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的光,像一道破曉之芒,勉強剝開山巔上翻騰不息的雲霧。
人族主力在山頂崖臺重新列陣,四周被嶙峋的巖壁圍成半環,中央留出一塊平整地面,法陣符文若隱若現。
炎黃二帝肅立其間,面色凝重地檢查神隕晶髓與各類上古法器的擺放。
這正是大陣的核心所在,只待激發,便可與李青雲體內的四大金簡之力銜接,轟擊天柱根基。
這也是炎黃二帝在得知李青雲身懷“武神意志”之後,研究了數日才琢磨出的強力手段。
營地裡,士兵們帶着硝煙與血色疲憊,默默守衛陣腳。
昨日鏖戰剛歇,今晨又要迎來更加兇險的最終一擊。
黃帝輕聲對炎帝道:
“一旦陣法催動,幽冥之主勢必再度出擊。還須李青雲以武神意志扛住祂的最後反撲。”
炎帝微微頷首,眉眼透出一股悲憫:
“傷亡已巨,可若天柱不斷,人族依舊陷於洪荒鐵蹄之下。只得賭了。”
話音剛落,人羣后方出現了李青雲的身影。
他緩步而來,刀柄隨風輕顫,眸中似有金芒閃耀。
昨日那股“武神意志”雖然暫時蟄伏,卻仍在體內四大金簡中蠢動。
他站到二帝身旁,朝周遭將士投以堅定目光:
“我準備好了,可以開始了。”
炎黃二帝對視點頭。
霎時間,大陣符文光耀如燃起的火苗,每一筆勾連都似有靈性,透射出古老又危險的氣息。
天頂烏雲劇烈翻滾,電光雷鳴彷彿感應到人族的大動作,開始在空中編織出一道道血紅的痕跡,宛如天空裂裂。
“衆將士退後,護住四周。”
黃帝高聲吩咐,將領們立刻傳令下去。
山巔營地頓時讓出一片開闊空地,中央只留下炎黃二帝、李青雲,以及幾名維繫法器的祭司與道者。
然而就在此刻,遠空突然浮現大片黑霧。
伴隨刺耳怪嘯,幽冥之主再次現身,麾下冥魔如潮涌,意圖在關鍵時刻徹底摧毀人族圖謀。
李青雲瞳孔一縮:
“果然來了。”
“列陣!”
炎帝霸氣一喝,麾下刀盾兵結盾迎敵,先將冥魔阻擋於外圈。
二帝施法,援護人族大陣不被黑霧衝散。
空中,幽冥之主形貌半凝半散,獰笑着:
“不周山不可毀,你們在自尋死路!”
他手中黑氣瀰漫,指尖向下,成百上千的怨靈身軀在山頂盤旋,滲透空氣,彷彿將天地都化作陰魂之淵。
李青雲握刀踏出,心底漩渦翻涌。
他感受到四大金簡的灼熱在臟腑內攀升,彷彿千萬只兇獸同時嘶鳴,急欲衝破鎖鏈。
“不能再拖。二位前輩,你們將大陣力量與我合流!”
李青雲一聲洪喝,腳下符文靈光激盪,炎黃二帝朝他連催神力。
那一刻,大陣核心與金簡之力相互牽引,金芒在李青雲身周驟然綻放,震得地面砂石翻騰。
幽冥之主微微失色,奮力催動冥霧攻殺,卻被黃帝、炎帝合力抵擋。
祭司們不惜灼燒精血,強化陣眼,使那股神隕晶髓的能量源源不斷注入李青雲體內。
轟然一聲,李青雲耳中彷佛聽到古老神之召喚。
剎那間,他看見灰暗識海里,四道金簡呈十字形裂開,騰起四尊虛影兇獸,頭頂之上又浮現一尊武神幻象。
那武神幻象神態威嚴,宛若萬神之尊,沉默注視着李青雲。
一股無法言喻的恐怖力量席捲他靈魂,他全身真元瞬間飆升。
“武神——”
李青雲恍惚喃喃,卻無暇細思,只將這浩瀚能量引導向不周山的根基。
遠處幽冥之主見勢不妙,大吼着化出巨爪凌空拍來。
但這次,李青雲未退反進,一刀斬出,刀光金芒比雷電更亮,一道巨大的轟鳴沖天而起。
“退!”
