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子!我等在前方浴血苦戰,焉能因後方一道僞詔就放棄抵抗?!”
伊犁河畔,烏孫軍帥帳內,一名滿臉絡腮鬍的部落首領拍案而起,怒髮衝冠。
“沒錯沒錯!”
又一個部落頭人大聲嚷嚷:
“漢人陰險狡詐,昆靡定是被他們脅迫,纔會簽下這等喪權辱國的條約!”
“我軍仍有六萬勇士,現在正該振臂一呼,回師勤王,救昆靡於水火之中!”
帥帳內人聲鼎沸,諸多部落首領紛紛附和,羣情激憤。
他們大多是北方各部的首領,此次受到徵召鎮守北方,在數天前僅僅只和趙雲的先鋒軍發生過一些小規模衝突,根本不知道後方王庭到底發生了什麼。
如今前方正欲死戰立功,後方烏孫王便突然投降,還要求他們放下武器接受漢人整編,這如何能讓人接受?
更何況,這些北方部落本別說和漢地接觸了,他們連西域諸國都沒什麼交往,整天面對的都是北方林子裡的蠻子,一向傲慢自大,對漢朝的強大沒有絲毫認識。
現在,這則命令下來,在場衆人絕大多數都持反對意見,更有甚者甚至直接表示,貴奢靡如此懦弱,不配爲王,願意擁戴大王子安振犁爲昆靡,帶領他們殺回王都。
在帳內的一片喧囂聲中,唯有兩人始終沉默不語。
他們正是大皇子安振犁與烏孫國左大將昆圖。
安振犁端坐主位,手指無意識地敲擊着案几,眉頭緊鎖。這位烏孫大王子年近三十,面容剛毅,左頰一道刀疤更添幾分兇悍。
他是烏孫國威望甚隆的王子,親自領袖過數次對康居國的戰爭,戰功卓越。
但同時,他也是烏孫王最警惕的兒子,貴奢靡遲遲不立太子就是擔心某天一覺醒來,這個兒子在軍方的擁戴下取代了自己。
爲此,這次在北方對抗大漢的戰線上,烏孫王在派出大王子出戰的同時,還特意加派了他嫡系的左大將來予以制衡。
也因此,雖然如今安振犁非常心動,但他卻不得不剋制住自己的情緒,以防那個左大將突然暴起出手,以謀反罪名把他斬了。
шшш¸ тTk ān¸ C ○
於是乎,現在帥帳內的情況就非常微妙,在吵雜的人聲中,兩人都不發一語,只是彼此對視着,彷彿在進行一場無聲的較量。
最終,還是安振犁首先打破沉默,詢問左大將昆圖的看法。
不得不說,大王子其實已經心中做好了低頭的準備,一如過去無數次兩人爆發的爭執一樣.
然而這一次,令人意外的事情發生了,一向總跟他唱反調,昆靡長昆靡短的左大將,竟然一反常態,沒有立即反駁那些激進言論,而是沉默片刻後,沉聲說:
“昆靡的詔令確實蹊蹺,但漢軍能神不知鬼不覺攻入王都,實力不容小覷。貿然回師,恐非上策。”
帳內頓時一片譁然,幾個部落首領甚至直接跳起來大罵昆圖懦弱。
但昆圖接下來的話卻讓所有人都安靜了下來:
“不過,若大王子決意勤王,末將願爲先鋒!”
安振犁瞳孔微縮,難以置信地看着這位向來忠於父王的將領。
怎麼會這麼順利?
左大將的妻兒老小應該都在王都,他竟然會在這時支持自己?
莫不是今天太陽打西邊出來了不成?
安振犁心中疑竇叢生,但面上不顯,只是沉聲問道:“昆圖將軍此言當真?”
昆圖單膝跪地,右手撫胸:“末將以先祖之靈起誓,願追隨大王子匡扶社稷!”
帳內衆首領見狀,紛紛跪地效忠:“願追隨大王子匡扶社稷!”
帥帳中,呼呼啦啦跪倒了一片。
大王子站在中心,一時間有些目眩神迷。
他沒想到,自己一直渴望,幻想了許久的一幕竟然如此輕易就實現了。
安振犁緊緊的盯着昆圖的眼睛,見他目光依舊堅定忠誠,直到這時,他突然恍然大悟。
這位左大將,他的忠誠從來都不是對父王個人,而是對整個烏孫國的忠誠。如今父王被漢人控制,簽下屈辱條約,在昆圖眼中,這已經是對烏孫的背叛。
想到這裡,安振犁心中大定。他猛地拔出佩刀,寒光一閃斬斷案角:
“傳令三軍,即刻拔營南下!隨我一起,救昆靡,誅漢寇!”
