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降董

第662章 降董

關於董卓的事情,其實劉儉心中一直都記着!

畢竟,那可是十多萬的西涼兵啊,雖然自己麾下也是精兵猛將無數,但是現在自己剛剛平定長安,雖然士氣空前,但經過了一系列改革之後內部不穩定,一旦董卓的大軍突然東向,剛剛經歷過大戰事的朝廷內部很有可能會出現問題,即使不出現問題,但是因爲戰爭而導致關中的經濟和民生進一步衰退也是在所難免,這也不是劉儉希望看到的。

所以在這件事情上,劉儉多少有些躊躇。

他倒不是覺得打不贏董卓,但就算是打贏了,讓朝廷再一次傷筋動骨,這也並不是劉儉所希望看到的。

但是事到如今,又能怎麼樣呢?

董卓所率領的西涼軍團就是實打實的存在於那裡,這些西涼兵本來就是這個天下的不穩定因素,絕不會消失的。

在與諸侯王們喝完酒之後,劉儉也開始認認真真地考慮起了這件事來。

西涼軍,董卓,到底應該怎麼處理?

晚上,劉儉找來了他最爲信任的幾名股肱之臣一同商議此事。

這些股肱之臣,包括荀彧,荀攸,賈詡,董昭,劉表,張既等人。

這幾個人都是頂尖的智謀之士,對於劉儉想要做什麼,自然都想的非常清楚。

在說到董卓的問題之後,便見所有人的都一下子沉默了。

所有人都在認真的思索着這件事應該如何處置才妥當,畢竟十餘萬的西涼兵,可不是鬧着玩的。

突然,卻見荀彧看向了一旁的賈詡,說道:“文和乃是丞相的股肱之人,多年來屢次獻策,所言無有不中,況且文和又是涼州人,對董卓較爲熟悉,且熟悉涼州軍的優劣,不如由文和先說。”

賈詡一聽荀彧直接就點到了自己的名字,心中既感無奈,同時又對荀彧生出了幾分責怪。

老夫好像並沒有得罪你吧?你爲何讓我先出頭?

但問題是,賈詡還真的是誤會荀彧了,荀彧在劉儉的手下並沒有那麼多的想法,也不像是賈詡一樣的擅於自保。

他只是一心一意的爲劉儉的事業考慮而已。

其實賈詡心中也明白,所以對於荀彧的大公無私,他也很是無奈。

但現在的賈詡已經和原先不同了,劉儉的地位水漲船高,他賈詡再是低調,也不可能隱藏的了自己的身份了。

身爲劉儉麾下的主管校事府的人傑,賈詡縱然再想保持低調,也是不可能的了。

已經達到了天下頂尖位置的劉儉,一旦出現什麼問題,他賈詡也是跑不掉的。

道理賈詡都明白,但他的習慣終究難改。

於是,就見賈詡放下了心中的雜念,開始認真的替劉儉考慮這件事情。

少許之後,方聽賈詡緩緩地開口道:

“其實,要想速敗董相國,也不是很難,涼州大軍十餘萬,目前是在西涼,看似兵多將廣,但實則……彼軍也是有巨大弱點的,”

董昭在一旁恍然道:“莫不是後備之糧?”

賈詡道:“正是,十餘萬大軍在西涼前線,所依仗着乃是朝廷向涼州供應之糧,先前弘農王鑄小錢,施行弊政,爲的是什麼?”

“不就是爲了供養涼州軍隊麼?爲了建樹功業嗎?”

