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新生活

時近年關,大明國力蒸蒸日上,百姓生活安定,都在爲了慶賀新年準備。

大人們期待明年生活會更好,而孩子們更是放開了玩,根本不在乎寒冷的天氣。

因爲大明嚴格的戶籍制度,人員不能自由流通,如今社會穩定,那些柺子都沒有生存的土壤,根本不用擔心小孩子們的安全問題。

十二月十七這一日,應天府人最津津樂道的就是出海三年的太孫歸國,皇上親自到碼頭迎接的盛大場面。

應天府所有的車船行會都被官府調到了起來,爲明日艦隊的歸來做準備。

關於太孫出行的收穫,衆人紛紛猜測不斷,有說殿下獲利數百萬兩黃金的,有說殿下打下了一個比大明本土還要大的疆域的,還有說殿下帶回來了數千各國佳麗,要賞賜給有功之臣的。

老百姓們還只是當做一場熱鬧來看,但是勳貴們卻都很清楚,如今終於到了分桃子的時候了。

朱瞻基尚未前往西洋的時候,大明艦隊在南洲的發現就已經上報回了大明。

所有能有資格在其中分一杯羹的家族,爲了這場盛宴,已經準備了整整一年半。

朱瞻基還沒有回來,但是不少大家族就藉着大明艦隊前往南洲換防的機會,派人去那裡瞭解情況。

他們此前也已經在朱棣面前上書多次,爲了能夠在南洲佔據一個好的地方積極拉攏盟友,與朱棣許下萬般承諾。

但是都被朱棣留書,以一切都以太孫殿下意見爲主,打發了衆人。

所以朱瞻基回到應天府,首先迎來的就是這場關於開疆拓土引發的狂潮的塵埃落定。

朱瞻基抵達應天府的上午,就跟着朱棣一起先到天地壇祭天,隨後又到社稷壇祭拜,太廟祭祖。

這一場奔波下來,就已經到了晚間。朱棣並沒有在宮中設宴款待文武百官,今日的朱瞻基只是屬於皇室。

一年多都已經等了,文武百官並無不耐。他們很清楚,明天開始,關於南洲的各大金礦,還有那僅比大明本土小一點的南洲的土地分配纔會逐漸開始。

進入午門的時候,天色已經暗了下來,朱瞻基在午門口見到了坐在車上,行動不便的朱高熾。

他這個父親如今體重超過了兩百斤,稍微行動一下就氣喘吁吁,身體狀況令人擔憂。

在他的身邊,跟着兩個太醫伺候,各種備用藥物也是準備的非常齊全。

朱瞻基在午門口以大禮參拜,恭恭敬敬地向朱高熾磕了三個頭。

看到朱瞻基龍行虎步的神態,朱高熾的心中既欣慰,又嫉妒。

這個他的兒子,一個爲大明立下不世功勳的太孫,是他的兒子。但是跟自己的兒子相比,他現在是一個連跟女人歡好,都要女人主動的廢人。

這種差距何其大……

從閱江樓碼頭,朱瞻基與朱棣爺孫相見,這一日奔波下來,爺孫倆都一直在就南洋,西域,西洋各國的情況做着細緻的交流。

爲了這次彙報,朱瞻基已經準備了整整三年。在他的口中,整個世界以一種立體的,多元的方式,展現在朱棣面前。

一些以前不敢在朱棣面前提出的見解,現在也可以以摻私貨的方式,詳細地說給朱棣聽。

即使朱棣從來沒有去過其他地方,但是通過朱瞻基,他也能有了細緻的瞭解。

這種瞭解讓朱棣不會妄自菲薄,也不會妄自尊大,能夠以一種平等公正的心態,來面對整個世界。

只有睜眼看世界,才能知道大明有什麼優勢,有什麼不足。針對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國家,能學會用不同的方式來針對。

