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4.第458章 開門!市場經濟!

既然嘉佑祖制回不去。

現在的役法,又是問題重重。

太皇太后也沒轍了,只能嘆息一聲,道:“舊法既不可恢復,役法檢討又問題重重……”

“官家,該當如何?”她下意識的開始向趙煦徵求意見。

就像這些時間,她在宮中遇到難題,就徵詢趙煦的意見一般。

只不過,那些時候大都是在慶壽宮。

只有宮裡面的人知道,而如今卻是公開在兩位宰相面前,尋求趙煦的意見了。

韓絳、呂公著都是嚥了咽口水。

他們很清楚,這意味着什麼?

意味着天子,已經可以在某種意義上,已經成年了。

不是生理上,而是在政治上‘成年’。

這意味着,他在政治上脫離了‘孩子’的範疇,成爲了一個成年人。

於是,紛紛低下頭去。

趙煦對上太皇太后的眼睛,沉思了一會後,答道:“回稟太母,天下之事,紛繁複雜,牽一髮而動全身,尤其是這役法條例,牽扯天下萬民,須得細細察之,徐徐圖之。”

太皇太后嘆息了一聲。

韓絳和呂公著,則悄悄對視了一眼。

眼神中既有着少許失望,卻也有着理所應當的神色。

確實!

役法一事,牽扯上上下下,無數人的飯碗。

當年,王安石變法,改差役法爲免役法。

一下子上上下下的官員,都是大發牢騷,一時天下州郡可謂是官不聊生!

爲什麼?

因爲差役法一變,百姓只要交錢就可以免役。

好多當官的,一下子就沒了免費的佃農給他們種職田了,還得自己掏錢去僱下人、養歌姬。

好多人都不適應!

而現在免役法已經實行了十幾年,貿然大變,就又要打斷這條已經穩固下來的利益鏈條。

上上下下該有多少人得夜不能寐了?

但是,下一秒,他們就聽到了那位少年天子道:“然而,卻可從其他方面,想想辦法,將現有的制度條貫利用起來。”

太皇太后聞言,當即問道:“官家的意思是?”

若是不變制度、法度,就可以彌補缺陷。

這位太皇太后,當然是願意做的。

趙煦輕笑一聲,對韓絳問道:“韓相公,元豐八年天下免役錢有多少?”

韓絳躬身答道:“奏知陛下,元豐八年,戶部上奏天下州郡,共徵免役錢計有一千八百七十二萬貫,其中耗用者九百餘萬貫,餘者解遞汴京封樁庫。”

這就是免役法的威力所在。

一年幾近兩千萬貫的收入,扣掉開支,還能結餘數百萬貫。

在某種意義上來說,現在的大宋王朝的財政,在罷廢了市易法後,幾乎就是靠着免役法收上來的免役錢在維持。

就是……

收的有點狠了!

趙煦繼續問道:“相公可還記得,今天下州郡廂兵員額?”

韓絳想了想,才答道:“奏知陛下,老臣年邁,對此記不大清了,只隱約記得,應是二十餘萬。”

趙煦點點頭,就回頭對帷幕內的太皇太后道:“太母,孫臣卻有個不太成熟的想法。”

“嗯?”

趙煦道:“孫臣曾問過範、呂兩位學士,既在地方,可曾差見過官府僱用之役人,兩位學士皆言:皆曾親見役人,朕又問兩位學士:這官府僱傭之人,皆是何人?兩位學士皆言,皆乃是地方名望之家作保,熟悉官府及道路之人。”

“今日,又聽了韓相公所言的役法弊病。”

“孫臣就想着……”

趙煦眨着眼睛,滿臉真誠的問着帷幕內的太皇太后:“有時候,是不是朝廷管的有些多了?”

“朝廷是不是,可以對民間,對百姓,對天下人更信任一些?”

“還有這免役錢,是不是應該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兩宮聽着,頓時有些糊塗了。

她們根本跟不上趙煦跳脫的思路。

一下子就從免役錢,跳到廂軍問題上,又瞬間從廂軍跳到了自我反思,檢討,感覺大宋朝廷對天下管的有些多,甚至開始檢討起,朝廷收的免役錢是不是沒有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偏偏在這個時候,韓琦、呂公著已經集體持芴拜道:“陛下聖明!”

