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徐公明

夜已至三更,營外的更夫剛剛走過。

徐晃已經是脫下長靴,準備脫衣就寢,畢竟明後幾日,還須得面見刺史劉繇,參與武鄉侯劉奇大婚,尚需費神。

下一息,他猛地擡頭,帳外出現了一個黑影。

“將軍,可已安歇?”門外的親衛,突然開口小聲詢問道。

“未曾,何事?”徐晃微微皺眉,立即傳好了靴子,邁步走向帳門。

親衛邁步入內,朝着徐晃躬身一拜,“將軍,帳外有武鄉侯親衛長劉五求見。”

“夜已三更,武鄉侯親衛長尋吾何事?”徐晃心生狐疑,但人在屋檐下,若是無所要事,對方顯然也不會主動尋上門來。

他猶豫片刻,取了外衫披在身上,“讓他進來吧。”

“喏。”

不多時,劉五邁步入內,他朝着徐晃恭敬一拜,“劉五拜見騎都尉。”

“劉校尉此來,所謂何事?”徐晃坐在案邊,直接發問道。

“饒是吾家少將軍在旁外新營中軍大帳中相邀將軍夜下同飲,不知將軍可願往之?”

徐晃雙眉微皺,當即陷入沉默。

“吾家少將軍夜裡已經會見車府丞韓義,接了天子詔令,進獻兩千精兵與三千石糧草。”

徐晃面色微驚,隨後又下意識道:“此事,爲何告知於某?”

劉五笑道:“少將軍有言,將軍乃是忠勇之人,斷不會背棄大漢皇室,當可直言無妨。”

“如此,那便有勞劉校尉頭前帶路吧。”

“喏。”

兩人一前一後,偷偷溜出了營門,不多時,便來到了旁邊的萬人大營。

“報……少將軍,騎都尉徐晃已至營外。”中軍大帳,劉奇獨自斟飲,忽然聽到彙報,面色一喜,當即起身走出帳門,一眼,便是看到了徒步前來的徐晃。

他面色一喜,直接邁步上前。

“徐晃拜見安東將軍。”徐晃躬身一拜,卻見劉奇直接拉了他的手臂,將他帶入營帳,“公明吶,吾與你一見如故,此番三更相邀,若是冒犯之處,可莫要見怪。”

徐晃連稱不敢。

“公明請坐。”劉奇拉着徐晃坐到自己身側的長案之後,此刻,案上已經備下牛肉、燒雞、烈酒。

“不知少將軍相邀吾前來,可有要事?”徐晃落座之後,心裡仍是忐忑,忍不住率先發問。

“自然是有要事,來來來,先幹了這一碗,再說不遲。”劉奇當即舉起手中的酒碗大笑。

“喏。”徐晃不疑有他,直接幹了一碗。

“公明,你乃興義將軍部將,聽聞,陛下意欲東歸之時,亦是你出言相勸興義將軍,方纔讓他回心轉意,護送天子東歸。”

“此乃興義將軍忠義矣,非是公明之功。”徐晃立即答道。

劉奇微微一笑,“那此番,公明護送天子使臣北來江東,可是自己請命?”

徐晃微微一驚,隨後點頭。

“不知公明爲何願意渡江北來江東?”劉奇再問。

“吾在長安時,便聽聞江東有一文武雙全的少年將軍,數月間,便連敗諸路諸侯,平定江東四郡,乃大漢雋才,早已神交已久。”

“然此番天子東歸,身邊兵卒不多,錢糧更是近月便要告竭,太僕年邁尚且願意南下,吾只能率軍保護太僕安然至此。”

“公明當真忠義。”劉奇笑道,舉碗再敬。

徐晃亦是再幹了一碗。

“公明黃昏率軍入營,見我這營中新軍如何?”

“少將軍帳下,皆是能吏干將,所練兵馬,不過月餘便有如此軍列,假以時日,經歷戰陣,必可成天下強軍也。”徐晃這話倒也沒有說謊,劉奇沒有在軍中變動職務,但後世軍訓中的隊列整訓之法,他倒是融入了新編軍法之中。

如此,方能在月餘有此良效。

“江東新定,百廢待興,吾以屯田養兵,數年之內,可募兵馬十餘萬衆,但能養之兵,卻僅有八九萬,除卻鎮壓山越、賊寇之兵,可調動者,不過四五萬。”

“來此之前,吾星夜得報,吳郡、會稽、豫章等地,討賊順利,約有五千精壯正押送前來此地,吾欲興建一新營,命之爲虎衛,不知將軍可願任此營統帥?”

徐晃面色一驚,“晃身負皇恩,豈能……”

劉奇微微擺手,打斷了他的話,“將軍無需如此,那楊奉雖對將軍有提拔之恩,但卻吾主君之仁義,然大漢天下正值危急存亡之秋,將軍尚有一身勇武,莫非當真甘願做那旗下數百人統帥?”