當晚的家宴上,朱瞻基也見到了自己全部的妃子和孩子。

在他離家之時,就已經出生了十二個孩子,還有六個妃子懷孕。

但是十八個孩子只有十四個順利長到現在,一個剛出生就夭折,還有三個因爲發燒和天花陸續夭折。

這種折損率雖然有點高,但是在這個時代,再正常不過。

原名秋月的陳良媛,她的孩子也染上了天花,幸運的是抗了過來,不過卻變成了一個小麻子。

除了孩子,他的妃子也去了兩個。

一個是被封爲昭訓的謝氏,是一個林黛玉式的女人,給朱瞻基生了一個孩子,本來是她人生的希望,卻染病夭折。

她受不了這個打擊,沒過兩天,就在自己的拔步牀上,懸樑自盡。

另一個被封爲奉儀的袁氏,卻是因爲染病,沒有抗過去。

讓朱瞻基慚愧的是,他對這兩個女人的記憶都有些模糊了。

謝氏因爲幫他生了一個孩子,印象還深一點,袁氏在他心中根本都記不清長什麼樣子了。

這兩人的離開並沒有影響到親人相聚的高興心情,當天晚上的興慶宮裡,張燈結綵,歡聚一堂。

一直到了亥時,朱棣才意猶未盡地主動結束了跟朱瞻基的暢談。“基兒今日好好休息一晚,明日大朝會,基兒也要參加,向文武百官講述此行收穫。”

“孫兒曉得,已經讓解師替我寫了策論,明日朝會怕是還不夠……”

朱棣哈哈笑道:“南洲如今成爲了一塊大肥肉,想把那裡分配下去,年前怕是還完不成。歷年各衙門都是二十左右封印,今年文武百官知道基兒十七纔回來,主動調到二十八才封印。除了二十三過小年那一天,其他時間工作,就是爲了南洲的土地分配。”

朱瞻基笑着說道:“明日怕是還談不到這些,明日下朝,孫兒再跟皇爺爺好好溝通一番。”

朱棣滿意地點了點頭,帶着昭懿貴妃和一衆內侍離去。

而朱高熾這個時候已經有些撐不住了,打了一個呵欠說道:“爲父有些睏乏,也先去休息了。不過基兒在做計劃的時候,不要忘了彭城伯一家,還有那些文官勢力。沒有他們的配合,以後這些地方的管理,會是大問題。”

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孩兒曉得了。”

他們雖然離去,但是朱瞻基也沒有鬆懈下來。一路上,他聽沐昕和張輔他們介紹的大明情況,都是宏觀上的,許多細節問題,包括幕後的原因,還需要多聽聽金闊和諮情司孫林的彙報。

還有錦衣衛的案卷,這些才能讓朱瞻基細緻瞭解自己不在的這三年,大明具體的發展脈絡。

孫嫺這個時候來到了朱瞻基的面前,輕聲問道:“殿下今日在何處休息?”

朱瞻基搖了搖頭,看了一眼胡善祥和藍煙,嘆道:“剛回宮中,事務繁忙。你們都先休息吧,我現在要去找金太監和孫少監說話。”

欠了三年的債,可不是那麼容易還清的啊!

……

……

沿着大江一路逆行,雖然順風,但是船隊每個小時的速度也不過剛過十里,比在海上要慢了許多。

卡爾索利他們乘坐的海軍戰艦一路緩緩而行,越向西走,越能感覺到大明的繁華。

江邊的水車越來越多,並且都是一大片一大片矗立在江邊。這個時候,他們已經知道了這些不是水車,而是大明的工廠區。

這裡的人們通過水車的動力,不僅能夠舂米磨面,還能通過水車進行紡織和繅絲,據說大明的棉布,絲綢,都是用這種水車加工出來的。

還有火槍和火炮,也是用水車加工出來的,不過沒有人知道到底是怎麼加工的。

如此大片的工廠,還沒有抵達應天府,大明的繁榮已經給所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卡爾索利的眼中,大明唯一比不上羅馬的就是這裡低矮的房子了。羅馬到處已經有兩層,三層,甚至是五六層的建築,但是大明這裡大部分都是一層的房子。

