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主從之試

第466章 主從之試

雖然郭嘉在歷史上是有盛名的,但劉儉已經不是當年的他了,他不會因爲一個人在歷史上有很大的名聲,就會覺得這個人是個奇才的,現在的劉儉,已經過了這種因爲名聲而辨識人才的階段了。

史書是人寫的,人是會誇張性敘事的,特別東漢末年還是一個以過份誇讚,過份標榜爲主流的時代,在這個時代,很多留名青史的人,或許本身的才能並不能擔負其盛名。

而有些真正有才幹的人,或許也因爲其所處時代的侷限性,而不能揚名於世,最終被歷史的洪流所埋沒。

所以,對於郭嘉的考驗還是有必要的。

而很顯然,郭嘉能夠看透自己這一路上安排的良苦用心,就說明他在自己這裡的第一道考驗過了。

郭嘉一揚脖,將醒酒湯一飲而盡。

他站起身,對着劉儉施禮:“郭某久聞君侯大名,如雷貫耳,特別是將軍的仁義之名,可謂天下少有。”

“今番與將軍相識,實乃幸事。”

“將軍手下之人,不在魯陽就近之地等我,而是特意在潁川陽翟附近等候,此便是仁義之舉。”

“因爲郭某剛剛絕於袁紹,將軍之人若就近相招,若爲袁紹知曉,恐危機我的性命,以將軍的身份,能對我如此着想,難道不是仁義嗎?”

劉儉沒說話,只是認真的繼續聽着。

郭嘉繼續道:“不但如此,而且這一路來雒陽,將軍手下之人也都是異常的小心,既不快速行軍,同時也不延誤,所有行事之風都恍若平常,這樣的斥候哨探,足可位列天下頂尖之流。”

“但是,若是沒有一位好的主公,一位能看懂局勢善於用人,善於治軍的主公,也是不可能組建出這樣的斥候隊伍的,真可謂是有霸者之風。”

“另外,將軍將郭某大老遠的從陽翟請到雒陽,這一路上卻不予以我好酒食,亦未讓郭某住好的住所,行路也都是比較隱秘的,進了雒陽之後,亦不讓我進入館驛,甚至在今日之前,將軍都不擺出任何歡迎的正式迎接我……”

劉儉笑道:“奉孝這是在挑我的不是了?”

“不敢!在郭某看來,這並非將軍不愛才,反倒是因爲將軍太愛才了。”

“郭某與將軍未曾見過面之前,將軍也不確定郭某到底會不會留在這裡輔佐將軍。”

“一旦將郭某在將軍這裡的事情宣揚得過大,若郭某不能留在將軍身邊而返回陽翟,事情一旦傳開,則對郭某日後的前途不利。”

“將軍如此低調行事,可算是給郭某留了後路啊。”

“一個有霸者之風的人,卻能如此心胸寬廣的爲旁人考慮退路,如此行徑,難道將軍還不是仁義之人嗎?”

劉儉頗感欣慰。

看來郭嘉雖然年輕,但是他卻能在平日微小的細節中品出一個人的本領和人性。

對於這一點,劉儉很是滿意。

“仁義二字,多少有些虛大了,畢竟你是文若推薦給我的英才,若是你我之間彼此瞅不對眼,我也不能因爲你來見過我的事,而耽誤了你纔是。”

“你雖不能爲我所用,但畢竟也是我大漢的英傑!我不能用的人,也當需爲大漢儲才纔是。”

郭嘉聞言,肅然起敬。

且不管劉儉此言是真是假,但是他能當着郭嘉的面把這話說出來,這就說明,他確實是想這樣辦的。

“奉孝既是出身潁川人傑地靈之地,想來定是善於治經者,不知奉孝可隨同名師治經典乎?”

郭嘉直了直身子,道:“雖從名師,卻未治學,只是長於讀著,精研數家。”

劉儉點了點頭:“不知奉孝平日裡喜歡讀些什麼書?”

