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初露時,汴京城頭依舊籠罩着一層灰濛濛的薄霧,似乎夜色的殘餘不肯輕易退去。
шшш ●Tтkan ●¢○
街道上,百姓三三兩兩走動,神色間透着一絲慌亂。
自從神廟生變、李青雲查出外神“寂”的端倪,關於人間再臨大禍的傳聞便如野火般在民間蔓延。
越是有人出面闢謠,謠言便越燒越烈。
一名挑着扁擔的老漢剛從城外進來,滿面焦灼,見到守門軍士便急急問:
“可聽說北邊縣裡好些人失了蹤?還有些黑泥怪物出沒,連官軍也擋不住?”
守門軍士正要解釋,卻不知如何開口。
因爲這些兵衛們自己也在昨日聽到消息,說邊境駐守的斥候發現一處荒原,半夜裡亮着詭譎幽火,黑霧翻滾,彷彿地底爬出可怕的東西。
種種異象,讓整個汴京如今籠罩在一層難以化解的陰影中。
皇城一帶,天色雖微亮,宮門卻提早打開。
羣臣魚貫而入,面帶倦色,彼此私下交頭接耳,皆是爲最近的離奇事故奔波不休。
穆桂英一身戎裝,腳步匆匆地往正殿方向趕。
她一路上見到不少來不及穿朝服的官員,心裡便知情況比想象中還緊迫。
正殿大堂之上,趙禎早已站定,臉上寫滿憂心,他並未坐在高位,而是倚着丹陛欄杆,身旁立着幾位忠心老臣。
包拯、幾名武將與禮部吏部的文官散列在側,神情不安。
見穆桂英趕到,趙禎緊蹙的眉頭微微鬆開,道:
“穆大帥,你可有探得北境確切消息?昨夜斥候送回軍報,卻言詞混亂,似是驚駭過度。”
穆桂英拱手抱拳:
“啓稟陛下,末將親自派人日夜兼程打探,得回的消息卻比斥候更古怪。那片荒原上確實出現一種黑色黏液,能吞噬牲畜與人蹤。有人見到黏液裡隱約伸出骨刺,又有怪影徘徊,宛如……”
她停頓半晌,似在斟酌言辭,“宛如不屬於我們這方天地。”
此言一出,羣臣譁然。
有人立刻想起此前靈界骨魔的餘孽,不由得壓低聲音道:
“難道是骨魔又要捲土重來?莫非當初冥將餘黨尚有秘密殘留?”
但也有人露出狐疑之色:
“骨魔雖兇,終究乃靈界之屬,與那詭異黏液好似並不相同。若真是靈界殘黨,怎會使出這般‘外神’的神秘手段?”
“何爲‘外神’?”有人皺眉不解。
那人緩緩道:
“只是前些日翻古卷,發現一種記載,言之有些外域邪神,手段更勝洪荒羣魔,或能扭曲時空,或能滲入世界根基。今見這黏液怪事,不免想起典籍裡那‘外神’之流。”
這一番話引起了不小的驚詫。
羣臣交互視線,議論聲嘈雜。
趙禎輕咳一聲,似要讓衆人安靜:
“眼下人間方經大劫,民心脆弱。此番怪力亂神的謠言再起,若不能速速止息,恐將動搖國本。”
包拯沉聲接道:
“陛下所慮極是。今早末將巡視城防時,就聽見不少百姓倉皇奔走,言說‘外神降世’,還傳得邪乎,說人只要被黑泥碰到,就會變成怪物。”
穆桂英補充:
“還有人暗地煽動道門當立,誣陷李大人……呃,誣陷真神不夠神威,才致天災再臨。弄得坊間秩序大亂,許多地方發生糾紛鬥毆。”
仁宗皇帝面色更沉,不禁暗歎。
他頗爲了解李青雲的苦衷:那位護國真神近來多次閉關,似有內在的桎梏要破,卻也顧不上遍地亂象。
可朝堂再如何信任李青雲,那些民間流言、道門煽動、一波波詭異事件,都在迅速發酵。
“召集各路兵馬,加強巡防。並下旨安撫百姓,嚴懲造謠者。”
趙禎頓了一頓,又道,“務必讓李青雲大人知曉此事,請他儘早出面。”
一旁禮部侍郎微微拱手:
“已遣人去請了,但聽聞李大人昨夜未出府,似在潛心修行。”
穆桂英神情閃過一絲擔憂。
她最清楚李青雲雖已是真神,但最近頻露疲態,很可能與晉升過快有關。
此刻情勢迫人,卻不知他可否分身應對。
朝堂上的氣氛兀自凝重。
仁宗皇帝見衆人愁容不展,也只得一聲長嘆,暫行退朝,讓他們各自去辦任務。
日上三竿,汴京城內外又起騷亂。
聽說北門來了批流民,個個臉有菜色,衣衫襤褸,口裡嚷着什麼“黑池怪形”,把官兵嚇得不知如何是好。
巡邏隊匆忙趕到,試圖安撫他們,卻從這羣流民口中打探到更駭人的情形:說是在附近山谷裡見到一片濃霧,裡面有人形扭曲如彎月,渾身黏液,好似活屍。
“當真,咱們親眼所見,那怪物手臂裡全是黑漆漆的刺,一抓就把人扯進霧裡!”
