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攻城拔寨

永嘉江下游江口處有一座週四五里的江心島,將永嘉江水道分爲南北兩汊入海;南汊水道最窄處約六百餘步,北汊水道最窄甚至不三百步,遂爲扼守永嘉江的門戶要地。

早年永嘉府兩岸及江心島修天水、梧埏、樟都三寨,防範海盜進從永嘉江進入掠襲內陸。三寨早年初了招募鄉勇、造戰船外,還各運入巨石鑿洞,穿以鐵鏈,用來封江。

平時鐵鏈沉入江中,使船舶從江口通行如故;遇匪則將鐵鏈從江底拉起來,攔截海盜進入永嘉江。

鎖江鐵鏈配合防寨鄉兵,能防範小股海盜侵掠,但遇到強而有力的淮東水營襲來,則顯得軟弱無力。前年淮東水營襲浙南時,戰船逆水迎上,便用巨斧斫斷鎖江鐵鏈,進入江道,得以直接奔襲永嘉城。

之後奢家加強對浙南的防守,奢飛虎就任浙南都督,從原浙南抵抗軍手裡重新奪回永嘉城,接着就徹底的封鎖下游江口。

除了封江鐵鏈外,奢飛虎在永嘉江口還鑿沉多艘漁船、在江底裡打入大量暗樁,並大力加強兩岸天水、梧埏兩寨的防禦力量。

這兩座城寨都是周不足兩裡的小城,但磚石厚牆,建得異常堅固,四角各有一座箭樓建得高險,遠遠望去,密密集集的都是供射箭的垛口。

淮東必須要攻下天水、梧埏兩寨中的一座,才能從容的去清除封鎖江道的障礙,淮東戰船才能重新駛入永嘉江,發揮應有的作用。

九日烏山尖一役結束之後,新浙南軍主力就直接越過烏山尖,進抵天水寨上游的永嘉江北岸。

爲了防備天水、梧埏、樟都三寨數千浙閩軍從水路乘船逃往永嘉、甌海,張季恆率部提前在南岸登陸,封鎖梧埏與甌海之間的陸路通道。

周同還下令從北岸向永嘉江裡投入數以千計的連枝帶葉的樹木,甚至還從另地蒐羅來上百艘烏蓬小船,鑿穿沉入永嘉江水道里。

與此同時,一隊隊給徵集來的民夫,就日以繼夜的在天水寨外面挖溝築牆、修立營柵,以繁複工事,將天水寨封鎖得山窮水盡,先斬斷守軍出寨打反擊或從陸路突圍的可能。

到十二日,新浙南營就做好強取天水寨的準備。

近萬兵馬展開,旌旗展開如霓霞彩雲;吹角連營,戰馬嘶叫不停。新浙南軍在天水寨北門外的哨樓也建了有十多丈高,能隨時監看天水寨裡的情形。

沒有圍三厥一,直接將天水寨圍了個水泄不通。

從天水寨到烏山尖到永嘉的距離很近,新浙南軍控制烏山尖之後,天水寨走陸路逃往永嘉的道路就斷了。這一點,天水寨守軍站在寨城牆頭就能看個明白,所以這邊也沒有必要故佈疑陣,誘守軍出寨圍殲。

這邊對天水寨完成合圍,林縛就趕到前線來。

在天水寨北門正對着的營寨裡,林縛登上木柵營牆,挨着垛口,觀望遠處的天水寨,周同、唐復觀、陳定邦、左光英等將在他身邊。

敵寨之上,站着的都是兵甲整飭、軍容頗盛的甲卒,想必是忠於奢家的八閩精銳,在敵寨城頭鮮見地方募勇的身影。

唐復觀啐手而搓,說道:“閩賊雖說將鄉兵諸將的家小都挾入永嘉爲質,猶不敢用鄉兵守寨,烏山尖一役對他們士氣挫傷很重啊……”這倒是一樁好事情。

林縛轉回身說道:“八閩戰卒,宗族子弟出身尤多,出閩攻浙,受恩惠良多。這邊將城寨圍死,他們就斷不會輕降,而天水寨小且堅,易於固守,他們就更想依城而守,讓我們吃一吃苦頭。這一戰要硬着頭皮打,而且時間不能拖久,也要多用攻心計……”

說到攻城奪寨,也無非那幾樣手段,十數架配重式拋石弩聚到一起,瞅準的是天水寨東北角那段寨牆角,最先向天水寨發射的不是石彈,而是中間裹了大量宣傳單的泥丸彈。

泥丸彈比石彈要輕,拋射且遠,直接打到天水寨裡。墜地不管砸沒砸到什麼,泥丸彈都會瞬時砸個粉碎,露出拿油紙包裹的勸降書、宣傳單。

宣傳單琳琅滿目,有宣傳淮東在浙南推行的新政策,有開出賞銀誘惑守軍投降,有控訴奢家侵佔浙郡三年來劣跡斑斑,有宣傳淮東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鄉兵將領的家小給挾持到永嘉爲質,大多數普通鄉兵的家小,在戰前進都撤到寨子裡,淮東軍則在宣傳單裡教導他們怎麼躲避浙閩軍的眼線,怎麼消極抵抗,教導他們如何在激烈攻寨裡保護自己跟家人。

