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斷盟宣言

斷盟宣言:

諸侯討董,執天下之牛耳!

爲天下之大義!

然而有聯軍如白馬義從者,捨棄正義,專事邪惡。

孟津關城,殺良冒功。

興漢軍上下,深以爲恥!

興漢軍,不願意與惡賊同流合污。

割袍斷盟,留書爲證。

爲了這封宣言,劉正特意斬掉了二十件興漢侯儀冕的袍角。

分派信使,向各路諸侯持書報訊。

……

孟津關,公孫瓚軍大營。

公孫瓚是第一個,收到斷盟宣言的人。

接過信和斷袍之後,冷笑着說:“譁衆取寵,婦人之仁!匹夫安敢辱我。來人,將信使亂棍打出,泄我心頭之恨。”

魏攸說:“主公且慢!”

白馬義從,殺良冒功,已經惡了興漢軍。

要是再羞辱信使,也許會讓興漢軍借題發揮。

公孫瓚問:“軍師,難道興漢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與白馬義從開戰嗎?”

魏攸苦笑着說:“主公,諸侯聯軍,以盧門中人爲主心骨。”

就算是劉正,想要滅掉公孫瓚軍,別人也只會搖旗吶喊。

最多就是物傷其類者,會兩不相幫。

魏攸提議:

白馬義從會被聯軍孤立。

當務之急是要謀劃對策,而不是四面樹敵。

公孫瓚說:“惹惱了老子,就跟董卓老賊幹了,沒準兒還能當一回幽州牧呢?”

魏攸說:“主公說的什麼氣話。”

跟了董卓,那是要遺臭萬年的。

更何況有興漢軍在幽州,誰當幽州牧,誰就向閻王殿靠近了一步。

公孫瓚問:“軍師,咱們應該怎麼辦呢?”

魏攸剛要提出建議,公孫越卻走了進來。

公孫越說:“主公,幽州來報!”

幽州牧劉虞,糾合烏桓殘部和東部鮮卑,對右北平郡,遼西郡和玄菟郡,發起了全面進攻。

遼西留守關靖大人,分派公孫範和田楷分兵拒敵。

然而十萬鮮卑鐵騎,勢如破竹,已經連下數城。

關靖血書,請主公放棄討董,回遼西郡主持大局。

魏攸說:“主公,聯軍這裡,已經沒有咱們的容身之地了,還是後方要緊。”

公孫瓚聽完之後,當機立斷。

他一面派人向各路諸侯解釋,一面整飭白馬義從,連夜渡過黃河,朝幽州方向急馳。

……

敖倉,袁紹軍大營。

袁紹纔剛剛收到,劉正的斷盟宣言,公孫瓚的辭盟信就到了。

袁紹問:“軍師,咱們要放公孫瓚離開嗎?”

田豐反問:“主公,公孫瓚鐵了心要走,咱們攔得住嗎?”

再說了,興漢軍已經擺明了,要懲治公孫瓚軍。

強留下來的話,一旦興漢軍和公孫瓚軍開戰,反而會削弱聯軍的戰鬥力。

不如讓公孫瓚回幽州,讓興漢軍專心致志的討董。

更何況公孫瓚軍的惡行,一旦傳揚開來,就會對諸侯聯軍的聲望,形成最致命的打擊。

興漢軍大肆宣揚——割袍斷盟。

就是爲了跟公孫瓚軍,劃清界限。

孟津關周圍的百姓,就不會遷怒於興漢軍了。

袁紹聽了田豐的話,總算是明白了——劉正割袍斷盟,就是不想被公孫瓚軍,給拖累了。

袁紹問:“軍師,咱們應該怎麼辦呢?”

田豐回答說:“主公,公孫瓚軍,惡行既彰,不如順水推舟!”

在田豐的建議之下,袁紹發佈盟主令:

公孫瓚軍殺良冒功,壞了天下大義,特令——逐出諸侯聯軍,取消其盟友地位,勒令滾回幽州反省。

公孫瓚軍,成了第一位被盟主袁紹,明文逐出諸侯聯軍的成員。

陶謙軍跟隨袁紹軍,一起行動,對於驅逐公孫瓚軍,也投了贊成票。

……

滎陽,曹操軍大營。

曹操拿着劉正的書信,問戲志才:“志才,七郎這是想要幹什麼呢?”

戲志才說:“主公,公孫瓚軍殺良冒功,影響極其惡劣!”

興漢軍率先昭告天下,算是躲過了一劫。

曹操軍還有——令滎陽三萬青壯赴死的惡果,沒有消化乾淨呢?

