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一 煙花

天啓二年末,內廷查出魏忠賢、劉朝等人貪墨內帑錢糧公飽私囊,上怒、殺劉朝,查得資產上百萬兩;因念及魏忠賢多年侍奉左右,皇帝特赦魏忠賢,將魏忠賢發配京城(南京)守靈。魏忠賢走到半道,自感愧對皇上、無顏苟活於人世,“自盡”身亡,帝下旨厚葬。

魏忠賢一死,客氏被一幫苦大仇深的女官宮女騙至浣衣局,遭人活活勒死……

天啓三年的春天就這樣來臨了,時間比感覺中來的快,當人們還在留戀年節的歡快的時候,元宵節已經到了,元宵節一過,這年就要過完了。

各大衙門已封印半月餘,政府告天開印、重新運作還有一些日子,人們仍然沉浸在過年最後的快樂元宵節中。張問府上的丫鬟奴婢們這時候也沒受多少管束、還發了紅包,她們在院子裡放炮竹、嬉笑遊戲,一片歡樂的景象。

張問穿着一件厚實的襖子,綢緞長袍,還戴了一頂貂皮帽子,看起來就像一個富家子弟一般。他站在屋檐下,正在看衆人玩耍。許多丫鬟都是十多歲的女孩兒,上邊沒管的時候,玩起來可瘋了,嘻嘻哈哈的好不歡快。

繡姑正在張問的身邊,她穿着一件紅色的小襖子,鵝蛋型的俏臉紅撲撲的,脣上還特意塗了脣脂,看起來就像一個剛過門的小媳婦一般。

“年要過完了啊,相公又要很忙了……”繡姑那張鵝黃的秀臉上露出一絲甜蜜的傷感。

張問伸手抓住了她的小手。這時繡姑突然撲茲一聲笑了出來,見張問不解地看着自己,繡姑忙掩嘴止住笑聲,說道:“我突然想起小時候的傻事,忍不住一下子就笑出來了,嘻嘻。”

“什麼趣事兒,和我說說,別一個人偷着樂呀。”張問微笑道。

繡姑的長睫毛撲閃撲閃的,樂道:“小時候家裡很是困難,平時都過着苦日子,一到過年呀,就穿新衣服、吃好吃的,大人們還會買糖葫蘆給我們吃。那時候就覺得過年特別好,老盼着過年。可到了元宵節,年就要過完了,我就很捨不得啊,就拿着一根粗繩子拴在牀角上,和我娘說要把年拴住,不讓它走了……那時候真傻呢,時間怎麼拴得住呢?”

張問聽罷若有所思地喃喃道:“是呀,時間怎麼能拴得住呢?”

繡姑眼神迷離道:“如果拴得住就好了,我就把時間拴在今天,一直和相公在一起……相公,你說,爲什麼歡快的日子總是過得那麼快呢?”

“砰!”遠遠地一聲炮響,只見空中一朵絢麗的煙花在夜空中散開來,十分漂亮。

張問拉起繡姑的手道:“我們去逛燈市,京師的燈市你還沒看過吧?”

繡姑的手被張問拉着,高興地跟在他的後面,一起向外院走去。張問叫人準備了馬車,帶上玄月等幾個人,便向左安門那邊趕去。

臨近左安門外的燈市的時候,馬車便走不動了,大街上人山人海,轎子馬車堵在一起,任你是誰都走不通。張問懶得等了,就拉着繡姑從馬車上下來,拋下馬車,和玄月一起三人步行向燈市走去。

空中煙花綻放,看方位是從西邊放的,張問估摸了位置,對繡姑說道:“承天門前在放煙花,離得太近了煙塵很大,我們就在燈市上看吧。”

琳琅滿目的各式花燈、稀奇古怪的貨物,相互爭輝,以燈市爲中心的都市,十分繁華。繡姑的興高采烈也感染了張問,讓他的心情也歡快起來。其實逛的不是街,而是這種心情,如果張問孤零零地走在這繁華的街道上,就算再金碧輝煌,心情也同樣會寂寞吧。

