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大漢養士四百年

“揚州刺史劉繇告天下萬民書:今天下亂局,天子受困於長安,諸侯征伐,大漢十三州,數千萬百姓顛沛流離,居無定所,此乃黃巾賊作亂之果也。繇乃漢室宗親,天子皇伯,理當肩負重任,中興漢室,今遣吾子於秣陵外修建石頭城,拒淮水而築城,引龍氣聚秣陵,天子有意東歸洛陽之時,繇願親率兵馬以待之,於秣陵修宮殿爲冬宮。”

“江東四郡新定,今有吾長子劉奇獻上江東六項,軍民政面面俱到,於方山之上,修一正氣書院,相邀天下大儒,宇內名士前來任職,但凡大漢之民,無論貴胄血統,無論出身寒門,盡皆一視同仁。”

“……大漢養士四百年,天下諸侯之亂,欲亡吾大漢基業,願諸君與吾共襄大業。”

一番話,霸氣顯露,也將興建皇宮別院,建立書院的事宜告之天下。

在這一份招賢令發出之後,揚州、荊州的細作,幾乎是第一時間從江東領了上萬份,發放各地郡縣,北地和蜀中,也很快會得到此間招賢令。

半個月之內,整個揚州、淮南、袞州、徐州、荊州之地,引起了一陣喧譁。

更甚者,乃是潁川私學的那些士子。

徐州,下郅。

面上帶着王霸之氣的威武中年武將龍行虎步一般,走入堂中,隨手將身上的甲冑卸下,掃了一眼等候在堂前的文士,“公臺此來,可有要事?”

“君侯可知,那揚州刺史劉繇頒佈招賢令一事?”

“半月之內,吾徐州境內,各地便流入數千份帛紙,那江東之地,可富碩得緊呀。”魁梧大將落座案後,隨手取了案上酒盞滿上一杯,直接遞到嘴邊。

“啊”他一口飲盡杯中烈酒後,嘴裡發出一聲酣暢淋漓之音。

“軍侯,此乃離心之計也。”

壯漢笑着看了他一眼,“哦?何爲離心之計?”

“掌握着天下財富的,大多是士族,掌握天下書籍典藏的,亦是士族,君侯可知,這天下究竟是寒門多,還是士族多?”

“當是寒門多些。”他一手捋了捋下巴的鬍鬚,“倘若人人都如豪富,百姓都能豐衣足食,想來,十幾年前,也不會爆發黃巾賊動亂。”

“然也。”陳宮鬆了一口氣,好在自家君侯還是明事理的。

“寒門之中,多有聰慧之輩,只是缺乏書籍典藏觀閱,這便是他們不如士族之一,然各地諸侯,大多都在拉攏士族,寒門士子,即便是在那曹孟德麾下,亦無太多大用之人。”

“劉繇此舉,意在拉攏寒門士子前往江東求學,若是被其計謀得逞,怕是我徐州日後人才流失,再無法與其抗衡也。”

呂布雙眉微皺,“公臺未免有些危言聳聽吧,那江東與吾徐州尚有袁術廣陵郡抵擋,如何能威脅到我徐州,更何況,若是擔心寒門士子南下,大可於南下道路設下關卡即可。”

陳宮微微搖頭,“還請君侯下令,頒佈招賢令,此間吾徐州新得,尚需文士經營各地,君侯大可趁此良機,一舉收攏徐州士子之心。”

“此事,便由公臺去辦吧。”呂布面色有些疲乏,微微擺手道。

“喏。”陳宮邁步走出大殿,方纔長舒了一口氣,雖然勸得很勉強,但好歹,他還是答應了。自己親力親爲的話,徐州,應該不會損失太多才是。

“不過,那招賢令上寫的《九章算術》,莫不是北海康成公收集先賢典籍所創,竟是在他手上有真解,且墨工亦有,耕田、巧車之法亦有,鑄造增強刀刃鋒利之法亦有,造船增速十倍之法亦有,這定不是那劉繇之策,能寫出這招賢令的,怕是其子劉奇。”陳宮面色略微凝重,對着眼前的帛紙,對那一位素未蒙面之人,已是心生幾分忌憚。

“此子不除,主公基業難成也。此子他日,必成吾之大敵。”同一時間,許縣,一名穿着儒袍,滿臉鬍鬚,打扮亦是放蕩不羈的青年滿臉凝重道。

“此子聖眷不若,且多有武勇文治,今已得江東四郡,怕是氣候已成。”和青年相對而坐的,亦是一名戴着儒冠的文士。

“仲德以爲如何?”上座的曹操眯着眼,目光看向開口文士。

程昱立即起身一拜,“吾有兩策。”

“計將安出?”曹操眼前一亮,隨即問詢道。

“其一,主公與我等商議,本欲在袞州頒佈招賢令,卻不想,別此子搶先,如今雖已落後,但吾等不若效仿其招賢令中所說,不過,我等卻不能因小失大,得罪士族而拉攏寒門。”

“寒門士子,乃天下廣衆,我看,那劉奇倒是看得通透。”對坐的那名青年突然笑着插嘴道。

曹操微微皺眉,看着手下兩大謀士竟是起了內訌,想要出言開解,話到嘴邊,卻不知道該如何秉持公正。

程昱面色如常,繼續開口,“其二,此子狼子野心,於秣陵修築皇宮,此乃何舉?莫不是有僭位稱帝之念,吾等可命書吏抄寫其稱帝野心之舉,散播民間,與招賢令同時傳入民間,只要士人生疑,必不會輕信之。”

“善。”曹操大喜,“仲德不愧吾之子房。”

說到這裡,曹操看了一眼另一側的青年,“奉孝,你可有良策?”

