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鞋帶定理,買文

第122章 鞋帶定理,買文

匆忙趕來長寧衛的,正是延平書院的山長陳默羣和他的好友拓湖先生何良俊。

兩人進了長寧衛後,打聽到蘇澤正在村口建溪邊上丈田,心急的何良俊直接拉着陳默羣出了長寧衛,去建溪邊上尋找蘇澤。

此時小蘿蔔頭林良珺正在指揮着其他孩子們丈量田畝,這些都是修建建溪後,用挖出來的淤泥開荒出來的新田。

河邊河底的淤泥富含營養物質,所以自古以來氾濫平原都是人類文明的搖籃,經常氾濫的尼羅河養活了古代埃及人,河水氾濫對文明來說,是毀滅又是新生。

這些田地靠近河流,只要平整好了就是上等的水田。

蘇澤讓小蘿蔔頭們清丈田地,測繪詳細的地圖,另外一個目的也是爲了規劃設計灌溉的水利設施。

對於小蘿蔔頭這個年紀的孩子來說,能夠在戶外上課是最快樂的是事情。

自從覺醒了數學技能後,蘇澤在原本的開蒙學習課程之外,又加了數學的課程。

計算田畝面積這種事情自然指不上這些孩子,但是讓他們測量繪製地圖還是沒問題的,林良珺指揮着孩子們拉着盤尺,一邊測量一邊記錄着。

何良俊許久沒有見過如此童趣的場景了,他回想起自己的故鄉,在沒有鬧倭亂之前的松江府,初夏的時候田野上也都是奔跑的孩童。

對於時局,何良俊已經無力吐槽了,朝廷剿倭這麼多年,越是剿倭越是嚴重,連堂堂松江府都被倭寇荼毒了。

沒想到在福建沿海,竟然還看到這麼一片世外桃源。

何良俊走上前,看着一個神氣的小孩指揮其他孩童測量長度,他則拿着炭筆在紙上寫寫畫畫,將測量的長度標註到紙上。

看到小蘿蔔頭手中的炭筆,何良俊饒有興趣的問道:“小娃娃,這是何物?”

小蘿蔔頭打量陳默羣和何良俊,又看到他們身後追隨的學生和護衛。

小蘿蔔頭雖然調皮搗蛋,但也是衛所百戶之子,也是有些見識的,知道這兩個人來歷不俗。

好歹憋着性子說道:“兩位長者,這是炭筆。”

炭筆其實就是鉛筆,大明已經開始使用石墨製作墨汁了。

而一些勞動人民發現,用石墨可以在很多物體上留下記號,最早使用炭筆的就是木匠和石匠。

不過小蘿蔔頭手上的炭筆,是經過蘇澤改造過的,他將石墨磨成圓柱狀,然後套上細蘆葦杆,再用破布條纏繞上綁緊,就和現代鉛筆差不多了。

何良俊又看着紙上的符號和阿拉伯數字問道:“這是什麼字?”

小蘿蔔頭道:“這是數字。”

何良俊摸着鬍子說道:“數字?有意思,這倒是和蘇州碼子很像,但是更適合橫着書寫。”

何良俊發現小蘿蔔頭所寫的數字都是橫着寫的,他大概也明白這種數字的用法,橫着寫的阿拉伯數字確實要比豎着寫的蘇州碼子更方便讀數。

中國宋代以前的數學家用的都是籌算,而記錄數字的時候也會用一種名爲蘇州碼子的符號。

蘇州碼子和阿拉伯數字的寫法一樣都是簡化數字符號,配合籌算使用也很方便,何良俊家中也有產業,賬本上的數字也都是用蘇州碼子記錄的。

等到算盤出現後,籌算逐漸退出歷史舞臺,而鋼筆進行橫向書寫也更方便進行運算,於是到了晚清時候,阿拉伯數字徹底代替了蘇州碼子,成爲全國通行的“數字”。

蘇澤給於宗遠查賬的時候,賬本上用的數字就是“蘇州碼子”。

蘇澤學習的都是現代數學,記憶的數學公式也都是現代公式,反正對於數學來說,數字也只是一個符號罷了,所以他教授小蘿蔔頭們的也都是阿拉伯數字。

何良俊看着小蘿蔔頭在紙上寫寫畫畫,也看出來他是在清丈田地,他也是非常驚奇,長寧衛的孩童也懂得算學?

