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哲宗的野望

面對隨吞併李朝捷報一起出現的流言蜚語,儘管不少宋朝大臣都知道,這又是番邦細作有意散撥的離間之計。~頂~點~小~說~~可還是給不少人,造成了不少的恐惶跟擔心。

做爲趙煦登基之後,爲數不多的兩次大戰,都是一個人充當先鋒打贏戰爭。這在大宋建國之後的歷史上,無疑也是比較少有的,何況這次是吞併了整個李朝。

一些被稱之爲寵臣的大臣,又開始新一輪給皇帝進言,希望取消趙孝錫開府練兵之權。如果他不遵聖旨,則證明趙孝錫真存在謀逆之心。

對於這些寵臣的進言,本身就有氣的趙煦,很直接的問他們一句‘如果瓊州王不尊聖喻,你們做何處置。你們當中,誰有人敢承擔,一旦瓊州王造反的後果?’

就這麼簡單一句話,令這些寵臣無言以對。當初正是他們進言,將趙孝錫從勢力最強的西北調離,放到瓊州那種蠻荒之地。可現在看來,這根本就是一個敗筆。

很多人都知道,如今的趙孝錫已然成了氣候。先不說,趙煦這樣做,更加做實流言蜚語中,皇帝流放有功郡王的流言。也會讓朝廷,失去更多的民心。

望着這些邀功的龐臣,趙煦不知爲何想起年少時,趙孝錫跟他說的一句話。這就是一幫拿着朝廷俸祿,卻只知道耍嘴皮子的酒囊飯袋。

若非要籠絡一些大臣,趙煦真想將他們全部逐出朝廷。在對待流言蜚語的問題上,趙煦根本沒趙孝錫淡定,相反激起一些身爲君王的怒氣。

根據皇室秘衛調查到的情況,這些流傳於京城中的流言蜚語,大多都出自遼國的細作。趙煦突然萌發一個念頭。御駕親征收復被遼國佔據的燕雲十六州。

從目前他所瞭解到的邊境軍情看,今天與遼國在邊境的數次小衝突中,都是大宋這邊佔了優勢。這意味着,大宋跟大遼宣戰的話,或許有勝利的機會。

如果他能御駕親征,收復被大遼佔據的燕雲十六州。那麼別人就不會再說,趙孝錫這個王爺比他這個皇帝更有民心,更有資格當大宋的君主。

這種貪心一旦產生,趙煦就覺得着了魔一樣,立刻召來親信的心腹大臣,商議攻打遼國的事情。而這個事情一提,大臣中便分成了兩派。

一派自然是阻止,覺得趙煦此舉有些冒險。而且一旦戰敗,大宋現在擁有的優勢。將徹底的失去。到時遼國鐵騎南下,後果將不堪設想。

另一派自然是主戰派,做爲趙煦的親信大臣,他們覺得身爲君主,能御駕親征。無疑是鼓舞士氣的事情,而且現在大宋的軍力,對比遼國已然不輸。

主戰派的底氣,自然是來自如今。已然被訓練出的近十萬控弦之士。伴隨着大宋跟西夏通馬市,一批批剽悍的軍馬。被源源不斷補充進大宋之內。

有了這些戰馬的補充,大宋的騎兵數量,自然也在不斷的增長多中。以前大宋跟大遼對戰,更多是輸在騎戰之上。現如今,擁有這些騎兵,應該有能力跟大遼一較高下了。

看着兩派大臣的爭吵。趙煦自然心有不快。望着一直沒表態的臣相,趙煦詢問道:“章愛卿,你覺得朕的想法如何?如果與遼國宣戰,有幾成勝算?”

見皇帝開口詢問,腦中同樣在分析利弊的章惇。覺得兩派說的都有理。可他更清楚,這個建議是趙煦提的,意味着趙煦是站在主戰派一邊的。

其次他甚至知道,趙煦爲何會產生這種想法。原因只有一個,他不想輸給,那個剛剛收復李朝的趙孝錫。而這恰恰就是章惇所擔心的!

