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浙南前哨戰

(求紅票)

擁有選擇戰場的主動,同時就獲得戰略上的優勢。

台州府沿海岸線曲折深闊,適宜大型海船停靠登岸的地點,多達十餘處,淮東軍同時控制住台州南面樂清灣。浙閩軍在臺州僅一萬兵馬,沿海有三縣地域需要防守,在面對以優勢兵力撲來的淮東軍面前,除了堅守重點城寨外,根本無法阻止淮東軍進入台州境內。

葛存信率第二水營在外側海域分散台州守軍的注意力,淮東負責攻打溫嶠的主將是崇城步營第一旅帥陳漬。陳漬所部於二十八日夜間借微弱星月光芒,先在樂清灣北尖的橫浦登岸,次日清晨即做好進擊的準備,從白峰尖、流水巖等山之間的穀道出兵北進,進入台州府境內作戰。

溫嶠舊稱海嶠,前朝早期時起,溫嶠就因存在一條從台州平原貫穿到樂清灣的古道而成集建鎮,這座古鎮迄今已有數百年的歷史,一度還是溫嶺縣治所在。

這麼一處地方,也是從樂清灣進軍台州平原的最短、最便捷通道,從樂清灣北岸登陸,越過寬五里的低矮坡嶺,就是溫嶠,越過溫嶠,就是給錦屏山環抱的溫嶺平原,溫嶺城相溫嶠就相據十里,溫嶠也是守軍重點防備淮東從樂清灣登岸進入台州的城寨。

台州再重點防守溫嶠,但受限於整體兵力,實際駐守兵力實際也有限。

陳漬當前最緊要的,就是在臺州府守將在摸清淮東的主動方向之前,迅速插到溫嶠東北側,防止台州府守軍從溫嶺縣調援軍加強溫嶠的防守。

爲迷惑台州駐軍,特地放棄直接奔襲溫嶠的道路,從橫浦登岸的兩營精銳,從西側的湖霧嶺繞道,進迫台州駐軍在西南防備樂清方向另一處駐寨西嶴。陳漬率一營輕裝銳卒,拖到日隅時分在塘頭廟登岸,馬不停蹄的翻越小根塢嶺,直接奔襲溫嶠。

陳漬所率皆是鍵銳,負弓挎刀、輕裝而行,行速飛快。雖說他們在塘頭廟登岸時,就給小根塢嶺上的望哨覺察,等一營銳卒完全登上岸,小根塢嶺上的狼煙纔給點燃。

黑色煙柱風吹不散、直衝雲宵。

陳漬率部衝到小根塢嶺山腳下,纔有一支百餘人的守軍隊伍倉促爬上嶺頭來攔截。很顯然,溫嶠的守軍主要防備淮東軍從小根塢嶺西側的穀道搶過,在那裡設置大量的障礙,佈下守軍,沒有想到淮東軍有從翻越小根塢嶺進擊溫嶠的心思。

小根塢嶺山勢平易,雖說能阻礙大隊兵馬通過,但根本就攔截不了輕裝銳卒翻越。

看到嶺頭守軍已經倉促趕來,陳漬也不整飭隊形,當即就命兩都隊穿甲相對完備的人馬從兩面直接強攻嶺頭。這時候就是要搶速度、搶時間,不能讓守軍在嶺頭站穩腳,不然就算整飭隊形,攻上去難度也會倍增。

輕裝而行,負弓挎刀,甲多輕甲,無大盾、大弩,更無飛矛盾車這種可以遮閉箭雨的器械。兩隊兵馬分出十數精擅射術的好手,從兩翼進逼,站在相對高的地方,精準射殺嶺頭守軍,其他兵卒或用輕盾護前,或讓臨時穿兩層甲的兵卒在前面直接擡手護住面門,往上硬衝。

百餘守軍,手忙腳亂,衝上嶺頭也是氣喘吁吁,又以當地所募鄉勇爲主,弓多獵弓,看到淮東軍如狼似虎的衝來,大半人腳軟心跳,雖說仗着居高臨下的優勢,但倉促間射箭,稀稀拉拉,形不成有威脅的齊射。