陳默羣是延平書院的山長,他看着小蘿蔔頭畫的圖,尺寸標註的很清楚。

陳默羣對何良俊說道:“聽說蘇汝霖在長寧衛辦了一家衛學,這些孩子應該是他的弟子。”

何良俊摸着鬍子說道:“教化鄉里,有士人之風也。”

陳默羣也點點頭,他雖然不是很喜歡蘇澤,但是蘇澤在鄉間教授孩子讀書,這還是很對他的胃口的,也是符合文人士大夫的政治正確的。

陳默羣來了興趣,又隨口問了幾個蒙學的問題,小蘿蔔頭等一羣孩童都能對答如流,這下子他對蘇澤更滿意了。

何良俊也不禁的感慨,這個蘇澤果然不是普通讀書人。

得到消息的蘇澤,看到兩人浩浩蕩蕩的跟班隊伍,也知道是縣裡來了大人物。

等他找到何陳二人的時候,何良俊正在向林良珺討教算學。

“座標你都聽不懂?以天元爲中心,以經緯二線來確定點位,用這個方法自然能算出田地的面積了。”

小蘿蔔頭發現何良俊平易近人,很快就忘記了對讀書人的敬畏,開始對何良俊大呼小叫,顯擺前陣子蘇澤教授的解析幾何知識。

其實小蘿蔔頭也只是學了一個皮毛,但是何良俊卻被這種計算方法吸引住了。

他是戲劇名家,也是酷愛書籍的藏書家,大明朝的讀書人都有做博學家的志向。

何良俊對於解析幾何很感興趣,用這種方法丈田,肯定要比割分求和法方便準確很多。

在蘇南地區土地買賣也是很頻繁的事情,而土地買賣中最重要的就是田畝的面積。

所以在民間買賣的時候,往往會請精通算學的讀書人來計算田畝的面積,這種人在江南地區叫做“算秀才”,也算是一種無法科舉入仕的讀書人就業方向。

一個能快速準確的算出田畝面積的算秀才,收入也是相當的高的。

何良俊除了喜歡戲曲之外,也很喜歡沒事做研究數學,以前買賣過土地,何良俊都是自己丈量計算土地的,但是他用的方法,似乎都沒有小蘿蔔頭說的這個方法好。

不過小蘿蔔頭也只知道建立座標系的方法,答案都是他硬套公式算的。

兩人討論了半天,何良俊也沒能搞懂到底怎麼算面積。

蘇澤是認識陳默羣的,他上前見禮道:“見過陳山長。”

蘇澤也不明白延平書院的陳山長爲何要找自己,不過既然人家過來了,蘇澤也是以禮相待的。

陳默羣答禮之後,拉着何良俊對蘇澤說道:“蘇汝霖,這位是我的好友何元朗,號拓湖先生,今日是他有事要尋你。”

何良俊和陳默羣差不多年紀,花白的鬍子,帶着儒士的冠巾,一看就有股名士風度。

不過此時何良俊的樣子可一點都不名士,他手上都是碳粉,因爲思考丈田的計算問題把鬍子都揪亂了。

原來是在延平府徵戲文的拓湖先生,蘇澤也對何良俊行禮。

何良俊拉着蘇澤說道:“蘇汝霖,這孩童可是你的弟子?”

“我是衛學蒙師,只是給這些孩童開蒙。”

“這孩童所學的丈田方法可是伱教的?可否爲老夫解惑?”

