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長安朝堂的新勢力

就在徐州風起雲涌之時,雒陽方面也發生了一件大事。

司徒荀爽終於病逝,享年六十六歲。

相比於歷史上,這個時空的荀爽多活了三年。

身爲荀氏八龍碩果僅存的一人,荀爽的離去,在整個朝廷,在整個士林,在整個古文經界,都引起了一場巨大的地震。

爲荀爽奔喪的古文經學子,以及憧憬荀爽的士族,涌入京師者不下萬餘。

天子劉辯下旨稱:荀爽耽道樂古,志行高潔,追諡慈公。

荀爽臨終時,曾囑咐荀攸,就將他就地安葬在長安,不要大費周章的移屍回潁川,空耗物力財力。

荀攸謹遵荀爽之意,一面在京師荀府設靈堂拜祭,一面派人去南陽,尋荀爽之子荀棐等諸子入京爲荀爽守孝。

荀棐如今在袁紹帳下爲官,聽聞消息後,遂拜辭袁紹。

荀棐的經學造詣極高,但政治和謀略能力一般,袁紹之所以留他在麾下,並不用其才,只爲用其名,因而就是放走荀棐,袁紹也不心疼。

左右如今,荊州和豫州的形勢已定,他袁紹已經稱雄於南,少了一個荀棐,並無大礙。

除了各地仰慕荀爽的古文經士子和清流之外,各地的豪傑霸主,也皆紛紛派人前往長安,爲這名古文經宿老弔喪。

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劉儉。

而劉儉總共派遣了三名使者前往長安慰問弔喪,分別是孫幹,魏攸,段訓。

三人到了長安之後,代表劉儉向荀家人表示了慰問。

對於劉儉的這三名使者,荀棐倒是沒什麼感覺,畢竟來弔喪的人太多了,不過荀攸在接待這三個人的時候,卻多少有點異樣的感覺……

具體是什麼樣的感覺,荀攸也說不出來,反正他總覺得這三個人看自己的眼神……有點那啥。

但荀攸也並沒有過多的在意。

三七之後,身爲人子的荀棐便主守孝之事,而孫子輩的荀攸,則主要負責協助接待。

畢竟大漢朝沒有飛機和火車,很多人知道了荀爽的死訊之後,天南海北的趕來弔喪,抵達長安之後,可能都是一個月兩個月,甚至於一季之後的事情了。

所以,類似於荀爽這樣的人物,靈堂的拜訪和喪期一般都是非常長的。

而這一日,濟陰李氏又來了幾位有名的古文經大家前來弔喪,引薦之人乃是其等同郡之人董昭。

而劉儉的三位使者,也隨同幾個人一起又來了靈堂。

荀攸有點兒沒鬧明白這幾個人爲什麼混在了一起,不過他還是按照禮節招待了這些人。

這些人大老遠的前來給荀爽弔喪,而且他們的身份又都不俗,特別是以孫幹魏攸等爲首的三人代表的還是河北霸主。

而荀爽在世之時,通過撫遠大將軍一事,已經讓荀家與劉儉有了政治上的接洽往來關係,彼此之間也不算是陌生了。

所以這頓飯,荀攸說什麼都要親自陪着吃。

他敏銳的感覺到這頓飯會帶給他一些驚喜。

吃了一會兒飯之後,董昭突然開口。

“公達兄,其實這一次諸位賢能皆來長安慈明公弔孝,還有一件事,想要與公達兄通個氣兒,董昭受幾位賢能所邀,今日來此,也是做一箇中間人,爲你們兩方引薦一下,”

“而且有我在,有濟陰李氏的幾位好友在,也顯得咱們諸人來自各方,不會輕易爲外人胡亂的猜忌。”

荀攸心道,呵呵,你說這話不就是擺明了這裡面確實有事兒嗎?

不過想想也是,劉儉若是派人給荀爽弔孝,完全可以派任何一個人來,但是這孫幹乃是劉儉麾下有名的使者說客,他代表劉儉來弔孝,定然是有大事想要商議……絕不是單純的弔喪那麼簡單了。

孫幹衝着荀攸拱了拱手,道:“其實我等這次來長安,一則是爲慈明公弔喪,二則就是與代表大將軍,與公達先生見面一敘。”

荀攸聞言,頗爲詫異:“某乃是粗鄙聲名不顯之人,又何勞大將軍惦念呢?”

孫幹聞言哈哈大笑:“公達先生過謙了,先生乃是當世奇才,更兼乃是潁川荀氏的第三代的俊傑人物,先生若是粗鄙聲名不顯之人,那我等諸人豈不皆是鱗羽走獸了?”

