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新設司州,雍州

第349章 新設——司州,雍州

對於劉儉而言,這樣對待劉協是最好的選擇。

不論是對劉協還是對他自己來說,按照這樣的局勢發展下去,對他們雙方都有好處。

劉協是一個諸侯王,至少在目前這個階段,他還是一個諸侯王。

一個諸侯王而已,又不是皇帝,沒有必要承擔那麼多的責任。

放眼天下,哪一個諸侯王又不是夢想能夠活在劉協這個狀態下的?

且劉儉也不是一個聖人。

他有他的理想,他有他的抱負。

確實,如果未來有機會的話,他確實是想要扶持劉協的。

但是,扶持上一個胸懷大志的君王和一個沉溺於安樂的君王,對於未來而言,完全會出現兩種情況。

後世人有一個誤區,那就是他們覺得胸有大志的君王要比胸無大志的君王要好。

但胸有大志的君王,一定要有能夠匹配得上他志氣的能力。

而這個時代的人的思想和見識是有侷限性的,所以很多情況下,君王們的志氣是有,但是能力卻無。

與其那樣,還不如要一個胸無大志的君王。

如果劉協因爲自己的過多培養而生出了一腔抱負……但是他爲了自己的抱負所做的事情就一定是對的嗎?

古代的君王沒有像劉儉一樣的前瞻性,他們所籌劃的事情,很多都是摸着石頭過河。

一旦未來劉協想要做的事與劉儉的理想發生了衝突,對這個國家的發展,兩個人都有不同的發展方向,那又應該如何處置他們之間的關係?

到時候,再度陷入混亂的依舊是這個國家。

倒不是劉儉過於自負,只是與自己相比,劉儉覺得劉協的未來不會比自己強。

是不是能夠改變一個時代的英雄,劉儉還是能夠辨識的——至少劉協不是。

與其真到了那個時候發生過多的矛盾,倒不如現在就乾脆讓劉協當一個無憂無慮的人。

雖然劉儉當年對劉宏並沒有太多的好感,但是他必須承認的是,他之所以走到今天,很多還是因爲劉宏的信任與重用。

當然,利用成分也多,但對那些事,劉儉就不過多計較了。

劉儉覺得,他還是要向劉宏報恩的。

報恩的方法有很多種,不是對劉宏的兒子效死力愚忠就是報恩了。

讓劉協能夠幸福快樂的生活一生,保證他這輩子無憂無慮,不讓他對這個國家指手劃腳,同時也不用讓他承擔他在歷史上時那麼多無謂的責任。

讓劉宏的一脈在今後的大漢帝國中能夠長久的富裕的生活下去,數代富貴,子孫昌盛,這對劉宏來說又何嘗不是一種報恩呢?