別管趙煦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

但他的這個表態,卻是有宋以來,最親民的表態了。

站在士大夫地主的立場來說,這朝廷確實是管的有點多!

本朝榷茶、榷酒、榷鐵、榷鹽……

只要是可以官營的,官府都恨不得插上一手。

就算是深山裡的礦藏,百姓自己去開採了,官府都會伸手問百姓要錢。

和大宋相比,周厲王就是個輕徭薄賦的明君。

士大夫們當然希望,朝廷可以對一些民間領域放鬆監管和壟斷。

福建人不想榷茶,成都人不想榷鹽,汴京人不想榷酒。

但有用嗎?

沒有用。

趙官家們那是吃不得一點虧!

準確的說,沒有佔到便宜就算吃虧了。

在這種心理驅使下,一個茶法從立國開始就折騰到現在,來來回回折騰了十幾次。

所以,士大夫們,早就在盼着,能出一個無爲而治的明君了。

對很多人來說,皇帝不折騰,就已經足夠了。

而現在這位少主,不僅僅完美滿足了他們的幻想,甚至還主動說出了‘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這樣的至聖之語!

這不是聖明天子,誰能擔得起聖明二字?

他們就只聽着少年天子對着帷幕內的兩宮說道:“太母,孫臣是這樣想的。”

“是不是可以在汴京附近,找一個地方做個試點。”

一個新名詞出現了。

試點!

很形象的稱呼!

也適合熙寧變法以來的大宋朝政格局——其實,熙寧變法開始的時候,所有法令都會先在汴京城試行,然後推廣到開封府,最後才普及全國的。

就像保馬法,一開始在開封府內試行的時候,對養馬戶的財產要求是做出了很強的限制的。

所以,富戶們樂意養馬。

於是一開始其實反響不錯。

後來……後來地方官不顧現實,強行追求政績。

再後來,王安石罷相,保馬法從一個養馬的政策,徹底淪爲了斂財的工具。

ωωω◆ ttka n◆ ℃ O

養馬,已經是次要的。

怎麼從老百姓手裡搞錢,成爲了保馬法的第一要素。

就像吳居厚在京東都路玩的那些伎倆,純粹就是衝着搞錢而非養馬去的!

“就在京東都路,尋一個地方罷。”少年天子自顧自的說着。

“命當地的廂軍與地方富戶,或以鬥紐,或用帶泄之法,約爲營生,承接來自官府的差役。”

“不拘是修橋補路,還是興修水利,仰或者轉運錢糧,皆委彼等爲之,地方能負擔,則地方負擔,地方不能,則上中樞都堂,由都堂審覈,出封樁庫錢供給之。”

“如此,廂軍可得安置,官府不必擾民,百姓也能得利!”開門!

市場經濟,自由競爭!

這是趙煦早就想做的事情了,也是他認爲,目前來說,在大宋王朝這艘破船上,能打的補丁之一。

韓絳和呂公著聽着,互相看了看彼此,然後嚥了咽口水。

他們感覺自己的心臟,似乎在撲通撲通的跳動。

作爲積年老吏,他們久在地方。

尤其是韓琦,自從熙寧八年罷相後,他就一直在北方州郡來來回回爲官。

同時,他還真是免役法的首倡者——嘉佑年間,韓絳就已經在鼓吹僱人服役,來取代舊有的差役法了。

熙寧變法,韓絳是王安石最重要的支持者。

甚至,就連攻略橫山,也是韓絳主動請纓,代替王安石前去的——此事,本該是王安石掛帥,可這樣一來,王安石就會離開中樞,失去對變法的主導權,韓絳這才果斷接過了差遣。

所以,無論是過去的差役法還是現在的免役法,韓絳對其優劣利弊,都有足夠的瞭解和認知。

他可太清楚,大宋體制下,差役法和免役法的玩法有什麼不同了。

爲何差役法下,大宋天下州郡的富戶,會淪爲小吏手中宰割的魚肉?