不過,大明這方面越差,對他這個建築學家來說,能夠發揮能力的地方就越大。

特別是在大明如今有了神奇的水泥的時候,這些土屋都應該被拆除,建造出更堅固的房屋。

當監督終於抵達了應天府的東北,看到眼前連綿不絕的城市,所有人都被震撼住了。

羅馬已經是如今西方最大的城市之一,但是人口也才二十萬,而這座城市,人口已經超過了一百五十萬。

在此之前,他們根本不能想象一個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究竟是什麼樣,但是現在他們知道了。

僅僅是從應天府的東北,抵達城市北方的閱江樓碼頭,他們就行駛了一個時辰,兩個小時。

江邊到處都是工業區,到處都是碼頭,數不清的各種船隻在各個碼頭進進出出。

這個閱江樓碼頭就比羅馬最大的城市廣場還要大,碼頭全部都是用水泥修建,有幾十條棧橋,能夠同時停靠上百條船。

舉目遠望,一座又一座的房子根本看不到邊,這還是外圍啊,要是進了城牆,不知道會有多麼繁華!

這就是應天府啊,一座夢幻一般的城市。

以後,他們就會在這裡生活。

“爸爸,我們已經把行李都準備好了……”

他回過頭來,看到索菲亞因爲運動,臉蛋有些紅暈,但是他認爲更大的可能是因爲她身邊那個“混蛋”。

張武看到卡爾索利的臉色有些難堪,故意岔開話說道:“卡爾索利教授,你們這些人的住處殿下已經安排在了下馬橋農莊,那裡屬於外城區,需要穿過整個城市才能抵達。我已經安排好了,親自送你們一家前往住處。”

索菲亞有些羞赧,忍不住喊了一聲“爸爸……”。

卡爾索利才反應過來,點了點頭以示行禮,說道:“能夠在這樣的時候得到閣下的幫助,是我們的榮幸。”

張武不好意思地笑了起來,說道:“應該的,應該的。”

船終於靠岸了,這四個月的旅程,終於到了終點。

他看到單身一人的語言學家多布尼巴茲揹着一個大行囊,一手提着一個箱子,已經迫不及待地衝在了最前面,快步地走下了舷梯。

讓衆人意外的是,剛踏上碼頭,他就放下了箱子,跪在了地上。然後用嘴脣親吻着有些粗糙的水泥路面,嘴巴里面大聲喊道:“大明,我來了!”