反正不管別人怎麼說,劉儉覺得這種方式是對的。

這種方法對他自己,對這個國家,還有對劉宏的子孫來說——都好,大家共贏。

慰問完了劉協之後,又交代了劉錦一些事情,劉儉便想要離去了。

但是在離開之前,卻有一個人匆忙的來找劉儉。

這個人就是廢后唐姬。

現在的唐姬只有十二歲,還是個少女,不過在心智上卻相對比劉辨和劉協都成熟很多。

而且她也非常懂得感恩。

其實,劉儉當初將唐姬一同帶回鄴城,主要原因還是因爲她皇后的身份,當時的劉儉覺得這個少女對他來說還是會有一些用處的。

不過,劉儉沒有想到董卓隨後居然採取了釜底抽薪的廢后策略。

雖然董卓廢后之後,朝中的一衆重臣依舊想維持這個唐家皇后的正統,但畢竟董卓和他的孫女目前就在京城,隨着時間的推移,董氏一家,最終還是成爲了名正言順的天子親家。

所以唐姬對於劉儉的來說,就屬於若有若無的人了。

因而劉儉對她就沒有那麼上心了。

況且,這位少女當皇后時,還是個小孩,也不過就是進宮掛了個名兒,還沒等辦什麼儀式,就被攆出來了。

在某種意義上來講,也是挺可憐。

不過,這廢后雖沒有什麼用處,但劉儉這個人還是比較有同情心的,他起初一開始提議,想要讓這個少女回孃家。

但是讓劉儉沒想到的是,這個看似柔弱的蘿莉竟然出奇的倔強。

在唐姬看來,自己雖只是一個名義上的皇后,連房都沒跟天子圓過——但就這麼被趕下來了,着實是一種奇恥大辱。

他實在是沒有臉面返回自己的家族了。

少女將這件事告訴了劉儉,希望留在鄴城,不想回鄉受辱,這也得到了劉儉的理解。

劉儉不是大善人,不過如果是舉手之勞,在不影響自己的情況下,他倒是願意做的。

況且潁川唐氏在當地也有一定的聲望,若是能夠與唐氏交好,對於自己今後南下光復中原,也或許會有多多少少一點點臂助。

而唐姬對於劉儉的幫助也是非常的感激。

聽說劉儉來看望劉協,唐姬急忙過來拜見。

“使君何時來的?卻是未曾派人通知妾身,妾身也好相迎。”

劉儉笑着施禮:“來的匆忙,未及拜見殿下,還請殿下莫要見責。”

唐姬聽了劉儉的話,臉色微微有一點發紅,似挺羞愧。

“使君如此說,卻是折煞妾身了,妾身如今已非皇后。”

劉儉道:“有些事尚未做最後定論,如何好說?殿下找我是有什麼事嗎?可是在此處生活缺少些什麼?”

唐姬急忙搖頭:“一切都不缺少,吃穿用度一應俱全,謝使君對妾身照料,妾身此來相見,只是爲了表達感謝,並無他意。”

劉儉點了點頭,道:“如此最好,若殿下無事,那儉就先行告辭了。”

隨後劉儉就向唐姬施了一禮,拜辭離去。

望着劉儉離去的背影,唐姬輕輕的嘆了一口氣,似有些遺憾。

……

冬日過去了,一轉眼北方也進入了初春。

而在今年的這個春天,大漢朝發生了許多的大事。

首先就是雒陽的一面,董卓與天子終於力排衆議,遷移大漢朝的都城!

經過了好一番搬遷,大漢的帝都從洛陽遷移往了長安。

而在遷往長安之前,董卓還曾找李儒進行了一場秘密的談話。

這場談話是事關遷都後司隸局勢的。

董卓殺死了張溫之後,並沒有再設立司隸校尉之職,只因司隸校尉實在是過於權重,這個雄職在很多職能上與相權衝突,令董卓不安。

而天子想要將盧植安插在雒陽,這一點對董卓來說確實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但他不放心完全讓盧植一個人說了算。

本來董卓的意思是讓盧植在雒陽當個雒陽令就好,但是天子顯然覺得這個職位對於盧值太低了,有貶低之嫌,天子要給盧植更多的權限。

天子這話也確實沒有錯,一個州牧調去雒陽當縣令,確實有點兒讓人寒心。

因此,這就讓董卓有點兒犯了難。

董卓對李儒說道:“雒陽等地確實是長安的前線哨站,派一名既得當地人望,又能征慣戰的人物是鎮守……盧子幹確實是一個非常合適的人選,這點老夫深知。”

“只是盧植忠於漢家天子與何太后,不服老夫,若是將雒陽就這麼交給他,老夫這心裡多少有些不放心。”

“先前剛剛廢了一個重權的張溫,又讓天子這邊得到一個盧植,這非老夫之所願……可洛陽那地界還偏就得讓盧植這樣的人來鎮守,不知文優有何辦法教我?”

李儒捋着鬚子,細細沉思了片刻。

“相國所擔憂的事,確實是正經事,不過,在儒看來,此事也不難解決。畢竟我大漢的先代帝王已經有了處置之法。”

“儒有一法,既能解決不再設司隸校尉的問題,同時也可以限制盧植在雒陽的勢力,讓他不會脫離相國的掌控。”

董卓聞言大喜過望,匆忙道:“文優有何妙策?快說說看!”

