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聖天子(2)

七月流火。

哪怕是早上,汴京開始變得悶熱。

所以,文彥博早早的就搬到了城外瓊林苑旁的山莊消暑。

這個山莊乃是治平元年,英廟改元后,爲了酬謝嘉佑宰執們扶保之功,集體御賜的。

蠢也就罷了,關鍵還被一個婦人牽着鼻子走,毫無主見,利慾薰心。

如果您發現內容有誤,請您用瀏覽器來訪問!

韓琦在熙寧八年去世,富弼於元豐六年長辭。

文彥博面朝皇城大內的福寧殿方向拱手再拜:“既是國事,老臣敢不奉詔?”

但,卻很出奇的沒有混亂。

“彥國兄啊!”文彥博輕聲嘆道:“老夫算是知道了,昔年兄爲何要寫那張字條了。”

更說明,他的靠山很硬。

不止字間櫛比,行間茂密,提按頓挫之間,更是彰顯着剛毅。

在汴京城,能喝到金水河的河水的人家,皆是權勢之家。

可沒有辦法!

禮有七出之律,但也有三不去之法。

這就太稀奇了!

承議郎從七品文臣朝官寄祿官。

他文彥博,還沒有到那個可以冒天下之大不韙,在兒媳沒有觸碰七出之前,強令其夫妻和離的膽子。

富弼一生都很少求人。

所以,這又可以滿足老臣們青史留名的心思。

他是真的對文宗道失望了。

“誰叫汝來的?”文彥博冷冷的問道,語氣已經變得極爲不善了。

“乃其族孫。”文貽慶回答。

說着,文貽慶就有些羨慕了:“汴京都說,此人好運氣!”

就連慶曆時代的政敵,也都死乾淨了。

所以,每當文彥博回到這個在瓊林苑旁的山莊時,總會感懷故人。

本以爲,賈家已經就此沉寂。

文彥博就準時乘着肩輿,在一隊神衛軍的將校的護衛下,從自己的避暑山莊出發,踏上回城的路。

文彥博漫步其中,卻沒有多少閒情雅緻,觀賞這園林景色。

文彥博坐直了身體,看向那官員。

而在州橋兩側的空地上,一個個朱漆杈子之中,圈着好幾輛太平車。

然而景觀典雅,佈局優美,山水寓於其中。

打的人狼哭鬼叫,不斷求饒。

文彥博頓時奇了。

文彥博深刻理解了富弼當年的無奈。

兒子不成器,當老父親的也很無奈啊,只能舍了臉皮。

“大人!”很快,門口就傳來了他的小兒子文宗道的聲音。

比如,過去的選人,就只能穿青衣。

反倒是心中憂患漸起。

“承議郎?”文彥博眯起眼睛來。

廂房外的庭院裡,傳來了腳步聲。

他們夫婦居然敢來他面前,談論起國家朝政,甚至想慫恿他回朝去爭權奪利了!

當他文寬夫是什麼人?

服侍着他的子弟,連忙給他蓋上一件毯子,以免晨間的霧水,讓他受涼。

再這樣下去,怕是十三娘也要被其牽連!

怎麼辦?!

文彥博一看文宗道這個慫樣,就已經知道了:“又是汝妻!”

便讓家人,立刻爲他準備。

“李士良?元豐三年的都水監?”

這字是韓琦的真跡。

他就是這樣的,直來直去。

說着,他就感慨:“真聖天子也!”

“哦!”文彥博點點頭,冷冷的看向這個傻兒子:“這又怎樣?”

開封府的官吏,會定期巡視、修葺、保護。

光是這一點,就超越了歷代官家——即使仁廟,對大臣也不過是‘賞賜不斷、恩寵備至’而已。

“大人……”

毋庸置疑,只能是富弼。

文家的了?

一個堪比質庫一樣的聚寶盆。

在大宋,天子的元后的選擇是有嚴苛條件的。

不意,現在冒出來了一個賈種民。

“街道司歷來不是朝官充任嗎?”

文彥博聽着,面露感動,雙眼一紅:“老臣何幸,竟荷如此厚愛?!”

文彥博眯起眼睛,他知道,李士良在新黨裡是跟着誰混的?

章惇章子厚——李士良被用爲都水監,就是章惇奏舉的。

但到了晚年,卻親筆寫了一張字條,送給了在京城的一個故舊,請對方關照一下自己的兒子,同時請對方閱後即焚。

文貽慶卻是看着老父親出神的樣子,問道:“大人在想什麼?”

