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五章 大赦

承天門外,朱瞻基步下御輦,望着城樓上的朱棣和朱高熾,分別跪拜,各磕了三個頭。

城牆下的樂隊奏起了一陣雄壯的鼓樂聲,望着不遠處城牆下的比常人高出一頭的朱瞻基,不論是朱棣,還是朱高熾,都無法要求更多。

而在一側得到觀禮許可的昭懿貴妃和太子妃張氏,看着英武不凡的朱瞻基,更是激動不已。

昭懿貴妃很清楚,太孫的勢力如今越來越大,不僅掌管了一半的內監,如今還掌管了天下水師。

而且,他在軍中的勢力也越來越大,不僅跟英國公張輔形成了同盟。與武安侯鄭亨,安遠侯柳升等人也都關係密切。

一個北明山銅礦,不僅把草原勢力攪的四分五裂,更讓無數邊軍成爲太孫的擁躉。

他的兩百幼軍,如今都在軍中成爲了備受重視的中堅力量。只需要再過幾年,哪怕是朱棣去世,太子登基,也不能撼動太孫的力量。

如今張家已經跟太孫形成了同盟,太孫的力量越大,對她們張家來說,好處越大。

他們雙方之間,本來就是相輔相成的。

而太子妃張氏的心思就要單純的多了,自己肚子裡生下來的孩子,從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如今成爲了舉國公認的繼承人,她只是由衷的開心和自豪。

參拜完畢,大隊人馬並沒有停留,護送着朱瞻基又前往天地壇祭拜。

當他們從天地壇祭拜回來,那些押送俘虜的大軍才走到承天門外。

一萬餘俘虜光是從數量上來說,似乎並不多。但是當一萬人被集中在一起的時候,對任何人都是極爲震撼的。

不少應天府的民衆已經開始在女眷裡面挑挑選選,將看中的人選記下來,只等官府發賣,他們就會買下來或者當個小妾,或者配給僕從爲妻。

他們被強逼着在朱棣和朱高熾的面前進行了跪拜,對於一個以武奪天下的皇帝來說,這種場面是朱棣最喜歡的。

朱瞻基他們返回來並沒有破壞朱棣欣賞俘虜跪拜的興致,而是一直等到那些人被押下去,這纔有條不紊地列隊進入了皇城。

這一次,朱棣和朱高熾兩人親自在城門內迎接了朱瞻基一行。

朱瞻基不等車輦行近,就連忙率領衆將從車輦上下來,又向二人進行了跪拜。

“皇祖父在上,孫兒不負使命,凱旋而歸。”

朱棣親自上前扶着朱瞻基的手臂站起身來,笑道:“吾孫威震四海,吾甚喜也。今次之戰,打出了我大明的威風,勝的乾脆利落,不愧是朕的好孫兒。來,與朕一起祭拜社稷壇,祖宗家廟,也讓祖先知曉我大明後繼有人。”

朱瞻基順勢站了起來,又跟朱高熾深深一拜說道:“孫兒有些許功勞,也離不開父王的教誨。父王身體欠佳,孫兒敬請皇祖父與父王上車輦。”

依照朱棣的性格,這種時候基本不會坐車的。不過聽朱瞻基語帶懇求,又看了看行動不便的朱高熾,他還是點了點頭說道:“那就上車吧!”

朱瞻基親自扶着朱高熾登上了車輦,一副完完全全好兒子的模樣。這一幕也讓跟在後面的文武大臣們一個個都點頭不已,一個個對他這個太孫的印象更好了。

不論是朱棣,還是朱高熾,包括朱瞻基,都樂意在衆大臣面前展現出這父慈子孝,和睦親近的畫面,三個人心有靈犀地扮演好了各自的角色。

但是上了車輦,大車行進,諸位大臣跟在後面的時候,朱高熾又有些不合時宜地問道:“基兒,此次奪下了濟州島,那可是高祖親手還給朝鮮的地方,還有那對馬島,自唐朝就是東瀛的屬地,奪下這兩地,對我大明名聲是否有礙?”

朱瞻基躬身回道:“父王,雖然這兩地分屬朝鮮和東瀛,但是兩國卻沒有能力管轄,如今淪爲倭寇的大本營。我大明此舉爲對付倭寇,非爲針對兩國。當我大明肅清倭寇之日,這兩島是還給他們,還是共同管理,都由我大明做主。”

朱棣沉着臉問道:“可是又有人前往詹士府哭訴了?”

朱高熾點頭說道:“昨日朝鮮李氏學子的確以論學的名義在孩兒面前哭訴了,說我大明艦隊封鎖了海域,他們想要去接回島上的朝鮮人都不能。”

朱棣問道:“如果他們再哭求,那你就問問他們,爲何我大明艦隊抵達之時,島上全是倭寇?他們既然管不了,佔着濟州島等於留給倭寇,爲何不能留給我大明?”

