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中郎將劉儉

第117章 中郎將劉儉

何進那邊在確立了三位中郎將的人選之後,便開始準備分配任務,但是在這個時候,劉宏的聖旨到了何進的面前。

是呂強來代替天子給何進傳聖旨的。

聖旨的具體內容,旁人皆不知道。

但是當呂強走後,何進隨即上表,根據戰場的形勢,奏請朝廷再遴選一位中郎將,用以平叛黃巾。

劉宏順理成章的准奏了。

隨後,負責征伐黃巾的第四位中郎將出現了,就是劉宏的皇弟——劉儉。

中郎將並不算是一個軍職,只是臨戰時朝廷臨時爲統兵者設置的將軍之稱,用他們以爲征伐。

先前按照何進的規劃,只任盧植,皇甫嵩,朱儁三人爲中郎將,負責征討河北、汝潁諸地。

本來已經基本議定的事情,不知爲何臨時又改了規劃,天子將皇弟劉儉也委任成了一路中郎將,持節,與盧植、皇甫嵩等人並列。

不過他雖然年輕,但身上畢竟有北地之功傍身,若是委任以一路統帥,倒也說的過去。

於是,何進重新進行戰略部署,讓劉儉獨自統領一路,另除了北軍五營中的越騎營外,還予以他兩萬五千三河新募之銳士,由其單獨率領一軍,前往南陽郡救援。

雖然沒有弄明白朝廷的意思,但既然是朝廷的委任,劉儉就不推辭,他在塞外也曾多與盧植學習軍略戰陣,對於戰場中的佈陣和糧草諸事,也多有了解,獨領一軍的話,劉儉自認爲沒問題。

更何況,他還有徐榮爲輔。

在受任中郎將之職後,劉儉立刻向朝廷請諫,請調下邳縣丞孫堅爲佐軍司馬,與自己會師共同討賊。

其實,朱儁已經先與劉儉幾日向何進諫言,請調孫堅了。

但是何進找到了劉儉,將朱儁的奏疏給他看,並告知劉儉,自己會先將劉儉的奏疏呈遞上去,至於朱儁那邊的奏呈,何進特意會故意晚一兩日呈遞。

而到時候劉儉的奏呈先發上去,先行徵調孫堅來軍中協助的人,自然也就變成了劉儉。

看來何進對於劉儉對他的提醒,讓他榮登“大將軍”之位的恩情一直記得。

一來二去,劉儉與何進的交情算是結下了。

……

四月,就在新任中郎將劉儉整備兵馬停當,準備率兵前往南陽戰場前,一個意想不到的人送來了名刺,要來拜會劉儉。

這個人是他宗族叔父,劉焉。

對於劉儉來說,劉焉也算是他的恩主,畢竟當初若是沒有劉焉幫忙,劉儉是無論如何也當不上漢室宗親的。

爲了顯示當侄兒的禮節,劉儉派人反送了名刺去劉焉府上,言自己會親自走一趟劉焉的府邸,拜會對方。

劉焉在自家暖閣見了劉儉,同時向他介紹了一位剛剛抵達雒陽的老者,此人也算是劉焉的故交,乃是大漢有名的讖緯大師,董扶。

所謂的讖緯之術,類似於神學,通俗而言,這一位就是漢代的神棍大師。

董扶已是七旬多近八旬的高齡,在這個平均壽命極短的年代,可以算是祥瑞中的祥瑞。

何進此番剛剛登上了大將軍之位,爲了彰顯其文治,同時也是便於立威施恩,便立刻向朝廷舉薦了一批賢能入京,七旬高齡的董扶就是其中之一。

董扶入京後,既得拜侍中。

今日,劉焉邀請這位故友同劉儉見面,不知心中究竟在打什麼思量。

畢竟,依着劉儉的記憶,在今日之前,除了在劉宏的西園,劉焉不曾私下與自己交往過一次。

如果說他因爲自己要出征,而給自己來送行……那劉儉是斷然不會相信的。

劉焉爲劉儉介紹完董扶之後,又關切的詢問了一些劉儉關於出征的事宜,同時又是千叮嚀萬囑咐,告知劉儉此番出征千萬小心,戰場之上刀戟無眼等等,盡顯一個伯叔輩對子侄的關愛之情。

劉儉不緊不慢地聽完劉焉跟自己說的這些沒有營養的話:“叔父厚意,儉皆心知,此番出征一定多加小心,慎之又慎。”

劉焉嘆息着道:“那就好,對了,賢侄,如今黃巾蛾賊勢起,諸州皆亂,戰禍大起,依你之見,數年之內,我大漢江山,當陷於何局?”