這是待制級的配置啊。

賈昌朝死後,賈家已經很多年沒有聲音了。

相反,行人、牲畜、車輛,各行其道。

不得不說,這個御賜的山莊,雖然在規模和大小上,遠遠不如文彥博在洛陽城外的那個東莊。

不是假打,是真打!

文彥博回過頭去,看到了跪在門口問安的文宗道。

百花繁盛,樹蔭成林。

可這樣一來,效果就差了許多,還有風險。

這就不是一般人了。

父母的德行、品格、言行,也是重要參考依據。

文宗道?

連躺贏恐怕都很難做到。

大宋開國以來,就沒有這樣的例子。

緋服、銀魚袋……

結果,對方關照是關照了。

文彥博感覺,文家將來若是要壞事。

文彥博點點頭,心中雖然狂喜,但臉上還是保持着鎮定自若,對一切一無所知的模樣:“官家何事要召老臣?”

他記得他上個月出城前的汴京,可不是這個樣子的啊。

只能是嘆了口氣,然後道:“汝下去吧……”

……

文彥博年紀大了,自然難免睏倦。

金水河的河水是大宋保護的最好的河水。

於是,文彥博問道:“街道司?”

卻不料,文宗道一個人就超越了文及甫、文貽慶。

文彥博眯了眯眼,感慨道:“想不到賈文元家裡居然還能有人才!”

這說明這個人很狠!

走在其中,讓人心神安寧,哪怕是在盛夏時節,也沒有絲毫悶熱。

一個拿着棍棒,親自上街執法的待制文臣?

那可是抵當所。

這是因爲這個山莊的水,是直接從瓊林苑所引,而瓊林苑的水,則自金水河而來。

哪怕在盛夏,也能如山泉水一樣清冽、甘甜。

那官吏的喝罵聲,傳入耳中。

其中,猶以一個字跡內緊外鬆,筆法飄逸的人的字跡最爲顯眼。

那時候,天街南北,喧譁不已。

文貽慶起身避到一旁,面朝皇城方向拱手道:“官家口諭:請太師入宮,有國事相商。”

於是,文彥博回頭看着韓琦的字帖。

所以,好多人只能靠碰瓷,自己主動刷名聲了。

一般的待制大臣,都沒有資格!

“汝這爛羊頭,還敢在本官面前頂嘴?”

要不是礙於禮法,文彥博現在真的很想強行讓文宗道夫妻和離了。

卻見那汴河上的州橋之上,一羣官吏,拿着棍棒,正在大聲呵斥着。

七七.八一.九二.二三三

如今,還活着的慶曆君子,就剩下他和張方平了。

“這樣子下去不行啊!”

可現在,卻不是這樣的。

一生特立獨行的富鄭公!

富弼和其他所有人都不同,他不給自己取號,哪怕晚年致仕,也不隨大流,給自己弄一個XX老人的稱呼。

可惜的是,當年一起定策立儲的同僚們,如今都已經去世。

靠磨勘的話,三十年都未必爬的到朝奉大夫。

行人在左,車輛在中,牲畜在右,各自井然有序的行進着。

但現在,天下州郡選人,統一穿上了只有京朝官才能穿的綠袍公服——這是集體僭越。

因爲它是皇家御用的飲水河。

文彥博看着這個蠢兒子的身影,搖了搖頭。

原因是——富弼的字寫的太好。

文貽慶卻阻止了文彥博立刻回朝的舉動,道:“官家叮囑,如今暑熱,太師宜當明日五更回朝。”

若知道,那就有意思了。

哪像現在這樣,小官家自己主動的幫着大臣們刷名聲。

對文及甫、文貽慶,文彥博可能還會提點幾句,甚至耐着性子,將事情掰碎了給他們分析。

“近來,更是被特旨準服緋!”

自然,水源乾淨、清爽。

其在汴京城內、城外的渠道,都是‘瓷以礱壁、樹之芳木’。

文貽慶答道:“回稟大人,賈種民是以承議郎,提舉街道司。”

文彥博的一張老臉,都要皺成麻花了。

但卻沒有‘閱後即焚’,而是將之保留了下來。

對宰執大臣的尊重,那位官家在細節上,真的做的無可挑剔。

利慾薰心的小人?見錢眼開的奸臣?還是錙銖必爭的商賈?

又把朝堂當成什麼了?

就像現在,他就看着眼前的一副字帖發呆。

而此人在字帖上籤下的畫押,則表明了他的身份——那是一個草書的‘弼’字。

行人、車輛、牲畜,各有各道,一副井水不犯河水的模樣。

要是選人也跟着穿,那士大夫的體面何存?

