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渡淮

破曉時分,天還沒有大亮,還只能看到北面岸線模糊的影子。千舸競流,皆不掌燈,彷彿黑沉沉的烏雲在灰暗的淮水上緩慢展開,往北岸而去,劍拔弩張,逆水直指泗陽渡口西十里外的飛霞磯。

葛存雄站在尾艙甲板上,眺望着北岸飛霞磯,燈火闇弱,彷彿螢火,在昏暝晨光裡勾勒出飛霞磯以及磯頭營寨的暗影。

淮泗以西的岸線綿延長達百餘里,這幾日往泗陽集結的流民軍將近萬人,但也不能將百餘里的岸線守得滴水不漏。不過適合大規模登岸的地點也就那麼幾處,在這幾處流民軍都結營立寨,駐以精兵,重點防守。

飛霞磯營寨就駐有千餘流民軍,人數倒也不多,但是船及北岸,在飛霞磯的登岸意圖暴露後,附近的流民軍就會蜂擁來援,登灘戰的規模將迅速擴大。

這邊若不能一舉在飛霞磯奪得立足點,在入夜前給流民軍趕下水,損失之慘重,將難以想象。

渡淮軍雖有一萬四千餘衆,能戰之卒,也就四五千人。不能一舉登岸,損失慘重的給趕下河,短時間裡幾乎沒有可能再組織一次渡淮作戰。

林縛爬扶梯登上尾艙甲板,葛存雄給他行禮:“大人……”

林縛揮了揮手,要葛存雄不要拘禮,笑道:“我不便公開露臉,讓劉庭州知道我在這裡不好……”他昨日才秘密趕來山陽,便是張玉伯也不知道他來了這裡。

林縛沒有穿甲衣,一襲青衫,迎風而立,手扶蒙厚木護牆,沉默的看着西邊的渡淮船隊,也不說什麼。

林縛不說什麼,葛存雄也知道他對眼前所看到的情形不會滿意。

先進發的還是山陽縣守軍,畢竟要一舉在北岸佔得立足點,不用精銳先行,根本就沒有成功登岸的機會。

山陽縣兵有馬服等淮東鹽商支持,相比其他的鄉軍,糧餉充足,兵甲也好,所募悍卒也驍勇敢戰。

劉安兒在洪澤浦起事,西岸濠、泗、石樑等城皆陷。陳韓三叛變時,淮安局勢惡劣到極點,但在其時還任通判的劉庭州等人率領下,山陽縣硬是渡過破城大劫。

山陽縣兵長期與淮匪湖寇作戰,對水戰頗爲適應,在江東左軍來淮安之前,可以說是淮東防線的支柱。

劉庭州爲這次渡淮,徵募的也是熟悉水情的淮河老船工,但才兩三天的時間,準備很不充分,遠不能跟操練熟悉的水營相比。

這時候天色昏暗,剛出山陽渡,就看到有船撞在一起,好些穿甲的武卒落入水中,左右船忙過來撈人,七手八腳的,混亂一片——眼前情形也難怪秦承祖看了會眉頭微蹙。

劉庭州在另一艘船上,是跟這裡借的集雲級戰船。

劉庭州他換上甲衣,外披緋紅官袍,腰間懸直脊刀,親自船首甲板,似乎不爲身邊的混亂所動,堅毅不移的敲打着戰鼓,督促諸船繼續渡淮。

“劉庭州這是孤注一擲啊!”葛存雄微嘆道。

林縛這時候在眺望北岸的飛霞磯,聽葛存雄這麼說,才收回視線去看相隔十幾艘船遠的劉庭州。

天色昏暝,只看到劉庭州身穿緋紅官袍如晨光裡的一團霞火。

葛存雄所言,林縛也有所感,嘆笑道:“這頭犟驢,真叫人打不得、罵不得、恨不得、怨不得。他爲一己之念,拉着上萬人跟着去送死,也只能由他。但是我要謀淮安,只能將這頭犟驢與山陽縣兵都送到北岸去,不然哪有我們鳩佔鵲巢的機會?”

這時候北岸燈火很快多了起來,很明顯是發覺了南岸的動靜,警覺起來。就看見在昏暝的晨色裡,北岸有無數黑影拿着火把魚貫而出,奔岸灘而去,嚴陣以待這邊登灘。

幾乎能看到北岸每一處容易登岸的地方,都加派了兵力。

既然漏了行蹤,給對岸發覺,這邊也沒有必要再繼續熄燈隱藏。

葛存雄傳令使各船點燈,在天光大亮之前,開始用明火傳來訊,又喚來小校去給劉庭州傳訊:“你坐小艇去見劉知府,告訴他,我這就率水營船隊逆流往上游展開,助他將北岸流民軍的防禦重心分散開來……”

