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謠言,民心

隆慶皇帝朱載坖坐在龍椅上,看着高拱這名心腹重臣進來,立刻說道:

“愛卿快快免禮。”

緊接着皇帝說道:“昨日內侍宦官回報,皇宮中的《永樂大典》和歷代帝王起居注都被蘇賊帶走了!”

高拱一直忙着外朝的事情,聽到這個消息就是一驚。

他連忙問道:“歷代帝王起居注都被蘇賊帶走了?已經編成的實錄呢?”

皇帝連忙說道:“也被帶走了!”

高拱一陣恍惚,起居注和實錄記錄的都是歷代帝王的所做作爲,其中不乏一些不能公之於衆的宮廷秘密,還有不少陰謀算計記在其中。

當然起居注不會說皇帝的壞話,後代編纂的實錄也不會直接說先皇的過失。

但是文人這個物種,總喜歡暗搓搓的在史書中藏一些東西,皇帝也不可能逐條去看實錄,更不要說天天查看起居注了。

高拱已經想到了蘇澤拿到這些資料,又要怎麼在報紙上編排明廷了。

高拱又問道:“陛下,還有什麼其他損失嗎?宮中的珍器是否被盜?內廷府庫呢?”

皇帝說道:“宮中的珍器都還在,府庫中的白銀沒了,朕已經將看守府庫的太監捉拿來問,也不知是不是蘇賊搜刮走的。”

皇帝面色古怪的說道:“皇宮被洗劫這件事朕已經有了思想準備,可有件事是朕萬萬沒想到的,蘇賊竟然如此的狠辣!”

皇帝說道:“蘇賊將宮中內侍宦官和宮女的名冊全部都帶走了,如今留守在宮中的太監宮女,根本沒辦法勘明身份!”

皇帝這麼一說,高拱終於反應過來。

和吏部的情況一樣,司禮監中也有所有宮女太監的詳細名冊。

宮禁森嚴,只有宦官和宮女都有各自出入的區域,配合棨(木質通行證)和碟錄(各宮門覈驗的人員通行名單),嚴格控制太監和宮女的活動範圍。

這套制度在差點勒死嘉靖皇帝的壬寅宮變後,更是被大大的強化,即使是司禮監的大太監,無事也不能隨意進出宮門。

這套制度一方面是爲了防備內外勾結,害怕宮內聯絡宮外造反。

另一方面也爲了隔絕宮女太監之間的聯繫,防止他們串通組織起來造反。

可如今這些東西全都沒有了,留守在皇宮中的太監到底可信不可信,這成了一個不能深思的猜疑鏈,昨天夜裡新登基的隆慶皇帝都沒睡好,大早上就匆忙招來了自己的內閣輔臣們。

高拱更是頭大,皇帝的安全是頭等大事,在上皇在位的時候,尚且能發生壬寅宮變這種事情,如今隆慶剛登基不久,外還有蘇澤這樣的大敵,自然是更沒有安全感。

能夠理解皇帝,但不代表高拱能有辦法,高拱硬着頭皮問道:“陛下,宮中缺員衆多,若是再不允許這些宦官和宮女服侍,那宮裡?”

“不如讓這些宮人們互相指認擔保,只要能確定是宮裡的老人就留用宮中,可疑的再讓錦衣衛和東廠審問。”

“若是陛下還不放心,可以多增宮衛,如何?”

這一次這位耳根子很軟的皇帝,在自身安全上表示出頗爲強硬的立場說道:

“別的事情朕可以遷就,可是宮禁大事不容拖延!”

“宮衛不是宦官,朕後宮中雖然妃嬪不多,但也是要避嫌的!宮衛只能看守宮門,若是真的發生壬寅宮變那樣的事情?朕要依靠何人?”

話說到這個份量上,高拱也不好再說了。

皇帝對內閣首輔楊博問道:“朕準備增加宦官和宮女的數量,要身世清白的!”

高拱立刻說道:“不可!”

“陛下,京師剛定,就要廣招宦官宮女,這樣怕是人心不穩啊!”

皇帝已經有些不悅了,不過他也知道高拱是爲了自己的名聲。

他忍住說道:“宦官就不增補了,多增補些健壯宮女如何?”

高拱還是說道:“陛下,如今三大殿停工,宮中多有宮殿空置,不妨將這些這些宮宇都封鎖了,以現在宮中的人手也足以護衛陛下安全了。”

這下子就連一貫好脾氣的隆慶皇帝也有些怒了,他說道:“朕只不過要增加一些宮女,讓宮裡多一些能聽用的人,怎就如此之難?”

不過隆慶的性子還是軟,他又說道:“高師傅,朕睡不安啊!”