“涼州的兵馬再多,沒有朝廷的糧草供應,最終也必然成鳥獸散。”

這一番話,算是徹底的點醒了在場衆人。

“掐了供應董卓的糧道,使十餘萬西涼軍在旦夕之間灰飛煙滅,成爲潰軍,這確實是一個好辦法。”

就在這個時候,卻見荀攸站了起來,

他很是鄭重地對劉儉說道:“丞相,文和之法確實可一擊必中,使西涼軍旦夕之間敗走,但是如此做法,對朝廷,對涼州,對整個關中,都沒有什麼好處。”

“表面上看似解了朝廷之危,但實際上,卻是將這個危機轉到了今後。”

“公達可說的仔細一些。”

荀攸道:“末吏在朝廷中也有數年的時間了,與這些西涼將官也有一些交集,雖然不多,卻有些事多少看的明白。”

“這些西涼兵不同於普通的兵卒,也和大漢的軍隊不一樣,”

“西涼軍更具有野性,而且也更具有生存能力,他們當年在涼州邊境的戰場與羌人作戰的時候,斷糧對於他們來說只是稀鬆平常的事情,斷糧一般對於那些西涼軍將領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

“西涼兵一旦沒有糧食,他們雖然沒有了反擊長安的能力,但是並不代表他們不能自保,他們一定會在關中境內到處劫掠,搶劫普通的黎庶,取百姓的糧食,大幅的搜刮財富。”

“而這些西涼兵從今以後,也將從朝廷的軍隊變成席捲關西的叛軍,他們會成爲餓狼,在整個民間劫掠,其結果,就是關西一直不會處於一個穩定的狀態,而丞相的志向,我多少也有些瞭解。

“丞相目光遠大,不只是想要結束大漢朝境內的戰事,而且也致力於平定外族。”

“涼州西面的西域諸國,或是西域諸國再往西的諸國異族,一直以來都是丞相的目標。”

“但是,如果我們關西境內不穩,我們還有什麼餘力對外用兵,對外開展經濟貿易,使大漢變的富強?”

“這些西涼兵一旦處置不好,他們在地方就會成爲阻礙我們發展國力的絆腳石,而要剿滅他們,非得窮上數年時間不合,這對於大漢王朝朝來說,絕非好事。”

“丞相若是往長遠打算,就不能隨意行使斷糧之策,至少不能全斷了西涼兵的糧,而是要少量的供給,讓他們吃不飽,但是卻還有的吃,使其暫時不能脫離朝廷的掌控,也沒有辦法徹底的跟朝廷撕破面皮。”

荀攸這一番話,可謂是老成持重,極有韜略和遠見,賈詡也不由得服氣了。

“丞相,公達之言,真是於國有大利!賈某適才只是想到如何解除長安的威脅,卻沒有想的那麼長遠,還請丞相採用公達之策。”

劉儉對於荀攸的建言也非常的滿意。

他說道:“公達在朝中呆了這麼久,眼光果然長遠,那就依照公達之策,咱們先給西涼兵少量的供應糧食,但是卻不讓他們吃飽。”

“進不能進,退不能退,穩定其勢。”

“不過,此法也只是解決暫時的難題,如何徹底解決西涼軍之事,還需仔細籌謀。”

“我覺得西涼軍諸事不可能是一個在短時間內就迅速解決的問題,但我們需要制度一個大的方向來運作,諸位覺得我們今後應該往哪個方向來走?“”荀彧說道:“若是丞相想要採取公達之見,少量的給西涼軍供糧,安撫他們,則今後的西涼軍必然會分成數派,他們有的人會渴望回到朝廷中來,有的人則是想要在關西境內佔地爲王。”

“所以先穩住他們,然後再根據他們各自不同的情況,用不同的方法,可以收服的咱們就想辦法收服,不能收服的就徐徐圖之,這樣一來,就可以把關西戰爭所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

劉儉說道:“那依你們看,西涼軍中哪些將領會有意歸順於朝廷呢?”

荀彧聽了這話,不由無奈的一笑。

“丞相,此事某就怕是愛莫能助了,西涼軍諸將,我一個都沒有見過,諸事也都是道聽途說,耳聽爲虛的,只怕出不了什麼好主意。”

劉儉又看向了荀攸,張既,劉表幾個人。

“諸公都在長安城爲官,與西涼軍諸將也算相識了吧?對他們的性格可算是有所瞭解?”