劉儉心中暗道:“這纔是他今日真正的目地,直到現在方纔說出來。只是他到底想要做什麼?”

當下,便見劉儉不動聲色地道:“不知皇叔有何高見?”

“賢侄,依照老夫來看,此番蛾賊造反勢大,縱然能夠平定,然數年之內,餘賊必定是絡繹而出,蜂擁不絕,依照老夫看,數年之內,諸州不定,海內不寧。”

聽到這裡,劉儉大概已經明白劉焉要說什麼了。

想不到只是黃巾起義剛剛興起,這老傢伙心中就已經開始有了這個想法?果然是深藏不露,着實是大漢的好皇叔。

“皇叔心繫萬千黎民,心懷江山社稷,侄兒深感敬佩,只是形勢已經如此,我等又徒增奈何?”

劉焉捋着鬚子,看了身旁的董扶一眼。

董扶知道有些話劉焉不方便自己直接說,遂道:“不瞞中郎將,其實這兩日來,我與宗伯日夜議計此事,覺得蛾賊雖可敗,然短時間內卻不可盡滅,”

“若想保漢統不失,非得行政改革於地方纔是,”

“如今大漢百餘郡,太守無越境剿賊之權,刺史無直管地方之利,彼此掣肘,極易讓蛾賊乘虛而入,非得想一良善之策。”

劉儉“恍然”地一拍腦門:“董公此言甚是,只是這良策究竟爲何?”

董扶笑道:“老夫倒是有一改制之法。”

“還請董公賜教?”

董扶慢悠悠地道:“刺史,太守,貨賂爲官,割剝百姓,以致叛離,可在大漢宗室之中,選清明重臣爲牧伯,鎮守地方,可使安泰。”

一番話說完之後,廳堂之中,陷入了一片寂靜。

劉儉慢悠悠地喝着煮茶,眉都沒擡一下。

劉焉也是低頭不吭聲。

兩位漢室宗親之間,陷入了一片詭異的沉靜。

少時,方聽董扶慢悠悠地說道:“依照老夫看來,如今在宗室之中,有此賢名威望,又能被陛下委以信任者,也不過只有宗伯與中郎將兩人爾,若非要再加上一人,劉伯安亦可爲一人。”

這話純粹是拍馬屁,以劉儉在宗室內的聲名,又如何能比的過劉虞?

劉焉聽到這,看向劉儉道:“賢侄以爲董公此言若何?”

劉儉心中明白,劉焉此時已經有心推動此事,但畢竟事關重大,面對劉宏那樣的人,一個不好就容易被皇帝猜忌,因此他才需要有人與他共同促成此事。

如今劉虞未在京中,而依劉虞的爲人,他縱然是在京城,也未必會與劉焉合謀此事,因此思來想去,劉焉終歸還是找上了自己。

不得不說,劉焉的眼光確實獨到,因爲以現有的情況來看,此事一旦辦成,最終受利的兩個人,毫無疑問就是劉儉和劉焉。

劉儉言道:“此事雖有利於朝政,但定然會激起朝野議論,且也容易讓陛下心疑,非得謹慎從之纔是。”

這言下之意是願意在這件事上與劉焉配合。

劉焉滿意地笑了笑,道:“賢侄此言,果然盡顯忠臣之心,我也覺得此事非旦夕能成,只是爲了大漢天下,你我還需不斷推動此事纔是。”

一個老狐狸,一個小狐狸,彼此心中都在琢磨着希望通過“設立州牧”這件事來爲自己拿到最大的利益。

劉儉站起身,對劉焉拱手道:“皇叔老成持重,爲國盡心盡力,侄兒佩服萬分,此事我記下了,日後若有良機,必當與皇叔同向陛下諫言。”

劉焉嘆息道:“也是不得已而爲之啊,請求設立州牧,而後外任,也不過是見天下紛亂,諸州不定,你我身爲宗親,需爲陛下分憂,”

“如今之勢,蛾賊驟起,山川崩壞,各地焉有不亂之理?州牧權柄雖大,然陛下若只讓我等宗親爲牧,便無大禍,”

“我等以藩牧之身拱衛朝廷、威懾不臣,豈不美哉?我有此想法,完全是一心爲了天下,爲了陛下,實是天地可鑑!”