淮東軍還動員跟守軍沾親帶故的人士,有針對性的寫了上百封書信,射入寨子裡。

浙南寒門子弟識字讀書也多,只要能將大量的宣傳單散入寨子裡,就不愁攪不渾這潭水。

除了宣傳單外,周同還組織浙南鄉音純正、嗓門子大的將卒天天拿大盾掩護進到寨牆下喊話,喊話內容跟宣傳單大同小異,但對瓦解守軍的抵抗意志有奇效。

這磨洋工的工夫做足,拋石弩才推到更近處,重愈三四十斤的石彈,如落星墜地似的攻打天水寨東北角的角牆。

天水寨裡也有拋石弩,但奈何淮東軍的拋石弩,不打面,只打角,浙閩軍的拋石弩在寨牆內側打反擊,由於牆內夾角狹窄,有再多的拋石弩,也放不進來。

又由於浙閩軍的拋石弩是人拉拽發射,一架重型拋石弩,需要數十人甚至上百民夫一起發力才能發射石彈,好幾百人在寨城下擠作一團,混亂一片,進一步限制了守軍的反擊力度。

常常是淮東軍打出七八彈,寨子裡纔有一彈反擊出來。

拋石弩的射程與弩梢有關,在弩梢材料上,淮東弩與浙閩弩倒沒有分出優劣來。但是,淮東弩以墜重物作爲發射力,浙閩弩以人或牲口拖拽發射。

人多則力難齊出,需要經過發覆的訓練。但在石彈對飛的戰時,操弩民夫即使訓練再嫺熟,也難克服慌亂。要有三五人給落石砸死,手也軟、腳也癱,更是不能齊心協力的操作拋石弩,越發處於劣勢。

新浙南軍除了重型配重式拋石弩外,還有十餘架輕便易移動的蠍子弩隨時擡到寨牆近處發射小型石彈。雖說是小型石彈,倒也有二十斤重,人給砸上,骨碎命亡。

重型拋石弩所發射石彈,甚至雜有百十斤重的巨石彈,箭樓、戰棚,挨一擊也是坍塌一片,勢要將天水寨東北角牆砸坍、砸出一個缺口來,好讓新浙南軍甲卒直接涌入,與守軍血刃相接。

城寨東北角是集中拋石弩攻擊;新浙南軍在西北方面也不甘落後,驅使一隊隊民夫冒着箭矢石木,運土到寨牆前倒下,堆築攻城墁道。

天水寨牆厚且高,守軍也不乏精銳,而城寨又小,易守難攻。

新浙南軍直接用雲梯附牆強行,受寨牆上箭矢石木攻擊,傷亡慘重不說,也沒有必勝的把握。

敵我雙方都是精兵,作戰意志都不弱,採取的方式越是簡單,才越難讓敵方化解。

堆攻城墁道,實際就是要修一條直接伸到天水寨牆頭的斜坡道。雖說耗時耗力,但要雲梯好用得多。一是築城之後,不用擔心像雲梯那樣給守軍砸斷;二是走斜道攻城,比爬雲梯便捷快速,兵卒也能更有效的保護自己;三是雲梯附牆,一梯一人,彼此間難有配合,攻城墁道築寬一些,可以數人、十數人共進退,還能就近集結投石弩、巢車弓弩手打壓城頭,配合作戰。

天水寨小,所以新浙南軍只在西北角堆築一條墁道,換作其他大寨雄城,爲攻城便捷,築幾條甚至十幾條都有可能。

堆築墁道耗費時日頗長,天水寨也非絕然沒有反擊之策,除了東北方面聚集拋石弩日以繼夜的發射石彈外,在天水寨的北面,新浙南軍也派甲卒輪番簇擁巨型衝車逼近,撞擊寨門及寨牆薄弱處;更有數十架甚至高過牆頭的巢車,載以弓弩手,接近寨牆,與守軍對射……

天水寨守軍忠於奢家的八閩戰卒意志再堅定、堅強,也只有千餘人。

新浙南軍便是打着拼消耗的念頭,連續數日輪番攻寨,一刻都沒有停歇過。

天水寨守將初期對地方鄉兵戒備、提防,不用來守寨,但攻守戰事持續數日,八閩戰卒積累傷亡尤重,將卒皆精疲力竭,最終又不得不重新驅趕地方鄉兵上牆守寨。

在東北角寨牆坍出一個大缺口之後,鄉兵無心參與反攻,最先形成潰敗。

面對潰敗的鄉兵以及源源不斷涌進來的新浙南軍甲卒,忠於奢家的八閩戰卒再精銳也難挽敗局。唐復觀率部於十七日徹底攻陷天水寨,此役殲敵五百、俘敵一千四百餘衆,另俘天水寨民夫一千六百餘衆……