朱瞻基笑道:“皇爺爺,不如我們出一筆錢,把這個島買下來,這樣也更名正言順一些。”

朱高熾問道:“濟州島土地貧瘠,除了養馬,還有何用?與我大明有何益?”

朱瞻基回道:“父王,濟州島雖然出產不多,位置卻很重要。我大明奴兒干都司位居北域,自海上前往比陸上更爲便捷。所以爲了維持這條航道,我大明必須在濟州島,對馬島駐軍,保證我們的航線安全。”

這一下,朱高熾不說話了。已經非常熟悉地球儀的他很清楚在北方還有大片的土地,雖然當地的糧食出產不多,但是林木衆多,有大明需要的木材。

朝廷已經在商討組建專門的林木砍伐隊,建立民間商船船隊,將北域的林木拉到大明來。

所以朱瞻基的計劃與如今朝廷的政策非但不衝突,還相輔相成。

朱棣這才笑道:“面子我大明要,裡子同樣不能丟。花錢購買也是個好方法,我會着戶部與朝鮮方面聯絡,希望他們不要獅子大開口。”

三言兩語就確定了濟州島以後的歸屬,朱瞻基也放下心來。朱棣雖然沒有他的事業廣闊,但是在執行方面,比他還要強。

他只要有心留下濟州島不歸還了,朱瞻基就不怕他三心二意。不像朱高熾,他可能被人忽悠幾句,別人哭一番,他就改主意了。

只要濟州島現在能名正言順地屬於大明,哪怕幾百年後,也不怕兩國會因爲此地再起爭議。

不過,濟州島可以這樣做,對馬島卻不用。作爲倭寇的大本營,那裡大明強行佔有,東瀛也無話可說,現在的他們,恐怕更擔心大明一次爲藉口,對他們動手呢!

從東瀛傳回來的情報,如今的東瀛已經風聲鶴唳草木皆兵,足利義持派了三萬大軍前往九州島駐防,他還在向各大名施壓,希望他們能派出更多的戰士。

不過,他們在海上沒有優勢,再多的人,也不會有大明軍隊轉移的快,真的打起來,朱瞻基也絕對不會死盯着九州島和長崎來打。

朱棣領頭,率領文武大臣先祭拜了社稷壇,又祭拜了家廟,這才吩咐擺膳,款待有功將士。

吃了一半,朱瞻基就溜號了。

不過這個時候就連朱棣也捨不得責怪他,只是莞爾一笑。

一個十八歲的年輕人,剛成婚不久,就率軍出征,要是不懷念宮中妻妾,那才太假了。

其實如果不是朱棣親自主持宮宴,那些家眷在京城的將士們恐怕也早已坐不住了。

衣錦還鄉,這可是自古以來的最大榮耀。

孫嫺她其實已經派了好幾撥宮女和太監來打聽情況,不過未得允許,不敢打擾了朱瞻基。

眼見朱瞻基率先退席,一個個全部迎了上來,以示歡迎。

“殿下,興慶宮衆嬪妃今日全都聚在大殿,恭候殿下回宮。”

朱瞻基搖了搖頭道:“先不回興慶宮,我要先去給母妃請安。”

孫林笑着說道:“太子妃體諒殿下,現在就在興慶宮等候殿下。”

朱瞻基心裡一陣感動:“那就回宮吧!”

今日的興慶宮雖然不至於張燈結綵,但是該點的燈一個不漏,全部都點燃了。

每一個小太監,宮女見了朱瞻基,無不跪迎參拜,連聲恭喜。

朱瞻基大手一揮,吩咐道:“今日大喜,興慶宮上下人等,一律嘉獎。”

來到了興慶宮主殿,雖然天氣寒冷,但是張氏得到通知,早已迫不及待地迎了出來。“我兒勞師遠征,受苦了。”

朱瞻基跪下磕頭道:“爲了大明社稷,孩兒不怕吃苦。只是不能在母親面前伺候,孩兒愧疚在心。”

張氏扶着朱瞻基的手臂讓他起身,雙眼含淚道:“我兒能平平安安歸來,就是對我最大的慰藉。快快請起,今日也有喜訊要告知與你。”

朱瞻基的視線在衆妃子面前一掃而過,只見孫嫺的臉色有些不自然,但是胡善祥端莊的臉上卻面帶喜色,其他諸女也都有些豔羨之色。“可是良娣有喜了?”

胡善祥微微點了點頭,有些羞澀地說道:“妾身前幾日有些厭食,嘔吐,母妃請來太醫,確認了喜訊。”

朱瞻基笑着說道:“此乃大喜!孫林,持我手令,從銀作局調五萬銀元,宮中衆人,人人有賞!”

