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兄弟各有算計

位於瓊州西北部的儋州,也算是瓊州治下,一個相對比較複雜的州府。說他複雜的原因,就是在這個州府之上,生活着不少被勸下山居住的黎族百姓。

另外儋州也算瓊州治下,人均可開墾耕地面積比較多的州府。加上境內淡水資源比較豐厚,生活在這裡的新老移民也比較多,治安情況也相對比較複雜。

雖然趙孝錫前次,已然來過這裡,甚至後期還讓海軍,派了一個小型艦隊駐紮在儋州府的北部灣。除了監控從海面上島的零星海盜,也負責協助官府彈壓地方。

自從前次,趙孝錫抵達這裡,將原知州給革職查辦押解進京。儋州官府,更多都處於無秩序狀態。可有王府一個百人隊的騎兵,坐鎮州府管控局勢,也沒人敢造謠生事。

眼下送走嫁人的小妹,將島上的事情交給父親看着,趙孝錫就親自送蘇軾來此上任。原本想乘座船隻,以便快點抵達,可蘇軾卻選擇陸路通行。

清楚儋州的交通情況,還不是很樂觀,目前趙孝錫派出的監工隊伍。更多也是在修繕縣城通往外界的公路。一些物資補給,更多都是採用海運的方式進行。

可蘇軾爲了更好的觀察瓊州的情況,自然選擇陸路的方式,以便能更好的把握治理這裡的脈絡。對此,趙孝錫也沒怎麼拒絕,同樣親自陪他沿陸路抵達儋州。

先他們一步抵達儋州的知州衛隊,已然將知州衙門給清理了出來。而一直提心吊膽的儋州官員,對於新任知州,竟是大名鼎鼎的東坡居士,自然也長鬆了一口氣。

每天看着王府騎兵,在且城裡轉悠執勤,這些經歷過清洗場面倖存在官員。都非常擔心,趙孝錫會不會再派一個,不懂文事只知武備的官員來上任。

現在突聞蘇軾上任知州,他們自然歡欣鼓舞,自發到城門口等待蘇軾一行的到來。面對明顯比瓊山府,要顯得荒僻不少的儋州,蘇軾也覺得這纔是瓊州真正的面貌。

看着由府衙文案交接的一些東西,蘇軾也非常意外,他這位知州手下,可指揮的官員竟然如此稀少。其中絕大多數縣令跟州府官員,都被趙孝錫給砍殺待盡。

面對這種情況,蘇軾無疑有點頭疼,可趙孝錫也很直接的道:“蘇大人,儋州府的情況,想必你現在也有所瞭解。目前你需要做的,就是儘快將府衙恢復起來。

本王在琉球,已經調派了一些新銳官員過來。他們抵達之後,你親自負責考覈,以評定他們的能力跟能擔當的職務。若是覺得他們不行,那就讓他們離開,本王另行任命便是。

至於那些被本王砍了的官員,都是一些死有餘辜的貪官污吏。儋州會變成眼下的情況,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們無所作爲,只爲私利所造成的。

眼下你上任,本王至少還你一個乾淨的官府,還有相對平靜的州府局勢。原先上山從匪的百姓,如今大多都下山回家務農,地方治安也有了長足的改善。

另外爲了幫助儋州,早日走上正途。北部灣的碼頭,本王會盡快安排人修繕起來。其次就是儋州境內的公路,本王已指揮工部,加快施工進度,大人以後也可關注一下。

除此之外,本王已調配十萬兩白銀存進府庫之中,以做了蘇大人今年施政的財源。只是本王希望,從明年開始,儋州能自給自足,不用王府補貼州府開支便可。”

聽到趙孝錫已經替他安排了這麼多事情,蘇軾也覺得,這位王爺確實與衆不同。別人巴不得從下面官府收銀子,他反倒好,一來就倒貼州府十萬兩銀子。

終於明白,這是一個真正肯爲民謀利的統治者,蘇軾也很乾脆的道:“請王爺放心,下官一定儘快肅清吏治,讓儋州早日恢復平靜,儘快讓儋州百姓過上能吃飽穿暖的日子。”

