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8章 蘇曜凱旋與特別的漢禮(6K2)
“強大的,偉大的,戰無不勝的漢國唐王、大將軍,我們代表大宛國王和康居國王,向您獻上最誠摯的敬意。”
行軍帳內,兩位使者跪伏在地,額頭緊貼地面。
蘇曜端坐帳中,俯視着這兩個來自更遙遠西方的使者:“你們國王派你們來,所爲何事?”
大宛使者擡起頭,恭敬地呈上一卷羊皮紙:“我國王聽聞大將軍威震西域,特意獻上天馬十匹,願與大漢永結盟好。”
康居使者緊接着說道:“我國王獻上黃金千兩,寶石百顆,懇請大將軍允許我國商隊進入玉門關貿易。”
蘇曜接過禮單,目光在“天馬”二字上停留片刻。
天馬,這是大宛國最著名的產物,其耐力和速度驚人,能日行千里,汗出如血,故又被稱之爲“汗血寶馬”。
蘇曜清楚的記得,在歷史上漢武帝就爲求此馬曾兩度派兵遠征大宛。
而這次出征西域前,蘇曜也特意去查閱了一下往年的記錄,在漢朝對大宛控制力強大的時候,其國王不但要遣子入京爲質,更是兩國協議特別標註了大宛的進貢義務。
其中,汗血寶馬就由於其極其珍貴而被特別要求,但除了當時大漢攻陷其王都一次性的掠奪了數十匹外,每年大宛也就僅僅是歲獻天馬二匹,雜馬三百。
這一次,大宛國王一口氣拿出十匹天馬進貢,倒確實是頗有誠意。
“你們國王倒是識趣。”蘇曜將禮單遞給身旁的郭嘉,“不過嘛”
蘇曜看了眼坐在自己下首的烏孫王與阿什利公主:
“據孤所知,大宛、康居如今皆是貴霜屬國,汝等此番前來,可有貴霜王的手諭?”
蘇曜直白的發問讓兩個使者臉色微變,不過還好,他們兩國歸順貴霜在西域基本是人盡皆知的問題,此番也早有準備。
那大宛使者當即就連忙解釋道:“回稟殿下,我國如今雖臣服於貴霜,但從未忘記大漢昔日的恩義。此次進貢,完全出於我國王對大漢的仰慕之情。”
“沒錯沒錯。”
康居使者也急忙補充:
“大漢退出西域數十年,鄙國屢受烏孫與貴霜欺凌,不得已方纔臣服。如今大將軍威震西域,我國上下聞之沸騰,願重歸大漢麾下,只求能得到您的庇護。”
“若是大漢願意約束烏孫,使其不再侵我邊境,我國願歲歲納貢,永世稱臣!”
蘇曜聞言,目光轉向烏孫王貴奢靡。這位曾經的草原雄主此刻面色陰沉,卻不敢出言反駁。
“有意思。”蘇曜輕笑一聲,“若你二國日後都爲我大漢臣屬,那相互間自然不該再起爭端。”
“只不過嘛,你們確定自己已經做好背叛貴霜的準備了嗎——我大漢可不準備與人分享屬國。”
蘇曜這番話說出,兩位使者頓時面露難色。
顯然,他們這次來打的主意就是兩面逢源,既不想得罪貴霜,又想討好新崛起的大漢勢力。但蘇曜直接點破了他們的心思,讓他們不得不做出抉擇。
大宛使者大汗淋漓,顫聲說:“殿下明鑑,我國地處偏遠,遠離大漢,貴霜卻在我咫尺之間,此意也是實屬無奈”
“是啊是啊。”
康居使者忙不迭接話:
“唐王殿下有所不知,那貴霜在我等國內還駐有重兵看管,若是我國貿然改旗易幟,社稷恐遭傾覆之險。”
“哦?那他們會放任你們這麼大張旗鼓的朝貢我國?”蘇曜眼中精光一閃,“還是說你們這次乃是偷偷前來?”
