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章 漸漸壯大的街道司

大慶殿,乃是大宋每年正旦大朝會的舉行之地,同時也是各種國家慶典的舉行之地。

氣勢恢宏,規模龐大!

光是殿閣就有足足九間,代表至尊。

每個殿門前,左右都列戟十二,以應一歲十二月。

ωωω¤Tтka n¤¢o

殿陛之間,站立着的全是穿着精緻山文甲的親從官。

這些親從官的甲冑,全被塗成了鮮豔的赤紅。

篝火映照着這些甲士的身影,遠遠望着,彷彿是一尊尊寺廟中的怒目金剛,讓人不寒而慄。

耶律琚與耶律永昌,帶着他們的使團成員,擡着國禮,從大慶殿旁邊的文德殿,來到了專門給遼國使者準備的殿閣。

因爲宋遼關係如今非常親密,爲了體現兩國盟邦友誼。

無論是大宋還是遼國,都願意在一些細節上,做出相對友善的改變。

反應到對待彼此使臣上,就變成了,彼此的使者,都能在對方那邊獲得更好的待遇。

故此,遼國使團被安排到了最接近大慶殿主殿的地方。

此地距離大慶殿主殿,不過百步。

故此,遼人可以輕易的看到,在篝火的映照下,在那東西兩道合門外,正在列隊,準備着入場參朝的大宋文武。

耶律永昌很關心這個事情——遼國文人,每次出使大宋,只要有機會,都會藉機觀察大宋方面的典章禮儀,然後回去抄作業,用到遼國自己身上。

一般來說,只要能抄到手,並且得到國中認可。

那麼,這個人就可能成爲遼國在禮儀方面的專家。

即使遼主也會親近。

沒辦法,遼人就是沒有這個底蘊。

所以,他站在殿門前,仔細觀察着、端詳着、打量着,即使如今羣臣還未入殿,大朝典禮也未開始。

但這種國家大典,在種種細節上,展現出來的文化底蘊和氣勢,還是讓他震驚!忍不住感慨道:“論禮儀典章,大遼遠不如也!”

耶律琚卻不關心這個。

他自入這個殿閣,就看上了那放在案臺上的擺着的,專門給遼使當做點心的一些東西。

甚至還詢問起了在安排在殿中陪(監)伴(視)他的禮部官員。

耶律永昌回頭,看到耶律琚的模樣,就湊了過來。

然後,他看到了耶律琚手中拿着的一個瓷碟,碟中盛着些白色的晶體狀東西。

“此何物?”他也好奇起來。

“回貴使,這是我朝交州的貢物,喚作糖霜……”在旁邊的禮部官員微笑着回答。

“糖霜?”耶律永昌不懂了,問道:“糖嗎?”

他從未見過白色的晶體狀的糖。

別說白糖了,就算是紅糖,遼人也很少見。

北方又少蜜蜂,只有偶爾找到的野生蜂巢,才能提供一定的蜂蜜。

“貴使不妨嚐嚐看!”禮部官員禮貌的建議着。

耶律永昌嘗試着拿起一塊拇指大的白色晶體,小心翼翼的放進嘴裡。

瞬間,甜味就在口腔爆炸,味蕾開始尖叫。

“這……這……這……”他含着那塊糖霜,連說話都開始卡頓。

沒辦法!

甜,是人類無法拒絕的味覺感受。

尤其是北方人!

越冷的地方的人,就越喜歡吃甜的。

而耶律永昌是崇德宮系統的貴族,崇德宮在遼國的遼陽府。

他如何抵抗得了自己的身體對於糖類的渴望?

這個時候,那個禮部官員就開始瞭如同惡魔一般的低語:“不瞞貴使,我朝交州,如今此類貢物頗多,故此,貴使或可諮詢一下刑學士。”

“只要價錢合適,或許能買到一些。”

耶律永昌和耶律琚對視一眼。

然後同時做了決定——買!必須買!不買不是大遼天子的忠臣!

