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7章 平民與宗室

趙煦正在金明池中視察的時候。

汴京城的一處堆垛場旁的一處腳店內,二十來個閒漢,分坐着在幾張酒桌前,喝着小酒,烤着炭火,吃着各種豬雜、羊雜等下水做成的燒肉。

這二兩馬尿下肚,這些因爲汴河封凍,而沒有活幹,只能靠着每天從官府那裡領三十文錢度日的閒漢,自然就難免的開始了鍵政。

“聽說了嗎?官家要給那些貢生賜衣呢!”

“不止賜衣,聽說還賜書呢!據說連筆墨紙硯,往後都是朝廷賜給了!”

“官家可真大方啊……”

“可不是嗎?”

閒漢們議論紛紛,眼中滿是羨慕。

有心人在心中悄悄算了筆帳,衣裳、書籍、筆墨紙硯加起來,少說也要五貫錢。

五貫呢!

他們這些閒漢,累死累活的在堆垛場裡抗包,哪怕天天抗,怕也得三五個月才攢的下這許多的銅錢!

而那些貢生卻只需要到科場上走一遭就能拿到!

當今官家,果然是仁聖啊!

就在這些閒漢們感慨的時候,他們身邊冒出來一個黑壯的漢子。

這漢子先是輕輕咳嗦一聲,吸引了衆人的注意,然後就感嘆起來:“可恨俺家的那幾個不成器的,都沒有讀書的天分!”

說着他就惋惜不已:“不然俺便是做牛做馬,也要供他們讀書!”

“哪怕,只是進一次貢院,領一次天家恩賞,也足夠了!”

這黑壯漢子,也算是這腳店裡的常客了。

其人姓韓,因其排行第五,故此被人換韓五。

韓五算是這左近知名的人物了。

概因他家的長兄,去年通過了開封府的公考,如今在街道司擔任着吏員。

託乃兄的福,這黑壯漢子也是跟着奢遮起來。

被昭慶坊內的王官人聘去做了工坊的工頭,一個月聽說能拿六七貫的工錢呢!

本來這樣的人物,是不該繼續與他們這些吃了上頓沒下頓的苦力繼續廝混在腳店內,吃那寡淡無味,一斛也就十來文的廉價酒水。

但,這韓五卻是個念舊的。

奢遮之後,並未忘本,反而隔三差五的就會回到腳店內,與衆人一起喝酒吃肉,順便鍵政。

大家也都很喜歡韓五。

因其慷慨、大方,經常的請大家喝酒、吃肉。

故此,在這街巷中贏得了一個‘及時雨’的諢號。

韓五的話,閒漢們自然是要捧場的。

當即就有人笑道:“五郎,俺又何嘗不是呢?”

“若俺家那幾個小子,蒙得祖宗庇佑,菩薩保佑,能有讀書的天分……”

“俺別說是當牛做馬了,便是叫俺日日夜夜不得安息,俺也願意啊!”

其他人聽着,都是心有同感。

汴京城作爲大宋朝最繁華的商業城市。

城中的常住居民的識字率是非常高的。

甚至有着許多給人做僕役和灑掃的婦人,也能識字。

這很好理解。

汴京城作爲一個商業城市,無論是僱人還是被僱,基本都要通過牙人中介。

而牙人中介就要籤契書。

契書這東西,有着無數陷阱。

若是不識字就亂籤的話,很容易被人坑害。

所以,在生活的壓力下,大部分人都被動或主動的開始認字。

當然,也只是認字而已。

但這些在識字後嚐到好處的人,基本都會在有了子嗣後,選擇讓自己的子嗣也跟着學字、認字。

若有天分的話,基本砸鍋賣鐵都要支持其求學。

但,能有那個讀書天分的,百中無一!

沒辦法!

儒家科舉的路,充滿荊棘和艱難。

能以寒門之身,走上這條路的,無不是人中龍鳳。

這樣的人,萬中無一!

所以大家也都只是嘆息而已。

他們很清楚,自家的孩子的成色。

想要科舉考的功名?

除非祖墳冒青煙,降下一個文曲星,不然絕無可能!

於是一個個都耷拉起腦袋來,有些垂頭喪氣!

韓五卻在這個時候,忽地站起身來,略顯誇張的一拍大腿:“不對!”