蘇澤疑惑的看着何良俊,你不是戲曲名家嗎?怎麼對數學有興趣了?

何良俊迫不及待的說道:“那孩童說建立座標系後,就能通過公式算出田畝的面積,這是什麼原理?”

蘇澤教授小蘿蔔頭的是鞋帶定理的計算公式,用這個公式可以粗算出多邊形的面積,但是小蘿蔔頭也只知道公式,並不知道具體的計算原理。

何良俊也用割分求和法驗算過,答案和小蘿蔔頭套公式算出的結果差不多。

而且蘇澤的方法更加快捷方便,只要知道公式孩童都能算出來。

高斯鞋帶公式,也叫高斯面積公式,是一種數學算法,可求確定區域的一個簡單多邊形的面積。

原來是問這個啊,高斯鞋帶公式的原理其實很簡單,就是將多邊形分割成多個三角形,然後分別計算這些三角形的面積。

高斯將這個方法進一步公式化,給出了一個只要知道頂點座標就能粗算面積的公式。

而實際上在晚明的時候,民間也發明了同樣原理的方法,在算書上稱作推步聚頂術。

何良俊聽完了蘇澤的公式原理,又用炭筆驗證了一下,敬佩的說道:“妙啊!太妙了!蘇汝霖能發明這種算法,真乃算學天才啊!”

陳默羣是知道自己這位好友的算學造詣的,剛纔蘇澤和何良俊講解的算法他已經完全聽不懂了,只是機械性的跟着點頭,何良俊都說是天才,那肯定就是天才了。

蘇澤正在疑惑,這兩個老頭千里迢迢從縣城趕過來,難道就是爲了和自己討論算學?

何良俊總算是想起了正事,他對着蘇澤說道:“汝霖,《拍案驚奇》上那篇《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是你寫的吧?”

原來是爲了這個文章來的,蘇澤笑着說道:“回拓湖先生,正是晚生所作。”

何良俊說道:“這個,老夫想要將《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改成戲文,讓戲班排演,請問汝霖意下如何?”

蘇澤皺眉說道:“晚生不通節律音韻,怕是入不了拓湖先生的眼。”

何良俊連忙說道:“改編的事情老夫親自來,排戲也是老夫來。”

看到蘇澤沒有立刻答應,何良俊又說道:“汝霖你放心,這齣戲的署名還是你,老夫只負責改編和編曲,另外這次徵文就定你爲第一,這一百兩銀子就算是你的潤筆費,如何?”

一百兩銀子!

蘇澤眼睛一亮!要不然還是讀書人的錢好賺呢!一篇文章就是一百兩銀子!

爲了一個改編的授權,這兩個老頭跑到長寧衛來,大明朝盜版抄襲的事情還少嗎?

蘇澤很快想明白了,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是在小報上刊登的,如今南平城內所有人都知道這文章是蘇澤寫的。

如果何良俊拿不到蘇澤的授權就私自改編戲文,肯定要被全城的讀書人唾棄。

蘇澤這下子明白了控制輿論的重要性了,《拍案驚奇》雖然目前還是一份在南平販賣的小報,但是已經能讓陳默羣和何良俊這樣的豪紳忌憚,不敢隨意搶奪蘇澤的文章,還要恭恭敬敬的花錢買蘇澤的改編授權。

也難怪晚明東林書院聲勢那麼大,掌握了輿論就掌握了一切啊!

蘇澤更堅定了辦報的想法,《拍案驚奇》不僅僅要辦,還要辦成全省全國性的大報!

蘇澤答應下來,何良俊也放鬆了下來,他對《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的故事非常有信心,就像是一個名導演找到了最好的劇本,他有信心排出一部名垂史書的戲出來!