所以朝廷默認,所有選人,都可以‘借綠’。

“父不賢,母無德,何以母儀天下?”

這才幾天?

他的心裡立刻浮現起了這個寄祿官的職階。

但,文彥博卻發現了華點。

可現在……

但,因爲青衣現在開始普及,一般的富商、胥吏都在穿了。

尤其是莊園內開鑿的水渠,用着竹木相連,日夜都有着流水嘩嘩,以及水流滴答之音。

“上個月靖安坊的汴京學府售賣一事,就是他在主持,因此被賜銀魚袋。”

乃是元豐新制的第十七階,相當於過去的左右正言、太常博士、國子監博士,離着待制級還差了十萬八千里呢!

但張方平那個老匹夫,卻不念半點舊情,非要和他做對!

所以,這賈種民也是章惇一黨?

所以,天子知不知道這個?

“罰款加倍!”

汴京城的街道,開始繁華起來。

硬到他不懼御史臺的彈劾!

文貽慶低聲答道:“大人,那是官家身邊的提舉街道司賈種民。”

文貽慶點點頭。

第二天五更時分。

“他得了特旨,可以借緋賜魚袋?”

“當爲陛下,鞠躬盡瘁!”

章惇在京城的時候,可沒有見到過,天子提拔重要章惇的人。

這從他不時的看向汴京大內的方向就可以知道。

心中煩惱着文彥博就拄着柺杖,在僕人們的服侍下,走出廂房,來到外間散心,同時也思考着法子。

文宗道瑟瑟發抖的趴着。

一個穿着緋色公服,繫着銀魚袋的官員,站在那些四尺高的朱漆杈子外面,他手中拿着一根棍棒,似乎正在打着人。

張方平在慶曆新政失敗後,直接跳反了。

是他那個在京城裡掛着‘合門通事舍人’頭銜的兒子文貽慶。文彥博轉身,看向風塵僕僕的文貽慶:“汝不在宮中值守,怎擅自回來了?”

所以……

“兒聽到了一個汴京城的傳言……”文宗道跪在地上,戰戰兢兢的說着:“據說,當今官家有意撲買抵當所。”

等文彥博醒來的時候,他已經看到了景靈宮的殿垣。

但朝官傳緋袍,配魚袋,依然是非常罕見的。

反倒是微風一吹,帶起絲絲涼意,令人身心俱輕。

“聽說大相國寺的智性禪師,都已經連夜去洛陽了。”

而此人不但拿着棍棒上街執法了,而且還能毫無顧忌的當街喝罵、斥責。

文宗道還想再說點什麼,卻被老父親直接喝止:“不必再說了!”

恐怕就會壞在這個蠢兒子手裡——文及甫、文貽慶,雖然傻傻的,但起碼會躺平,也會交朋友。

本以爲,文及甫、文貽慶就已經是文家的低窪了。

那就沒事了!

文彥博正感懷着往昔。

但對文宗道,他已失去了所有耐心。

同時也說明,他壓根不在乎什麼士林輿論和外人評價。

眼睛在富弼簽押留下的文字來回掃着。

當時文彥博得知後,沒少笑話過富弼。

文貽慶對老父親解釋道:“以兒所知,賈種民是去年,被開封府判官李士良從駕部借調到的開封府,起初是跟着李士良用事,參與了侵街一事的處理……今年不知道怎的,入了官家的眼……”

當年一起發動慶曆新政,意圖變法強國的同僚們,現在都已經死的差不多了。

“大人……”文宗道嚥了咽口水,拜道:“您不回朝乞見官家嗎?”

可那官員卻臉生的很,而且模樣也年輕,看着絕對不過四十。

汴京人什麼時候這麼守規矩了?

很快,文彥博就發現了導致這一切的源頭。

“大人!”文貽慶跪下來拜道:“兒奉官家口諭,來請大人入宮。”

哦……

“賈種民?”文彥博皺起眉頭來,想了想,然後狐疑着問道:“他與賈文元(賈昌朝)什麼關係?”

