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淳安海瑞

第252章 淳安海瑞

方望海要去見的老朋友,是現任淳安知縣海瑞。

淳安縣雖然不在順路返回福建的路上,但是也在浙江水系的支脈上,方望海要繞點路,隨行的人員當然也不會攔着。

不過方望海也是輕車簡從,命令所有人不得宣揚他戶部侍郎的身份。

路上,蘇澤對着方望海說道:

“世叔,無論胡宗憲怎麼說,這債券上的大印要蓋鈔關廳的,只有蓋了鈔關廳大印的抗倭券才能抵稅。”

方望海立刻明白了蘇澤的意思,這就是要將發券的權利掌握在鈔關廳的手裡。

蘇澤又說道:“若是第一年從巡撫衙門要不到錢,鈔關廳就可以自己發券。”

李贄立刻說道:“妙啊!汝霖這是一顆心兩手準備,這樣也不怕胡汝貞賴賬!”

說着說着,一行人就這樣進入了淳安縣。

淳安縣,是浙江西邊的一個縣,因爲不靠近海,算是遭受倭亂比較少的地方。

不過倭亂少,不代表本地百姓的日子就好過了。

在海瑞到任淳安縣的時候,淳安剛剛遭遇了一場水患,海瑞親自帶着人上水壩,這才堵住了快要決堤的水壩。

因爲漲水淹沒了不少田地,海瑞又是帶着百姓搶種了糧食了,好歹保障了夏糧的種植。

緊接着海瑞又將淳安縣歷年積欠的案件全部斷絕完畢,因爲他處事公道,得到了“清天大老爺”的名聲。

這期間海瑞的老母和妻子也被接到了淳安縣,海瑞父親早亡,從小就和母親相依爲命。

之前在南平擔任教諭的時候,海瑞留着妻子在老家侍奉老母,夫妻時隔三年終於團聚了。

等到了淳安縣,沿途聽到了的百姓都在稱頌海瑞清天,這一切都讓李贄非常的驚奇。

他也不是沒見過好官,眼前的方望海就算是一名好官了。

但是和海瑞比起來,方望海在任上也沒有得到百姓這麼擁護。

蘇澤看着淳安縣,輕輕嘆息了一聲,對於百姓來說,一個能履行職責的縣令已經是頗爲難得了。

像是海瑞這樣公正廉明的,那就是幾輩子修來的福分了。

其實對於大部分大明的百姓來說,只要能吃飽飯活下去,就已經他們最大的追求了。

作爲整個世界最有忍耐力的民族而言,往往這些簡單的要求都不容易滿足。

其實淳安縣的地理環境並不是很好,和平坦的江南比起來,浙江的丘陵多山多,土壤也多是紅土和黃土。

這種土壤其實肥力並不充足,浙江的氣候要比江南更熱一些,降雨量也要充沛一些,但是畝產卻要低於江南。

但是此時的淳安縣卻是一副安定的樣子,九月份的夏糧已經徵收完畢,冬播的小麥已經種下了。

坐在船上看着兩岸被打理的很好的田地,方望海做過地方官,知道在這個世道下能夠有這一份安定,是多麼不容易的事情。

“海剛峰果然有濟世安民之才啊!”方望海讚歎道。

同樣是做過地方官,方望海最能理解做官的難處。

要是做一個普通混日子的官員,當官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

只要將任務分配下去,要求下面胥吏去辦,最後交上足夠的糧食完成朝廷的考評,稍微處理一下公務,政績基本上都不會太差。

更別說現在當官的都會帶上師爺什麼的,就連日常的事務都可以交給師爺辦,當官只要每日做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可以了。