“俺家那幾個小子,雖讀不進那詩書禮樂,也做不得甚好文章……”

“可當今官家重人才,取士不拘一格!”

“俺家那幾個小子未必就一定要走皓首窮經的文章之路!”

“還有明法、明算兩科可走!”

“偏巧俺家大郎,似乎就很有些術算的天賦……”

“不成……不成!”

“俺可不能叫俺大郎的天分被埋沒了!”

“俺得趕緊回家去,給俺大郎找個好先生,好好教導,說不定也能有東華門外唱名的一天呢!”

“即使不能,也可以公考吏員,走他大伯的路!”

說着,韓五就急匆匆的向外走去。

其他人看着韓五着急忙慌的身影,大部分人都只是笑了笑,並沒有什麼感觸。

畢竟他們首先要考慮的是生存。

是養活妻兒家小。

什麼科舉、什麼明算、明法,離他們太遠。

但也有些人的眼中閃現着某名的光彩。

因爲他們家,確實有着一個或者兩個,在算術或刑律方面,有着天分的孩子。

這就是汴京城的特殊了!

作爲一個人口百萬之巨,商業氛圍濃厚,甚至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的城市。

在這汴京城中成長起來的孩子,耳聞目濡的就是汴京濃郁的商業氣息,最經常聽到的故事,就是誰誰誰靠着某個產業或者某個事情,賺了大錢,娶了個縣主,就是兄弟爭產,反目成仇。

這就是一巨大的篩子。

很容易的就將那些,對於術算或者刑律敏感的人給揀選出來。

過去,朝廷不重明法、明算兩科。

所以,便是民間有着術算、刑律方面的天才,這些人也不會有培養的機會和可能。

但現在,形勢變了。

當今官家,已不止一次的表露出對刑律、術算人才的重視!

而這科舉,說到底就是一句話——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

只要能賣出去,換來官爵功名,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士人勳貴,其實不在乎,自己要學的究竟是什麼?

想那五代十國的南漢,還曾有過欲爲官必先自宮的事情呢!

也沒見南漢的士人抗拒。

相反,爲了官爵自宮之人,如過江之鯽!

也就是那些既得利益者,會對此警惕而已。

但也只是警惕罷了。

畢竟,如今的科舉,依舊是以經義取士,策論定優劣。

明法也好,明經也罷,都是雜流。

無論是在前途上,還是在社會地位上,明法、明經進士都不如正奏名進士。

所以,也沒什麼人關心。

……

除了民間。

朝廷的命令和汴京新報、汴京義報上的文章,也在另一個羣體中,引發了無數漣漪。

這個羣體就是宗室!

廣親宅,乃是仁廟慶曆年間,以前宰相王欽若的宅邸改建而來。

專爲朝廷榮養太祖第四子楚王趙德芳後人所建。

故而,居住在此的宗室們,都是太祖一脈。

屬於是如今大宋朝宗室中最被冷落的一支。

不止是這一支與如今的帝系,在血緣關係上非常疏遠。同時也因爲,這廣親宅的宗室趙世居曾做過大逆,爲如今的天家所忌憚——去年,府界胥吏弊案中,就查出過有人私藏趙逆世居所造圖讖。

於是,廣親宅中的宗室們再造重擊。

不止是自身磨勘,開始被宗正寺故意刁難。

宗子、宗女想要進玉牒的難度也變大了。

同時,廣親宅中的待遇,也被人爲下調。

曾經新君即位後,開始給所有宗親普發的本色祿米,現在都變成了折色。

而且,發下來的都是銅錢,而非交子。

搞得好多人每個月得專門去交子務那邊排隊換交子。

換一次,就得給朝廷再交一筆錢。

雖然不多,每貫只要二十五文。

可是,這積少成多依舊是一筆大數字。

當然,宗親們也可以選擇不換交子。

但銅錢太重了,而且保管也不易。

不像交子,揣着就可以走。

無論是買米還是買炭,都方便的很。

在這樣的情況下,廣親宅中的宗室的日子,自然是不好過。

上面那些輩分比較高,磨勘磨了二三十年,已經升到了遙郡乃至於橫班的宗室可能日子還能繼續瀟灑。

他們實在不行,還可以嫁女兒!

一個縣主,就是一千貫!