“田間暑熱,兩位先生還是去長寧衛坐坐吧。”

有人上趕着送銀子,蘇澤自然拿出好客熱情,邀請兩人去長寧衛坐坐。

太陽漸漸火辣了,陳何也有些累了,於是隨着蘇澤向長寧衛走去。

看着田間正在修溝渠的青壯,丈量田地的孩童,陳默羣問道:“汝霖爲何要丈田?難道這是新開的土地?”

蘇澤點頭說道:“前幾日長寧衛清理建溪,新開出些土地來,衛所正在造冊。”

陳默羣驚訝的看着建溪,他們來長寧衛也是沿着建溪一路向東的,建溪中游渾濁,可是到了下游卻清澈,陳何二人還以爲這條溪流就是這麼神奇,沒想到是剛修過水利的原因。

蘇澤又將束水衝沙的方法說了一遍,這下子陳默羣也聽懂了其中的原理。

物理學的原理往往簡單易懂,後世每年的高考物理題還是有人討論,數學題就沒人關心了。

沒想到蘇澤還會修水利,何良俊對他的評價更高了,就連陳默羣覺得蘇澤是個人才了。

齊家治國平天下,造福鄉里本來就是讀書人的政治正確。

到了長寧衛後,蘇澤又帶着兩人蔘觀了衛學,陳山長當場慷慨解囊,要給長寧衛衛學捐贈一些書籍和文房四寶。

對於這兩位剛剛投了錢的天使投資人,蘇澤吩咐林彩娘殺雞摘菜,盛情款待了兩人,一時之間自然是賓主盡歡。

與此同時,南平縣。

黃時行滿懷期待的站在何良俊的門前,好不容易從門子那邊打聽到消息。

“什麼,拓湖先生出遊了?”

“去哪裡了?長寧衛?”

ps1:

推步聚頂術

顯微鏡下大明,帥嘉謨丈田的算法。

這部劇還挺好看的,推薦

ps2:

蘇州碼子,〡〢〣〤〥〦〧〨〩十,如今一些地區還會用這種符號。

查了資料大明朝的數學確實不差,可惜了。

(本章完)

