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曹操興兵

建安五年十月,曹操收到了碭山慘案的消息,當時就哭暈在了陳留郡府衙。

三天之後,曹操召集文武議事。

曹操說:“諸位,我要報仇!”

荀彧請曹操三思——府庫物資,不足以支撐大軍用度。

戲志才卻是從軍事角度分析——十萬興漢軍,屯兵定陶城。

曹操軍想要南下徐州,陳留郡又該怎麼辦呢?

程昱提出了兩個建議:

一是殺人取糧,則可以解除後勤方面的壓力。

二是邀請興漢軍共同討伐徐州。

畢竟魏武侯曹操與興漢侯劉正,同爲盧門子弟,這手足兄弟的情分,興漢軍無法拒絕。

要是可以指揮興漢軍爲曹操軍火中取栗,那就最好不過了。

戲志才反駁了程昱的意見。

殺人取糧,獲罪於天。

邀請興漢軍,曹操軍南下就是爲他人做嫁衣裳,得不償失。

戲志才建議:

曹操軍興兵五萬,帶十日糧草,進攻沛國。

到了之後,以報父仇的名義殺死當地豪強,就地獲取軍糧。

曹操聽了之後,於是就開始了佈置。

曹操命令:

曹仁帶兩萬人,保衛陳留郡的大本營。

曹洪帶領三萬人,防守東郡。

荀彧坐鎮陳留,支應各方。

滿寵坐鎮濮陽,保衛東郡。

程昱坐鎮樑國,總督糧草。

復仇軍團,編制步騎五萬人。

統帥:曹操。

軍師:戲志才。

大將:樂進,夏侯惇,夏侯淵,許褚,于禁。

曹操屯兵豐縣。

他到達豐縣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收殺豐縣的豪強,掠奪糧食爲軍用。

曹操軍殺人掠糧的惡行,很快就傳遍了四方。

陶謙最近一段時間,飽受驚嚇。

先是曹嵩一家在碭山慘遭橫禍。

再是曹操興兵南下,大肆屠殺豪強,破壞徐州的治安。

豐縣血流成河,徐州豪強人人自危。

陶謙問:“元龍,曹操軍來勢洶洶,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陳登回答說:“主公,曹操親自興師問罪,必須要您親自出面解釋才行。”

興漢侯劉正,就在定陶城中。

請他出面說和,應該可以解除徐州面臨的危機了。

陶謙說:“既然如此,那就先打一場吧!”

希望七郎可以勸說曹操,否則徐州就要亂了。

陶謙已經風燭殘年了,苦心經營了十年的徐州,到頭來還是要毀於戰火的。

陶謙命令:

長子陶商作爲使者,取道泰山郡,去定陶城找劉正搬請救兵。

與此同時,陶謙書信一封,交給倖存的曹家人帶回陳留郡,向曹操解釋其中的前因後果。

希望可以避免兩軍開戰。

當然了,陶謙執政多年,肯定知道以戰促和的道理。

陶謙軍北上抗擊曹操軍的事情刻不容緩。

就這樣,陶謙親自帶領五萬大軍,以陳登爲軍師,曹豹爲大將。

大軍進駐沛縣,抵抗曹操軍。

……

定陶城,定陶軍團指揮部。

這一天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劉正見賈詡帶着一位文質彬彬的青年走了進來。

劉正問:“文和,這位是誰呀?”

賈詡拉了一下青年的衣袖,示意青年上前回話。

青年上前幾步,跪倒在劉正的面前:“侄兒陶商,拜見七叔!”

劉正驚問:“你是大師兄的兒子呀?”

快快請起,坐下說話!

陶商忙起身,到一邊坐了下來。

劉正問起了陶謙的近況。

陶商連聲說不好。

徐州最近災禍連連,先是笮融叛亂,自稱天子。

好不容易纔平息了動亂,又傳來“碭山慘案”的噩耗。

如今沛縣一帶兵災不斷,徐州百姓苦不堪言。

陶商說:“七叔,還請看在家父的面子上,幫徐州一把!”

劉正說:“大師兄有事,我作爲同門理應守望相助,你也不用回徐州了,去青州大學教書吧!”