劉儉笑道:“皇叔一片忠心,可昭日月,我輩素有所知。”

“好,好。”

劉焉滿意地點了點頭,又道:“這位董公,乃是讖緯大師,且年過古稀,腹有良謀,今番平定蛾賊,我有意薦他往伱軍做個參謀,若有機變之事,與其商議或可事半功倍。”

劉儉看向董扶,見他一頭銀絲,滿面枯槁,心中有些猶豫。

“董公智謀,我也多有耳聞,只是公已年高,軍中勞苦,恐怕……”

董扶笑道:“廉頗年八旬,尚能頓食鬥米肉十斤,老朽年紀雖大,卻也願以微薄之智,爲中郎將效力疆場,縱然馬革裹屍,亦無悔恨,只是中郎將莫要嫌棄老朽年齒太高耽誤事。”

劉儉看向劉焉,想來劉焉既然肯推薦董扶前來,此人定然有他的長處,一把年紀還能隨同劉焉攪和“廢史立牧”之事,也定然不是凡俗。

劉儉現在身邊有兵有將,唯獨缺少智謀之士,劉焉既然需要自己與他一同推動廢史立牧之事,想來就不會特意坑自己,這位董老先生說不定還真會有大用。

當下,便見劉儉拱手道:“若董公願意與劉儉通往,儉當以師禮相待!”

“中郎將客氣了,萬萬不敢,老朽不過一讖學之士,年齒大了,見的多些,若能給中郎將出些許主意,便心滿意足了。”

(本章完)

