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爭在未來

第278章 爭在未來

五月份的南京城內,到處可以見到踏青的人羣。

燕子磯是臨高遠望的好地方,五月二十日,見到天氣晴朗氣候溫和,天工書院也放了一天的假期。

能來天工書院讀書的也都是年輕人,年輕人在一起很快就廝混熟悉了,學生們紛紛呼朋引伴,也一起登上了書院附近的燕子磯。

王元慶和同伴孫衛一起,兩人一邊爬山一邊看着南京的景象。

和平坦的蘇州府不同,南京多是丘陵地貌,有虎踞龍盤的地形,這也是爲什麼當年朱元璋定都南京的原因。

王元慶是太倉人,和王錫爵家的太倉王氏還有幾分血脈親戚關係,只不過王元慶家裡早就分家,也再沒有人讀書科舉。

王元慶的父親變賣了家裡的土地,辦了一家五十名織工的中小型紡織坊。

家中的棉紡織坊規模雖然不算太大,但是王元慶算是從小衣食無憂。

孫衛就要比王元慶慘多了,他家裡在城外本來也有兩畝田,全家三代人都靠着這兩畝田爲生,雖然日子過得窘迫,但是也能過下去。

後來前年倭寇入寇江南,還攻破了太倉縣城,孫衛家裡逃難的時候死了兩口人,家裡的土地都被倭寇糟蹋了。

等到倭寇離開,突然孫衛家附近的一個地主拿出一份地契,向縣衙申訴說孫衛家的土地是他們家的。

而孫衛家的屋子被倭寇焚燬,家裡的地契也在逃難的時候丟了,官司打到了縣衙之後,土地被判給了那個地主。

孫衛父親因爲這場官司活活氣死,只留下孫衛和妹妹相依爲命。

家裡的田沒有了,爲了能夠養活妹妹,孫衛只能進了太倉城內的一家棉紡織坊。

兩人都是十八歲的年紀,王元慶養尊處優,剛爬了一半就氣喘吁吁。

孫衛手上都是老繭,從十六歲開始他就在棉紡織坊中幹各種活計,爬到半山也不帶氣喘的。

“衛哥兒,歇會吧!”

孫衛停下腳步,看到王元慶氣喘吁吁的樣子,兩人在山邊找了一棵樹邊上盤膝坐下,開始納涼休息。

王元慶解開腰間的水囊,喝了一口水後遞給孫衛,孫衛搖了搖頭,沒有接過王元慶的水囊,而是從腰間解下一顆青梅,塞進嘴裡解渴。

王元慶潤了潤嗓子說道:“蘇山長說了,以後下午的日用之學改成選修了,也可以改去上木工實習,衛哥兒要不要也換成木工實習?”

孫衛搖了搖頭說道:“我還挺喜歡蘇山長這門課的,我想要繼續上下去。”

王元慶說道:“那些日用之道我聽得頭疼,還不如去上木工實習呢。”

孫衛只是笑了笑,王元慶以後是要回去繼承家裡的產業的,他來書院學習的主要目的就是爲了學習製造和維護水力紡紗機。

在見過了實物,並且親自體驗了水力紡紗機的效率之後,所有年輕的學員都將這臺機器視爲神器!

這樣的一臺水力紡紗機,能抵得上200臺老式紡車,這驚人生產力提升,讓所有見識過機器的未來工坊主們心情激盪。

他們迫不及待的想要學會製造這臺機器,想要讓家裡早點用上這種先進的機器。

王元慶就暢想過,只要家裡有一臺水力紡紗機,一個織工就能抵得上二百個織工。

他們家目前有五十個織工,也就是說只要有這樣一臺機器,一個人就能完成原來四倍的工作量!

