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思想

朱瞻基知道自己的計劃會遭到不少人的反對,但是他並沒有放在心上。

如今的麻喇迦,只佔據了後世馬六甲周邊的一些區域,大小跟大明的一個縣差不多大小,人口只有幾萬人,實力根本不值一提。

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任何陰謀詭計都是無用的。

就像後世那些凶神惡煞的匪徒,哪怕再狠辣,再聰明,面對開動的國家機器,也只能束手就擒。

這種實力的差距,並不是陰謀詭計能夠抵消差距的。

他的手下就已經能夠讓這個計劃順利實施,所以他的精力並沒有放在漢化麻喇迦上面,而是放在了即將舉行的艦隊大比。

相比一個小小的麻喇迦,他更重視艦隊將士們的心態和軍風整紀。

因爲整個軍隊,纔是他的力量之源。

從離開泉州,艦隊各項競技的比賽就開始展開,從初賽,到預賽,如今已經進入了決賽階段。

“殿下,舊港外海有一小島,地勢平整,無毒蟲,毒蛇之侵害,可做決賽場地。”

朱瞻基搖了搖頭說道說道:“舉行個人競技,團體比賽,實爲激發將士向前之心。故此決賽場地不僅要大,更要讓更多的將士能看到。決賽場地應尋一山林稀少之山丘,比賽在山下,衆將士可在山坡上觀看完整的過程。還應距離海面不遠,同時能進行艦隊的炮擊比賽。”

王景弘明白了過來,說道:“那我就按照這個條件,在麻喇迦與巨港之間,尋一合適場地。”

朱瞻基點了點頭,叮囑說道:“任何安排,都應有其目的性,意義性。孤並不是銀子多的想要往外散,個人競技,主要目的就是激發將士尚武之心。另以團隊比賽,增強將士們的凝聚力,讓將士們知道團隊配合的重要性。

所以我們制定的每個比試項目,都是展現個人武力,個人魅力,表現出更高,更快,更強的原則來安排項目。而團隊項目,以展現我大明海軍風采,加強戰士在比賽中的團隊配合爲目的。”

王景弘雖然一手策劃了大明海軍這次競技比賽,但是他卻從來沒有考慮過比賽背後的因素,聽到這裡,忍不住有些汗顏。

而其他人也是一樣,就連從小看着朱瞻基長大的金闊他們,聽到朱瞻基這樣說,也感覺這位殿下實在是多智近乎妖。

而跟朱瞻基接觸比較少的張勇,劉進,杜聰,更是對這個年輕的殿下欽佩不已。一場爲了怕士兵在旅途煩悶的比賽,竟然還被他賦予了這麼多的精神意義。

他們再也沒有一丁點的輕視,不再把這位太孫殿下當做一個好奇的年輕人,而是一個真正的帝國繼承人。

安排好了比賽決賽期間的日程以及行程,人員安排。擔任會議秘書的孫林這才又說道:“下面進入下一個議題,如何積極推進麻喇迦的漢化過程。”

朱瞻基首先進行了會議展望說道:“麻喇迦是漢化具有優勢的一個地區,如今的麻喇迦,人口總計不到五萬人,還有一萬多都是漢人,佔了三分之一還多。麻喇迦勢弱,在推進漢化的過程中遭遇的阻力會很小。

而且本地人之中,凡是依託漢人生存的本地人,在這十幾年中,多多少少都會說一些漢話,所以推進過程不會很艱難。但是我們也要看到,麻喇迦因爲複雜的國際環境,他們的上層人物對於完全漢話,是不支持的。如何化解這中間的矛盾和阻力,請諸位暢所欲言。”

鄭和作爲艦隊的副帥,率先說道:“麻喇迦的漢化過程可以像舊港一樣,當華人佔據了社會的主流,人們就會自然地開始學習大明話。以前的駐軍主要維持港口的安全,還有官廠的生產,並沒有積極參與整個麻喇迦的社會發展。我個人認爲,應該放鬆對軍隊的管制,放鬆對將士家屬的管制,讓他們在麻喇迦各個階層,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朱瞻基說道:“滇國公說的不錯,但是如何解決放松管制中的腐敗問題,如何解決華人與本地人的矛盾問題,如何解決麻喇迦上層故意施加的阻力,這需要有更詳細的規劃。”