兩位使者對視一眼,最終還是跪伏在地,老實交代。
果然,康居與大宛使者的隊伍規模雖然還算尚可,但實際上來人的官職卻是相當末流,遠不及其他西域諸國那般或國王親至,或遣皇子與重臣的重視。
歸根結底,還是因爲要避貴霜耳目,他們特意利用商隊爲掩護來行朝貢之事。
而知道了這一點後,蘇曜頓時也是失去了大多數興趣。
跟這樣的使者,你也談不了什麼深入的話題。
帳內的氣氛頓時有些尷尬。
兩個使者急的滿頭大汗,生怕出訪失敗回去遭受詰問,就這時,賈詡上前說:
“殿下,下官以爲兩國既主動來朝,不妨先以禮相待。至於他們與貴霜的關係,等到回京之後咱們可以再慢慢討論.”
說着,賈詡意味深長地看了眼兩位使者:
“下官相信,等他們見到了我京師繁華與大漢的強盛,來日回國後必能勸說其王上做出正確的選擇。”
蘇曜微微頷首,看向兩位使者:“既如此,你們便隨我一同入京覲見天子吧。”
“正好,路上再給我們細細講講你們國內與貴霜的情況,別過別想着撒謊糊弄。”
“如你們所見,這次隊伍中西域諸國幾乎盡在其中,我們不會只聽汝等一家之言。”
兩位使者聞言,頓時如蒙大赦,連連叩首:“多謝殿下開恩!我等定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蘇曜揮了揮手,示意侍從帶他們下去安頓。待使者退下後,他轉向賈詡:“文和覺得,貴霜會坐視我們收服西域嗎?”
賈詡捋須沉思片刻:“據臣聽聞,貴霜近年來內鬥頗多,勢力收縮,恐怕無暇東顧,也因此這大宛和康居纔敢生有二心。不過.”
說着,賈詡看着帳外,緩緩點頭:“越是如此,其對外界的干涉就越是敏感,若是他們得知殿下有意染指大宛、康居,恐怕不會善罷甘休。”
“不善罷甘休又如何?”一旁的馬超冷哼一聲,“讓他們來便是!末將正愁沒機會雪恥。”
他站起身,走到懸掛的地圖前:“不過,若他們真敢來犯,倒也是個機會”
郭嘉立刻會意:“殿下的意思是藉機西進?”
蘇曜的手指在地圖上劃過,從西域一直延伸到蔥嶺以西:“既然大宛、康居都有心歸附,我們何不順勢而爲?”
“但眼下還不是時候。”賈詡謹慎地提醒,“朝廷剛剛平定中原,又經與鮮卑和烏孫連番大戰,西域諸國都需時間消化”
蘇曜點點頭:“文和所言有理,不過前期的準備已經可以提前上馬了,別忘了咱們的目標可不止是這些西域的撮爾小國,貴霜,安息,乃至極西之地的諸多廣闊世界,終有一天都要插上我大漢的旗幟!”
帳內衆將聞言,無不熱血沸騰。
馬超和閻行等少壯派將領紛紛請戰,就連徐晃、高順等老成之人也是目光灼灼。
這一幕把帳中的烏孫王和阿什麗公主等隨行的西域屬國要員們看得目瞪口呆,顯然沒想到大漢的胃口竟如此之大。
當然了,這個宏偉的藍圖仍然需要時間建設。
比起熱血沸騰的諸位將領們,賈詡和曹操等人則更加註重實際。
在之前戰鬥中負責南線大軍的他們,沿途經過諸多西域國家領土,根據當地情況提出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建議。
包括在龜茲、疏勒、于闐設立衛所軍鎮屯田,利用烏孫土地建立官辦馬場,精心育種,以及與當地牧民部落大力開展馬匹貿易等等。
郭嘉也補充道:“此外,可效仿烏孫之例,令各國遣王子入京爲質,同時選派漢官協助治理,逐步推行漢制。”
對於這些意見,蘇曜在路上是一一採納,派出快馬要求朝廷儘快向西域派出合格官僚,以解放被蘇曜安置在當地的劉備和周瑜等人。
隊伍繼續東行,沿途不斷有西域各國使者加入。
當隊伍抵達玉門關時,即便蘇曜爲了限制規模與控制西域當地,返程只帶了五千騎隨行,但他們押運的俘虜就有五萬餘衆。
再加上沿途加入的各國朝貢人員與隨行商隊,隊伍規模僅人員數量竟然就已直逼七萬大關,其聲勢浩大,車馬如龍,連綿不絕,一眼望不到頭,隊伍長達數百里。
這樣的隊伍早已超出了玉門關所能接待的極限,也多虧蘇曜大戰繳獲豐富,有着充足的牛羊儲備,在郭嘉與賈詡等人的精心調度下,一路宰殺分配,纔沒讓大軍餓了肚子。
故而,他們的隊伍快速穿過了玉門關,直抵敦煌郡首府敦煌。
那敦煌太守早已得到消息,早早備好酒食在城外犒勞大軍,城內百姓也是紛紛出城夾道相迎。
“唐王萬歲!”
