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徵婿的幕後深意

西夏,其國號實則爲‘大夏’,只因位於大宋西方,才被大宋人一直稱之爲西夏。追溯緣源其掌權的党項族,實則爲唐朝時搬遷而遷居陝北的川蜀少數部落。

因其搬遷至此守關平亂有功,被唐帝封爲夏州節度使,先後臣服於唐朝、五代諸朝與宋朝。直到夏州被北宋併吞後,當時的節度使李繼遷不願投降,取得遼帝的冊封后立僞國。

更因其在建國後,一直採取連遼抵宋的方式,陸續佔領蘭州與河西走廊地區。直到西夏由中興之主李元昊稱帝建國,即夏景宗,西夏纔算正式建國。

匯合段譽一行人的趙孝錫,在路過小店暫坐歇息,立刻沿着大宋與西夏的官道出關。雖說兩國是敵對,可去年的蘭州之戰,讓兩國邊境安份了不少。

在這種原本荒蕪的官道之上,不時能看到大宋跟西夏的商隊。兩國的邊民,也因爲這好不容易得到的和平,總算能稍稍鬆上一口氣。

看着官道旁那些荒涼的小村,如今已然有了一些人氣,趙孝錫也覺得去年那仗打的不冤。只要能讓邊民過上安穩的日子,那邊境的情況會越發穩固。

出於兩國當時簽定的邊境合約,兩國在邊境都劃定了緩衝區。雙方的遊騎兵,最多隻能進入緩衝區邊緣地帶,一旦未經通傳進入緩衝地帶,另一方則有權將其全殲。

爲此,趙孝錫在兩國籤屬了合約的時候,也特意交待蘭州知府不要讓百姓。進入緩衝區作業,而邊軍則安排遊騎兵,沿緩衝區一線進行巡視即可。

或許是明白現在西夏處於內憂外患之際,也清楚大宋並不好惹,西夏布置在邊境的騎兵部隊。也顯得很老實,不敢隨意進入緩衝區。

以至出關後的趙孝錫等人,很快就看到緩衝區域內,除了一些商隊的商人跟護衛,做短暫的停留外。這些區域很難看到有人的活動,卻也需要擔心山賊跟馬匪的襲擊。

要說這年頭什麼人最聰明,無疑就是這些山賊跟馬匪。在得知這塊緩衝地帶,大宋跟西夏的軍隊不得隨意進入,這些山賊跟馬匪就在這裡安營紮寨。

雖說不敢進入兩國邊軍活動的區域打劫,在這緩衝地帶的他們,也能靠着兩國慢慢繁榮起來的商團賺錢。好點的,給錢就讓通過。殘忍點的,直接將商隊洗劫。

固此,每個敢去異國做生意的商隊,都會聘請大量的鏢師押貨。這些鏢師,大多都是一些練家子。碰上小股山賊跟馬匪,也不用擔心被對方給劫走了貨物。

只是趙孝錫清楚,在這些山賊跟馬匪當中,幾支馬匪想必是來自西夏的官軍假扮。很多時候,他們得知有大商隊經過,都會鋌而走險的搶掠一番。

可在這些山賊當中,也有趙孝錫手下武衛組建的,同樣搶劫一些西夏過來的商隊。還有一點,就是抹殺往西夏販賣違禁物資的大宋商隊。

這種有點心照不宣的暗地交鋒,邊境兩方的官軍都非常清楚。只是雙方都不敢鬧的太兇,一般正常走商的商隊,只要聘請一定數量的鏢師押鏢,幾乎還是比較安全的。

西夏有大宋需要的良馬跟皮貨,大宋卻有西夏需要的布料跟茶葉。這種商隊的繁榮,讓兩國邊境收稅司的收益也大幅提升。

有了商隊就有了稅收,儘管前往大宋行商的商隊多,可西夏看在有稅收的份上。一般情況下,也不會嚇走這些手裡不差錢的商人。而大宋,同樣也從中獲利不少。

不管是後世還是現在,邊境貿易無疑都是回報豐厚的。兩國各取所需,纔有了今日邊境的商貿慢慢復興的原因。尤其兩國通商,讓西域的商隊也有機會進入大宋。

總之,走出大宋邊境的趙孝錫,看到開始熱鬧起來的兩國邊境。還有那些慢慢有人氣的邊境,也覺得不枉跟西夏去年打的那一仗。

其實邊境穩定,最高興還是生活在邊境的邊民。有了外地商販的到來,他們手裡的東西也能換成錢財。有了錢財,也能購買所需的物品改善生活。

聽着段譽略帶感嘆的道:“雲弟,相比去年我到這裡看到的景象,此刻生活在這裡的百姓。臉上的笑容都多了許多,看來去年那仗打的很有必要啊!”