家裡的工坊可以僱傭更少的人,以更快的速度完成訂單,這一切都足以讓王元慶的父親對他刮目相看。

王元慶只對水力紡紗機的技術感興趣,對於蘇澤下午講授的日用之道和晚上的算學課程興趣都一般,甚至覺得有些浪費時間。

在蘇澤宣佈下午的日用之道可以自由選擇木工實習後,王元慶這些中小工坊主的子弟們,紛紛選擇放棄學習日用之道,改成木匠實習。

比起王元慶的急不可耐,孫衛這些紡工學員,對於學習水力紡紗機的技術就沒那麼急迫了。

他們的學期要比王元慶要長三個月,蘇山長已經講了,等到王元慶他們學完三個月之後,上午的理論就改成木工實習,他們這些織工學員以後有木工實習上手的機會。

另一方面,孫衛確實對蘇澤下午講授的“日用之道”很感興趣。

孫衛他們這些織工,大部分也買不起水力織布機,更沒有工坊可以安置這些設備,說白了他們學習技術,最後也只能在紡織坊做一個維修工。

甚至以後工作的地方有沒有水力紡紗機都不好說。

比起技術來,孫衛這些織工出身的學員,更喜歡聽下午蘇澤的“日用之道”課程。

除了四民道德之外,蘇澤關於官府和百姓的關係,僱主和僱工的關係,這些種種話題的描述和討論,都讓孫衛豁然開朗。

他似乎明白了自家田地被佔的原因,也擊碎了孫衛對於青天大老爺的幻想。

孫衛這些普通織工,原本也就是半明半昧的活着,不清楚苦難從什麼地方而來,也不知道日後的生活會怎麼樣。

但是上了蘇澤的課程,孫衛纔有一種如夢初醒的感覺,他明白自己的苦難從什麼地方來,所以他也迫切的想要從蘇澤那邊知道答案,那就是怎麼才能將生活變好。

所以這些織工學員,往往比工坊主子弟學員更重視下午的“日用之道”課程。

就像是蘇澤在課程上說的那樣:“清醒雖然比睡着要痛苦,但是能醒着去死,總比要渾渾噩噩的去生強無數倍。”

“走吧!”

孫衛站起來,王元慶也只能不情願的跟着他繼續向山頂爬去。

在剛剛開始爬山的時候,是王元慶領着孫衛向山上爬,但是此時此刻已經是孫衛領着王元慶向山上爬了。

京師,在徐階的府中,張居正坐在靠門的板凳上,今天整個清流的重要人物都齊聚在這裡,商討的是最近的朝廷大事。

張居正的官位低,年紀輕,所以只能坐在靠門的位置,聽着堂內的大佬發言。

發言的是剛剛巡撫遼東返回京師的都御史候汝諒,他正在說着自己在遼東的見聞。

“從前年開始,遼東就連連遇到大災,特別是這兩年的雪災,軍屯的棉衣嚴重不足,凍死了很多人!”

“今年開春又遇到水災,春種的糧食也全部泡湯,如今遼東的一斗米都要賣到一兩銀子,母棄生兒,父食死子,當真是慘不忍睹啊!”

在座衆人都沉默了,遼東的情況確實不好,候汝諒說的也是實情,但是很快就有一名年輕的御史跳出來說道:

“候大人!薊遼總督可是我們清流的王忬王大人!你要是這麼報上去,王大人豈不是要被陛下怪罪?難不成你要幫着嚴黨扳倒自己人?”

“是啊是啊!遼東的問題,又不是王總督到任之後才發生的,冬衣不足是前任總督的問題,水災也不是王大人求來的,再說了如今大明哪裡沒有一個災情的,你候大人偏偏挑着遼東的過錯說,是想要讓王大人丟官罷職,你取而代之嗎?”

候汝諒聽到這些話氣的滿臉通紅,他甩開袖子說道:“候某剛剛說的,都是親眼所見,也並無半分攻擊王大人的意思,遼東百姓如此,難道諸君心中只有黨爭嗎?”

說完這些,候汝諒又從身後拿出一個畫軸說道:“這是某在遼東所畫的《饑民圖》。”

只看到畫軸拉開,候汝諒將自己所見的遼東慘狀描繪的栩栩如生,剛剛抨擊他的幾個年輕御史也閉上了嘴。

畢竟再生動的文字,也沒有直觀的畫面來的有衝擊力,更何況候汝諒的畫工非常的好,有幾個官員甚至都閉上了眼睛。

徐階咳嗽了一聲說道:“候大人奉皇命巡撫遼東,自然要據實上奏,只不過如今戶部也沒糧食,怎麼鎮撫遼東?”

這下子候汝諒也沉默了,漕運淤塞的問題還沒有解決,京師自己的糧食還短缺呢,哪裡有多餘的糧食賑災。

過了半天,張居正站起來說道:

“師相,何不效法當年南京戶部在南直隸賑災的方法,用海船將糧食拉到遼東呢?”

衆人紛紛側目,張居正說道:“山東不缺糧食,登州也有碼頭,從登州裝上糧食,運到遼東就可以紓解災情了。”

“今年的冬衣不是也準備這麼運的嘛?”

