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9章 及第

孔昆在內書房裡大大的丟了面子,李中易不僅沒有懲罰他,反而婉言拒絕了孔昆的辭呈。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你以前不懂我不怪你,現在必須要懂!

李中易只說了這一句話,便讓孔昆收回了辭官之心。原因其實很簡單,若是李中易哪一天不訓斥孔昆了,反而是他真正需要離開的時候了。

李中易對武臣比較粗魯一些,他樂意踢誰的小屁屁,反而是當作自己人看的親熱。

禁軍的高級將領之中,包括廖山河、宋雲祥以及劉賀揚在內,都捱過李中易的“佛山無影腳”。

捱了踢,不僅屁事沒有,反而是一種值得吹噓的榮耀!

因爲文臣們的面子都比較薄,李中易不可能採取踢屁股的方式,來表達親熱之意。

那麼,爲了體現和文臣之間關係的遠近,李中易越是狠狠的訓斥,心裡就越拿對方當自己人看,已經是衆所周知的客觀現實。

孔昆被李中易罵得很慘,但是,現場只有他們兩個人,也就無所謂顏面的問題了。

“獨尊儒術之弊端,遺害無窮,朕必改之。不管你是真明白,還是假明白,朕都有必要提醒你,切勿自誤!”李中易扔下這句嚴厲的警告之後,真的甩袖子走人了,把孔昆獨自晾在殿內。

開什麼玩笑?李中易的江山,靠的是李家軍將士們用命換來的,而不是士大夫們拱手相送。

槍桿子裡出政權,乃是最樸素的真理!

省試的第二天,又有兩名明算科的舉子,提前交了卷。

這一次,李中易直到吃罷了晚飯,才又摸到王大虎的公廳裡。

李中易看完了試卷後,開心的笑道:“國朝不是沒有人才,確實被埋沒了!”

王大虎見李中易的心情很不錯,就湊趣兒說:“三弟,這兩位舉子,也都答對了?”

“嗯,都對了,這確實讓我完全沒有想到哇。”李中易重重的呼出一口濁氣,嘆息道,“居然有三個人可以解出二元二次方程,可想而知,天下之大,確實人才輩出啊!”

目前的整個強漢朝,大約有四千多萬人,這麼多人裡面,出現三名具有初中數學水平的舉子,其實比例已經很低了。

不過,令李中易倍感欣慰的是,至少有三人脫穎而出了。數學是一門邏輯思維異常嚴謹的科學,對就對,錯就錯,沒有含糊不清的模糊空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今天即使只有三個初中生,數年後,肯定可以教出百名初中生。再過幾十年,必有萬名初中生,甚至是十萬名初中生。

李中易早就想丈量全天下的田畝,礙於籌備的明算幹部不足,一動不如一靜罷了!

說白了,讓本鄉本土的差役,去丈量本鄉本土的田畝,即使得出了數字,李中易也不可能相信。

在小農社會,世家大戶或是官紳大戶,除了做些糧食、麻布、絲綢等商品的投機買賣之外,主要的收入來源,全靠田畝。

大明朝敗亡的根源之一,東北和西北同時打仗,糧餉(財政收入)卻不夠用了。可是,本應該歸於朝廷的稅收,卻都被東林黨爲首的士大夫們,所私吞了。

闖賊李自成的人,在北京城裡,搶掠了幾千萬兩白銀的例子,活生生的擺於李中易的面前。

說白了,天下有難,窮的只是崇禎皇帝一人而已,他手下的官員們個個肥得流油。

李中易頒佈的限田令和均稅令,說到底,就是要限制現任或前任官員們的斂財特權。這也是文臣士大夫集團,屢屢對李中易展開反攻的根本性原因之一。

自從李中易打進開封城之後,武臣勳貴集團的利益,其實也受了損。但是,在即將展開的統一戰爭之中,武臣集團或多或少可以撈點利益回來,反彈的聲浪就沒有文臣集團那麼的強烈。

另外,武人都信奉一個原則:誰的拳頭最大,就服誰!

李家軍以橫掃六合的氣勢,幾個時辰便摧毀了韓通率領的幾十萬舊禁軍,就等於是將舊武臣集團,一次性的全都揍趴下了。

更重要的是,舊武臣集團自認爲打不過的契丹鐵騎,居然被李家軍打得滿地找牙。

更有甚者,契丹人連經營了幾十年的糧倉——幽雲十六州,都輸給了李中易。

所以,到目前爲止,樂意和李中易合作,並主動向他靠攏的重臣,大多出身於武臣勳貴集團。比如說,首相李瓊和次相折從阮,就是鮮明的例子。

隨着李家軍的北伐獲得極大的成功,對大地主大世家階級的武力威懾,已經十分足夠。

所以,北伐軍迴歸開封之後,李中易便全面推動軍官轉職爲亭正和村正的運動。

作爲超級務實大師的李中易,他就信一點,真正捏在手心裡的東西,纔是自己的。否則,都不過是空中樓閣罷了。

很快,三天的雜科考試落幕,王大虎組織同考官們,開始集體閱卷。

明算科的同考官,李中易特意選中了,司天監少監吳榮柄。

在這個時代的司天監裡,不管是監正還是少監,都是有真才實學的神棍!

