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教育改革,官方保護

華佗聽了劉儉的話,並沒有立刻回答,因爲劉儉在邀請華佗來之前,對此事就已經提起過了。

其實華佗來到鄴城的這段時間,也都一直在多方打聽河北各級學府如今的運作模式和具體情況。

如今科舉在河北大行其道,但是相比於歷史上的科舉,劉儉如今在河北所施行的科舉制度,還是有一些差別的。

劉儉給州學定下的教學目標和學習內容比較多,且每天都會讓各教員們絞盡腦汁給學生們安排課後作業,還會提出社會實踐類型的作業。

像是原先那樣,只靠學經和治經就能當官,在河北是絕對行不通的。

社會實踐的作業集中在農學和工學方面,

畢竟,這兩個學科對於大漢朝和人民來說,是最爲重要的保障和發展根基。

劉儉的想法是,讓學生們在成爲學術專家的同時,也要有動手能力,讓他們下地,讓他們實踐,通過自己的積累,來成爲真正的人才。

學生們除了有足夠的知識理論儲備,更要有足夠的實操經驗。

大漢朝以農業爲本,是個農業帝國,所以按照劉儉的想法,從現在開始,大漢朝的學子們一定都要有從事農業生產的經驗,瞭解農業生產的艱辛不易,然後掌握農業生產的相關知識,只有這樣,他們將來走上官員崗位之後,就可以憑藉自身經驗,對底層的百姓酌情施政。

雖然改變這些事情很麻煩,同時也會引起一部分過度依賴經學起家的士族的反感,但是劉儉相信,這一切都是有意義的,在未來,一定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教育是一個民族的重中之重,教育若是不適時改革,那這個國家和民族就會停滯不前。

而且,劉儉已經開始在河北實行了檔案履歷存檔制度,因爲紙張已經在北方大興,完全足夠支撐這一點。

同時,不論是科舉應試成功,還是直接被徵辟到官署的底層官吏,都要有實習期,並對實習期的所作所爲做出考評。

在州郡官署學習的學子們,也可以各據其在學校所掌控的各類學課,按照官署徵辟的要求提供屢立,符合的人可以在在校期間去往官署協助幫忙實習。

這對於他們的成長有好處,對於工作量日漸加大的河北官署而言,也有着非常大的好處。

畢竟,河北在劉儉主政以後,各項產業都發展的太過迅速,官署的人員擴充有時候甚至遠遠趕不上產業的蓬勃速度,故而有非常多的民政事務需要辦理,從州府到縣府的所有官員、吏員都比較忙都有很多事情要做,多出一些人來辦事,也可以減輕官署的壓力。

當然,對於實習的學生,還有在學校擴充學課最重點的部分,還是在農業和工業上!

官員不能只會讀經摘句,解讀經文,這是劉儉對河北學子下的一個硬性指標邀請。

農業學課和工業學課將成爲各級官學的常備科目,同時也會成爲科舉開始之中的必考欄目。

而現在,劉儉想將醫學也作爲一個重點類目加入到官學之中。

當然,若是讓每一個官員都成爲醫生,這一點只怕是不現實的,這種事兒也沒有具體意義。

但是對於一些基本的中醫知識,還有對藥性的知識儲備,身爲漢朝的學子,劉儉覺得學子們有必要掌握一定的知識量。

因爲想要建成一個成熟的醫療公共衛生體系,不是一下子就能培養出那麼多的專業人才的。還是要將一些基本的知識普遍在世人中廣爲傳播。

當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後,有些體制就能順其自然的應運而生了。

當然,在最高學府設立最頂級的公立醫療學課,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糧食,工業,醫學可以保證大漢朝人口的生存率,在勞動力就是生產力的時代,這一點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

醫學專家,河北不是沒有,但是像華佗這樣,在大漢朝最頂流的醫者若是能夠來到河北在醫學院做事,那對於劉儉拓展大漢朝的公共衛生事業而言,無異是一個巨大的臂助。

在精神上,他也能振奮士氣。

在知識上,他也代表着這個時代的前沿。

其實劉儉已經當着華佗的面,爲他勾勒了未來醫學事業藍圖,但是華佗暫時還未應聲。

其實在華佗心中,對於劉儉將醫學加入官學學課之中的事,華佗是一百個贊成的,畢竟醫者仁心,他當醫者,苦研醫學之道,就是爲了能夠救死扶傷,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挽救更多漢人的性命。