郭嘉恭敬做禮而應,清了清嗓子,便口若懸河,如數家珍。

“嘉六歲啓蒙以來,先考以《孝經》、《論語》。”

“後長輩督促嘉習《詩經》《禮記》。”

“年方十四,得了一場大病,身體羸弱,故暫歇六藝弓馬劍術,長習《捭闔十四篇》《國策》。”

“後以重金求得《三略》《六韜》《孫子》諸著。”

“及冠前三載,曾研讀《吳子》《司馬法》《尉繚子》等古書,可惜託親所得之書,皆殘缺有所不全,遺漏頗多……且嘉性子又輕佻,讀書常不求甚解,僅略知其意而已,慚愧!慚愧!”

劉儉點了點頭,道:“聽奉孝之意,似是長於軍略籌劃,非儒人也?如此可否與我籌謀一二?”

郭嘉言道:“嘉雖長於潁川,然年少學淺,不敢當有籌劃之贊,然將軍既有言,嘉雖不才,安敢拂將軍之趣邪!”

便聽劉儉惋惜道:“自先帝執政黃巾時起,漢室有衰弱之相,天下洶洶,紛擾不息,各地黃巾齊呼‘天補均平’,蜂擁反叛,董卓以涼州軍長身份把持朝政,似袁氏諸兄弟,亦各連接起事,稱霸一方,不尊王命,我雖有志平定天下,興復漢室,還百姓昌隆,怎奈獨臂難支,至今無有所成,當此時節,應以何計邪?”

適才郭嘉將自己之所擅讀之書報於劉儉,皆是長於軍計,那劉儉便以軍略實勢相詢。

郭嘉的嘴角微挑,出言擲地有聲:“我有一法,可使五年之內,天下安定,不知君侯肯願遵從否?”

劉儉道:“請講。”

郭嘉慢悠悠地道:“今天下大亂,糾其根本,蓋因先帝用人不明,先帝在時,設立黨錮,賣官鬻爵,用人不賢,親信宦官,使賢能遠遁江湖,宵小爭相親近,故使漢室式微,忠臣皆不得爲之所用,這天下焉能不亂也?”

說到這,郭嘉偷眼觀察劉儉的面色。

雖然今日在場的人只有郭嘉和劉儉二人,但郭嘉早就聽說過,先帝劉宏乃是劉儉的恩主,當年正是先帝劉宏一手將劉儉擡進了宗室,同時又委任他州牧之職,可以說劉儉能有今日,全靠的是先帝。

而且民間傳聞,劉儉在雒陽的兩大摯友,一個是袁基,另外一個就是先帝劉宏。

郭嘉今日且當着劉儉的面,陳述幾句先帝劉宏的弊事,且看劉儉作何反應。

他若是當場勃然大怒,將自己驅逐出去,就說明其人也和袁紹一樣,不過是小人之量,恐不能成大事也。

當初郭嘉面對袁紹之時,也曾以讓袁紹屈膝於董卓和劉儉的方式,來考驗袁紹。

今時今日,他故技重施。

劉儉輕嘆口氣:“先帝執政,有得有失,不能一概而論也……繼續。”

劉儉如此表現,讓郭嘉心中頗爲驚訝。

自己適才說了一通劉宏的不是,他就這麼輕描淡寫的帶過了?

不應該啊!對待一手提攜自己的先帝,身爲漢室宗親,他不應該是一力擁護的嗎?

難道此人果然是胸襟廣闊,處事不論私情?

郭嘉的眼睛輕輕抽動了兩下,但隨即立刻調整回了狀態。

“將軍若要平定天下,安撫朝局,這首當其中之事,就是聯袁抗董!”

“聯袁抗董?爲何?”