“大將軍威武!”
歡呼聲此起彼伏,蘇曜騎在馬上,向人羣揮手致意。
不過在敦煌,考慮到此地城池規模和邊關重地的敏感性蘇曜沒有選擇入城,只是在城外接受敦煌太守的擺宴,然後派出少數後勤人員與西域開發公司的商隊代表入城在當地採買交換物資。
不過即便如此,在他身後,那些頭一次來到的大漢的諸位西域王族和各國使者都已經震撼於大漢城池的雄偉與繁華。
阿什麗公主坐在車駕中,透過紗簾望着外面熱鬧的景象,眼中滿是驚奇:“父王,漢地竟如此繁華.”
貴奢靡神色複雜:“這只是他們的邊關小城。據說他們的都城洛陽,比這還要繁華百倍。”
阿什麗聞言,不禁對即將到達的洛陽充滿期待。
過了敦煌城後,行軍速度明顯加快。沿途州縣紛紛派人迎接,提供補給。
當隊伍抵達長安時,更是受到了空前熱烈的歡迎。
長安作爲西漢舊都,雖已不是政治中心,但仍是西部重鎮。
尤其是蘇曜規劃西征之後,這裡的政治地位也大幅度提升,不但有大將呂布坐鎮當地,西域開發公司更是在此地投了重金營建各種基數設施,作爲銜接西域與洛陽的重要樞紐。
聞知蘇曜隊伍臨近長安,蓋勳與呂布特意率領當地文武官員傾巢而出,在城外十里相迎,恭請唐王殿下入城。
這一次,蘇曜就沒再推脫。
他吩咐賈詡和郭嘉等人安頓好大軍在城外休整後,自己帶領各主要人員和隨行的西域王公使者們,在長安百官的簇擁下緩緩入城。
長安城內,那是萬人空巷,百姓們紛紛涌上街頭,爭相目睹這位傳奇人物的風采。 “那就是唐王殿下!”
“聽說他一人就斬殺了上千烏孫勇士!”
“看那些俘虜,都是烏孫的貴族老爺呢!”
“那就是唐王殿下!”
“聽說他一人就斬殺了上千烏孫勇士!”
“看那些俘虜,都是烏孫的貴族老爺呢!”
議論聲此起彼伏,烏孫王貴奢靡在車駕中聽着這些話語,臉色越發陰沉。而阿什麗公主臉上則已不見了昔日的陰霾,她探着腦袋好奇地打量着這座宏偉的城市,眼中閃爍着異樣的光彩。
在長安郡守府的宴席上,各國王公使者們推杯換盞,對大漢的富庶讚不絕口。
烏孫王貴奢靡看着眼前精美的瓷器與佳餚,再想想自己王宮中的所謂“珍饈”,不禁暗自嘆息。
酒過三巡,蓋勳起身敬酒:“唐王殿下此次西征,揚我國威,定遠疆土,實乃不世之功!下官敬殿下一杯!”
蘇曜舉杯一飲而盡,笑道:“此戰之功,非我一人所有。若非將士用命,陛下支持,焉能有今日之勝?”
衆人紛紛稱讚唐王謙虛。
宴席持續到深夜,蘇曜回到驛館時,紅兒早已備好熱水。她一邊爲蘇曜更衣,一邊輕聲道:“殿下,烏孫公主求見。”
蘇曜挑眉:“哦?這麼晚了,她來做什麼?”