倘若再沾上,公孫瓚軍殺良冒功的瓜落,曹操軍的名聲,可就要毀於一旦了。

反正曹操軍與公孫瓚軍,也沒有什麼交情。

倒不如賣興漢軍,一個順水人情,跟公孫瓚軍,劃清界限。

曹操說:“志才,就這麼辦吧!七郎愛惜羽毛,咱們也不能落後於人。”

戲志才說:“主公放心,我這就去安排。”

在戲志才的安排之下,曹操軍也高調的宣佈了——與公孫瓚軍斷盟。

……

伊闕關中,袁術軍大營。

袁術正在跟閻象,討論劉正的斷盟宣言。

袁術問:“軍師,七郎這是什麼意思呢?”

閻象回答說:“主公,名聲很重要的。”

袁術其實,對劉正的斷盟宣言,多有吐槽。

興漢軍不禍害百姓,也不允許其他人禍害呢?

閻象怕袁術耍個性,忙好言相勸。

袁術說:“軍師放心,同爲盧門中人,我是不可能拆七郎的臺的。”

閻象這才鬆了一口氣,出去安排通告的事情了。

公孫瓚軍的惡行,牽動着天下諸侯的心哪?

……

軒轅關,孫策軍大營。

孫策敲打着劉正的信,一字一句的問周瑜:“公瑾,公孫瓚軍,這是牆倒衆人推呀。”

你說我們孫策軍,是不是要,聲援公孫瓚軍一下。

給興漢軍添點兒堵呢?

孫策這一番話,把周瑜嚇得,不敢說話了。

周瑜說:“伯符,汜水關血戰,孫策軍已經到了風口浪尖之上。”

要是再不知道死活,替公孫瓚軍開脫的話。

只怕孫策軍的名聲,就會臭不可聞了。

大家都爲了搏取名聲,才興兵討董。

要是意氣用事,把即將到手的好名聲,給一手弄砸了。

只怕是從今以後,再也沒有孫策軍的崛起了。

孫策說:“公瑾,我只不過是開個玩笑而已!”

周瑜卻說:“伯符,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千萬不要兒戲。”

孫策得了教訓,也不敢再逗周瑜。

他忙把斷盟的事情,交給周瑜去安排。

與此同時,各路諸侯,旗幟鮮明的站在了興漢軍的陣營,一致聲討公孫瓚軍。

……

旋門關,興漢軍大營。

劉正看着十九封回執,忍不住的嘆了一口氣。

郭嘉問:“侯爺,你不高興嗎?”

劉正回答說:“奉孝,其餘諸侯的回執,都是千篇一律,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然而公孫瓚的回執,你看出什問題了嗎?”

郭嘉這才翻出公孫瓚的回執,認真的讀了起來。

過了很久之後,郭嘉才說:“侯爺,劉虞這個時候鬧事,真的是太不明智了。”

劉正說:“奉孝,劉虞這是找死呀!”

諸侯討董,事關天下大義。

劉虞竟然敢引烏桓鮮卑,禍害百姓,燒殺搶掠,是可忍,孰不可忍。

郭嘉問:“侯爺,咱們怎麼懲罰劉虞呀?”

劉正命令:

傳令扶黎張繡,敲打一下烏桓人。

再讓魏延,到東部鮮卑王庭走一遭。

以牙還牙,以血還血!

劉正說:“至於劉虞,就交給公孫瓚收拾。”

興漢軍,只找烏桓和鮮卑的麻煩,解除公孫瓚軍的後顧之憂。

郭嘉點了點頭,出去安排了。

幽州有魯肅等人,倒也不用擔心,只要安排好戰略方向,就可以了。

賈詡走了進來,對劉正說:“侯爺,大軍已經安排妥當,可以朝偃師城開進了。”

劉正說:“那就出發吧!”

興漢軍,終於還是要繼續戰鬥的。

趙雲的白馬軍,作爲大軍的先鋒,到偃師城東十里下寨。

神弓軍一同出發,掩護白馬軍佈置營地。

袁紹軍從敖倉出發,攜帶大量的輜重糧草,在偃師東北方向八里下寨。

陶謙軍就在袁紹軍和興漢軍之間。

偃師東南方向,是曹操軍。

頂在最前面的,是曹仁的八門金鎖軍,呈防禦陣形,扼守前哨基地。

偃師南面,是孫策軍。

在周瑜的安排下,營地佈置錯落有致,攻守兼備。

偃師西南,是袁術軍。

前鋒紀靈,距離偃師城不到五里。

偃師北面,是以張揚爲首的各路諸侯聯軍。

陳到帶着紅衣衛,進入了興漢軍的前哨陣地。

……

偃師城中,董卓軍大帳。

李肅和徐榮,相對而坐。

下首座位上,坐着樊稠和郭汜。

至於李傕,已經被相國董卓,調到潼關佈置去了。

李肅說:“徐將軍,兩位將軍。偃師是洛陽城的東大門。”

