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點下重商主義的第一個點數

趙煦自不知道兩位宰相的內心活動,他繼續說道:“正好,這些日子,朕收到了蔡公以及登州、明州方面的實封狀……”

自蔡確出判福建,趙煦除非是在朝堂坐衙的時候,不然無論公開還是私下,都以‘蔡公’的尊稱稱呼。

這既是酬謝蔡確上上輩子的擁戴、從龍之功。

也是爲了保證,蔡確在福建做的事情,不會收到掣肘。

事實證明,趙煦這樣做的效果很好。

從上到下,都沒人敢給蔡確設絆子。

這使得蔡確在福建,可以放手施爲,並排除掉那些官場積弊,全力推動泉州港開港和福建造船業的發展。

“三位大臣,都提及了,沿海漁船所獲的一些魚蝦,賣不上價,也很難賣出去的困難……”

“也都和朕說了,沿海曬鹽的一些事情……”

同樣,明州的鹽,也打不進蘇州、杭州、揚州的市場。

看着少?

但,商品每經過一個地方,就得交一次過稅。

這是因爲大宋的商稅,分爲過稅和住稅兩種。

根本原因就在於,其不止控制了一座巨大的銅山,還發動了大量百姓,煮海爲鹽,掌握着海鹽業。

在這個時代,登州外海,有很多島嶼,都是很好的曬鹽場。

所以,泉州鹽現在可以在整個福建路銷售。

一直要到清代中晚期,曬鹽法才真正成熟起來。

各級官府到處設卡,拼命徵稅。

這樣曬出來的鹽,雜質很多,味道苦澀。

過稅,就是你的商品,經過我的地盤交的稅。

隔壁的萊州,都不允許登州鹽賣進去!

成都府路的鹽,尚且很難打入隔壁的梓州路。

當然,如今的曬鹽法技術還很原始、初級,並沒有近現代的曬鹽法那麼複雜,只是純粹的將海水引入鹽田,然後通過自然蒸發,得到滷水後,結晶而成的海鹽。

而趙煦給這個歷史進程按下了快捷鍵。

住稅則是你的商品,在我的轄區銷售要交的稅。

自漢開始,人民就已經開始煮海爲鹽了。

但登州的鹽,別說打開京東路的市場了。

這三個地方,現在唯一可以無視地方保護主義,四處行銷的商品只有一個:魚乾。

於是,大宋雖是一箇中央集權的王朝,但是在商品經濟領域,卻和普魯士統一前的德國一樣。

從這些例子裡,就可以知道,這些地方的鹽,想要賣去其他地方,有多麼困難了!

泉州還好。

因爲蔡確是以福建觀察使的身份,出判的泉州。

所以吳國經濟發達,國庫充盈。

兩者稅率都是恆定的百分之五。

去年,宋夏議和,党項人極力爭取的條款裡,就有着要求大宋允許党項的青鹽進入陝西路的市場。

不過,漢唐的海鹽,都是用柴火煎出來的。

無論是蔡確出判福建,還是陳睦出知明州,都得了他旨意,要求在當地大力推進曬鹽法,並改進曬鹽技術。

大宋的鹽、茶、鐵、酒,都有着非常嚴重的地方保護。

即使如此,大宋的商稅體系,也讓魚乾生意,很難做到全國。

縣不認州,州不認路。

而且,要人命的是——通常因爲地方財政困難,所以窮瘋了的地方官,會對商賈進行竭澤而漁。

而外銷的話……

這樣,就使得登州、泉州、明州的海鹽產量大增。

趙煦也將同樣的命令,下達到了登州。

譬如說在西漢初年,吳王劉濞之所以能發動七國之亂。

這就是‘煮海’。

再遠就會因爲稅收問題,而導致價格高漲,沒有幾個人買得起了。

以至於本地市場已經無法消化了。

因爲,魚乾別的地方沒有。

隨後,隨着蘇軾在登州那邊做的風生水起。

而從大宋開始,曬鹽法開始出現了。

登州的魚乾,撐死了只能在京東、京西和開封府銷售。

整個國家,被層層稅卡,割裂成一個個獨立的市場。

這在現代留學過的趙煦眼裡,怎麼看怎麼彆扭。

早就想要改變了!