沒有人笑話他,反而因爲他的動作,不少人都溼潤了眼睛。

他們這些人大多都是在故土生活的不算如意的人,能夠離開壓迫,來到富足的大明,這是大多數人的夢想。

雖然這裡也有階級,也有貴族,但是這裡沒有宗教的壓迫,他們都能幹自己想要乾的事情。

船還沒有抵達大明的時候,他們所有人的身份都進行了登記,然後被統一分配。

多布尼巴茲是個語言學家,他被分到了一個叫做雞籠山的地方居住,據說那裡是大明的大學。

而卡爾索利與許多跟他一樣的數學家,發明家,則被分配到了隸屬於皇太孫殿下的私人農莊居住。

據說這是因爲數學,建築學據說在大明並不被大學承認。

但是這位大明的皇太孫很重視他們,會將他們安排在基地研究院,而且還要開辦一所新的大學,來安排他們這些人。

多布尼巴茲被拿着他的身份證明,被岸上迎接的人安排上了一輛馬車。馬伕並沒有要巴茲親自動手,請他坐進了馬車,將他的行李放在了馬車頂上。

而卡爾索利他們下了船,卻沒有離開碼頭,而是被安排上了另一條小船。張武跟他們介紹,通過一條叫秦淮河的小河,能夠快速地穿過城市。

今天他們帶着衆多的行李,不方便乘車,等安頓下來,他會帶着他們好好逛逛應天府。

雖然有些不忿這個傢伙吸引住了自己的女兒,但是卡爾索利不得不承認,有了這個張武的幫助,他根本不用擔心這種新的未知生活。

每一家都攜帶了大量的行李,這條小船上面坐了不到二十個人。一個船伕同時搖着兩條船槳,載着他們向上遊又走了一截,然後進入了一條小河。

這裡還沒有進入城牆,是城市的外圍,但是他們已經穿過了好幾座橋。這些橋有木製的,也有石頭建造的,距離水面都超過六七米的高度,雖然不能讓海船通過,但是河船能輕而易舉地穿行。

他是建築學家,一眼就被這些結構簡單卻優美的石橋,還有那些美觀的木橋給吸引住了。

行了大約一個小時,小船才從城牆上的一個門洞,進入了城市。

然後,他們就看到了一座又一座的房子出現在自己的眼前,這些房子的下半部分大部分都是土牆,磚牆,但是上半部分卻是木板,房子結構簡單,但是屋檐卻都裝飾的非常漂亮。

卡爾索利笑着說道:“我覺得自己以後的特長有很大的發揮餘地。”

他們好奇地看着眼前的一切,還有大街上擁擠的人羣。而那些人同樣也好奇地看着船上的衆人。

應天府有數萬各國使節生活在這裡,對異域人並不算好奇,只有一些小孩子在河邊跟着船隊跑,看熱鬧。

“張大哥,這是什麼味道?好香?我從來沒有聞過這麼香的味道!”

張武聞了一下,看着跟他最親近的蒙特,摸了摸他的頭笑着說道:“這不過是烙油餅,不算什麼稀奇的東西,過兩天,我帶你們到處逛逛,想吃什麼都給你們買。”

他本來現在就想表現一下的,可是身上最後一點錢在星城的時候,已經花在了給家人買禮物上面,現在身無分文。”

就在他覺得遺憾的時候,突然聽到岸上有人大聲喊道:“二少爺……”

他擡頭望去,只見母親的丫鬟春杏帶着幾個小丫鬟,每個人的手上都拿着一些買的年貨,在她們的身後,還跟着兩個護院。

看到真是張武,春杏激動了起來,紅着眼眶叫道:“夫人知道大少爺和二少爺今日到家,派了管家去碼頭尋你們,卻不想在這裡遇到二少爺。”

“你回去跟母親說,我執行了任務,差不多酉時到家。晚上我要吃紅燒蹄膀,三年沒吃母親做的蹄膀,我都饞死了。”

索菲亞看着對方的身上穿着絲綢的衣裳,頭上還帶着金簪銀飾,像一個貴族小姐。

而她的身上卻穿着細麻布的外袍,像個村姑一般。因爲不知道對方的身份,她覺得有些心疼,很擔心他以往對她的好,都是假象,回到了應天府,他就不會對她這樣好了。

對方笑了起來,問道:“二少爺你要去哪裡?我讓富貴跟你去幫忙。”

“不用了,一會兒你讓人到下馬橋南邊的碼頭接我就好了,行李太多,我一個人可拿不回去……春杏,身上有錢嗎?幫我們一人買個烙油餅來吃,我快餓死了。”

岸上的衆人都笑了起來,春杏拿了兩個當五十的銅幣,讓小丫鬟去買了二十個烙油餅,船伕讓船靠岸,接下了她們遞過來的油餅。

張武不顧燙,打開了油紙袋,給船上的衆人一人分了一個,大部分人也不客氣,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

蒙特吃了一口放了蔥花和肉沫的油餅,忍不住流出了眼淚。“這是世界上最美味的食物。”

看到這一幕,張武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來。“傻小子,這纔算不上什麼好吃的,一個才四文錢,就是零嘴而已。”

跟春杏她們分開,她們也顧不上買年貨了,飛快地回家報信。

張武這個時候才發覺索菲亞拿着油餅,卻沒有吃,顯得有些憂鬱。

“索菲亞,你爲什麼不吃?”