這是因爲差役法下,決定誰服役的權力,在下面的小吏手中。

地方上真正的主官,不會,也沒有這麼多精力來處理這些瑣事。

而地方上的富戶,在地方上再有錢,再有名望,只要離開本土本鄉,就一文不值了。

各地的豺狼虎豹都會圍獵過來,將之分食殆盡。

可免役法下,遊戲規則變了。

官府開始出錢僱人做事。

權力從小吏手中,到了地方主官手裡。

這就變成了一個賺錢的買賣了。

既然是賺錢的買賣,那麼官員就會任用自己人了。

通常是身邊的親戚、故舊、下人。

讓這些人出去組織、協調本地富戶,大家聯手將官府的錢吃下去。

而這些人本身又有着官面身份,還對大宋體制、系統非常熟悉。

他們辦事,自然效率大增,也基本不會再有延誤、虧損了。

就算有,他們也有一萬種擺平。

而天子提出的這個辦法,卻是更進一步。

他打算跳過地方官,用地方廂軍和地方富戶,用鬥紐、帶泄之法合營?甚至還願意出封樁庫的錢補貼地方財政?!

韓絳深深吸了一口氣,按捺住內心的激動,冷靜的想了想,持芴拜道:“陛下之法,雖是甚妙,但老臣愚以爲,其中或有隱患。”

“相公請說。”趙煦溫柔的問着。

“這地方廂軍與富戶,若是勾連在一起……”韓絳拜道:“長此以往,難免尾大不掉。”

趙煦頷首道:“相公所慮,確有道理。”

“不過朕之意卻是,這廂軍與富戶之間,以鬥紐、帶泄之法合營時,卻需言明,朝廷只會繼續供給廂軍一年之費,一年之後,廂軍兵額就地裁撤,轉爲民戶,與彼富戶籤契書,約爲工人!”

韓絳和呂公著一聽這個,立刻就不困了。

因爲,大宋歷代以來,最難做的事情就是裁軍。

在王安石之前,裁軍任務做的最好的正是當朝太師文彥博——文彥博爲相時,曾裁撤天下兵額八萬。

而大宋天下的廂軍是個什麼樣子?

其實宰執們心裡面都清清楚楚。

廂軍根本就不是一支軍隊,大宋也從來沒有將廂軍視作軍隊。

純粹是一些拿錢養着的青壯,只要他們不鬧事就可以了。

而且,在大宋,但凡有辦法的人,都不會去當廂軍。

因爲廂軍的待遇之差,是出了名的。

此事若是能做成。

韓絳還無所謂,呂公著的心臟就已經撲通撲通的跳起來了。

此事只要做成,便是足可名留青史的大功!

他這個右相,現在缺的不就是這樣一個功勳嗎?

呂公著想清楚這一點後,立刻就持芴問道:“臣斗膽,敢請陛下明示其中條貫。”

趙煦看着呂公著,他輕笑着道:“朕想的不多。”

“但有幾條,卻是朕以爲,必不可缺的條件。”

“其一:一縣之中,不可只有一個鬥紐、帶泄,須得有多個,最好有強有弱,此乃祖宗之法也。”

地方上絕對不能只有一個強勢的勢力。

要想方設法的在裡面摻沙子,扶持異己。

這就是異論相攪,大小相制在經濟領域的化用。

“其二,若是可以,是否可用都麴院中的撲買之法,讓彼等撲買官府差事?”

“其三,可能需設有司監察彼等……”

“至於其他?”趙煦摩挲了一下雙手:“朕暫時還未想到,尚需髃臣們集思廣益,訂立條貫,約爲律令。”

趙煦的話說完。

呂公著已經持芴長拜:“陛下聖明!”

對呂公著來說,這簡直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

最妙的是,這個餡餅看上去,沒有任何毒害作用。

因爲它幾乎不會引發什麼輿論反對、攻訐,看上去似乎也不會傷害到什麼人的利益——嗯,地方州郡的官員,現在已經被呂公著開除出士大夫的行列了。

假若有人以此來詰問他,現在呂公著可以昂起胸膛,效仿當年的范文正公,大義凜然的回答一句:一家哭,何如一路哭?

損失的只是你們家的短期利益。

可獲利的卻是天下人啊!

爲什麼?