想到這些章惇很慎重的道:“皇上,依臣之見,對大遼興兵還是可以。只是眼下的天氣已然變冷,不適合大兵出征,如果推遲到明年開春,相信成功的把握會大些。

另外恕臣大膽,相問皇上對這次興兵大遼,到底有何想法。是隻想收復燕雲十六州,還是要將大遼徹底的覆滅呢?如果是前者,我們勝利的機會可能更大一些。

如果皇上想覆滅大遼,依臣之見,只怕時機尚未成熟。那怕我軍如今的騎兵數量,比以前多了不少。可在騎戰上,我們還是不如大遼,這點必須承認。

在燕雲十六州境內,如果我們要收復失地,可以步騎結合勝之。如果離開了燕雲十六州,進軍草原的話,步騎必然會分散,一分散便給大遼騎兵以可乘之機。”

相比其它大臣說的話,章惇的分析則更加明確一些。可在趙煦看來,這位信任的臣相,也是贊同興兵大遼。而他心裡覺得,能收復燕雲十六州已然是很難得了。

很快笑着道:“章愛卿看來,真的體恤朕意。朕多少也知道,大軍出征是件勞民傷財的事情。可每每想到,被大遼佔領的失地,朕心裡不甚滋味。

只要能收復被大遼佔據的燕雲十六州,朕願意多給大遼一些喘息的機會。而且在朕看來,收復燕雲十六州,意味着我們拿回戰略的控制權跟主導權。

沒了燕雲十六州的庇護,那些番邦之人,便如同無根浮萍一般。他們往後想南下,我大宋也有了護衛抵擋的城池屏障,這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啊!”

見趙煦跟章惇都這樣說,這次的書房議事,無疑是主戰派佔了上風。只是在這個時候,章惇本想再多說幾句,卻被趙煦接下來的話給打斷了。

似乎看到衆人都沒什麼異議了,趙煦很快道:“就依章愛卿之言,讓本朝百姓過個安平之年。從現在開始,兵部跟戶部開始準備戰爭所需部隊與物資。

待明年春暖花開之時,朕要親自領兵收復燕雲十六州。朕要讓天下的子民看看,朕是大宋的中興之主。在朕心上,這個壓在大宋軍民心頭的病根必須祛除。”

望着意氣風發的趙煦,瞭解其性格的章惇,原本還想說。這次的戰事,必須選調精兵強將參與。統兵將領,要麼由他或者趙孝錫擔任,勝算可能更大。

只是眼下這種情況,趙煦又怎麼可能,會讓趙孝錫再次領兵呢?至於他,雖然文蹈武略都不錯,卻也不敢搶皇帝的風頭啊!

現在趙煦把話已經說出來,身爲臣子的章惇,只能將這些事情,儘量考慮的周全一些,準備的更充分一些。只有這樣,或許不會出現他所擔心的情況。

歷來御駕親征的戰爭,都是勝多輸少。可同樣有輸的戰事,而這種輸的戰事,嚴重的卻催毀一個帝國的根基。這意味着,這種戰爭只能勝不能輸啊!

隨着御書房的秘議結束,兵部也開始忙乎起調兵遣將的事情,戶部自然是儲存糧食跟準備犒勞軍隊的軍餉。沒錢沒糧,這仗根本就沒辦法打。

好在這兩年,大宋的稅賦不錯,國庫中的積蓄也夠打一場戰爭。可戶部的尚書同樣擔心,此戰若是失敗,後果一定是災難性的。到時又怎麼辦呢?

連趙煦跟章惇都不知道,此次書房議室被嚴令外傳的軍機大事。在結束議事之後,至少有三封加急密摺,被送到了正在琉球享受天倫之樂的趙孝錫手上。

而寫這些密摺的主人,其實都不知彼此的存在。這意味着,趙孝錫的人脈關係,已然發展到大宋最核心的朝堂之中。當然,這也不排除,這些通信的大臣在爲未來打根基。

眼下趙孝錫的強勢,朝中大臣與目共睹。誰也不敢說,未來這位王爺,不會成爲大宋的九五之尊。更何況,趙煦至今無子啊!

面對一個尚且沒子嗣繼承大統的帝王,他一旦發生什麼意外。皇帝必然會從,神宗的血脈中挑選。而眼下,這些王爺之中,誰敢說權勢勝過趙孝錫呢?

