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宮並不算大,但是住起來還算是可以,至少姬發沒問題,至於刑天,他更是無所謂,對於他來說,什麼地方都是一個樣的。
楊玉環和武媚被姬發訓斥了一頓之後也老實起來,不敢再說一句話,其實她們也不是不懂姬發的意思,但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已經習慣了祈年宮的生活,重新回到之前,她們倆還真的有一些不太適應。
要是姬發知道她們倆的想法,絕對會嗤之以鼻,自己從未來的地球來到這裡都能適應,她們還有什麼不能適應的?難道祈年宮和咸陽宮的差距有智能時代的地球和這裡的差距大嗎?
這裡有電嗎?有電腦嗎?有智能手機嗎?有遊戲嗎?有汽車嗎?有飛機嗎?姬發可是足足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才適應了是個世界。
姬發知道自己都能夠適應過來,楊玉環和武媚不應該會不適應的。
咸陽宮以前是大周帝國的皇宮,但是在這裡還真的沒有住過幾年就搬遷了,所以咸陽宮其實只能算是一個半成品,因爲這裡並沒有建築完成,只建築很小的一部分,所以這才顯得咸陽宮有一些狹小。
咸陽宮後來成爲了大周帝國的行宮,只要是皇帝來這裡,就能夠住在這裡,當然是住在主殿,姬發來到這裡之後,也是住在咸陽宮,但是住在的卻是偏殿,這也是姬發自己要求的,自己還不是皇帝呢,要是住在了主殿,到時候肯定有是一場口水仗,爲了避免麻煩姬發就直接來到了偏殿。
晚宴的時候,只有姬發和刑天兩個人跟着,姬發那是毋庸置疑的,至於刑天,也沒有任何一個人敢趕他走,以刑天這聖元境的修爲,甭管是去什麼地方都會得到尊敬的,這就是他們的修爲給他們帶帶來的尊敬,如果刑天不是姬發的師兄,而是另外一個人,他要是投靠皇帝,至少可以冊封爲一個郡王,而且還不是那種沒有實力的郡王。
其他人就陪在姬發的兩側,小心翼翼的伺候着,生怕姬發一個不滿意,到時候他們可就完蛋了。
現在的官員哪一個不知道?姬發現在可是陛下着重培養的,要不然現在也不可能出來,要知道按照大周帝國的制度,皇子是不能隨便的走動的,就算是離開鎬京城去狩獵也只有一個地方可以去,那就是上林苑,如果要去其他地方,沒有得到皇帝的允許的話,會受到責罰的,而姬發卻從來沒有,對於姬發的這種優待,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大家都是千年的老狐狸,這點事情還能看不清楚?
當官,首先就是要學會揣摩人,揣摩人心,知道上面喜歡什麼,想要什麼,如此一來就可以當好一個官。
不要以爲皇帝就是聖人,就是機器人,就是完全的哪找設定好的程序進行,他們也是人,他們也有七情六慾,哪怕就是姬發也不例外,到時候自己當了皇帝也是如此,到時候自己也需要那樣的人,一個能夠知道自己想什麼的人。
夜半,咸陽城內到處都是來來往往的人,他們看着不遠處的咸陽宮,卻不敢有什麼動作,之後只能等到太陽出來。
“真沒勁,我還以爲他們會來呢?”姬發嘀咕一句,他還以爲那些刺殺的人會來呢,沒想到自己等了一夜都沒有出現,看來是不敢出來的。
其實姬發知道,陝西的礦產資源還是很不錯的,就是特麼的沒有銅礦,在陝北,那裡有着世界上最大的,也是最豐富的煤層,大量的天然氣,畢竟東勝神府煤田是世界上數得着的煤田,第二就是銅川,這個距離鎬京就非常的近了,這裡也有着很好的煤炭資源,第三就是渭南華縣,這裡有着世界上排名第二的鉬礦,第四在商洛和潼關有大量的金礦,不過它們都相對的靠近秦嶺山脈,想要開採並不是很容易,第五就是漢中了,那裡有着豐富的鐵礦,在這個世界,足夠使用上百年的。