但是華佗再高尚,他也是一個人,是人就勢必會有私心,多少而已。

關鍵問題,就是在於華佗如果答應了劉儉的邀請,成爲了河北州學大學的院長級別人物,那麼他既然要培養醫學學子,就必然要貢獻出自己的知識,哪怕是有所保留,也必然是要貢獻出一部分的。

在這個時代,知識即代表着名聲。

對於頂層的士族閥閱來說,經學的解釋權就是他們的生命!

對於醫者來說,也是一樣。

雖然醫學目前不像是經學一樣,有非常正規的傳承,但是對於士族出身的華佗來說,那也是他含辛茹苦,耗盡多年心血才積累的,你讓華佗直接就將屬於他的知識傳承出去了,他豈能樂意?

就算是要傳,也要傳給屬於他的弟子和門生。

可河北諸多大學的學子,現在都是誰的門生?

現在河北所有有名氣的大學,所掛名的最高級別的校長,都是劉儉本人。

也就是說,依照漢朝的倫理概念,只要是入了高級別的郡官學,或是州官學的學子,在名義上都算是劉儉的門生。 其中最爲優秀的人,或許還會直接成爲劉儉的記名弟子。

或許去除弟子之外,那些門生也都可以成爲其他院長或是教員老師的門生,畢竟這年頭,沒有死規定,說是非得拜一個人爲師。

但毫無疑問,一旦這個門生出息了,深究他的師承,還得是人家撫遠大將軍劉德然。

誰敢跟大將軍搶門生啊?

以學生的角度上來說,人家也一定更加想往大將軍的門下靠。

誰又不想給大將軍當門生啊?

所以,對於華佗這樣的人來說,他也實在是有着這樣的擔心。

事是好事,但他心裡總是多少有些彆扭……

聖賢良善的人,多少也有些私心,可以理解。

劉儉可以說是這個世界上最善解人意的人,所以他對華佗的想法和不安非常的理解。

換成他自己站在華佗的角度上,他也心裡有些沒底。

再說了,華佗本來就是士族出身,士族出身的人,不論高低,多少都有點這個藏私的小毛病。

這也是大環境所影響的。

“華先生,心中可有憂慮,是否擔心自己多年所學,最終會成爲他人之成名之器?”

正在給劉儉寫藥方的華佗聞言,手微微一顫。

隨後,就見他笑了笑,道:“大將軍真是個爽快人。”

劉儉道:“我這個人就是這樣,有問題就解決問題,不要藏着掖着,如若不然,豈非都變成了陶恭祖,恐傷陽壽也。”

華佗聞言,眼睛頓時一亮。

“正是如此,養生者,修心爲上。”

劉儉說道:“先生能夠學醫至今,到這般造詣,定然是出身於士門,依照劉某的推斷,先生應該是不缺錢的,先生今日當着我的面猶豫,不過是擔憂學術傳承,非爲財貨!”

華佗聽了這話,大有遇到知己的感覺。

“大將軍不愧爲高明者也,不錯,華某半生研習醫道非爲財貨,若是想要發達,我就不需要學醫了。”

劉儉微笑着點了點頭,說道:“如果我所料不錯,華先生心中所想的應該是自己的醫學傳承。其實就像是那些頂級的閥閱之流一樣,他們掌控着各種經文的解釋權,而經文的解釋權也都歸於他們各自的家族和門第所有。”

“這學術,一代一代的延續下來,就形成了他們獨有的門風和賢名,你說這些閥閱所掌控的經文,其他士人不知道嗎?當然不是了,很多士人皆熟讀經文,而且更多的解釋者也在不斷的出現着,但是最頂級的解釋權卻一直在閥閱的手中。”

華佗長嘆了口氣,說道:“可是醫學這一類東西,終究和經文不同,這醫學的最終解釋權無人關心,無人覺得如何,然偏偏方子一旦問世,必然會被醫者所用,而天下之人對這方子的傳承來源又無過多關心,也沒有條文律例保護,大家都用這個方子來治病,用來用去,就無人得知最開始的方子是何人所做了。”