這個事情一旦鋪開來,就是一個每年幾百萬貫,甚至上千萬貫的大買賣。

而且還是年年有。

哪怕放到州郡,也是每年幾千貫,上萬貫的穩定營生。

這可是所有人都在追求的東西。

一個旱澇保收的營生,一個可以讓財富持續增加,而不是減少的事業。

於是,他也顧不得在御前失禮了,直接拜道:“陛下,爲何要選京東?何不就在汴京,以京城爲試點?”

“先帝以來,諸法度,皆首先在京師行之,此乃慣例!”

去了京東,這功勞就會跑到別人碗裡。

只有在汴京城,他這個右相,才能始終將節奏和事態,控制在自己手中。

“哦?”趙煦看着他,道:“這樣嗎?”

他回頭看向帷幕。

兩宮在這個時候,也都贊同了呂公著的意見:“若是試行,還是京城最好。”

這是她們下意識的反應。

京東路太遠了,出了什麼事情,朝廷也很難及時反應。

還是汴京好!

就在眼皮子低下,出了差池,第一時間就可以知道。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個原因——這樣的好事,怎麼能放到外地去?

汴京,纔是根本!

趙煦微笑的看着殿中的兩位宰相,他假作沉吟,就圖窮匕見,道:“若是如此的話,其中許多事情,卻得細細思量纔是。”

“六哥說的是!”向太后當即表態。

“官家所言甚是,確是得細細思量一番!”太皇太后對此也沒有異議,她看向殿中的兩位宰相:“不如明日朝會上,請髃臣都來議一議?”

韓絳、呂公著兩人持芴再拜:“唯!”