郭嘉鄭重道:“將軍貴爲皇叔,領先帝遺命,可謂宗親之首,袁紹坐領汝潁諸賢,有仲氏家族之聲望引領諸賢,天下衣冠巨室無不傾慕,若是平定天下,漢室宗親和衣冠巨室,必要傾力合作,方能使天下安泰,百姓安居。”

“自光武中興後數載,天下運轉之道皆仰仗此理,方能運轉至今,然先帝卻爲了一己之私,黨錮諸賢,打破了這個平衡,致使天下騷亂,而如今董卓這西涼虎狼,卻擠身朝堂之中,擾亂天下,顛倒幹坤,依照嘉看來,這個天下的禍端,有一半就在此人身上。特別是此人所推崇的新政,實乃是亂天下之本!將軍當與袁紹合力剿滅董卓,擁立天子,廢除新政,如此方可使天下歸於安定。”

劉儉挑了挑眉毛:“廢除新政?”

“若是廢除了新政,那這個天下當以何政何策何國法而治之?”

郭嘉鄭重道:“恢復舊制,延續先代先賢所留的賢政,用以治民,則百姓可安,禍亂可平。”

劉儉聞言道:“原來在先生心中一直崇尚的還是用我大漢朝的舊制之政,是嗎?”

郭嘉道:“舊政又有何不好呢?昔日漢朝安泰,百姓安居,民生富庶,四海清平,不都是因爲舊時之政嗎?”

劉儉聽了郭嘉的言論,半晌沒有說話。

而郭嘉並沒有任何表示,他只是說完之後,半眯着雙眼,靜等着劉儉對他的發落。

其實劉儉是這個大漢朝執行新政執行最賣力的人,這一點郭嘉非常清楚。

但是他今天就是要用這番話來試探劉儉一下。

看看他到底是真仁義,還是假聖賢。

(本章完)