新浙南軍此役減員超過八百,傷亡總數甚至要超過守軍,但新浙南軍能夠源源不斷獲得兵力上的補充,求戰意志倒是愈加的旺盛。

當夜左光英就奉命率部乘船渡往南岸,與先期在南岸登陸的張季恆所部匯合,進逼到梧埏寨牆之後,於十八日從陸地對南岸的梧埏寨形成合圍。

第一百零一章 四月芳菲(二)第四十一章 市井八卦第61章 北伐序幕第一百一十五章 借刀殺人第64章 心結第27章 算計深沉第一百二十九章 駱陽湖水戰(三)第168章 太湖盜第7章 城門觀戰第112章 浙東危局第75章 密約(二)第90章 勸進(二)第65章 買路錢第60章 宮廷陰影第5章 幕僚第23章 三月潼原第120章 兵戶總冊第48章 營破第5章 治鹽第58章 還鄉第33章 有無野心第26章 得與失第120章 兵戶總冊第46章 緩兵之計第63章 分合之道第97章 利害關係第93章 老妖婆第48章 花亭第十八章 私養寇兵第26章 對壘第十七章 流馬寇第95章 經難念第28章 牽連第3章 江寧風潮(三)第18章 喝斥第36章 徐州攻略第一百二十七章 駱陽湖水戰(一)第80章 風往南吹第29章 補充第6章 賞匠第118章 嵊泗初定第35章 百般相思第十八章 私養寇兵第70章 攻守第82章 形勢緊迫第32章 定計第110章 江上相會第103章 變局勝機第62章 臨戰第23章 三月潼原第76章 戰地數故人第140章 笞刑第75章 新仇舊恨第二十八章 晉安侯進奏使第46章 緩兵之計第72章 海上接戰第74章 奪島第51章 撤還是不撤第58章 銀契嫁妝第119章 禮山第31章 濟州新世界第42章 回崇州第41章 體系與築基第27章 結營第7章 左右爲難第一百二十章 迷局(三)第140章 北還崇州第117章 進退兩難第125章 陽信故人第一百一十三章 相位迷蹤(一)第二十四章 烈義家僕第四章 林氏家主(一)第12章 餌與陷阱第40章 變局第30章 美人心計第23章 暨陽磐石第44章 哀兵第16章 誰能知心第23章 雪夜話淮王第54章 長淮新軍第十九章 車藏銀妝刀第二十二章 定策下海(三)第19章 兵亂抵定第136章 屈意逢迎第5章 江寧風潮(五)第六十七章 銀子銀子第19章 大風迷眼第14章 公府冶政(一)第53章 破營第4章 內府第二章 江寧途中(二)第150章 還有一戰第16章 誰能知心第5章 治鹽第133章 驚弓第一百三十二章 奇襲上林裡(三)第九十二章 分贓(三)第114章 猝然接戰第28章 庵堂經聲第71章 南陽
第一百零一章 四月芳菲(二)第四十一章 市井八卦第61章 北伐序幕第一百一十五章 借刀殺人第64章 心結第27章 算計深沉第一百二十九章 駱陽湖水戰(三)第168章 太湖盜第7章 城門觀戰第112章 浙東危局第75章 密約(二)第90章 勸進(二)第65章 買路錢第60章 宮廷陰影第5章 幕僚第23章 三月潼原第120章 兵戶總冊第48章 營破第5章 治鹽第58章 還鄉第33章 有無野心第26章 得與失第120章 兵戶總冊第46章 緩兵之計第63章 分合之道第97章 利害關係第93章 老妖婆第48章 花亭第十八章 私養寇兵第26章 對壘第十七章 流馬寇第95章 經難念第28章 牽連第3章 江寧風潮(三)第18章 喝斥第36章 徐州攻略第一百二十七章 駱陽湖水戰(一)第80章 風往南吹第29章 補充第6章 賞匠第118章 嵊泗初定第35章 百般相思第十八章 私養寇兵第70章 攻守第82章 形勢緊迫第32章 定計第110章 江上相會第103章 變局勝機第62章 臨戰第23章 三月潼原第76章 戰地數故人第140章 笞刑第75章 新仇舊恨第二十八章 晉安侯進奏使第46章 緩兵之計第72章 海上接戰第74章 奪島第51章 撤還是不撤第58章 銀契嫁妝第119章 禮山第31章 濟州新世界第42章 回崇州第41章 體系與築基第27章 結營第7章 左右爲難第一百二十章 迷局(三)第140章 北還崇州第117章 進退兩難第125章 陽信故人第一百一十三章 相位迷蹤(一)第二十四章 烈義家僕第四章 林氏家主(一)第12章 餌與陷阱第40章 變局第30章 美人心計第23章 暨陽磐石第44章 哀兵第16章 誰能知心第23章 雪夜話淮王第54章 長淮新軍第十九章 車藏銀妝刀第二十二章 定策下海(三)第19章 兵亂抵定第136章 屈意逢迎第5章 江寧風潮(五)第六十七章 銀子銀子第19章 大風迷眼第14章 公府冶政(一)第53章 破營第4章 內府第二章 江寧途中(二)第150章 還有一戰第16章 誰能知心第5章 治鹽第133章 驚弓第一百三十二章 奇襲上林裡(三)第九十二章 分贓(三)第114章 猝然接戰第28章 庵堂經聲第71章 南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