193.第183章 過猶不及第956章 興龍節(2)152.第143章 呂公著入京第513章 城管祖師爺(2)第497章 兩宮的裂痕第710章 棉布風潮(2)342.第325章 預算252.第239章 新約(1)479.第454章 條約與尊號87.第86章 京東鐵馬(1)240.第228章 難得硬氣的太皇太后289.更新要晚一點328.第312章 工具人司馬光(2)497.第471章 請君入甕115.第111章 呂惠卿371.第351章 漣漪第544章 司馬光的病情474.打磨劇情,請假一天。371.第351章 漣漪第954章 賜名幼子第935章 義薄雲天文及甫263.第249章 新役法(2)第677章 以舊換新121.第116章 文府夜宴(1)208.第198章 橫渠門下第538章 吐蕃使者第967章 得意的遼人163.第154章 憤怒的韓絳499.第473章 白嫖就是香!(感謝十二月的星第783章 張敦禮是真的怕了第1013章 韓絳教弟(2)第720章 漣漪第757章 想要白嫖的高麗第776章 扣闕第621章 拽厥嵬名二進宮(1)235.第223章 趙煦的解釋第747章 東海艨艟節度第1028章 蘇軾回京第758章 遣宋使469.第445章 戰後(1)247.第235章 囑託第635章 生擒鬼章171.第162章 提醒沈括第683章 王棣入京第70章 趙煦:走舊黨的路,讓舊黨無路可走第698章 層層套娃(1)第1022章 苦一苦士人,罪名他們背第814章 人事第763章 暴利的紡織業第680章 冬至衆生377.第357章 瓊林苑會議(1)273.第259章 靈駕發引371.第351章 漣漪第576章 交趾的命運第506章 入甕第603章 環慶路就是絞肉機321.第305章 儂智會:一拍兩散第529章 蠶鹽第639章 伎術官的春天(2)244.第232章 樑太后:假意悔過,日後再犯 (第600章 西北狼煙(5)【51快樂】第566章 不可名狀的熙河(2)第515章 戰勝恐懼最好的辦法是(新年快樂)第830章 新軍(2)第4章 扼住命運的咽喉第989章 水力鍛錘159.第150章 軟肋第887章 向太后要撤簾第958章 宋遼的默契281.第267章 蔡確:衣錦還鄉138.第132章 太皇太后的轉變第626章 聖明天子115.第111章 呂惠卿第691章 消失的占城使團第854章 雙贏第843章 流血238.第226章 西夏使者的驚魂一日(1)第830章 新軍(2)第778章 太皇太后:孽障啊!267.第253章 張茂則之死(1)153.第144章 呂公著:君不見唐代牛李黨爭乎468.第444章 決戰(2)第961章 宋遼會談(2)250.8月總結,九月展望。426.第403章 提議增加宰執475.第450章 司馬光在行動(3)第1022章 苦一苦士人,罪名他們背第562章 仕途高歌的蘇軾196.第186章第599章 西北狼煙(4)第689章 虛空造牌487.第461章 聖天子啊!304.第289章 宋遼友誼,蒸蒸日上!( 電飯煲200.第190章 賜進士出身第853章 朕代汝父好好教育汝一番吧!第911章 餐桌上的菜第673章 停戰195.第185章 趙煦:他竟惹太母 母后不高興,177.第168章 大行皇帝到底留了多少奏疏?第498章 熙河(1)
193.第183章 過猶不及第956章 興龍節(2)152.第143章 呂公著入京第513章 城管祖師爺(2)第497章 兩宮的裂痕第710章 棉布風潮(2)342.第325章 預算252.第239章 新約(1)479.第454章 條約與尊號87.第86章 京東鐵馬(1)240.第228章 難得硬氣的太皇太后289.更新要晚一點328.第312章 工具人司馬光(2)497.第471章 請君入甕115.第111章 呂惠卿371.第351章 漣漪第544章 司馬光的病情474.打磨劇情,請假一天。371.第351章 漣漪第954章 賜名幼子第935章 義薄雲天文及甫263.第249章 新役法(2)第677章 以舊換新121.第116章 文府夜宴(1)208.第198章 橫渠門下第538章 吐蕃使者第967章 得意的遼人163.第154章 憤怒的韓絳499.第473章 白嫖就是香!(感謝十二月的星第783章 張敦禮是真的怕了第1013章 韓絳教弟(2)第720章 漣漪第757章 想要白嫖的高麗第776章 扣闕第621章 拽厥嵬名二進宮(1)235.第223章 趙煦的解釋第747章 東海艨艟節度第1028章 蘇軾回京第758章 遣宋使469.第445章 戰後(1)247.第235章 囑託第635章 生擒鬼章171.第162章 提醒沈括第683章 王棣入京第70章 趙煦:走舊黨的路,讓舊黨無路可走第698章 層層套娃(1)第1022章 苦一苦士人,罪名他們背第814章 人事第763章 暴利的紡織業第680章 冬至衆生377.第357章 瓊林苑會議(1)273.第259章 靈駕發引371.第351章 漣漪第576章 交趾的命運第506章 入甕第603章 環慶路就是絞肉機321.第305章 儂智會:一拍兩散第529章 蠶鹽第639章 伎術官的春天(2)244.第232章 樑太后:假意悔過,日後再犯 (第600章 西北狼煙(5)【51快樂】第566章 不可名狀的熙河(2)第515章 戰勝恐懼最好的辦法是(新年快樂)第830章 新軍(2)第4章 扼住命運的咽喉第989章 水力鍛錘159.第150章 軟肋第887章 向太后要撤簾第958章 宋遼的默契281.第267章 蔡確:衣錦還鄉138.第132章 太皇太后的轉變第626章 聖明天子115.第111章 呂惠卿第691章 消失的占城使團第854章 雙贏第843章 流血238.第226章 西夏使者的驚魂一日(1)第830章 新軍(2)第778章 太皇太后:孽障啊!267.第253章 張茂則之死(1)153.第144章 呂公著:君不見唐代牛李黨爭乎468.第444章 決戰(2)第961章 宋遼會談(2)250.8月總結,九月展望。426.第403章 提議增加宰執475.第450章 司馬光在行動(3)第1022章 苦一苦士人,罪名他們背第562章 仕途高歌的蘇軾196.第186章第599章 西北狼煙(4)第689章 虛空造牌487.第461章 聖天子啊!304.第289章 宋遼友誼,蒸蒸日上!( 電飯煲200.第190章 賜進士出身第853章 朕代汝父好好教育汝一番吧!第911章 餐桌上的菜第673章 停戰195.第185章 趙煦:他竟惹太母 母后不高興,177.第168章 大行皇帝到底留了多少奏疏?第498章 熙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