有了蘇軾這番話,趙孝錫又將一支三十人的王府衛隊留下,充當他在州府的衙差跟護衛。同時表示,他來的時候,已經讓人給幾位儋州境內的黎族首領去信。

到了明天,相信這些首領,會來州府拜見他這位新任知州。對於這些來自宋朝以前的百姓,趙孝錫的意見只有一個,沒任何優待跟偏見,一視同仁對待便可。

還有就是,儘量化解還存在的民族對立情緒。甚至爲了解決這種情況,趙孝錫還打算,在儋州修建一個書院,等蘇軾選好地方再上折請求撥款支持便行。

通過這一系列的安排,蘇軾也真正明白,這位年青的王爺。並非如他自己所說那樣,不懂什麼民生政事,相反他的一些考慮跟安排很有道理。

這樣一個肯爲民謀利的統治者,無疑是瓊州百姓的福氣。可是不是大宋百姓的福氣,只怕就是他所能預料的。可不管如何,他現在要做的,就是當好這個儋州知州便是。

至少在瓊州府的那幾天,他沒看到趙孝錫父子,有任何拉攏他賣命的跡象。相反趙孝錫很直接的表示,幫他更多也是希望,他來到儋州來幫忙處理政務。

即如此,他又何必過多擔心呢!反正說到底,一筆寫不出兩個趙字來,這天下本身就是趙家的。身爲臣子,在這種事情上,他們也不好說什麼,不參與便是了!

有了這種打算的蘇軾,對於趙孝錫送他上任便離開,也覺得非常滿意。他能感受到,趙孝錫對他的敬意。可這種敬意,並沒什麼巴結,也沒什麼虛假。

每次趙孝錫都能,恰到好處般讓他不得不稱讚一番。這讓蘇軾覺得,大宋有這麼一位王爺,確實是大宋的福氣。可這福氣,最後會不會演變成禍水,只有天知道了!