送走陶商之後,劉正立即召開軍事會議。

組建援徐軍團。

軍團編制三萬餘人。

統帥:劉正。

謀士:郭嘉,楊修,龐統。

大將:陳到,馬超,趙雲,太史慈,魏延,周泰。

賈詡留守定陶城。

終於要懟曹操了,劉正的心情也是忐忑不安的。

劉正想說——三師兄,你可不要犯慫,我會很溫柔的。

援徐軍團的主力是機動部隊,很快就作好了出征的準備。

即將出發的時候,賈詡命人送來了兩個盒子。

劉正沒有打開,直接讓身後的廖化收了起來。

興漢軍揮師南下,進行武裝調解。

……

豐縣,曹操軍大營。

戲志才說:“主公,陶謙帶着五萬陶謙軍,已經進駐沛縣了。”

曹操聞言,沉吟了半晌,然後纔開口問:“志才,咱們去會一會陶謙吧,有什麼問題嗎?”

戲志才並沒有說話,而是在簡略的軍事地圖上標註了興漢軍的動向。

曹操是個聰明人,興漢軍的位置太好了,想要欺負曹操軍,辦法太多了。

戲志才說:“主公,擊敗陶謙容易,畢竟重情重義就是他的軟肋。”

然而興漢軍怎麼辦呢?

興漢侯劉正,搶先佔據了定陶城。

十萬興漢軍,向北可以威脅東郡,向西又對陳留郡虎視眈眈,向南可以震懾沛國和譙郡。

據世家商會傳來消息,三萬興漢軍南下,似乎有意干預徐州戰事。

曹操聽完之後,嘆了一口氣說:“志才,咱們已經沒有選擇了,打贏了才能咬下徐州的一塊肉。”

要是輸了,就得去河內郡討飯了。

曹操決定:

全軍披麻戴孝,做好強攻沛縣的準備。

夏侯惇和夏侯淵分別帶領一支大軍,打算強攻沛縣西門。

陶謙站在城樓上,看着哭聲震天的曹操,心中也是百感交集。

陶謙問:“三郎,真的沒緩和的餘地了嗎?”

曹操說:“大師兄,交出兇手,我立即退兵。”

陶謙解釋了一番,殺害曹嵩一家的人是廣陵郡太守張超,如今已經棄官潛逃了。

曹操卻堅持己見——廣陵郡也是徐州的一部分,陶謙難辭其咎。

陶謙無奈,只得命令左右軍士,加強戒備。

陳登也怕曹操破城之後,再度大開殺戒,於是就積極的獻計獻策,加強沛縣的防守。

陶謙無法自證清白,給了曹操進攻的藉口。

夏侯淵說:“主公,以我現在的位置,可以一箭射死曹操。”

曹操說:“妙才,我要的是徐州。”

陶謙可以懲罰,卻不能死在曹操軍的手中。

盧門七郎,有五個都成長爲一方諸侯了。

同門相殘,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了。

然而痛下殺手,又是絕對不可以的。

畢竟有同門之誼在,可以剪除勢力,不能害了陶謙的性命。

這殺害同門的罪名,是絕對不可以沾上邊的。

夏侯惇開始攻城了,曹操軍已經瘋狂了,爲了糧食敢於與一切對手拼命。

夏侯惇身先士卒,第一個衝上了西城牆。

陳登知道夏侯惇勇武,只得沉着應戰,以犧牲換時間。

夏侯淵也從另一面上了城,在一隊軍士的保護下,遠程支援夏侯惇。

兄弟倆配合默契,絕對是親兄弟。

丹陽精兵很厲害,然而在夏侯惇和夏侯淵的手中,那是一個接着一個的死。

陶謙被曹豹保護着,看着血戰的城頭,一顆心倍受煎熬。

好不容易撐到了黃昏時分,夏侯惇和夏侯淵終於撤了。

陶謙走下城頭的時候,路過一段城牆,看着一地的斷臂殘肢。

陶謙哭了,同門相殘,一手締造的陶謙軍,居然在沛縣城頭上喋血苦戰。

回到沛縣衙門之後,陶謙讓曹豹出去佈置沛縣的防務。

陶謙說:“元龍,我決定了。”

陳登大驚失色的說:“主公三思呀!”