李儒道:“此事簡單,只要廢司隸而改立兩州,則諸事皆平也。”

“哦,如何改之?”董卓聽了這話,頗爲驚訝。

李儒繼續道:“司隸自漢建之時,地域掌管就過於遼闊,下轄河南尹、河內、河東、弘農、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

“今番遷都,正可順勢將司隸一分爲二。”

“並在兩州分別設數郡之地,並設刺史以爲牽制。”

“如此,也能爲我西涼軍將士多多勻出位置,以安我等將校之心。”

董卓又問道:“當如何分之?”

“可分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與原來涼州的東部爲雍州,放在相國的眼皮子底下,並多用我西涼軍中心腹人物任要職,總攬關中軍政,如此,也可將勢力深入涼州。”

“而河南尹、河內、河東、弘農可爲司州,並將潁川的陽城和陽翟、弘農的陸渾劃歸河南尹,以充前線之勢。”

“同時將雒陽與河南尹與河內的臨縣單獨剝離而出,獨設一郡,如此司州便有五郡,而盧植只爲單獨坐鎮雒陽的一郡之長也。”

聽了李儒的話,董卓頓時就恍然大悟。

“原來如此,真乃妙策。”

“雖然盧植可以在雒陽前線幫我們安撫當地貴胄,同時還能統御兵馬阻攔袁紹等強敵,但是老夫還可以在四周設立另外四名郡守,另設司州刺史來鉗制於他。”

李儒笑道:“正是如此,相國英明。”

(本章完)

