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被中斷的議事

當趙孝錫待在秦州城外山谷休息之時,遠在秦州城的秦州知府,同樣召集秦州的文臣武將議事。佈置如何安全渡過,這個一年之中,他們這些文武官員最爲艱難的時期。

這種類似於軍政聯席式的會議,總體歸納起來就是分果果的會議。每到這個時候,平時不怎麼受重的軍隊,在這個時節也成爲優先考慮的對象。

在場這些平時瞧不起武官將領的文官都清楚,到了這個時候能保他們一命的。只能依靠這些武將,跟他們所統領的手下將士。

以往生怕進城的兵力過多,讓各城負擔加重。可到這個時節,各城的官員都巴不得,自己城裡能多佈置一些軍隊。只要城裡有了大軍駐紮,才能感覺到安全有保障。

每次召開這種軍政會議,武將們都只會選擇旁觀,看着這些文官爲爭奪,進駐兵力多少而據理力爭。等兵力分配人數定好之後,才輪到他們這些武領開口,索要軍隊的物資補給。

一年之中,這個時節是文官最難熬的日子,卻是他們這些武將揚眉吐氣的日子。身爲駐紮在秦州附近最大的武將,通遼軍指揮使呂大忠,則想着這次要替手下要些什麼。

平時這些文官一個個扣門的很,只有這個時候,爲了保住頂上的官帽。他們都會表現的很大方,對於這種文武之間的權力搏奕,呂大忠心裡再清楚不過。

望着這位知府到了這個時候,爲了安撫手下這些官員,也忙的焦頭爛額。呂大忠覺得這個時候,比打了一個勝仗還舒服。

平時總提防他們這些武將,到了這個時候又安撫。這還真是要的時候,把他們當成寶,不需要的時候,直接甩到腦後無人問冿。

就在秦州知府李浩,也覺得有些頭大這些守城官們。一到這個時候都爭的面紅耳赤。但總算做出了,一個大概的分配選擇權。

現在就輪到他跟這些守城文官們,跟這些武將商議,需要提供軍隊什麼物資的時候。到了這個時候。又演變成文武交鋒之時,每次還都是他們文官更落下風。

相比各城的團練跟城防軍,他們這些文官大多都有調動之權。可對通遼軍這樣的邊軍,任何大規模的調動,都必須得到朝廷的同意。

唯有文武官員都達成一致意見,他們今年的防禦作戰計劃,纔有可能得到朝廷的批覆。這就意味着,他們跟這些擁有統兵權的武將,必須達成一定的協議。

就在李浩準備跟呂大忠商量,今年需要他們這些地方。提供多少武器跟糧餉以做資助時。知府衙門外卻奔來幾個騎士,下馬之後直接出示了一塊禁軍的腰牌。

聽到是有緊急軍務傳達,知府的侍衛官很快將幾個武士打扮的禁軍騎兵,帶到了衙門正堂讓人端茶先招待着。這邊趕緊去通知正在議事的知府李浩!

望着侍衛官走進議事廳,在他耳邊說了幾句。李浩心中一緊道:“你看清楚了,那些人出示的是皇城禁軍令牌?”

皇城的禁軍,在這種時候出現在秦州,是福是禍還真的難以預料。就在呂大忠聽到禁軍也爲之一愣時,侍衛官很快道:“呂將軍,來人讓小人請將軍一起過去,有緊急軍務通稟。”

同時召集一州城的文武最高官員。足以說明事情肯定小不了。知府李浩趕緊道:“既然是皇城禁軍到來,那我們的議事暫時停一下。本官與呂將軍先去見過來人再議!”