……

韓絳騎着馬,在數十名元隨,以及上百名禁軍前呼後擁之下,走在御街上。

此時此刻,天還未亮。

但御街上卻已經熱鬧起來了。

兩側的御廊下,一個個小商販,正在叫賣着,來自天南海北的各種吃食。

但,卻再沒有了往年的混亂與無序。

因爲,在夜色中,有拿着棍棒,穿着皁衣,提着燈籠的街道司的官吏,正在巡視。

韓絳見着,忍不住感慨:“賈種民倒是個厲害的。”

“可惜老夫將要致仕了,不然,真該與之好好親近親近!”

賈種民的街道司,如今已經成爲了這汴京城中最顯眼的一個有司。

街道司下,光是官吏就已經達到了一百多人。

另外還有着數百吏員。

這些吏員,都是通過開封府公考招錄的士子。

一個月奉錢五貫,加上倉錢,一個月能拿到七貫以上!

若再算上每個月發的祿米,四季給的布料,節慶給的禮物、紅包,每個月起碼十貫。

已經足夠在汴京城中,讓一個壯年男子維持溫飽了,省着點的話,養活一家四口不在話下。

想着開封府的公考試製度,韓絳就忍不住的撫掌讚了句:“真乃善政!千古胥吏之弊,今朝化解!”

如今,開封府的吏員公考,每個月都可能舉行那麼幾次。

招錄的人數不定,要求也不一。

但其制度,卻是一致的——所有公考進來的吏員,皆籤契書,定期限,約職守、薪資。

因爲是公考招錄的,簽了契書的,所以他們不算胥吏,算是街道司的僱工,將來是允許參加科舉的。

於是滯留汴京的好多士人,都會參與開封府的公考。

考上了,就能在汴京城中混一個溫飽,等待元祐三年的飛龍榜,爭一個天子門生的機會。

考不上……

連開封府的公考,一個只爲錄用吏員的考試都考不過。

那你還參加什麼科舉?

趕快回鄉吧!

不過,開封府的公考很有意思。

其不重經義,而重算術、刑名與條貫。

人家也解釋的很清楚——俺們又不是爲國選才。

俺們只是想僱傭些會算賬,懂刑名錢穀,熟知法條的吏員而已。

經義,那是科舉選材才應該考的啊!

一開始,在汴京的士人,還扭扭捏捏,不肯參加。

更有人故作清高的朔什麼‘吏員,驅策奔走之輩,蠅營狗苟,爲五斗米折腰之徒,吾輩士大夫安能爲之?’。

但清高當不了飯吃。

在肚子咕咕叫,連房租錢都交不起的時候。

昔日曾清高的士人,也不得不換下儒袍,穿上青衣,參加開封府的公考了。

如今包括街道司,整個開封府,新用吏員,也基本都是要走公考了。

每次出缺,都必走公考。

開封府中那些把持了某些位置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胥吏,現在都很慌。

根本不敢退休,也不敢犯錯了。

因爲只要退休,就別想父退子繼,人家直接從外面招錄。

同時,只要犯錯被人抓到了把柄,也是立刻開革,不留情面!

而胥吏們,過去鉗制文官的手段,現在已經基本失效了。

因爲,開封府可以直接從市面上大量招聘吏員。

在提高了吏員待遇後,有的是人願意參考公考,以求一個溫飽,以求能在汴京城中繼續留着,等待元祐三年的飛龍榜的士人。

而這些人數量有多少?

成千上萬!

自慶曆興學運動以來,大宋大興州縣教育。

多少地方的發解試,都捲成了麻花。

你像是在江西路,常常一州幾千個人搶四五十個發解試的名額。

福建那邊更慘,出現過一萬人搶七十八個名額的慘劇!

地方上卷不過,那怎麼辦?

入京!

來汴京,學唐代前輩們投遞詩文,以求達官貴人賞識,然後如同二蘇一般,進入開封府府學。

開封府的發解試,那競爭壓力就小多了。

所以,汴京常年飄着幾千甚至上萬的外地士子。

這些人絡繹不絕的入京,大部分都是蹉跎數年後,失望而歸。

但,因爲偶爾出現的奇蹟。

使得來的,永遠比走的多。

正是這些人,推高了汴京的租房價格。

這些人,過去從未被人發掘過價值。

但如今,開封府靠着這些人,開始清理起自己內部的胥吏。

愛乾乾,不幹滾!