但,一直沒有找到好的機會和合適的切入點。

直到,他看到了那封戶部的乞罷蠶鹽的奏疏。

趙煦知道,機會來了!

他一直在等着的切入點來了!

蠶鹽!

它是祖宗制度!

也曾具備濟貧、賑濟的職能。

於是,趙煦知道,蠶鹽就是最好的敲門磚。

“恰好,此時戶部上書,請求罷廢蠶鹽……”

“朕就查了一下這個蠶鹽的事情……”

“朕便有了些想法……想着,是不是可以將蠶鹽與海鹽以及魚乾結合起來呢?”

趙煦說着他的計劃,坐在坐褥,興奮的摩挲着自己的手。

他自然有理由興奮。

只要蠶鹽這塊磚,撬開了大宋塵封的商品經濟門戶。

讓魚乾和海鹽,得以暢通無阻的進入全國市場。

那麼,這道裂縫就會逐漸擴大。

最終,徹底崩塌!

重商主義的國策,也就可以隨之確立下來。

因爲,到時候趙煦會有很多幫手。

兩位宰相聽着,卻是互相看了看。

他們的內心,都開始翻滾。

韓絳和呂公著,都是聰明人。

自然聽得懂,趙煦話裡面的意思。

藉助蠶鹽的舊制度,來賣海鹽和魚乾這瓶新酒?

“陛下……”韓絳心頭一動,就出列問道:“請恕老臣愚鈍,陛下聖意是?”

趙煦看着韓絳,點了點頭。

對韓絳的捧哏行爲非常滿意。

這朝堂上,要是多幾個韓絳,那麼事情就好辦了!

趙煦答道:“相公,朕初步的想法是,由中樞直接出本錢,向登州、明州、泉州等地,大量採購海鹽以及當地賣不上價的魚蝦……”

“然後循祖宗漕糧入京之制,用蠶鹽之法,配與天下貧苦百姓……”

“同時,可鼓勵地方,多售海鹽及魚乾……所得利潤,一半歸中樞,一半留與地方州郡,爲其經費!”

韓絳和呂公著聽完,都是心頭搖動。

他們自然聽得懂,趙煦的意思。

在大宋並不是所有商品,都會徵稅。

皇帝要的貢品,就沒有任何稅收。

甚至地方還得自己掏錢,自帶乾糧幫皇帝送到京城。

同樣的,汴京的漕糧,也不需要交稅。

從東南起運的漕糧,在大運河上一路綠燈,直抵汴京,中途沒有任何官府刁難、吃拿卡要。 正是因此,汴京的糧價纔會長期維持在低位——基本和產糧地持平(北宋皇帝長期對汴京糧價進行補貼,人爲壓低了汴京糧價)

所以,都大江淮等六路發運使司衙門以及白波三門發運使衙門的差遣,從來都是肥差——因爲可以在漕船上夾帶商品,一年下來,哪怕是個小官也可以輕輕鬆鬆賺到幾百貫甚至上千貫的利潤。

所以,用漕船之制,就是要宣佈中樞定點採購的海鹽、魚乾,在天下州郡免稅通行。

用蠶鹽之法,配與百姓,則是要將這些東西,強行賣給百姓。

鼓勵地方多售海鹽及魚乾,所得利潤地方和中樞對半開,就是給地方官府分配好處了。

這算是打一棒子,又給顆甜棗了。

這樣一來,似乎是三贏了。

百姓交的錢,現在可以拿到實物了,不再是和過去一樣,給了錢卻看不到鹽。

如今,至少可以拿到一些實物了。

登州等地的海鹽、魚乾,現在也能賣出去了。

朝廷和地方,大抵也能賺到一些錢。

就是……

兩位宰相,總感覺有些不太現實。

可能嗎?

大家都贏的話,誰在輸?誰在付出代價?

可他們也不敢問,更不會問。

原因很簡單。

這個事情,是官家親自提出來的。

而且,爲了推進這個事情,官家可是發了脾氣,做了文章的。

這就意味着——他無論如何也要做這個事情。

甚至可能有了不換思想就換人的決心!