幽冥之主心生驚懼,硬扛刀勢,卻仍被劈退數十丈,張口狂吐黑血。
整片山巔彷彿被金光佈滿,人人都感到刀罡充盈,好似九霄雷火一起爆發。
黃帝、炎帝目瞪口呆,這種力之強已超越先前所見,簡直不是人間應有的層次。
李青雲感到渾身筋脈有如火浪奔騰,四大凶獸的虛影在他周身閃現,代表武神意志的力量宛如潮涌。
他大吼一聲,奮力將這能量匯入大陣的中心。
“斬——不——周——山——!”
每吐一字,天地皆顫。
符文連串激盪,在半空交織成一柄巨大的虛幻刀影,刀影凌空旋轉,爆發出前所未有的輝耀。
山岩深處傳來震耳欲聾的爆響,碎石四濺如暴雨般飛灑,甚至有人猝不及防被飛石砸飛。
幽冥之主負傷咆哮,強行凝聚殘餘黑氣想要阻止,卻被炎黃二帝聯合射來的神光再度逼退。
那巨刀影毫無阻擋,直劈向山體。
“咔——嚓——”
一聲巨響,不周山從根基處爆裂出幾道可怖的大裂縫,宛如天地之柱被猛然斬斷。
隨即又是一道道深沉悶響,猶如亙古巨獸嘶嚎,從山腹奔騰而出。
崖壁紛紛塌陷,滾滾灰塵衝入雲霄,雷電在半空密集劈落,血色的罡風席捲四方。
滿山遍野的石塊與岩層轟然斷裂,地動山搖。
“後退!”
李青雲大喊,雙臂撐刀,對抗大地震動。
無數將士匍匐不住,紛紛顛簸摔倒,崩碎氣浪中哀鳴與驚恐四起。
幽冥之主見狀神色駭然,似明白大勢已去,面目扭曲地低吼一聲,化作黑霧遠遁。
霎時間,山體繼續崩離。
只見整座不周山像被無形巨斧劈開,轟然下墜,頂天立地的天柱徹底碎裂。
隨着山根解體,整個洪荒大地出現了巨大的空間裂痕。
蒼穹像被活活撕開數道口子,血紅色罡風透射進來,將三界板塊彼此分離。
人族衆將士在這驚天動地的場面中幾乎無法保持平衡,只得死死抱住殘巖或扶住彼此。
電閃雷鳴間,靈界、神界、人間界各自脫離洪荒原形,向不同維度滑移。
有人驚呼:
“天……天塌了嗎?!”
山巔半壁被裂縫吞噬,塵沙漫天飛舞,彷彿世界末日一幕。
“堅持住!”
炎帝與黃帝運轉最後的人皇神力,引導人族剩餘部隊保命,把他們從崩裂邊緣拉回。
空氣裡滿是硝煙與碎裂的味道,扭曲光影像無數惡魔咆哮。
李青雲仍立於大陣中心,縱已氣血翻涌,卻感到體內四大金簡收束的能量再次洶涌迴流。
“啊——!”
他仰天嘶吼,一股金色火焰從他丹田衝至天靈,瞬間貫通全身經脈。
宮殿裡灰霧翻騰,如若得到數倍滋養,將那磅礴的山之力量與武神意志一併導入李青雲體內。
他感到修爲在剎那間暴漲,從第八境“太乙仙”初期一直被推至巔峰,甚至在衝擊更高境界。
他的混元陽神道軀每一寸筋骨都似被洗練,閃爍霞光。
這種爆發,讓一旁炎黃二帝都爲之震撼,廣成子更瞠目驚歎:
“他……竟在逼近第九境?!”
是的,這一舉毀山的神力返還,引爆宮殿潛能,讓李青雲直攀“混元大羅仙”境門檻。
金色氣流彷彿龍捲風環繞他全身,映得他面容籠罩神威。
“嗬!”