三人走到一家擺放着各式燈具的店鋪前面,張問頓時就被一個琉璃燈吸引住了,燈外面鑲着珍珠、裡面還養着魚……吸引張問的不是這盞燈的別緻,而是它就是去年燈會的時候張問送給秦玉蓮的那種款式,勾起了張問的回憶而已。

店主看到張問等人,就走了上來,張問記不清楚這個店主是不是去年那個,不過店主的一番話讓他覺得店主就是去年那個人。

“這位客官,您真是好眼光,您看這瓶身,是糯汁燒成,鑲嵌珍珠,然後製成花燈,可以貯水養魚,旁邊映襯着燭光,透明可愛、別具匠心。別說是這別出心裁的設計,就說工匠精湛的手藝,別家想仿製,也做不出來這模樣兒。這是今年最新款,獨此一個,絕無雷同……”

張問頓時笑道:“去年您就說獨一無二,我家裡還有一個相同的呢。”

這盞燈讓他想起了浙江的那些女人,因爲目前的政局走向漸漸明朗,張問已經派人去接她們了,估計二月間就能到京師。

張問想到這裡,心裡一暖,他對這些女人的感情肯定有差別,有的他很在乎、有的他不是很在乎,但是總得來說,都有些感情。他有時候挺佩服其他那些士大夫的,南北各地的士大夫階層,侍妾少於十個的實在很少,他們都是玩幾年、待侍妾年齡大了,就轉手賣掉、或者拋棄,換新的。相處了這麼久,直接就拋棄,沒有一點留戀,真正把女人當玩物了,這纔是無情的境界。相比之下,張問發現自己還是放不開,他更願意和女人們相扶到老,當回憶起許多美好的往事時,那回憶裡的人還在自己身邊,不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嗎?

就在這時,突然後面一個驚喜的聲音道:“張問!”

張問和繡姑一起回過頭,只見是個十幾歲的女孩兒,纖弱的身材,一張秀麗得讓周圍萬紫千紅的宮燈都黯然失色的瓜子臉蛋,雖然帶着稚氣,但是那靈動的大眼睛,可愛的瓊鼻,還有微微上·翹的小嘴,讓她看起來可愛得無以復加。

這個女孩就是遂平公主朱徽婧,張問也不知道她是怎麼出宮來的,他只是注意到,周圍人的目光都被朱徽婧吸引住了,連一些遊玩的女人也在觀察着她。這樣一個彷彿不似生在人間的女孩,女人們都失去了妒嫉的勇氣,因爲美麗等級相差太大了,就像低等生物看見了龍類,只有被震懾、沒有挑戰的勇氣。

繡姑也一臉驚訝地看着朱徽婧,完全忘記了剛纔那盞燈的事。繡姑算不上很美貌,她的相貌其實有點普通,就是帶着江南女子的那種秀氣,五官協調、皮膚光滑,也算是個好看的女子……不過和朱徽婧站在一起,頓時失去了光彩,讓她這樣一個秀氣的女子看起來顯得有些粗糙了。

如此美麗的一個女孩兒,和張問認識,而張問又從來沒有說過。繡姑有些說不出的感受,一方面朱徽婧讓人一見就喜歡,無論男女;另一方面,繡姑在她面前又十分自卑。

張問抱拳道:“臣……”

朱徽婧忙搖了搖頭,張問心道她可能不願意在大庭廣衆之下暴露身份,便改口道:“真是巧,不期在此遇到姑娘。”

張問伸手摟住繡姑的腰,向朱徽婧介紹道:“這是在下內眷,袁繡姑。”

張問的這個親暱動作和他的語氣,讓繡姑心裡一暖。張問也喜歡美色,但是他對繡姑的情意,顯然不僅僅因爲她的姿色。

“她是遂平公主。”張問在繡姑旁邊低聲說道。

“你就是袁繡姑嗎?”朱徽婧看着繡姑上下打量起來。

繡姑被這樣的眼光看得渾身不舒服,剛纔朱徽婧的意思是不想暴露身份,繡姑也不便行禮,只得禮貌地對着朱徽婧微笑了一下:“您知道妾身?”