“華某自認爲不是特別貪慕虛名之人,但是若說我一一點兒聲名都不顧及的話,那也不是,畢竟我的醫術之道都是我苦心多年,耗費數十年之功,一味藥一味藥,一個病人接着一個病人的積累出來的。”

“旁人或許看着沒什麼,但在華某自己看來,卻都是至寶。”

劉儉說道:“華神醫何必如此妄自菲薄呢?在劉某看來,您的醫道可拯救天下無數蒼生的性命,相比於五經,醫學之道在人道上更爲實用,當然,這只是我一家之言,並不代表所有人的心聲。”

“畢竟,在大多數氏族眼中。經學之道纔是至高無上。”

“至於華先生心中所慮,劉某心中亦有了解決之道。”

“這些年我一直在籌謀……華先生,青州的書業大興你必然知曉,每一本書印刷出來之後,封面上都會有作者,並且由官方統一發行,這青州書坊所刊印出來的書籍,對於今後大漢朝的學者們來說,就是最有力的佐證。”

“而且依照我的想法,今後河北還將設立類似於原先雒陽蘭臺那樣的藏書之閣,每一個郡都要設立大小圖書藏閣,將天下有名的書,官方統一認證的書籍全部收納其中,並標明作者,官方也要對作者的知識產權署名保護。”

“如此,既傳承了書文知識,又能令著書者流芳百世。”

“當然,這類目不僅僅只限於經學,對於農學,工學,醫學之道就要同樣對待。”

“如此,就等於用大漢朝官署的官方角度爲您的醫術背書,讓天下人都知道,您所出每一張方子,每一份貢獻,都拯救了天下多少人。”

“千百年後,君之名字必可流芳百世,爲後人津津稱道。”