但下面的低級宗室,生活就很困難了。

已經開始出現入不敷出,甚至全家人都擠在一個狹小的小院子裡,連填飽肚子都是個奢望的宗室家庭。

趙令爵便是一個這樣的宗室。

作爲楚王趙德芳的五世孫,趙令爵是趙德芳次子趙惟憲的後人。

“阿兄……阿兄……”

趙令爵剛剛從宗正寺中領完本月的俸祿——不過十五貫而已。

其中六貫還是宮中小官家和太后、太皇太后因爲‘久寒’而給宗室賞賜的‘雪寒錢’。

一旦天晴,這錢就沒了。

所以他的實際月俸,不過是九貫罷了。

而這九貫錢,想要維持一個宗室在廣親宅內的生活,是非常困難的。

旁的不說,單單是人情往來,就夠他喝一壺的。

尤其是這個月,又有一個堂兄要娶妻了,作爲堂弟,趙令爵多少得準備些賀禮。

想到這裡,趙令爵的眉頭就皺了起來,以至於聽不到身後的呼喚聲。

好在身後的人,一直在追着他。

終於是追了上來。

“阿兄……阿兄……怎不應俺?”

來者是趙令爵的堂弟趙令營。

“十五郎,怎麼了?”趙令爵回頭看向氣喘吁吁的趙令營。

“阿兄不知道?”趙令營喘着粗氣。

趙令爵搖搖頭。

趙令營將手中的小報,塞到趙令爵手中:“俺聽說阿兄家中,有着當年的朱太史的遺稿?”

朱太史就是朱吉,其與賈憲都是仁廟時期的大術算家楚衍的學生,只是這兩人的名聲都很小。

也就近年,因爲江寧書院用賈憲的《黃帝九章算細草》教授術算,賈憲的名聲才慢慢的大起來。

可朱吉依舊默默無聞。

因爲他沒有書稿傳世。

“恩?”趙令爵不懂的問道:“確實是有這個事情!”

在大宋,宗室外戚們因爲生活過於空虛。

所以,都在尋找着各自的愛好來打發時間。

有人愛畫畫,有人愛書法,自也有人愛術算。

趙令爵的祖父趙從衍就是一個喜歡術算天文的宗室。

他幾乎將一輩子都用在術算和天文觀測上。

故此,與朱吉交好。

而朝堂鼓勵宗室和書法家、畫家、術算家、醫家等往來。

畢竟,宗室們沉迷書法畫畫術算醫學,總比天天勾欄聽曲要強。

所以,朱吉死前,將其遺稿託付給了趙從衍。

受祖父影響,趙令爵的父親和趙令爵也都是術算愛好者。

趙令營聽到趙令爵的肯定答覆,頓時大喜:“還請阿兄將朱太史遺稿借俺研讀幾日……”

趙令爵不懂的看着趙令營:“十五郎怎忽然喜歡術算了?”

朱吉的遺稿在趙令爵家裡,在他家族中不算秘密。

過去也沒有人在乎過。

現在,這十五郎怎麼這麼關心?

趙令營嘿嘿的笑着,指着被塞到了趙令爵手裡的小報:“阿兄看汴京新報就知!”

趙令爵帶着狐疑,拿着手裡的汴京新報到眼前一看,頓時驚訝起來。

“官家推恩宗室,增加宗室明法、明算兩科解額?!”

“自願參與今年科舉之宗室,皆可到宗正寺中申明,自此更不賜名授官,則可參與翰林學院主持之考試……凡明算、明法在前二十之宗室,皆許參與本年科舉……”

“若有宗室能中得明法、明算進士,皆可授明算及第/明法及第……”

“官家將特旨推恩,明算及第授戶部有司、店宅務或諸司專勾司差遣!”

“明法及第授刑部、大理寺、鴻臚寺差遣!”

看到這裡趙令爵瞪大了眼睛,死死的盯着【明算及第授戶部有司、店宅務或諸司專勾司差遣】

衆所周知的,戶部、店宅務都是肥差,至於那諸司專勾司,更是掌管在京諸司、文武官員俸祿審覈發放的機構。

是真正的天子直屬部門。

這讓趙令爵的手都有些顫抖了。

他擡起頭看向趙令營:“十五郎,也想參與?”

“俺總得搏一把!”