未雨綢繆,本就是一些官宦之家的生存之道。加上趙孝錫在大宋軍中的威望,還有諸多朝中武勳世家的支持。誰都想抱一抱這根大腿,爲將來謀個好出路。

而且這些給趙孝錫寫信的人,也相信趙孝錫不會出賣他們。就算被皇帝知曉,他們也可以明白告訴趙煦,這是替帝國着想,問問趙孝錫對此事的意見。

當三封密信,幾乎在同一時間被送到新南城主府時。看到這三封密信,趙孝錫的神情也比較沉重。相比趙煦的樂觀,他卻沒那麼樂觀。

正如章惇所想的那樣,如果此戰由他統領,收復燕雲十六州應該不是問題。可問題的關鍵是,戰爭打的並非只是搶回失地那樣簡單。

用後世一句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燕雲十六州除了有遼國的移民外,更多還是漢族的百姓居住。就算難擋大宋兵鋒,遼國也可遷移這些人口。

將那些空無一人的城池,讓給大宋進攻的部隊,那最終大宋看似收復了城池,實際卻還是什麼都沒得到。如果是趙孝錫領兵,他卻會杜絕此類事情的發生。

在他的計劃中,只要能攻下高麗,從高麗境內出兵,堵截遼國的後路。要是大遼想遷移燕雲十六州的百姓,就有被包圍的可能性。

如果他們不遷移走那些百姓,那麼收復這些領地的意義,纔會變得更具份量。後世金國不就是玩的這一手嗎?讓大宋吃了個啞巴虧,這意味着人口才是戰爭的根本啊!(未完待續。。)