李青雲咬牙低吼,渾身靈力暴漲時的暢快,讓他忍不住發出長嘯。
刀鋒上金光依舊吞吐,一刀劈落閃電,兩道餘焰飛逝,震碎周邊高空餘魔。
兵士們在滾滾煙塵裡遙見此景,莫不生敬畏之心。
三界在沉淪下陷的崩裂之際,李青雲卻吸納能量節節攀升。
那種“逆勢飛昇”的奇景在世間何曾見過?
山崩聲持續轟隆,無數神魔淒厲嘶吼於裂口邊緣,卻如螻蟻般淹沒在刀光與大地斷裂的浪潮中。
幽冥之主倉皇遁逃,洪荒舊神苟延殘喘,各自紛飛四散。
頃刻後,不周山徹底倒塌,只餘斷壁深淵和漫天塵霧。
靈界、神界、人間界也因天柱崩毀,被狂力切開分割,逐漸滑入不同維度。
這歷史性一幕震撼衆生。
凡人、神祇、妖魔同在混亂裡掙扎,但人族卻終得一線生機,掙脫了洪荒牢籠。
當塵埃稍稍散去,李青雲的身影仍巍峨立於斷山之巔。
他刀尖一抖,金光微斂,面上隱帶激動與疲憊。
“天柱……已斷。”
炎帝、黃帝互望,眼裡滿是欣慰與悲壯交織。
他們知道,人族終於打破了神魔不可侵的格局。
山巔此刻滿目瘡痍,卻也是新紀元的起點。
李青雲大口喘息,感受自身修爲仍在攀升,不斷逼近第九境,體內真元如海潮般洶涌翻滾。
那種“戰後的大豐收”感受讓他忍不住心中狂喜,也暗含對未來的無邊期待。
“成了啊……”
旱魃帶着火焰軍殘部走來,望着山崖下翻覆的天地失聲喃喃。
她難以置信自己見證了洪荒柱石的倒塌,身心被震撼到極點。
廣成子等道門強者亦心神駭然,暗想道:這個年輕的“亞神”已經接近“混元大羅仙”這等恐怖境界,對往後格局影響巨大。
即便此刻疲累不堪,他們都清楚,人族自此翻轉了命運。
熾烈罡風逐漸平息,只留天幕裂口猶在,血色電閃不絕,宣告三界已然分離。
無數人族戰士彼此攙扶,在山頂哀悼犧牲者,同時感受腳下世界再非舊洪荒,餘下一片碎裂新天地。
李青雲仰頭,默默感受四大金簡歸於平靜,武神意志重又沉睡,但不周神力在他經脈中沉澱,伴隨那凌駕凡俗的巔峰修爲。
他心裡莫名升騰一絲隱憂,又不乏驚喜與豪情。
曾幾何時,他不過一介凡人,本想着在開封府安安心心地當個廢物幫主懶散度日,如今卻能親手毀山斬柱,俯瞰神魔。
這便是洪荒紀元走到末路,給人族留下的最大機緣。
待煙塵完全落定,炎黃二帝宣佈:
“三界既分,人間不再受妖魔桎梏。自今而後,人族當自強,不負這番血戰犧牲!”