皇帝都這麼說了,高拱終於無話可說,只能垂頭稱是,籌備給皇帝招一批身世清白的宮女入宮。

等說完了這件大事,隆慶皇帝又問道:

“楊首輔,大沽那邊情況如何了?”

東南新軍撤走了,但是大沽依然留着一座棱堡。

大沽棱堡也就成了大明君臣心中的一根刺。

楊博立刻說道:“臣已經讓天津密切監視大沽那邊了,東南賊留在大沽棱堡中的人數不多,也極少離開大沽港口附近活動,應該無法威脅京師。”

可是東南新軍在大沽駐軍,這無疑是在明廷家門口撒尿,還是隨時隨地可以過來大小便的那種。

皇帝問道:“可否拿下這座棱堡?”

楊博立刻搖頭說道:“李成樑李總督曾經與東南賊在棱堡附近作戰,東南賊在棱堡中安放了大量的火炮,棱堡還有港口補給支援,怕是十倍之兵也很難拿下。”

“臣以爲京師稍安,不易動兵,棱堡中士卒不多,也無法威脅京師,沿途佈下監視崗哨,就且讓它去吧。”

楊博都這麼說了,隆慶皇帝也只能作罷,他對手下兩名重臣說道:“國事維艱,兩位還是要多擔待啊!”

楊博和高拱連忙跪下說道:“臣當鞠躬盡瘁!”

皇帝要招募更多宮女的消息,很快就在京師傳開了。

大明朝初立的那些年,普通人家的子弟還是願意去宮裡做宮女的。

這倒不是指望着皇帝寵幸誕下皇子這種妄想,大部分宮女健婦在宮裡都是幹活的,皇帝根本不把他們當女人看,更別談寵幸了。

宮裡能吃飽飯,宮中還有各種部門可以學習女工刺繡等手藝,而且明初的皇宮都會定期發還宮女,那時候出來反而更好嫁人。

但是就和戍卒和徭役的時間越來越長,宮女在宮中當差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到了嘉靖年間,很多宮女一輩子都在宮裡當差,沒辦法婚配生子,入宮就等於和家人生離死別。

而隨着宮廷鬥爭的加劇,無論是皇帝、皇后、嬪妃甚至是管事的大太監,都會經常責罰打罵宮女,宮女入宮就和坐牢差不多了。

因此京師百姓都會想盡辦法不讓女兒進宮當宮女,甚至爲此將身體弄殘疾的都有。

京師情報站的陸添壽接到了這個消息,立刻召集了《京師新報》的編輯開會。

御史王用汲已經成爲《京師新報》的編輯,在東南那邊派遣的總編抵達之前,他暫代編輯工作。

王用汲是海瑞在京師做官時候唯一的好友,其爲人也以清正廉潔剛正不阿而著稱。

海瑞上《治安疏》之後,王用汲也知道自己和海瑞的關係,再也無法在大明朝廷立足。

陸添壽找到他,讓他在《京師新報》做編輯,王用汲並不知道《京師新報》的背景,只當做是一家民辦的報紙。

陸添壽將皇帝登基後就要招募宮女的消息告訴王用汲,接着說道:

“王編輯,京師稍定,陛下剛登基就廣招宮女,這可不是什麼明君該做的事情啊!”

王用汲以前是做言官的,若是以前他肯定就冒死上書勸諫了。

不過現在他是報社的編輯了,卻不知道文章怎麼寫了。

陸添壽說道:“王編輯,你只要在報紙上呼籲一下,講一講招募宮女的危害,在報紙上勸一勸陛下,以前你的奏章怎麼寫,現在就怎麼寫,只不過現在的讀者是整個京師的百姓罷了。”

王用汲想了想,立刻點頭說道:“總編,我這就回去寫文!”

