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大漢朝的人心變了

聽了眼前人的名字,劉儉遂重視起來。

他急忙命人擺上酒食,親自招待這位雒陽太守坐下的治中。

如果劉儉沒有記錯,歷史上的董昭應該是先輔佐袁紹,後來不知爲何又離開了袁紹,去往了幷州的張楊那裡。

後來張楊奉迎天子的時候,董昭也順着這次事件攬了一波聲望,成爲朝中天子的近臣。

只是沒有想到,現在的董昭居然會是在盧植的手下任職。

不過仔細想想也是,這個時期的袁紹並沒有在北方待着,而是去了南面。

想來董昭就是再敬仰袁紹也不可能遠離家族跑到南方去投他的。

而堂堂海內名儒盧植,在身份上似乎也較合董昭的胃口。

故而董昭被盧植徵辟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劉儉擺下宴席,請董昭一起吃飯,並着人拿來了他從冀州帶來的美酒,與董昭共飲。

對於劉儉的慷慨大方,董昭似乎早就在意料之中,並沒有表現出過多的驚訝。

董昭表現的如此淡定,讓劉儉很有興趣。

他一邊與董昭吃飯,一邊問道。

“我與公仁,原先並不相識,但今番在軍中卻以豪宴相待,換成別人,不是大驚或是大喜就是心中猜忌,可我看公仁,卻是鎮定自若,又不是裝出來的,難道我劉儉的豪宴,在先生的眼中就如此不值一提嗎?”

董昭聞言放下酒爵,急忙站起身來。

他向着劉儉長長施了一禮,道:“君侯之名,天下皆聞,昭早就有所耳聞了,聽聞君侯從少年之時就爲大漢立下大功,數年來功勳卓著,不論是軍政皆有所長,如今已是天下一等一的人物,董昭不過區區小吏,受君侯如此厚待,又豈能不喜呢?”

劉儉笑道:“可是我絲毫看不出你有任何驚訝的表現。”

董昭很是鄭重的說道:“昭適才所言,乃是受君侯厚待而喜,卻並不驚奇。”

劉儉道:“爲何?你原先又不曾見過我。”

董昭道:“昭適才已經說了,將軍自少年之時,白身之際,就爲大漢建立諸多功勳,特別是最近這些年經營河北,手段之高聞所未聞,誠可謂有天人之資,故將軍這樣的雄主做出什麼樣的事,都不足以令人驚訝。”

“因爲將軍本就不是常人,又豈能用常人之行而度之?”

董昭這一番話,不論是拍馬屁,還是真心實意,能夠反映出一個問題。

那就是這個人不是一般人,他的心思極爲沉穩而且睿智,應對任何情況也能夠做到隨機應變。

有些話他可以不經思考,張口就來。

“公仁才思之敏,實在是令人敬佩,我敬君一爵!”

“謝將軍。”

董昭隨即與劉儉共飲。

放下酒爵之後,就聽董昭說道:“不瞞將軍,其實昭早就想見見將軍了。”

劉儉又給自己的酒爵斟滿了酒。

他舉起酒爵:“能與公仁相識,實乃是劉儉之幸,你我共飲一爵。”

董昭與劉儉再度喝了一杯。然後就聽他感慨道:“董昭之所以想與將軍見上一面,只是在董昭看來,天下英雄雖多,但能夠還世間清平,拯救蒼生的只有將軍一人。”

劉儉搖頭道:“公仁對我誇讚太甚了。”

董昭道:“董昭並非是諂媚之徒,而是真心實意,今天下羣雄並起,諸侯作亂,社稷有累卵之危,蒼生有倒懸之苦,觀天下諸牧守之所行,皆是爲了一己之私,無人顧及朝廷,無人顧及百姓。”

“唯有左將軍自到河北之後,先立協會,再興屯田,採掘礦產,百業昌榮。”

“河北治下,上至達官顯貴,下至黎庶黔首,皆因左將軍而豐衣足食,生活安定,見左將軍纔是能興大漢之主!”

董昭的最後一句話說的比較含蓄,同時多多少少也有試探的意思。

劉儉是聰明人,自然能夠聽明白董昭的話中之意。

董昭適才說的是能“興漢之主”,而非“興漢之人”。

其實這話就看伱怎麼理解。

你要說他有不臣之心呢?那麼咱們仔細摳這話的字眼,你會發現他確實是有點兒不誠之心的。

但你要硬把這話賴在他的頭上,其他這話也可以做別的解讀。

我說的“主”乃是“地方之主”,又不是說一國之主,你憑什麼說我心思不良?

劉儉一邊喝酒,一邊心思急轉。

董昭這話,是不是在試探着自己?