送走了趙孝錫的蘇軾,當天便召見了治下的各部各縣官員。尋問了這些官員,有關儋州的民生情況,覺得總體還是不錯,趙孝錫已然給他解決了不少麻煩事。

而離開儋州的趙孝錫,則直接來到儋州隔壁的昌化境內。在這裡,他組建的第一支陸軍部隊,已然在這裡展開了訓練。而地方,便是以前昌化軍的駐地。

這支以前朝廷養着,鎮守瓊州的邊軍部隊。七成被趙孝錫給剔除出去,將新招收的瓊州青壯,全部送到這裡進行訓練。負責訓練的統領,真是被戲稱新兵統領的趙五。

只是眼下這支部隊訓練的人數,並非當初趙孝錫所說的三千人,而是真正達到了八千人的規模。可三個月之後,到底有多少人能夠通知考覈,進入成爲正規軍,也有待檢驗。

這些衝着銀子來的青壯,對於軍營的訓練,無疑是叫苦連天。可對於軍營的伙食跟待遇,卻顯得異常珍惜。尤其一月還發二兩銀子,更是他們做夢都想的。

從入營第一天,他們就知道,能夠通過三個月後的考覈,便能拿到每月五兩的軍餉。這些都是苦出身的農家子弟,也都咬牙硬撐下來,天天在校場摸爬滾打。

對於趙孝錫而言,這八千再訓的士兵,只要能有三千人合格,他就會非常滿意。其餘的五千淘汰士兵,有三個月的堅苦訓練,也可做爲後備補充到各城中駐守。

目前瓊州治下各縣的城防軍,都屬於嚴重欠編的情況。好在趙孝錫不斷從新南城調集兵力,入住這些縣城,也算緩解了這種兵力緊張的情況。

可在趙孝錫看來,如果要進軍李朝的話,海軍方面有嶽老三的部隊就行。另外從其它海軍基地,調遣一支三千人的參戰部隊便可。

其次陸路上,他同樣將組建一支,人數不少於一萬,配合火繩槍隊跟炮隊的陸軍進攻。另外他跟段譽也達成合作,到時大理方面也會出兵策應。

從現在瞭解到的情況,李朝擁有的部隊,人數也大概在十萬左右。另外還有十幾萬部隊,大多都是負責守城的雜軍。這種雜軍的戰鬥力,幾乎不用完全放在心上。

趙孝錫要做的,就是打殘李朝的這十萬精銳部隊。眼下只要瓊州的事情平定,他就將與廣南西路指揮使兼欽差的名義,整頓廣南西路治下的邊軍部隊。

這些也算經常遭遇戰事的部隊,稍加打磨一下,充當二線部隊應該沒問題。而這個職務,也是趙煦根據他的要求,沒有絲毫克扣答應下來的。

只是在聖旨裡面,趙煦很直接的表示,朝廷現在軍費,更多集中於西北區域。如果要對李朝興兵,軍餉跟物資,全部由趙孝錫一力負責。

這種聖旨,讓趙孝錫感覺到,這位堂弟還真是不肯吃虧的人。打仗打的是他的錢,他的物資。可打下來的彊域,卻必須劃到大宋的管轄之下。

而趙煦所需要做的,就是將廣南西路這個大包袱拋給趙孝錫處理便行。反正在趙煦看來,這份聖旨,也能讓他好好看看,趙孝錫對他到底有沒有反意。

其實對趙孝錫而言,他現在還真沒心思盯着大宋那張王座。現在的他,手頭已經有兩場戰爭需要準備。又豈會過多分心,去關注趙煦打的那點小算計呢!r1152

最快更新,無彈窗閱讀請。

第一百四十三章 得勝回城第一百九十六章 禁軍VS騎軍第三百三十七章 勝敗即生死第二百八十一章 中原與番邦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亂之徵兆第四十四章 保定帝訓弟第十五章 朝堂爭鋒第一百六十九章 騎兵大布局第六十一章 遊船燕子塢第三百二十章 誰是幕後真兇第二百一十三章 各方英豪齊聚第六十四章 臨機獨斷第五十一章 雙魂潛龍之相第一百三十二章 山坡攻防戰第一百九十一章 土皇帝VS郡王爺第十八章 武威震校場第一百零九章 國之根基第三百零九章 黃泥巴掉褲兜第二百九十章 戰前佈防第一百六十章 不臣服則滅族第五十五章 視察火器工坊第一百六十九章 騎兵大布局第一百二十七章 萬騎約死戰第七十章 到底誰算計了誰!第五十五章 無名氏的滿江紅第八十三章 雷霆手段除害第四十二章 跟保定帝的合作第一百零九章 酒樓結拜第九十二章 雪上加霜的戰事第九章 琉球初議事第三百三十四章 又被坑了!第一百零二章 喜憂兩重天第五十九章 平靜下的亂象第二百六十一章 武林大會 九第二章 帝王家,無親情!第一百二十二章 醜漢也有春天第一百二十八章 雖勝猶敗第二百零八章 函谷八友第二百九十九章 西夏公主的好奇第一百八十三章 管教小姨子第六十六章 不簡單的邀請第一百二十六章 兄弟再重逢第五章 君弟與臣兄第四章 你不敢殺我!第三十六章 美人同行大理第二十七章 英雄救美第十一章 代姑訓孫第四章 你不敢殺我!第二百五十九章 武林大會〔七〕第三百零四章 強塞的燙手山芋第十三章 御花園中吃狗肉第八十八章 海軍VS水軍第一百一十九章 戰爭主動權第三百三十五章 拓跋玉的感嘆第五十二章 改變,教育先行!第一百五十四章 脣槍舌劍第二百三十一章 各有心機第二百一十八章 臨終送別第二百四十九章 多說無用,戰!