偃師安則京師安,偃師亡則洛陽城亡。

偃師戰役,勢在必行。

如今偃師城中,有西涼鐵騎七萬。

諸侯聯軍三面合圍,盧門五郎各擁兵兩萬,再加上其他諸侯,聯軍兵力超過十五萬了。

仗該怎麼打,還請大家羣策羣力。

郭汜說:“虎賁將軍,相國大人最痛恨人,就是袁門雙子!”

袁術已經死了一個驍將俞涉,袁紹依舊毫髮無損,這樣下去可不行呀!

偃師會戰,必須要敲掉袁紹軍的脊樑骨。

樊稠說:“我可以帶兩萬西涼鐵騎,牽制南面的孫策軍和袁術軍。”

畢竟南面多山,憑險而守,樊稠熟悉地形,可以有用武之地。

郭汜說:“北面的土雞瓦狗,有一萬西涼鐵騎,就綽綽有餘了。”

北面地形開闊,正是西涼鐵騎最理想的戰場。

徐榮說:“虎賁將軍,給我兩萬人,我牽制曹操軍,興漢軍和陶謙軍。”

東面地形複雜,也只有徐榮,纔有能力獨戰三家。

李肅說:“既然大家都選好了對手,就讓我去破袁紹軍吧!”

李肅直言:

破敵需要三天時間。

徐榮大包大攬,承諾絕對沒有問題。

郭汜信心十足,也表示可以做到,萬無一失。

樊稠壓力山大,只能力保偃師不丟。

李肅說:“大家通力合作,要是戰局不利,自行撤到弘農郡一帶!”

西涼鐵騎,已經做好了,出擊的準備。

各自調撥兵馬,開赴四大戰場。

……

偃師城東,興漢軍大營。

劉正問:“叔至,紅衣衛準備得怎麼樣了呀?”

陳到回答說:“侯爺放心,已經佈置好了一切。”

郭嘉提醒陳到,千萬不要大意。

紅衣衛面臨的對手,很有可能就是力挫曹操軍的徐榮。

關於徐榮,興漢軍最近收集了很多情報。

總結起來就是四個字——英勇善戰。

劉正說:“徐榮比董旻厲害,一定要小心防範。”

陳到點了點頭,總算是聽進去了。

劉正讓陳到去安排防務,以免讓徐榮有機可乘。

陳到只能出去檢查防務,爭取堵住漏洞。

看着陳到走了出去之後,賈詡從外面走了進來。

劉正問:“文和,你說七萬西涼鐵騎發難,倒黴的會是誰呢?”

賈詡說:“侯爺,是時候通知徐盛了,興漢軍容易遭人忌恨呀!”

郭嘉說:“文和,不用危言聳聽。我敢打賭——西涼鐵騎的唯一目標,只有袁紹軍。”

袁紹要報家仇國恨,西涼鐵騎也想替董卓,出一口惡氣。

這一戰,勢在必行!

劉正說:“還是做兩手準備吧!”

就算是西涼鐵騎,選擇袁紹軍作爲突破口。

興漢軍也不能掉以輕心。

畢竟七萬西涼鐵騎,能夠威脅到興漢軍的安全了。

劉正命令:

徐盛帶着兩棲軍,秘密的運動到偃師西北的平縣。

進入北邙山中潛伏待機。

偃師會戰,即將開打。

第62章 秦頡用武第171章 陷陣之威第1452章 兵進崑崙第157章 劉備攻關第1832章 魏延之死第1700章 嘯天登場第2118章 方城大戰第1907章 扒皮抽筋第1235章 城建方案第2153章 項皇退兵第1962章 智者田豐第1510章 實戰練兵第541章 快樂廖峰第1272章 光盤行動第512章 安民西行第361章 劉正點將第1897章 諸侯聯盟第1257章 獅城會議第281章 隱族使命第1981章 南擊袁紹第1728章 進退兩難第549章 俘虜成濟第11章 首戰街亭第522章 魚與熊掌第2087章 破壞規矩第532章 同門相見第885章 長安風雲第1957章 爲了孩子第979章 黑風突襲第459章 女將威武第176章 烈士樊稠第103章 聖女張寧第1293章 劉想被抓第962章 夜校生活第1818章 盈虧之道第1952章 陳府抉擇第196章 陳宮首謀第957章 碧雲寺外第1212章 傳統無價第192章 司徒獻女第1928章 專業方向第570章 一起虐菜第368章 戰陳金亭第1202章 蜀營三傑第406章 培養兒媳第509章 凝聚軍魂第2150章 歧山歸漢第1732章 東條長林第71章 校尉孫策第988章 再復紅塵第476章 酸棗練兵第1296章 展開行動第1234章 國運之龍第656章 智士高一第2049章 賀壽失軍第1260章 階層碰撞第585章 刑天軍團第663章 街杖黃蓋第471章 石亭之戰第256章 悍勇鮮卑第1855章 觀念衝擊第2152章 趙皇殞落第751章 抑制世家第1776章 評詩風波第144章 千里送詔第1354章 二九成就第205章 管承造反第1846章 沙虎殞落第765章 六出祁山第86章 劉備真坑第1303章 自作自受第1694章 西宛軍議第1596章 溫柔一刀第691章 作弊事件第697章 靈魂監控第184章 李肅毀袁第1711章 苦鬥橙狼第1062章 黑牛領主第2132章 羽林飛騎第2077章 華山論劍第1750章 耶夢之死第712章 情冷心寂第737章 國是無私第1047章 佛系島軍第689章 袁曹病重第213章 張超復仇第2068章 救治無忌第96章 天使左豐第1750章 耶夢之死第954章 仙峰前線第300章 軒轅無雙第570章 一起虐菜第780章 擬建核心第134章 甄府東遷第1661章 蒙恬之死第70章 力斬趙慈第514章 大戰陽城第1532章 李智盜劍第2211章 幻尊傳承第2027章 李丹奇論
第62章 秦頡用武第171章 陷陣之威第1452章 兵進崑崙第157章 劉備攻關第1832章 魏延之死第1700章 嘯天登場第2118章 方城大戰第1907章 扒皮抽筋第1235章 城建方案第2153章 項皇退兵第1962章 智者田豐第1510章 實戰練兵第541章 快樂廖峰第1272章 光盤行動第512章 安民西行第361章 劉正點將第1897章 諸侯聯盟第1257章 獅城會議第281章 隱族使命第1981章 南擊袁紹第1728章 進退兩難第549章 俘虜成濟第11章 首戰街亭第522章 魚與熊掌第2087章 破壞規矩第532章 同門相見第885章 長安風雲第1957章 爲了孩子第979章 黑風突襲第459章 女將威武第176章 烈士樊稠第103章 聖女張寧第1293章 劉想被抓第962章 夜校生活第1818章 盈虧之道第1952章 陳府抉擇第196章 陳宮首謀第957章 碧雲寺外第1212章 傳統無價第192章 司徒獻女第1928章 專業方向第570章 一起虐菜第368章 戰陳金亭第1202章 蜀營三傑第406章 培養兒媳第509章 凝聚軍魂第2150章 歧山歸漢第1732章 東條長林第71章 校尉孫策第988章 再復紅塵第476章 酸棗練兵第1296章 展開行動第1234章 國運之龍第656章 智士高一第2049章 賀壽失軍第1260章 階層碰撞第585章 刑天軍團第663章 街杖黃蓋第471章 石亭之戰第256章 悍勇鮮卑第1855章 觀念衝擊第2152章 趙皇殞落第751章 抑制世家第1776章 評詩風波第144章 千里送詔第1354章 二九成就第205章 管承造反第1846章 沙虎殞落第765章 六出祁山第86章 劉備真坑第1303章 自作自受第1694章 西宛軍議第1596章 溫柔一刀第691章 作弊事件第697章 靈魂監控第184章 李肅毀袁第1711章 苦鬥橙狼第1062章 黑牛領主第2132章 羽林飛騎第2077章 華山論劍第1750章 耶夢之死第712章 情冷心寂第737章 國是無私第1047章 佛系島軍第689章 袁曹病重第213章 張超復仇第2068章 救治無忌第96章 天使左豐第1750章 耶夢之死第954章 仙峰前線第300章 軒轅無雙第570章 一起虐菜第780章 擬建核心第134章 甄府東遷第1661章 蒙恬之死第70章 力斬趙慈第514章 大戰陽城第1532章 李智盜劍第2211章 幻尊傳承第2027章 李丹奇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