面對段譽的感嘆,趙孝錫笑着道:“這是肯定的,一味的忍讓只會讓人得寸進尺。適當的進行一些警告,告訴那些貪婪者伸手必被砍,它自然就會老實下來。

只要兩國的百姓看到好處,想來誰也不會想着打仗。其實生活在邊境的邊民,他們想要的東西不多,只求能安穩的在這裡生活下去。

很可惜的是,一些掌權者卻個人的貪婪,建立在衆人的痛苦之上。面對這種掌權者的貪婪,最好的辦法就是打疼他,讓他意識到保持現狀纔是最好的辦法。”

儘管趙孝錫清楚,西夏也必是他征伐的對象。可趙孝錫覺得,如果能以相對和平的方式,或者速戰速決的方式收復西夏,那麼大宋通往西域的商道就能打通。

現如今海運並不發達,更多的商業外貿都是依靠陸路。這條通過西域各國的絲綢之路,自從西夏建國就被阻斷。加之西夏針對性的控制良馬輸入中原,導致大宋騎兵力量銳減。

去年的蘭州之戰,讓西夏真正明白了自身的處境。明白跟大宋保持現狀,纔是他們最好的選擇。畢竟,此刻的西夏君主跟大臣,都不再依附於大遼之下。

相反西夏有國力強盛時,還動不動跟大遼掰手腕。做爲一個牆頭草一樣的國家,西夏的處境其實比大宋更不妙。若想繼續延續下去,唯有苦修內功增加實力。

這次西夏想通過徵選擇駙馬的方式,跟大宋或大遼結盟,某種程度也是在挑起各國的紛爭。誰都清楚,目前大宋的實力在復甦,而大遼卻有些情況不妙。

抱着坐山觀虎鬥的西夏國主,其實對於女子嫁給那國王子,都不太重視。他同意舉辦就場選徵選駙馬,各多是告訴那些周邊國家,別惹毛了西夏。

雖然西夏目前處於四國夾擊之中,可一旦西夏完全倒向那方,這個夾擊的形式就有可能被打破。而擺在西夏國主面前的選擇,其實唯有大遼跟大宋兩方罷了。

來西夏前,段譽跟段正明等人就商議過,覺得此次徵婚更多都是走樣子。目的就是希望,在大遼與大宋兩方,挑選一個盟友。分擔一下,目前西夏所面臨的困境。

用段譽的話說,此次趙孝錫的機會很大。只是西夏目前倒向大遼的官員,想必也不會讓趙孝錫輕易得逞。在這種情況下,西夏會倒向那一方,都是個未知數。

面對段譽的分析,趙孝錫卻很平靜的道:“聯姻,永遠都是不可靠的結盟。如果真覺得,一場婚姻就能讓兩國親密無間,那就真的成傻子了。

無論是大遼還是大宋,西夏這次怕是都要賠人夫人又折兵。此次前來西夏,我是以江湖人的身份增加。不代表大宋皇族的意思,那自然談不上什麼結盟。

如果讓大遼撈到好處,我保證他們的王子回不到大遼去。一句話,這次西夏的招親結盟,真要把它當回事,那就真的傻了。說到底,還要看誰的底氣硬。

不管是大遼還是大宋,如果有實力吞併西夏,你覺得一個女人就能讓掌權者放棄這種機會嗎?說不定,這次的招親結盟結束之時,就是西夏開始倒黴的時候。

你看過幾個當牆頭草的君主有好下場?在我看來,如果西夏君臣聰明,將公主下嫁與你,說不定還有一些用處。嫁到大遼或大宋,只會讓情況更復雜。”

聽完趙孝錫對此次西夏招駙馬的分析,段譽也覺得有一定的道理。這樣說來,西夏公主究竟花落誰家,還真的是個未定之數。

其實出發的時候,段正明跟段正淳也特意找過段譽,分析過迎娶到西夏公主的利弊。做爲相對中立的大理而言,迎娶到西夏公主,對吐蕃擁有一定的震懾作用。

只是對大宋而言,只怕大宋的皇帝會開始對大理抱有警惕心。這對依賴大宋的大理而言,未必是件太好的事情。那麼趙孝錫抱的美人歸,又有什麼好處跟壞處呢?