陶謙的想法很簡單,用他一個人的死,換取徐州的安寧。

不然的話,繼續血拼到底,陶謙軍得死多少人呀。

白天一戰,留在城頭上的曹操軍有近五百人。

陶謙軍的傷亡數字,居然突破了一千。

曹操軍的武將優勢,令陶謙軍吃了大虧。

這還是試探性的交戰。

夏侯惇和夏侯淵並沒有全力以赴的攻城。

然而五萬曹操軍,可不是來旅遊觀光的。

曹操軍是來徐州報仇搶糧的。

陶謙也聽說過曹操軍的處境,然而又無力抗拒。

陶謙很糾結,丹陽精兵的能戰和敢戰之名,吸引了曹操軍的覬覦。

徐州的錢糧,纔是令曹操動心的東西。

如今既然已經開打了,除非一方徹徹底底的趴下,否則戰火就不會熄滅。

陶謙爲了少死人,決定破財消災。

然而曹操在大庭廣衆之下,已經表明了爲父報仇的態度。

想要讓曹操改變主意,就只能私下裡去交涉。

這樣的大事,交給別人去辦吧?

又怕曹操會殺人泄憤。

只有陶謙這個盧門大師兄的身份,才能在曹操手上保住性命。

陶謙說:“元龍,徐州十年建設,要是毀於戰火,你我都會成爲千古罪人的。”

陳登見無法勸阻陶謙,於是就說:“主公,要是曹操不仁,加害於您。”

徐州上下一定與曹操軍不死不休。

陶謙說:“七郎的土地政策——士不據地。纔是解決土地問題的關鍵,你們陳家也該改弦易轍了。”

陳登不想討論這個問題,廣陵陳家,是徐州的第一望族。

要是放棄了土地之後,陳家在廣陵,還有一言九鼎的地位嗎?

陶謙見陳登看不破家族的桎梏,也就不再相勸,只是安排陳登主持沛縣事務。

第二天,曹操軍依舊點卯整隊,辰時出戰。

陶謙說:“三郎且慢,我有話說。”

曹操不好拒絕,於是就說:“大師兄,有什麼話等仗打完了再說吧!”

陶謙苦苦哀求,曹操見大庭廣衆之下,逼迫同門太甚,傳出去終究是不太好,於是就點頭同意了。

陶謙命左右軍士幫忙,懸籃而下,獨身一人走向了曹操軍的方陣。

曹操命令夏侯惇等人原地待命,一個人迎了上前。

陶謙提出以五萬大軍三個月的糧草換取曹操撤兵。

曹操沒有同意,畢竟曹操軍已經瀕臨絕境了。

陶謙許諾的糧食不過是杯水車薪,無濟無事。

曹操說:“大師兄,你還是降了吧!”

曹操大舉南下徐州,怎麼可能無功而返呢?

這父仇未報,不打到廣陵郡,我是不會善罷甘休的。

陶謙說:“三郎,你以五萬大軍進攻徐州,是吃不下徐州的。”

還是見好就收,丹陽精兵成名已久,擁有十萬之衆。

曹操軍要付出多少人,多少時間才能拿下徐州呢?

聽說上黨郡太守張揚,已經到了河內郡了。

你的後方也不是鐵板一塊。

曹操說:“大師兄,只要我拿下了徐州,再回師北上,一定可以重新奪回兗州。”

陶謙搖了搖頭說:“三郎,你又何必自欺欺人。”

七郎就在定陶城中,你丟掉的地方,還有機會拿回來嗎?

你自己挑起了同門內鬥,這份苦果就得你自己來承受。

早點退回兗州,還有機會挽回一些頹勢。

要是猶豫不決,一旦七郎南下,你就是想退回去,只怕也得看興漢軍的臉色了。

曹操聞言大怒:“陶恭祖,你真以爲我不敢殺你嗎?”