已成爲了開封府很多文官面對胥吏們的口頭禪。

而朝野內外,對此都是一片讚譽。

胥吏皆曰可殺!

對大多數人來說,能看到胥吏吃癟,比他們自己贏了死對頭還要爽!

而開封府能養得起這些公考招錄的吏員,就是靠着街道司的收益。

也正是因爲,開封府頻繁的公考招錄吏員。

所以,附近州郡。

比如京西路、京東路、河南府、大名府的讀書人,如今正在不斷涌向汴京。

而街道司怎麼賺錢的?

就如韓絳現在所見這樣。

賈種民將整條御街兩側御廊下,可以擺攤的地方,都進行了撲買。

只要給街道司交撲買的錢,街道司就允許你來這裡擺攤。

不止這御廊如此,馬行街、大相國寺、桑家瓦子等地的攤位也是如此。

所有商販,都必須參加街道司的撲買,與街道司簽訂契書,然後在指定的地方經營。

亂擺攤的,一律視爲侵街。

而侵街,依天子德音——實乃擾亂市容市貌,爲百姓所苦,士人所惱之弊,固當革之!

爲了整頓侵街的弊端,當朝官家,曾揮淚斬馬謖。

將一位國朝勳貴,徐國公的孫子下獄論罪,抄沒其家產!

天子都以身作則,拿着和皇室最親近的勳貴開刀了。

街道司,自然是奉聖旨而行王法了!

在天子德音指示下,街道司執法嚴格!

賈種民自己親自上陣,拿着棍棒巡街、監視,督促執法。

一旦發現侵街的商販,輕則沒收一切,重則被街道司的人拿着棍棒,打的滿地哀嚎。

除了撲買攤位收錢,街道司還收各個商鋪、正店、酒樓還有瓦肆勾欄的錢。

這錢的名目喚作‘物業錢’,包含了好幾項。

有所謂的‘垃圾錢’、‘衛生錢’、‘清街錢’等等。

你要不交也可以!

街道司的人,第二天就會將附近的垃圾、穢物,都堆到你店門口。

而交了錢,街道司確實幹活了。

賈種民以不到正常市價的六成,僱了數千名的婦人、老人,每天早晚,打掃汴京街道,收拾垃圾,然後通過軌道運出城去,填埋到那些因爲取土燒瓷等活動而挖出來的大坑裡。

在賈種民的這些作爲下,汴京城的市容市貌,煥然一新。

主要街道,再也沒有垃圾遍地,污水橫流的場面。

交通也大大改善,很少再出現太平車一堵就是半個時辰、一個時辰的事情了。

有意思的是,賈種民做這個事情,御史臺的烏鴉們,純當沒看到,不發一言。

韓絳知道,這是因爲街道司同時還負責着,官員官署、官舍、官廨門口的清掃與垃圾轉運,並向官員廉價提供包括但不限於漿洗衣物、修理傢俱、清理家宅等服務。

所以,街道司的名聲,在士林中很好。

好多人都稱讚,賈種民是士大夫中的楷模,是君子人物。

而烏鴉們的自我定位,從來都是很準確的。

爲‘民’請命!

既然士林都說賈種民是楷模,是君子。

同時官家也比較欣賞和喜歡對方。

那麼就沒必要自己給自己找不痛快了。

想着這些事情,韓絳聽到了不遠處的御廊下,有着熟悉的鄉音在叫賣:“燻雞,正宗的潁昌燻雞,專門從潁昌熏製後,運入京中的上好燻雞……”

韓絳的鄉愁,頓時就被勾了起來。

他雖祖籍是真定的,但祖輩就已經遷居開封府。

而他父親常年在潁昌爲官,包括他在內的兄弟,基本都是在潁昌度過的童年。

故此,韓絳在告身上寫的本貫是:潁昌府長社縣。

勒住馬兒,韓絳將一個元隨喚到身邊,囑咐對方:“且去爲老夫買些潁昌燻雞來!”