好處無外非多了一個助力,那怕西夏是做做樣子,可駙馬真有什麼要求,西夏想來也會幫襯一把。這就意味,趙孝錫有大理跟西夏兩國幫襯。

可這對於大宋現在的皇帝而言,必然會對趙孝錫加與提防。這種提防,如果是私下不見血,趙孝錫可能還有一線生機。如果是快刀斬亂麻,趙孝錫只怕也非常麻煩。

現在看到趙孝錫,對此次西夏徵選良婿有了非常深的分析,段譽覺得這些擔憂,想必趙孝錫也自知。既然趙孝錫敢參加,那就說明他有了相應處置的手段。

做爲大理未來的儲君,段譽也清楚趙孝錫的野心。其實對段譽而言,他內心也希望趙孝錫能坐上那張寶座,那時大理跟大宋纔是穩如磐石的聯盟。rs

第九十三章 偷襲與反偷襲第三百三十三章 拓跋部落來人第二百九十二章 車弩破盾陣第一百三十八章 作繭自縛第十二章 侍女的命運第一百八十六章 愛妹心切第二十二章 相見歡與喜事第二章 帝王家,無親情!第四章 帝家無情也有情第八十章 將爲衆軍膽第一百六十二章 蘭州大捷第二百一十四章 珍瓏棋局第二百六十四章 人至賤則無敵第一百四十二章 無聲的殺戮第十四章 建新城與任命第二百七十二章 人要學着長大第一百二十九章 深夜‘迷路人’第八十四章 靡爛的兵曹司第三十五章 美婉清俏鍾靈第六十一章 遊船燕子塢第九十八章 悲情大戲開幕第二十三章 代天巡狩邊關第七十八章 惡人兄弟重逢第三百一十九章 重金懸賞第三百二十九章 錢收下,人沒有第二百五十四章 武林大會 二第八十五章 欽差衛隊入城第九十六章 攻擊接連受挫第一百一十九章 重返大理國第二十章 離京踏征途第七十九章 強襲海盜基地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戰重啓第一百八十八章 坦露真實身份第二十一章 衆女終至第七十九章 強襲海盜基地第三百零九章 黃泥巴掉褲兜第九十五章 兇殘的防禦器第一百六十一章 盛平世來之不易第一百二十八章 雖勝猶敗第六十六章 不簡單的邀請第一百五十五章 武帝名、江湖傳第二百二十六章 逝去的畫中人第五十六章 嶽老三的幸福第五十三章 新型戰船第十四章 兄弟情祖孫意第一百零四章 皇帝亦拋棄第二十三章 恐怖的建城速度第二百五十三章 武林大會 一第四十二章 大婚在即第二百零二章 丐幫危局第一百五十六章 鬼騎軍襲營第一百三十章 夜幕下的殺戮第十一章 代姑訓孫第一百七十五章 阿朱的悲喜第二百四十九章 多說無用,戰!第八十一章 兄弟各有算計第四十九章 重利引人才第一百八十六章 愛妹心切第二百七十九章 段譽的成長第一百三十九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七章 完美非好事第四十章 打造最強海軍第一百三十章 夜幕下的殺戮第七十七章 蘇軾的驚詫第一百零一章 亡國的預兆第二百八十四章 萬事俱備第三百零一章 皇太后有請第一百一十九章 戰爭主動權第一百九十七章 大理新蕭府第七十七章 蘇軾的驚詫第一百七十六章 霸氣的喬峰第一百二十二章 醜漢也有春天第三百零三章 徵選駙馬的用意第一百二十章 母女夜敘話第三百一十九章 重金懸賞第十八章 武威震校場第一百九十七章 大理新蕭府第三十二章 先唐遺民村落第一百三十一章 鬼騎VS重騎第二百一十一章 改變的命運第一百零八章 哲宗的野望第二百一十一章 改變的命運第八十四章 靡爛的兵曹司第一百八十一章 意外的相逢第二百一十九章 勸大惡人出家第七章 完美非好事第四十三章 艱難的選擇第十章 組建六部一府第一百六十章 不臣服則滅族第二百五十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一百六十七章 河神之怒第一百五十二章 戰事塵埃落定第一百零九章 國之根基第一百一十三章 御駕親征第一百一十九章 重返大理國第二十一章 雁門關外的伏殺第一百七十九章 做客萬劫谷第二百七十三章 多才多藝第一百四十章 夜襲之奪橋