朱徽婧看了一眼張問,說道:“聽張大人說起過你。”她說罷從手腕上取下一個玉鐲子,說道,“第一次見面,我聽喜歡你的,這個鐲子就當見面禮吧。”

繡姑沒見過什麼場面,也不太懂一些禮儀上的東西,當朱徽婧伸手要抓她的手給她戴玉鐲子的時候,繡姑竟然把手縮了回去,紅着臉道:“妾身怎麼好收如此貴重的東西呢?”

朱徽婧條件反射地眉頭一皺,心道這女子好不知禮。

張問忙輕輕碰了碰繡姑,低聲道:“殿下賞你東西,不要推辭。”

繡姑這才笨拙地伸手去接,朱徽婧見狀,頓了片刻,這才把鐲子放到她的手心裡,笑道:“你不要太拘謹了,過年過節的,我們都隨意……張大人,繡姑好像挺聽你的話呀。”

張問笑了笑,指着不遠處的一座閣樓轉移話題道:“今晚的煙花也漂亮,只止一晚,我們到那家酒樓小酌一杯,又能更清楚地觀賞煙花,你們以爲如何?”

繡姑自然聽張問的,朱徽婧也沒有表示反對,於是一行人就進了不遠處的那家酒樓,要了最高處的一間雅間,然後要了陳釀、西域葡萄酒、點心等食物,一邊飲酒一邊看煙花。

煙花的絢麗閃亮映在朱徽婧的眸子裡,她有些傷感,她的小嘴輕啓,喃喃念道:“火樹銀花觸目紅,揭天鼓吹鬧春風。新歡入手愁忙裡,舊事驚心憶夢中。但願暫成人繾綣,不妨常任月朦朧。賞燈那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會同……”

朱徽婧的憂愁讓張問嘆了一口氣,她是公主,長得漂亮還不是沒有用,到頭來也是要嫁給一個醜八怪。朱徽婧如仙子一般美好,她的悲劇令張問很是惋惜、憐憫,甚至有種衝動,但是張問沒有任何插手的打算……有時候張問確實有點冷血,也不是見一個愛一個的人,不關他的事,一般不會去管。他有自知之明,他明白自己是幹什麼的,他是內閣大臣,整個天下的疾苦纔是他該管的,而公主的憂愁並不關他的事。

張問什麼話也沒有說,他只是端起酒壺猛灌,他的處事原則沒有變,但是心境卻和以前不一樣了,現在好像變得更柔軟、更容易受外界刺激。

繡姑沒聽說遂平公主的婚事,也不懂朱徽婧唸的詩是什麼意思,她見張問很苦惱的樣子,就忍不住低聲勸道:“相公少喝點。”

“嗯……”

朱徽婧聽到繡姑說的話,回過頭來,看着張問一臉苦悶的樣子,不知怎地,她突然笑了一下,兩顆潔白的小虎牙露了出來,單純而聰明。

“張問,你說明年的元宵節,我們還能在這裡看煙花嗎?”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朱徽婧道出了相同的意境。

這種相互的共鳴讓張問心裡十分難受,以至於他的手有些不穩,倒酒的時候把酒杯碰翻在地,“鏜!”地一聲摔成了碎片。

“相公……”繡姑也有些難過,本來張問就有三妻四妾、許多女人,她不應該吃醋纔對。但是繡姑明顯感覺到了張問和朱徽婧之間的那種默契,對等思想和文化的那種默契。

張問抓住繡姑的小手,鎮定地對朱徽婧說道:“應該不會了。明年這個時候,殿下已經出嫁,應該住在公主府中,不能輕易出宮來了。”