但是做官也是一等一的難事,要做一任好官,要能夠公平的處理境內的訴訟,不能冤枉好人也不能放過壞人。

浙江因爲要抗倭,加徵的抗倭銀和餉銀,要完成這些任務,又要給百姓留點餘糧,當官的就要想辦法讓縣裡的大戶也乖乖的交糧食。

這就不是動動嘴皮子就能完成的,要知道小民的糧食好收,大戶的糧食難徵。

除此之外,一方知縣還有各種雜事,各種縣裡的祭祀要做,一縣的學政要管理,還有迎來送往的官員,要將這些都做好可是相當的不容易。

看到淳安縣如此安定的景色,方望海就知道海瑞是那種能力非常強的官員。

蘇澤也感慨的看着四周,從江南到浙江,蘇澤都沒有感覺到魚米之鄉的富庶,看到的反而是面如菜色的農夫,被驅趕着拉縴的壯丁,疲憊又小心伺候的驛站民夫。

這一路上還是沒有發生倭亂的地區,很難想象那些爆發了倭亂的地方,又是什麼樣的樣子。

淳安縣的百姓卻不同,農夫小心的打理田地,這是一種對未來抱有希望的樣子。

蘇澤感慨,終於知道爲何古代百姓有如此重的“清天”情結,就連現代社會都對“清天”有着迷一樣的崇拜。

在最需要穩定的農業社會,一名“清天大老爺”,真的能讓百姓惦念很久。

停靠船驛之後,換上便服,方望海和李贄蘇澤騎着馬,向淳安縣城而去。

進到城裡不久,就看到一羣衙役拿着佈告,將佈告貼在城牆上,然後開始宣讀佈告。

縣衙對百姓發佈的佈告都是用白話文寫的,內容簡單易懂,甚至還會編成順口溜方便傳播。

宣讀佈告的書吏用當地方言說道:“今日,混入我縣的騙子已經被海縣令給抓捕入獄了,他們頂着浙江巡撫胡巡撫家人的名義招搖撞騙,縣令讓淳安縣被騙的大戶立刻去縣衙,領回自己被騙的銀子!”

方望海皺眉說道:“這浙江還有人敢冒着胡宗憲家人的名義撞騙?”

蘇澤微微一笑。

李贄則說道:“這海剛峰可真是個有趣的人,就算是騙子他也敢抓?”

海瑞只是淳安知縣,他上面還有知府,知府上還有浙江布政使。

胡宗憲巡撫浙江,總督南直隸和浙江的軍務,職權還在布政使上。

別看胡宗憲之前和方望海喝酒的時候和藹可親,實際上人家是浙江一方的軍政要員,級別可是很高的。

就算是招搖撞騙,也是打着胡宗憲的旗號,海瑞竟然也敢抓。

方望海沒有繼續留在城門口,而是直接向着縣衙而去。

等到縣衙,送上了拜帖之後,不一會兒穿着粗布衣服的海瑞從側門出來,將方望海迎接到了進縣衙。

“老師。”蘇澤恭敬的向海瑞行禮。

海瑞看到蘇澤這個得意門生也非常的高興,他連忙扶起蘇澤,又對着方望海打招呼。

“剛峰兄,這是我妻弟李贄,在南京國子監擔任祭酒。”

方望海拉着海瑞說道:“這次回去,是爲了小女的婚事,想起來應該要給剛峰兄一頓酒,這纔過來叨擾!”

方望海說的是當年蘇澤和方若蘭的婚事,是海瑞做的媒,海瑞連忙笑了笑,將三人引入後宅。

縣衙後宅一副亂糟糟的樣子,蘇澤還看到了幾臺破舊的紡車,還有堆積的秸稈和樹枝,這些應該是囤積用來過冬的柴火。

李贄也只有小時候見過這樣的場面,他那時候家道中落,靠着李夫人拉扯長大。

可是自從姐姐嫁人,方望海的仕途順暢,自己又考上舉人之後,家裡也沒有這樣亂過了。

不一會兒,一名精神矍鑠的老人從屋子裡出來,海瑞連忙介紹道:“這是家母。”

因爲方望海是微服出行,所以海瑞沒有介紹他的職位,只是說是故友,又指着蘇澤說道:

“這是兒子在南平收的弟子,福建解元蘇澤。”

海母非常的熱情,她連忙去收拾紡車,帶着歉意說道:“這是老婆子用來織布的,這裡太亂了,讓諸位貴客見笑了。”

緊接着一名婦人也從後宅出來,不用說這就是海瑞的妻子了。

蘇澤以師長的禮儀拜見了師母,海瑞的妻子有些認生,被海瑞吩咐去做菜去了。

偌大的一個縣衙後宅,竟然一個伺候的僕役都沒有,海母和海妻竟然還要自己紡織,這一切都讓李贄大爲震撼。

李贄也是舉人,也算是半個官場中人了。

縣令號稱百里侯,別看級別確實不高,可是權力是相當大的。

方望海已經是不錯的官員了,但是也沒有像海瑞過的這麼清貧過。

李贄想起方望海以前說過,海瑞做縣學教諭的時候自己種田,還用俸祿資助蘇澤這些寒門讀書人,現在又看到縣衙後宅這個樣子,對海瑞涌起了一股敬意。

方望海也是感慨,沒想到海瑞過的如此清貧。

不一會兒,海妻端上了餐食,因爲家裡來了客人,倒是有菜有肉,畢竟海瑞是知縣,他的收入還是吃得起肉的。

只是海家只有自己釀的濁酒,方望海倒是也不挑剔,他自己倒上酒。

能夠見到老友和得意門生,海瑞的心情也非常高興。

喝了一圈之後,方望海說道:“剛峰兄,聽說你抓了冒充胡宗憲家人招搖撞騙的騙子?”