紅兒抿嘴一笑:“公主說想請教殿下一些漢地禮儀,以免入京後失禮。”
蘇曜失笑搖頭:“讓她進來吧。”
阿什麗今日特意換了一身漢式衣裙,雖然還有些不習慣,但更襯得她膚如凝脂,明豔動人。
她學着漢人女子的姿態,盈盈下拜:“打擾殿下了。”
蘇曜看了一樂,伸手示意她坐下:
“公主今日怎麼換了漢服?”
阿什麗臉色微微一赤,忙解釋說“我見阿麗莎姐妹進城後換了漢服,覺得甚是好看,便也學着穿了”
她說着,聲音漸漸低了下去,手指不自覺地絞着衣角。這身淡青色的曲裾深衣確實襯得她膚如凝脂,只是腰間束帶系得有些歪斜,顯然是初次穿戴還不熟練。
蘇曜饒有興趣地打量着她:“公主倒是學得快。不過漢家禮儀繁複,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學會的。”
阿什麗擡起頭,琥珀色的眼眸中閃過一絲倔強:“我可以學!父王說.說我以後要長住洛陽了”
說到這裡,她突然意識到自己說漏了嘴,連忙低下頭去,耳尖都紅了起來。
蘇曜瞭然一笑。
自從那夜之後,雖然他沒有明確表態,但所有人都默認阿什麗將成爲他的女人。
而這個消息,那也自然是瞞不過他在洛陽的皇帝老婆的。
就在今天入城前,迎接的隊伍中就有洛陽的使者。
他們帶來的朝廷旨意,同意了蘇曜對烏孫皇子的特赦建議,同時萬年也做主,待入京後就會給他操辦婚事,讓阿什麗公主入唐王府爲側妃,正式締結漢烏兩國的聯姻。
這件事情蘇曜自然立刻知會了貴奢靡,現在看來他也沒瞞着自己女兒。
蘇曜擡眼打量着眼前的阿什麗,看這小公主羞怯的模樣,倒是比初見時那刁蠻任性的樣子又可愛了許多。
“既然要學漢禮,爲何不去找紅兒?她可是正經的宮中女官出身,教你禮儀自不在話下。”蘇曜故意問道。
阿什麗悄悄撇了眼在一旁掩嘴輕笑的紅兒,咬了咬下脣,聲音細若蚊吶:“紅兒姑娘教的很好,但有些事我還是想殿下親自教我”
她的手指絞得更緊了,漢服寬大的袖口滑落,露出一截雪白的手腕。蘇曜注意到她手腕上還戴着一串烏孫風格的銀鈴,隨着她的動作發出細碎的聲響。
“哦?”蘇曜輕笑一聲,伸手擡起她的下巴,“公主現在不怕我了嗎?”
阿什麗渾身一顫。
一瞬間,她想到了之前兩人無數次相處的場景。
最初,她每天都在罵這個人是魔鬼,一閉上眼就是他渾身浴血走在人潮中的模樣。
而如今,那個印象也深刻在她的腦海,讓她時刻畏懼,但是:“怕.現在我也怕的不行但是我父王說了,唐王殿下重信守諾,只要小女誠心侍奉,殿下必不會虧待於我.”
“你父王真這麼說?”
蘇曜大笑三聲,一把將阿什麗拉入懷中:
“既然這樣,今夜孤就親身示範,好好教一教你。”
阿什麗驚呼一聲,整個人跌坐在蘇曜腿上。她慌亂地想要起身,卻被蘇曜牢牢按住。
“怎麼?不是要學漢禮嗎?”蘇曜在她耳邊低語,溫熱的氣息拂過她敏感的耳垂,“第一課,漢家女子該如何侍奉夫君.”
阿什麗渾身僵硬,心跳如鼓。她偷偷擡眼看向一旁的紅兒,卻發現那個乖巧的侍女不知何時已經悄然退出了房間,還貼心地帶上了門。
“殿、殿下.不要,殿下不要。”阿什麗本能般的驚呼,兩支小腿不停的踢踏。
蘇曜看着她驚慌如小鹿般的模樣,輕笑一聲,鬆開手,輕輕拍了拍她的臉頰:“好了,逗你玩的。沒準備好就讓紅兒教你些基本禮儀,等到了洛陽咱們再好好.”