第一百五十二章 以血鑄軍魂第三百零六章 霸氣的威脅第一百一十七章 考覈淘汰選精兵第二百二十章 段延慶的醒悟第二百五十七章 武林大會 五第十五章 朝堂爭鋒第三十八章 昂貴的奢侈品第三百零五章 驛站外的殺手第一百六十二章 憚位歸隱 大結局第六十五章 安心做小女人第六十六章 山賊夜襲城第二百六十六章 詭異的轉變第二百五十九章 武林大會〔七〕第三百章 城門前的衝突第二百九十五章 暗營武衛第八十六章 新知州人選第十章 組建六部一府第五十六章 不普通的煙雨樓第二百零三章 看一場‘好戲’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理會喬峰第十五章 朝堂爭鋒第一百六十七章 河神之怒第五十六章 嶽老三的幸福第四十六章 良苦用心第五十八章 離島赴任瓊州第二百九十六章 木婉清的轉變第二百零一章 百毒不侵第一百五十三章 鐵漢也有柔情第三百零九章 黃泥巴掉褲兜第一百九十章 年齡略大的女婿第一百一十四章 宋遼終開戰第四十三章 靈鷲劍婢抵島第四十八章 對未來的思考第二百四十六章 掃地僧的教誨第八十七章 宣戰李朝第二百三十三章 百花叢中一點綠第二百三十八章 解生死符的條件第六十九章 老太爺的算計第一百二十六章 兄弟再重逢第四十五章 不省心的段王爺第二十章 離京踏征途
第一百四十三章 得勝回城第一百九十六章 禁軍VS騎軍第三百三十七章 勝敗即生死第二百八十一章 中原與番邦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亂之徵兆第四十四章 保定帝訓弟第十五章 朝堂爭鋒第一百六十九章 騎兵大布局第六十一章 遊船燕子塢第三百二十章 誰是幕後真兇第二百一十三章 各方英豪齊聚第六十四章 臨機獨斷第五十一章 雙魂潛龍之相第一百三十二章 山坡攻防戰第一百九十一章 土皇帝VS郡王爺第十八章 武威震校場第一百零九章 國之根基第三百零九章 黃泥巴掉褲兜第二百九十章 戰前佈防第一百六十章 不臣服則滅族第五十五章 視察火器工坊第一百六十九章 騎兵大布局第一百二十七章 萬騎約死戰第七十章 到底誰算計了誰!第五十五章 無名氏的滿江紅第八十三章 雷霆手段除害第四十二章 跟保定帝的合作第一百零九章 酒樓結拜第九十二章 雪上加霜的戰事第九章 琉球初議事第三百三十四章 又被坑了!第一百零二章 喜憂兩重天第五十九章 平靜下的亂象第二百六十一章 武林大會 九第二章 帝王家,無親情!第一百二十二章 醜漢也有春天第一百二十八章 雖勝猶敗第二百零八章 函谷八友第二百九十九章 西夏公主的好奇第一百八十三章 管教小姨子第六十六章 不簡單的邀請第一百二十六章 兄弟再重逢第五章 君弟與臣兄第四章 你不敢殺我!第三十六章 美人同行大理第二十七章 英雄救美第十一章 代姑訓孫第四章 你不敢殺我!第二百五十九章 武林大會〔七〕第三百零四章 強塞的燙手山芋第十三章 御花園中吃狗肉第八十八章 海軍VS水軍第一百一十九章 戰爭主動權第三百三十五章 拓跋玉的感嘆第五十二章 改變,教育先行!第一百五十四章 脣槍舌劍第二百三十一章 各有心機第二百一十八章 臨終送別第二百四十九章 多說無用,戰!第一百五十二章 以血鑄軍魂第三百零六章 霸氣的威脅第一百一十七章 考覈淘汰選精兵第二百二十章 段延慶的醒悟第二百五十七章 武林大會 五第十五章 朝堂爭鋒第三十八章 昂貴的奢侈品第三百零五章 驛站外的殺手第一百六十二章 憚位歸隱 大結局第六十五章 安心做小女人第六十六章 山賊夜襲城第二百六十六章 詭異的轉變第二百五十九章 武林大會〔七〕第三百章 城門前的衝突第二百九十五章 暗營武衛第八十六章 新知州人選第十章 組建六部一府第五十六章 不普通的煙雨樓第二百零三章 看一場‘好戲’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理會喬峰第十五章 朝堂爭鋒第一百六十七章 河神之怒第五十六章 嶽老三的幸福第四十六章 良苦用心第五十八章 離島赴任瓊州第二百九十六章 木婉清的轉變第二百零一章 百毒不侵第一百五十三章 鐵漢也有柔情第三百零九章 黃泥巴掉褲兜第一百九十章 年齡略大的女婿第一百一十四章 宋遼終開戰第四十三章 靈鷲劍婢抵島第四十八章 對未來的思考第二百四十六章 掃地僧的教誨第八十七章 宣戰李朝第二百三十三章 百花叢中一點綠第二百三十八章 解生死符的條件第六十九章 老太爺的算計第一百二十六章 兄弟再重逢第四十五章 不省心的段王爺第二十章 離京踏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