流民神色惶恐,抱着孩子哭訴,“見者無不抱頭鼠竄,今能逃到汴京,已是萬幸。”
消息越傳越廣,讓整座城更顯混亂。
有人跑去廟宇燒香求神問卜,有人則聚衆鬧事,稱必須除去“李真神”之廟宇,重新迎回道門法旨。
軍士疲於奔命,連穆桂英麾下天波府的精銳,也不得不抽調一部分來維持城內治安。
正午過後,李青雲終於出現在汴京北門外。
他衣袂飄飄,腳步輕盈,看似風塵不染,實則眉間籠着一絲難解的凝重。
昨夜他方纔從神秘宮殿中退出,體內留着陣陣隱痛。
可眼前民心浮動,他不得不先行出山調查。
巡邏校尉見到李青雲,眼中頓時現出敬畏之色:
“大人,那些流民說的黑池怪物,真是外神作怪麼?”
李青雲未語,只示意校尉稍作安撫,不要逼問細節。
接着,他與穆桂英一同帶着數名老兵,往北門外奔行數裡,想在小範圍內尋找線索。
盛夏烈日下,道路兩旁卻盡顯淒涼,農田並未見到農夫耕作,偶爾能見有人影一閃又匆匆躲進草垛,像是怕見生人。
李青雲行至半途,忽然察覺遠處傳來一陣腐臭味。
他目光一凝,對穆桂英道:
“你等先留在此戒備,我去看看。”
言罷,他身形疾閃,眨眼便躍過籬笆,奔向那腐臭氣息源頭。
一片荒草叢裡,竟是幾條殘破的屍體,皮膚斑駁不整,彷彿被某種黑色汁液灼蝕過,露出可怖的白骨。
李青雲輕撫其肩上破衣,依稀可辨這是農家百姓,卻不知如何慘死於此。
他試探着用指尖點向那屍骸,一陣陰冷之感從指尖直衝腦海。
這種感覺與他體內宮殿灰霧有些相似,但又更加外來,帶着怪異的潮溼腐朽。
彷彿——他心頭微顫——彷彿另一股邪神氣息正滲透這片土地。
他揮袖帶起一絲刀罡,將四周草叢清掃。隱約看見地上散落黑色斑痕,如同凝固的泥沼,帶着噁心的黏連感。李青雲深吸一口氣,將神力注入眼中,試圖追尋這股能量的流向。果然在附近土層裡看到一道暗影軌跡,往北方山巒延伸而去,幽幽閃爍,似乎還有更多同類存在。
他站起身,神情凝重。
回到路邊,穆桂英見他面帶難色,不由低聲問:“大人,可有頭緒?”
李青雲看了一眼遠處山巒,默默道:
“此事恐非靈界殘黨。或許真是外神之力的苗頭。你先帶人做好防備,我想再進一步探查。”
穆桂英眼底掠過一絲吃驚:
“外神?難道那些傳聞……都是真的?”
李青雲沒回答,單手虛按,讓她不必再問。
隨後他迅速折返汴京,與趙禎彙報了此行結果。
趙禎聞言大驚,立刻在宮中召集部分學士和藏書官搜檢古籍。
幾經翻找,終於在一部殘缺典冊裡覓到零星記載:太古時,有極少數被稱作“外域神祇”的存在,他們不屬洪荒神系,也不在三界法則之內,往往能扭曲或污染世界根基,一旦成勢,便是禍亂無窮。
這條訊息讓衆人毛骨悚然。
若確是外神勢力捲土重來,那遠比靈界骨魔可怕。
畢竟冥將雖然強橫,始終屬於洪荒秩序範疇,可外神卻自混沌以外,規則迥異,可輕易打破人間的固有防禦。
與此同時,宮裡又接到急報,說西關外幾座小鎮再度失蹤數十口人,鎮中遺留一灘詭異黑液,發着腐化惡臭。
此情景與李青雲所見簡直如出一轍。
皇帝登時下令穆桂英、徐良等人分派軍隊趕往各處駐防,卻苦於人手不足,且這些怪異事件往往夜半才發生,白天便消失得無影無蹤。
接連幾日,汴京大街上神色匆忙的人越來越多。
百姓將各種傳聞渲染得更加離奇,說什麼外神巨眼懸於天空,會將人類吸納進奇怪的時空裂縫;或言某地有人半夜被透明觸手卷走,翌日只留下一攤紅色液體。
無人能證實真假,恐懼情緒卻如潮水般淹沒城池。
在這混亂浪潮裡,道門餘孽也不閒着。
一些原本隱匿的道士突然現身市井,高聲鼓譟:
“李青雲不過是一介凡人,怎可與真正天道抗衡?外神降臨乃天道昭示,凡人速來歸依道門,方能自保!”