“不,我不是這個意思!”
話未說完,阿什麗卻突然抓住他的衣袖,鼓起勇氣說:
“我只是第一次有點緊張,殿下繼續吧,我們烏孫女子從不怕挑戰。”
她說着,笨拙地湊上來,在蘇曜脣上輕輕一碰,隨即像受驚的兔子般跳開,臉紅得能滴出血來。
蘇曜愣了一下,隨即失笑:“這算什麼?烏孫的吻禮?”
阿什麗羞得把臉埋進手掌:“我我看阿麗莎姐姐這樣對您.”
“看來我的小公主觀察得很仔細嘛。“蘇曜一把將她拉回懷中,這次沒給她逃跑的機會,“不過漢家的禮儀,可是這樣的”
他低頭印在少女那兩片柔軟的脣間,不同於少女青澀的觸碰,這一下熱烈而深入,讓阿什麗瞬間頭暈目眩。
她生澀地迴應着,雙手不自覺地攀上蘇曜的肩膀。
不知不覺間,阿什麗已氣喘吁吁地靠在蘇曜胸前,眼神迷離。
蘇曜輕撫她散落的髮絲,笑道:“如何?漢家的禮儀可還喜歡?”
阿什麗把臉埋在他胸前,輕輕點頭,銀鈴隨着她的動作發出清脆的聲響。
只是她眼角的淚珠,讓眼前的一幕多了幾分複雜的情感。
“好了,今晚就學到這裡。”蘇曜鬆開她,替她整理好凌亂的衣襟,“回去好好休息,明日還要趕路。”
阿什麗驚訝地擡頭:“殿下.不留下我嗎?”
蘇曜捏了捏她的鼻尖:“急什麼?等到了洛陽,正式成婚後有的是時間。我可不想讓我的小公主受委屈。”
阿什麗眼中閃過一絲感動,她突然跪伏在地,行了一個標準的漢禮:“阿什麗告退,殿下也請早些安歇。”
看着她故作端莊的模樣,蘇曜忍不住又笑出聲:“去吧。”
待阿什麗離開後,紅兒悄無聲息地回到房中,眼中帶着揶揄的笑意:“殿下怎麼把到嘴的美人放跑了?”
蘇曜一把將她拉入懷中:“怎麼,我的紅兒吃醋了?”
紅兒乖巧地靠在他胸前:“奴婢不敢。只是.公主殿下看起來真的很緊張呢。”
“所以我才讓她再準備準備。”蘇曜輕嘆一聲,“征服一個國家容易,要征服一個人的心卻需要時間。”
紅兒仰頭看着他,眼中滿是崇拜:“殿下對公主真好。”
蘇曜笑着颳了下她的鼻子:“對你不好嗎?”
紅兒紅着臉低下頭:“殿下對誰都好.”
夜色漸深,長安城漸漸安靜下來。而在驛館的另一個房間裡,烏孫王貴奢靡站在窗前,望着蘇曜房間的方向,神色複雜。
“父王.”阿什麗輕輕推門而入,“您還沒睡?”
貴奢靡轉身,看着女兒緋紅的臉頰和紅腫的脣瓣,眼中閃過一絲瞭然:“他對你可好?”
阿什麗點點頭,垂首說:“和戰場上不一樣,唐王他.很溫柔,他還說,讓我不要着急.等到了洛陽再”
貴奢靡長嘆一聲,伸手撫摸着女兒的頭髮:“我的小阿什麗長大了只要他對你好,父王就放心了。”
阿什麗靠在父親肩頭,輕聲道:“父王,漢地真的很大,也很美等到了洛陽,也許咱們過得不會太差。”
貴奢靡望着窗外的明月,沒有說話。他想起白日裡看到的長安盛景,想起宴席上那些漢人官員談論的洛陽繁華,心中百感交集。
他烏孫極盛時全國上下也不過六十餘萬人,而漢人的京師據說就有整整一百萬人以上。
或許臣服於這樣的強國,對烏孫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