“仲德既有兩策,主公善用便是,吾知兵事,這政務之上,卻是一塌糊塗。”郭嘉也不避諱,反之,你程昱政務再好,兵事上,自己能碾壓你十幾條街。

程昱倒也不惱,主動朝着郭嘉微微拱手一拜,“方纔,是吾失言,奉孝出身寒門,去博學多才,兵事一道,便是淮陰侯當年,也不過如此。”

一時間,兩人再次和好。

曹孟德臉上終於露出了幾分喜色,能夠看到兩大謀臣和睦,對他而言,自然是再好不過。

壽春,得了玉璽之後便一直謀劃着進行下一步的袁術,想着下一步該出兵攻打誰。

如今他手上有着一把利刃,那便是鎮守在歷陽的孫策。

當然,如今案前呈放着的一張帛紙,卻讓他受了不小的驚嚇。

“主公。”堂下此刻坐着兩人,其中一人朝着袁術微微拱手一拜,“劉繇新得江東四郡,吾等雖可進兵北上,繼續開拓基業,但歷陽之兵,不可妄動,若是正如這信中所言,配合江東連勝士氣,怕是吾軍難以抵擋。”

“長史所言甚是。”袁術深深地看了一眼楊弘,重重點頭。

“主公,劉繇老兒的招賢令,我等在淮南亦可發出,且主公可命人攔江設防,不許北上士人南下,那江東發放這招賢令,卻是蠱惑人心之舉。”