當淮東軍的射手從兩百步外射來狠而準的箭矢,嶺頭的守軍陣腳頓時就亂了。即便是仰攻衝過一箭之地也就二十數息的時間,甲卒衝上去,陌刀手在刀盾兵的掩護,便如殺人利器,守軍裡也有甲卒,但不能相互配合作戰,再厚的甲在十四五斤的陌刀狠劈之下,也是一劈即開,普通槍矛也是給一劈即斷……

嶺頭守軍給殺潰,最先登上嶺頭的甲卒也不忙於追擊,只是讓弓手佔據有利位置射殺之,以穩定陣腳爲主,掩護大隊兵馬攀爬上來。

受創的兵卒就地救治。

淮東軍兵卒每人隨身都推帶止血藥劑,裝在小瓷瓶裡,一般刀創,將藥粉灑在創口,既能止血又能防止傷口潰爛,紮裹紗布,可以接着作戰。

受創較重的,只要不是致命傷,也是由隨軍郎中救治、包紮,然後留五人掩護就地駐守,一起負責掩護繼續前進兵卒的後路,確保嶺頭不給敵軍的散卒奪去;只有三人在腰腹處受箭創頗深,鉸去箭桿,要擡下山去取箭頭。

陳漬登上嶺頭,眺望過去,溫嶠鎮就在小根塢嶺的西北山腳處,也能望見從溫嶺平原進入溫嶠的西北口子一角。本來在小根塢嶺西側穀道設障挖壕、堵住進入溫嶠鎮通道的數百守軍倉促北撤,往溫嶠鎮逃去。

溫嶠不愧是從前朝中期就存在的大鎮,站在嶺頭望過去,黑瓦白牆鱗次櫛比,比普通小縣城的規模不小,鎮子外圍是一圈又高又厚、石磚砌就的護牆。

根據哨探之前的偵察,台州府派遣溫嶠的守將是一員巡檢。雖然溫嶠有一營守軍,但真正直接隸屬浙南都督府的戰卒不足兩百人,其餘都是從地方招募的鄉勇。

由於近幾十年來受東海寇襲擾,浙南沿海的鎮寨都有相當的防護力,長期與海盜對抗,浙南地方民風彪悍,即使是鄉勇憑寨堅守,也有相當的戰鬥力。

不過溫嶠鎮地方勢力,對奢家的忠心應該有限得很,只要及時封堵住從台州平原支援溫嶠的通道,淮東軍大部再從小根塢嶺西側穀道登岸,溫嶠地方勢力的抵抗意志不會太強。算着時間,除非在狼煙升空時,溫嶺恰好有援軍在趕來溫嶠的半路上,不然怎麼都趕得及在援軍過來之前,封鎖從北面進溫嶠鎮的口子。

除留兩都隊兵卒與傷卒守住嶺頭外,陳漬也不耽擱,當即率其餘近四百輕裝銳卒從狹窄曲折的嶺道而下,繞過溫嶠鎮的主寨,強攻上溫嶠北的水倉頭山。

小倉頭山勢不高,才十餘丈,但橫在溫嶠的北面,要避開小倉頭山,需要多繞過七八里山路才能進入溫嶠。

山頂有一座才三間屋廈的山神廟,陳漬依着山神廟,將小倉頭山控制起來,當頭封住從溫嶺進入溫嶠的口子。

溫嶠鎮守軍人數雖多,先小股兵卒出寨來戰,但給這邊弓弩射殺回去,便守着鎮寨不出。過了約半個時辰,陳漬依着山神廟,在小倉頭站穩陣腳,援軍才從溫嶺縣城方向姍姍來遲,才五百餘人,不足一營。

陳漬依着小倉頭的地勢,以步弓結陣射殺爲主,將溫嶺援軍攔截不使之進入溫嶠。此時崇城步營第一旅餘下三營主力,從小根塢嶺西南麓登麓往溫嶠開拔而來。

沒有守軍在後,小根塢嶺西側的嶺道障牆與壕溝很容易清除,供兵馬通過。

清晨從湖霧嶺繞道進擊西嶴寨以爲疑兵的千餘精銳,也從花嶺趕來匯合,看着淮東軍進入溫嶠的兵馬越來越多,鎮寨裡的守軍徹底放棄與援軍夾擊小倉頭山的意圖,堅守不住,五百餘援軍堅持到午後,也拋棄數十傷卒,往溫嶺城倉促撤逃。