第444章 袁紹就是袁紹第705章 張翼德思路清晰第439章 夏侯之殤第381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11章 劉儉的善後之法(爲兩位舵主和執事第690章 有的事情不急於一時第295章 劉賈之試探第643章 主將的志氣第747章 君當威震華夏第318章 飛將敗績 西涼軍士氣大跌第630章 孫家父子,舔犢情深第748章 黃蓋詐降第307章 關雲長的性格第483章 寧朝廷負我第433章 夫存不忘亡第461章 盧子幹激流勇退第615章 跟着大將軍吃分紅第556章 蜜水不至殺手至第536章 徐州真正的威脅第131章 黃巾的戰意來源第182章 劉使君,對不起,我大錯特錯第223章 劉儉,沮授共論天下大勢第508章 這個時代,有劉儉,有劉備,有曹操第742章 大漢再度崛起第611章 關中動亂的各種因素第480章 黑山的未來第790章 江陵水寒第183章 因爲我料敵於先第409章 我願代表河內韓氏做出承諾第699章 徐州談判使第642章 相國好拼啊第615章 跟着大將軍吃分紅第306章 關某給你個機會第230章 青州黃巾勢起第777章 借事定局第36章 共成大事!第676章 老兵的歸宿很重要第714章 主公啊,撤兵吧!第234章 袁基的恐懼第790章 江陵水寒第219章 給你這個面子第367章 男人,是勸不動左將軍的第806章 歲如河第110章 黎民最能接受的話(爲堂主加更)第339章 不同的遷都第767章 需撤往江東第672章 深知西涼軍底細的徐榮第257章 劉虞在青州的成績第732章 良臣趙雲第779章 國運之戰第206章 爲了先帝,您一定要活下來第572章 曹操要議和第501章 韓州一立,格局大變第73章 坦誠待君第398章 劉儉的計劃第369章 殺雞儆猴,野心再漲第225章 董卓的智慧第781章 讓人期待的孔明第502章 真是一步錯,步步錯啊第384章 只有一個方法了第605章 最後一餐第74章 新越騎校尉第578章 天下,自有公理(二合一)第46章 大饗諸士第531章 長安朝堂的新勢力第103章 越騎營變天(求訂閱)第319章 終於敗北,胡軫轟城第651章 諸劉入京第372章 劉儉萬福,震懾宵小第540章 涼州艱難第309章 和談第208章 劉儉的行動第555章 袁術生死第575章 昏聵的刺史第203章 董卓要進京第282章 劉儉說,我要先擒董卓女婿第500章 大漢的第十五個州第25章 負荊請罪第189章 劉備,是劉儉的好兄弟!第89章 二代出位第531章 長安朝堂的新勢力第552章 武關智張(二合一)第220章 劉儉屯雒陽第142章 劉虞曾想過挖劉儉的牆角第292章 河北劉德然,聲名大噪第638章 昏君當誅,主公息怒第5章 百里迎公孫第300章 好叔父,好侄兒第169章 來冀州,先會田豐第748章 黃蓋詐降太抱歉了,今天還是沒好第307章 關雲長的性格第235章 託 子第402章 大漢朝的人心變了第473章 我有了新的志向第216章 冀州軍對西涼軍第6章 人,還是野獸?第533章 賈詡的專業領域第250章 善於騷操作的劉虞第83章 新年一過,大事發生
第444章 袁紹就是袁紹第705章 張翼德思路清晰第439章 夏侯之殤第381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11章 劉儉的善後之法(爲兩位舵主和執事第690章 有的事情不急於一時第295章 劉賈之試探第643章 主將的志氣第747章 君當威震華夏第318章 飛將敗績 西涼軍士氣大跌第630章 孫家父子,舔犢情深第748章 黃蓋詐降第307章 關雲長的性格第483章 寧朝廷負我第433章 夫存不忘亡第461章 盧子幹激流勇退第615章 跟着大將軍吃分紅第556章 蜜水不至殺手至第536章 徐州真正的威脅第131章 黃巾的戰意來源第182章 劉使君,對不起,我大錯特錯第223章 劉儉,沮授共論天下大勢第508章 這個時代,有劉儉,有劉備,有曹操第742章 大漢再度崛起第611章 關中動亂的各種因素第480章 黑山的未來第790章 江陵水寒第183章 因爲我料敵於先第409章 我願代表河內韓氏做出承諾第699章 徐州談判使第642章 相國好拼啊第615章 跟着大將軍吃分紅第306章 關某給你個機會第230章 青州黃巾勢起第777章 借事定局第36章 共成大事!第676章 老兵的歸宿很重要第714章 主公啊,撤兵吧!第234章 袁基的恐懼第790章 江陵水寒第219章 給你這個面子第367章 男人,是勸不動左將軍的第806章 歲如河第110章 黎民最能接受的話(爲堂主加更)第339章 不同的遷都第767章 需撤往江東第672章 深知西涼軍底細的徐榮第257章 劉虞在青州的成績第732章 良臣趙雲第779章 國運之戰第206章 爲了先帝,您一定要活下來第572章 曹操要議和第501章 韓州一立,格局大變第73章 坦誠待君第398章 劉儉的計劃第369章 殺雞儆猴,野心再漲第225章 董卓的智慧第781章 讓人期待的孔明第502章 真是一步錯,步步錯啊第384章 只有一個方法了第605章 最後一餐第74章 新越騎校尉第578章 天下,自有公理(二合一)第46章 大饗諸士第531章 長安朝堂的新勢力第103章 越騎營變天(求訂閱)第319章 終於敗北,胡軫轟城第651章 諸劉入京第372章 劉儉萬福,震懾宵小第540章 涼州艱難第309章 和談第208章 劉儉的行動第555章 袁術生死第575章 昏聵的刺史第203章 董卓要進京第282章 劉儉說,我要先擒董卓女婿第500章 大漢的第十五個州第25章 負荊請罪第189章 劉備,是劉儉的好兄弟!第89章 二代出位第531章 長安朝堂的新勢力第552章 武關智張(二合一)第220章 劉儉屯雒陽第142章 劉虞曾想過挖劉儉的牆角第292章 河北劉德然,聲名大噪第638章 昏君當誅,主公息怒第5章 百里迎公孫第300章 好叔父,好侄兒第169章 來冀州,先會田豐第748章 黃蓋詐降太抱歉了,今天還是沒好第307章 關雲長的性格第235章 託 子第402章 大漢朝的人心變了第473章 我有了新的志向第216章 冀州軍對西涼軍第6章 人,還是野獸?第533章 賈詡的專業領域第250章 善於騷操作的劉虞第83章 新年一過,大事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