第225章 董卓的智慧第519章 陶謙之事,說不得落在我兄長身上第547章 兄弟玄德第256章 最忠誠的人,是劉儉第585章 規劃第782章 大戰初始第385章 王允的佈局第211章 宦官的瘋狂第154章 正義士族,鉅鹿田豐第408章 親民的主公第217章 呂布說,這雒陽內外,誰能敵我?第745章 大漢軍神第240章 如法炮製青州望族第589章 北上第701章 阻擊第369章 殺雞儆猴,野心再漲第763章 益州危第5章 百里迎公孫第257章 劉虞在青州的成績第415章 斬兩千石第115章 天下望族請諫,要平黃巾第802章 勸降使者第419章 劉德然分兵抗袁曹第758章 盡敘大義張翼德第420章 此戰之後,我就是天下第一牧守第553章 影響局勢的戰役第250章 善於騷操作的劉虞第701章 阻擊第4章 同窗可用第472章 郭嘉開拓了眼界第361章 各種大事第216章 冀州軍對西涼軍第260章 劉儉欲將我置於爐上燒烤耶?整理一下思路第692章 風水輪流第136章 張角的重要“遺產”第349章 新設司州,雍州第149章 趙小叛逆第794章 袁紹的覆滅第775章 袁家最強之人第642章 相國好拼啊第516章 子不類父第683章 輿論渠道和開放諸學第15章 家中豪飲第390章 司州之爭第568章 吾乃撫遠大將軍也!第105章 金剛到位(求訂閱)第613章 環境和身份第576章 試探第585章 規劃第578章 天下,自有公理(二合一)第111章 劉儉的善後之法(爲兩位舵主和執事第391章 司州絞肉機第112章 雒陽黃巾起事第138章 玄德入京(抱歉,今日家裡有急事,第165章 許攸 劉儉達成共識第57章 整頓家族內力第481章 過年佳節傳喜訊第710章 八千騎第648章 曹操想鼎足第335章 神臂營第47章 高層恩怨禍及下屬第45章 向董卓學習第694章 義子第781章 讓人期待的孔明第617章 劉焉死了第167章 從此,無緣再見第204章 袁家的夢第546章 我要找,琅琊諸葛第670章 丞相的使者看重張遼第129章 大賢良師的堅持第704章 劉儉出馬第534章 玄德仗義援公路第721章 陛下恩威致勝第381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42章 劉虞曾想過挖劉儉的牆角第603章 董卓的病第266章 先破了他天下楷模之名第643章 主將的志氣第644章 就是逼你自斷雙臂第376章 朝廷的新政試點第632章 孫家之殤第249章 賢弟真是大才第123章 將軍之言有理,是我偏執了第238章 重要的牌第471章 軍師的任務第721章 陛下恩威致勝第364章 冠軍侯第260章 劉儉欲將我置於爐上燒烤耶?第537章 劉儉的王牌大將第399章 呂袁先爭,劉儉分化第450章 給爾留個念想第703章 論袁第41章 我一個人有出息沒用第781章 讓人期待的孔明第668章 老夫不及劉儉多矣第401章 知徒莫若師第39章 大功業(今日求追讀)第537章 劉儉的王牌大將第433章 夫存不忘亡
第225章 董卓的智慧第519章 陶謙之事,說不得落在我兄長身上第547章 兄弟玄德第256章 最忠誠的人,是劉儉第585章 規劃第782章 大戰初始第385章 王允的佈局第211章 宦官的瘋狂第154章 正義士族,鉅鹿田豐第408章 親民的主公第217章 呂布說,這雒陽內外,誰能敵我?第745章 大漢軍神第240章 如法炮製青州望族第589章 北上第701章 阻擊第369章 殺雞儆猴,野心再漲第763章 益州危第5章 百里迎公孫第257章 劉虞在青州的成績第415章 斬兩千石第115章 天下望族請諫,要平黃巾第802章 勸降使者第419章 劉德然分兵抗袁曹第758章 盡敘大義張翼德第420章 此戰之後,我就是天下第一牧守第553章 影響局勢的戰役第250章 善於騷操作的劉虞第701章 阻擊第4章 同窗可用第472章 郭嘉開拓了眼界第361章 各種大事第216章 冀州軍對西涼軍第260章 劉儉欲將我置於爐上燒烤耶?整理一下思路第692章 風水輪流第136章 張角的重要“遺產”第349章 新設司州,雍州第149章 趙小叛逆第794章 袁紹的覆滅第775章 袁家最強之人第642章 相國好拼啊第516章 子不類父第683章 輿論渠道和開放諸學第15章 家中豪飲第390章 司州之爭第568章 吾乃撫遠大將軍也!第105章 金剛到位(求訂閱)第613章 環境和身份第576章 試探第585章 規劃第578章 天下,自有公理(二合一)第111章 劉儉的善後之法(爲兩位舵主和執事第391章 司州絞肉機第112章 雒陽黃巾起事第138章 玄德入京(抱歉,今日家裡有急事,第165章 許攸 劉儉達成共識第57章 整頓家族內力第481章 過年佳節傳喜訊第710章 八千騎第648章 曹操想鼎足第335章 神臂營第47章 高層恩怨禍及下屬第45章 向董卓學習第694章 義子第781章 讓人期待的孔明第617章 劉焉死了第167章 從此,無緣再見第204章 袁家的夢第546章 我要找,琅琊諸葛第670章 丞相的使者看重張遼第129章 大賢良師的堅持第704章 劉儉出馬第534章 玄德仗義援公路第721章 陛下恩威致勝第381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42章 劉虞曾想過挖劉儉的牆角第603章 董卓的病第266章 先破了他天下楷模之名第643章 主將的志氣第644章 就是逼你自斷雙臂第376章 朝廷的新政試點第632章 孫家之殤第249章 賢弟真是大才第123章 將軍之言有理,是我偏執了第238章 重要的牌第471章 軍師的任務第721章 陛下恩威致勝第364章 冠軍侯第260章 劉儉欲將我置於爐上燒烤耶?第537章 劉儉的王牌大將第399章 呂袁先爭,劉儉分化第450章 給爾留個念想第703章 論袁第41章 我一個人有出息沒用第781章 讓人期待的孔明第668章 老夫不及劉儉多矣第401章 知徒莫若師第39章 大功業(今日求追讀)第537章 劉儉的王牌大將第433章 夫存不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