徐晃面色一陣複雜,有些勸解,又不知該從何說起。

“明日吾便向太僕明言,留將軍於江東訓練兵卒,鎮守別宮,倘若他日陛下渡江北來,便由將軍麾下虎衛營夜宿宮牆,鎮守內外。”

“這……”徐晃面色微變,在劉奇含笑的目光中,沉默了許久,他微微拱手,“請恕公明不敢請爾。”

“爲何?”劉奇不惱,繼續含笑發問。

“晃素無勇名,僅一帳下小校,不知武鄉侯爲何如此看重於吾?”徐晃這話問得很認真,目光清澈地看着劉奇,眼中也帶着幾分期待。

劉奇心中有些驚訝,徐晃乃是曹魏後世五子良將之一,成名之戰,無非是解圍樊城,大破關二爺所部,因此被曹孟德稱之爲“有周亞夫之勇也”,其人也善於用兵,有如此淡定的心態和反問,當是自然。

劉奇心中一定,迎着徐晃真摯的目光,緩緩開口:“太僕年邁,將軍尚敢率軍百人渡江北來,途中跋山涉水,何止千里,如此忠勇,奇豈能不敬之。”

“況吾之所爲,亦爲漢室江山,亦爲天下黎民百姓,今淮南袁術,此處征伐,早有異心,冀州袁紹,與公孫瓚互相攻殺,早已是讓北地民不聊生,兗州、徐州如何,相信將軍亦有所瞭解,奇願拜將軍爲麾下週亞夫,與吾南征北戰,復昔日世祖中興之路,讓吾大漢江山永固。”說着,劉奇站起身來,朝着徐晃長輯一禮,鞠躬彎腰,頭手與地面平齊。

徐晃站在原地,因這一番話,面色潮紅不已,他猶豫片刻,躬身扶起劉奇,在劉奇的驚喜的目光下,朝他鄭重一拜,“承蒙武鄉侯不棄,倘若太僕願命吾歸於江東,某願在將軍帳下聽命。”

“善,還請將軍與吾同飲。”劉奇大喜過望,回身拿起酒碗,再次敬了徐晃一杯。

徐晃心結解開,臉上也是露出喜色,在他看來,楊奉非是明主,而漢室天子,亦是衰微,東歸洛陽,尚無任何諸侯接見,唯有眼前的劉奇父子,願意以臣之禮相待,且無論真假,至少,劉奇和他的忠心,在某一刻,是相同的。

況且,他已二十有四,昔日武帝時冠軍侯,二十有四便已病逝,天下兵荒馬亂,他又能活得了幾年,他爲何,便做不得大漢又一冠軍侯?