索菲亞低下頭去,眼淚在眼眶裡面打轉,強忍着不掉下來。

卡爾索利問道:“張將軍,剛纔那個是什麼人?”

張武沒有看到索菲亞的眼淚,回過頭說道:“那是我們家的下人……”

“下人都能穿絲綢的衣裳!”

船上的這些羅馬人都驚訝了起來,在羅馬,小貴族們能買一件絲綢的衣裳,就會顯擺不已,更別說下人都能穿金戴銀了。

索菲亞雖然還不太瞭解大明的許多習俗,但是也學過了一些基本常識,知道貴族和下人一般是不會通婚的,最多隻能當小妾。

她原本的危機感消失了,心情也好了起來,她低着頭,輕輕咬了一口手中的油餅,一股濃郁的香味就充滿了整個口腔。

這真的很好吃呢!

船隊抵達下馬橋農莊的時候,天已經黑了下來,不過今日艦隊回朝,應天府各大城門並沒有宵禁,張武也不怕天黑了進不了內城。

下馬橋農莊這裡,一大羣人點着火把,燈籠在碼頭迎接。他們早幾日就已經得到了快馬傳遞回來的安置人員名單,按照清單,安排好了各自的房子。

這兩年來,下馬橋農莊的研究院雖然效率不高,但是整個下馬橋在陳誠的帶領下,還是形成了一股不容小覷的勢力。

有朱瞻基的關照,又有充足的資金,下馬橋農莊的發展還是非常穩健的。

這裡的北部是明孝陵,不能大肆動土,南部是天地壇,人員稀少。只要不侵佔天地壇的地盤,下馬橋農莊在這片區域可以隨便建設。

朱瞻基的人才引進計劃可不是到了歐洲臨時想起來的,去歐洲之前,他就有了完整計劃。所以下馬橋這裡這幾年陸陸續續建設了幾百套新居,就是爲這些引進的人才準備的。

這裡雖然是外城,但是外圍還是有朱元璋時期就興建的外城牆,南方是天地壇,北方是明孝陵,東方是朱瞻基直屬的羽林衛,西方是內城東華門,駐紮了大量的軍隊。

這裡雖然偏僻了一點,但是保衛森嚴,環境優美,距離皇宮又近。

如今內城土地越發緊張,這裡可是大明勳貴,文官們千方百計想要來住的區域。

就連朱棣也壓不住這股風潮,在天地壇西南側的秦淮河邊,劃定了一大片區域,讓這些勳貴和文官按照級別分配大小不一的土地,讓他們自己建房。

但是朝廷統一規劃,修建水泥路,栽樹鋪草種花,建化糞池,下水道。

原本太平門一帶,是應天府的高級住宅區,但是現在,應天府東南的光華門外,到通濟門,武定門之間的秦淮河區域,這裡原本可是外城,窮人住的地方,如今纔是大明最高級的住宅區了。

張武回到了這裡跟回到家沒有區別,他先看了管理部給卡爾索利一家分配的房子。

他們家只有四口人,分配的房子自然不會太大,只是一座兩進的小院,總面積不到三百平米。正房三間,後廂房三間前面一個小院子,後面一片菜地。

張武沒有資格給他們換套大房子,但是他熟知這裡的地形,所以死皮賴臉地換了一處位置更好,距離秦淮河與內城門更近的房子。

他們這些人上岸以後,每一家就分了一瓦罐肉湯,幾個熱饅頭,今日天色已晚,只能分配食物。

隨後,他又很狗腿地主動帶着卡爾索利一家前往新居。

卡爾索利原本是看不起大明的建築的,認爲這裡的房子低矮,幽暗,結構簡單。

但是從前淮河一路行來,他也見到大明高大的城門,威嚴的鐘樓,許多建築風格跟西方不同,卻也不是一無是處。

等他們到了新居,看到這座前面有能進馬車的院子,後面還有個小菜園的新居,見識到了先進的下水道,上廁所都能在家裡,他被震撼住了。

他才明白,這裡的房子雖然結構上比較落後,但是在整體的舒適度方面,遠遠超過了西方的房子。

“房子裡面什麼都沒有,但是明日,農莊就會有人帶你們去購買各種生活用品。我明日尚不知有沒有時間過來,要是有什麼困難,你可以找人直接到彭城伯府給我報信。”