兩人一同離開議事廳,來到衙門正常見到了幾位武士打扮的禁軍。這些禁軍首先出示了令牌,確認他們的真實身份之後。又讓兩人屏退左右,宣讀了朝廷給予趙孝錫的聖旨。

得知朝廷此次派來一位欽差大臣,秘密帶領一支騎兵進入秦風路。這兩個平時也算對手的文武官員。眼神都顯得有些凝重。

看過那張聖旨秘令,領頭的禁軍又道:“李知府,呂將軍,郡王爺如今已經到達秦州城外。首支騎兵也已抵達,其餘騎兵會在兩日後全部進駐秦州通遠軍大營。

有關此次郡王抵達的消息。郡王爺派我等過來通稟之時,已經嚴令除兩位外。暫時不得對任何人透露,以防導致消息外泄。

另外郡王爺讓小人傳達第一個將令,通遠軍從即刻起進入戰時狀態。所有通遠軍將士,一律不許外出。還請呂將軍,即刻執行這條命令,隨我等去見郡王爺。

至於李知府,郡王爺同樣交待,還煩請大人騰出城中的官庫。接下來,朝廷會陸續補充一批武器糧食抵達秦州,希望知府大人也能儘快安排。”

這兩個即刻傳達的命令,讓呂大忠跟李浩心中驟然一緊。兩人都可謂一方大臣,很明白這封營跟啓用官庫,大多意味着這裡怕是有一場大戰來臨。

相比以前朝廷每次大戰,大多都是由知州下達戰備動員令。此次這個欽差大臣,卻反其道而行之,先偷偷摸摸進駐到秦州城外不說,還將秘密保守的如此嚴密。

其用意何在,兩位官員自然心中有數。只是這樣一來,他們此次慣例的軍政議事,只怕沒有舉行下去的必要。真要大戰一場,整個秦鳳路都會動起來。

更何況,這位欽差大臣即是朝廷的郡王爺,又擁有節制秦鳳路跟永興軍路的軍政大權。別說他們這些一城的文官守將,就連上面的知州跟節度使們,此次也難免要聽從這位郡王爺的調令。

想到這兩個方向更多針對的番邦,呂大忠有種感覺,朝廷今年怕是要對西夏動手了。只是前段時間,西夏剛派出一支使團進京,怎麼轉眼就要大戰了呢?

越想越覺得糊塗的呂大忠,相比表情有些凝重的李浩,他則知道建功立業的時候到了。以往每年面對番邦騎兵入境劫掠,他們更多隻能據城於守。

此次朝廷終於要動手,意味着他們這些統兵將領,就有機會建功立業。若是能取得一些大勝,單單功勞跟賞賜都能讓他們,這些邊軍將領享用一段時間了。

當然要是戰敗,他們這些將領還是要承擔責任。不過,習慣富貴險中求的武官們,都渴望上陣殺敵,而非躲在城裡看那幫番邦騎兵禍害邊城。

清楚這些傳達密令的禁軍,還在等着自己同行前往,去會見那個欽差大臣。呂大忠很快返回議事廳,直接將有資格出席此次議事的武官全部帶走。

至於其它覺得事情還沒談完的官員,也不明白這些武官將領,怎麼都離開了?可看到回來的知府,一臉無動於衷的表情,就知道秦州將有大事發生。

可到底會發生什麼大事,這些官員卻一無所知。已然被下達了禁口令的李浩,自然不敢隨意將這種軍機大事給泄露出去。若是因爲一時口快,導致欽差有理由處理他,那真的太冤枉了。

那怕身處邊境重城,李浩多少還是聽過一些有關這位巴蜀郡王的事情。前次江南官場地震,主導的就是這位深受兩宮寵愛的郡王爺。

此次皇帝趙煦不但給予其節制,調動兩路文武官員的大權,還賜其先斬後奏的大權。若是不想落個被先斬後奏的下場,最好的辦法就是多做事少說話。

相比其它大臣擔任欽差大臣,他們這些同樣有後臺的文官,還可以對欽差大臣形成一定的牽制。碰到這種皇室郡王,還是受兩宮寵愛的那種皇族成員。

真被對方找到理由,將他們先斬後奏,只怕死了也就白死了。這種直接體現到生命上的威脅,豈是李浩這種知府敢隨便無視的?

而且從那些禁軍帶來的兩道命令,李浩深知這是一場大戰來臨前的準備。至於要對那裡實施作戰,看這情形怕是西夏無疑。

這個只有狠狠打一次,纔會長教訓老實的番邦,在李浩看來狠狠收拾一下也好。省的每年,這幫西夏人也跟着吐蕃湊熱鬧,搞的整個秦鳳路邊境風聲鶴唳。

做爲接壤兩個番邦之國的秦州,一直以來也是深受遊牧騎兵南下的重災區。導致朝廷在此設立的茶馬司,一到深秋時節都生意清淡。

這對依賴茶馬交易收取稅收的李浩而言,自然希望邊境越穩定越好。只有邊境穩定,來此做生意的商販纔會多,他這位知府所能收到的稅銀也會多。

衙門有了錢才能好辦事,而且這也是考覈官員政績的一項標準。雖然他現在貴爲一城知府,可他還是想着,有機會的話升遷到知事州的官位上。

到那時,纔是真正的一方封彊大吏,而不是現在這種,還需要受上官跟朝廷雙重,節制的知事府官員啊!