海瑞笑了笑說道:“其實不算是騙子,那確實是胡總督的家人。”

李贄驚訝的放下筷子。

海瑞說道:“那傢伙是胡總督的侄子,仗着胡總督的名頭在浙江各地招搖撞騙,向百姓勒索抗倭團練的銀子。”

“他進入淳安縣之後,就在好幾個鄉勒索了上百兩銀子,我知道情況之後就將他和僕從拿了。”

方望海問道:“你準備怎麼辦?”

海瑞說道:“簡單,將他們送給胡總督發落就是了。”

海瑞彷彿說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蘇澤聽着卻也覺得酣暢伶俐。

果然這就是海瑞的性格。

李贄拍了筷子說道:

“妙啊!海知縣說他們是騙子,送給胡總督發落,胡總督心裡理虧,也只能認下了!”

海瑞低頭說道:“和鈔關稅比起來,這些不過是小伎倆罷了。”

海瑞嘆息一聲:“爲了抗倭,淳安百姓肩膀上的擔子太重了!抗倭銀,餉銀,如今聽說還要各地出團練,老百姓已經撐不住了。”

海瑞鬱悶的說道:“我到任之後,就讓大戶攤派了過去的積欠,又帶頭巡查了商稅,可是依然不夠,這樣下去抗倭還沒打完,浙江就先亂了。”

方望海也低下頭,海瑞說的和他在蘇州所見的也差不多。

如今整個東南地區,都因爲抗倭陷入到了財政困境中。

海瑞看着蘇澤說道:“汝霖,我聽說你在衢州書院的華夏蠻夷說了,不過如今大明朝這個樣子,能自守就不錯了,就不要談擴張了。”

蘇澤知道海瑞的保守,他不如方望海變通,更是不及胡宗憲權變。

他爲官注重的就是“保境安民”這四個字。

爲了保護自己的百姓,海瑞可以得罪自己上司的上司的上司。

海瑞又說道:“不過在浙江年輕人中,汝霖已經很有名望了。”

“你就要回去成婚了,爲師也沒有準備什麼好的禮物。”

海瑞又站起來,從後屋拿出一盤綢緞。

“這紅綾是你師母織的,這是我送給你結婚的禮物。”

蘇澤捧着紅綾有些感動,從他拜入海瑞門下,海瑞就對他的學業傾囊相授,這紅綾對於海瑞也是一筆不小的錢了。

不過這份心意自然要收下:“多謝老師和師母了,澤必不忘之!”

海瑞心情高興的說道:“我也有事想要請汝霖幫忙。”

“老師儘管說。”

海瑞說道:“當年你在福建種植的紅薯和土豆可有糧種?淳安縣也山多丘陵多,但是浙江人多田寡,我想着能不能推廣種植紅薯和土豆。”

原來是這件事,蘇澤點頭說道:“這個容易,等我返回南平,就讓人給老師送來,另外育種的方法我也會寫下來一併送來。”

海瑞大喜過望說道:“那就最好了,我代表淳安百姓謝謝汝霖了,若是能推廣種植此物,定能活人無數。”

看到海瑞家如此的清貧,方望海也不願意多留宿,找了個理由第二天就返回船上,繼續南下返回福建。

等到十月,一行人終於返回了南平縣。

(本章完)