衆人看向徐階,採買遼東冬衣的事情是年初內閣就議定了的,確實有打造海船運輸的計劃,張居正的計劃確實可行。

徐階點頭說道:“叔大的建議好,那候大人你就據實上奏,再由叔大將海船運糧紓解遼東災情的題本送到內閣,一併呈送給陛下。”

衆人紛紛點頭,就連候汝諒也看向張居正,這個年輕人能夠這麼快想到賑災方法,也難怪這些年在清流中地位提升飛快,能夠得到徐階這麼看重。

衆人紛紛散去,徐階對着站起來的張居正說道:“叔大,你留一下。”

張居正只能站着等到衆人離開,徐階這才帶着他去書房。

本以爲徐階要和他談論賑災的細節,卻沒想到徐階根本沒有說這個話題,而是將一本書遞給張居正。

“蘇汝霖的新書?”

張居正迫不及待的翻開書,可是卻和他想象的完全不同,這本既不是戲曲,也不是蘇澤的講學理論,而是一本技術書籍。

張居正翻了一會兒,越看越是心驚,等到他看完了紡紗機的部分,他合上書本說道:

“師相!這可是濟世之書啊!“

徐階點點頭,認同了這個最得意弟子的評語。

徐階剛剛拿到這本書的時候,震驚也一點不比張居正要少。

他是松江府人,從小就見過各種織布機,看到棉紡織機的部分,徐階看完之後就知道蘇澤書上的設計是可行的,這騾機的紡紗效率確實是老舊紡車的幾十倍。

張居正還是自顧自的說道:“真是富國富民之術!這蘇汝霖竟然大公無私的將這些技術刊印出來,當真是國士無雙!”

徐階看向張居正說道:“這蘇汝霖確實是濟世之才。”

張居正這才注意到恩師的臉色,他想到上次蘇澤在京師發行《說岳全傳》,將徐階比作秦檜,搞得恩師威望大跌,連忙止住誇讚蘇澤。

徐階嘆息說道:“只不過此人對我們清流頗有偏見。”

張居正明白徐階的意思,他說道:“前幾日我也給蘇汝霖通信了,向他解釋了朝廷大局,希望他以大局爲重。”

徐階搖頭說道:“沒用的,我研究過他的學術,雖然脫胎於泰州學派,卻也已經自成一家,這等人物是不可能隨便改變心意的。”

徐階拍了拍張居正的肩膀說道:

“唯一的好消息,就是蘇澤早早開始講學,他就算是參加會試,陛下也不會點他一二甲。”

張居正明白徐階的意思,皇帝不能容許一個集合了“活聖人”,“文壇大宗師”和“內閣重臣”於一身的人存在,這樣的人在朝堂,將會是對皇權的最大威脅。

蘇澤已經選擇了“活聖人”和“文壇大宗師”的道路,那他的官註定做不大,甚至皇帝都不會讓他來京師。

徐階對着張居正說道:“我老了,日後和你相爭的,不是嚴世蕃,也不是高拱,而是這個蘇澤。”

張居正立刻明白了老師的意思,他拱手說道:“多謝師相教導!”

是月,巡撫遼東御史候汝諒上書,言遼東饑荒大災,並且上《饑荒圖》,皇帝憫之。

皇帝下令,依然翰林院張居正的建議,讓登州製造海船,從山東運糧北上,以紓遼東之困。

皇帝又按照戶部的建議,在江南多采購三千件冬衣,送到遼東發給開墾的軍民。

蘇州府天工書院中,蘇澤的講學技能提升到了Lv10。

(本章完)