第九十三章 偷襲與反偷襲第三百三十三章 拓跋部落來人第二百九十二章 車弩破盾陣第一百三十八章 作繭自縛第十二章 侍女的命運第一百八十六章 愛妹心切第二十二章 相見歡與喜事第二章 帝王家,無親情!第四章 帝家無情也有情第八十章 將爲衆軍膽第一百六十二章 蘭州大捷第二百一十四章 珍瓏棋局第二百六十四章 人至賤則無敵第一百四十二章 無聲的殺戮第十四章 建新城與任命第二百七十二章 人要學着長大第一百二十九章 深夜‘迷路人’第八十四章 靡爛的兵曹司第三十五章 美婉清俏鍾靈第六十一章 遊船燕子塢第九十八章 悲情大戲開幕第二十三章 代天巡狩邊關第七十八章 惡人兄弟重逢第三百一十九章 重金懸賞第三百二十九章 錢收下,人沒有第二百五十四章 武林大會 二第八十五章 欽差衛隊入城第九十六章 攻擊接連受挫第一百一十九章 重返大理國第二十章 離京踏征途第七十九章 強襲海盜基地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戰重啓第一百八十八章 坦露真實身份第二十一章 衆女終至第七十九章 強襲海盜基地第三百零九章 黃泥巴掉褲兜第九十五章 兇殘的防禦器第一百六十一章 盛平世來之不易第一百二十八章 雖勝猶敗第六十六章 不簡單的邀請第一百五十五章 武帝名、江湖傳第二百二十六章 逝去的畫中人第五十六章 嶽老三的幸福第五十三章 新型戰船第十四章 兄弟情祖孫意第一百零四章 皇帝亦拋棄第二十三章 恐怖的建城速度第二百五十三章 武林大會 一第四十二章 大婚在即第二百零二章 丐幫危局第一百五十六章 鬼騎軍襲營第一百三十章 夜幕下的殺戮第十一章 代姑訓孫第一百七十五章 阿朱的悲喜第二百四十九章 多說無用,戰!第八十一章 兄弟各有算計第四十九章 重利引人才第一百八十六章 愛妹心切第二百七十九章 段譽的成長第一百三十九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七章 完美非好事第四十章 打造最強海軍第一百三十章 夜幕下的殺戮第七十七章 蘇軾的驚詫第一百零一章 亡國的預兆第二百八十四章 萬事俱備第三百零一章 皇太后有請第一百一十九章 戰爭主動權第一百九十七章 大理新蕭府第七十七章 蘇軾的驚詫第一百七十六章 霸氣的喬峰第一百二十二章 醜漢也有春天第三百零三章 徵選駙馬的用意第一百二十章 母女夜敘話第三百一十九章 重金懸賞第十八章 武威震校場第一百九十七章 大理新蕭府第三十二章 先唐遺民村落第一百三十一章 鬼騎VS重騎第二百一十一章 改變的命運第一百零八章 哲宗的野望第二百一十一章 改變的命運第八十四章 靡爛的兵曹司第一百八十一章 意外的相逢第二百一十九章 勸大惡人出家第七章 完美非好事第四十三章 艱難的選擇第十章 組建六部一府第一百六十章 不臣服則滅族第二百五十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一百六十七章 河神之怒第一百五十二章 戰事塵埃落定第一百零九章 國之根基第一百一十三章 御駕親征第一百一十九章 重返大理國第二十一章 雁門關外的伏殺第一百七十九章 做客萬劫谷第二百七十三章 多才多藝第一百四十章 夜襲之奪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