民衆聽到這些煽動,立刻羣情激憤。
有人仇視道門,認定他們曾與洪荒神魔勾結;也有人信奉道門神通,幻想能借此安度難關。
雙方互相叫罵,街巷衝突頻發。
一時間,汴京如鍋中沸水,翻騰不止,官軍難以完全壓制。
眼看局勢愈演愈烈,李青雲不得不數次親自出面維穩。
他在朝堂上再三呼籲衆人齊心應對,別讓內爭繼續擴大。
然而此刻最要命的是,“外神”們究竟是何形態、潛伏何處,人間仍一無所知。
這夜,風雨欲來。
烏雲密佈於汴京上空,電閃雷鳴陣陣,如兇獸咆哮。
守城士卒縮在箭樓裡,緊張地盯着遠處黑沉沉的原野。
若外神真要進攻,會從哪條路現身?用何種手段?
午夜時分,一聲尖銳怪嘯陡然在北城角炸開。
守城士卒火速奔去,只見城牆根下竟泛起一層幽暗的沼澤般物質,漆黑髮亮,往上翻涌泡沫,恍若要吞噬城磚。
士卒大喝着舉矛刺下,卻只戳進軟黏的污物裡,黏液忽然化爲數股蠕動的觸手,從地面猛地竄出,纏住兩名士卒的腳踝,直把他們往泥里拉。
火把映亮之時,更多人看見那白花花的鎧甲被黑霧黏死,士卒嚇得驚聲慘叫。
下一刻,一道耀眼刀芒自城垛上破空落下,將黏液凌空斬斷。衆人回頭望去,李青雲身披夜色趕到,面容冷峻。
他沒再留手,催動混元太乙之力,把刀氣融入半空旋風,硬生生將沼澤狀黏液連根掀起,然後化作一片焦黑飛沫,四散爆裂。
黏液被剿滅,守軍士卒各自上前,撲通跪謝。
李青雲卻顧不上安撫他們驚懼的情緒,只靜靜凝望那尚未全散的黑煙。
那黑煙裡浮着幾縷暗紫色光斑,遲滯地翻滾幾下,彷彿裡頭還有某種低語,過片刻才徹底消散。
夜風將餘味吹遠,然而李青雲心底的警訊卻驟然放大。
他分明感知到,方纔那抹暗紫氣息與體內灰霧之間,似產生某種呼應。
好似同源,又似敵對,帶着讓人作嘔的惡意。
若“寂”也在暗中窺探,豈不是說,那所謂外神的力量極可能與“寂”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想到這兒,他只覺兩股寒意同時涌上,一是對未知外神的忌憚,二是對自身宮殿愈發不安的震動。
一旦內外同時發難,他雖貴爲第九境“真神”,也未必能保住眼前這一片大好河山。
風雨聲大作,夜空電光如蛇舞動,映得城牆上人心惶惶。
李青雲回眸掃視那一張張驚魂未定的面孔,心裡暗暗發誓:不管這外神如何詭譎,他絕不容許對方肆虐大宋土地。
疲倦不等於退卻,恐懼不等於屈服。
既然外神之勢已初露端倪,人間想要安寧唯有正面迎擊。
而宮殿深處,“寂”的低語也在逼迫他做出抉擇。
是徹底壓制,還是利用某種神秘之力來對抗新的邪祟?
事態兇險,稍有不慎便會墮入更深深淵。
……
黎明將近,北城牆外雜亂的泥濘裡除了焦黑黏液的殘渣,再無動靜。
李青雲忽感胸口微痛,體內灰霧瞬間翻涌,然後又悄然平息。
他擡頭望向遠方,只見烏雲被一線晨曦劃破,新的一日即將來臨。
可城頭上下的火把卻依舊不敢熄滅,因爲沒人知道,外神下一步會在哪兒張開吞噬的觸角。
夜雨未停,滴滴落在城磚上,打出無數小水窪。
水窪中映出李青雲輪廓,神情嚴峻。
偶有電光劈空,映得他眼裡似藏刀芒,又多了幾分沉重而悲憫。
人間恐慌不過是始端,真正的風暴纔剛揭開帷幕。
看似寂靜的城市背後,仍有無數黑暗漩渦在蠢蠢欲動。
他輕嘆一聲,斂去刀光,爲那受傷士卒施以簡單療治,然後邁步消失於雨幕之中。
餘下城頭衛士和百姓仰首凝望,心中惴惴難安。
人們私下交談,既感激李青雲臨危出手,又對那恐怖的黏液怪力心有餘悸,更怕今後還有更可怕的怪物侵襲。
大宋上下,註定要在這漫長的亂夜裡掙扎,在外神威脅中求得一線生機。
誰也無法預料,當日後朝陽真正照亮這片土地時,迎來的會是曙光,還是覆滅。
人們只能祈願——祈願那位斬神者能再度挽救衆生。
可無形之中,李青雲也已身陷更深的泥潭。內憂外患,看似並非一柄刀就能輕鬆斬破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