其他人也紛紛出謀劃策起來,在座的都是這個時代的精英,哪怕他們本身具有時代的侷限性,但是在面臨具體事務的時候,都有比朱瞻基更符合現實的策略。

在衆人的共同參謀下,針對麻喇迦漢化的過程,拿出了更詳實的計劃方案。而這件事的主要負責人,就安排了第四艦隊參將安鄉伯張勇擔任。

而他以後的主要辦公地,也被安排到了現在還是一片廢墟的新加坡。

這就又涉及到了另一個議題,那就是將大明的轉運港,將會慢慢從麻喇迦轉移到新加坡去。

新加坡在這個時候,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原來有個小鎮,最開始歸三佛齊管轄,後來被滿者伯夷搶光了以後,還一把火燒了。

暹羅雖然現在名義上統治着這裡的土地,但是他們主要的疆域在北方几千里之外,這裡並不重視,所以大明佔據這裡,沒有任何人反對。

朱瞻基也將這裡命名爲星城,安排張勇在這裡建設一個海軍港,可以直接輻射舊港和麻喇迦兩個區域。

至於官廠和倉庫,暫時還不會遷移過來,最少要等到星城這裡建設起來了,然後纔會慢慢轉移產業。

其實麻喇迦的官廠並沒有擔負多少生產任務,只有一座鍊銅廠,一座修船廠,然後就是裝糧食和熱帶水果,魚乾的倉庫。

這樣的舉動也是給麻喇迦施加壓力,你如果不漢化,我就不理你了。

爲了維持與其他國家之間的關係,大明並不能簡單地舉起屠刀。一個麻喇迦是小事,整個南洋纔是大事。

所以大明不需要用屠刀,只需要用經濟,就能讓麻喇迦跟着大明走。

當然,他們如果敢不聽話,大明不介意讓暹羅出手,滅了麻喇迦。

現在的暹羅只是大明的稱呼,他們現在實際上自稱的大城王朝。這是根據他們現在的首都大城來的,至於曼谷,現在還不存在這個地方。

將這些瑣事都安排好了,衆人紛紛起身,這一場會議開了兩個時辰,大家都有些頭昏腦漲。

王景弘這個時候突然說道:“殿下,既然現在要建設星城,不如這次的總決賽,就安排在星城舉辦。”

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這種事你安排就好,星城這裡不錯,不管是距離舊港,還是距離麻喇迦都不遠,邀請各國使節也很方便。”

王景弘笑道:“那我安排好了行程和人員,再跟你彙報。”

朱瞻基沉吟了一下說道:“時間要快一點,你們要等待五月的南風,我們卻必須要在南風到來之前,前往南洲。”

鄭和聽的一愣,眼睛在朱瞻基和王景弘之間看了看。朱瞻基又說道:“大家散了吧,滇國公留步。”

等衆人都出去了,朱瞻基請鄭和來到了一樓東側的茶室,在面向花園的竹椅上坐了下來。

“滇國公,孤改變了主意,這次下西洋,你跟孤一起行動,右路軍讓王景弘和朱真率領。”

鄭和剛纔聽到了朱瞻基的話,就有了一些心理準備,他遲疑了一下,開口問道:“可是臣有不妥之處?”