朱瞻基的妻妾懷孕,這在封建的家族時代,是比大勝仗還要大的喜訊。

因爲這證明了朱瞻基的身體沒有問題,能夠誕生繼承人。

傳宗接代,對一個家族重要,對一個國家來說,更爲重要。

安排了孫林調集銀元,朱瞻基這才扶着張氏的手臂進殿。孫嫺在另一側扶着張氏的手臂,望向朱瞻基的眼神難免有些幽怨。

身爲太孫妃,她陪朱瞻基的次數是最多的。但是她還沒有懷孕,卻讓胡善祥先懷孕了。如果胡善祥生的是兒子,她的壓力也就更大了。

朱瞻基輕聲笑道:“別擔心,今晚我們就努力一把……”

孫嫺沒有想到朱瞻基在自己母親面前竟然說出這樣的話,一時之間大羞,想要跑開,卻與禮不符,只能低下了頭,不敢再去看朱瞻基。

張氏聽到朱瞻基的俏皮話,卻呵呵笑了起來,拍了拍孫嫺的手背說道:“別理他的混賬話,這種事哪裡是拿到大庭廣衆之下說的。”

朱瞻基問道:“皇祖父和父王可曾得到消息?”

張氏點了點頭說道:“他們當日就知道了,不過你出征未歸,所以想等到你回來再宣佈。你皇祖父得知胡良娣有孕,格外高興,還準備大赦天下。”

朱瞻基想了想說道:“作奸犯科之人,當不在大赦之列……”

張氏呵呵笑道:“這是國家大事,你與你皇祖父,父王商議就好。我只管幫你管好這一幫妻妾,讓她們爲我朱家多生一些孩兒。”

聽了她的話,朱瞻基卻想起了被囚禁在鳳陽的朱允熥和朱允炆的幼子朱文圭。

對於朱允熥,朱瞻基沒有任何印象,但是朱文圭的一個小故事他卻一直記得。

朱文圭比朱瞻基還小兩歲,兄朱文奎,史稱建庶人。

他兩歲就被囚禁於深宮,一直到五十多歲才被朱祁鎮放出來。那個時候,他連牛馬都不認識,放出來沒有多久就死了。

因爲這件事,朱祁鎮也被認爲是明英宗的最英明行爲之一。

現在既然自己都已經有了下一代,該緩和一下民間對奪嫡之事的議論,所以釋放朱文圭這件事也可以操作一下。

當初朱允炆的江山都被朱棣奪了,現在朱文一無所有,難道還用擔心他造反嗎?

把他們釋放出來,未來在海外給他們弄一塊封地,任由他們自生自滅,對自己的名聲也是一件好事。

不過,第二日朱棣聽到了朱瞻基的建議,立刻反對道:“朱文圭還好說,朱允熥當初可不是一點勢力沒有,將他放出來,難免會有後患。”

朱瞻基笑道:“有天命者,任自爲之。爺爺如今天下歸心,孫兒也不落人後,手握大權。若只是擔心幾個手無寸鐵,無一兵一卒之親,那這格局未免太小。皇爺爺若是擔心他們作亂,當可貶爲庶人,只以百姓對待。”

朱棣問道:“你又怎知他們沒有貳心?”

“若只是這點考驗都禁受不了,孫兒又何能管理這龐大帝國?”

朱高熾對此當然千肯萬肯,他一直最重視的就是史書上面會怎麼寫他。所以他也說道:“父皇,看在他們是標伯的後代,還是放了他們吧!如今朝堂內外都已歸心,囚禁他們,只會讓天下人嗤笑,更愧對標伯。”

朱棣有些心動了,在年幼時候,朱標一直對他很好。要不是朱標早逝,朱允炆削藩,當初的朱棣還真不一定會反。

他嘆了口氣說道:“我已經不在乎身後名了,這件事既然是你提議,就以你的名義發出去吧。要讓天下人都知道,我朱棣的後代,不比任何人差,也不會爲了天下就苛待族人。”