說完,曹操拔出青釭劍,就要砍陶謙。

第1122章 停戰談判第1452章 兵進崑崙第834章 魚與熊掌第716章 火燒連營第693章 專項計劃第1957章 爲了孩子第2173章 竹枝遇刺第511章 黃悅之心第461章 曹仁撤兵第252章 曹昂出擊第1861章 義勇陳泉第805章 罷免徐庶第1448章 七營混戰第1673章 西山不智第899章 雄鷹展翅第1777章 體驗生活第594章 瘋狂訂單第89章 曹操孟德第1611章 七大地丹第484章 程昱之謀第399章 五相制度第432章 對酒袁耀第1681章 援兵趕到第1507章 激活軍功第2030章 李丹之威第1021章 叢林烽火第643章 圍城之戰第330章 呂布獻璽第1876章 關南亂戰第939章 徐開之悟第1921章 盟友虎皇第1919章 擊退遼山第1292章 千手觀音第912章 酒泉糜照第1698章 武力拆城第36章 關羽作惡第327章 驍騎王林第1401章 戰場人道第1384章 張勁出擊第25章 至孝子義第1298章 草根之夢第980章 張浪之音第1382章 殊死抗爭第1786章 陸岡棄印第1253章 對話瓦仙第176章 烈士樊稠第597章 設備加持第1943章 孤立無援第1429章 衆生棋局第1248章 白起出徵第1687章 狼城霸策第1740章 康麗坦白第2066章 魏氏投趙第1330章 氣仙屠道第112章 竹橋喋血第1368章 佛門金剛第1152章 南宮分家第1722章 深海雷暴第814章 戰鼓聲隆第2164章 漢軍北伐第2226章 後記:感言(2)第1793章 趙光之死第198章 精銳風波第333章 火燒丹水第561章 九州神鼎第1882章 賈充甩鍋第512章 安民西行第1199章 兔子咬人第1246章 工友之家第400章 大婚提案第185章 董卓搶錢第1026章 龍腹之危第555章 抓小放大第1363章 新秀狀元第1559章 白起殺降第894章 王黑之志第378章 情是何物第1971章 張昭筆記第1340章 丹青對陣第2189章 釣魚戰法第551章 夜長夢多第304章 龐統論勢第174章 鬥戰呂布第397章 警鐘長鳴第1623章 強加造化第1925章 霍濤之死第1902章 挪用公款第1047章 佛系島軍第1767章 江山美人第2036章 劃地而治第1961章 寧姝兇猛第264章 天女臨凡第670章 淮陰韓家第895章 南鄭集訓第2216章 悟道逍遙第493章 俘虜文蕊第1601章 爲美拼命第1018章 算無遺策第391章 內部整飭第745章 帳議撤軍
第1122章 停戰談判第1452章 兵進崑崙第834章 魚與熊掌第716章 火燒連營第693章 專項計劃第1957章 爲了孩子第2173章 竹枝遇刺第511章 黃悅之心第461章 曹仁撤兵第252章 曹昂出擊第1861章 義勇陳泉第805章 罷免徐庶第1448章 七營混戰第1673章 西山不智第899章 雄鷹展翅第1777章 體驗生活第594章 瘋狂訂單第89章 曹操孟德第1611章 七大地丹第484章 程昱之謀第399章 五相制度第432章 對酒袁耀第1681章 援兵趕到第1507章 激活軍功第2030章 李丹之威第1021章 叢林烽火第643章 圍城之戰第330章 呂布獻璽第1876章 關南亂戰第939章 徐開之悟第1921章 盟友虎皇第1919章 擊退遼山第1292章 千手觀音第912章 酒泉糜照第1698章 武力拆城第36章 關羽作惡第327章 驍騎王林第1401章 戰場人道第1384章 張勁出擊第25章 至孝子義第1298章 草根之夢第980章 張浪之音第1382章 殊死抗爭第1786章 陸岡棄印第1253章 對話瓦仙第176章 烈士樊稠第597章 設備加持第1943章 孤立無援第1429章 衆生棋局第1248章 白起出徵第1687章 狼城霸策第1740章 康麗坦白第2066章 魏氏投趙第1330章 氣仙屠道第112章 竹橋喋血第1368章 佛門金剛第1152章 南宮分家第1722章 深海雷暴第814章 戰鼓聲隆第2164章 漢軍北伐第2226章 後記:感言(2)第1793章 趙光之死第198章 精銳風波第333章 火燒丹水第561章 九州神鼎第1882章 賈充甩鍋第512章 安民西行第1199章 兔子咬人第1246章 工友之家第400章 大婚提案第185章 董卓搶錢第1026章 龍腹之危第555章 抓小放大第1363章 新秀狀元第1559章 白起殺降第894章 王黑之志第378章 情是何物第1971章 張昭筆記第1340章 丹青對陣第2189章 釣魚戰法第551章 夜長夢多第304章 龐統論勢第174章 鬥戰呂布第397章 警鐘長鳴第1623章 強加造化第1925章 霍濤之死第1902章 挪用公款第1047章 佛系島軍第1767章 江山美人第2036章 劃地而治第1961章 寧姝兇猛第264章 天女臨凡第670章 淮陰韓家第895章 南鄭集訓第2216章 悟道逍遙第493章 俘虜文蕊第1601章 爲美拼命第1018章 算無遺策第391章 內部整飭第745章 帳議撤軍