朱瞻基搖了搖頭說道:“非滇國公之過,而是孤另有考量。滇國公四次下西洋,在南洋和西洋都相當熟悉,而且與這裡的各國國主,部落首領都建立了友好的關係。但是,這恰恰也是孤擔憂的一點。”

李亮拿硝石結冰,冰鎮了一個西瓜,切成薄片,親自端了上來。朱瞻基拿過來了一塊,大口地吃了起來,鄭和卻擺了擺手,示意自己不吃。

“殿下,臣有一事不解。”

“說。”

“從殿下的麻喇迦政策,臣已經看出了殿下準備改變大明以往對南洋各國的政策,不在意安撫爲主,而是準備加強控制,讓南洋各國百姓更認同我大明的統治。”

朱瞻基吃了一塊,就不再吃,吩咐李亮道:“給馬良媛她們端去,她們女人喜歡這些甜食。”

然後他才又回頭說道:“我有一疑問想問滇國公,大明雖然名義上是南洋諸國的上國,但是各國各自爲政,除了上層人物知道我大明,那些百姓有幾人知曉我大明?又有幾人認同我大明?”

鄭和沉吟了一會兒說道:“除呂宋,渤泥國,舊港之外,無不是見風使舵,只想佔便宜之輩。”

朱瞻基反倒吃了一驚,他以爲鄭和會掩過飾非,卻沒有想到他竟然能直接坦陳。

“所以,大明對南洋各國的政策,到了不得不變的時候。孤早年間就在準備這次西洋之行,目的就是爲了讓各國真正變成我大明的屬國,讓我大明的光輝照耀各國。這個過程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想要達到這個目的,必須要一手拿着糖,一手拿着刀槍。聽我大明令者,給一塊糖吃,不聽者,刀槍逼之。”

“殿下是認爲臣對南洋各國太過於寬宥?”鄭和苦笑道:“殿下卻不知臣之所想……”

朱瞻基攤開手說:“我是主帥,你是副帥,所以孤現在希望與你開誠佈公,達成一致。現在我有足夠的時間,來聽你說。”

鄭和見朱瞻基如此說,一時之間反倒不知道該從何說起了。他沉吟了好一會兒說道:“和自永樂元年就開始出海,這十五年見走遍了中州大陸的大部分地區。但是再也沒有見過一個國家有我大明強盛,富饒。臣一直在想,爲什麼這個世界一直要有戰爭,爲什麼就不能和平相處?但是發覺,只要有不同的國家存在,不同的民族存在,戰爭就會永不停止。

以前的大明並沒有絕對優勢,只是一個草原,就讓大明束手無策。但是自殿下將火槍改進,並且能大量生產,如今的大明就有了統一中洲大陸的能力。如果這些國家全部都處於大明的統治之下,是不是,以後就不會再有戰爭了呢?

所以臣對殿下的計劃不僅沒有半點意見,還非常支持。以前臣只能聽陛下的命令,以安撫爲主,不會插手南洋各國的事務,但是如果把這些國家全部變成大明的疆域,由我大明頒佈法令,萬民莫有不從,那天下也就沒有了戰爭。”

朱瞻基聽到鄭和的話,真的有些傻眼了。沒有想到,在幾百年前的這個時代,竟然就有了鄭和這樣的和平主義者。

他已經完全摒棄了國家,民族,宗教,成了一個真正的泛愛主義者。

朱瞻基忍不住說道:“想法是好的,但是很難實現。”

鄭和問道:“爲什麼?”

朱瞻基最喜歡這種經驗碾壓,這是這是他比這個世界上的人唯一強的一點。不管是智商還是情商,後世的人並不比古代的人更強,唯一強的就是經驗和多了幾百年的閱歷。

“首先,這件事要分開來看,一面是其他各國對大明的接受程度,一面是大明具備的管理條件。而這兩方面,還都要包括個人與團體之間的矛盾和衝突。

首先來看各國對大明的態度,不要說南洋各國和遠隔千山萬水的西洋各國。僅以韃靼爲例,不是一個民族,不是一種生活方式,他們與大明的融合就有着根本的矛盾。因爲距離近,所以大明可以慢慢地影響韃靼,利用北明山銅礦的利益,將大明和韃靼聯繫在一起,但是這並沒有解決兩個不同民族之間的根本矛盾。

當初的蒙元實行不同等級的管理模式,這已經被證實,不能解決問題。因爲沒有任何一個民族願意當低等人,這樣只會引起不斷地抗爭。

這只是從大的方向來分析,而具體到了細節方面。大明的管理,韃靼的管理,都是由個人來實行的,是人就會有私心,就會有自己的利益。不是每個大明人都會維護大明的利益,特別是在大明的利益與個人的利益相互衝突的時候。

