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易幟

兩天後,杜車離由陳花臉領進行轅來見林縛。

“杜公近年來身體衰弱,精力不濟,怕誤大人大計,特讓車離跟大人請罪!”杜車離單膝跪地而言。

林縛輕輕一嘆,杜榮的心意也明白,他不禁杜車離及杜族爲淮東效力,但他個人還念奢文莊的恩情,即使沒有親族之憂,猶不願意效力淮東——強扭的瓜不甜,有杜車離代表杜氏隨同宋家一起易幟,也能打擊閩東勢力的士氣,林縛也無意強求杜榮一定效力於麾下。

林縛對杜車離說道:“宋公將返泉州誓師易幟,我欲請杜將軍以指使參軍職隨同南返以助其事,夷州兵馬也會隨後填入泉州,即配合北面,揭開閩東一戰的序幕,可否?”

“末將謹聽大人所令。”杜車離朗聲應道。

“好!”林縛哈哈一笑,又與宋浮說道,“我與宋公同時動身,就在滄南等候宋公的消息!”

一切都準備就緒,就等着宋浮乘海船返回泉州,宋氏公開跟以奢家爲首其他閩東大族決裂,易幟投向淮東,閩東戰事就將轟轟烈烈的展開,叫奢文莊等浙閩諸人心裡絕無僥倖可存。

宋浮的投順拜表,也於昨日派快馬送往江寧。

林縛讓宋佳送她父親登船,宋浮到明州這兩天,都在忙着商議事情,她父女二人也沒有機會單獨的說說話。

下着細雨,第一水營的兩艘津海級戰船,就泊在碼頭上。

大部分將卒都在艙室裡避雨,也有部分將卒在甲板上守衛,披着雨蓑,船工、水手冒雨調整帆桅,做離港出海前的最後準備。

“你心裡還在怨爹爹?”宋浮輕聲問道。

宋佳執傘而立,眸子看着遠處如煙一樣的細雨,在海水之上,彷彿晨靄,輕聲回道:“以前也許有吧,但不如此,也不能叫我遇見他。”

“哦,”宋浮微微一笑,說道,“大人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

“他啊,他跟女兒說,身處卑微可以博大,即使失敗,也沒有什麼可損失的,故而跋扈囂張、無所顧忌;淮東到今天的地步,來之不易,動一發而牽全身,不可不謹慎行之,故而要深思熟慮、步步小翼,”宋佳知道父親想問什麼,說道,“但形勢也是如此了……”

“歷來都不乏梟雄,然而權勢滔天能自恃、不跋扈者鮮見也,大人能有此論,真梟雄也,看來是我過於露痕跡了。”宋浮輕輕一嘆,倒也不懊悔,跟宋佳說道,“此一別,大概很快又能相見,但願那時是在江寧城裡。”

“但願如此,”宋佳說道,看着她爹爹登船,直到船起錨起岸,才轉身往回走……

**************

宋浮的投順拜表於九月十六日送抵江寧進呈御覽,永興帝、陳西言、餘心源等人也沒有嗅出別的異常,詔告天下的同時,對宋浮等人也照例加官賞爵。

廷議後回到寢殿,永興帝就不再掩飾內心的震驚跟憤怨:“淮東早有這步暗棋,遲遲隱忍不言,還千方百計的阻撓御營軍出征,是爲何意?”

“皇上息怒,”見永興帝大發雷霆,王學善、餘心源勸他息怒,說道,“許是淮東近來兵勢大張,才叫宋氏屈服的。”永興帝對淮東已是如此猜忌了,他們就沒有必要再添油加醋,免得永興帝失去理智,將局勢攪亂。

張晏說道:“也許是淮東怕走漏消息,引起奢家的警覺。”

“走漏消息,消息在朕這邊有什麼好走漏了!”永興帝憤恨不平的質問道,“淮東是要防備朕跟奢家勾結嗎?”

“皇上息怒,事已至此,多想無益啊。既然宋氏以泉州投順,淮東在閩東就能吸引更多的浙閩叛軍,只要奉安伯在浙西多立戰,就能替皇上您賺足面子。”王添說道。

“你們也多出謀劃策,這仗打不好,不僅淮東會興災樂禍,便是江寧城裡看朕好戲也大有人在。”永興帝說道。

餘心源他們按下心頭的暗喜,情知永興帝暗指陳西言等人,還是勸慰道:“皇上息怒,朝野官民,心皆附順,即使見識有淺薄,但不會有什麼壞心。”

爲謝朝忠出兵一事而進行的廷議之後,表面上看去與以往沒有太大的區別,陳西言每日都照舊到政事堂來,但實際吳黨內部的已經絕然割裂,而永興帝則更信任、親近王添、餘心源、王學善等人。

