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發還沒有睡到天亮就早早地起了牀,今天早上是大朝會開始的時候,自己要去參加大朝會。
都怪昨天晚上的那幾個混蛋,要自己去作詩,作詩之後,還要和自己喝酒,說是要給自己祝賀,你丫的難道老子還猜不到你們心中那點事情嗎?不就是想要把自己給灌醉?想得美,老子可是千杯不醉,就算是換成誰來都無所謂。
喝到最後,姬發就算是把酒精給逼迫了出去,但是還是有一些酒精已經進入了身體裡面,以至於最後的姬發還是有一些醉醺醺的。
回到祈年宮之後,姬發一句話都沒有說,躺牀上就睡,要不是早上夏巽叫他,指不定得睡到上午十點鐘才能起牀。
在寒冷的北風下,姬發乘坐着馬車前往了無極宮,太極宮是平時處理朝政的地方,其實能夠參加朝會的並沒有多少人,也就是三公九卿,他們有的時候也不會全部都到,嚴謹一些的說就是在太極宮的一個小房間裡,大家並排的坐着,等待着皇帝開會。
但是大朝會就不一樣了,除了三公九卿,還有州牧,還有世襲罔替的侯爵,還有那些大將軍們,他們也會從原先的駐地回來。
至於那些大將軍們回來會不會產生一些不好的結果,並不需要擔心,以前曾經發生過這樣的事情,大將軍來開大朝會,其他的軍隊趁着大將軍不在,所以就想要來偷襲,結果這大朝會開到一半也就不開了,姬昌直接帶着所有人去了前線,直接把另外一個國家給消滅了,並且放下話來,每年的正月,誰要是敢向大周發動進攻,那麼不好意思,大週會集合全部的力量來對付你。
事情的最後當然就是以大周帝國打爆一個國家,而其他的國家再也不敢和大周硬碰硬,也不會選擇在這個時間段和大周發生軍事衝突。
能夠來大朝會的至少有一百多認,這一百多人基本上大部分人都是不需要彙報的,他們只要把再繼續想要說的話告訴自己的長官,最後由三公九卿,由州牧等人來彙報。
還是和去年一樣,首先就是由丞相來彙報這一年的政府工作,作爲負責行政的最高長官,丞相是整個帝國權利最大的一個官員,甭管是御史大夫還是太尉都比不上他。
御史大夫只是一個負責督察百官的官員,監督者看起來權利很大,但是和丞相比起來,根本就是沒得比。
至於太尉,看起來是全部軍隊的領導者,可是有黃帝在,這個太尉也就是負責軍政,至於軍令,根本就不會走太尉府走,而是從一個名叫樞密院的地方,這是整個軍隊的軍令的實際的控制者,這是由太尉和諸多的將軍們組合而成的地方,他們只是負責給皇帝籌謀劃策,最後還是要皇帝發出命令才行,其實也就是說,整個軍隊的軍令還是隻有皇帝一個人才能夠說得上話,其他人就算是太尉,只能負責軍隊建設這些軍政上的事情。
按照姬發的設想,這本來也就是如此,本來這軍政和軍令就是要分開的,如果軍政軍令不分的話,很容易引發軍隊抱團,很容易形成軍閥和軍頭。
不過,對於軍隊上的事情,姬發顯然是沒有說過一句話的,這些事情只能由自己的父親來做,等自己成爲了皇帝之後再說吧。
其實就算是自己成爲了皇帝,也是要好好的做一番事業的,而想要做一番事業那就得手中有人才行。
自己繼位之後,所有人其實都是父親留下來的老臣子,自己不可能輕易地動,每年換一個,這樣慢慢的換還差不多。
只有等到自己的那些培養的人能夠上去,到時候自己才能夠直接掀桌子。