之所以說神棍,主要和司天監的觀察天象的職能有關。在地心說的時代,司天監描繪的天象,基本上都屬於瞎扯淡。

但是,就這麼一個瞎扯淡的機構,卻偏偏是必不可少的衙門。

前朝時,隴西發地震,司天監就鬼扯說,這是上天示警於皇家。結果是,政事堂的全班相公皆被罷免,重新換了一批相公掌權。

由此可見,別看司天監的地位不高,卻可以利用天象異常的由頭,搬倒全班政事堂的宰相。

李中易上臺之後,專門召見了司天監的全體主官,出數學題考問於執政王府。

最終,脫穎而出的,卻是司天監的少監吳榮柄。

那天,考慮到時間關係,李中易只出了五道二元二次方程的題目,全部答對的卻僅有吳榮柄一人而已。

考試過後,李中易一查吳榮柄的老底子,這才知道,姓吳的竟然是個勾引寡婦通J的失德者。

吳榮柄的妻子去世之後,一直未曾再娶,可能是貪圖張寡婦的錢財,他一直和她眉來眼去的暗中勾搭。

卻不料,貌美如花的張寡婦,不僅勾搭了吳榮柄,更牽連到了時任首相範質的門生——楊炯。

司天監的判監出缺後,吳榮柄原本大有機會上位的,卻被楊炯拖了後腿。到目前爲止,吳榮柄在少監的位置上,已經待足了十三個年頭。

按照一般人的邏輯,類似吳榮柄這種失德者,必是棄之不用了。

然而,李中易的用人邏輯,卻是無法德才兼備的時候,取才爲上。

說白了,就是拋棄了從私德看公德的選拔原則,採取的是唯纔是舉的邏輯。

孔子曰:人不爲己,天誅地滅!

私德不行,並不意味着不能替朝廷出力。反之,有公德心的人,也不可能一輩子都端平一碗水!

說白了,人性本私!能不能爲朝廷出力,僅靠個人的私德,是不可能維持多久的。關鍵是,監督的體制的充分完善,並落實到人。

所以,李中易力排衆議,欽點了吳榮柄爲明算科的同考官。這既是一次大膽的任命,又是一次極富有深意的測試。

五日後,雜科省試的各科的初步考中名單出爐,並一一擺在了李中易的御案上。

李中易明明惦記着明算科的考中名單,卻偏偏伸手打開了明書科的考中名冊。

本次雜科省試,參加明書科考試舉子,一共有三十名之多。按照以往的慣例,敢於參加明書科的舉子,大多都是對書法頗具信心之人。

至今只能寫楷書的李中易,在書法上的造詣,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他就着名冊,一一打開試卷,只覺得每個人的字,都寫的很棒,卻看不出誰優誰劣來。

李中易心裡明白,雜科的主考官王大虎,和他一樣,都對書法沒有太多的研究。

明書科的同考官張潛,見李中易的視線投注到他的身上,趕忙畢恭畢敬的說:“稟皇上,按照明書科的考試規矩,只取三名最佳者……”把遊戲規則解釋的一清二楚。

李中易點了點頭,在心裡記了張潛一筆,等將來時機成熟的時候,再委以重任。

這年月,做臣子的最大本事,原本就是揣摩上意,然後努力達成上意。

畢竟,李中易還沒說話,張潛就猜對了他的心思,這種人才委實不多。

和進士科的同考官皆爲翰林學士不同,雜科的同考官來自於四面八方的衙門,並且都是不受重視的清水衙門。

基於此,雜科的這些同考官先天性的,具有向李中易靠攏的基礎。

玩政治的基本原則,其實是搞清楚,誰是朋友,誰是敵人!

也就是說,團結誰,鬥爭誰的大問題!

對敵人的陣營,就該摻沙子,打棍子,挖牆角,扔磚頭!

按照以往的慣例,雜科的省試,主考官和同考官只要統一了意見,相關的上榜名次也就定了,宰相們都不屑於過問。

也正因爲這個慣例,也就給了李中易極大的揮灑空間,他老人家大筆一揮,參與明書科省試的三十名舉子,字都寫得很好,全部及第!

PS:現在是235票,超過255票,至少加一更!