追隨一江東雄主,自然勝過世間懦夫。

第兩百九十六章 諸葛夜入襄陽第五百二十六章 猛火油第五百二十五章 夜踏連營第三百九十九章 他們如附骨之疽第八十六章 呂蒙給自己升官第兩百二十四章 魏延的晉升之法第一百三十八章 劉玄德兵至第五百一十九章 落幕第一百四十九章 黃射,卒(八更,求首訂)第三百六十章 劉大耳朵的當第二十三章 鄱陽水賊第五章 點卯第六十章 同遊第三百五十三章 迎天子否?第五百六十八章 皇帝帶頭開河第兩百二十三章 張羨,卒第一百八十一章 捨得方天戟第三百二十六章 逢貂蟬第四百五十四章 諸葛武侯第八章 三箭定婁縣第兩百八十章 淮河渡上遍地浮橋第十三章 勝第五百一十八章 人人想做關雲長第一百三十六章 吾要這壽春有何用?第一百五十九章 張飛VS太史慈第五百一十九章 落幕第八十三章 阿蒙與彭式第八十九章 歙縣之戰(中)第九十七章 劉繇顧命第五百六十六章 登基第四百一十章 青州的百里狼煙第三百四十三章 皇叔的嘆息第一百六十八章 淮北之戰——行船,行女第三百二十六章 逢貂蟬第五百三十章 蹋頓反叛第五百二十章 司馬,白馬第五百三十九章 決戰之地!汾水第四百二十章 只怪周瑜太狡猾第四百零六章 河北上將文丑第五百五十二章 天下再無曹孟德第十六章 兵圍由拳第兩百一十五章 長沙張氏第五十三章 江東六項(下)第八十三章 阿蒙與彭式第四十七章 王朗大敗第兩百七十九章 千軍辟易第一百八十七章 西涼鐵騎VS江東精騎第一百七十一章 叔父,吾來也第六十章 同遊第二十八章 朱皓之死第五百三十三章 效秦滅義渠第兩百八十一章 以戰養戰第四百九十章 自此行醫不入北魏第五百零二章 侯選與楊秋的抉擇第四百八十五章 漢胡混編騎兵第兩百零一章 算皇叔一策第兩百二十五章 零陵太守第三百五十章 作壁上觀第八十一章 定都許縣第三百三十章 諸葛參軍第五百四十二章 是故,孫權還活着第五百四十七章 名將血,阿瞞哭第六十二章 恨不相逢未嫁時第兩百二十二章 周泰毀浮橋第六十章 同遊第一百二十二章 汝乃劉氏子否?第五百零五章 馬超來降,匈奴寇邊第二十二章 吳郡一統第兩百五十一章 龐統渡江第一百八十四章 水師退夏侯第一百七十五章 安風津,木牛流馬第六十三章 大漢養士四百年第四百二十四章 劉璋出降第三百六十八章 司祿校尉從事弘諮第三百三十八章 陳到的放逐第三十三章 鄱陽營第四百零六章 河北上將文丑第三百三十一章 逢戰料敵於先第四百三十九章 龐統:我爲魚肉第五十二章 江東六項(上)第七十三章 徐公明第四百四十六章 趙雲出漢中第五百四十七章 名將血,阿瞞哭第三百一十九章 曹操兵敗第三十一章 焚船,堵門第四百七十五章 曹操:頭疼欲裂第九十九章 陳宮的失望第一百五十五章 周瑜:金蟬脫殼第兩百七十七章 過河,故地第四百零三章 開疆拓土者,賞金封侯第兩百三十八章 劉琦被俘第三十六章 宛陵之圍第五百三十三章 效秦滅義渠第五百二十章 司馬,白馬第五百五十九章 戰場只有勝負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袁歡語泣珠第三百三十六章 堵嘴,打暈,帶回去第兩百四十九章 血染長江第四百二十七章 接踵而至的新政第四百八十五章 漢胡混編騎兵
第兩百九十六章 諸葛夜入襄陽第五百二十六章 猛火油第五百二十五章 夜踏連營第三百九十九章 他們如附骨之疽第八十六章 呂蒙給自己升官第兩百二十四章 魏延的晉升之法第一百三十八章 劉玄德兵至第五百一十九章 落幕第一百四十九章 黃射,卒(八更,求首訂)第三百六十章 劉大耳朵的當第二十三章 鄱陽水賊第五章 點卯第六十章 同遊第三百五十三章 迎天子否?第五百六十八章 皇帝帶頭開河第兩百二十三章 張羨,卒第一百八十一章 捨得方天戟第三百二十六章 逢貂蟬第四百五十四章 諸葛武侯第八章 三箭定婁縣第兩百八十章 淮河渡上遍地浮橋第十三章 勝第五百一十八章 人人想做關雲長第一百三十六章 吾要這壽春有何用?第一百五十九章 張飛VS太史慈第五百一十九章 落幕第八十三章 阿蒙與彭式第八十九章 歙縣之戰(中)第九十七章 劉繇顧命第五百六十六章 登基第四百一十章 青州的百里狼煙第三百四十三章 皇叔的嘆息第一百六十八章 淮北之戰——行船,行女第三百二十六章 逢貂蟬第五百三十章 蹋頓反叛第五百二十章 司馬,白馬第五百三十九章 決戰之地!汾水第四百二十章 只怪周瑜太狡猾第四百零六章 河北上將文丑第五百五十二章 天下再無曹孟德第十六章 兵圍由拳第兩百一十五章 長沙張氏第五十三章 江東六項(下)第八十三章 阿蒙與彭式第四十七章 王朗大敗第兩百七十九章 千軍辟易第一百八十七章 西涼鐵騎VS江東精騎第一百七十一章 叔父,吾來也第六十章 同遊第二十八章 朱皓之死第五百三十三章 效秦滅義渠第兩百八十一章 以戰養戰第四百九十章 自此行醫不入北魏第五百零二章 侯選與楊秋的抉擇第四百八十五章 漢胡混編騎兵第兩百零一章 算皇叔一策第兩百二十五章 零陵太守第三百五十章 作壁上觀第八十一章 定都許縣第三百三十章 諸葛參軍第五百四十二章 是故,孫權還活着第五百四十七章 名將血,阿瞞哭第六十二章 恨不相逢未嫁時第兩百二十二章 周泰毀浮橋第六十章 同遊第一百二十二章 汝乃劉氏子否?第五百零五章 馬超來降,匈奴寇邊第二十二章 吳郡一統第兩百五十一章 龐統渡江第一百八十四章 水師退夏侯第一百七十五章 安風津,木牛流馬第六十三章 大漢養士四百年第四百二十四章 劉璋出降第三百六十八章 司祿校尉從事弘諮第三百三十八章 陳到的放逐第三十三章 鄱陽營第四百零六章 河北上將文丑第三百三十一章 逢戰料敵於先第四百三十九章 龐統:我爲魚肉第五十二章 江東六項(上)第七十三章 徐公明第四百四十六章 趙雲出漢中第五百四十七章 名將血,阿瞞哭第三百一十九章 曹操兵敗第三十一章 焚船,堵門第四百七十五章 曹操:頭疼欲裂第九十九章 陳宮的失望第一百五十五章 周瑜:金蟬脫殼第兩百七十七章 過河,故地第四百零三章 開疆拓土者,賞金封侯第兩百三十八章 劉琦被俘第三十六章 宛陵之圍第五百三十三章 效秦滅義渠第五百二十章 司馬,白馬第五百五十九章 戰場只有勝負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袁歡語泣珠第三百三十六章 堵嘴,打暈,帶回去第兩百四十九章 血染長江第四百二十七章 接踵而至的新政第四百八十五章 漢胡混編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