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棚閒話落畢,不遠林道口兒上,秦旌攜領馬隊騎兵,呼嘯弛至。
到得棚前,原還閒言散敘的那幾鄉下客,連同瓜農夫婦俱有駭然神情,生怕遭惹這些人物,於是矮頭縮身的,一時好不害怕。
呼——
“籲——”
“停下!”
騎兵抵近,秦旌頭首一聲喝令出,全員勒馬止蹄。
於後,身形靈巧一翻,秦旌下馬來,到得簫郎身前一拜。
“國公爺,常熟縣衙那邊事,都較辦妥。”
“呃,隨來,南京那邊也有了新消息。”
聞是,蕭靖川原處不動聲色,把杯中茶一飲而盡。
反是越修先作起身,見得隊中自己隨來的錦衣衛人手,上前招呼。
而責爲傳訊之人呢,也是不消怠慢,忙下馬匆走幾步上,一個拜禮,自懷中掏出密信,雙手奉去。
偏身又轉遞,越修把信交在簫郎手中,耳畔隱語。
“國公爺,瞧信封口,是緹帥親筆。”
“恐是有來急密事,您還是自來打開吧。”
言畢,越修一扭臉挺起身形,護在近旁。
原在跪就近下的秦旌,亦有着眼色。
就於簫郎盯眸示意下,也起身退後了兩步,以全候令是矣。
“老蕭,聖上急命召回,見信速歸。”
“揚州處,閆應元以得旨升遷知府位,馬爲民亦如意落得道臺之職,分管糧道、鹽道二項。”
“暗裡我會加派人手相監察。”
“你短期無需再理,聖上有意要動兵馬開赴安徽、河南兩地。”
“從速緊回,後有要事相商!”
蕭爲自顧展信相瞧。
看畢,一和手將信收了,遞迴越修銷燬。
穩坐中,其一個深呼吸,拍掌到大腿上,重提動精神,猛爲起身!
“好,好哇!”
“總算是等着信兒了!”
“走,秦旌,上馬!”
言出,蕭靖川身形匆提幾步,一個翻身躍上馬去。
“越修,把茶錢付了。”
“常熟縣,咱恐是沒時間再去了。”
“你帶兩個人,替去跑一趟。”
“除了此前意好之盤算,再加一條兒。”
“呃,剛那老伯說是那人叫個寧紀是吧。”
“要果真下了獄的,就再給我放出來。”
“就說我來保!”
“出來後,他若願意,就先叫他跟你歷練歷練規矩,再帶來我府上做活兒。”
“當然,倘是人家不願意,就地放了歸家也成!”
簫郎對得剛下閒聞之人,一時竟亦有來興趣。
聞情,原處越修一拱手。
“是!卑職明白。”越言應。
“恩,好啦!”
“此間事了,秦旌,喪門星,走,這便打馬回程。”
“快馬加鞭,直奔南京!”
完畢,蕭將歸去心切,也就不待多等什麼了,一揚鞭子,撥轉馬頭,順勢離弦快箭一般,朝來路奔赴而走。
臨了,風中再就飄來一句。
“越修,着人速辦,你再跟回南京匯合便是!”
聽及,越修亦嚷回答話。 “好,明白了!”
話罷,秦旌、喪門星攜領後隊,便也就此揚蹄跟去,不相再停是矣。
轉瞬,瓜棚前,亦只零星剩的越修一路,三五人也。
鐺鐺——
越修反身到桌前,排下兩枚大錢。
“呵呵,老伯,這些,應是夠付你茶錢了吧?”
“我等還有急事,也就不多留啦,告辭!”
相說去,聽言如此,那瓜農老漢壯着膽子,卻竟忽來強撐着起身挪起。
越修詞言有禮,倒也不多耽擱。
完後,其自上躍得邊在經停之馬,一擺繮繩,瞧勢便要另頭前行去往常熟縣城了。
“呃,上,上差,這位上差呀!”
“小,小老兒我,不知道尊架是,是個多大的官兒。”
“恩,不過,剛下里,那你們領頭兒的說話,我也是聽見了。”
“寧紀.,吼吼,這你們要當真要去放他,那,那這個銀粒子,您看能不能幫我還給他。”
“也省我腿腳再跑一趟了。”
“主要我不識路哇,沒怎出過遠門兒,我是怕.”
瓜農老漢乍着膽子上前來,自腰間掏得剛又別回去的那顆銀粒子,上趕着拱手遞到馬上越修眼前,詞言來這番說頭兒。
而這當刻,見瞧其竟這般麻煩到官家頭上去了,後窩着的他那婆子大駭,瞧是驚懼的眼淚兒都要飆出來,上前一把拽得瓜農胳膊就往後煞。
“哎呀,你這老東西,你找死呀你!”
“別,咱可不敢跟他們交道哇,你這”婆子有來嘀咕聲。
越修於馬上聽得這些,心裡也是一陣無語。
“呵,行啦!”
“這銀粒子,等他出來,你還是自己去還的好。”
“我們還有事,也就不多停啦。”
“再會!”
言畢,越修不願再相耽擱,一夾馬腹,便也就朝前弛奔而去。
身後三五人隨跟同往。
獨留得瓜農老漢原地長嘆是矣。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就在常熟此地,田壟間蕭接致中密報後,其一路星夜兼程,是馬不停蹄,人不歇路。
到得九月十日後夜時分,方歸南京城下。
十一日上午,傳召進宮述職去。
武英殿內,弘光帝朱慈烺單召簫郎面見。
此番皇命辦差,所繳貪墨贓款共計四百八十餘萬兩,所籌措糧食萬石之數。
更兼原常州、丹陽兩地之災疫,民患也較相撫得以緩和。
如此成績功勞,弘光帝當庭龍心大悅,對得簫郎交口大讚,表去意思,或恐今後更要倚重是也。
後續,兩廂交心,午時亦未能得脫,於那宮內同進午膳事。
再經一通詳談密話,那朱慈烺也是將得近期山東形勢,及自己所思作爲,撿可言者相告於蕭。
論及今後兵事,其言有意讓得蕭軍一部,有組織撤出山東界,開往安徽東北,及河南兩地。
大致用意,無非要他蕭靖川另起爐竈好下米。
當然,此般議由,實來蕭這一方,亦早有預判矣。
就在凌晨初,蕭之回程後夜入府再後,實情簫郎不顧一路疲乏,還曾夜會靈谷寺。
於寺內,蕭、邱,兼加弘忍大師姚祖蔭,對得此情,就已是有了一番詳論。
畢竟,山東向之軍務,在他聖旨批覆,要黃得功全盤接管之際。
實際蕭靖川所部兵馬,就已於此地無有大用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