望着一衆文官期待的眼神,李浩很平靜的道:“呂將軍有緊急軍務需要處理,此次議事暫時就到這裡。各位回去,好好整頓城防,有事本府會再召諸位過來議事的。”

端起身邊的茶杯不再說話的李浩,很快就看着這些滿頭霧水的文官們,一個個請辭離開。

至於出城的呂太忠,將封營令下達之後,就帶着身邊的親隨。跟着那幾名傳達命令的禁軍騎兵,快速的向城外奔馳而去。

第六十二章 搶錢與送錢第二百四十八章 痛斥蕭遠山第九十二章 雪上加霜的戰事第一百四十章 宗廟交鋒第九十五章 復國之策 下第六十二章 搶錢與送錢第一百零四章 皇帝亦拋棄第一百六十三章 是戰是和?第九十九章 虛幻還是現實第九十九章 虛幻還是現實第一百九十章 年齡略大的女婿第六十九章 老太爺的算計第一百零五章 被偷襲第二百七十章 女兒心,海底針第三百三十二章 邊境局勢驟緊第一百八十九章 嚇癱的師爺第二百八十四章 萬事俱備第九十二章 夜幕下的殺戮第二百二十四章 童姥回宮第一百二十五章 賜封遼東王第一百五十五章 疲兵戰術第一百四十八章 千里鏡第一百九十七章 大理新蕭府第七十二章 王爺親審案第一百章 英雄不好當第一百一十九章 戰爭主動權第七十二章 事關江山的稅賦第二十二章 相見歡與喜事第三十八章 昂貴的奢侈品第一百二十九章 深夜‘迷路人’第三百三十章 狼頭授首第九十二章 夜幕下的殺戮第八十八章 曼陀山莊之行第二百六十六章 詭異的轉變第七十三章 孫不教,爺之過!第二十一章 衆女終至第一百一十七章 城破衆人驚第三百一十三章 李秋水的憂慮第四十七章 洞房花燭夜第六十八章 前李朝的敵意第一百九十一章 土皇帝VS郡王爺第七十七章 明州朱家第三百零八章 混亂的殺機第一百三十二章 山坡攻防戰第三百章 城門前的衝突第二十八章 到底誰放不下!第三百零七章 爲將來做準備第二百一十二章 知足常樂的虛竹第五十二章 改變,教育先行!第一百五十六章 鬼騎軍襲營第二百六十一章 武林大會 九第一百四十七章 消失的千人隊第二十五章 除夕團圓夜第一百二十五章 賜封遼東王第三百零九章 黃泥巴掉褲兜第六十四章 佳人的矛盾心第五十五章 無名氏的滿江紅第一百四十三章 得勝回城第二百八十六章 馬匪夜襲 上第九十七章 航行中的偶遇第二百六十二章 武林大會 完第二十六章 白疊子與熱鬧第一百五十五章 疲兵戰術第一百三十八章 騎兵交鋒第一百四十二章 圖盛世共盛舉第一百五十一章 女真覆滅第一百四十九章 四面合圍第三十一章 廢了雲中鶴第一百七十四章 冒充神棍第二百九十五章 暗營武衛第一百八十七章 兄妹終相逢第三章 祖孫情深第一百九十五章 騎軍大選兵第七十三章 斬殺亡命徒第三百一十八章 自爆身份第一百七十二章 年節將至第一百五十四章 脣槍舌劍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理會喬峰第二百四十二章 喬峰的糾結第一百四十章 宗廟交鋒第八十三章 雷霆手段除害第一百四十章 夜襲之奪橋第八十一章 兄弟各有算計第二百一十七章 清理門戶第二百二十七章 大義爲先第二百九十七章 宗讚的羞辱第十二章 侍女的命運第二百六十二章 武林大會 完第一百零五章 被偷襲第二百七十七章 久違的信號第二百七十二章 人要學着長大第一百一十四章 成都郡王府第一百四十四章 合縱連橫第十五章 長遠規劃與整編第一百五十一章 戰馬的重要性第一百五十四章 新皇新氣象第一百零八章 苦悶的喬峰 六章畢第七十一章 太宗祖訓第一百三十二章 山坡攻防戰第二十八章 到底誰放不下!