今天幫老媽搬家第468章 誰是最看重他郭嘉的人?第194章 黑山需要一位明白事理的渠帥第673章 掃清後患第191章 天子大行第231章 朝堂之威第49章 我知你而你不知我第534章 玄德仗義援公路不好意思,還得請個假第572章 曹操要議和第140章 董劉忘年交(第二更)今天幫老媽搬家第283章 賈詡之計謀與退路第101章 我的喜好竟與那曹賊一般(求訂閱)第590章 前援後追第697章 曹劉二度交手第121章 第一百一十九 孫黃二司馬爭功第175章 沮授田豐,目光長遠第136章 張角的重要“遺產”第55章 劉儉,會不會成爲士子們的楷模?第448章 劉,董將會第537章 劉儉的王牌大將第56章 家有醜婦(三更)第753章 定計燒營第792章 袁紹一支的出路第36章 共成大事!第645章 坐山觀虎第257章 劉虞在青州的成績第669章 六月十五,起事大吉第606章 筵無好筵會無好會第696章 諸葛出廬第181章 黑白兩道韓義公第559章 強大居下,柔弱居上第757章 兵敗折將第282章 劉儉說,我要先擒董卓女婿第92章 酒醉獻子第196章 盧老師非同等閒第148章 遊手好閒趙子龍第353章 挖大將牆角第611章 關中動亂的各種因素第226章 遺物第280章 董卓,劉儉,關東聯軍……開戰第764章 願效死力第554章 德然,你又神算了第289章 是牛是馬?今天母親出院第394章 前世死仇,今世搭檔第92章 酒醉獻子不好意思,還得請天假第648章 曹操想鼎足第719章 袁紹總動員第498章 讓幷州也和幽州一樣第53章 千古之賭第150章 英魂遺孤第274章 劉儉展現仁義的角度第17章 我敢賭的,無人敢賭第725章 許攸失勢第132章 張角無可奈何第488章 平賊先鋒劉德然第690章 有的事情不急於一時第421章 劉德然要招人了!第110章 黎民最能接受的話(爲堂主加更)第98章 張角高徒請個假第289章 是牛是馬?第150章 英魂遺孤第47章 高層恩怨禍及下屬第462章 荀彧薦才第385章 王允的佈局第666章 涼州軍內變第35章 關羽,張飛,劉備都沒想到第241章 董卓聯合呂強第398章 劉儉的計劃第65章 皇帝的好感第302章 同爲宗親,你的人馬就是我的第287章 天下強軍,不是不能勝第167章 從此,無緣再見第77章 肉由我分第405章 主公與謀士的職責第149章 趙小叛逆第40章 孝廉 察廉 徵辟 屯邊第178章 褒貶不一的屯田第418章 袁紹決心先對付劉儉第184章 能布大棋者,誰敢疑之?不好意思,還得請天假第4章 同窗可用第669章 六月十五,起事大吉第86章 該來的總會來第632章 孫家之殤第280章 董卓,劉儉,關東聯軍……開戰第79章 劉儉,曹操,袁家兄弟第393章 江南新秀第762章 左右,拿下孫策第524章 陶恭祖各處求救第764章 願效死力第780章 跨海急先鋒第221章 賈詡第344章 黑道之神第192章 黃忠的覺悟第177章 冀州軍組建!
今天幫老媽搬家第468章 誰是最看重他郭嘉的人?第194章 黑山需要一位明白事理的渠帥第673章 掃清後患第191章 天子大行第231章 朝堂之威第49章 我知你而你不知我第534章 玄德仗義援公路不好意思,還得請個假第572章 曹操要議和第140章 董劉忘年交(第二更)今天幫老媽搬家第283章 賈詡之計謀與退路第101章 我的喜好竟與那曹賊一般(求訂閱)第590章 前援後追第697章 曹劉二度交手第121章 第一百一十九 孫黃二司馬爭功第175章 沮授田豐,目光長遠第136章 張角的重要“遺產”第55章 劉儉,會不會成爲士子們的楷模?第448章 劉,董將會第537章 劉儉的王牌大將第56章 家有醜婦(三更)第753章 定計燒營第792章 袁紹一支的出路第36章 共成大事!第645章 坐山觀虎第257章 劉虞在青州的成績第669章 六月十五,起事大吉第606章 筵無好筵會無好會第696章 諸葛出廬第181章 黑白兩道韓義公第559章 強大居下,柔弱居上第757章 兵敗折將第282章 劉儉說,我要先擒董卓女婿第92章 酒醉獻子第196章 盧老師非同等閒第148章 遊手好閒趙子龍第353章 挖大將牆角第611章 關中動亂的各種因素第226章 遺物第280章 董卓,劉儉,關東聯軍……開戰第764章 願效死力第554章 德然,你又神算了第289章 是牛是馬?今天母親出院第394章 前世死仇,今世搭檔第92章 酒醉獻子不好意思,還得請天假第648章 曹操想鼎足第719章 袁紹總動員第498章 讓幷州也和幽州一樣第53章 千古之賭第150章 英魂遺孤第274章 劉儉展現仁義的角度第17章 我敢賭的,無人敢賭第725章 許攸失勢第132章 張角無可奈何第488章 平賊先鋒劉德然第690章 有的事情不急於一時第421章 劉德然要招人了!第110章 黎民最能接受的話(爲堂主加更)第98章 張角高徒請個假第289章 是牛是馬?第150章 英魂遺孤第47章 高層恩怨禍及下屬第462章 荀彧薦才第385章 王允的佈局第666章 涼州軍內變第35章 關羽,張飛,劉備都沒想到第241章 董卓聯合呂強第398章 劉儉的計劃第65章 皇帝的好感第302章 同爲宗親,你的人馬就是我的第287章 天下強軍,不是不能勝第167章 從此,無緣再見第77章 肉由我分第405章 主公與謀士的職責第149章 趙小叛逆第40章 孝廉 察廉 徵辟 屯邊第178章 褒貶不一的屯田第418章 袁紹決心先對付劉儉第184章 能布大棋者,誰敢疑之?不好意思,還得請天假第4章 同窗可用第669章 六月十五,起事大吉第86章 該來的總會來第632章 孫家之殤第280章 董卓,劉儉,關東聯軍……開戰第79章 劉儉,曹操,袁家兄弟第393章 江南新秀第762章 左右,拿下孫策第524章 陶恭祖各處求救第764章 願效死力第780章 跨海急先鋒第221章 賈詡第344章 黑道之神第192章 黃忠的覺悟第177章 冀州軍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