他自是在家中吃了些東西,纔來上朝的。

可他已經老了,吃不下多少東西。

而大朝會又是需要站在殿中一直到結束,還需要進行各種繁瑣的禮儀。

正好,遇到有人在賣潁昌燻雞。

而他年輕的時候,最愛吃的就是潁昌的燻雞了。

如今,已許多年沒有嘗過潁昌的燻雞味道了。

是該好好嘗一嚐了。

元隨領命一聲,便跑步去到御廊下。

韓絳則騎着馬,帶着人繼續向前。

遠方的宣德門下,數不清的燈籠,高高掛在城樓下,城樓上,更燃着篝火,將那宣德門映得如同白晝。

而遠遠的,宣德門下排隊的文武官員們乃至於外戚、勳貴、宗室成員,看到韓絳的隊伍,都已自動自覺的避讓到一旁。

這就是大宋宰相的威權!

上朝,禮絕百僚!

在道,羣臣避道!

除了天子和兩宮外,哪怕是皇子,在宰相面前,也需要避讓,需要行禮,需要敬重!

第587章 逼捐(4)【還債140】第900章 突厥人打回來了!402.第382章 周淑妃教女480.第455章 韓絳被人恨死了271.第257章 前奏 (111jza萌主加更)465.第441章 求和416.第394章 進擊的高遵惠174.第165章 章惇:難道真有人能生而知之?第1011章 資本主義發芽了(3)461.卡文第765章 呂惠卿的見聞(2)322.第306章 猛踩油門第855章 太皇太后:馮氏爲什麼不肯去死?!第484章 臥龍鳳雛 (爲了道歉而加更)第860章 引誘第932章 扶持買辦(4)第752章 君臣(1)第570章 壽宴(2)373.第353章 向太后的提醒第1000章 日拱一卒第650章 給王安石的生日禮物第485章 王家是病虎239.第227章 西夏使者的驚魂一日(2)133.第128章 趙煦:呂惠卿 蘇軾,現在爾等都193.第183章 過猶不及501.第475章 李師師的手段第52章 重大情況通知!很重要!請各位讀者賞453.第430章 有人要反攻倒算第1012章 韓絳教弟(1)110.第106章 起復的沈括和入京的蘇軾 【四更213.第203章 養女227.第216章 趙煦鳩佔鵲巢的計劃 (8500月票236.第224章 元祐字典160.第151章 傾軋第768章 利益分配236.第224章 元祐字典第976章 錢勰:官家心裡有我481.感冒了86.第85章 趙煦上上輩子的夢魘記憶第764章 呂惠卿的見聞(1)第55章 蔡確陛辭薦元老第954章 賜名幼子第797章 召見(2)319.第303章 蔡京的決斷115.第111章 呂惠卿第35章 命運之日(2)238.第226章 西夏使者的驚魂一日(1)第606章 上下同利的熙河路(2)第839章 曾布:官家實在是太愛我了480.第455章 韓絳被人恨死了第27章 曾布:嘉佑元老的時代結束了!410.第389章 交子開始流通420.第398章 汴京風雲第920章 蔡京履任廣西第986章 元祐革新(4)162.第153章 向太后:吾必殺汝!第711章 漸漸壯大的街道司第40章 太子(3)第890章 死人比活人有用第951章 馮京要跳反?151.第142章 互相滲透 (6500票加更!)第518章 朕就是想給太母 母后修個園子,朕有第941章 禁止無旨【風聞奏事】440.第417章 茶葉傾銷事件239.第227章 西夏使者的驚魂一日(2)第997章 禮部試(3)144.第137章 火上澆油246.第234章 黃河秋汛383.第363章 神仙下凡也難解第948章 敕封媽祖275.第261章 西夏想用馬換交子?87.第86章 京東鐵馬(1)第926章 宋遼聯姻,天下再次歸一的戰略機遇184.第175章 迂迴第809章 西夏的擔心209.第199章 遼使入京第885章 王大斧,王舜臣!人形自走加特林?第634章 龍丘居士傳染鏈388.第368章 熬鷹與義商第574章 外交(2)第60章 朕的錢!!!99.第96章 覲見289.更新要晚一點第642章 志得意滿的耶律洪基(端午安康)317.第301章 天胡開局第1011章 資本主義發芽了(3)224.第213章 黃履請郡第40章 太子(3)159.第150章 軟肋290.第275章 胸無城府326.第310章 王安石的心,活了!第478章 吳安持:我必令汝家破人亡第594章 戰前(1)第490章 好人就會被人拿槍指着205.第195章 汴京沙盤第629章 太皇太后主動提歸政了第563章 章惇是下一個王安石?第507章 兩宮的不同139.第133章 好人就會被人欺負第731章 遼軍再入日本(2)