董昭無奈的一笑:“我們也很想能幫上丞相,但是我等清流爲官,平日裡爲了避嫌,與西涼軍諸將少有往來,雖然大家有時候能打個照面,但是連說話都說不上幾句,至於他們的品性如何,其實依照我看來,西涼軍諸將沒有一個是品行好的,至於誰真的有心投效朝廷,這個可就真是說不準……”

這話確實很有道理。

西涼軍諸將也只有西涼內部人才能夠了解,問這些清流人士怕是根本不行的。

賈詡捋着鬚子,在一旁細琢磨。

劉儉轉頭看向了賈詡:“文和伱曾是西涼軍中人,對於各部將領,想來了解甚深吧,你覺得他們的品性和個性如何?哪些人可以進行安撫和收服?”

賈詡輕輕的一笑,說道:“丞相啊,在這些西涼諸將中,哪有一個品行好的人?這些人皆是在邊郡長大,長於征戰,很是暴虐,從小生活的環境都是講究一個以強凌弱,在他們之中找幾個肯忠於國家且明理的,實在是太難了,不過卻也不保證,這些人因爲利害關係而願意投降朝廷願意爲丞相效力的。”

這話說白了等於是沒說,倒也不是賈詡不想說,實在是西涼軍中將這些人中沒有一個靠譜的,都是爲人不怎麼樣的人。

你讓賈詡說他們當中誰是真心實意歸降,賈詡確實是說不出來。

而且,西涼軍諸將看似比較簡單,但是各自的利益關係卻比較複雜,他們都是長於征戰之人,且非常嗜血,視利益如命,在利益分割與義理方面和中原人還是有很大的不同。

所以,即使有些人投降,但是卻有幾分誠意,而朝廷方面又得拿出多少態度和利益能夠攏得住他們,這事賈詡都說不清。

在沒有弄清這些前提條件的情況下,賈詡覺得自己說多了也沒用。

劉儉並沒有怪手底下這些人,畢竟突然間讓他們將謀略轉換成對人性的分析,這個跨度確實有點大。

而且人性是一個很複雜的東西,要分析一個關係較熟的人的品性,可能還好,你讓現在這些人去分析一些遠在千里之外的人之品性,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就算是他們都是頂尖的智者,也不一定能做的好這件事。

卻見劉儉輕輕的拍了拍面前的桌案,將眼光看向遠處。

“關於這件事,其實我倒是有一個想法。”

“但是,我需要一個勇謀兼備之人替我辦!我要派人作爲使者往冀縣……去見董卓,將我如今在朝廷的情況,還有一些我的心裡話轉達給他。”

“但是,這個使者非得是有大智大勇者而不能爲之,你們可有什麼優秀的人選給我推薦嗎?”

衆人一聽,劉儉居然要派人去見董卓,都不由得大爲驚訝。

這個時候派人去見董卓幹什麼?

這不是給董卓煽風點火嗎?

想來董卓現在雖然遠在西涼,但是若知道長安城中所發生的事,定然也是恨死了劉儉。

畢竟長安城中原先掌控局勢的人可是他董卓呀,如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被劉儉給奪去了,董卓豈不是得視劉儉爲仇人?

現在的關鍵是要瓦解董卓手下的西涼軍諸將,這突然間去派人見董卓,丞相意欲何爲呢?