同時,蠶鹽法的敗壞,和他們的父親都已經捆綁在一起了——官家已經暗示了。

所以,現在改革蠶鹽法,使之重新恢復一定濟貧屬性。

等於給他們的父輩解套。

以後再也沒有人能在這個事情上做文章了。

於是,韓絳也好,呂公著也罷,都只能唱讚歌。

“聖明無過陛下。”

“唯我陛下,仁聖睿智,澤被蒼生……”

兩位宰相在短暫的遲疑之後,就立刻開始唱讚歌了。

不管怎麼說。

至少在現在看來,兩位宰相都覺得,官家的改革方法,是沒有問題的。

就算有問題,那也是後來人的問題。

尤其是韓絳,他馬上就要致仕退休養老了。

才懶得爲未來操心呢。

他現在只想着風風光光的致仕。

也就是呂公著,多留了一個心眼,在拜賀之後,持芴問道:“陛下,老臣斗膽,想請教一下,這海鹽和所謂的魚乾,大約是在什麼價位?”

無論是太貴,還是太便宜,都會有問題!

趙煦聽着,輕笑一聲,對着身旁的石得一吩咐:“石得一,將登州月前的海鹽鹽價,以及那些滯銷的魚蝦價格,與兩位宰相通報一下吧!”

“諾!”石得一領命,然後上前,對着兩位宰相拱手一禮後,道:“兩位相公探事司月前在登州市井,所見海鹽,分爲三等……”

“最上等,每斤海鹽約四十錢,次之二十餘錢,最末等每斤十餘錢……”

“至於滯銷之魚乾、蝦乾,皆小魚小蝦,品相好者一斤不過十餘錢,若是劣者不過,數錢而已……”

“若是中樞直接採購,價格只會低!”

這是自然!

大量批發,本來就會便宜,朝廷直接採購,官府黑心一點的話,直接可以打個地板價。

呂公著聽着,深深籲出一口氣:“竟這般便宜?”

他有些不可思議了。

景佑以前,朝廷規定,蠶鹽一斤百錢,價格比私鹽略低,所以被很多百姓視爲德政。

現在,登州的海鹽價格,居然這麼低?

而且,還是市價!

換而言之,它的成本價,會低到超乎想象!

所以……

一旦這樣的海鹽,大量涌入市場。

官鹽怎麼辦?

呂公著一下子就出了一身冷汗。

要知道,大宋官鹽收入,雖然一直受到私鹽的衝擊。

但在國家收入比重中,一直不低。

旁的不說,陝西各路實行的鈔鹽法,每年發行鹽鈔三百萬貫。

這筆鹽鈔收入是陝西各路邊軍的軍費保證!

同時,大宋官鹽其實一直只佔市場的一小部分份額。

真正佔據大頭的是私鹽!

私鹽販子的勢力可是極爲強大的。

一旦,大量廉價海鹽,衝進了這些人的地盤。

這些人會做什麼?那就沒有人可以預知了。

反正,他們不可能坐以待斃!

只是這麼一想,呂公著就渾身冒汗了。

可他剛剛纔唱過讚歌,沒辦法立刻改口。

只能是弱弱的上前,持芴而拜,問道:“未知陛下,打算讓地方軍州,將這海鹽和魚乾,作價幾何賣與百姓?”

趙煦笑了笑,答道:“朕命戶部侍郎章卿計算過了……”

“登州海鹽,若朝廷採購,約可做到每斤十餘錢……”

“雖說可以更低,但也要考慮鹽民的利潤……”

“如此算上運費,加上官府恰當的利潤……”

“每斤最終配與百姓時,應在四十錢到五十錢左右。”

呂公著閉上眼睛,臉頰不斷抽搐。

四五十錢一斤的官鹽?

在產鹽地,都屬於廉價了!

何況是在那些不產鹽的地方?

他都能想到,那些私鹽販子的怒火了。

要知道,私鹽販子,從來都是大宋社會最大的不安定因素。

僅僅是元豐二年一年,天下州郡就逮捕了販賣私鹽之人兩萬人!

其他年份,每年各地官府抓住的私鹽販子,少則七八千,多則萬餘。

由此可以想象,盤踞在這條生態鏈上的,到底有多少人?