朱徽婧沒有惱怒,反而饒有興致地看着張問的一系列動作,先是把酒杯碰翻在地,然後故作鎮定。她的眼神有些迷離,苦笑道:“張問,我突然發現你很可愛。”

“可愛?”張問愕然地看着朱徽婧帶着笑意的眼睛。

朱徽婧笑得很不自然,她突然感覺非常寂寞,當她想象着和一個讓自己噁心的人相處的時候,而且毫無共同語言,除了幾句廢話,再說不上一句話,該是多麼寂寞的日子……她發現張問這樣的人,纔會和自己有話說,才能理解自己的思想,但是一切很可能都是奢望罷了,張問不可能爲了一個女人拋棄他的權勢、他的所有。

而此時的張問也很苦惱,那種感覺,就像眼睜睜看着一件美好的東西毀滅在自己的面前。他和朱徽婧以前只見過兩次面,現在是第三次,很難想象一個交往這麼淺的人,會和自己如此心靈相通。

張問沒有負罪感、沒有任何覺得對不起繡姑之類的感受,因爲一個有功名的男人擁有不只一個女人是合法和道德的,不存在任何障礙。

在這樣的價值體系下,張問可以擁有一個像繡姑這樣簡單而真摯的人,同時又可以擁有一個像朱徽婧這樣能深入溝通的靈魂伴侶。他找許許多多的女人,不過是因爲內心的寂寞,朱徽婧這樣一個人,可以讓他敞開心扉,讓他隨時覺得心靈有個依靠一般……

張問苦悶的是,自己胸中還有遠大的抱負,他這樣的人要得到一個明朝公主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在政治理想和心靈伴侶之間,他其實也分不清哪一個更重要。

朱徽婧和張問兩個,沒說幾句話,卻彷彿已經交流了幾天幾夜。短短的時間內,從每一個語氣、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神,他們都感受到了對方的心。

這種感覺,真的非常神奇。張問完全沒有預料到今晚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張問這樣的人好像特別醉心於這種折磨和苦痛,在徘徊與迷茫中、在愁緒與傷感中,會有一種很特別的滿足感,這是一種畸形的心理,就像自•虐的人那種滿足心理一般,但是心理又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唐詩宋詞,多少不是傷春悲秋、基調憂傷的?

畸形的美。

就在這時,朱徽婧看了一眼旁邊的繡姑,她猶豫了一下,覺得繡姑是張問靠得住的人,於是就把到了嘴邊的話說了出來:“皇兄對我說,他念着魏忠賢的功勞,本想讓他善終,但是魏忠賢卻死了……張問,是你做的吧?”

魏忠賢不是張問授意殺的,但是他默然無語。

魏忠賢應該是王體乾幹掉的,張問明知道王體乾會下手,這纔沒有動手;如果王體乾不動手,張問也會動手。因爲魏忠賢活着,會對他們兩個造成極大的隱患,世間沉浮誰也無法預料,明朝的幹法就是一旦得手就把敵人往死裡整。魏忠賢已經玩完,把他幹掉也不會有人追究,於是他就死了。

對於朱徽婧的詢問,張問默然無語,既不承認、也不否認,因爲他一否認,等於是說王體乾殺的魏忠賢,王體乾是他的敵人、曾經的朋友,張問不願意這麼幹。

朱徽婧見張問無語,便說道:“你能不能幫我個忙,把那個欺瞞皇家的市井小人除掉?”

張問聽罷吃了一驚,看着朱徽婧,一語頓塞。除掉駙馬人選?這好像是個解救朱徽婧的好辦法……那個駙馬人選一開始就賄賂了一些宦官,謊報了實情,否則內廷不可能選中他做駙馬,對於這樣的卑鄙小人,張問殺他簡直跟殺一頭豬一樣的感覺。

但是,如果真的由張問動手,恐怕會有些麻煩事。

殺掉了又怎麼樣?張問難道要自己去娶朱徽婧?這種做法完全不明智,於是張問繼續沉默着。

朱徽婧的眼睛裡的神采黯淡下去,她低着頭,不再糾纏。

張問的心裡一陣疼痛:以前自己就是個自私自利凡事爲自己考慮的冷血動物,理智得幾乎麻木。難道自己還要這樣下去嗎,還要繼續做一個行屍走肉嗎?