衆將士羣情激昂,然而看着滿地狼藉與屍骨,又忍不住掩面而泣。
終究,他們贏了這場無可挽回的賭局。
李青雲收起刀勢,身形再也支撐不住渾身脫力,險些倒地,眼前模糊。
黃帝與炎帝忙扶住他,兩帝望見他身上金光尚在徘徊,心知他實力已超乎尋常,尚需些時日消化。
以他現今通天修爲,人族後續自能氣象萬千。
於是,截斷天柱之舉塵埃落定,山川崩毀的餘波化爲無數滾滾雲煙,在羣峰之間散去。
神魔亦自此斷裂三界,難再集羣肆虐人間。
殘陽落在不周山的斷裂山脊上,映照出一道道猩紅光帶,宛如血色的末日餘暉。
大地崩毀之後的山巔,一片荒涼悽楚,碎巖遍地,塵煙久久無法散去。
人族大軍於殘垣之上集結,神情疲憊卻流露出難以言喻的釋然。
山風中依舊殘存着鮮血的腥味,混雜坍塌山石的塵埃,嗆得許多將士喉嚨火辣。
黎明時分,他們還在悽風苦戰,如今卻親眼見證不周山的終局崩塌,恍若隔世。
山頂風,依舊凜冽。
可在這風裡,人族於斷山之巔卸下千年壓迫,換得未來一刻長空。
李青雲靜靜看着腳下深淵,心境激盪難平,忽感胸口微熱,似又有更神秘的力量在胎動。
他隱約察覺到,自己不周神山的殘體開始與崩塌後的山之餘力共鳴,或許這將帶來新的時空之變……
……
炎帝與黃帝立於崖臺中央,遠眺斷山那邊的深淵,眼中是百般複雜的情緒。
他們痛惜同胞壯烈犧牲,卻也慨嘆天柱既斷,人族自此獲得千古未有之機。
附近,幾名部落首領與將領在整理傷員與物資,時而回首望向正在打坐的李青雲,眼神中帶着濃烈敬畏與感激。
正是他,憑藉武神意志一舉毀山,爲人族奠下重生之基。
李青雲靜靜地盤膝而坐,雙眸半闔,渾身仍殘留繚繞金光。
先前那股難以名狀的宏偉力量正在他經脈裡迴旋,猶如洪濤涌動,每一次呼吸都帶來驚人的壓迫感。
他感到血脈中似乎還有一股更深奧的傳承,既源自四大金簡,又似與斷裂不周山本身相呼應。
一想到此,他眉頭忍不住微皺,努力將這澎湃能量化開,轉而吸收融入自身。
驟然間,他胸口騰起一股滾熱火浪,經脈被徹底貫通。
金色氣息沿着經絡爆發,將身體的每一條筋脈都催入新層次。
半空中的粉塵倏地散開,宛若有無形氣場將其排拒。
“嗯……!”
李青雲悶哼一聲,雙目赫然張開,瞳孔深處閃過金芒,體內氣機如龍吼般震顫。
靈力升騰,伴隨那沉寂四大金簡餘力的最後迴流,讓他的修爲節節攀升,幾乎一瞬逼近第九境——“混元大羅仙”。
四下觀望之人紛紛驚呼,特別是幾位半神與廣成子等道者,更是駭然得目瞪口呆。
修道再苦再勇,也不曾見有人在一夕之間衝破如此瓶頸,那簡直是逆轉天地法則的奇蹟。
李青雲深吸口氣,緊捏拳頭,只覺山崩海嘯般的力量在血管裡奔涌。
他的周身氣息宛若神火燒鼎,劫後餘生的龍吟刀意再次瀰漫,讓許多傷兵如沐暖陽,也讓人族心頭泛起激動之情。
這等“飛躍”效果,不僅來自毀天之舉的餘波,更離不開不周山沉眠萬古的神性返還。
“原來……不周山本身蘊藏的本源之力,還能與我的神秘宮殿共鳴。”
李青雲心神震動,腦海裡宮殿灰霧翻騰,彷彿有某道上古神明的虛影與他對視,然後又漸漸隱匿。
雖然神秘莫測,但他能清晰感到:“四凶金簡”所放出的力量還遠未全部散去,其與山體崩毀後涌出的古老氣息正在相互交融。
收斂心神的剎那,李青雲忽然感到胸腔正中央一陣奇異跳動。
那是——他自大宋時空帶回的“不周神山殘體”?
原本一直沉寂不動的殘體,在這洪荒不周山毀滅後,卻散發出微茫靈光,與周遭地脈中殘餘的山之本源產生奇妙呼應。
一縷縷熒光自他體表泛起,如藤蔓般纏繞四肢百骸,再凝聚到丹田宮殿之中。
只覺靈海劇烈翻滾,一道若有若無的空間裂隙從他識海逼現。
李青雲猛地起身,詫異地看向胸口那片淡淡金輝——不周山殘體裡的神性似覺醒,要將他與另一個時空串聯。
“李青雲?”