第388章 印花稅第070章 典型的大明官第469章 渾濁世道,如何來救?第670章 另一個戰場第417章 睿智的作戰計劃第616章 李如柏打老虎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199章 登榜送貼第201章 衣錦還鄉第037章 大明特色:逼良爲倭第351章 《治安疏》第632章 富者恆富,弱者恆貧第643章 自由通航和門戶開放第661章 蘭州易幟第633章 你的想法有些極端了第613章 扮豬吃虎第596章 睢陽之戰的戰後總結第226章 抵達南京第106章 紅陽教第439章 統一市場和國家第303章 鄢懋卿!冒青煙!第475章 武昌和滎陽第270章 小說引起的風暴第107章 涼茶,傳奇戲第67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455章 將軍和參謀第528章 鐵路大計劃第81章 肝技能忙(上架求首訂)第450章 唯有死亡和稅收不可避免!第065章 購糖(週末三江,加更,晚上還有)第031章 大明特色:陽奉陰違第057章 邀請第198章 解元!第250章 胡宗憲來訪第294章 技能:博物學第104章 射擊技能突破第504章 政治的妥協第160章 掀桌子第342章 汝最類父第685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上)(全書完)推一本朋友的書第125章 忙碌的文抄公第347章 攻克大沽!(求月票)第381章 蘇大都督的倒模第81章 肝技能忙(上架求首訂)第627章 嘉靖薨逝第053章 虎狐犬第217章 朱熹王陽明都錯了!第611章 如司馬懿故事第212章 殺倭使!(求月票)第405章 李舜臣聚義梁山泊第173章 案首第632章 富者恆富,弱者恆貧第643章 自由通航和門戶開放第441章 大人說的對!第490章 駁速勝論第543章 期貨祖師爺於公子第070章 典型的大明官第340章 目標,南京!第642章 民族決定論第531章 歌舞團第95章 中華茶道,醫局第480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409章 廣築城?第020章 四書五經大全第573章 三大法王第556章 內閣議事第140章 用人之道第637章 西安諜戰第666章 棄遼第489章 登陸,仁川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341章 一日而陷第595章 重注第109章 活字印刷第633章 你的想法有些極端了第618章 捨不得第502章 張居正罷相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621章 世界是個草臺班子第350章 大明朝廷的搬運工第420章 張居正變法第344章 有恆產者有恆心第127章 文學技能升級第029章 凱旋第107章 涼茶,傳奇戲第567章 論資排輩第304章 聖質如初第196章 鄉試開始第487章 道德窪地優勢第374章 “與民同樂”的鰲山燈會第232章 倭寇再臨(卷末,求票!)第675章 宣傳戰第672章 最終還是練兵第576章 李成樑的抉擇第402章 於二公子的風險投資(二)第683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上)第380章 擲彈騎兵第137章 分基地,寶山第584章 備戰睢陽
第388章 印花稅第070章 典型的大明官第469章 渾濁世道,如何來救?第670章 另一個戰場第417章 睿智的作戰計劃第616章 李如柏打老虎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199章 登榜送貼第201章 衣錦還鄉第037章 大明特色:逼良爲倭第351章 《治安疏》第632章 富者恆富,弱者恆貧第643章 自由通航和門戶開放第661章 蘭州易幟第633章 你的想法有些極端了第613章 扮豬吃虎第596章 睢陽之戰的戰後總結第226章 抵達南京第106章 紅陽教第439章 統一市場和國家第303章 鄢懋卿!冒青煙!第475章 武昌和滎陽第270章 小說引起的風暴第107章 涼茶,傳奇戲第67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455章 將軍和參謀第528章 鐵路大計劃第81章 肝技能忙(上架求首訂)第450章 唯有死亡和稅收不可避免!第065章 購糖(週末三江,加更,晚上還有)第031章 大明特色:陽奉陰違第057章 邀請第198章 解元!第250章 胡宗憲來訪第294章 技能:博物學第104章 射擊技能突破第504章 政治的妥協第160章 掀桌子第342章 汝最類父第685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上)(全書完)推一本朋友的書第125章 忙碌的文抄公第347章 攻克大沽!(求月票)第381章 蘇大都督的倒模第81章 肝技能忙(上架求首訂)第627章 嘉靖薨逝第053章 虎狐犬第217章 朱熹王陽明都錯了!第611章 如司馬懿故事第212章 殺倭使!(求月票)第405章 李舜臣聚義梁山泊第173章 案首第632章 富者恆富,弱者恆貧第643章 自由通航和門戶開放第441章 大人說的對!第490章 駁速勝論第543章 期貨祖師爺於公子第070章 典型的大明官第340章 目標,南京!第642章 民族決定論第531章 歌舞團第95章 中華茶道,醫局第480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409章 廣築城?第020章 四書五經大全第573章 三大法王第556章 內閣議事第140章 用人之道第637章 西安諜戰第666章 棄遼第489章 登陸,仁川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341章 一日而陷第595章 重注第109章 活字印刷第633章 你的想法有些極端了第618章 捨不得第502章 張居正罷相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621章 世界是個草臺班子第350章 大明朝廷的搬運工第420章 張居正變法第344章 有恆產者有恆心第127章 文學技能升級第029章 凱旋第107章 涼茶,傳奇戲第567章 論資排輩第304章 聖質如初第196章 鄉試開始第487章 道德窪地優勢第374章 “與民同樂”的鰲山燈會第232章 倭寇再臨(卷末,求票!)第675章 宣傳戰第672章 最終還是練兵第576章 李成樑的抉擇第402章 於二公子的風險投資(二)第683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上)第380章 擲彈騎兵第137章 分基地,寶山第584章 備戰睢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