其次,我們再來看大明具備的管理條件。如今從大明傳達一條命令到漠北,就需要一個月,而從大明傳達一條命令到南洋,不是順風期間,就需要三個月,而到西洋,更是需要一年多。任何一條命令,傳達到西洋的時候,可能早已經過時。

而且,大明的層層管理人員都有私心。這種距離和時間帶來的管理難度,會讓原本利民的政策,到最後變成了害人。前宋王安石變法,青苗貸本來是利民的,可是最後變成了害民,這就是一個簡單的例子。

這樣的例子簡直太多了,許多時候,朝廷的政策在州府還能執行,到了縣城,就已經變的面目全非。而到了鄉鎮,只能靠鄉老來自我管理。

這還是在大明境內,出了大明,朝廷根本管不了。所以我說滇國公的想法是好的,卻不合實際。”

“那就沒有解決的方法嗎?”

“當然又,但是那要建立在改變如今大明的縱向管理制度上。”

這又是一個新名詞,鄭和有些聽不懂了。“什麼是縱向管理制度?”

“簡單來說就是上下級的管理模式,朝廷下令,然後從六部到地方,再層層傳達下去。”

鄭和疑惑地問道:“不這樣管理,還怎樣管理?”

朱瞻基笑了笑,不再跟他解釋,而是又回到原來的問題說道:“因爲條件的不成熟,所以大明的管理基本上還是要依靠各地的自我管理。但是,大明必須要在外交,貿易,還有文化方面佔據主導作用。這也是我在南洋開始推行漢化政策的主要原因,首先,我們要讓所有人都開始說大明話,寫大明字,只有這樣,他們才能聽懂我們的命令。”

鄭和的思路終於正常了,嘆道:“臣明白了,欲速則不達。大明首先要做的是建立一套舉世皆行的制度。”