爲了美好的東西,爲了那一刻的感動,何必計較那麼多得失!

“砰!”又一枚煙花破空而上,極力展示着短暫的、炫目的光華。張問鎮定地說道:“好,三日之內,我幫你辦成這件事。”

段三八 心動段二三 長生段十三 便宜段二六 效死段八二 敗績段二九 憐憫段三 手槍段十七 麻將段三五 流光段三五 祥瑞段二九 憐憫段四六 南下段四九 道法段二四 奸案段八 涵春段二二 笑顏段二六 流言段三二 龜殼段三九 新政段二四 問道段四三 竹竿段四二 春雨段十六 日記段一 血祭段六十 部署段七七 牢籠段六六 輕騎段九 南城段三五 祥瑞段二十 買賣段七九 大車段二八 老寨段十一 幽夜段三 手槍段十八 名妓段二六 羊毛段五七 腳趾段三四 進攻段二七 御苑段十七 大風段十四 叱詫段二 家事段十七 替身段八三 使臣段五五 十日段十六 練棍段九 南城段六三 馬蹄段三二 證詞段四八 整軍段三三 告老段二 開中段三五 祥瑞段四五 冷熱段四四 風頭段二四 奸案段五十 機關段二四 大刀段七 布子段二一 紅紙段三七 解字段十九 規劃段十四 大內段十三 便宜段四六 派系段二五 入城段二五 民變段十六 練棍段十 變大段三十 選兵段七七 重炮段六三 馬蹄段二七 登高段二四 問道段八 密報段一 捷報段五六 大定段六七 王師段二三 臘梅段二六 舅子段五 上虞段五四 老李段九 依他段十 辭呈段十四 殘兵段三一 破產段一 廷杖段十五 夜行段五二 志賢段八 花燈段三 反思段三九 新政段十八 遺詔段三 反思段七六 萬馬段四八 大蝦段七一 降霜段十九 突襲段八一 關心段十八 玄衣
段三八 心動段二三 長生段十三 便宜段二六 效死段八二 敗績段二九 憐憫段三 手槍段十七 麻將段三五 流光段三五 祥瑞段二九 憐憫段四六 南下段四九 道法段二四 奸案段八 涵春段二二 笑顏段二六 流言段三二 龜殼段三九 新政段二四 問道段四三 竹竿段四二 春雨段十六 日記段一 血祭段六十 部署段七七 牢籠段六六 輕騎段九 南城段三五 祥瑞段二十 買賣段七九 大車段二八 老寨段十一 幽夜段三 手槍段十八 名妓段二六 羊毛段五七 腳趾段三四 進攻段二七 御苑段十七 大風段十四 叱詫段二 家事段十七 替身段八三 使臣段五五 十日段十六 練棍段九 南城段六三 馬蹄段三二 證詞段四八 整軍段三三 告老段二 開中段三五 祥瑞段四五 冷熱段四四 風頭段二四 奸案段五十 機關段二四 大刀段七 布子段二一 紅紙段三七 解字段十九 規劃段十四 大內段十三 便宜段四六 派系段二五 入城段二五 民變段十六 練棍段十 變大段三十 選兵段七七 重炮段六三 馬蹄段二七 登高段二四 問道段八 密報段一 捷報段五六 大定段六七 王師段二三 臘梅段二六 舅子段五 上虞段五四 老李段九 依他段十 辭呈段十四 殘兵段三一 破產段一 廷杖段十五 夜行段五二 志賢段八 花燈段三 反思段三九 新政段十八 遺詔段三 反思段七六 萬馬段四八 大蝦段七一 降霜段十九 突襲段八一 關心段十八 玄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