第105章 選被動,同行第664章 鐵路司的暢想第228章 長壽內閣第298章 【造船】技能第372章 愚民,吾不爲也!第266章 文筆如刀第174章 府試前的集市第399章 改道黃河之志第183章 南平鄉野調查其一第440章 交趾糖業第498章 巴巴羅薩行動第285章 好巧啊,陸二爺第684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中)(馬上更新下第591章 千年變局第421章 水晶宮制憲會議廳第300章 成立農會第590章 夷夏首足論第461章 人才“詛咒”第027章 鴛鴦陣第209章 收穫滿滿第77章 三江感言第221章 五星連珠第233章 門庭若市第003章 占卜第519章 異端比異教徒更可惡第615章 仇國新論第607章 投資鬼才於公子第四卷總結第463章 紅丸第185章 去月港第427章 湯顯祖考申論第548章 城市與鄉村第665章 海參崴第149章 主動出擊的計劃(中午十二點加更)第129章 葡萄牙船長第496章 未曾開發的寶庫第174章 府試前的集市第145章 佳人偷菜?第437章 當世文宗的威力第671章 新農牧模式第622章 果然草臺第038章 入編捷徑第287章 放棄勸諫情結,尊重大明命運(卷末第141章 秋水仙素和水楊苷第158章 冤案第590章 夷夏首足論第229章 稅收契約論第548章 城市與鄉村第511章 進攻學說第524章 連根拔起第205章 醫術被動,打颶風第482章 缺官第450章 唯有死亡和稅收不可避免!第065章 購糖(週末三江,加更,晚上還有)第299章 減租減息第051章 邸報消息(加更,晚上還有)第102章 火器時代秘籍步法第578章 惡性通脹第372章 愚民,吾不爲也!第235章 鄉人鄉黨第538章 大都督已經決定就是你了第341章 一日而陷第358章 大沽血戰第519章 異端比異教徒更可惡第257章 大員島第579章 燃眉之急第675章 宣傳戰第418章 公車上書第049章 縣衙第380章 擲彈騎兵第547章 破蜀道第660章 大一統的曙光第666章 棄遼第158章 冤案第217章 朱熹王陽明都錯了!第172章 榜一第610章 女真崛起第393章 超品提拔之弊第171章 縣試(求月票)第359章 敵軍氣衰第596章 睢陽之戰的戰後總結第336章 苦逼的大明宗室(求票)第530章 父母之愛兒,則爲之計深遠第301章 無間道,何心隱倒嚴第469章 渾濁世道,如何來救?第273章 天工開物第602章 幹嘛嘛不成第351章 《治安疏》第127章 文學技能升級第125章 忙碌的文抄公第471章 蠻夷也,不辯經第147章 雙雙升級第144章 編寫蒙學教材的打算第316章 共軛貨幣第474章 蒸汽車頭第592章 曼陀羅花第390章 天授乎?民予也第664章 鐵路司的暢想第231章 當家難第509章 陸上絲路
第105章 選被動,同行第664章 鐵路司的暢想第228章 長壽內閣第298章 【造船】技能第372章 愚民,吾不爲也!第266章 文筆如刀第174章 府試前的集市第399章 改道黃河之志第183章 南平鄉野調查其一第440章 交趾糖業第498章 巴巴羅薩行動第285章 好巧啊,陸二爺第684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中)(馬上更新下第591章 千年變局第421章 水晶宮制憲會議廳第300章 成立農會第590章 夷夏首足論第461章 人才“詛咒”第027章 鴛鴦陣第209章 收穫滿滿第77章 三江感言第221章 五星連珠第233章 門庭若市第003章 占卜第519章 異端比異教徒更可惡第615章 仇國新論第607章 投資鬼才於公子第四卷總結第463章 紅丸第185章 去月港第427章 湯顯祖考申論第548章 城市與鄉村第665章 海參崴第149章 主動出擊的計劃(中午十二點加更)第129章 葡萄牙船長第496章 未曾開發的寶庫第174章 府試前的集市第145章 佳人偷菜?第437章 當世文宗的威力第671章 新農牧模式第622章 果然草臺第038章 入編捷徑第287章 放棄勸諫情結,尊重大明命運(卷末第141章 秋水仙素和水楊苷第158章 冤案第590章 夷夏首足論第229章 稅收契約論第548章 城市與鄉村第511章 進攻學說第524章 連根拔起第205章 醫術被動,打颶風第482章 缺官第450章 唯有死亡和稅收不可避免!第065章 購糖(週末三江,加更,晚上還有)第299章 減租減息第051章 邸報消息(加更,晚上還有)第102章 火器時代秘籍步法第578章 惡性通脹第372章 愚民,吾不爲也!第235章 鄉人鄉黨第538章 大都督已經決定就是你了第341章 一日而陷第358章 大沽血戰第519章 異端比異教徒更可惡第257章 大員島第579章 燃眉之急第675章 宣傳戰第418章 公車上書第049章 縣衙第380章 擲彈騎兵第547章 破蜀道第660章 大一統的曙光第666章 棄遼第158章 冤案第217章 朱熹王陽明都錯了!第172章 榜一第610章 女真崛起第393章 超品提拔之弊第171章 縣試(求月票)第359章 敵軍氣衰第596章 睢陽之戰的戰後總結第336章 苦逼的大明宗室(求票)第530章 父母之愛兒,則爲之計深遠第301章 無間道,何心隱倒嚴第469章 渾濁世道,如何來救?第273章 天工開物第602章 幹嘛嘛不成第351章 《治安疏》第127章 文學技能升級第125章 忙碌的文抄公第471章 蠻夷也,不辯經第147章 雙雙升級第144章 編寫蒙學教材的打算第316章 共軛貨幣第474章 蒸汽車頭第592章 曼陀羅花第390章 天授乎?民予也第664章 鐵路司的暢想第231章 當家難第509章 陸上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