姬發相信,等上百年以後自己的帝國早就霸佔了東亞,到時候想要礦產資源還是很容易的。
要不是這個時候的澳洲的人太少,姬發真的很想去澳洲,那邊的鐵礦是很好的。
“對了,阿三那邊的鐵礦還是很好的,可以去那邊,而且阿三也是一個很好的殖民的地方,無論是誰,只要到了那個地方,就能夠統治阿三。”說起阿三,姬發想到了一件事情,阿三那裡是有着世界級的鐵礦的,自己如果真的想要鐵礦,可以去佔據阿三,但是就是這去阿三的道路不是很容易。
“看來只有等我修煉到混沌金身的第四層纔可以了。”其實只要修煉到第三層的巔峰就可以了,第三層的巔峰就超越了聖元境,到時候搬山填海並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
想要在澳洲大陸平地拔起高山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給高大的山峰削平,並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
自己到時候只要從成都平原往西南開闢一條道路就行了,可以一直到緬甸,從哪裡甭管是陸路還是海陸都可以到阿三那裡。
後世的華夏兔做夢都想把西南給平了,這樣就可以一路到緬甸的大海邊,可是一直做不到。
姬發估計,如果當年才從成都平原到緬甸如果是平地的話,絕對會統治緬甸的,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那邊是山林,是雨林,在古代那個氣候非常惡劣的情況下,中央政府想要政府緬甸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甭管是大明王朝時期放棄三宣六慰還是明神宗時期,大明和緬甸之間的戰爭,又或是大清和緬甸之間的戰爭,都是因爲氣候的因素最後纔不了了之,又或是失敗而還。
想到這裡,姬發不由得激動起來,看的一旁的刑天有一些奇怪,“你小子是不是又想到沒事壞事情了?怎麼那麼的激動?”
“你不懂,我想到了一個點子,等我以後告訴你。”姬發已經知道,只要自己不超過聖元境,那麼蚩尤和刑天就會遭受到這個世界規則的壓制,只能是聖元境,如果自己超越了聖元境,那麼他們的修爲也會隨之提高,到時候自己想要開山劈嶺,找他們倆就足夠了,他們倆唉,絕對是一個很好的工具人。
“就知道你小子沒有安好心,你少打我的注意,不要以爲我不知道你想什麼。”刑天瞪了姬發一眼,走了。
上午,姬發吃好早飯之後就離開了咸陽,等到姬發離開了咸陽之後,整個咸陽城的大大小小的官員都鬆了一口氣,既然走了,那麼自己就舒服多了。
這不是上面下來的檢查的官員,他們下來自己還能對付一二,這可是皇子,又是被冊封的親王,不是自己能夠糊弄的,而且據聽說他的感覺很厲害,甭管是什麼東西,都不能逃過他的眼睛。
雖然知道這是假話,但是無風不起浪,空穴不來風,既然有這樣的風言風語,那就或說明白姬發還是有北師大,否則就不會有這樣的事情出來了。
離開了咸陽之後,一行人又繼續往西去,不過這個時候,四周就更加的荒野了,畢竟這裡已經遠離了鎬京,四周除了沒有荒地之外,但是人卻很少,不過偶爾還是能夠在田地中看到那些沒有穿着衣服,或者是隻是簡單的穿着麻布的的人,他們的手中拿着木質的農具,如耜等等,可笑的是他們的腳下卻帶着青銅的腳鐐。
儘管大周並不提倡蓄奴,而且就算是奴隸也要交人頭稅,但是這個時代,依舊是奴隸社會的尾巴,不是說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能夠把這種社會陋習給清除乾淨的。
就算是姬發也不行,他到最後只能說禁止把華夏子民變成奴隸,至於異族,還是隨便他們吧,反正姬發也沒有想過要把異族怎麼樣,就算是民族大融合,那是自己來主動,而不是被動的融合。