陳漬嗜戰,要是任他的性子來打,接下來鐵定是以優勢兵力強行攻入溫嶠鎮,但在作戰計劃裡,在對溫嶠鎮形成合圍之後,確保台州駐軍不能形成威脅,當優先進行勸降。

陳漬在設立於山神廟的臨時指揮棚裡,樂清派來說降的人是左光英的族兄左士雄,秀才出身,在當地也是有頭有臉的人物,帶着左光英與劉文忠的親筆信過來勸降。

樂清與溫嶠挨着,很多人都沾親帶故,能兵不血刃的解除溫嶠的武裝,對誰都好。

眼前最大的阻力就是浙南都督府派到溫嶠的巡檢與近兩百浙南都督府直屬兵馬,他們若是不肯降,溫嶠鎮地方勢力很可能給裹脅硬扛下去等援兵。

陳漬沒有太多的耐心,要在浙南迅速打開局勢,也註定要求這邊能速戰速決,對要進鎮寨勸降的左士雄說道:“你也不要進去,奢家所派的守將還在裡面控制着形勢,你要進去多半會給一刀砍了頭。看你老實,我不能害你去送死。我讓兵卒拿大盾護着你靠近寨牆,你要看到有熟悉的人,將左校尉、劉大人的信件射進去就是。不過話說清楚了,裡面人日落之前不降,老子可沒有閒工夫繼續跟他們耗下去。這邊強攻進去,到時候休怪刀槍無眼、血流成河!”

陳漬讓左士雄靠近鎮寨找熟人去勸降,但這邊攻寨的準備工作卻沒有停止。

溫嶠鎮外圍環護的石牆又高又厚,能有效防範海盜掠襲,但畢竟不如正規的城牆。

這邊打通從樂清灣進溫嶠的通道,大型器械的組件很方便就運了進來,兩架攻城撞槌、數架拋石弩很快就組裝起來,推進溫嶠鎮能看得見的空地上待命。

在日落之前,溫嶠鎮裡突然爆發譁變。忠於奢家的溫嶠巡檢及兩百戰卒堅持不降,溫嶠大戶胡家說服民勇將領想要反過來裹脅這兩百兵將開寨門投附。沒想到事行不密,給溫嶠巡檢察覺如異常,裡面頓時就殺成一片。好在胡家及時派人打開寨門,放崇城步營的甲卒進去,將場面控制住,將那兩百忠於奢家的兵將圍殺乾淨。

即便如此,溫嶠鎮裡也死傷了兩百多號人,血流成河。

陳漬卻是不管這些,他見慣了死傷,便是上萬具屍體堆積在他面前,都能面不改色的嚼吃肉餅。

在控制溫嶠鎮之後,陳漬就在溫嶠鎮北相對開闊的地域,駐營紮寨,後面還會繼續派兵馬上岸來,掃除溫嶺、回浦兩城外圍的鎮寨,以期造成以溫嶠爲基、進擊收復台州之勢,將奢家在衢州、東陽縣的兵力吸引過來。