但,他可沒有這個心思,更沒有這個耐心,幫着大臣在青史上留名。

金水河,汴京城最乾淨、清澈甚至有些甘甜的一條河。

“官家還叮囑,令兒等擡肩輿,更遣來神衛軍將校,爲太師引路。”

韓琦的字,走的是師法顏魯公(顏真卿)的路子,而且,自己獨立走出一條別出心裁的書法道路。

這個事情,在元豐三年的時候,被人捅了出去。

最關鍵的是——所有人都知道,像天子善待、厚遇元老的事情,都註定寫入國史。

行人、車輛、牲畜,互相爭道,一言不合,常常打作一團。

“有什麼事情嗎?”文彥博問道。

此時,太陽也已經升起,晨霧正在散去。

文彥博在園林裡,走了可能有小半個時辰後,他終於聽到了讓他等候許久的聲音。

見字如面,看着昔年老友們的墨寶,文彥博唏噓不已。

“那是何人?”文彥博將文貽慶叫到自己面前問道。

文彥博微笑着回答:“老夫在想啊……”

“滾!”看着文宗道,還想眷戀,還想說一些胡話,文彥博怒髮衝冠的暴怒起來舉着几杖,有些怒髮衝冠的吼起來:“汝這逆子,再敢在老夫面前私議朝政一句,老夫杖死汝!”

“先是正名提舉街道司……”

清澈冰涼的河水,浸潤着莊園草木。

根本不想和他多費口舌——上次天子駕幸文府的時候,他才痛罵過文宗道夫婦。

所以乘上肩輿後,他很快就在肩輿上躺着睡着了。

大宋之制,文臣之中的一些翹楚,是可以通過特旨,提前獲賜穿戴那些超出他們身份地位的服章的。

“當今官家,真可謂是聖天子矣!”

文宗道這才灰溜溜的磕了頭,再拜謝罪,慌慌張張的離去。

賈昌朝,那是他在嘉佑時代的政敵。

但章惇一離開,就接二連三的重用、提拔章惇的人了。

這要不是巧合。

那就真的是太誇張了!