第587章 逼捐(4)【還債140】第900章 突厥人打回來了!402.第382章 周淑妃教女480.第455章 韓絳被人恨死了271.第257章 前奏 (111jza萌主加更)465.第441章 求和416.第394章 進擊的高遵惠174.第165章 章惇:難道真有人能生而知之?第1011章 資本主義發芽了(3)461.卡文第765章 呂惠卿的見聞(2)322.第306章 猛踩油門第855章 太皇太后:馮氏爲什麼不肯去死?!第484章 臥龍鳳雛 (爲了道歉而加更)第860章 引誘第932章 扶持買辦(4)第752章 君臣(1)第570章 壽宴(2)373.第353章 向太后的提醒第1000章 日拱一卒第650章 給王安石的生日禮物第485章 王家是病虎239.第227章 西夏使者的驚魂一日(2)133.第128章 趙煦:呂惠卿 蘇軾,現在爾等都193.第183章 過猶不及501.第475章 李師師的手段第52章 重大情況通知!很重要!請各位讀者賞453.第430章 有人要反攻倒算第1012章 韓絳教弟(1)110.第106章 起復的沈括和入京的蘇軾 【四更213.第203章 養女227.第216章 趙煦鳩佔鵲巢的計劃 (8500月票236.第224章 元祐字典160.第151章 傾軋第768章 利益分配236.第224章 元祐字典第976章 錢勰:官家心裡有我481.感冒了86.第85章 趙煦上上輩子的夢魘記憶第764章 呂惠卿的見聞(1)第55章 蔡確陛辭薦元老第954章 賜名幼子第797章 召見(2)319.第303章 蔡京的決斷115.第111章 呂惠卿第35章 命運之日(2)238.第226章 西夏使者的驚魂一日(1)第606章 上下同利的熙河路(2)第839章 曾布:官家實在是太愛我了480.第455章 韓絳被人恨死了第27章 曾布:嘉佑元老的時代結束了!410.第389章 交子開始流通420.第398章 汴京風雲第920章 蔡京履任廣西第986章 元祐革新(4)162.第153章 向太后:吾必殺汝!第711章 漸漸壯大的街道司第40章 太子(3)第890章 死人比活人有用第951章 馮京要跳反?151.第142章 互相滲透 (6500票加更!)第518章 朕就是想給太母 母后修個園子,朕有第941章 禁止無旨【風聞奏事】440.第417章 茶葉傾銷事件239.第227章 西夏使者的驚魂一日(2)第997章 禮部試(3)144.第137章 火上澆油246.第234章 黃河秋汛383.第363章 神仙下凡也難解第948章 敕封媽祖275.第261章 西夏想用馬換交子?87.第86章 京東鐵馬(1)第926章 宋遼聯姻,天下再次歸一的戰略機遇184.第175章 迂迴第809章 西夏的擔心209.第199章 遼使入京第885章 王大斧,王舜臣!人形自走加特林?第634章 龍丘居士傳染鏈388.第368章 熬鷹與義商第574章 外交(2)第60章 朕的錢!!!99.第96章 覲見289.更新要晚一點第642章 志得意滿的耶律洪基(端午安康)317.第301章 天胡開局第1011章 資本主義發芽了(3)224.第213章 黃履請郡第40章 太子(3)159.第150章 軟肋290.第275章 胸無城府326.第310章 王安石的心,活了!第478章 吳安持:我必令汝家破人亡第594章 戰前(1)第490章 好人就會被人拿槍指着205.第195章 汴京沙盤第629章 太皇太后主動提歸政了第563章 章惇是下一個王安石?第507章 兩宮的不同139.第133章 好人就會被人欺負第731章 遼軍再入日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