第629章 屠虎,屠虎第143章 心念漢室的劉虞第210章 殺亂之始第53章 千古之賭第317章 兩戰而平,涼州軍驚之第730章 初一攻城!第639章 出師有名第133章 折磨你折磨你第697章 曹劉二度交手第375章 誰解危難?第368章 袁術猶豫,曹操教唆第688章 涼州新手村第221章 賈詡第669章 六月十五,起事大吉第390章 司州之爭第236章 爲了朋友,當收養袁寵第724章 汝居然讓我割地?第189章 劉備,是劉儉的好兄弟!第717章 各有所進第457章 自鳴得意的傢伙第269章 諸侯討董第18章 大青駹第535章 曹操邀請孫堅夾擊劉備第11章 官場中的白馬將軍第559章 強大居下,柔弱居上第100章 出了點小情況第674章 大將張遼第130章 三位中郎將聚首第96章 誰纔是真正的威脅?第22章 商人的難處第560章 袁氏“歸一”第334章 校尉,黃忠!揚名!第551章 武聖之威(二合一)第418章 袁紹決心先對付劉儉第519章 陶謙之事,說不得落在我兄長身上第257章 劉虞在青州的成績第700章 弘農王,毒士第542章 儒生大將第74章 新越騎校尉第242章 張讓,你變成了誰?第127章 謀廢史立牧者,非一人今天晚上更第631章 虎落第413章 出兵除王匡,據河內第655章 進宮面聖第500章 大漢的第十五個州第144章 真正適合他的崗位第784章 子義的船上有孔明第281章 袁紹固守,謀取文臺第192章 黃忠的覺悟第407章 左將軍不會欺負任何一個人第599章 小五銖毀朝,志在關中第686章 漢室人傑第475章 今日之事,可推給劉儉也第77章 肉由我分第582章 謙亡第622章 師兄請罪今天母親出院第591章 不是一個量級第525章 劉備仗義援徐州第438章 天下第一步兵第521章 河北立法第784章 子義的船上有孔明第108章 劉儉的攻心戰術第273章 魚水君臣第443章 他定會仿效我第596章 認真做事的學子,諸葛亮第574章 陶謙的慌張與憤怒第41章 我一個人有出息沒用第755章 陽平亂第310章 珍惜你自己的生命第424章 先破呂牛第290章 關公逐賈第559章 強大居下,柔弱居上第779章 國運之戰第782章 大戰初始第112章 雒陽黃巾起事第322章 孟德的大計第137章 三邊冀州牧使第72章 朕之族弟第578章 天下,自有公理(二合一)第454章 劉儉的人才真多第578章 天下,自有公理(二合一)第564章 張韓之誼第233章 送死之人第405章 主公與謀士的職責第472章 郭嘉開拓了眼界第230章 青州黃巾勢起第432章 咱們應該是朋友第99章 上架感言第480章 黑山的未來第95章 四大金剛第703章 論袁第645章 坐山觀虎第479章 皇帝的天真第186章 劉虞新任東青州牧第428章 龍虎鬥第724章 汝居然讓我割地?第494章 劉儉手中刀,何其利也!第449章 長於反殺!
第629章 屠虎,屠虎第143章 心念漢室的劉虞第210章 殺亂之始第53章 千古之賭第317章 兩戰而平,涼州軍驚之第730章 初一攻城!第639章 出師有名第133章 折磨你折磨你第697章 曹劉二度交手第375章 誰解危難?第368章 袁術猶豫,曹操教唆第688章 涼州新手村第221章 賈詡第669章 六月十五,起事大吉第390章 司州之爭第236章 爲了朋友,當收養袁寵第724章 汝居然讓我割地?第189章 劉備,是劉儉的好兄弟!第717章 各有所進第457章 自鳴得意的傢伙第269章 諸侯討董第18章 大青駹第535章 曹操邀請孫堅夾擊劉備第11章 官場中的白馬將軍第559章 強大居下,柔弱居上第100章 出了點小情況第674章 大將張遼第130章 三位中郎將聚首第96章 誰纔是真正的威脅?第22章 商人的難處第560章 袁氏“歸一”第334章 校尉,黃忠!揚名!第551章 武聖之威(二合一)第418章 袁紹決心先對付劉儉第519章 陶謙之事,說不得落在我兄長身上第257章 劉虞在青州的成績第700章 弘農王,毒士第542章 儒生大將第74章 新越騎校尉第242章 張讓,你變成了誰?第127章 謀廢史立牧者,非一人今天晚上更第631章 虎落第413章 出兵除王匡,據河內第655章 進宮面聖第500章 大漢的第十五個州第144章 真正適合他的崗位第784章 子義的船上有孔明第281章 袁紹固守,謀取文臺第192章 黃忠的覺悟第407章 左將軍不會欺負任何一個人第599章 小五銖毀朝,志在關中第686章 漢室人傑第475章 今日之事,可推給劉儉也第77章 肉由我分第582章 謙亡第622章 師兄請罪今天母親出院第591章 不是一個量級第525章 劉備仗義援徐州第438章 天下第一步兵第521章 河北立法第784章 子義的船上有孔明第108章 劉儉的攻心戰術第273章 魚水君臣第443章 他定會仿效我第596章 認真做事的學子,諸葛亮第574章 陶謙的慌張與憤怒第41章 我一個人有出息沒用第755章 陽平亂第310章 珍惜你自己的生命第424章 先破呂牛第290章 關公逐賈第559章 強大居下,柔弱居上第779章 國運之戰第782章 大戰初始第112章 雒陽黃巾起事第322章 孟德的大計第137章 三邊冀州牧使第72章 朕之族弟第578章 天下,自有公理(二合一)第454章 劉儉的人才真多第578章 天下,自有公理(二合一)第564章 張韓之誼第233章 送死之人第405章 主公與謀士的職責第472章 郭嘉開拓了眼界第230章 青州黃巾勢起第432章 咱們應該是朋友第99章 上架感言第480章 黑山的未來第95章 四大金剛第703章 論袁第645章 坐山觀虎第479章 皇帝的天真第186章 劉虞新任東青州牧第428章 龍虎鬥第724章 汝居然讓我割地?第494章 劉儉手中刀,何其利也!第449章 長於反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