趙令營擡頭,道:“當初先帝推恩宗室,許宗室應舉,趙令鑠得中進士,先帝大喜,以趙令鑠爲宗室楷模……”

“於是不止其本人仕途暢通,父兄更是屢受恩典!”

趙令鑠的父兄,本來和他們一樣,都是困苦宗室。

如今卻因爲培養出了趙令鑠這個宗室驕傲,而被先帝和當今不斷提拔。

這些事情他們都看在眼中的,自然也都想效仿。

可惜,過去科舉只考經義文章,他們這些宗室再怎麼都不可能拼得贏。

除趙令鑠外,再無人中得進士就是明證!

但……

這明法、明算兩科……

宗室就未必弱於士人!

尤其是趙令爵——他父祖三代,都鑽研術算,屬於家學淵源!

趙令爵點頭:“善!”

“十五郎,與我一起回家吧!”

“朱太史遺稿,我願傾囊相授!”

雖然趙令營沒有系統性的學過術算。

但他的三個姐姐,都嫁給了汴京商賈。

且從其曾祖開始,他這一脈就一直和商賈走的很近。

術算天賦是有的!

而術算一事,不看其他,只看天賦。

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

術算天才,三天的學習成果,就可能超過一般人三年所得!

所以,只要趙令營的天賦確實出衆,趙令爵知道,一個月時間,足夠他掌握朱太史的那幾卷遺稿的內容了。

第538章 吐蕃使者第628章 輿論造勢第30章 趙煦:我還只是一個孩子啊第1022章 苦一苦士人,罪名他們背第694章 君子可以欺之以方239.第227章 西夏使者的驚魂一日(2)167.第158章 高公紀:家賊,爾敢如此?第831章 部署376.第356章 大奧第690章 傳國玉璽第999章 配合241.第229章 被激怒的向太后 (9500月票加更419.第397章 傷兵院304.第289章 宋遼友誼,蒸蒸日上!( 電飯煲第890章 死人比活人有用131.第126章 範純仁入京第13章 乖巧懂事92.人事原因。195.第185章 趙煦:他竟惹太母 母后不高興,331.第314章 大宋禁軍113.第109章 想卡位塞人的曹家154.第145章 委屈求全的韓絳282.第268章 再次接頭108.第104章 文彥博的算計369.第349章 恩賞第881章 中古的五星天皇?!第738章 工商大興的汴京城第913章 震懾211.第201章 趙煦巧學成王177.第168章 大行皇帝到底留了多少奏疏?第948章 敕封媽祖222.第211章 激進派在行動第491章 趙佶想改生辰?第43章 茶藝大師119.第114章 司馬牛第764章 呂惠卿的見聞(1)第882章 崩壞的日本247.第235章 囑託第546章 讓英雄去對付英雄,讓好漢去收拾好漢472.第448章 司馬光在行動(1)300.第285章 劉摯:小人無朋,君子有之!114.第110章 對李憲的安排303.第288章 呂嘉問:子繼父道妙啊!第991章 孔文仲:我連死都不行了?429.第406章 熱鬧的靖安坊第792章 正在變成績效機器的趙煦第797章 召見(2)147.第139章 集結351.第333章 錦囊妙計463.第439章 還不如讓呂惠卿來呢!第11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48章 耆英會330.九月總結。第510章 聖質深邃第2章 自古天家孝子不敗334.第317章 開戰!開戰!(2)第488章 機會480.第455章 韓絳被人恨死了434.第411章 國書與報告第724章 財政(2)483.第457章 太皇太后終於死心了第642章 志得意滿的耶律洪基(端午安康)第915章 用火器倒逼科舉改革第6章 兒科聖手226.第215章 罷三路保甲第480章 朕愛大臣!74.第73章 外戚(2)第28章 高太后:誤會了啊403.請假條第592章 聞戰則喜(1)106.第102章 章惇在暗中觀察 【四更12000字475.第450章 司馬光在行動(3)428.第405章 章惇的政治誘降攻勢第798章 蒲宗孟的誓言311.第296章 西夏的計劃第685章 回朝述職的人們116.第112章 太皇太后:向宗回 高公紀的美官第943章 輿論(1)第699章 層層套娃(2)239.第227章 西夏使者的驚魂一日(2)第32章 向皇后:遠近親疏,一目瞭然 (求追233.第221章 這條魚有點大第72章 外戚(1)第582章 大和尚的錢,三七分賬第551章 你們讓朕很爲難吶!426.第403章 提議增加宰執第898章 興盛的紡織業186.第177章 汴京膽石貴388.第368章 熬鷹與義商171.第162章 提醒沈括第867章 刑恕看到的機會348.第330章 司馬光:交趾瘴癘不毛之地,得384.第364章 問題的根源107.第103章 想要爲國捐軀的趙煦第805章 呂惠卿的恐懼第588章 逼捐(5)第732章 呂公著:聖人作五兵,所以鎮暴誅邪!178.第169章 無語的呂公著445.第422章 廷推之議第594章 戰前(1)