第585章 彈幕徐行戰術第461章 人才“詛咒”第203章 圍三缺一第468章 政治身份和爭第478章 比封建更腐朽的買辦第278章 爭在未來第516章 時代帷幕拉開第052章 海瑞的縣學新制第486章 王恭廠大爆炸第175章 府試求策,靖海七策第666章 棄遼第428章 民族主義的覺醒第322章 震驚!第612章 恭順如狗第293章 照明推動啓蒙第610章 女真崛起第98章 大明文壇(求月票啊!)第034章 精製第121章 肝的方向第258章 藥,種子第222章 雙金色被動第291章 戚家軍,伏子第478章 比封建更腐朽的買辦第566章 睢陽第554章 李成樑的手段第183章 南平鄉野調查其一第610章 女真崛起第260章 高拱張居正(本卷完,明天新一卷)第647章 宮廷開支第264章 揚州鹽商第362章 謠言,民心第334章 鑽膛炮第474章 蒸汽車頭第581章 貨幣和財政政策第239章 數據治稅第232章 倭寇再臨(卷末,求票!)第450章 唯有死亡和稅收不可避免!第357章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第503章 弄不完的權第498章 巴巴羅薩行動第646章 蘭州第677章 毫無誠意第472章 都是人精第071章 破題第143章 一網打盡!第156章 “倭”亂未平第476章 東海貿易公司第459章 雲南沐家那檔子破事第367章 留學生們第493章 燙手山芋第269章 文學的紫色被動第050章 賬房技能第054章 抵捐第056章 脫毒難第385章 安南故土,自古以來第554章 李成樑的手段第338章 嘉靖四十二年的第一場會第570章 黑船來襲第661章 蘭州易幟第234章 簞食壺漿第543章 期貨祖師爺於公子第512章 蜀中和漢中第285章 好巧啊,陸二爺第334章 鑽膛炮第342章 汝最類父第200章 治河之志第593章 女王的決斷第576章 李成樑的抉擇第657章 拼命第212章 殺倭使!(求月票)第467章 騎兵再上歷史舞臺第024章 械鬥罰銀第252章 淳安海瑞第489章 登陸,仁川第155章 賞罰自何出第586章 兩面包夾之勢第496章 未曾開發的寶庫第680章 電報和鐵路帶來的改變第069章 縣令第633章 你的想法有些極端了第659章 碾碎第405章 李舜臣聚義梁山泊第534章 猴子回倭國第229章 稅收契約論第169章 過年,縣試報名開始第657章 拼命第189章 錢法困境第286章 【六經注我】!啓動!第667章 政治仗第622章 果然草臺第015章 朝堂一紙風第264章 揚州鹽商第566章 睢陽第664章 鐵路司的暢想第546章 翻山入蜀!第244章 有疾,吾往矣第150章 敏捷屬性的用處(加更求票)第350章 大明朝廷的搬運工第339章 瘋狂的冬衣第358章 大沽血戰
第585章 彈幕徐行戰術第461章 人才“詛咒”第203章 圍三缺一第468章 政治身份和爭第478章 比封建更腐朽的買辦第278章 爭在未來第516章 時代帷幕拉開第052章 海瑞的縣學新制第486章 王恭廠大爆炸第175章 府試求策,靖海七策第666章 棄遼第428章 民族主義的覺醒第322章 震驚!第612章 恭順如狗第293章 照明推動啓蒙第610章 女真崛起第98章 大明文壇(求月票啊!)第034章 精製第121章 肝的方向第258章 藥,種子第222章 雙金色被動第291章 戚家軍,伏子第478章 比封建更腐朽的買辦第566章 睢陽第554章 李成樑的手段第183章 南平鄉野調查其一第610章 女真崛起第260章 高拱張居正(本卷完,明天新一卷)第647章 宮廷開支第264章 揚州鹽商第362章 謠言,民心第334章 鑽膛炮第474章 蒸汽車頭第581章 貨幣和財政政策第239章 數據治稅第232章 倭寇再臨(卷末,求票!)第450章 唯有死亡和稅收不可避免!第357章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第503章 弄不完的權第498章 巴巴羅薩行動第646章 蘭州第677章 毫無誠意第472章 都是人精第071章 破題第143章 一網打盡!第156章 “倭”亂未平第476章 東海貿易公司第459章 雲南沐家那檔子破事第367章 留學生們第493章 燙手山芋第269章 文學的紫色被動第050章 賬房技能第054章 抵捐第056章 脫毒難第385章 安南故土,自古以來第554章 李成樑的手段第338章 嘉靖四十二年的第一場會第570章 黑船來襲第661章 蘭州易幟第234章 簞食壺漿第543章 期貨祖師爺於公子第512章 蜀中和漢中第285章 好巧啊,陸二爺第334章 鑽膛炮第342章 汝最類父第200章 治河之志第593章 女王的決斷第576章 李成樑的抉擇第657章 拼命第212章 殺倭使!(求月票)第467章 騎兵再上歷史舞臺第024章 械鬥罰銀第252章 淳安海瑞第489章 登陸,仁川第155章 賞罰自何出第586章 兩面包夾之勢第496章 未曾開發的寶庫第680章 電報和鐵路帶來的改變第069章 縣令第633章 你的想法有些極端了第659章 碾碎第405章 李舜臣聚義梁山泊第534章 猴子回倭國第229章 稅收契約論第169章 過年,縣試報名開始第657章 拼命第189章 錢法困境第286章 【六經注我】!啓動!第667章 政治仗第622章 果然草臺第015章 朝堂一紙風第264章 揚州鹽商第566章 睢陽第664章 鐵路司的暢想第546章 翻山入蜀!第244章 有疾,吾往矣第150章 敏捷屬性的用處(加更求票)第350章 大明朝廷的搬運工第339章 瘋狂的冬衣第358章 大沽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