看看當年的漢武帝,手中沒有多少軍權的時候,非常的老實,搞建元新政,直接被竇太后給扼殺了,漢武帝連反抗都不行。
但是等到他培養的衛青霍去病集團成熟了以後,漢武帝就可以正大光明的做事情,而且是手段非常激烈非常暴躁的幹事情,直接找個藉口搞了一次酎金事件,一次性罷免了一百多位列候。
姬發想要搞事情,也只能學習漢武帝,先培養自己的嫡系,等到自己的嫡系可以拎出來幹活了,那個時候自己就可以直接直接掀桌子了。
雖然自己有蚩尤和刑天的存在,可是自己想要把命令更快更好的執行下去,想要屬於自己的人,否則的話,那些人給自己拖一拖,就能夠拖死自己。
丞相這一次彙報的速度很快,畢竟今年本就沒有什麼事情嘛,就連出徵都沒有,再加上這一年大周帝國風調雨順,也就是年底了,出現了一次雪災,其他的時候都很好,所以丞相的彙報時間就很短,只用了一個多時辰就完成了。
等到丞相彙報完了之後,就變成了御史大夫,這一次御史大夫彙報的速度就不算快了,畢竟這一年他的工作成果還是很多的,大大小小的官員,光是在關中,就彈劾了五百多人,這些都是工作成果。
一上午的時間就是聽他們倆彙報的東西,這一次,姬發聽彙報也不至於像去年那樣,聽起來很頭疼,他已經能夠完全的完整的聽進去。
中午簡單的吃了一頓飯,然後就是開始了其他人的彙報,這一次輪到太尉了,呂尚也開始把自己的彙報的東西給拿出來,寫了很多很多。
這其中有各大軍團的事情,也有軍事上的建設的東西,甚至還有一些是軍隊中的人犯法的事情,這些事情都是由呂尚來負責。
所以一直等到天黑呂尚才彙報完畢,不過就算是天黑了,姬昌也沒有讓大家離開反而讓九卿開始進行彙報。
首先的就是宗正卿,不過他的彙報時間很短,連半個時辰都沒有,不外乎就是今年一年,宗室增加了多少人口,去世了多少人口,淨增長多少人,有多少宗室子弟觸犯了律法被處理,等等,這些事情都是很簡單的,宗正卿只用了不到半個時辰就彙報完了。
姬昌看了一眼時間,覺得時間還早,就讓另外一個沒什麼事情乾的太常開始彙報工作。
太常就是專門負責祭祀的頭頭,負責的就是全國大大小小的神廟,他介紹的也很簡單,就和宗正卿一樣,都是一樣的東西,都是一樣的格式,甚至他的回報速度比起宗正卿還要快一些。
姬發還沒有睡到天亮就早早地起了牀,今天早上是大朝會開始的時候,自己要去參加大朝會。
都怪昨天晚上的那幾個混蛋,要自己去作詩,作詩之後,還要和自己喝酒,說是要給自己祝賀,你丫的難道老子還猜不到你們心中那點事情嗎?不就是想要把自己給灌醉?想得美,老子可是千杯不醉,就算是換成誰來都無所謂。
喝到最後,姬發就算是把酒精給逼迫了出去,但是還是有一些酒精已經進入了身體裡面,以至於最後的姬發還是有一些醉醺醺的。
回到祈年宮之後,姬發一句話都沒有說,躺牀上就睡,要不是早上夏巽叫他,指不定得睡到上午十點鐘才能起牀。
在寒冷的北風下,姬發乘坐着馬車前往了無極宮,太極宮是平時處理朝政的地方,其實能夠參加朝會的並沒有多少人,也就是三公九卿,他們有的時候也不會全部都到,嚴謹一些的說就是在太極宮的一個小房間裡,大家並排的坐着,等待着皇帝開會。
但是大朝會就不一樣了,除了三公九卿,還有州牧,還有世襲罔替的侯爵,還有那些大將軍們,他們也會從原先的駐地回來。