第538章 吐蕃使者第628章 輿論造勢第30章 趙煦:我還只是一個孩子啊第1022章 苦一苦士人,罪名他們背第694章 君子可以欺之以方239.第227章 西夏使者的驚魂一日(2)167.第158章 高公紀:家賊,爾敢如此?第831章 部署376.第356章 大奧第690章 傳國玉璽第999章 配合241.第229章 被激怒的向太后 (9500月票加更419.第397章 傷兵院304.第289章 宋遼友誼,蒸蒸日上!( 電飯煲第890章 死人比活人有用131.第126章 範純仁入京第13章 乖巧懂事92.人事原因。195.第185章 趙煦:他竟惹太母 母后不高興,331.第314章 大宋禁軍113.第109章 想卡位塞人的曹家154.第145章 委屈求全的韓絳282.第268章 再次接頭108.第104章 文彥博的算計369.第349章 恩賞第881章 中古的五星天皇?!第738章 工商大興的汴京城第913章 震懾211.第201章 趙煦巧學成王177.第168章 大行皇帝到底留了多少奏疏?第948章 敕封媽祖222.第211章 激進派在行動第491章 趙佶想改生辰?第43章 茶藝大師119.第114章 司馬牛第764章 呂惠卿的見聞(1)第882章 崩壞的日本247.第235章 囑託第546章 讓英雄去對付英雄,讓好漢去收拾好漢472.第448章 司馬光在行動(1)300.第285章 劉摯:小人無朋,君子有之!114.第110章 對李憲的安排303.第288章 呂嘉問:子繼父道妙啊!第991章 孔文仲:我連死都不行了?429.第406章 熱鬧的靖安坊第792章 正在變成績效機器的趙煦第797章 召見(2)147.第139章 集結351.第333章 錦囊妙計463.第439章 還不如讓呂惠卿來呢!第11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48章 耆英會330.九月總結。第510章 聖質深邃第2章 自古天家孝子不敗334.第317章 開戰!開戰!(2)第488章 機會480.第455章 韓絳被人恨死了434.第411章 國書與報告第724章 財政(2)483.第457章 太皇太后終於死心了第642章 志得意滿的耶律洪基(端午安康)第915章 用火器倒逼科舉改革第6章 兒科聖手226.第215章 罷三路保甲第480章 朕愛大臣!74.第73章 外戚(2)第28章 高太后:誤會了啊403.請假條第592章 聞戰則喜(1)106.第102章 章惇在暗中觀察 【四更12000字475.第450章 司馬光在行動(3)428.第405章 章惇的政治誘降攻勢第798章 蒲宗孟的誓言311.第296章 西夏的計劃第685章 回朝述職的人們116.第112章 太皇太后:向宗回 高公紀的美官第943章 輿論(1)第699章 層層套娃(2)239.第227章 西夏使者的驚魂一日(2)第32章 向皇后:遠近親疏,一目瞭然 (求追233.第221章 這條魚有點大第72章 外戚(1)第582章 大和尚的錢,三七分賬第551章 你們讓朕很爲難吶!426.第403章 提議增加宰執第898章 興盛的紡織業186.第177章 汴京膽石貴388.第368章 熬鷹與義商171.第162章 提醒沈括第867章 刑恕看到的機會348.第330章 司馬光:交趾瘴癘不毛之地,得384.第364章 問題的根源107.第103章 想要爲國捐軀的趙煦第805章 呂惠卿的恐懼第588章 逼捐(5)第732章 呂公著:聖人作五兵,所以鎮暴誅邪!178.第169章 無語的呂公著445.第422章 廷推之議第594章 戰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