但仔細想,完全沒有必要。

以他的身份,就算是試探出自己有野心,又能如何?

出了這個帳篷自己不承認,難道董昭還有本事抹黑自己不成?

說實話,他若真想抹黑自己,也根本不需要在這裡試驗自己,這年頭要抹黑一個人,還需要非要去試探他是否真有野心嗎?

歷史上的董昭就是個投機的人,例如張楊奉迎劉協的時候,董昭就藉機入了朝。

後來,他又藉着給曹操建言遷都許昌的事而成爲了大魏重臣。

但是他要做這些事有個前提——那就是他覺得這個朝廷,也就是大漢朝目前的最高權利都沒有希望了。

很多人目前都對長安朝廷失去了耐心。

即使現在的朝廷比歷史上要穩固,但是大漢朝的世人以及望族,在這個大爭之世都逐漸生出了異心。

人心真的是變了呀。

人心爲什麼會變呢?

也許是因爲連綿不斷的戰爭。

也許是因爲天補均平而致使地方豪強受損巨大。

也許是因爲科舉制度,讓頂級閥閱失去了壟斷仕途的資源。

也許是因爲朝廷現在被董卓掌控在手裡。

也許是因爲滿朝公卿看不慣董卓,與天子何太后捆綁在了一起……

有太多的理由了。

這些理由導致最高權力所在地長安,失去了人心。

當然,這並不能說長安的政治羣體做的不好。

相反,或許還是因爲朝廷做的太好了,因而讓類似董昭這樣天生的反骨仔決定另謀出路。

當然了,這樣的反骨仔也可用的。

劉儉沉默了好一會兒之後,終於緩緩開口。

“若是能爲大漢天下,爲大漢萬千黎民做一些有用的事情,儉情願爲常人所不能爲之事。”

劉儉這話也說的極爲隱晦。

你說他這話是胸有大志,他這話就算是胸有大志。

你若是覺得這話是有不臣之心,那其實也是八九不離十了。

董昭聽了劉儉的話,心中有數了。

他向着劉儉,長長的施了一禮。

“將軍胸懷大志,心繫萬千黎民,昭雖不才,願傾力相助,助將軍成就大事也。”

劉儉急忙站起身,來到董昭的身邊,虛扶起他,並親自引他來到座位前,又讓其坐下。

“公仁,你我皆心繫國家,爲國爲民,無需如此,只是依公仁之見,大漢天下如今亂成這個樣子,不論是天下諸侯,還是各地魁首,如今還有太學生……行事皆不遵法度!似乎此若要匡正天下,使一切步入正軌,劉某人應當如何?”

董昭言道:“將軍興義兵以誅暴亂,輔佐天子,振奮王室,此五伯之功也。天下諸將,人殊意異,未必服從,今留天子於關中,事勢不便,惟有移駕幸鄴耳,方爲上策也。”

