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大家都把劉德然當標杆

暗中欲圖董卓的公卿們,此刻大概也明白了王允的計劃,只是有些事情說起來容易,但要操作,只怕在場中人,沒有一個人能夠想到具體方案。

楊彪環視衆人,最後還是將目光落在了王允的身上。

“子師啊,這件事,最終還需交給你啊,似我等的本事,較你還是有所不及,這事我們是不行的。”

王允聞言嚇了一跳。

“文先,你這話是如何說的,又愧煞我了!”

淳于嘉說道:“子師不必如此謙虛,事關國家,事關天下萬千黎庶,當此重要時節,非得伱站出來,操辦此事不可……當然了,若有什麼需要我等做的,你但說無妨!”

衆人也是紛紛應和,直言在這個緊咬關頭,也只有王允能夠承擔起大事來。

王允來回看着衆人,雖幾次推卻,但衆人堅持讓他做,於是王允也就自然而然的準備將這件事承接下來。

畢竟,這事關他們在場所有人背後家族百年的利益。

絕對不能讓董卓得逞。

其實對於王允來說,關鍵還是要在呂布的身上。

至於涼州叛軍的閻忠,他也只能是能抱着僥倖的心理去試一試,若是能試成,自然是好的,但若是試不成,他也沒有辦法。

畢竟,擺在他們這些公卿朝臣們面前的,乃是一條有進無退的道路。

不過要分化呂布和董卓的關係,這件事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不可能是王允耍耍嘴皮子,去找呂布說幾句這件事就能辦成。

所以說,這事還得是看時機。

……

……

除了河北正在大舉的推廣新政科舉之外,其他的地方對於新政的推行目前着實有些難以爲繼。

董卓在關中自然也是要推廣新政的,不過因爲關中地區並不是像河北一樣,能夠做到上下一心,故而他推行的速度有些進展緩慢。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董卓在這方面跟劉儉比起來,實在是相差甚遠。

至於其他地方,那就更不用說了。

涼州雖然是董卓的大本營,但目前基本被叛軍壟斷,別說是推行新政了,朝廷的人想進去,都很難。

司州方面,盧植以及其他的四位太守倒是很想遵從朝廷的旨意,但在司州這個地方,將新政推廣起來委實太過困難,沒有大毅力和大能耐之人,是做不到的。

因爲以雒陽爲中心的這五郡之地,本來就是大漢朝百年來權貴最爲集中的地方,在晉升仕途利益上鍊條上,司州的權貴昔日也都在當中佔據着重要的位置,分享着較大的利益。

如今這些人爲了阻擋新政在司州的施行,暗中串聯爲一體,堅決阻擋科舉在司州落地。

盧植雖然也是個厲害的人物,但他的年紀畢竟有點大了,而且在殺伐方面,他現在沒有劉儉那麼強力的手腕,再加上司州的情況比他想象中的要複雜的多,故而盧植一時間也沒有什麼好辦法,故使科舉在司州也陷入了停滯。

幷州諸郡的軍閥,都忙着對付草原上的敵人,亦或是安撫匈奴內亂,哪裡有心情推行科舉,況且科舉在幷州這種地方推行的好壞,說實話意義不大。

至於袁術和袁紹,袁遺還有其他袁氏家族子弟所統領的地方,那就更不用說了。

他們棄科舉如同蔽履,根本沒戲。

徐州的陶謙雖然性格剛烈脾氣暴躁,但也是個能夠審時度勢的人,他斷然不會輕易做出決斷,也只是四處觀望。

曹操倒是有心想要推行科舉,但就目前的情況看來,他還未完全立住腳跟,故而不能輕易有所動作。

曹操想推行科舉,但他目前還是仰仗袁紹要多一些,爲了不與袁紹反目,他暫時剋制,以擴充自己的實力爲首要任務。

科舉的事,曹操決定先放一放。

那曹操如今在忙什麼?