此外這麼廉價的食鹽,一旦大量涌入市場……

那些官營的鹽戶和竈戶怎麼辦?

他們若大量破產……

呂公著只覺手腳冰涼。

趙煦見着,輕笑一聲,他自然早有準備。

於是,拍了怕手。

“石得一,且將登州海鹽與魚乾,呈與兩位相公一觀。”

“諾!”

石得一恭身領命,很快便帶着人將海鹽和魚乾,送到了兩位宰相面前。

呂公著看着被送到他面前的海鹽。

大顆粒、顏色雜駁,明顯有着大量雜質。

至於所謂的魚乾、蝦乾。

不僅僅很小,而且聞着有一股很怪異的味道,明顯就是曬制的時候,沒有處理好。

特別是蝦乾——幾乎就是些蝦皮,根本沒有肉!

“這些海鹽,多有雜質,百姓拿到手中,需要加水熬煮去雜,方可食用……”趙煦解釋着。

第572章 文彥博:妥了!第748章 呂惠卿:官家心裡果然有章子厚!第991章 孔文仲:我連死都不行了?429.第406章 熱鬧的靖安坊255.第242章 王安石:看戲就已經很好了227.第216章 趙煦鳩佔鵲巢的計劃 (8500月票第891章 談話第756章 除拜(2)第650章 給王安石的生日禮物第64章 人心變易第863章 完顏阿骨打在汴京?!第680章 冬至衆生137.第131章 女中堯舜,從此變成公共牌419.第397章 傷兵院447.第424章 開戰第704章 立規矩(3)第782章 再次彈劾第893章 告狀的武臣們484.第458章 開門!市場經濟!216.第205章 趙煦的底牌第1021章 體面85.第84章 想一魚N吃的趙煦第977章 平民與宗室220.第209章 乃聖乃神,乃文乃武415.第393章 耶律洪基:朕欲法南朝,與士大425.第402章 學區房第800章 呂惠卿:不瘋魔,怎成道?第779章 酷吏回京第927章 金盃共汝飲(1)269.第255章 血洗親賢宅312.第297章 三國刊行304.第289章 宋遼友誼,蒸蒸日上!( 電飯煲第870章 遼使入京第771章 明州來的噩耗第1024章 反應286.第272章 黨爭的味道第19章 高太后:到頭來,竟還不如六哥知禮數第1029章 面子果實能力擁有者:蘇軾!281.第267章 蔡確:衣錦還鄉第1018章 放榜(4)133.第128章 趙煦:呂惠卿 蘇軾,現在爾等都第990章 治不了死人,還治不了活人?第703章 立規矩(2)198.第188章 賞要快第933章 未雨綢繆291.第276章 還是釣魚第846章 陰謀謀逆集團?最好真的有!214.第204章 趙煦:王安石何人也?【8000月第571章 壽宴(3)第522章 和離140.第134章 司馬光:連堯夫也已經退縮了嗎第830章 新軍(2)206.第196章 交趾也敢讓大宋割地了!?480.第455章 韓絳被人恨死了344.第327章 章惇出知廣西432.第409章 宋誓(1)第720章 漣漪第604章 回扣發揮了作用402.第382章 周淑妃教女第69章 宋用臣(2)第746章 遼國水師威脅論(2)418.第396章 戰前(2)第903章 瀆聖同盟第751章 茶顏悅色457.第434章 踏營(1)410.第389章 交子開始流通第967章 得意的遼人第544章 司馬光的病情第69章 宋用臣(2)110.第106章 起復的沈括和入京的蘇軾 【四更500.第474章 顯貴的燕家237.第225章 賞罰要速149.第140章 威福初用第888章 慶壽宮的退縮第858章 母子交心280.第266章 伴讀和漣漪354.第336章 王大槍的悲喜經歷375.第355章 陛下,請聽臣解釋!193.第183章 過猶不及232.第220章 遼使:我們遇到了一個怪物!第646章 朕纔不需要大臣的把柄!153.第144章 呂公著:君不見唐代牛李黨爭乎第773章 進擊的遼人273.第259章 靈駕發引第497章 兩宮的裂痕第783章 張敦禮是真的怕了第817章 蒲宗孟的表演第632章 器以藏禮,禮以出信第869章 文彥博成了工商業鼓吹者第556章 現實的天龍八部144.第137章 火上澆油第578章 極限施壓第863章 完顏阿骨打在汴京?!第759章 文彥博的誓言第9章 蔡確的野望第874章 大家都不想太皇太后回來了第946章 祭天(1)第624章 拽厥嵬名二進宮(4)第796章 召見(1)192.第182章 文彥博:司馬十二要倒黴了