王用汲的速度很快,一篇白話的文章很快就寫好了。

其實大明很多公文也都要求簡潔,一些知名奏疏也算是半白話,這種文章王用汲也算是信手拈來。

文章也沒有誇大宣傳,只說了明廷在宮裡做宮女的現狀,又請求皇帝在國家危難的時候,不要加重百姓的負擔。

陸添壽看完拍手叫好,接着就讓印刷坊加緊印刷。

當第二天清晨過後,報童將報紙送上街頭,整個京師都知道皇帝要招募新宮女的消息了。

京師百姓紛紛恐懼,生怕家中女兒被搶進宮裡,而隆慶招宮女的消息,很快就變成了多個版本的謠言,迅速在京師傳開了。

有說根本不是招募宮女,而是皇帝要選妃,這一次皇帝要充實後宮三宮六院七十二妃,要將京師適齡的漂亮女孩都搶進宮。

還有說當今皇帝好人妻,要健壯的已婚婦人進宮伺候。

也有說皇帝不是招宮女,而是要將這些女子都賞賜給勤王的邊軍。

還有說皇帝和上皇一樣,需要用女子的經血煉製丹藥,這些宮女都是“藥渣”。

消息是越傳越離譜,但是無論是哪個版本,百姓都不想將自家的女兒送入宮中。

而負責招募宮女的就是隆慶皇帝身邊的親信太監馮保。

馮保本來只是裕王府伺候裕王的太監,隨着裕王登基後,而宮裡的大太監又都隨着嘉靖“西狩”去了,於是馮保一躍而成爲司禮監掌印太監。

馮保自然知道,普通人家根本不願意讓女人入宮,於是馮保乾脆直接明碼標價,只要交錢就可以免於入宮。

但是皇帝的命令要完成,馮保又讓太監在京師搜捕,不管未婚已婚,是否生育的,只要是健壯婦人就全部抓入宮中。

京師更是人人自危,果然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大家再次感念起蘇澤在京師的好了。

九月十五日,京師百姓敬愛的大都督蘇澤乘坐快船返回了上海。

東南新軍在北方的戰事,都通過飛剪船迅速傳回上海,《警世報》上北方戰事的報道,要比西狩的嘉靖得到的消息還快。

大沽決戰,重創遼陽精騎的消息,也隨着蘇澤一起帶回上海,得到消息的南直隸百姓歡騰!

這場戰鬥粉碎了明廷認爲騎兵能戰勝鳥銃手的妄想,也讓東南軍民更加堅信東南新軍是不可戰勝的。

而更讓蘇鬆二府商人們高興的,林默珺帶領的第一旅攻克登州,東南新軍控制了北方航線!

這就意味着東南的貨物可以暢通無阻的運往北方了!

蘇澤沿途慰問百姓,最後乘船抵達南京。

南直隸巡撫徐渭在南京城外迎接蘇澤,見到蘇澤之後徐渭立刻說道:“恭賀大都督凱旋!”

蘇澤下馬,拉着徐渭一起進城。

整個南京城已經大變了樣子,因爲蘇澤提前給南直隸各州府下了命令,禁止爲了迎接他而擾民,所以徐渭也沒有搞什麼全城戒嚴,蘇澤看到了南京車水馬龍的熱鬧景象。

徐渭說起了政務:“大都督,屬下準備將南直隸巡撫衙門搬到城門附近。”

“原本這些衙門都在城中央,一來出城辦事不方便,二來每次上下衙都會和百姓爭道造成擁擠。”

蘇澤點點頭,南直隸巡撫衙門總管整個南直隸的政務,官吏衙役要進進出出南京城,住在城中確實不太方便。

“需要興建新的官署衙門嗎?”蘇澤問道。

徐渭搖頭說道:“不需要,城南光華門邊上有一座五軍都督府的舊軍營,現在已經空置了,直接打掃一下就能住了。”

“軍營中還有營房,可以作爲官吏衙役的宿舍,給他們臨時休息用,還能減少往來通勤的時間。”

蘇澤連連點頭說道:“文長做事我是最放心的。”

徐渭雖然沒有擾民,但是也清理了一條偏僻的道路讓蘇澤通行,畢竟如今天下未定,還是需要保障蘇澤的安全的。

一行人用了兩刻鐘時間,終於來到了南直隸巡撫衙門。

平平無奇的衙門大門,內部也只是簡單清掃了一下,整個衙門也沒什麼陳設,比起大明官府衙門實在是寒酸了不少。

但是整個南直隸巡撫衙門非常忙碌,官員吏員進進出出,到處都是一番熱火朝天的景象。

蘇澤一坐下,就對着徐渭說道:“文長,東南的政務需要改革了!”