這時候是東南風,起帆搖櫓逆流甚速,只片刻時間,水營船隊便與渡淮船隊拉開距離,逆流往上游而去。

船過中流,北岸的戰事先在飛霞磯西十里外的白灘爆發。

白灘是北岸另一處適應大規模登岸的地方,相比較飛霞磯而言,地勢更開闊一些,利於在登灘之後迅速展開。

兩天前流民軍剛在那裡搶建了一座守灘營壘,駐有六七百兵力。

時間倉促,守灘營壘過於簡陋了些,以木柵牆爲主,連壕溝都沒有挖。流民軍全神貫注盯着淮河上的渡船,沒有想到這邊會有武卒提前潛過岸潛伏下來,從背後接近,對他們發動突襲。

發動突襲的武卒人數雖少,才百十號人,但都是挑選的精銳、死士,藉着昏暗的天色,藉着流民軍出營壘奔守岸灘之際,發動突襲,搶佔營壘東北角的寨門。

流民軍一下子給打了個措手不及,混亂中也摸不清到底有多少人過來襲營,大火先從東北角的轅門柵牆燒起,火勢沿着岸灘往營壘內部蔓延,無數營帳給點燃,明晃晃的有如白晝。

林縛站在甲板上,能清楚的看到突襲武卒從東北角寨門往裡突衝,將流民軍的白灘營壘攪成一鍋爛粥,沸騰激揚、混亂一片。

“人數要是再多一些,說不定能一下子將白灘營寨給搶下來。”葛存雄說道。

“白灘的地形過於開闊了,”林縛說道,“渡淮軍沒有能力在登岸後就迅速展開,沒有調整,就無法泗陽寨發動攻勢。對劉庭州來說,登岸後奪得一處立足點更爲重要。飛霞磯的地形有利於劉庭州登岸後壓制流民軍的反攻。就算飛霞磯登岸失利,白灘也不是一個好的備選地點……”

葛存雄微微揚眉,不得不承認林縛說得有理,渡淮軍畢竟不是江東左軍的精銳。

換作是江東左軍,自然第一優先選擇應是從白灘登岸,登岸後就沿白灘岸堤往東、往北展開,將過來反攻的流民軍打垮,緊接着就可以將兵鋒直指泗陽寨而去……

但是渡淮軍不是江東左軍,渡淮軍一萬四千多人,能戰之兵就三分之一。便是這三分之一的能戰之兵,相對流民軍裡的精銳,也沒有絕對的優勢,很難將戰鬥打得如此酣暢淋漓、不拖泥帶水。

切合實際的做法,就是搶佔飛霞磯,利用飛霞磯的有利地形,將反攻過來的流民軍打退,在北岸站穩腳後,才能去考慮攻打泗陽寨抑或繞過泗陽寨直接北進的問題。

流民軍在泗陽一帶的兵力就超過萬人,宿豫還有兩萬多兵馬,趕過來也很迅速。

白灘的地形不利防守,即使成功登岸,也很難在下一拔的反攻站穩腳。給反攻趕下水,就不能算渡淮成功。

相對說來,登岸作戰最危險的地方就是頂不住反攻給趕下水。

上萬人匆匆蜂擁上岸,人羣是從密到散。前陣扛不住反攻的壓力,垮了往後退,後陣兵馬再多也使不上勁,只能退着後退。也肯定沒有機會從容登船逃走,更多的人會給擠下河淹死。

這也是自古今來,將領喜歡半渡而擊的原因,也常常有將數倍甚至數十倍之敵趕下水淹死的戰例發生。

林縛站在甲板上觀察北岸勢態,白灘的流民軍這時候也回過神來,開始組織兵力反動,要將偷襲的武卒從營壘裡趕出去,左右岸灘上的兵馬也迅速回援,眉頭微蹙的說道:“飛霞磯那邊還看不到有什麼動靜,想來是馬蘭頭親自在泗陽坐鎮。我們倒要加把勁,幫劉庭州將白灘營壘搶下來……”

“好,我親自帶隊上岸……”葛存雄說道。

“讓別人去吧,”林縛說道,“可沒有人來代你指揮水營!”

林縛、葛存雄率水營船隊也是直奔白灘而去,就是要在關鍵頭上迷惑住流民軍,將注意力都吸引到白灘去,掩蓋劉庭州率渡淮軍主力在飛霞磯登岸的意圖。

***********

泗陽寨沒有頂着淮河的北岸修築,離泗陽渡口有十一二里,倒是挨着泗水的西岸。由泗水入淮的水道是從西北往東南斜行,泗陽寨的方位應該是在飛霞磯的正北面。

泗陽渡口攔截南岸官兵登岸的主要陣地,流民軍控制淮泗以來,在這邊修築工事、營壘最爲完備,相比較之外,飛霞磯、白灘更令人擔心。

馬蘭頭沒有留在泗陽寨,他帶着護隊,騎馬來到泗陽渡口的岸堤上,身穿鐵甲,裸出精壯的胳膊,護心鏡在昏昧的晨光裡閃着寒冷的光澤,雙眼炯炯有神的觀察着淮水上的一水一浪、一船一卒。

這天似乎亮得太慢了,官兵已經有大批的船隊逆流經過飛霞磯,直奔白灘而去,水面上還是黑壓壓的暗影,讓人看不真實渡淮船隊的虛實。

白灘那邊雖然已經打了起來,但是官兵潛渡還送多少兵馬過來,只要白灘守岸營壘不丟,馬蘭頭不相信官兵會從白灘登岸。

但是也難說,江東左軍初來淮安時,直插沭口,選擇的登岸地點,也出人意料。淮安傳出消息說林縛與劉庭州不和,焉知這不是他們聯手迷惑這邊的奸計?