一般來說,民族融合是華夏民族的男子去融合其他民族的女子,而不是拿着華夏民族的女子去融合其他民族的男子,這個是根本性的東西。
其實奴隸主對於奴隸還算是不錯,因爲奴隸是他們的工具,一個奴隸的勞動價值還是很大的,有了奴隸就能夠幹活,而換成地主就不一樣了,你生病了和我有什麼關係?你死了和我更沒有什麼關係,你死了地我就給別人種,有的是人耕種,除非是那種剛剛開國的時候,人口稀少,大家都是有土地的人,所以不好找僱農,但是不好找僱農不代表找不到,而且他們還有最狠的一招,那就是着這些自耕農成爲沒有土地的僱農,至於這裡面的操作,姬發就不想說了,不外乎是那幾招罷了。
姬發知道,奴隸肯定是要解放的,土地兼併也是要制止的,但是這隻能一步一步的來,要是步子走的太大,到時候很容易傷害到自己。
這個時代你來搞赤色的共產的制度,那不是扯淡嘛,生產力決定了生產關係,姬發並不覺得現在的生產力能夠產生共產的制度。
從限養出來往西走,第一個來到的縣城就是興平縣,興平就是古代的槐裡,漢武帝的茂陵也是在槐裡,是一個很有名氣的地方。
不過興平並沒有礦產,姬發只不過在興平過了一夜之後,又繼續往西去,這一次他要去的地方是一個更加不出名的地方,周至縣。
不過周至縣卻有一個很好的地方,那就是這裡的礦產業資源還算是不錯,鐵礦、銅礦、鋅礦、鈷礦、金礦、銀礦、石灰岩都有,雖然儲量不是很大,但是有總比沒有的好。
姬發又在周至縣過了一夜,繼續往西前進,這一次,他來到了一個大名鼎鼎的地方,扶風。
正所謂左扶風右馮翎,這可是在歷史上都鼎鼎有名的地方,姬發既然來到了這裡,肯定是要過來看看的。
其實左扶風可以說是大周帝國的發源地,大周帝國說是在岐山,但是在岐山的山腳下,岐山的山腳下東邊就是扶風,也就是說,其實大周帝國的發源地是岐山和扶風的之間。
既然來到這裡,姬發當然要去這裡看看,其他的不說,來到了發源地要是不去看看,那豈不是對自己的名字。
周原,其中心就在扶風、岐山之間,這裡是大周帝國的發祥地和滅商之前周人的聚居地。周原地處關中平原西部,這裡土地肥沃,氣候溫和,四季分明,自古以來就是人類繁衍生息的理想之地,《詩經》曾用“周原膴膴,堇荼如飴”的詩句讚美周原。這一地區北倚岐山,南臨渭水,形如高阜,海拔千米。東到武功,西到陳倉。東西長達一百多公里,南北寬五十公里,總面積兩百平方公里。
姬發很清楚的記得,按照史書上所記載的,自己的祖先,也是周人的首領古公亶父率領族人遷至此地,開始營建城郭,作爲都邑之用。一直到自己的爺爺季歷遷都豐都後,周原仍是大周帝國的重要政治中心。
按照地球歷史上的時間線,到了西周末年,由於西戎入侵的破壞,遂成廢墟,廢棄不用。
大周帝國的子民,原本是居住在豳的,但是由於經常受到戎狄的侵擾,在古公但亶父率領下,舉族遷徙,定居周原,建立了岐邑,經古公亶父、王季、文王三代在這裡勵精圖治,國力日強,成爲西方強大的諸侯國。
周原作爲大周帝國重要發祥地和祭祀天地、祖宗、神祇的聖地,一些重大國事活動都在此舉行,西周滅以後,岐邑毀於兵火,但周人在周原的活動遺蹟被歷史保留下來。
在西漢的時候,周原就開始發現西周青銅器,到了清代先後出土了大盂鼎、大豐簋、毛公鼎等國家級的青銅器。
到了後代,周原出土的青銅器就更多了,出土了一萬多件,有銘文的有上百件,記載了西周中期有關征伐、租田、訴訟等有關的內容。
還出土了將近二十萬片卜骨和卜甲,其中多是卜甲,在200多片卜甲上有刻辭,最多者30字。
這也就是說,在周國還沒有滅商之前,就已經從商那裡學到了制度和文字。
“祖宗之地,要去看看啊!!!!”姬發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