卡爾索利感激說道:“你已經幫我們足夠多了,剛纔那個管理……”

張武見他卡殼,接下了話說道:“管理委員會。”

“對,那個管理委員會的官員介紹的很清楚,一切生活用品,明日會帶我們去購買,還會給我們送到家。”

張武想了想,覺得自己就是想幫忙,恐怕也幫不了什麼事,還會越幫越忙。“那我明日派我家的管家來幫你們安頓,然後先借給你們一個廚師,一個下人。你們現在恐怕連飯都不會做。”

索菲亞看着自己手中的一張紙,說道:“殿下還讓宮女組建了一個培訓班,專門培訓我們管家的能力,還會教我們裁剪。蒙特,你來幫我看看這兩個是什麼字?”

蒙特也不認識,張武湊了過去,看了看笑道:“這是烹飪,也就是做飯的意思。”

索菲亞高興地點了點頭說道:“等我學會了做飯,連傭人都不需要了。”

張武搖了搖頭笑道:“我可捨不得你天天操勞,傭人還是要請的,最少也可以幫你們快點融入大明。”

卡爾索利問道:“大明的傭人大概是什麼價位?”

這個問題對張武這個大少爺來說,也不清楚,他摸了摸頭說道:“我回去了幫你們問問……”

幾個人拿着油燈,在每個房間裡都挨個看了一眼。這裡面現在雖然什麼都沒有,但是有了一個這麼舒適的住所,對卡爾索利來說,已經非常滿足了。

張武的眼睛一直在後廂房的幾個房間裡打量着,想象着索菲亞住了下來以後,他該送些什麼東西,不會讓她反感。

送走了張武,卡爾索利站在院子裡楞了好一會兒,從羅馬來到幾萬裡之外的大明,一直到現在,他的心才真正穩定了下來。

這一切看起來真的很不錯,從明天起,開始迎接新的生活。

“爸爸,來吃飯了,這湯一會兒要冷了。”

“好,我馬上過來。”