“大將軍久仰公達先生之大名,今日讓我等前來與先生相見,乃是有一件事關朝廷走向的大事,想與先生商議。”

荀攸鄭重道:“不知撫遠大將軍對攸有何吩咐?”

孫幹說道:“大將軍深知公達先生爲潁川荀氏下一代之翹楚,吾師鄭康成對荀氏也是多有高贊,今正值四海崩裂,天下大亂之時,朝廷之中也是局勢複雜。”

“以楊彪、王允、淳于嘉等爲首的今文系望族,乃是朝中的一大勢力,董相國把持朝政,手下有十餘萬能徵慣戰的猛將軍士,在朝中軍事上有一言九鼎之力,反觀當世古文經高才清流,如今在朝中的話語權越來越弱……昔日,全仰仗荀司徒一人獨撐大局。”

“今慈明公故去,清流在朝中無首,實非天下之幸……雖然干涉朝政並非賢臣之所爲,但是畢竟天下大亂,不可以尋常行爲度之……大將軍的意思是,這朝中需要有清流士人來爲天子,指明前進路線,以免天子爲奸佞之臣所迷惑,畢竟漢室衰微,四海之民多陷入戰亂苦楚,卻是不可再走錯一步了。”

荀攸環顧了一下在場諸人,隨後眯起了眼睛說道:“撫遠大將軍,讓公來與我說此事……難不成,是想讓我在朝中引領清流士人一系?”

“我荀攸才德淺薄,哪能擔此重任呢?”

孫乾急忙說道:“公何必過謙呢?慈明公昔日從潁川來到朝廷任職,荀氏子弟之中不帶旁人,只帶公達先生一人前來,足見慈明公對公達先生之信任,更是對公達先生寄予了厚望啊。”

“眼下,能夠在朝中繼承慈明公遺志,整合清流勢力的人,也只有公達先生一人了,若公達先生不棄,大將軍願爲外援。”