第1395章 常平倉第592章 軍規第39章 雙狐會第1443章 密捕第660章 有內奸第462章 死戰到底第935章 戰利品第984章 巍峨第1331章 何爲袍澤?第303章 救星第231章 使壞第948章 臣虜第1421章 召見大周氏第899章 水師第1078章 攻山第74章 暗渡陳倉第71章 渾身是膽(新的一週求推薦票)第430章 廂軍精銳第二十四章 暗算第363章 惡賊第919章 引蛇出洞第1143章 天助我也第1054章 韓通?趙匡胤?第十二章 攤牌第289章 誰主?誰從?第1156章 前奏第711章 酣戰第200章 就擒第234章 柴房第520章 求援者第884章 出大事第881章 逆鱗第319章 折騰第46章 陷害(拜求推薦票)第394章 稀泥怎麼和?第838章 恩典第1412章 洪州在望第969章 重臣私心第737章 人禍第986章 銅臭第439章 鋼軍第585章 錯綜複雜第303章 救星第428章 山陵崩?第706章 襲第253章 心思第318章 怯第397章 焦點第585章 錯綜複雜第731章 誰更愚蠢?第272章 大義第136章 這次搞對了!第1098章 老狐狸登場第881章 逆鱗第982章 不是劉邦第1241章 破城矣第568章 刺,扎得頗深!第202章 破開京第672章 洞內有人第1285章 虎有害人心第1052章 鼎盛軍威第1166章 好戲第1487章 旦夕破關第一章 抄家第1449章 挖牆角第609章 戰雲密佈第十九章 教婢(求推薦票)第127章 仙紙(月票的鼓勵不能少啊!)第1317章 偶遇第447章 恩相?第1160章 躍馬中原第1216章 紈絝的蛻變第683章 出擊第1365章 挖坑第1071章 一觸即發第1032章 一波三折第1124章 暴風雪的前夜第157章 誓死北伐(求月票)第1480章 妙計第1247章 收穫頗大第393章 步步驚心第378章 師徒第909章 西進?東進?第1258章 試探性進攻第707章 戰第370章 彼此折騰第192章 決戰第1491章 論監督第590章 天下大勢第933章 誰敢不從?第712章 鏖戰第555章 逼反第39章 雙狐會第1480章 妙計第721章 憤局第922章 吃大戶第1068章 降書第866章 大風起兮!第622章 好戲連臺第694章 烤豬
第1395章 常平倉第592章 軍規第39章 雙狐會第1443章 密捕第660章 有內奸第462章 死戰到底第935章 戰利品第984章 巍峨第1331章 何爲袍澤?第303章 救星第231章 使壞第948章 臣虜第1421章 召見大周氏第899章 水師第1078章 攻山第74章 暗渡陳倉第71章 渾身是膽(新的一週求推薦票)第430章 廂軍精銳第二十四章 暗算第363章 惡賊第919章 引蛇出洞第1143章 天助我也第1054章 韓通?趙匡胤?第十二章 攤牌第289章 誰主?誰從?第1156章 前奏第711章 酣戰第200章 就擒第234章 柴房第520章 求援者第884章 出大事第881章 逆鱗第319章 折騰第46章 陷害(拜求推薦票)第394章 稀泥怎麼和?第838章 恩典第1412章 洪州在望第969章 重臣私心第737章 人禍第986章 銅臭第439章 鋼軍第585章 錯綜複雜第303章 救星第428章 山陵崩?第706章 襲第253章 心思第318章 怯第397章 焦點第585章 錯綜複雜第731章 誰更愚蠢?第272章 大義第136章 這次搞對了!第1098章 老狐狸登場第881章 逆鱗第982章 不是劉邦第1241章 破城矣第568章 刺,扎得頗深!第202章 破開京第672章 洞內有人第1285章 虎有害人心第1052章 鼎盛軍威第1166章 好戲第1487章 旦夕破關第一章 抄家第1449章 挖牆角第609章 戰雲密佈第十九章 教婢(求推薦票)第127章 仙紙(月票的鼓勵不能少啊!)第1317章 偶遇第447章 恩相?第1160章 躍馬中原第1216章 紈絝的蛻變第683章 出擊第1365章 挖坑第1071章 一觸即發第1032章 一波三折第1124章 暴風雪的前夜第157章 誓死北伐(求月票)第1480章 妙計第1247章 收穫頗大第393章 步步驚心第378章 師徒第909章 西進?東進?第1258章 試探性進攻第707章 戰第370章 彼此折騰第192章 決戰第1491章 論監督第590章 天下大勢第933章 誰敢不從?第712章 鏖戰第555章 逼反第39章 雙狐會第1480章 妙計第721章 憤局第922章 吃大戶第1068章 降書第866章 大風起兮!第622章 好戲連臺第694章 烤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