眼見衆人的眼中露出了不解之色,劉儉說道:“其實你們對董卓的瞭解並不深,而我與董卓神交已久,彼此之間也算朋友。”

“我對他的瞭解可能比你們多一點。”

“他這個人雖然性格兇殘,做事不遵常理,但卻實實在在是一代豪傑,而且其心中也有志向,只不過年紀大了,這個志向也逐漸有些磨平了。”

“他這一輩子也走過不少的彎路,也被別人利用過,也受過挫折打擊,不過最終還是能夠在晚年走到這般程度,確屬非常不易。”

“其實在朝堂中,他一直有兩個選擇,要麼當權臣當暴虐之臣,要麼就是當一名可以名揚青史的輔君之臣。”

“當初給他規劃這兩條路的人就是我,我很慶幸,董卓最終選擇了一條正確的路。”

“這些年,西涼兵在關中和司州並未造成過大的混亂,其實也都是因爲他有意壓制。”

“若是董卓放開對西涼軍的管束,現在西州之地會被西涼軍糟蹋成什麼樣,誰也不知道。”

“就衝這個,我賭他到最後一刻還是不想讓自己聲名狼藉的。”

“他已經付出了這麼多年的努力,如果現在僅僅是因爲我進駐朝堂,而就是他這些年積攢下來的功業和名聲放棄,我覺得他就是死也是不甘願的。”

“而且他的弟弟子侄還有董氏家族還在,只要是一個正常人,就不可能不爲自己的家族做一個打算。”

“所以我想派一名使者與董卓談判。”

所有人聽到這,都驚詫了。

“丞相想要招降董卓?”

劉儉搖了搖頭:“他都這把年紀了,壽命無多,他是不會甘心屈居於我之下。”

“不過,他的董氏家族還是需要一條後路的,他本人不會投降於我,但是如果我們設法說服得當,他的董氏家族,他的弟弟和侄兒會代表他來到我的麾下。”

“而董氏家族若肯加入,那就代表了西涼軍的一大半就可以受到我的控制,然後再慢慢的吸收消化。”

“總比讓這些人變成割據一方的叛軍要好吧?”

“所以,我要降董!”

 