一句大將軍願爲外援,可以說是深深的觸動了荀攸的心。

Wωω ⊕ttκan ⊕C〇

其實,就算是孫幹他們今日不來與荀攸說這件事,荀攸也當繼承荀爽生前的遺志,在長安城中扛起古文經清流集團這一面大旗。

當然,荀攸雖有才智,且頗有名氣,但是與荀爽的號召力相比,終究還是差了不少。

荀爽雖然對荀攸寄予厚望,但荀攸對自己能否擔此重任也沒有信心,畢竟他要在朝廷之中與之周旋的人,可是董卓,楊彪,王允,淳于嘉之流啊。

哪一派都不是省油的燈。

在這種情況下,荀攸若無外援,拿什麼與他們抗衡呢

但是如今劉儉主動來與他聯合,荀攸的心中陡然間增添了不少的底氣。

若是劉儉肯作爲荀攸的外援,再加上鄭學一派的人的支持,則荀攸就有足夠的底氣,在朝中建立一個由清流集團成立的勢力。

雖然這支勢力沒有兵權,但也足夠讓董卓還有楊彪、王允一衆不能小覷。

當然,或許過幾年之後,清流集團能不能在劉儉的幫助下,在朝中掌握一定的兵權,那也不是不可能的。

對於荀攸本人來說,一個嶄新的時代和屬於他的獨特機遇即將來臨。

第361章 各種大事第192章 黃忠的覺悟第717章 各有所進第226章 遺物第639章 出師有名第725章 許攸失勢第241章 董卓聯合呂強第422章 董相國恨的人是誰,懼的人是誰第363章 利令智昏之人第765章 天下大勢已定第406章 袁家仲公,重新振作第85章 過猶不及不好意思,還得請天假去醫院,請假第77章 肉由我分第712章 赦俘第719章 袁紹總動員第196章 盧老師非同等閒第136章 張角的重要“遺產”第784章 子義的船上有孔明第800章 周郎之逝第31章 謀定而後動第760章 大舉入蜀第218章 燕趙男兒,不容小覷第735章 都瞄着荊州第211章 宦官的瘋狂第314章 豪門水深第807章 強漢第549章 關,張出馬第674章 大將張遼第253章 關羽副手第322章 孟德的大計第499章 殺雞儆猴是必須的第610章 教育改革,官方保護第694章 義子今天送母親回康復中心第205章 劉儉次子第483章 寧朝廷負我第338章 雒陽太守第737章 接班人第782章 大戰初始第433章 夫存不忘亡第470章 太后的新紅人第251章 劉儉的王牌第180章 進步多多的張飛第755章 陽平亂第48章 不高尚的猛將第696章 諸葛出廬第63章 案 情第422章 董相國恨的人是誰,懼的人是誰第95章 四大金剛第633章 劉儉是司州的救星第169章 來冀州,先會田豐第44章 介紹一下,大家混個臉熟第403章 左將軍不會置萬民於水火第808章 終章 今朝第667章 皇帝的志向第706章 大局走向第668章 老夫不及劉儉多矣第186章 劉虞新任東青州牧第705章 張翼德思路清晰第147章 真定豪傑第16章 廁中爭雄第228章 帝與太后的新依靠第531章 長安朝堂的新勢力第451章 劉儉要點新技能點第34章 豪俠關羽第100章 出了點小情況第417章 打造曹操剋星第799章 南北差異第12章 人爲利趨第348章 少學習,多玩第752章 擺臺唱戲第596章 認真做事的學子,諸葛亮第735章 都瞄着荊州第766章 軍師歸天第768章 益州,完了第58章 劉儉上雒第282章 劉儉說,我要先擒董卓女婿第309章 和談第792章 袁紹一支的出路第656章 十大過失第607章 張飛除賊第110章 黎民最能接受的話(爲堂主加更)第122章 殺降,亦不殺?第792章 袁紹一支的出路第298章 賈詡的助攻第423章 司州大混戰,拉開序幕第384章 只有一個方法了第19章 審鮮卑第567章 劉備有了主心骨第531章 長安朝堂的新勢力第275章 孫堅不在,何人能敵董公?第384章 只有一個方法了第545章 你想站着?我卻要你跪下第333章 漢之疆,不可止第193章 廣積糧第76章 袁基竊鹿第183章 因爲我料敵於先第750章 誰用誰
第361章 各種大事第192章 黃忠的覺悟第717章 各有所進第226章 遺物第639章 出師有名第725章 許攸失勢第241章 董卓聯合呂強第422章 董相國恨的人是誰,懼的人是誰第363章 利令智昏之人第765章 天下大勢已定第406章 袁家仲公,重新振作第85章 過猶不及不好意思,還得請天假去醫院,請假第77章 肉由我分第712章 赦俘第719章 袁紹總動員第196章 盧老師非同等閒第136章 張角的重要“遺產”第784章 子義的船上有孔明第800章 周郎之逝第31章 謀定而後動第760章 大舉入蜀第218章 燕趙男兒,不容小覷第735章 都瞄着荊州第211章 宦官的瘋狂第314章 豪門水深第807章 強漢第549章 關,張出馬第674章 大將張遼第253章 關羽副手第322章 孟德的大計第499章 殺雞儆猴是必須的第610章 教育改革,官方保護第694章 義子今天送母親回康復中心第205章 劉儉次子第483章 寧朝廷負我第338章 雒陽太守第737章 接班人第782章 大戰初始第433章 夫存不忘亡第470章 太后的新紅人第251章 劉儉的王牌第180章 進步多多的張飛第755章 陽平亂第48章 不高尚的猛將第696章 諸葛出廬第63章 案 情第422章 董相國恨的人是誰,懼的人是誰第95章 四大金剛第633章 劉儉是司州的救星第169章 來冀州,先會田豐第44章 介紹一下,大家混個臉熟第403章 左將軍不會置萬民於水火第808章 終章 今朝第667章 皇帝的志向第706章 大局走向第668章 老夫不及劉儉多矣第186章 劉虞新任東青州牧第705章 張翼德思路清晰第147章 真定豪傑第16章 廁中爭雄第228章 帝與太后的新依靠第531章 長安朝堂的新勢力第451章 劉儉要點新技能點第34章 豪俠關羽第100章 出了點小情況第417章 打造曹操剋星第799章 南北差異第12章 人爲利趨第348章 少學習,多玩第752章 擺臺唱戲第596章 認真做事的學子,諸葛亮第735章 都瞄着荊州第766章 軍師歸天第768章 益州,完了第58章 劉儉上雒第282章 劉儉說,我要先擒董卓女婿第309章 和談第792章 袁紹一支的出路第656章 十大過失第607章 張飛除賊第110章 黎民最能接受的話(爲堂主加更)第122章 殺降,亦不殺?第792章 袁紹一支的出路第298章 賈詡的助攻第423章 司州大混戰,拉開序幕第384章 只有一個方法了第19章 審鮮卑第567章 劉備有了主心骨第531章 長安朝堂的新勢力第275章 孫堅不在,何人能敵董公?第384章 只有一個方法了第545章 你想站着?我卻要你跪下第333章 漢之疆,不可止第193章 廣積糧第76章 袁基竊鹿第183章 因爲我料敵於先第750章 誰用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