第980章 揚王的‘美好未來’第6章 兒科聖手226.第215章 罷三路保甲163.第154章 憤怒的韓絳第897章 雙標的趙煦271.第257章 前奏 (111jza萌主加更)220.第209章 乃聖乃神,乃文乃武148.北宋弓箭手營田制度第919章 王大槍有後了第929章 扶持買辦(1)第624章 拽厥嵬名二進宮(4)第14章 通風報信第823章 御前會議(1)240.第228章 難得硬氣的太皇太后第18章 母子(2)250.8月總結,九月展望。第797章 召見(2)第685章 回朝述職的人們第554章 難道他的魂魄被惡鬼奪走了?第759章 文彥博的誓言104.兩宣麻大拜除。第951章 馮京要跳反?第869章 文彥博成了工商業鼓吹者第698章 層層套娃(1)第38章 太子(1)229.第217章 該害怕的是他們!294.第279章 兩宮:竟有人結黨?好賊子!第574章 外交(2)150.第141章 司馬光的宣戰書第58章 少年天子,小試牛刀74.第73章 外戚(2)第997章 禮部試(3)第693章 被人揹刺的太皇太后253.第240章 新約(2)90.第89章 至善至仁(1)【求月票】第593章 聞戰則喜(2)280.第266章 伴讀和漣漪104.兩宣麻大拜除。第529章 蠶鹽184.第175章 迂迴108.第104章 文彥博的算計第816章 蒲宗孟拜相497.第471章 請君入甕74.第73章 外戚(2)第1034章 騰籠換鳥與耶律洪基的憂慮411.第390章 鬥紐與帶泄第642章 志得意滿的耶律洪基(端午安康)81.第80章 衝突422.第400章 要相信後人的智慧第514章 賈種民:汴京城能自己長金子了!(新春快樂)第961章 宋遼會談(2)105.第101章 仁廟他顯靈啦!第686章 兩宮歸還決策權第727章 馬爾薩斯的陰影第666章 牛頭人終被牛頭人第539章 坐而論道343.第326章 章子厚夜遊瓦子第893章 告狀的武臣們223.第212章 趙煦:《字說》有問題?不可能135.第130章 仁多保忠:優勢在我!(4500月第935章 義薄雲天文及甫第931章 扶持買辦(3)第645章 宋夏交子238.第226章 西夏使者的驚魂一日(1)331.第314章 大宋禁軍第794章 老臣眼中的趙煦。第56章 韓絳442.第419章 謀國(求訂閱)第507章 兩宮的不同432.第409章 宋誓(1)110.第106章 起復的沈括和入京的蘇軾 【四更第664章 趙煦的親民形象第672章 耶律洪基:日本可還有銀礦?第831章 部署484.第458章 開門!市場經濟!第901章 宋遼交易(1)151.第142章 互相滲透 (6500票加更!)165.第156章 仁多保忠:樑乙逋,我誓殺汝!第571章 壽宴(3)116.第112章 太皇太后:向宗回 高公紀的美官425.第402章 學區房第681章 廷推風波146.七月總結,八月展望。407.第386章 測試第724章 財政(2)第778章 太皇太后:孽障啊!第733章 神宗皇帝:風能進,雨能進,吾不能進!第716章 趙煦:賺錢最要緊254.第241章 威權立矣!163.第154章 憤怒的韓絳第521章 汴京學府的商業邏輯第44章 兩宮聽政第700章 大難來臨各自飛第884章 趙煦盯上了太皇太后的私房錢第702章 立規矩(1)第954章 賜名幼子第584章 逼捐(1)第52章 重大情況通知!很重要!請各位讀者賞第553章 文彥博教子386.第366章 謀國
第980章 揚王的‘美好未來’第6章 兒科聖手226.第215章 罷三路保甲163.第154章 憤怒的韓絳第897章 雙標的趙煦271.第257章 前奏 (111jza萌主加更)220.第209章 乃聖乃神,乃文乃武148.北宋弓箭手營田制度第919章 王大槍有後了第929章 扶持買辦(1)第624章 拽厥嵬名二進宮(4)第14章 通風報信第823章 御前會議(1)240.第228章 難得硬氣的太皇太后第18章 母子(2)250.8月總結,九月展望。第797章 召見(2)第685章 回朝述職的人們第554章 難道他的魂魄被惡鬼奪走了?第759章 文彥博的誓言104.兩宣麻大拜除。第951章 馮京要跳反?第869章 文彥博成了工商業鼓吹者第698章 層層套娃(1)第38章 太子(1)229.第217章 該害怕的是他們!294.第279章 兩宮:竟有人結黨?好賊子!第574章 外交(2)150.第141章 司馬光的宣戰書第58章 少年天子,小試牛刀74.第73章 外戚(2)第997章 禮部試(3)第693章 被人揹刺的太皇太后253.第240章 新約(2)90.第89章 至善至仁(1)【求月票】第593章 聞戰則喜(2)280.第266章 伴讀和漣漪104.兩宣麻大拜除。第529章 蠶鹽184.第175章 迂迴108.第104章 文彥博的算計第816章 蒲宗孟拜相497.第471章 請君入甕74.第73章 外戚(2)第1034章 騰籠換鳥與耶律洪基的憂慮411.第390章 鬥紐與帶泄第642章 志得意滿的耶律洪基(端午安康)81.第80章 衝突422.第400章 要相信後人的智慧第514章 賈種民:汴京城能自己長金子了!(新春快樂)第961章 宋遼會談(2)105.第101章 仁廟他顯靈啦!第686章 兩宮歸還決策權第727章 馬爾薩斯的陰影第666章 牛頭人終被牛頭人第539章 坐而論道343.第326章 章子厚夜遊瓦子第893章 告狀的武臣們223.第212章 趙煦:《字說》有問題?不可能135.第130章 仁多保忠:優勢在我!(4500月第935章 義薄雲天文及甫第931章 扶持買辦(3)第645章 宋夏交子238.第226章 西夏使者的驚魂一日(1)331.第314章 大宋禁軍第794章 老臣眼中的趙煦。第56章 韓絳442.第419章 謀國(求訂閱)第507章 兩宮的不同432.第409章 宋誓(1)110.第106章 起復的沈括和入京的蘇軾 【四更第664章 趙煦的親民形象第672章 耶律洪基:日本可還有銀礦?第831章 部署484.第458章 開門!市場經濟!第901章 宋遼交易(1)151.第142章 互相滲透 (6500票加更!)165.第156章 仁多保忠:樑乙逋,我誓殺汝!第571章 壽宴(3)116.第112章 太皇太后:向宗回 高公紀的美官425.第402章 學區房第681章 廷推風波146.七月總結,八月展望。407.第386章 測試第724章 財政(2)第778章 太皇太后:孽障啊!第733章 神宗皇帝:風能進,雨能進,吾不能進!第716章 趙煦:賺錢最要緊254.第241章 威權立矣!163.第154章 憤怒的韓絳第521章 汴京學府的商業邏輯第44章 兩宮聽政第700章 大難來臨各自飛第884章 趙煦盯上了太皇太后的私房錢第702章 立規矩(1)第954章 賜名幼子第584章 逼捐(1)第52章 重大情況通知!很重要!請各位讀者賞第553章 文彥博教子386.第366章 謀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