第572章 文彥博:妥了!第748章 呂惠卿:官家心裡果然有章子厚!第991章 孔文仲:我連死都不行了?429.第406章 熱鬧的靖安坊255.第242章 王安石:看戲就已經很好了227.第216章 趙煦鳩佔鵲巢的計劃 (8500月票第891章 談話第756章 除拜(2)第650章 給王安石的生日禮物第64章 人心變易第863章 完顏阿骨打在汴京?!第680章 冬至衆生137.第131章 女中堯舜,從此變成公共牌419.第397章 傷兵院447.第424章 開戰第704章 立規矩(3)第782章 再次彈劾第893章 告狀的武臣們484.第458章 開門!市場經濟!216.第205章 趙煦的底牌第1021章 體面85.第84章 想一魚N吃的趙煦第977章 平民與宗室220.第209章 乃聖乃神,乃文乃武415.第393章 耶律洪基:朕欲法南朝,與士大425.第402章 學區房第800章 呂惠卿:不瘋魔,怎成道?第779章 酷吏回京第927章 金盃共汝飲(1)269.第255章 血洗親賢宅312.第297章 三國刊行304.第289章 宋遼友誼,蒸蒸日上!( 電飯煲第870章 遼使入京第771章 明州來的噩耗第1024章 反應286.第272章 黨爭的味道第19章 高太后:到頭來,竟還不如六哥知禮數第1029章 面子果實能力擁有者:蘇軾!281.第267章 蔡確:衣錦還鄉第1018章 放榜(4)133.第128章 趙煦:呂惠卿 蘇軾,現在爾等都第990章 治不了死人,還治不了活人?第703章 立規矩(2)198.第188章 賞要快第933章 未雨綢繆291.第276章 還是釣魚第846章 陰謀謀逆集團?最好真的有!214.第204章 趙煦:王安石何人也?【8000月第571章 壽宴(3)第522章 和離140.第134章 司馬光:連堯夫也已經退縮了嗎第830章 新軍(2)206.第196章 交趾也敢讓大宋割地了!?480.第455章 韓絳被人恨死了344.第327章 章惇出知廣西432.第409章 宋誓(1)第720章 漣漪第604章 回扣發揮了作用402.第382章 周淑妃教女第69章 宋用臣(2)第746章 遼國水師威脅論(2)418.第396章 戰前(2)第903章 瀆聖同盟第751章 茶顏悅色457.第434章 踏營(1)410.第389章 交子開始流通第967章 得意的遼人第544章 司馬光的病情第69章 宋用臣(2)110.第106章 起復的沈括和入京的蘇軾 【四更500.第474章 顯貴的燕家237.第225章 賞罰要速149.第140章 威福初用第888章 慶壽宮的退縮第858章 母子交心280.第266章 伴讀和漣漪354.第336章 王大槍的悲喜經歷375.第355章 陛下,請聽臣解釋!193.第183章 過猶不及232.第220章 遼使:我們遇到了一個怪物!第646章 朕纔不需要大臣的把柄!153.第144章 呂公著:君不見唐代牛李黨爭乎第773章 進擊的遼人273.第259章 靈駕發引第497章 兩宮的裂痕第783章 張敦禮是真的怕了第817章 蒲宗孟的表演第632章 器以藏禮,禮以出信第869章 文彥博成了工商業鼓吹者第556章 現實的天龍八部144.第137章 火上澆油第578章 極限施壓第863章 完顏阿骨打在汴京?!第759章 文彥博的誓言第9章 蔡確的野望第874章 大家都不想太皇太后回來了第946章 祭天(1)第624章 拽厥嵬名二進宮(4)第796章 召見(1)192.第182章 文彥博:司馬十二要倒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