豫州方面,袁紹統治一般豫州境內,而東向接連淮南的一部分土地,則是由曹操協助管理駐紮。

倒不是說袁紹特意扶持曹操,而是最近一段時間,豫州黃巾再度蜂擁而起,席捲汝南境內,曹操先前曾經掃滅了一批黑山軍,在治賊方面頗有些經驗,於是袁紹便利用攜大勝而歸的曹操,剿滅豫州境內的黃巾賊。

曹操這一次藉着討伐豫州境內的黃巾賊,與汝南境內的一批士族羣體交好,同時還並利用收服的黑山黃巾和汝南黃巾,開始在淮南與豫州西境進行屯田。

曹操此舉也是受到了劉儉的啓發,決定效仿他用屯田的方式,來解決南方的糧食問題。

劉儉的屯田制分爲軍屯、民屯和商屯三種。

在劉儉施行屯田之前,漢朝境內的所有屯田舉措,都只限於避免從異地長途運輸糧食,解決邊境守備軍隊之需,並不作爲一種正式的經濟和社會制度。

但是如今的劉儉開創了先河,他將屯田當做一種社會與經濟制度來進行操作。

毫無疑問,劉儉的措施是成功的。

而一直對劉儉極爲關注的曹操對劉儉這種亦戰亦耕、兵農合一的做法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曹操在擊敗了潁川汝南的黃巾軍後,奪得了一大批耕牛、農具和勞動力。

而潁川人棗祗則是建議曹操利用這些農具,在淮汝一帶開墾土地,實行屯田,以解決糧食問題。

曹操採納了他的建議,仿效劉儉在河北的做法,任命他爲屯田都尉,全權負責屯田事宜,他將荒蕪的無主農田收歸官署所有,將招募到的大批流民按軍隊的編製成組。

由官署提供土地、種子、耕牛和農具,由他們開墾耕種,獲得的收成由官署和屯田的農民按比例分成。

屯田制由此開始在南方得到廣泛的推行。

曹操不斷整合軍屯與民屯,在各地設立田官專門負責屯田。

屯田制逐步確立後,成爲了大漢政權的錢糧收入來源,同時也解決了屯田軍民本身的生計。

可以說,曹操效仿劉儉的做法,爲大漢又保存了一部分元氣。

但是,曹操的做法與劉儉相比,卻存在着一定的時代侷限性。

劉儉是後來人,他知道屯田到了後期會產生的巨大弊端,以及對普通百姓的傷害,所以他有後手來遏制這種情況。

但曹操沒有,相比於劉儉的愛民如子,曹操的屯田是充滿了剝削性質的。

在曹操治下的屯田農民被束縛在土地上,身份不自由,屯田士兵則更加艱苦。

更重要的是,曹操對開墾的耕田未設立明確制度進行歸屬控制,同時因爲袁紹的關係,使得曹操不得不對轄境內的門閥豪強暫時放縱,故而日後,大量屯田土地一定會不斷被門閥豪族所侵佔,大量屯田客也一定會如原先一樣,不斷的去依附於衆多門閥豪族。

這樣的行徑與先前的大漢朝,並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

不過即使如此,在大漢各州各郡,曹操也是可以說是繼劉儉之外的第二先驅開拓者了,他的行爲目前來看,也確實是有利於國家的。

……

各地的科舉制度推行的不甚順利,這讓董卓感覺非常的沒有面子。

特別是他自己所掌管的轄境,甚至沒有河北劉德然那邊推行新政要來的穩健快速,這豈不是證明自己的能力遠遠遜色於劉德然?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劉德然的行動,成爲了天下諸侯們的標杆。

曹操效仿劉德然也就算了,如今卻連董卓也暗中跟他相比。

劉德然,他已經成爲了天下諸侯們心中的夢魘了。

幹啥都得看劉德然。

……

這一日散朝之後,王允找了個藉口,請呂布幫忙派人幫他往太原老家運送些東西。

身爲朝中太僕,王允開口了呂布自然不會不幫忙。

王允對呂布非常的感激,於是宴請呂布回他的宅邸喝酒。

呂布沒有推卻。

王允安排的很是周祥,到了府邸,他不但宴請呂布喝最好的酒,吃最好的菜,還贈送給呂布錦緞和財貨,表示對呂布的尊重和感激。

呂布因爲出身的問題,對財帛之物還是比較看重的……但事實上,這個天下除了呂布之外,大部分人對財貨都比較看重,只是因爲教育問題,中土的人貪財懂得避鋒芒,就算是貪也不會讓人看出來,至少表面上要維持個正面形象,但暗地裡一個手比一個黑。

可惜,出身幷州的呂布,並不懂得這一套。

他不懂得在外人面前掩飾自己的慾望,因而在這方面吃了虧。

一個不是最貪財好色的人,反倒是被世人扣上了貪財好色的帽子,實際上,那些給他扣帽子的人比他更加不堪。

“太僕如此厚恩,呂布無以爲報!日後有事,王太僕儘管言語,若是能夠做到的,呂布必無所辭!”