近兩個月,永興帝幾乎就沒有單獨召見過陳西言、左承幕等堅決反對御營軍出征的官員。

張晏最初也是堅決反對謝朝忠出兵,但見永興帝心意已決,就沒有再堅持,也就沒有給永興帝猜忌、見疑。

除了廷議,陳西言幾乎都見不到永興帝的面,許多事情,永興帝甚至繞過陳西言等人,直接吩咐王添、餘心源、王學善、張晏等人去做決策。

王添本身就是政事堂副相,又是御營司副使,王學善掌戶部、張晏掌鹽稅及內庫——即使陳西言等人這會兒摞挑子,朝堂也能勉強運轉下去。

陳西言聲望雖高,但在吳黨內部主張謝朝忠出兵的官員更多一些,導致陳西言與餘心源半公開化的決裂,更多的吳黨官員、士子都投到餘心源的門下。甚至有言官拿江寧舊事諫稱陳西言當年主導到曲家通匪案,有心直接將陳西言扳下臺去。

永興帝對陳西言有諸多不滿,但也曉得當前廟堂之上還要陳西言來主持大局,不痛不癢的將那封諫書駁回了事,事情倒沒有擴大開來。

************

九月二十一日,宋浮返回泉州的次日,就通告全城,改旗易幟,拘押所有泉州府及屬縣浙閩大都督府所委派的官員、將領,同時由宋義率兵進入興安,於二十三日攻陷興安城外圍的華亭堡,以此正式揭開閩東戰事的序幕。

雖說八姓宗族對宋氏的背叛早有預料,但也僅限於有限的高層。泉州易幟,又悍然攻打興安,整個閩東地區都震惶不已,軍民士氣受挫之嚴重更是難以想象。

有如霞浦是晉安的北門戶,興安則爲晉安的南門戶,而華亭堡又是興安城的南門戶。

即使奢文莊嚴格控制宋家背叛的消息走漏出來之時,守華亭堡的一營精銳兵馬,都卒長以上的武官,都提前給打過預防針,但待宋氏真正的易幟,跟浙閩軍決裂,宋閥大將宋義率兵馬攻來時,華亭堡也僅堅守半天,就給攻陷了。

淮東近半年來,在北面滄南不斷的增兵,浙閩軍在閩東的兵卒,就承受了極大的壓力,普通將卒根本就沒有考慮到最開始的、最直接的打擊,竟然是來自大都督的親密故友宋浮。

士氣層面的打擊,到底有多大影響,自古以來,都沒有精準的判斷。一旦兵卒沒有守戰的意志,即便是身上再多加一根稻草,也很可能會垮塌掉。

雖說宋義所率北進的兵馬僅三千人,在這種情況下,以胡宗國爲首、浙閩軍在興安城裡的六千守軍,卻不敢輕易出城打反擊,而是依照之前的密議,籌備先撤往晉安城的準備。

************

三沙灣,位於霞浦、蕉城、羅源三縣之間,是個口小腹大的大海灣,給鑑江半島與東衝半島環包,從海路打閩東,三沙灣纔是閩東真正意義上的東門戶。

在淮東水營將領的眼裡,三沙灣的東衝海口,當得起五邑咽喉。

趙青山站在尾艙高層甲板之上,眺望崖石林立的東衝海口。

兩年前,爲了打擊閩東的航海潛力,趙青山就率南襲船隊,將三沙灣沿岸狠狠的掃過一遍,這次還是選擇從三沙灣登岸。

奢文莊應該早有預料宋氏的反覆,明面上在閩東沿海的佈防是北重南輕,但暗地裡對南側興安城的佈防不可能放鬆——故而主攻方向放在南或放在北,區別並不大。

三沙灣內的天然海港資源以及近兩百里的內灣海岸線,爲戰船駐泊進登岸,提供極爲便捷的條件。

從三沙灣登岸後,可以直接威脅閩東北門戶霞浦的側後。

即使曉得淮東兵馬一旦大規模展開攻勢,浙閩軍很可能會主動放棄閩東沿岸諸城,但林縛要求各部,要積極去消滅浙閩軍的有生力量,而不能舒舒服服叫浙閩軍沿閩江退到閩西腹地去。

浙閩軍在閩東差不多有四萬精銳,不在相對開闊的近海平原,去儘可能的殲滅之,要是讓這四萬精兵舒舒服服退到閩江上游的建安府,一時給將來抑攻建安府帶來很大的難度,再者就是暫時不打建安,收復閩東沿海諸府縣後,還要防備這四萬兵馬隨時沿閩江打回來。

在閩東近海平原地區,一定要儘可能的多殲滅浙閩軍的有生力量。

閩江口還沒有打開封鎖,興安與霞浦不拔,無法直接攻打晉安城,比起夾攻霞浦,從興安到閩江口之間,顯然很難找到一個讓淮東水營熟悉又能給大規模兵船泊岸的地點來。

浙閩軍在三沙灣沿岸雖然築有三處哨塞,但面對一下子涌來的上百艘戰船、水步軍兩萬餘大軍的強行泊岸登陸,三處哨塞的三百餘駐軍顯然是無法抵抗的——而近處霞浦、蕉城、羅源三城的駐軍也沒有來援應的意思,僅用一個時辰,前哨登岸部隊,就攻下鑑山,佔領這處三沙灣的制高點之後,主力兵馬則在鑑山北麓,大規模的登上閩東的土地……

趙青山站在船尾艙的甲板,心想:周同這時候應該率兵趕到霞浦北面的分水關城下了吧?