第702章 大事件第221章 賈詡第678章 宗親中的左膀右臂第313章 袁術開始操刀子了第585章 規劃第798章 善於用兵的張飛第248章 十一柱石第409章 我願代表河內韓氏做出承諾第688章 涼州新手村第213章 咱們一起死!第489章 叛軍束手無策第470章 太后的新紅人第101章 我的喜好竟與那曹賊一般(求訂閱)第709章 南北互市第279章 劉德然徵調六將第700章 弘農王,毒士第535章 曹操邀請孫堅夾擊劉備第649章 醉翁之意第233章 送死之人第490章 劉儉名副其實第435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第279章 劉德然徵調六將第664章 董卓的知己,只有一人第336章 荀文若,你要比歷史上偉大第71章 開始扭轉地位的宦官第176章 北方版隆中對第698章 夢第157章 劉備新交的好朋友第449章 長於反殺!第507章 定胡虜!第529章 劉玄德,正人君子也第85章 過猶不及第149章 趙小叛逆第128章 劉備來了第112章 雒陽黃巾起事第32章 關長生第392章 目中無人呂奉先第273章 魚水君臣第129章 大賢良師的堅持第592章 前無古人第185章 什麼事,都要名正言順第29章 只有一張大王的劉宏第86章 該來的總會來第256章 最忠誠的人,是劉儉第361章 各種大事第755章 陽平亂第178章 褒貶不一的屯田第674章 大將張遼第560章 袁氏“歸一”第88章 放手一搏第621章 正副先鋒第802章 勸降使者第569章 大將軍提十萬衆第517章 真吾子也!第155章 爲了羣雄逐鹿而做的佈局第713章 破袁第235章 託 子第795章 你只是絆腳石第549章 關,張出馬第726章 宛城攻略第789章 魏延的覺悟第307章 關雲長的性格第413章 出兵除王匡,據河內第12章 人爲利趨第637章 廢除新政第584章 “曹軍”報仇!第506章 壯哉義從!第127章 謀廢史立牧者,非一人第61章 被利用的宦親第675章 誰都需要老婆第8章 幹大事不可惜身第635章 完全不是對手第279章 劉德然徵調六將第731章 失陷第50章 高順月下追劉儉第100章 出了點小情況第301章 咱倆,誰吞併誰?第169章 來冀州,先會田豐第161章 恐懼第370章 左將軍麾下的名偵探第623章 大將軍不尊朝政今天母親出院第270章 袁揚州,心有所謀第498章 讓幷州也和幽州一樣第357章 跑到我這來要名聲?第254章 收青州黃巾百萬第666章 涼州軍內變第332章 讓功績與汝等第407章 左將軍不會欺負任何一個人第361章 各種大事第383章 無有雄主不染血第677章 兩大名將歸朝第733章 袁,曹,孫都慌張了第134章 終於分勝負了第550章 跳來跳去的泰山豪傑第303章 趙子龍第476章 劉家軍團齊出策第106章 何進與黃巾(求訂閱)第444章 袁紹就是袁紹第734章 南北之利
第702章 大事件第221章 賈詡第678章 宗親中的左膀右臂第313章 袁術開始操刀子了第585章 規劃第798章 善於用兵的張飛第248章 十一柱石第409章 我願代表河內韓氏做出承諾第688章 涼州新手村第213章 咱們一起死!第489章 叛軍束手無策第470章 太后的新紅人第101章 我的喜好竟與那曹賊一般(求訂閱)第709章 南北互市第279章 劉德然徵調六將第700章 弘農王,毒士第535章 曹操邀請孫堅夾擊劉備第649章 醉翁之意第233章 送死之人第490章 劉儉名副其實第435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第279章 劉德然徵調六將第664章 董卓的知己,只有一人第336章 荀文若,你要比歷史上偉大第71章 開始扭轉地位的宦官第176章 北方版隆中對第698章 夢第157章 劉備新交的好朋友第449章 長於反殺!第507章 定胡虜!第529章 劉玄德,正人君子也第85章 過猶不及第149章 趙小叛逆第128章 劉備來了第112章 雒陽黃巾起事第32章 關長生第392章 目中無人呂奉先第273章 魚水君臣第129章 大賢良師的堅持第592章 前無古人第185章 什麼事,都要名正言順第29章 只有一張大王的劉宏第86章 該來的總會來第256章 最忠誠的人,是劉儉第361章 各種大事第755章 陽平亂第178章 褒貶不一的屯田第674章 大將張遼第560章 袁氏“歸一”第88章 放手一搏第621章 正副先鋒第802章 勸降使者第569章 大將軍提十萬衆第517章 真吾子也!第155章 爲了羣雄逐鹿而做的佈局第713章 破袁第235章 託 子第795章 你只是絆腳石第549章 關,張出馬第726章 宛城攻略第789章 魏延的覺悟第307章 關雲長的性格第413章 出兵除王匡,據河內第12章 人爲利趨第637章 廢除新政第584章 “曹軍”報仇!第506章 壯哉義從!第127章 謀廢史立牧者,非一人第61章 被利用的宦親第675章 誰都需要老婆第8章 幹大事不可惜身第635章 完全不是對手第279章 劉德然徵調六將第731章 失陷第50章 高順月下追劉儉第100章 出了點小情況第301章 咱倆,誰吞併誰?第169章 來冀州,先會田豐第161章 恐懼第370章 左將軍麾下的名偵探第623章 大將軍不尊朝政今天母親出院第270章 袁揚州,心有所謀第498章 讓幷州也和幽州一樣第357章 跑到我這來要名聲?第254章 收青州黃巾百萬第666章 涼州軍內變第332章 讓功績與汝等第407章 左將軍不會欺負任何一個人第361章 各種大事第383章 無有雄主不染血第677章 兩大名將歸朝第733章 袁,曹,孫都慌張了第134章 終於分勝負了第550章 跳來跳去的泰山豪傑第303章 趙子龍第476章 劉家軍團齊出策第106章 何進與黃巾(求訂閱)第444章 袁紹就是袁紹第734章 南北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