聽呂布如此豪爽,王允急忙擺手笑道:“我只是傾仰都尉,哪裡又有什麼所求,都尉身爲相國股肱,今後若有事,還需都尉在相國面前替老夫美言纔是。”

一聽王允說起這個,呂布不由長嘆口氣,面露憂慮之色。

在呂布看來,王允看到的,都是表面。

董卓表面上很是倚重自己,實則並未真正的將他當成心腹,這一點呂布多少還是知道的。

在董卓眼中,真正值得信賴的,還是那些西涼系人。

“唉,布盡力而爲吧。”

呂布既憂且愁的說了一句,隨即對着酒爵一飲而盡。

王允又陪着呂布喝了一會,見呂布有了幾分醉意,遂道:“某觀都尉面上似有憂慮之情,莫非是因爲自覺未得重用,心有所苦?”

王允是九卿,在某種意義上和董卓屬於政治對立,雖然明面上表現不出來,但這點事呂布還是知道的。

所以,他自知不能在王允面前亂說。

“非也,相國對布極是重用,只是……只是……”

呂布一時間沒有想到如何措辭。

王允的腦袋轉的非常快,他替呂布找臺階下:“只是都尉受相國重用,卻一直沒有大功以報相國之恩,可對?”

呂布的眼睛頓時一亮。

“哈哈哈,正是,可惜未有大功以報相國!”

王允的嘴角勾起了一絲笑容。

果然!這廝上套了。

在王允看來,想要挑撥呂布和董卓的關係,並不能一蹴而就,當下在某種意義上而言,呂布和董卓的利害關係還是一致的。

若是要挑撥他們之間的關係,一定要慢慢的來,用一件事跟着一件事。

沒錯,這世界上沒有任何關係是一下子就破裂的,都是需要一件事一件事的累積起來,最終爆炸。

可怎麼才能在他們之間搞出事情?