“主簿之意,正是吾所想矣。”袁術又看了一眼閻象,心中已經是有了決斷。

一人之言,尚有疏漏,可他麾下兩大謀臣之言加起來,怕是就天衣無縫了吧。

第四百五十四章 諸葛武侯第五百零九章 三國立第五十四章 張昭張子布第兩百二十四章 魏延的晉升之法第四百五十九章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第五百四十七章 名將血,阿瞞哭第三百九十三章 袁本初遲暮之心第兩百八十一章 以戰養戰第五十五章 計問二張第兩百五十六章 武試·刀馬石第五章 點卯第三百五十八章 黃忠戰嚴顏第兩百七十六章 陸遜新官上任的一天第五百三十二章 懾萬衆者,陸伯言第兩百七十四章 殿試第九十八章 江東盡縞素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孫仲謀第五百二十二章 曹操死了?第五百三十七章 晉陽之變第兩百七十章 八歲讓梨的主第一百七十三章 趙雲擒夏侯第四百五十章 西涼之戰第兩百二十五章 零陵太守第兩百五十八章 問罪堂前第八十七章 連破七寨第一百三十章 劉奇馭下第兩百六十二章 士燮質子第四百六十八章 曹丕身體有疾?第十一章 鬥將第兩百零七章 青梅煮酒第五百零四章 趙雲釋劉第兩百五十八章 問罪堂前第五百二十五章 夜踏連營第三章 劉繇帳下第四百三十章 壘土攻城第三十四章 孫策獻玉璽第八章 三箭定婁縣第一百二十八章 新任廣陵太守·張文遠第四十九章 劉奇中箭第三章 劉繇帳下第一百六十七章 淮北之戰——喬氏長女第二十四章 武將四境第兩百七十四章 殿試第一百九十七章 他真的是天下第一第兩百三十七章 龍驍營趙雲第七十四章 大婚前夕第兩百二十章 呂蒙雪夜襲長沙第三百二十三章 寧可錯殺,不容姑息第二十六章 鄱陽第五十五章 計問二張第三百九十一章 見曹卸甲第四百九十一章 孫劉會晤第三百八十三章 劉曄議工部第三百一十一章 趙雲和關羽第五百三十一章 曹操裂土分遼東第五百一十九章 落幕第五百四十五章 亂石灘殺夏侯第三百八十章 南遷移民第五十六章 劉奇入會稽第四百四十三章 火海里的龐統和周瑜第一百九十五章 郭嘉的棄子第三百五十一章 五溪蠻部集結第兩百九十四章 劉表託後第五百一十二章 破兩關,呂蒙獻策第一百三十章 劉奇馭下第五百一十五章 夜話子龍第五十三章 江東六項(下)第三百五十一章 五溪蠻部集結第兩百七十一章 一塊襠布第三百八十三章 劉曄議工部第三百一十八章 白毦兵第三百七十一章 西涼之錦第四百三十二章 黃忠的狙擊陣地第五百四十四章 馬忠:我是撿漏王第四百二十七章 接踵而至的新政第四百七十三章 馬忠:喲,我又撿人頭了第三百八十三章 劉曄議工部第三十四章 孫策獻玉璽第一百七十三章 趙雲擒夏侯第二章 東萊太史慈第一百八十二章 算計曹孟德第兩百一十三章 劉表之喜第一百零三章 陳登定計!呂劉之盟第四百七十九章 甄妃第兩百六十八章 迴歸秣陵第四百九十七章 軟禁第兩百三十七章 龍驍營趙雲第一百六十八章 淮北之戰——行船,行女第五百六十八章 皇帝帶頭開河第三十二章 梟首示衆第四百五十六章 曹丕眼中的美人兒第兩百六十二章 士燮質子第五百三十七章 雨天不射第四百二十三章 三面包圍成都第兩百六十七章 審卷第一百零二章 蔡琰獻計第三百六十二章 西街一個劉,南門一個劉第一百零四章 呂氏胭脂馬第三百五十四章 趙韙起兵
第四百五十四章 諸葛武侯第五百零九章 三國立第五十四章 張昭張子布第兩百二十四章 魏延的晉升之法第四百五十九章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第五百四十七章 名將血,阿瞞哭第三百九十三章 袁本初遲暮之心第兩百八十一章 以戰養戰第五十五章 計問二張第兩百五十六章 武試·刀馬石第五章 點卯第三百五十八章 黃忠戰嚴顏第兩百七十六章 陸遜新官上任的一天第五百三十二章 懾萬衆者,陸伯言第兩百七十四章 殿試第九十八章 江東盡縞素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孫仲謀第五百二十二章 曹操死了?第五百三十七章 晉陽之變第兩百七十章 八歲讓梨的主第一百七十三章 趙雲擒夏侯第四百五十章 西涼之戰第兩百二十五章 零陵太守第兩百五十八章 問罪堂前第八十七章 連破七寨第一百三十章 劉奇馭下第兩百六十二章 士燮質子第四百六十八章 曹丕身體有疾?第十一章 鬥將第兩百零七章 青梅煮酒第五百零四章 趙雲釋劉第兩百五十八章 問罪堂前第五百二十五章 夜踏連營第三章 劉繇帳下第四百三十章 壘土攻城第三十四章 孫策獻玉璽第八章 三箭定婁縣第一百二十八章 新任廣陵太守·張文遠第四十九章 劉奇中箭第三章 劉繇帳下第一百六十七章 淮北之戰——喬氏長女第二十四章 武將四境第兩百七十四章 殿試第一百九十七章 他真的是天下第一第兩百三十七章 龍驍營趙雲第七十四章 大婚前夕第兩百二十章 呂蒙雪夜襲長沙第三百二十三章 寧可錯殺,不容姑息第二十六章 鄱陽第五十五章 計問二張第三百九十一章 見曹卸甲第四百九十一章 孫劉會晤第三百八十三章 劉曄議工部第三百一十一章 趙雲和關羽第五百三十一章 曹操裂土分遼東第五百一十九章 落幕第五百四十五章 亂石灘殺夏侯第三百八十章 南遷移民第五十六章 劉奇入會稽第四百四十三章 火海里的龐統和周瑜第一百九十五章 郭嘉的棄子第三百五十一章 五溪蠻部集結第兩百九十四章 劉表託後第五百一十二章 破兩關,呂蒙獻策第一百三十章 劉奇馭下第五百一十五章 夜話子龍第五十三章 江東六項(下)第三百五十一章 五溪蠻部集結第兩百七十一章 一塊襠布第三百八十三章 劉曄議工部第三百一十八章 白毦兵第三百七十一章 西涼之錦第四百三十二章 黃忠的狙擊陣地第五百四十四章 馬忠:我是撿漏王第四百二十七章 接踵而至的新政第四百七十三章 馬忠:喲,我又撿人頭了第三百八十三章 劉曄議工部第三十四章 孫策獻玉璽第一百七十三章 趙雲擒夏侯第二章 東萊太史慈第一百八十二章 算計曹孟德第兩百一十三章 劉表之喜第一百零三章 陳登定計!呂劉之盟第四百七十九章 甄妃第兩百六十八章 迴歸秣陵第四百九十七章 軟禁第兩百三十七章 龍驍營趙雲第一百六十八章 淮北之戰——行船,行女第五百六十八章 皇帝帶頭開河第三十二章 梟首示衆第四百五十六章 曹丕眼中的美人兒第兩百六十二章 士燮質子第五百三十七章 雨天不射第四百二十三章 三面包圍成都第兩百六十七章 審卷第一百零二章 蔡琰獻計第三百六十二章 西街一個劉,南門一個劉第一百零四章 呂氏胭脂馬第三百五十四章 趙韙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