第214章 劉儉抵達戰場第318章 飛將敗績 西涼軍士氣大跌第54章 鄭家婿第103章 越騎營變天(求訂閱)第562章 曹仁的打算第794章 袁紹的覆滅第748章 黃蓋詐降第90章 大漢每年都會發生的事第222章 你是想留還是走?第236章 爲了朋友,當收養袁寵第746章 關羽的警醒第757章 兵敗折將第620章 亂民是漢朝的根第259章 西青州牧使劉備第60章 無法駕馭的棋子第582章 謙亡第334章 校尉,黃忠!揚名!第514章 徐州諸派,各有所思第706章 大局走向第151章 趙氏兄弟,情深義重第428章 龍虎鬥第1章 (序章) 從兄劉備第243章 和青州黃巾的心理戰第284章 白衣渡河第556章 蜜水不至殺手至第385章 王允的佈局第572章 曹操要議和第783章 曹操鼓足全力第23章 劉儉的後勤保障第479章 皇帝的天真第258章 劉虞說:德然,我只適合治民第577章 萬民的支撐!第100章 出了點小情況第496章 烏桓之後,匈奴也需併入大漢第480章 黑山的未來第216章 冀州軍對西涼軍第568章 吾乃撫遠大將軍也!第68章 袁紹的猶豫,曹操的果決第605章 最後一餐第690章 有的事情不急於一時第604章 動朝廷根本第207章 劉備謀袁第67章 袁家水深(今日更六千五百字)第548章 大耳,愚夫爾第510章 霸業已成第685章 兼併八廚第781章 讓人期待的孔明第500章 大漢的第十五個州第121章 第一百一十九 孫黃二司馬爭功第66章 宦官中也有可用者第128章 劉備來了第751章 老將徐榮第662章 降董第527章 劉儉與太史慈的交情第693章 袁紹行動第305章 請君入甕第192章 黃忠的覺悟第386章 大家都把劉德然當標杆第527章 劉儉與太史慈的交情第33章 董卓的金燕第8章 幹大事不可惜身第522章 曹孟德兵伐徐州第141章 漢末的王不風光(第三更)第703章 論袁第449章 長於反殺!第29章 只有一張大王的劉宏第592章 前無古人第430章 打出了威名第713章 破袁第269章 諸侯討董第732章 良臣趙雲第220章 劉儉屯雒陽第25章 負荊請罪第181章 黑白兩道韓義公第174章 甄家家主,孤注一擲第118章 中郎將必破黃巾第159章 袁基想要讓劉儉站隊第32章 關長生第183章 因爲我料敵於先第370章 左將軍麾下的名偵探第722章 魯陽危矣第85章 過猶不及第324章 惡人還需惡人磨第356章 富貴要還鄉第211章 宦官的瘋狂第504章 殺的就是你這小畜生!第543章 攻守易位第54章 鄭家婿第699章 徐州談判使第394章 前世死仇,今世搭檔第357章 跑到我這來要名聲?第490章 劉儉名副其實第355章 錯的,不是邊郡人第668章 老夫不及劉儉多矣第697章 曹劉二度交手不好意思,還得請天假第13章 牛棚思過第575章 昏聵的刺史第686章 漢室人傑第277章 雒陽,袁家之殤
第214章 劉儉抵達戰場第318章 飛將敗績 西涼軍士氣大跌第54章 鄭家婿第103章 越騎營變天(求訂閱)第562章 曹仁的打算第794章 袁紹的覆滅第748章 黃蓋詐降第90章 大漢每年都會發生的事第222章 你是想留還是走?第236章 爲了朋友,當收養袁寵第746章 關羽的警醒第757章 兵敗折將第620章 亂民是漢朝的根第259章 西青州牧使劉備第60章 無法駕馭的棋子第582章 謙亡第334章 校尉,黃忠!揚名!第514章 徐州諸派,各有所思第706章 大局走向第151章 趙氏兄弟,情深義重第428章 龍虎鬥第1章 (序章) 從兄劉備第243章 和青州黃巾的心理戰第284章 白衣渡河第556章 蜜水不至殺手至第385章 王允的佈局第572章 曹操要議和第783章 曹操鼓足全力第23章 劉儉的後勤保障第479章 皇帝的天真第258章 劉虞說:德然,我只適合治民第577章 萬民的支撐!第100章 出了點小情況第496章 烏桓之後,匈奴也需併入大漢第480章 黑山的未來第216章 冀州軍對西涼軍第568章 吾乃撫遠大將軍也!第68章 袁紹的猶豫,曹操的果決第605章 最後一餐第690章 有的事情不急於一時第604章 動朝廷根本第207章 劉備謀袁第67章 袁家水深(今日更六千五百字)第548章 大耳,愚夫爾第510章 霸業已成第685章 兼併八廚第781章 讓人期待的孔明第500章 大漢的第十五個州第121章 第一百一十九 孫黃二司馬爭功第66章 宦官中也有可用者第128章 劉備來了第751章 老將徐榮第662章 降董第527章 劉儉與太史慈的交情第693章 袁紹行動第305章 請君入甕第192章 黃忠的覺悟第386章 大家都把劉德然當標杆第527章 劉儉與太史慈的交情第33章 董卓的金燕第8章 幹大事不可惜身第522章 曹孟德兵伐徐州第141章 漢末的王不風光(第三更)第703章 論袁第449章 長於反殺!第29章 只有一張大王的劉宏第592章 前無古人第430章 打出了威名第713章 破袁第269章 諸侯討董第732章 良臣趙雲第220章 劉儉屯雒陽第25章 負荊請罪第181章 黑白兩道韓義公第174章 甄家家主,孤注一擲第118章 中郎將必破黃巾第159章 袁基想要讓劉儉站隊第32章 關長生第183章 因爲我料敵於先第370章 左將軍麾下的名偵探第722章 魯陽危矣第85章 過猶不及第324章 惡人還需惡人磨第356章 富貴要還鄉第211章 宦官的瘋狂第504章 殺的就是你這小畜生!第543章 攻守易位第54章 鄭家婿第699章 徐州談判使第394章 前世死仇,今世搭檔第357章 跑到我這來要名聲?第490章 劉儉名副其實第355章 錯的,不是邊郡人第668章 老夫不及劉儉多矣第697章 曹劉二度交手不好意思,還得請天假第13章 牛棚思過第575章 昏聵的刺史第686章 漢室人傑第277章 雒陽,袁家之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