“救昆靡,誅漢寇!”
帳內衆將齊聲吶喊,聲震雲霄。
就這樣,在烏孫王歸降的第十日,北方邊境爆發了一場叛亂。大王子安振犁與左大將昆圖聯手,以“清君側”爲名,率領六萬大軍南下,意圖奪回王都。
消息傳到赤谷城,烏孫王貴奢靡望着北方的天際沉默良久,長嘆一聲,不發表任何評論。
但心中,他卻未嘗沒有絲欣慰和僥倖。
萬一這個兒子成功了呢?烏孫國也許還能重獲自由。
這個心思,不但烏孫王有,其他烏孫國內諸部族也多少都存着點觀望的心思。
在大王子起兵後,不但北方各部落就多有投奔,就連之前上表歸順的熱湖與天山諸部,也有很多開始轉換成觀望的態度。
“王都赤谷雖然易守難攻,但城內漢軍到底不過千餘人之數,大皇子則擁兵六萬餘衆,更有北方各部源源不斷的支援。此戰勝負,尚未可知啊.”
赤谷城中來朝覲的各首領們圍坐在氈帳內,低聲議論。
他們中的甚至有人暗中下令,接下來對於王庭的徵召能拖就拖,最好等到雙方分出勝負再說。
對於這些人的變化,蘇曜心中也是心中也是心知肚明。
這是最後的大戰了,只要解決掉這個野心勃勃的王子,整個烏孫就將徹底臣服於大漢的統治之下。
於是乎,就在烏孫向南方進軍的時候,蘇曜這邊也在積極準備,赤谷城中的全軍上下都立刻加緊備戰部署。
這天,正忙於政務的周瑜一接到前線戰報就立刻放下手邊一切事務,匆匆跑到蘇曜的寢殿,忙問:
“殿下收到消息了嗎?”
“馬將軍與趙將軍他們那邊怎麼樣了?敵軍大舉南下,他們二人莫非已經”
周瑜話未說完,但他的擔憂之情已溢於言表。
趙雲率一萬精騎,受命在北路佯攻牽制,而馬超則領四千漢烏聯軍,北上收降大皇子。
如今北境反叛,敵軍六萬騎大舉南下,那兩人處境恐怕極爲不妙。
“公瑾莫慌,他們倆還活着。”
蘇曜招了招手,示意周瑜坐下:
“子龍和孟起都是當世名將,豈會輕易折損?”
說着,蘇曜就遞上了最新軍情。
周瑜接過一看,差點就是眼前一黑。
簡單來說,此役漢軍大敗。
烏孫國的大皇子與左大將到底都是久經沙場的能人,他們在統一思想決定舉兵後,立刻就擬定了一套進兵方案。
所有人都知道,想順利南下,奪回王都,必須先解決身邊這兩股漢軍部隊,否則他們到了烏孫城下就是腹背受敵,只有敗亡一途。
於是乎,他們就採用了詐降之計,假意聽從王命歸順,騙馬超等人前來收編部隊,然後突然暴起發難。
雖然在蘇曜叮囑下他們已經提高了戒備,沒有貿然深入敵營,但面對六萬大軍的突然發難,馬超還是雙拳難敵四手,再次被攆的一路逃竄。
那三千烏孫禁軍,見勢不對也是直接反水投降,他帶領的一千漢騎最終逃離戰場的僅有四百餘人,遭遇了整場漢烏大戰中最大的損失。
至於趙雲那邊
由於烏孫大軍隔絕了南北戰場,至今他們也沒有收到任何趙雲那邊的消息。
“這下子情況不妙了呀”
“馬將軍一敗塗地,趙將軍生死未明,賊軍六萬餘衆一路南下,沿途烏孫各部觀望不前。若讓他們兵臨城下,城中烏孫降軍恐生變數啊啊”
周瑜一臉緊張的看向蘇曜,卻發現這位大將軍眼中竟然沒有一絲動搖。
反倒是
我看錯了嗎?
周瑜猛地眨了下眼,感覺有些恍惚。
大將軍,剛剛有在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