第145章 惡奴第75章 攻寨第104章 再襲大橫島第66章 淮陽行第五十九章 填平之策第75章 手段第111章 鄉人治鄉第114章 殲滅第3章 寧王第八十五章 山雨欲來第5章 兵甲第63章 盲點第91章 伏誅第36章 舊瓶新酒第九章 殺雞駭猴第8章 投效第70章 意外相逢第64章 殘城廢土第30章 星星之火第76章 密約(三)第一百二十章 迷局(三)第57章 破口罵娘第16章 誰能知心第85章 鶴城之失第125章 政事無非話家常第54章 四人洞房第153章 前奏第22章 海東勢力第10章 初戰第十九章 車藏銀妝刀第80章 雲崖小鎮第89章 勸進(一)第136章 大私第153章 前奏第161章 誰是獵物第138章 殺雞駭猴第53章 夜雨第十五章 清江浦第57章 好快第123章 曉喻盟友第七十八章 風雲漸涌第75章 北行第55章 閨房秘語第23章 南洋擴張第41章 冰裂第58章 還鄉第79章 火中慄第一百零一章 四月芳菲(二)第38章 死守王府第61章 論農第23章 南洋擴張第九十章 分贓(一)第10章 血書第十一章 意亂情迷第10章 虎將有謀第150章 還有一戰第49章 轉攻爲守第5章 黑水洋第66章 控制洪澤浦第45章 水上奇兵第16章 滄南大捷第112章 荊州攻防第36章 捉虜賞刀第25章 道不同第4章 投效第85章 鶴城之失第20章 散兵遊勇第85章 逃都第五十四章 隻手遮天第98章 意在鶴城第116章 叛逃第46章 搶灘第二章 江寧途中(二)第一百零九章 冰釋(一)第二十一章 跋扈的風情(一)第70章 豔若桃花第19章 大風迷眼第37章 體用之議第48章 信傳浙南第四十七章 治獄(二)第124章 懸樑第7章 先手佈局第68章 天下未雨第17章 密會第78章 密議出兵第37章 叛第26章 歸心第58章 銀契嫁妝第五十五章 夾藏私帶第4章 分歧第一百三十五章 船行河上第122章 浙南戰事尾聲第31章 淮陽初雪第149章 亂世良民易爲賊第30章 堵口第33章 滲透第23章 會審第27章 結營第15章 聯姻第二十九章 拔刀救人(一)
第145章 惡奴第75章 攻寨第104章 再襲大橫島第66章 淮陽行第五十九章 填平之策第75章 手段第111章 鄉人治鄉第114章 殲滅第3章 寧王第八十五章 山雨欲來第5章 兵甲第63章 盲點第91章 伏誅第36章 舊瓶新酒第九章 殺雞駭猴第8章 投效第70章 意外相逢第64章 殘城廢土第30章 星星之火第76章 密約(三)第一百二十章 迷局(三)第57章 破口罵娘第16章 誰能知心第85章 鶴城之失第125章 政事無非話家常第54章 四人洞房第153章 前奏第22章 海東勢力第10章 初戰第十九章 車藏銀妝刀第80章 雲崖小鎮第89章 勸進(一)第136章 大私第153章 前奏第161章 誰是獵物第138章 殺雞駭猴第53章 夜雨第十五章 清江浦第57章 好快第123章 曉喻盟友第七十八章 風雲漸涌第75章 北行第55章 閨房秘語第23章 南洋擴張第41章 冰裂第58章 還鄉第79章 火中慄第一百零一章 四月芳菲(二)第38章 死守王府第61章 論農第23章 南洋擴張第九十章 分贓(一)第10章 血書第十一章 意亂情迷第10章 虎將有謀第150章 還有一戰第49章 轉攻爲守第5章 黑水洋第66章 控制洪澤浦第45章 水上奇兵第16章 滄南大捷第112章 荊州攻防第36章 捉虜賞刀第25章 道不同第4章 投效第85章 鶴城之失第20章 散兵遊勇第85章 逃都第五十四章 隻手遮天第98章 意在鶴城第116章 叛逃第46章 搶灘第二章 江寧途中(二)第一百零九章 冰釋(一)第二十一章 跋扈的風情(一)第70章 豔若桃花第19章 大風迷眼第37章 體用之議第48章 信傳浙南第四十七章 治獄(二)第124章 懸樑第7章 先手佈局第68章 天下未雨第17章 密會第78章 密議出兵第37章 叛第26章 歸心第58章 銀契嫁妝第五十五章 夾藏私帶第4章 分歧第一百三十五章 船行河上第122章 浙南戰事尾聲第31章 淮陽初雪第149章 亂世良民易爲賊第30章 堵口第33章 滲透第23章 會審第27章 結營第15章 聯姻第二十九章 拔刀救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