(中)第626章 強攻禁區第809章 一百萬支步槍(中)第1009章 狹路相逢第676章 勇者無懼(下)第425章 通向勝利之路(上)第790章 “紅色幽靈”(下)第181章 “舍”身阻敵(下)第15章 利刃第723章 重整艦隊第472章 挽回的機會第998章 西班牙之痛(上)第208章 最後的堡壘第951章 較量(下)第423章 兩棲風暴(中)第684章 謹慎試探第720章 勇敢號的神奇旅程(下)第140章 皇帝的決心(下)第356章 耀斑第962章 邊緣任務第820章 華麗的反擊(上)第58章 飛翔的德累斯頓(下)第928章 雪中會操(下)第798章 向縱深挺進(下)第212章 此情彼景第984章 撒丁之海(中)第142章 必戰之戰(下)第635章 鞘中劍芒第54章 誰主沉浮(下)第29章 哥本哈根夢魘(上)第250章 波約斯林炮臺第192章 指揮官的判斷第319章 從亞眠到巴黎(中)第888章 規則與秩序(下)第814章 歐洲騎士團(中)第720章 勇敢號的神奇旅程(下)第33章 賭約第451章 聯合建造第252章 強攻要塞第648章 航渡第835章 高速時代第383章 決鬥的時刻第295章 摧枯拉朽(下)第212章 此情彼景第640章 空戰英豪(上)第917章 畢生夢想(下)第391章 英雄第918章 結束亦是開始第243章 進攻,凡爾登(下)第246章 戰術革新(上)第620章 奇蹟之日(下)第93章 聯合建造第110章 毛奇第908章 古賀出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