第七十六章 是非黑白第一百四十四章 林庭訓之死(四)第62章 遷島第47章 父子談險謀第二十五章 紙上談兵(一)第101章 深宮怨怒第33章 危局第86章 戰爭陰雲第109章 新的戰場第六十三章 傷亡第32章 蝶翼之陣第4章 海塘問策第21章 投附第25章 割土權謀第56章 飛熊之死第147章 崇國公第15章 財大氣粗第66章 淮陽行第17章 釣魚作戰第122章 浙南戰事尾聲第131章 歸路第十三章 海島生存(一)第59章 負荊請罪第四十二章 唯恐天下不亂第87章 風捲殘雲第42章 再勤王第九章 殺雞駭猴第109章 老將第135章 遺計第40章 變局第36章 徐州攻略第三章 柳月兒第十三章 攪局當然一巴掌第156章 絕望第七章 官兵來攪局第81章 暗子第一百二十二章 黑暗迷情(二)第14章 立場第20章 豬鼠之輩第46章 錢莊第83章 引蛇出洞第41章 海東行營第74章 顧慮第7章 左右爲難第50章 彭城郡公第63章 開海漕第102章 敵蹤又現第30章 以緩待急第37章 分功酬勞第1章 兒女情長第30章 援兵渡海第12章 江寧心思第100章 迫其分兵第二十八章 晉安侯進奏使第24章 魂歸何處第87章 試探第135章 暴雨將傾第13章 擁兵自重第27章 失城第一章 江寧途中(一)第38章 縱虎歸山第44章 人口隱憂第一百二十一章 黑暗迷情(一)第140章 北還崇州第二十三章 宋五嫂羊瞼子肉第6章 搏兔第93章 深山殘兵第24章 高麗戰略第143章 樂極生悲第50章 戰訓識字班第五章 下車伊始第十八章 投桃報李第16章 糧荒第一百一十三章 相位迷蹤(一)第95章 觀戰臺第7章 先手佈局第112章 浙東危局第15章 裂痕第80章 溪爲山徑第46章 搶灘第113章 疑點第7章 誤中副車第4章 內府第43章 欺君第159章 暗渡陳倉第65章 開漕諸策第9章 問政殺心第九十三章 月夜田頭第71章 加快步伐第八十四章 夜黑風高第41章 遼海崩潰第19章 各懷心思第28章 孫杆子孫壯第65章 開漕諸策第38章 濟南失守第106章 驚疑第45章 水上奇兵第5章 挖牆腳第70章 南陽棄或守第58章 銀契嫁妝
第七十六章 是非黑白第一百四十四章 林庭訓之死(四)第62章 遷島第47章 父子談險謀第二十五章 紙上談兵(一)第101章 深宮怨怒第33章 危局第86章 戰爭陰雲第109章 新的戰場第六十三章 傷亡第32章 蝶翼之陣第4章 海塘問策第21章 投附第25章 割土權謀第56章 飛熊之死第147章 崇國公第15章 財大氣粗第66章 淮陽行第17章 釣魚作戰第122章 浙南戰事尾聲第131章 歸路第十三章 海島生存(一)第59章 負荊請罪第四十二章 唯恐天下不亂第87章 風捲殘雲第42章 再勤王第九章 殺雞駭猴第109章 老將第135章 遺計第40章 變局第36章 徐州攻略第三章 柳月兒第十三章 攪局當然一巴掌第156章 絕望第七章 官兵來攪局第81章 暗子第一百二十二章 黑暗迷情(二)第14章 立場第20章 豬鼠之輩第46章 錢莊第83章 引蛇出洞第41章 海東行營第74章 顧慮第7章 左右爲難第50章 彭城郡公第63章 開海漕第102章 敵蹤又現第30章 以緩待急第37章 分功酬勞第1章 兒女情長第30章 援兵渡海第12章 江寧心思第100章 迫其分兵第二十八章 晉安侯進奏使第24章 魂歸何處第87章 試探第135章 暴雨將傾第13章 擁兵自重第27章 失城第一章 江寧途中(一)第38章 縱虎歸山第44章 人口隱憂第一百二十一章 黑暗迷情(一)第140章 北還崇州第二十三章 宋五嫂羊瞼子肉第6章 搏兔第93章 深山殘兵第24章 高麗戰略第143章 樂極生悲第50章 戰訓識字班第五章 下車伊始第十八章 投桃報李第16章 糧荒第一百一十三章 相位迷蹤(一)第95章 觀戰臺第7章 先手佈局第112章 浙東危局第15章 裂痕第80章 溪爲山徑第46章 搶灘第113章 疑點第7章 誤中副車第4章 內府第43章 欺君第159章 暗渡陳倉第65章 開漕諸策第9章 問政殺心第九十三章 月夜田頭第71章 加快步伐第八十四章 夜黑風高第41章 遼海崩潰第19章 各懷心思第28章 孫杆子孫壯第65章 開漕諸策第38章 濟南失守第106章 驚疑第45章 水上奇兵第5章 挖牆腳第70章 南陽棄或守第58章 銀契嫁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