感謝鶺桓,蟲寄市RR,不一樣享受的打賞,也謝謝大家的支持,明日恢復正常更新

第十二章 藉機第十六章 人心不定(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二十四章 引導第一三一章 勝利第一四三章 風向(紫軒煜塵盟主加更2)第七章 蒙特第三十六章 環境第一八二章 備戰第四十一章 各方第四十五章 直布羅陀第一五五章 一邊倒第二十八章 格物學第一二七章 自作第一三五章 接連震撼第四十章 天道第一九八章 火第三十七章 機遇第二十八章 野望第六十七章 回京第二一四章 班師回朝第四十章 天道第二二五章 下西洋計劃第四十四章 東西方文明初接觸第六十二章 控制第八十章 糾紛第四十九章 大勢第二十四章 表白心跡第四十九章 迎敵第六十二章 抓捕第十八章 暗地聯絡第一四九章 登基第一三七章 禪位第十二章 朝議 (下)第十四章 逃兵(求推薦票)第二一八章 戰爭暴徒(八千字大章)第六十章 返回北平第四十四章 東西方文明初接觸第八十五章 電動機第二十二章 公主出使第三十九章 銘記歷史第三十九章 大朝會第一零九章 驚訝第三章 美女與制約第三十四章 探索第六十六章 制度第九十章 技術封存第二三五章 出發準備第一八七章 頓悟第二十章 誘捕(月票補加更)第二十一章 白蓮教第四十九章 迎敵第五十八章 經濟控制第四十二章 文明地搶劫第二二零章 新氣象第一九五章 再上征途第一二五章 選才第一四三章 規矩(求訂閱,求月票)第三十九章 德里蘇丹國第五十一章 大明來了第四十一章 緊迫第四十五章 孔家第五十九章 代理人第一零六章 水泥第一四三章 規矩(求訂閱,求月票)第一七零章 異人(搖搖搖頭盟主打賞加更七)第七十九章 認錯第二十三章 利奧納多第二一四章 班師回朝第三章 新生活第九十四章 社會(求推薦)第十章 學與道第二章 家天下第九十八章 劉江抵京第一一一章 消息第一一八章 納吉(還有嗎……)第四十八章 活動第三十三章 經驗第一四七章 交心第一一零章 工序第五十章 卡爾索利一家第一四二章 國事家事第一一五章 二狗子(求訂閱,求保底月票)第四章 西北第一四零章 金錢與軍權第八十五章 緣由第七十一章 反轉第七十四章 相見第三十二章 猶豫第六十九章 兄弟第一二五章 海權(搖搖搖頭盟主第一更)第八十八章 過年第八十四章 火車第一九二章 萬事俱備第五十四章 壽宴第二一一章 意料之內的結果第一四零章 數字和符號第二三零章 忌諱與機會第九十五章 合法財產保護第四十章 殺無赦(八千字大章)第四十四章 東西方文明初接觸
第十二章 藉機第十六章 人心不定(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二十四章 引導第一三一章 勝利第一四三章 風向(紫軒煜塵盟主加更2)第七章 蒙特第三十六章 環境第一八二章 備戰第四十一章 各方第四十五章 直布羅陀第一五五章 一邊倒第二十八章 格物學第一二七章 自作第一三五章 接連震撼第四十章 天道第一九八章 火第三十七章 機遇第二十八章 野望第六十七章 回京第二一四章 班師回朝第四十章 天道第二二五章 下西洋計劃第四十四章 東西方文明初接觸第六十二章 控制第八十章 糾紛第四十九章 大勢第二十四章 表白心跡第四十九章 迎敵第六十二章 抓捕第十八章 暗地聯絡第一四九章 登基第一三七章 禪位第十二章 朝議 (下)第十四章 逃兵(求推薦票)第二一八章 戰爭暴徒(八千字大章)第六十章 返回北平第四十四章 東西方文明初接觸第八十五章 電動機第二十二章 公主出使第三十九章 銘記歷史第三十九章 大朝會第一零九章 驚訝第三章 美女與制約第三十四章 探索第六十六章 制度第九十章 技術封存第二三五章 出發準備第一八七章 頓悟第二十章 誘捕(月票補加更)第二十一章 白蓮教第四十九章 迎敵第五十八章 經濟控制第四十二章 文明地搶劫第二二零章 新氣象第一九五章 再上征途第一二五章 選才第一四三章 規矩(求訂閱,求月票)第三十九章 德里蘇丹國第五十一章 大明來了第四十一章 緊迫第四十五章 孔家第五十九章 代理人第一零六章 水泥第一四三章 規矩(求訂閱,求月票)第一七零章 異人(搖搖搖頭盟主打賞加更七)第七十九章 認錯第二十三章 利奧納多第二一四章 班師回朝第三章 新生活第九十四章 社會(求推薦)第十章 學與道第二章 家天下第九十八章 劉江抵京第一一一章 消息第一一八章 納吉(還有嗎……)第四十八章 活動第三十三章 經驗第一四七章 交心第一一零章 工序第五十章 卡爾索利一家第一四二章 國事家事第一一五章 二狗子(求訂閱,求保底月票)第四章 西北第一四零章 金錢與軍權第八十五章 緣由第七十一章 反轉第七十四章 相見第三十二章 猶豫第六十九章 兄弟第一二五章 海權(搖搖搖頭盟主第一更)第八十八章 過年第八十四章 火車第一九二章 萬事俱備第五十四章 壽宴第二一一章 意料之內的結果第一四零章 數字和符號第二三零章 忌諱與機會第九十五章 合法財產保護第四十章 殺無赦(八千字大章)第四十四章 東西方文明初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