第193章 將鑄新錢第626章 秩序解體第057章 邀請第041章 螳螂和黃雀第352章 大明馬嵬坡第468章 政治身份和爭第424章 人事任命第117章 辦報打擂臺第053章 虎狐犬第389章 武昌易幟第287章 放棄勸諫情結,尊重大明命運(卷末第165章 金色書法技能第059章 新兵構想(加更)第83章 練銃兵第275章 醫生會武術第186章 大買賣第128章 海上來船第123章 打擂臺第374章 “與民同樂”的鰲山燈會第654章 朝鮮的變化第312章 “蘇汝霖!幹恁娘!”(加更)第67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推一本朋友的書第377章 景王帶不動第053章 虎狐犬第586章 兩面包夾之勢第418章 公車上書第245章 李時珍第332章 南京錢逛第482章 缺官第502章 張居正罷相第588章 低道德優勢第498章 巴巴羅薩行動第488章 婆羅門和回教第111章 衛所事忙,科舉升級第164章 誰是絕戶?第548章 城市與鄉村第067章 化工技能第276章 生產力爆炸!第675章 宣傳戰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491章 橡膠樹第413章 新務救不了大明朝第336章 苦逼的大明宗室(求票)第571章 蘭州肅王第040章 藍色被動(晚上還有)第407章 夸父號昇天第375章 左順門闕庭第530章 父母之愛兒,則爲之計深遠第060章 吃飽飯第237章 水戰第442章 官辦與私營第589章 老虎不打打蒼蠅第683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上)第344章 有恆產者有恆心第350章 大明朝廷的搬運工第113章 金色被動,六經注我第272章 吾未壯(本卷完)第469章 渾濁世道,如何來救?第613章 扮豬吃虎第246章 實證醫學第386章 父慈子孝第573章 三大法王第657章 拼命第559章 沐家請降第677章 毫無誠意第468章 政治身份和爭第672章 最終還是練兵第019章 科舉技能第110章 活字印刷的優勢,人市第590章 夷夏首足論第483章 現代和前現代第008章 屬性點第568章 炮兵理論第262章 明亡於開中法廢第210章 真正的目的地第129章 葡萄牙船長第163章 吃絕戶第489章 登陸,仁川第494章 爹的事第99章 講學技能,表字第035章 謹慎第652章 女真起兵第409章 廣築城?第647章 宮廷開支第003章 占卜第024章 械鬥罰銀第402章 於二公子的風險投資(二)第388章 印花稅第460章 離天堂太遠,距中原太近第449章 威權主義第471章 蠻夷也,不辯經第373章 琉球商人真的太給力了!第90章 貪上史書第250章 胡宗憲來訪第404章 《請裁驛站疏》第538章 大都督已經決定就是你了第076章 百姓日用即爲道088章屏蔽了第125章 忙碌的文抄公
第193章 將鑄新錢第626章 秩序解體第057章 邀請第041章 螳螂和黃雀第352章 大明馬嵬坡第468章 政治身份和爭第424章 人事任命第117章 辦報打擂臺第053章 虎狐犬第389章 武昌易幟第287章 放棄勸諫情結,尊重大明命運(卷末第165章 金色書法技能第059章 新兵構想(加更)第83章 練銃兵第275章 醫生會武術第186章 大買賣第128章 海上來船第123章 打擂臺第374章 “與民同樂”的鰲山燈會第654章 朝鮮的變化第312章 “蘇汝霖!幹恁娘!”(加更)第67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推一本朋友的書第377章 景王帶不動第053章 虎狐犬第586章 兩面包夾之勢第418章 公車上書第245章 李時珍第332章 南京錢逛第482章 缺官第502章 張居正罷相第588章 低道德優勢第498章 巴巴羅薩行動第488章 婆羅門和回教第111章 衛所事忙,科舉升級第164章 誰是絕戶?第548章 城市與鄉村第067章 化工技能第276章 生產力爆炸!第675章 宣傳戰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491章 橡膠樹第413章 新務救不了大明朝第336章 苦逼的大明宗室(求票)第571章 蘭州肅王第040章 藍色被動(晚上還有)第407章 夸父號昇天第375章 左順門闕庭第530章 父母之愛兒,則爲之計深遠第060章 吃飽飯第237章 水戰第442章 官辦與私營第589章 老虎不打打蒼蠅第683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上)第344章 有恆產者有恆心第350章 大明朝廷的搬運工第113章 金色被動,六經注我第272章 吾未壯(本卷完)第469章 渾濁世道,如何來救?第613章 扮豬吃虎第246章 實證醫學第386章 父慈子孝第573章 三大法王第657章 拼命第559章 沐家請降第677章 毫無誠意第468章 政治身份和爭第672章 最終還是練兵第019章 科舉技能第110章 活字印刷的優勢,人市第590章 夷夏首足論第483章 現代和前現代第008章 屬性點第568章 炮兵理論第262章 明亡於開中法廢第210章 真正的目的地第129章 葡萄牙船長第163章 吃絕戶第489章 登陸,仁川第494章 爹的事第99章 講學技能,表字第035章 謹慎第652章 女真起兵第409章 廣築城?第647章 宮廷開支第003章 占卜第024章 械鬥罰銀第402章 於二公子的風險投資(二)第388章 印花稅第460章 離天堂太遠,距中原太近第449章 威權主義第471章 蠻夷也,不辯經第373章 琉球商人真的太給力了!第90章 貪上史書第250章 胡宗憲來訪第404章 《請裁驛站疏》第538章 大都督已經決定就是你了第076章 百姓日用即爲道088章屏蔽了第125章 忙碌的文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