感謝江南枕雪,額吐你哦,燈火見人家的打賞,謝謝大家的支持

第十六章 兼愛天下第一一六章 敵退(祝各位書友除夕快樂)第三十一章 根第二三一章 移花接木第四十三章 戰爭不僅僅是殺敵第二十五章 分工第一八三章 父子重逢第十二章 第一次下西洋第一零四章 新奇第一二三章 鄭和要回來了第二十一章 各有打算第二十三章 安排與送行第六章 分道第一一零章 工序第一二七章 拜祭第三十九章 趙王(求推,求收)第三十章 心態第一三二章 安排與意外第三章 克太子第二十七章 開戰第一一二章 順利第二一四章 班師回朝第八章 傳統與打破第一三六章 大善第四十二章 試探的本意第三十六章 環島之行第四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十六章 隕石第六十九章 開始要債第七十一章 反轉第三十八章 有客東來第八十三章 滅口第一三四章 爺孫第三十一章 繼續南行第五十四章 壽宴第一三八章 金融和經濟(求訂閱)第一章 穿越第六十四章 喜好第二二九章 分婆娘第十一章 逆反第八十四章 機牀第九十三章 幼軍(加更完成)第七十章 工匠第一八四章 家(搖搖搖頭盟主第八更)第十八章 驚喜第一三零章 經濟控制(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二更)第四十四章 東西方文明初接觸第六十六章 制度第一三零章 靜與動第三十四章 理清脈絡第四十六章 海權論第六十二章 控制第一三八章 推讓第五十二章 出擊第四十六章 教孫第五十七章 耀武揚威第五十三章 敗逃(求推薦)第一百章 北上第一三零章 靜與動第一九五章 再上征途第四十一章 各方第七十四章 相見第一二五章 選才第九章 拜師第一二七章 自作第一五九章 心機第一二九章 歸天第四十六章 無奈第十章 輿論控制第八十七章 改變(一萬二更新)第二十八章 紀綱第三十九章 銘記歷史第一四零章 金錢與軍權第一八八章 階級利益第十三章 態度的轉變第九十九章 構架第二十五章 大案第四十六章 教誨第二十二章 地球儀第十三章 震撼第二零六章 火燒大阪第四十九章 變化第一一七章 擢升(繼續求票票)第二二二章 心態與進京第六十九章 開始要債單章求訂閱,求月票第五十六章 各方反應第四十二章 文明地搶劫第二三零章 忌諱與機會第四章 蒲家第一四六章 準備出征第八十七章 改變(一萬二更新)第十四章 改變的策略第七十章 工匠第五十五章 利益第一三五章 對儒家態度(求訂閱)第十二章 藉機第四十八章 異心第一五四章 天何不公?第二十四章 表白心跡
第十六章 兼愛天下第一一六章 敵退(祝各位書友除夕快樂)第三十一章 根第二三一章 移花接木第四十三章 戰爭不僅僅是殺敵第二十五章 分工第一八三章 父子重逢第十二章 第一次下西洋第一零四章 新奇第一二三章 鄭和要回來了第二十一章 各有打算第二十三章 安排與送行第六章 分道第一一零章 工序第一二七章 拜祭第三十九章 趙王(求推,求收)第三十章 心態第一三二章 安排與意外第三章 克太子第二十七章 開戰第一一二章 順利第二一四章 班師回朝第八章 傳統與打破第一三六章 大善第四十二章 試探的本意第三十六章 環島之行第四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十六章 隕石第六十九章 開始要債第七十一章 反轉第三十八章 有客東來第八十三章 滅口第一三四章 爺孫第三十一章 繼續南行第五十四章 壽宴第一三八章 金融和經濟(求訂閱)第一章 穿越第六十四章 喜好第二二九章 分婆娘第十一章 逆反第八十四章 機牀第九十三章 幼軍(加更完成)第七十章 工匠第一八四章 家(搖搖搖頭盟主第八更)第十八章 驚喜第一三零章 經濟控制(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二更)第四十四章 東西方文明初接觸第六十六章 制度第一三零章 靜與動第三十四章 理清脈絡第四十六章 海權論第六十二章 控制第一三八章 推讓第五十二章 出擊第四十六章 教孫第五十七章 耀武揚威第五十三章 敗逃(求推薦)第一百章 北上第一三零章 靜與動第一九五章 再上征途第四十一章 各方第七十四章 相見第一二五章 選才第九章 拜師第一二七章 自作第一五九章 心機第一二九章 歸天第四十六章 無奈第十章 輿論控制第八十七章 改變(一萬二更新)第二十八章 紀綱第三十九章 銘記歷史第一四零章 金錢與軍權第一八八章 階級利益第十三章 態度的轉變第九十九章 構架第二十五章 大案第四十六章 教誨第二十二章 地球儀第十三章 震撼第二零六章 火燒大阪第四十九章 變化第一一七章 擢升(繼續求票票)第二二二章 心態與進京第六十九章 開始要債單章求訂閱,求月票第五十六章 各方反應第四十二章 文明地搶劫第二三零章 忌諱與機會第四章 蒲家第一四六章 準備出征第八十七章 改變(一萬二更新)第十四章 改變的策略第七十章 工匠第五十五章 利益第一三五章 對儒家態度(求訂閱)第十二章 藉機第四十八章 異心第一五四章 天何不公?第二十四章 表白心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