唯有想辦法先勸呂布去爲董卓建立功勞……

事實上,王允知曉,在眼前這個紛亂的節骨眼上,立功未必是什麼好事。

現在的天下,不論是政治還是軍事格局,都處於一種看似平靜,實則波濤洶涌的時節,在這種時候,越是多做,便越是多錯。

要分離他們,必須要讓呂布多錯,纔有機會抓住空擋。

第519章 陶謙之事,說不得落在我兄長身上第78章 拼歌第564章 張韓之誼第197章 權力遊戲,五王開府第628章 終歸還是老毒物厲害第110章 黎民最能接受的話(爲堂主加更)第739章 大捷報第171章 他一定還有後招第324章 惡人還需惡人磨第451章 劉儉要點新技能點第700章 弘農王,毒士第728章 爲了未來,也得反了第221章 賈詡第120章 興兵破黃巾第137章 三邊冀州牧使第393章 江南新秀第704章 劉儉出馬第58章 劉儉上雒第336章 荀文若,你要比歷史上偉大第673章 掃清後患第461章 盧子幹激流勇退第796章 烏江之戰第311章 冀州猛將們搦戰第77章 肉由我分今天母親出院第10章 以少搏衆第578章 天下,自有公理(二合一)第600章 清除掉隱患第540章 涼州艱難第348章 少學習,多玩第394章 前世死仇,今世搭檔第434章 卓若亡,我上第565章 徐州的歸屬第141章 漢末的王不風光(第三更)第234章 袁基的恐懼第793章 君擇臣,然臣亦擇君第73章 坦誠待君第314章 豪門水深第676章 老兵的歸宿很重要第652章 圍京第91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102章 袁基替我買下七女(求訂閱)第55章 劉儉,會不會成爲士子們的楷模?第639章 出師有名第176章 北方版隆中對第389章 偉大的漢胡共榮第738章 兩小施政第239章 義父義子第281章 袁紹固守,謀取文臺第387章 司州大戰的序幕第550章 跳來跳去的泰山豪傑第424章 先破呂牛第236章 爲了朋友,當收養袁寵第57章 整頓家族內力第117章 中郎將劉儉第352章 文若公大漢朝第一的王佐,酷吏,陰第161章 恐懼第729章 許家投誠第303章 趙子龍第249章 賢弟真是大才第776章 荊州的重大變故第315章 五十回合,定斬汝矣(五千字)第555章 袁術生死第499章 殺雞儆猴是必須的第373章 精忠報國,天下歸心第372章 劉儉萬福,震懾宵小第176章 北方版隆中對第599章 小五銖毀朝,志在關中第453章 董卓說:你真是我剋星啊第112章 雒陽黃巾起事第175章 沮授田豐,目光長遠第84章 你不想活了?第127章 謀廢史立牧者,非一人第687章 涼州戰發燒了第477章 劉玄德,太學生歃血爲誓第165章 許攸 劉儉達成共識第146章 救救常山吧第528章 袁家日後會被滅門的第218章 燕趙男兒,不容小覷第482章 所有人都傻了第501章 韓州一立,格局大變第472章 郭嘉開拓了眼界第258章 劉虞說:德然,我只適合治民第253章 關羽副手第10章 以少搏衆第538章 龍虎再聚第428章 龍虎鬥第621章 正副先鋒第176章 北方版隆中對第672章 深知西涼軍底細的徐榮第8章 幹大事不可惜身第160章 皇帝要死了第580章 救兵來也!第712章 赦俘第536章 徐州真正的威脅第211章 宦官的瘋狂第608章 王佐之才出動第488章 平賊先鋒劉德然第384章 只有一個方法了
第519章 陶謙之事,說不得落在我兄長身上第78章 拼歌第564章 張韓之誼第197章 權力遊戲,五王開府第628章 終歸還是老毒物厲害第110章 黎民最能接受的話(爲堂主加更)第739章 大捷報第171章 他一定還有後招第324章 惡人還需惡人磨第451章 劉儉要點新技能點第700章 弘農王,毒士第728章 爲了未來,也得反了第221章 賈詡第120章 興兵破黃巾第137章 三邊冀州牧使第393章 江南新秀第704章 劉儉出馬第58章 劉儉上雒第336章 荀文若,你要比歷史上偉大第673章 掃清後患第461章 盧子幹激流勇退第796章 烏江之戰第311章 冀州猛將們搦戰第77章 肉由我分今天母親出院第10章 以少搏衆第578章 天下,自有公理(二合一)第600章 清除掉隱患第540章 涼州艱難第348章 少學習,多玩第394章 前世死仇,今世搭檔第434章 卓若亡,我上第565章 徐州的歸屬第141章 漢末的王不風光(第三更)第234章 袁基的恐懼第793章 君擇臣,然臣亦擇君第73章 坦誠待君第314章 豪門水深第676章 老兵的歸宿很重要第652章 圍京第91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102章 袁基替我買下七女(求訂閱)第55章 劉儉,會不會成爲士子們的楷模?第639章 出師有名第176章 北方版隆中對第389章 偉大的漢胡共榮第738章 兩小施政第239章 義父義子第281章 袁紹固守,謀取文臺第387章 司州大戰的序幕第550章 跳來跳去的泰山豪傑第424章 先破呂牛第236章 爲了朋友,當收養袁寵第57章 整頓家族內力第117章 中郎將劉儉第352章 文若公大漢朝第一的王佐,酷吏,陰第161章 恐懼第729章 許家投誠第303章 趙子龍第249章 賢弟真是大才第776章 荊州的重大變故第315章 五十回合,定斬汝矣(五千字)第555章 袁術生死第499章 殺雞儆猴是必須的第373章 精忠報國,天下歸心第372章 劉儉萬福,震懾宵小第176章 北方版隆中對第599章 小五銖毀朝,志在關中第453章 董卓說:你真是我剋星啊第112章 雒陽黃巾起事第175章 沮授田豐,目光長遠第84章 你不想活了?第127章 謀廢史立牧者,非一人第687章 涼州戰發燒了第477章 劉玄德,太學生歃血爲誓第165章 許攸 劉儉達成共識第146章 救救常山吧第528章 袁家日後會被滅門的第218章 燕趙男兒,不容小覷第482章 所有人都傻了第501章 韓州一立,格局大變第472章 郭嘉開拓了眼界第258章 劉虞說:德然,我只適合治民第253章 關羽副手第10章 以少搏衆第538章 龍虎再聚第428章 龍虎鬥第621章 正副先鋒第176章 北方版隆中對第672章 深知西涼軍底細的徐榮第8章 幹大事不可惜身第160章 皇帝要死了第580章 救兵來也!第712章 赦俘第536章 徐州真正的威脅第211章 宦官的瘋狂第608章 王佐之才出動第488章 平賊先鋒劉德然第384章 只有一個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