“滇國公所言正是!”朱瞻基哈哈笑了起來,他的心情的確開心。

原本他以爲鄭和這人不堪重用,但是現在發覺,其實他比自己還要激進。

雖然兩個人的想法不同,朱瞻基味道是讓漢人成爲世界的主宰者,鄭和卻是想讓強盛的大明來控制世界,繼而減少戰爭。

但是目的卻是一樣的。那就是都要讓大明成爲最強的國家,要讓全世界各國都以大明爲尊。

因爲有了同樣的目的,所以鄭和這個人還是可以用的。

鄭和的態度,也徹底讓拜裡米蘇拉沒有了依靠。只能強忍着按照朱瞻基的吩咐,開始在麻喇迦境內推廣漢語,並將大明官話作爲官方語言。

就在朱瞻基度過了忙碌了的幾日,安排好了各項事務,然後準備到麻喇迦外海的那個無名島度假的時候,差旺也跟幾十個學徒一起來到了港口的總督所,開始了新的學習。

他們這些學徒有近千人,大部分都是周邊各村的年輕人。有許多原本都不是麻喇迦人,只是因爲暹羅人不管,所以如今變成了麻喇迦人。

二十年前的麻喇迦只有三個村子,但是現在,有了一縣治地這麼大,周邊那些村子,也都被麻喇迦吸納了進來。

在港口,那些苦力負責裝運貨物,修船,鍊銅。雖然辛苦,也有相對不少的收入,所以吸引了不少本地人來做工

但是像差旺這樣的學徒,他們自小就半工半讀。雖然工作輕鬆,只用負責統計,但是除了包吃包住,是沒有工錢的。

現在大明招收會大明話的學徒,然後安排到各村擔任官員。這個官員雖然不入等級,但是作爲大明的代理人,會有更高的地位和收入。

所以吸引了不少學徒報名,經過精挑細選,大明第一次招收了五十人。

整個麻喇迦只有二十七個村子,還有一座小城。按照每個村子派駐一人,需要二十七人。然後還需要在城裡設立一個聯絡機構,一個管理機構。

五十個人,已經夠滿足基本要求了,畢竟整個麻喇迦,加上一萬多漢人,也纔不到五萬人。

差旺比較聰明,大明書寫,念讀都沒有問題,所以被選上。

像他的二哥亞叻,就被淘汰了下去,只能繼續當學徒。

當他們五十人被集中起來的時候,幾個太監和幾個大明來的文官就成爲了他們新的老師。

那幾個文官每天教他們如何丈量土地,如何堆肥,如何耕田,修整田埂。

他們非常嚴厲,有誰不認真聽,學的跟不上進度,就會被拉出去打板子,所以每個人都認真地學着,不敢有半點馬虎。

在學完了農田的種植之後,那些人又開始教他們如何收稅,怎麼計稅。最後還教他們如何書寫統一制式的公文,包括一些專用的名詞。

這些文官們雖然嚴厲,但是因爲教的東西有用,所以這些學員們每天學的還非常起勁,也不會真的怕他們。

但是跟他們相比,這幾個太監就太可怕了。他們每天從早上開始帶着所有人跑步,把每個人都累的死去活來。

然後就是沒完沒了的讓他們對着大明皇帝陛下跪拜,每天還要寫一篇讚美大明皇帝的制文。

而且,他們比那些文官要狠辣多了。

其中一個叫烏都的學徒,只因爲在跪拜畫像的時候打了一個噴嚏,就被帶出去足足打了十嘴巴。

而另一個叫吭力旦的學徒,因爲在一個太監給他們講皇帝的故事的時候笑了,就被活活打死。

那個太監還狂暴地說着:“這是我大明帝國的皇上,是天底下最尊貴的人。他的話就是金口玉言,他的命令要比你們蘇丹的話更重要,所有人都不能有褻瀆之心,否則只會比他死的更慘!”

這不是差旺第一次見到有人被活活打死,但是第一次是因爲這樣一個看起來很可笑的原因就被打死。

所有人的心裡都感到了由衷的恐懼,卻又有一種好奇。即便是禮拜的時候,面對神也沒有這麼嚴厲,難道大明的皇帝比神還要尊貴?

然後,他們得到了答案,在那太監講起各國的信仰的時候,就自豪地說道:“我們的皇帝陛下比任何神都更加尊貴,就是神也要聽我們皇帝陛下的命令。”

才學了半個月,但是差旺的心裡已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明皇帝比神還要尊貴!