炎帝察覺他的異狀,上前一步,低聲詢問。
黃帝、旱魃等人亦圍了過來,面色緊張,唯恐他體內融合的古力失控。
李青雲搖搖頭,嘴角卻泛出激動笑意:
“我……似能感到另一道世界裂縫,可隨時回到大宋……我原本的時空。”
聞此言,周圍人族紛紛變色。
許多人雖不懂“大宋”到底是什麼,卻曉得此乃李青雲原先橫空踏足的人間世界,意喻着他隨時能往返跨界,成爲超脫洪荒的存在。
一旁廣成子暗暗掂量,心中驚駭不已。
這般時空往來之能,可凌駕無數修士所求,即便真神也未必能做到。
炎黃二帝相對沉默片刻,神色之間既欣慰又透露一縷不捨。
無論如何,人族方能在洪荒與幽冥之主鏖戰時多一條後路,也算幸事。
李青雲看着二帝,肅然抱拳:
“此戰雖成,但餘波尚多,我若能往返兩界,日後也能助大宋與洪荒同御神魔。況且,不周山之力未必就此絕滅。”
黃帝與炎帝互望,緩緩點頭。
他們心裡明白,人族現今元氣大傷,還需漫長重建,而李青雲體內宮殿之秘、武神金簡之威,早已超越此界桎梏。
正當衆人靜默時,那一抹光輝在李青雲胸前再度熾盛,竟於空中勾畫出一道淡若虛影的裂縫,隱約透出另一方天地的氣流波動。
旱魃靜靜注視,眼神難掩動容。
她曾與李青雲並肩死戰無數,但此刻,或許該放他去其他時空完成更多奇蹟。
山風捲起她火色長髮,輕輕飄舞。
李青雲與她對視一眼,心中盡是百般複雜,卻只輕聲道:
“放心,若人族再遭危難,我自當破界而回。”
旱魃頷首,脣邊含着一絲微笑。
一旁炎帝朗聲言道:
“青雲,此間雖暫時取得勝局,三界分隔後亦多變數,你此去異世,亦當保重。”
黃帝隨即補充:
“本人皇會繼續率軍剿清餘孽,助人族於此新紀元立基。你放心離去吧。”
李青雲深吸口氣,轉身朝滿地屍骸、斷山頹壁望去。
心潮起伏,他想起這片血與淚鑄就的道路,又想起大宋那邊的恩義糾葛。
他暗歎一聲,旋即將體內氣機稍作催動,引導那道虛空裂縫更爲清晰。
光芒閃處,風浪涌動,緩緩打開一扇時空之門。
“諸位珍重。”
他對二帝、旱魃以及所有仍能屹立的人族戰士一抱拳,扛着心頭沉重而炙熱的眷戀,大步跨入裂縫內。
一陣耀眼光影照亮山巔,當李青雲的身影消失在金色漣漪之中,那裂縫也隨之封閉。
所有人靜默許久。
狂風依舊呼嘯,把斷山血腥的氣味往遠處吹散。
地表殘留的刀槍碎片在火光下熠熠生輝,彷彿見證這一幕傳奇:有人以凡軀踏碎洪荒桎梏,又開啓跨越時空的門徑,讓未來有了無限可能。
炎黃二帝徐徐回頭,看見廣成子與道門弟子亦收斂驚訝,轉身離去。
他們知,這洪荒的劇本,已被那片斷山改寫。
人族再非舊日任神魔踐踏的卑微種族。
而李青雲究竟會在那大宋時空引出怎樣的風雲,亦無人得知。
山巔餘煙繚繞,羣山破碎處隱約還能聽見岩層坍塌的餘響。
新紀元在這遍地傷痕裡徐徐揭幕。
或許不久後,這裡會重新生長出綠意,也或許繼續沉寂爲失落廢墟。
但人族無所畏懼,三界分割之下,他們迎來真真正正的主導未來。
若有一日,深夜寒風裡,有人在山巔之端遙望雲空,似乎又能看見那道金光閃爍,恍若劍與刀交鳴,在虛空中綻放無法遏制的生機。
正是李青雲跨界的痕跡。
這卷最後的圖景,便定格在斷山頂端,烈風吹動破旗,衆多將士以眺望的姿態神色虔誠。
一切堪稱壯麗悲歌,又蓄滿新的期望。
人間何其渺小,也可逆上九天顛覆神魔。
而李青雲將帶着這份信念,在另一方世界繼續迎接新的傳奇激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