第六十二章 搶錢與送錢第二百四十八章 痛斥蕭遠山第九十二章 雪上加霜的戰事第一百四十章 宗廟交鋒第九十五章 復國之策 下第六十二章 搶錢與送錢第一百零四章 皇帝亦拋棄第一百六十三章 是戰是和?第九十九章 虛幻還是現實第九十九章 虛幻還是現實第一百九十章 年齡略大的女婿第六十九章 老太爺的算計第一百零五章 被偷襲第二百七十章 女兒心,海底針第三百三十二章 邊境局勢驟緊第一百八十九章 嚇癱的師爺第二百八十四章 萬事俱備第九十二章 夜幕下的殺戮第二百二十四章 童姥回宮第一百二十五章 賜封遼東王第一百五十五章 疲兵戰術第一百四十八章 千里鏡第一百九十七章 大理新蕭府第七十二章 王爺親審案第一百章 英雄不好當第一百一十九章 戰爭主動權第七十二章 事關江山的稅賦第二十二章 相見歡與喜事第三十八章 昂貴的奢侈品第一百二十九章 深夜‘迷路人’第三百三十章 狼頭授首第九十二章 夜幕下的殺戮第八十八章 曼陀山莊之行第二百六十六章 詭異的轉變第七十三章 孫不教,爺之過!第二十一章 衆女終至第一百一十七章 城破衆人驚第三百一十三章 李秋水的憂慮第四十七章 洞房花燭夜第六十八章 前李朝的敵意第一百九十一章 土皇帝VS郡王爺第七十七章 明州朱家第三百零八章 混亂的殺機第一百三十二章 山坡攻防戰第三百章 城門前的衝突第二十八章 到底誰放不下!第三百零七章 爲將來做準備第二百一十二章 知足常樂的虛竹第五十二章 改變,教育先行!第一百五十六章 鬼騎軍襲營第二百六十一章 武林大會 九第一百四十七章 消失的千人隊第二十五章 除夕團圓夜第一百二十五章 賜封遼東王第三百零九章 黃泥巴掉褲兜第六十四章 佳人的矛盾心第五十五章 無名氏的滿江紅第一百四十三章 得勝回城第二百八十六章 馬匪夜襲 上第九十七章 航行中的偶遇第二百六十二章 武林大會 完第二十六章 白疊子與熱鬧第一百五十五章 疲兵戰術第一百三十八章 騎兵交鋒第一百四十二章 圖盛世共盛舉第一百五十一章 女真覆滅第一百四十九章 四面合圍第三十一章 廢了雲中鶴第一百七十四章 冒充神棍第二百九十五章 暗營武衛第一百八十七章 兄妹終相逢第三章 祖孫情深第一百九十五章 騎軍大選兵第七十三章 斬殺亡命徒第三百一十八章 自爆身份第一百七十二章 年節將至第一百五十四章 脣槍舌劍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理會喬峰第二百四十二章 喬峰的糾結第一百四十章 宗廟交鋒第八十三章 雷霆手段除害第一百四十章 夜襲之奪橋第八十一章 兄弟各有算計第二百一十七章 清理門戶第二百二十七章 大義爲先第二百九十七章 宗讚的羞辱第十二章 侍女的命運第二百六十二章 武林大會 完第一百零五章 被偷襲第二百七十七章 久違的信號第二百七十二章 人要學着長大第一百一十四章 成都郡王府第一百四十四章 合縱連橫第十五章 長遠規劃與整編第一百五十一章 戰馬的重要性第一百五十四章 新皇新氣象第一百零八章 苦悶的喬峰 六章畢第七十一章 太宗祖訓第一百三十二章 山坡攻防戰第二十八章 到底誰放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