馬蘭頭心裡猶豫不決,但也耐着性子,不急着將留在泗陽寨的精兵去加強白灘方向。

第48章 花亭第三十二章 夜色潛情第51章 五月第85章 信心第四十九章 治獄(四)第122章 勸降第56章 飛熊之死第43章 如困籠中第85章 信心第160章 燕京雪第50章 戰訓識字班第71章 棄都第28章 孫杆子孫壯第20章 巡政之口戶第113章 疑點第80章 王成服第23章 暨陽磐石第84章 野心第一百四十一章 林庭訓之死(一)第74章 大戰將臨第40章 敗仗跟蠢仗第74章 津海登陸第33章 宗族第57章 收復江西第44章 兵備將行第63章 寧王一系第20章 二月崇州第31章 疑形第127章 俘兵第48章 營破第73章 西逃路斷第75章 摧枯拉朽第35章 顧氏第三十一章 論功待賞第7章 曬鹽第75章 手段第107章 海攻第9章 大潰第79章 算計第153章 人心向背第140章 笞刑第6章 去燕南第38章 顧宅家事第59章 父女論策第63章 有肥先管自家田第六章 殺威風第58章 廟堂第6章 賞匠第54章 河西第43章 泄水第七十二章 逃監第84章 牽鼻子第一百零七章 女刺客(三)第9章 計當緩行第31章 濟州新世界第21章 斷糧第九十一章 分贓(二)第52章 嵊州第53章 約期良辰第12章 濟州第4章 宋家子弟第63章 寧王一系第113章 永嘉野戰第26章 對壘第97章 利害關係第146章 賊船第59章 父女論策第40章 敗仗跟蠢仗第37章 困獸第87章 接戰第55章 黃河決堤第28章 牽連第160章 虛實難辨第113章 廷爭第65章 賑災第73章 籌劃第149章 荊湖軍政第一百三十章 奇襲上林裡(一)第53章 梟首取級第二十二章 跋扈的風情(二)第121章 勇戰第45章 行路難第7章 城門觀戰第102章 未雨時第51章 江西形勢第47章 刺客第91章 站隊第15章 抵達津海第31章 土地第44章 人口隱憂第51章 窮寇不追第73章 聯兵方案第48章 花亭第七十二章 逃監第一百零四章 抵臨(二)第78章 大勢已去第6章 救災之利弊第14章 鶴灘第55章 殘勝第44章 人口隱憂
第48章 花亭第三十二章 夜色潛情第51章 五月第85章 信心第四十九章 治獄(四)第122章 勸降第56章 飛熊之死第43章 如困籠中第85章 信心第160章 燕京雪第50章 戰訓識字班第71章 棄都第28章 孫杆子孫壯第20章 巡政之口戶第113章 疑點第80章 王成服第23章 暨陽磐石第84章 野心第一百四十一章 林庭訓之死(一)第74章 大戰將臨第40章 敗仗跟蠢仗第74章 津海登陸第33章 宗族第57章 收復江西第44章 兵備將行第63章 寧王一系第20章 二月崇州第31章 疑形第127章 俘兵第48章 營破第73章 西逃路斷第75章 摧枯拉朽第35章 顧氏第三十一章 論功待賞第7章 曬鹽第75章 手段第107章 海攻第9章 大潰第79章 算計第153章 人心向背第140章 笞刑第6章 去燕南第38章 顧宅家事第59章 父女論策第63章 有肥先管自家田第六章 殺威風第58章 廟堂第6章 賞匠第54章 河西第43章 泄水第七十二章 逃監第84章 牽鼻子第一百零七章 女刺客(三)第9章 計當緩行第31章 濟州新世界第21章 斷糧第九十一章 分贓(二)第52章 嵊州第53章 約期良辰第12章 濟州第4章 宋家子弟第63章 寧王一系第113章 永嘉野戰第26章 對壘第97章 利害關係第146章 賊船第59章 父女論策第40章 敗仗跟蠢仗第37章 困獸第87章 接戰第55章 黃河決堤第28章 牽連第160章 虛實難辨第113章 廷爭第65章 賑災第73章 籌劃第149章 荊湖軍政第一百三十章 奇襲上林裡(一)第53章 梟首取級第二十二章 跋扈的風情(二)第121章 勇戰第45章 行路難第7章 城門觀戰第102章 未雨時第51章 江西形勢第47章 刺客第91章 站隊第15章 抵達津海第31章 土地第44章 人口隱憂第51章 窮寇不追第73章 聯兵方案第48章 花亭第七十二章 逃監第一百零四章 抵臨(二)第78章 大勢已去第6章 救災之利弊第14章 鶴灘第55章 殘勝第44章 人口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