至於那些大將軍們回來會不會產生一些不好的結果,並不需要擔心,以前曾經發生過這樣的事情,大將軍來開大朝會,其他的軍隊趁着大將軍不在,所以就想要來偷襲,結果這大朝會開到一半也就不開了,姬昌直接帶着所有人去了前線,直接把另外一個國家給消滅了,並且放下話來,每年的正月,誰要是敢向大周發動進攻,那麼不好意思,大週會集合全部的力量來對付你。
事情的最後當然就是以大周帝國打爆一個國家,而其他的國家再也不敢和大周硬碰硬,也不會選擇在這個時間段和大周發生軍事衝突。
能夠來大朝會的至少有一百多認,這一百多人基本上大部分人都是不需要彙報的,他們只要把再繼續想要說的話告訴自己的長官,最後由三公九卿,由州牧等人來彙報。
還是和去年一樣,首先就是由丞相來彙報這一年的政府工作,作爲負責行政的最高長官,丞相是整個帝國權利最大的一個官員,甭管是御史大夫還是太尉都比不上他。
御史大夫只是一個負責督察百官的官員,監督者看起來權利很大,但是和丞相比起來,根本就是沒得比。
至於太尉,看起來是全部軍隊的領導者,可是有黃帝在,這個太尉也就是負責軍政,至於軍令,根本就不會走太尉府走,而是從一個名叫樞密院的地方,這是整個軍隊的軍令的實際的控制者,這是由太尉和諸多的將軍們組合而成的地方,他們只是負責給皇帝籌謀劃策,最後還是要皇帝發出命令才行,其實也就是說,整個軍隊的軍令還是隻有皇帝一個人才能夠說得上話,其他人就算是太尉,只能負責軍隊建設這些軍政上的事情。
按照姬發的設想,這本來也就是如此,本來這軍政和軍令就是要分開的,如果軍政軍令不分的話,很容易引發軍隊抱團,很容易形成軍閥和軍頭。
不過,對於軍隊上的事情,姬發顯然是沒有說過一句話的,這些事情只能由自己的父親來做,等自己成爲了皇帝之後再說吧。
其實就算是自己成爲了皇帝,也是要好好的做一番事業的,而想要做一番事業那就得手中有人才行。
自己繼位之後,所有人其實都是父親留下來的老臣子,自己不可能輕易地動,每年換一個,這樣慢慢的換還差不多。
只有等到自己的那些培養的人能夠上去,到時候自己才能夠直接掀桌子。
看看當年的漢武帝,手中沒有多少軍權的時候,非常的老實,搞建元新政,直接被竇太后給扼殺了,漢武帝連反抗都不行。
但是等到他培養的衛青霍去病集團成熟了以後,漢武帝就可以正大光明的做事情,而且是手段非常激烈非常暴躁的幹事情,直接找個藉口搞了一次酎金事件,一次性罷免了一百多位列候。
姬發想要搞事情,也只能學習漢武帝,先培養自己的嫡系,等到自己的嫡系可以拎出來幹活了,那個時候自己就可以直接直接掀桌子了。
雖然自己有蚩尤和刑天的存在,可是自己想要把命令更快更好的執行下去,想要屬於自己的人,否則的話,那些人給自己拖一拖,就能夠拖死自己。
官員們有一個最大的招數那就是非暴力不合作,或是直接給執行到極端,反正他們總是有着屬於自己的手段的。
姬發字啊沒有辦法的時候,還真的不能夠把他們全部都給撤換了,真要是撤換了,那麼到時候大周帝國就癱瘓了。
怎麼才能夠讓自己的官員如臂指使,這也是一門學問。
姬發來到大朝會的時候,時間已經不早了,姬發找了地方坐了下來,他的身邊已經有一些兄弟已經到了,也只有他來的最晚。
等到姬發坐下來着會後還沒有多長時間,姬昌就走了過來,進行了一番鐘鳴之後,朝會正式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