第二百七十四章 久別重逢第七十七章 蘇軾的驚詫第一百六十六章 無雙箭術第二百六十一章 武林大會 九第一百五十四章 脣槍舌劍第八十一章 豐厚的繳獲第二百零九章 你有的選擇嗎?第二十四章 軍營的不速之客第一百四十章 宗廟交鋒第三百三十五章 拓跋玉的感嘆第一百五十四章 脣槍舌劍第二百五十八章 武林大會 六章第六章 太皇太后殯天第十九章 戰爭不是兒戲第一百三十六章 簡單實用的戰術第一百四十一章 大局初定第四章 你不敢殺我!第一百四十七章 孤家寡人第三十五章 美味龍鳳湯第三百零九章 黃泥巴掉褲兜第一百二十八章 誰是誰的戰利品第三百三十章 狼頭授首第一百一十一章 傲嬌的王語嫣第一百三十四章 進駐石瓦寨第四十三章 靈鷲劍婢抵島第八十八章 曼陀山莊之行第五十五章 無名氏的滿江紅第一百四十七章 孤家寡人第三十五章 美婉清俏鍾靈第一百六十一章 盛平世來之不易第一百八十七章 兄妹終相逢第二百五十九章 武林大會〔七〕第九十九章 虛幻還是現實第二百七十六章 夜宿平原第一百五十九章 征討海島三國第二百四十二章 喬峰的糾結第十一章 代姑訓孫第九十三章 偷襲與反偷襲第三百三十四章 各有心機的談判近期更新說明!第一百一十六章 騎軍待出征第一百三十八章 作繭自縛第二百五十一章 三問玄慈第二十三章 代天巡狩邊關第三百一十八章 自爆身份第五十三章 新型戰船第二百七十四章 久別重逢第二百零六章 初戰老毒物第一百六十四章 千里尋‘夫’第一百三十九章 勝利與離別第八十八章 海軍VS水軍第五章 再不走,就走不了!第一百四十九章 四面合圍第一百九十四章 禍福難料第二百四十章 劍婢們的未來第一百三十九章 勝利與離別第一百三十四章 新皇繼位第一百一十四章 宋遼終開戰第二百三十八章 解生死符的條件第一百章 英雄不好當第五十七章 爲戰爭做準備第十七章 奇特的考覈第二十一章 雁門關外的伏殺第三百二十一章 霸道的阻攔第一百三十章 夜幕下的殺戮第八十七章 宣戰李朝第一百四十五章 邊關狼煙起第四十章 打造最強海軍第五十二章 改變,教育先行!第一百九十四章 禍福難料第六十一章 遊船燕子塢第一百七十章 撤軍瑣事第一百章 英雄不好當第三十六章 王爺的賞賜第一百八十四章 阿紫的小盤算第一百八十三章 管教小姨子第八十六章 新知州人選第二百五十七章 武林大會 五第三百三十三章 求仇人幫忙第五十三章 換衣後的驚豔第二百七十五章 徵婿的幕後深意第二百六十六章 詭異的轉變第三百三十三章 求仇人幫忙第二百三十二章 夜色下的危機第九十三章 移民融合新政第一百一十七章 考覈淘汰選精兵第二百三十二章 夜色下的危機第二百六十四章 人至賤則無敵第二百三十五章 攻擊受阻第二百七十七章 久違的信號第一百三十五章 回京前的佈置第九十二章 夜幕下的殺戮第四十八章 吐蕃國師鳩摩智第四十八章 吐蕃國師鳩摩智第一百二十三章 終有分別時第八十四章 鹽商們的臣服第六十九章 老太爺的算計第十章 組建六部一府第一百五十八章 移民天下的計劃第四十二章 大婚在即
第二百七十四章 久別重逢第七十七章 蘇軾的驚詫第一百六十六章 無雙箭術第二百六十一章 武林大會 九第一百五十四章 脣槍舌劍第八十一章 豐厚的繳獲第二百零九章 你有的選擇嗎?第二十四章 軍營的不速之客第一百四十章 宗廟交鋒第三百三十五章 拓跋玉的感嘆第一百五十四章 脣槍舌劍第二百五十八章 武林大會 六章第六章 太皇太后殯天第十九章 戰爭不是兒戲第一百三十六章 簡單實用的戰術第一百四十一章 大局初定第四章 你不敢殺我!第一百四十七章 孤家寡人第三十五章 美味龍鳳湯第三百零九章 黃泥巴掉褲兜第一百二十八章 誰是誰的戰利品第三百三十章 狼頭授首第一百一十一章 傲嬌的王語嫣第一百三十四章 進駐石瓦寨第四十三章 靈鷲劍婢抵島第八十八章 曼陀山莊之行第五十五章 無名氏的滿江紅第一百四十七章 孤家寡人第三十五章 美婉清俏鍾靈第一百六十一章 盛平世來之不易第一百八十七章 兄妹終相逢第二百五十九章 武林大會〔七〕第九十九章 虛幻還是現實第二百七十六章 夜宿平原第一百五十九章 征討海島三國第二百四十二章 喬峰的糾結第十一章 代姑訓孫第九十三章 偷襲與反偷襲第三百三十四章 各有心機的談判近期更新說明!第一百一十六章 騎軍待出征第一百三十八章 作繭自縛第二百五十一章 三問玄慈第二十三章 代天巡狩邊關第三百一十八章 自爆身份第五十三章 新型戰船第二百七十四章 久別重逢第二百零六章 初戰老毒物第一百六十四章 千里尋‘夫’第一百三十九章 勝利與離別第八十八章 海軍VS水軍第五章 再不走,就走不了!第一百四十九章 四面合圍第一百九十四章 禍福難料第二百四十章 劍婢們的未來第一百三十九章 勝利與離別第一百三十四章 新皇繼位第一百一十四章 宋遼終開戰第二百三十八章 解生死符的條件第一百章 英雄不好當第五十七章 爲戰爭做準備第十七章 奇特的考覈第二十一章 雁門關外的伏殺第三百二十一章 霸道的阻攔第一百三十章 夜幕下的殺戮第八十七章 宣戰李朝第一百四十五章 邊關狼煙起第四十章 打造最強海軍第五十二章 改變,教育先行!第一百九十四章 禍福難料第六十一章 遊船燕子塢第一百七十章 撤軍瑣事第一百章 英雄不好當第三十六章 王爺的賞賜第一百八十四章 阿紫的小盤算第一百八十三章 管教小姨子第八十六章 新知州人選第二百五十七章 武林大會 五第三百三十三章 求仇人幫忙第五十三章 換衣後的驚豔第二百七十五章 徵婿的幕後深意第二百六十六章 詭異的轉變第三百三十三章 求仇人幫忙第二百三十二章 夜色下的危機第九十三章 移民融合新政第一百一十七章 考覈淘汰選精兵第二百三十二章 夜色下的危機第二百六十四章 人至賤則無敵第二百三十五章 攻擊受阻第二百七十七章 久違的信號第一百三十五章 回京前的佈置第九十二章 夜幕下的殺戮第四十八章 吐蕃國師鳩摩智第四十八章 吐蕃國師鳩摩智第一百二十三章 終有分別時第八十四章 鹽商們的臣服第六十九章 老太爺的算計第十章 組建六部一府第一百五十八章 移民天下的計劃第四十二章 大婚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