感謝燈火見人家,果然水,額吐你哦的打賞,謝謝大家的支持,今天準備雙更12000字

第三十六章 環境第五章 隔閡第一零七章 戰爭的紅利第七十章 欽差第一零一章 冒險第一四一章 緣由(紫軒煜塵盟主加更1)第四十三章 目的第十五章 局勢與大勢第二十三章 安排與送行第一零八章 國家與民族第九十四章 懂事第十八章 刑部尚書(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五十四章 壽宴第一三五章 接連震撼第八十四章 機牀第八十一章 登聞第九十一章 各有所圖第二二八章 輿論宣傳第一二零章 震動第二二零章 新氣象第二十四章 誘之以利(大隋章德公宗師加更)第二十二章 殺雞駭猴第一六二章 變天第七十章 工匠第二十六章 得與失第二三六章 太孫下西洋第一九二章 萬事俱備第一一四章 選定第一三七章 改造和改進(搖搖搖頭盟主加更4)第一四五章 安排第一四二章 大婚(搖搖搖頭盟主加更5)第六十章 返回北平第六十四章 從歐洲到大明第二十八章 野望第二零三章 安排第一零五章 纏腳禁令第五十二章 被遺忘的人第一百章 北上第九章 旅途第四十五章 打秋風第二十九章 投靠第八十章 父子第一九一章 時機成熟第四十六章 無奈第一八八章 階級利益第二十七章 驚喜第十章 囚禁第一五三章 戰場的變化第一六八章 燧發槍第二章 勳爵第五十章 老人第一二五章 選才第一二二章 銀元第一零二章 首戰第一四六章 婚事第六十五章 文臣第一二八章 病危第四十章 遠行第一一七章 報復(祝大家新年快樂)第一零八章 國家與民族第一二一章 火車第六章 分道第九十二章 華夏第二十一章 要借題發揮第一一八章 納吉(還有嗎……)第五十三章 君權神權第二一一章 意料之內的結果第三十八章 抵達北平第二十五章 分工第二一九章 南亞計劃(七千字大章)第一九三章 頒旨第二零三章 安排第一五三章 戰場的變化第一零八章 一國兩制第二零六章 火燒大阪第一零三章 不對稱的戰爭第一六零章 對馬島第一三二章 安排與意外第一一六章 拜師(二更求訂閱)第九十五章 八股第四十六章 海權論第八章 傳統與打破第一五三章 戰場的變化第四十一章 緊迫第三十六章 質問第七十六章 倭寇第五十章 卡爾索利一家第四十五章 微服私訪第九十一章 各有所圖第二十三章 利奧納多第二一一章 意料之內的結果第一一一章 滑翔翼第一五九章 心機第十六章 娘娘歸來第二三零章 忌諱與機會第一四六章 婚事第十二章 朝議 (下)第七十六章 坦白第二二六章 籌備與立威第一六九章 態度
第三十六章 環境第五章 隔閡第一零七章 戰爭的紅利第七十章 欽差第一零一章 冒險第一四一章 緣由(紫軒煜塵盟主加更1)第四十三章 目的第十五章 局勢與大勢第二十三章 安排與送行第一零八章 國家與民族第九十四章 懂事第十八章 刑部尚書(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五十四章 壽宴第一三五章 接連震撼第八十四章 機牀第八十一章 登聞第九十一章 各有所圖第二二八章 輿論宣傳第一二零章 震動第二二零章 新氣象第二十四章 誘之以利(大隋章德公宗師加更)第二十二章 殺雞駭猴第一六二章 變天第七十章 工匠第二十六章 得與失第二三六章 太孫下西洋第一九二章 萬事俱備第一一四章 選定第一三七章 改造和改進(搖搖搖頭盟主加更4)第一四五章 安排第一四二章 大婚(搖搖搖頭盟主加更5)第六十章 返回北平第六十四章 從歐洲到大明第二十八章 野望第二零三章 安排第一零五章 纏腳禁令第五十二章 被遺忘的人第一百章 北上第九章 旅途第四十五章 打秋風第二十九章 投靠第八十章 父子第一九一章 時機成熟第四十六章 無奈第一八八章 階級利益第二十七章 驚喜第十章 囚禁第一五三章 戰場的變化第一六八章 燧發槍第二章 勳爵第五十章 老人第一二五章 選才第一二二章 銀元第一零二章 首戰第一四六章 婚事第六十五章 文臣第一二八章 病危第四十章 遠行第一一七章 報復(祝大家新年快樂)第一零八章 國家與民族第一二一章 火車第六章 分道第九十二章 華夏第二十一章 要借題發揮第一一八章 納吉(還有嗎……)第五十三章 君權神權第二一一章 意料之內的結果第三十八章 抵達北平第二十五章 分工第二一九章 南亞計劃(七千字大章)第一九三章 頒旨第二零三章 安排第一五三章 戰場的變化第一零八章 一國兩制第二零六章 火燒大阪第一零三章 不對稱的戰爭第一六零章 對馬島第一三二章 安排與意外第一一六章 拜師(二更求訂閱)第九十五章 八股第四十六章 海權論第八章 傳統與打破第一五三章 戰場的變化第四十一章 緊迫第三十六章 質問第七十六章 倭寇第五十章 卡爾索利一家第四十五章 微服私訪第九十一章 各有所圖第二十三章 利奧納多第二一一章 意料之內的結果第一一一章 滑翔翼第一五九章 心機第十六章 娘娘歸來第二三零章 忌諱與機會第一四六章 婚事第十二章 朝議 (下)第七十六章 坦白第二二六章 籌備與立威第一六九章 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